《新闻两则》(精选5篇)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案“《新闻两则》(精选5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新闻两则【第一篇】
一、设计思路:
看电视是孩子们平时在家少不了的一件事,特别是寒假结束,许多孩子都在议论电视节目。其实在今天的信息时代里,孩子看电视,不仅必要,而且必须。因为电视是儿童开阔眼界、激发智力、塑造人格必不可少的社会传媒,因此我们应该让孩子学会“看电视”。“新闻追追追”活动,让孩子们了解新闻的作用,知道新闻必须是真实的。通过看新闻、说新闻,了解新闻的来源。从而激发孩子关心周围生活。
二、活动准备:
1、请家长配合,和幼儿共同收看新闻、读新闻。
2、收集、制作有关新闻类节目的开头。
三、活动过程:
(一)、 在老师的引导下,体会新闻就是说我们周围的事。
1、讲讲议议:昨天东视新闻讲了些什么?
2、观看录象。
预设提问:电视里有哪些新闻类节目?
(二)、了解新闻来源。
预设提问:1、新闻是怎么来的?
2、记者是怎样搜集新闻的?
(三)、自己设计新闻。
新闻两则【第二篇】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荻港( ) 锐不可当( ) 歼灭( ) 击 溃( ) 绥靖( )( )
阻遏( ) 鄂豫( ) 逃窜( )
2.形似字组词。
3.解释加点词语的含义,体会新闻语言准确的特点。
①“西起九江(不含)”能不能去掉“不含”一词?为什么?
②“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不料”一词用得好不好?为什么?
③“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为什么要连用“歼灭”、“击溃”两个动词?
④“我们在所有江淮河汉区域,不仅是树木,而且是森林了。不仅生了根,而且枝叶茂盛了。”这些词语内涵分别是什么?体现语言特点是什么?
4.在下列语段中选择恰当的词填空。
国民党的 (a.广大 b.大量 c.多数 d.部分)官兵一致希望和平,不想再打了,听见南京 (a.反对 b.抗拒 c.拒绝 d.抵触)和平,都很泄气。战犯汤恩伯21日到芜湖 (a.作战 b.指挥 c.鼓动 d.督战),不起丝毫作用。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 (a.牢* b.坚固 c.巩固 d.顽固)的, (a.弱点b.松懈 c.劣势 d.困难)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
二、阅读
(一)
(1)汤恩伯认为南京江阴段防线是很巩固的,弱点只存在于南京九江一线。(2)不料正是汤恩伯到芜湖的那一天,东面防线又被我军突破了。(3)我东路三十五万大军与西路同日同时发起渡江作战。(4)所有预定计划,都已实现。(5)至发电时止,我东路各军已大部渡过南岸,余部二十三日可以渡完。(6)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然在二十一日下午至二十二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抵抗之敌,占领扬中、镇江、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控制江阴要塞,封锁长江。(7)我军前锋,业已切断镇江无锡段铁路线。
5.句(2)与句(1)形成鲜明对比。能说明敌人麻痹轻敌、我军出奇制胜的关键词是“ ”;句中的“又”字照应了段前写中路军战况、西路军战况时用过的“ ”一词和两个“ ”字,行文很严谨。
6.从句(4)的“所有”“都”两词中,我们能感觉到作者发电时的感情。这种感情是( )
a.藐视敌人的豪情 b.胜利的自豪感
c.必胜的信念 d.对敌人的嘲讽
7.句(5)中的“至发电时止”体现了新闻的什么特点?
8.前几句中与句(6)“此处敌军抵抗较为顽强”相应的内容应是“ ”。
9.句(6)、(7)中能表现我军英勇无畏、锐不可当的一系列动词是: 。
(二)
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新华社郑州1948年11月5日电)①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②南阳为古宛县,三国时曹操与张绣曾于此城发生争夺战。后汉光武帝刘秀,曾于此地起兵,发动反对王莽王朝的战争,创立了后汉王朝。③民间所传二十八宿,即刘秀的二十八个主要干部,多是出生于南阳一带。④在过去一年中,蒋介石极重视南阳,曾于此设立所谓绥靖区,以王凌云为司令官,企图阻遏人民解放军向南发展的道路。⑤上月,白崇禧使用黄维兵团三个军的力量,经营整月,企图打通信阳、南阳间的运输道路,但始终未能达到目的。……
10.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是这则新闻的 ,与《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相比,两题都交代了 、 、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还说明了 ,体现了 。两题都体现的语言特点: 。
11.电头交代了哪些内容?电头的价值是什么?
12.用“ ”画出文中导语部分,它的作用是什么?
13.找出文中属于插叙的内容是 ,其作用是什么?
(三)
(新华社南京1949年4月24日5时电)国民党22年反ge命中心南京,已于23日午夜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国民党反动统治宣告灭亡。人民解放军入城后,受到学生和市民的热烈欢迎,男女学生们纷纷向解放军献花致敬。人民解放军已布告安民,城内秩序稳定,商店照常开门营业。在发起渡江作战后三天内,人民解放军便攻占这一全中国第一个大城,这说明解放军威力的强大,国民党匪军一触即溃,已经无法进行有组织的抵抗。
14.为这则新闻补充题目: 。
15.在文中用 线画出导语部分,指出导语部分明晰地交代了哪些记叙要素。
16.划分主体部分的层次,并写出大意。
第一层:
第二层:
第三层:
17.文中运用了哪几种表达方式?有人以为新闻必须强调客观性,只能用事实说话,不应当发表议论,这种看法对吗?
(四)
阿富汗儿童——我们该怎么办?
北京时间10月8日凌晨,美英开始对阿富汗进行军事打击。这使得本已十分贫困的阿国陷入更大的灾难与恐慌,其中最容易受到伤害的人群是阿富汗的儿童。
据联合国有关机构的统计显示,阿富汗是世界上20多个“儿童基本生活‘严重不足’”的国家之一,其儿童受教育程度为全世界倒数第七……现在又面对美英的“反恐怖战争”,阿富汗儿童的命运又将如何呢?
战争将导致大批无辜百姓逃离家园,沦为难民。在颠沛流离的逃亡过程中,将会有许多儿童因卫生状况不佳、缺少干净的饮用水和生病得不到有效的医治而死去。看着天真无邪的儿童死去,任何一个有良知的人都会痛心。可是阿富汗儿童目前正处在生命安全都无法保障的环境里,幼小、脆弱的生命将如何承受这起人为灾难?
我们反对一切形式的恐怖主义、反对宗教极端主义,但这一切都不应以伤害无辜为代价。对于儿童这一弱势群体更应当优先考虑。
战争仍在继续,死亡仍未停止。愿和平的曙光早日降临在阿富汗儿童身上。
18.读了本段新闻,你认为最令人担忧的是什么问题?
19.在这次战争中,阿富汗儿童面临什么问题?
20.战争的罪恶是 。
21.针对美英对阿战争,我们的态度是 。
22.针对这次战争,想想阿富汗儿童,我们的愿望是 。
(五)巴格达居民不进防空洞
(路透社巴格达3月22日电)今天的巴格达烟尘笼罩,城市空中轮廓线上火光点点,在美英部队对巴格达无辜迷茫的居民发动空前猛烈的轰炸之后,巴格达大街小巷几乎空无一人。
随着夜间炸弹和导弹接连不断的爆炸声,伊拉克首都全城的建筑物摇摇欲坠,火球和浓烟冲天而起,3天来的连夜轰炸首次变成了青天白日的闪电战。
一家宾馆的司机说:“(战争的)前两个晚上跟这次一比简直就是开玩笑。这就是他们所谓的震慑,真是让人胆战心惊。他们是说到做到。”
巴勒斯坦饭店的接待员说:“战争真的开始了。谁知道下一个晚上会是什么样子。”
做父母的都说自己的孩子被这次轰炸吓得瑟瑟发抖。有居民说美国在拿他们来试验自己的最新武器。
夜间袭击和新展开的白天轰炸在打击定点目标时显然很精确。很多目标,包括政府各部,位于巴格达平民区的中心。震惊不已的巴格达居民说,尽管美英接连不断的轰炸让人不寒而栗,但他们不会躲进遍布首都的防空洞。
萨阿德•萨利赫说:“我们宁愿死在家里,也不愿意闷死在地下防空洞里。我不会进防空洞。”
23.给加点字注音,并解释词语。
①无辜( )
②震慑( )
24.用 画出文中导语部分,其语言特点是什么?
25.主体部分怎样详细说明导语中的“烟尘笼罩”、“火光点点”。
26.这则新闻表现出的人民对待战争的态度是什么?
三、写作
27.发挥想像,用200字左右的文字描写我军万船齐发,直逼南岸的壮观场面。
28.写1篇300字左右的消息,反映身边社会生活新面貌、新问题。
参考答案:
一、í dānɡ jiān kuì suí jìnɡ è è yù cuàn
2.①锐气 税收 ②芦荻 获取 ③悲哀 衰老 ④歼灭 纤维 ⑤击溃 遗留 ⑥蓑衣 衷心
3.①不能。如果去掉“不含”,意思就成了包括九江在内。②好。“不料”一词褒贬鲜明,充满了嘲讽,同时也显出了我军的神勇;③“歼灭”是把敌人消灭掉;“击溃”是把敌人打得溃不成军,不一定消灭。连用两个词表现了不同的作战结果,语气准确、简洁。④“树木”是建立稳固的根据地;“森林”是扩大了根据地;“生了根”是根据地巩固了;“枝叶茂盛”是赢得人民群众衷心拥护。体现语言的生动、形象。
c d c a
二、(一)5.不料 首先 已
7.真实,及时。
8.句(1)前半句
9.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切断
新闻两则【第三篇】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今日开馆 李靖 摄
长90米的水下扶梯 李靖 摄
水下参观舷窗 李靖 摄
无压容器内的聚光灯 李靖 摄
长江涪陵岸边的水上展厅 李靖 摄
无压容器模型 李靖 摄
三峡工程蓄水前的白鹤梁原貌 资料图片
三峡工程蓄水前的白鹤梁原貌 资料图片
记者帮你解开参观白鹤梁的三大谜团?
华龙网讯(数字记者何青枚18日10:15分涪陵报道) 重庆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如同一个水族馆,为保护历史文物、便于游客参观,该项目工程屡有“奇招”。 现在,记者就帮你解开,参观白鹤梁水下博物馆的三大谜团。
如何深入水下参观?
2001年2月,中国工程院院士葛修润提出用“无压容器”方式对题刻密集区进行原址水下保护,即在白鹤梁题刻东区50米段的题刻密集区构筑水下保护体,灌注经过过滤处理的江水,通过循环水系统使保护体内水压与外面长江水压达到动态平衡。游人可步入垂直高度40米、约90余米的亚洲最长的隧道式自动扶梯,深入到40 米下的江底,通过参观廊道中的特制观察玻璃窗欣赏白鹤梁题刻原貌。
如何防范轮船撞击?
三峡蓄水后,万吨级船队可直达重庆。为减少船只航行对白鹤梁水下保护体的威胁,水下保护体、通行廊道连接形成的近10000平方米水域将禁止船只航行和停泊。此外,两块鱼嘴状防撞墩担当“保安”,确保白鹤梁水下保护工程的寿命达百年。
如何清晰观赏题刻?
罩住白鹤梁题刻的巨大的钢筋水泥罐内进行清淤,并启动水处理系统。经过物理过滤和净化的水从底层注入,可达到直接饮用标准,保证游客清晰观赏题刻。同时,水下题刻周围安装了10800盏灯,共有6排、150组灯源,每组灯源由9个小灯组成,而每个小灯里又藏着8个聚光和散光灯。据称,这些灯耗电量仅是普通白炽灯的十分之一,寿命却是其20倍,能使用10万小时。工作人员多次试验后发现将灯装在题刻之上2米至米的高度,能使题刻最清晰。
华龙网讯(数字记者何青枚18日10:20分涪陵报道) “闭关”六年,“水下碑林”白鹤梁题刻终于现身!今日上午10:20分,2009年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启动暨重庆涪陵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开馆仪式隆重举行。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国务院三峡办党组成员张宝欣、重庆市人民政府原顾问甘宇平、重庆市政府副市长谭栖伟、中国工程院院士葛修润等领导和专家亲临现场。白鹤梁,这个只有在枯水季节才浮出水面的文物遗址成为中国独一无二的水下博物馆,从今天开始,人们可以直接深入水下40米观赏它的真容。
水下瑰宝白鹤梁
白鹤梁是位于长江三峡库区上游涪陵城北江心的一处小岛奇观。其为一块长约1600米,宽15米的天然巨型石梁,每年12月到次年3月冬春交替、长江水枯时,才偶尔露出真身。一说因石梁早年常有白鹤群集而得名,又相传唐朝时朱真人在此修炼,后得道,乘鹤仙去,故得名白鹤梁。
1200多年前,唐朝广德元年,有人在白鹤梁刻下两条石鱼,记录了当时的枯水水位。此后,效仿者不断,形成石鱼雕刻18尾,生动记载了一千多年来长江72个枯水年份的水文情况。古人刻鱼为标,已近似现代水文观测原理,且记录之早,令白鹤梁享有“世界第一古代水文站”的美名。
江水每年枯盈不同,但石鱼现身被当地人视为“吉兆”,预示来年丰收,故有“白鹤绕梁留胜迹,石鱼出水兆丰年”流传。白鹤梁出水逐年成为川江上游的一大盛事,于是吸引无数文人墨客到此题刻。据统计,白鹤梁题刻多达165段,文字内容约三万余字,或诗或文、有记事,有抒情,涉及到各个历史时期和各个层面。其中还不乏历代名家、文人骚客的真迹。黄庭坚、朱熹、庞公孙、朱昂、王士祯等名家的诗文题刻赫然在列,艺术价值极高,因而又有“水下碑林”的美誉。
1988年,白鹤梁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12月被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八年“沉浮”白鹤梁
三峡工程修建后,库区水位上涨,白鹤梁将永沉江中,不见天日,而对白鹤梁的保护,一路磕磕撞撞,悬而又悬。
从2003年2月13日白鹤梁水下保护工程正式开工至今,国宝白鹤梁“闭关”6余载。而此前,白鹤梁保护方案的讨论几经波折历时10年。若从最后敲定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葛修润提出的“无压容器”方案算起,白鹤梁保护工程遥历8年。
1994年起,国家开始组织专家为保护国宝白鹤梁出谋划策。切割搬迁、复制搬迁的设想先后被否决,直至2001年2月,中国工程院院士葛修润院士提出“无压容器”方案,为白鹤梁量身打造“水下宫殿”。即在白鹤梁外修建一个椭圆形罩体,对题刻密集的石梁东区50米段进行保护。通过专门的循环系统,过滤后的长江清水流入罩体,使其内外基本处于水压平衡的状态,也可减少风化、泥沙侵蚀对题刻的损坏。同时,罩子内设参观廊道,由耐压金属和玻璃窗构成,游客可近距离观看“水下碑林”。这一沉箱式的理想保护方案最终被敲定。
2003年2月13日,白鹤梁水下博物馆正式动工。然而6年间,工程建设却几度搁浅,悬而又悬。
据了解,整个工程由“水下保护体”、“连接交通廊道”、“水中防撞墩”和“岸上陈列馆”四部分组成。2005年1月,施工方和投资方因经费闹矛盾,最主体的水下工程曾遭拖延,整个工程险些没顶。
由于三峡工程156米的蓄水目标整整提前了一年,若不赶在2006年6月前完成水下工程,白鹤梁水下博物馆只能瘫痪。而修建水下建筑,又只能在枯水期进行,经协商化解矛盾后,白鹤梁与三峡工程拼命赛跑,总算逃过一劫。
2006年下半年,工程再度停工,这次整整耽误了2年。重庆市政府垫付亿元后,2008年5月工程才恢复建设,电动扶梯安装、“岸上陈列馆”建设等相继开工,而面对三峡工程不断向更高水位目标提前蓄水的信号,工程进度一直令人忧心。所幸8年沉浮,白鹤梁总算“有惊无险”。
独具特色白鹤梁
耗费亿元的白鹤梁保护工程,不仅为世界独具特色的水下博物馆,更为千秋后世最大限度地留存了先祖文物。
据介绍,保护白鹤梁的“壳”实际是一个用钢筋水泥浇注而成的椭圆形水泥罐,周长米,厚米,顶盖高程米,设计耐用 100年。罐体内的水经过物理过滤和净化,有如供人直接饮用的纯净水,江水浑浊时,也可使游客清晰观赏白鹤梁题刻,同时物理净化对文物本身不会产生任何影响。该项工程技术精深,施工要求高、难度大,亦堪称一绝。
白鹤梁水下博物馆于今日正式对外开放。游人在进入3000平米的陈列大厅观看白鹤梁原始的文字、图片,可亲手操纵水下28个摄像头,放大、拉伸,点击观看题刻景观实况。还可以由岸边的通道入口,步入约90余米的亚洲最长的隧道式自动扶梯,下到40米的江底,穿过140 米水平交通廊道,来到保护体内的参观廊道中。据了解,该参观廊道长约77米,游客可透过23面直径为60厘米的特制观察玻璃窗尽情欣赏白鹤梁题刻原貌。参观窗旁还设有液晶触摸屏,供游客点击听取、观看白鹤梁题刻介绍。此外,少部分身体等各方面合乎条件的游客,可潜水参观。不过,根据水下环境和条件,每批参观人数限制在20人。
新闻两则【第四篇】
XX中考思想品德: 新闻分析题
一、研究国家的发展思路:学习《政府工作报告》
XX年全国人代会上,在《政府工作报告》中说:一些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没有根本解决,主要是:优质教育、医疗资源总量不足、分布不均;物价上涨压力加大,部分城市房价涨幅过高;违法征地拆迁等引发的社会矛盾增多;食品安全问题比较突出;一些领域腐败现象严重。我们一定要以对国家和人民高度负责的精神,通过艰苦细致的工作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加快解决这些问题,让人民满意!
当说出“让人民满意”的话音刚落,全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
问题
1.请结合思想品德课知识,从3个方面谈谈你对上述材料的认识。
(1)
(2)
(3)
2.怎样才能让人民满意?请你就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运用思想品德知识为政府提出3条合理化建议。
(1)
(2)
(3)
3.请你结合思想品德知识,为上述建议阐明理论依据。
(1)
(2)
(3)
二、新闻分析:旱情大考验
(新闻一)XX年1月,山东省旱情已达特大干旱等级,为60年一遇,部分地区已达2XX年一遇。山东省有2899万亩冬小麦受旱,约占全省小麦播种面积的53%,其中重旱面积达483万亩。缺乏水浇条件的地块以及山岭薄地等局部地块,旱象更加严重。大约有32万人、13万头大牲畜遇到,临时性饮水困难。
(新闻二)XX年12月8日,中央向山东拔付XX万元特大抗旱补助;XX年1月31日,中央再次紧急拨付山东省亿元小麦抗旱浇水补助资金和亿元县级抗旱服务队设备购置补助经费。农历大年三十,国务院总理到受灾严重的济宁市察看旱情,同时作出重要指示。2月9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出台了一系列抗旱保生产的扶持政策。
(新闻三)一套简易的打井设备、几捆玉米秸秆搭成的简易窝棚、一包冻成冰疙瘩的馒头以及大大小小散落在地上的锅碗瓢盆,这就是打井服务队队长郑茂杰的全部“家当”。从XX年11月至今,他们已打了150眼机井。大年三十半天、大年初一一天,就是这支抗旱服务队自打井以来的所有假期。为了加快打井进度,郑茂杰和抗旱服务队的其他兄弟们住在最低气温零下10摄氏度的打井现场,送走冬天、迎来春天。
(新闻四)XX年2月26日,为有效缓解目前严峻的旱情,山东省积极开展空中飞机、地面火箭和高炮立体化人工增雨(雪)作业。作业时间达3小时20分钟,影响面积达万平方公里,发射焰弹200枚,有效降水节省50亿灌溉投入。
问题
请你结合思想品德课知识,从4个方面说说上述新闻体现的道理及其对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指导意义。
新闻一:
新闻二:
新闻三:
新闻四:
三、活动课任务:聚焦“"
央视在XX年的晚会上曝光了锦湖轮胎原料掺假,以返炼胶代替原片胶的事件。央视记者先后3次对锦湖轮胎的生产车间进行了暗访。事实证明:锦湖轮胎公开的是一套标准,背后做的是另外一套标准。采用标号为3350的返炼胶被代替成1350的原片胶。记者了解到:这些胶料的质量是大不相同的,很多车主在不知情的惰‘况下驾驶车辆,可能会造成爆胎等严重后果。
XX年,央视策划推出的“特别行动”再次令公众的目光聚焦到了食品安全上。河南省孟州市多数的养猪场明知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瘦肉精”,却仍然在猪饲料中违规添加。河南济源双汇食品有限公司明知收购来的生猪含有“瘦肉精”,却根本不对此进行检测。3月18日,青岛市商务局、工商局和畜牧兽医局公布青岛市应对“瘦肉精”猪肉的相关措施,决定暂时停止销售“双汇”品牌的冷鲜肉。
问题
你所在学校将组织一次“”宣传活动,现请你根据要求完成以下任务:
1.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侵犯消费者权益的现象?(要求列举6种)
(1)
(2)
(3)
(4)
(5)
(6)
2.请结合思想品德知识分析说明材料中锦湖、双汇两家企业的做法。(两个方面)
(1)
(2)
3.结合所学思想品德知识谈谈怎样才能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3个方面)
(1)
(2)
(3)
四、新闻分析:聚焦日本大地震
(新闻一)XX年3月11日,日本东北海域连续发生大地震和大海啸。受其影响,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随后爆炸起火。经检测,福岛第一核电站附近地区的牛奶和菠菜中被检测出放射性物质超标,福岛县有许多人受到严重的核辐射。从地震、海啸发生,到一号厂房爆炸,中间有8个小时,东京电力公司抱有侥幸心理,意图保全设备,未及时采取注入海水的果断措施。如早下决心向核反应堆注入海水降温不至于酿成大祸。
(新闻二)“海啸正在袭来,请立即撤离!”这是日本某电台播音员远藤未希留下的最后一句话。这位勇敢的日本女性在海啸巨浪即将侵袭南三陆町之际,在广播中一直不断播送海啸警报,直至海啸吞没广播大楼,人被海浪卷走。许多当地居民在地震发生后正是听到了远藤未希的广播,驱车赶到了地势较高的安全地带。
(新闻三)3月15日,上海市男子吴某在收看了日本nhk电视台网站有关日本福岛核电站爆炸报道后,随即编造并在某社交网站发布了日本核辐射空气到达上海的谣言。该谣言迅速在网上传播并在社会上引起恐慌。日前,吴某被依法处以行政处罚。另外,陕西等省部分商家因哄抬食盐价格被当地价格主管部门依法查处。
(新闻四)自日本特大地震和海啸灾害发生以来,中国政府和人民高度关注,紧急援助价值3000万元人民币的人道主义救灾物资,并派遣救援队赴日开展抢险。3月17日,根据日本政府的请求,中国政府决定再向日本政府提供1万吨汽油、l万吨柴油的紧急无偿援助。
(新闻五)日本大地震给予日本有关的企业带来巨大冲击。日本是世界汽车业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欧美、亚洲等地汽车制造商当下就已感受到来自“日本制造”停产和减产的震动。中国的制造业需要从日本进口大量的零部件和机器设备,如果来自日本的供应渠道受到冲击,将会直接影响中国相关的制造业生产和出口,这是此次日本地震和海啸影响中国经济的主要渠道。
问题
请你自主选择4则新闻,对新闻中的人物或事件进行评价,并结合思想品德课知识说说理由。
新闻一:
新闻二:
新闻三:
新闻四:
五、热点关注:中国利比亚撤侨行动
(新闻一)北非国家利比亚近日安全形势发生重大变化,中国政府迅即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全力保障驻利人员生命财产安全。、总理就保护中国在利比亚人员安全作出重要指示,国务院启动组织中国在利人员撤离及有关安全保障工作应急机制。撤侨行动首创了4个第一次:第一次海陆空联动;第一次大规模用民航飞机和雇用他国邮轮;第一次发明设计紧急旅行证件;第一次用摆渡方式。2月22日一3月5日,中国政府协调派出91架次民航包机、12架次军机、5艘货轮、1艘护卫舰,租用35架次外国包机、11艘次外籍邮轮和100余班次客车,海、陆、空联动,开展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有组织撤离海外中国公民行动。
(新闻二)根据撤侨工作的需要,国内许多航班要进行调整。不少国内乘客说:“你们去运我们的同胞,我们大飞机换小飞机,我们高兴。头等舱换成经济舱,我们支持。”
(新闻三)中国驻希腊大使馆大使罗林泉透露:中国本着国际人道主义精神,积极参与到他国撤侨工作中,6班中国包船共搭载包括希腊、意大利、泰国、孟加拉、波兰、菲律宾、保加利亚、越南等欧亚侨民1100人回到希腊。这些侨民已经得到这些国家驻希腊大使馆的妥善安置。
问题
1.利比亚撤侨给了你什么启示?请你运用思想品德课的有关知识从3个方面简要分
析。
新闻一:
新闻二:
新闻三:
2.请你运用思想品德课的有关知识分析说明我国能够顺利从利比亚撤侨的原因。
(1)
(2)
(3)
新闻分析参考答案
一、答案举例
1.(1)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在我国,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3)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2.反腐败方面:加强民主监督,加强立法,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腐败行为。
城乡教育发展不均衡:加大政府投入,改善农村办学条件,提高农村教师待遇,鼓励优秀教师到农村执教,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食品安全:执法部门要加大打假、查假的力度,鼓励群众积极举报;加强对生产者、销售者进行法制和社会公德教育。
3.(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社会公平主要表现为社会为每个人的全面发展提供平等的权利和机会,并使每个人都能够按照自己的劳动和贡献得到应得的利益。
(3)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
(4)我国法律保护公民的生命健康权不受非法侵犯。
(回答3点即可)
二、答案举例
新闻一:我国环境问题非常突出,严重制约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要自觉保护环境,不做污染环境的事,还要积极参加保护环境的公益活动。
材料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我们要热爱党,拥护党的领导,积极学习和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材料三:艰苦奋斗是通向理想的必经之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只有从日常学习、工作和生活做起,自觉磨炼自己,才能逐步把自己造就成能担负重任的人。
材料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最重要因素。我们唯有不断学习、不断创新,才能在人生的征途中有所作为,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经济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
三、答案举例
1.如添加三聚氰胺的奶粉、添加苏丹红的红心鸭蛋、注水猪肉、地沟油、假种子、假农药等。
2.(1)这两家企业的做法侵犯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消费者依法享有人身和财产安全权、公平交易权、知悉真实情况权等。
(2)这两家企业的做法违反了诚实守信的原则。消费活动中的生产者、销售者和消费者都要按照诚实守信的原则参与消费活动,依法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
3.(1)生产者应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不得生产国家明令淘汰和禁止生产的产品,严禁不合格产品出厂。
(2)销售者应遵循国家法律法规,信守服务承诺,保证不销售缺斤少两、失效变质的商品,不得采取恶意、欺诈的方式损人利己,更不得侵犯消费者的人身权利。
(3)消费者应遵守市场秩序,依法公平交易,要及时向有关部门举报制假、售假行为。
四、参考答案
新闻一:东京电力公司在灾难袭来时,只考虑自身利益,处置不力,严重侵害了公众的生命健康权。生命健康权是公民最根本的人身权。遭遇突发事件时,应分清责任的主次和轻重缓急,应不惜一切代价保护公众的生命健康权。
新闻二:播音员远藤未希坚守岗位,履行职责,直至付出生命,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积极承担责任总会付出一定的代价,但人们不能因此逃避责任、推卸责任,积极承担责任是做人的基本要求。
新闻三:吴某和部分商家的行为扰乱了社会秩序,缺乏公民意识,应受道德谴责和法律制裁。依法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是公民意识的集中体现。
新闻四:中国政府积极援助受灾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在当今世界树立起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巨大成就为我国实现新的更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闻五:经济全球化、世界格局多极化是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是任何国家、任何个人、都不可能改变的。它促进了世界的和平、稳定与发展,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创造了许多新的机遇,也带来了严峻的挑战。
(回答4条即可。)
五、参考答案
1.新闻一:祖国的存在和发展是个人生存和发展前提。每个人对自己的祖国都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和义务。自觉承担起建设祖国、振兴中华的历史责任,是我们每个人对自己祖国应尽的义务。
新闻二:集体利益是个人利益的基础和保障,集体利益高于一切。在集体生活中,当个人的愿望和要求与集体的利益发生冲突时,要自觉服从集体利益。
新闻三:我国已成为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重要力量,在当今世界树立起了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我们要树立全球意识和国家观念,提高自身素质,大踏步地走向世界,更好地为祖国服务。
2.(1)我国综合国力日益增强。
(2)我国的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3)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顺利进行的根本保证。
新闻两则【第五篇】
一、实用类文本阅读指导之新闻阅读
一、考点点击
新闻是书面或口头传播的最近发生或发现的引发公众兴趣的事件。新闻的内涵比较丰富,所以同学们必须掌握相关的文体知识。
1,消息
消息又称简讯、短讯或快讯,是新闻报道中最简练、短小的一种体裁。消息的特点是真、短、快,具有“六要素”。一条消息一般由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尾五部分组成,其中不可缺少的是标题、导语和主体。
2,通讯
通讯是比消息更详细、更生动地报道典型人物、典型事件的新闻体裁。好的通讯会涉及到主题、选料、结构、细节描写等。一般通讯可分为两类:人物通讯、事件通讯等。
3,报告文学
报告文学是一种具有强烈新闻性和浓郁文学性的文学体裁,特点是时代性、新闻性、文学性、说理性。报告文学大体分以下几种:从篇幅上看,有长篇、中篇、短篇、微型之分;从作品表现的重点来看,有写人为主的人物报告文学和记事为主的事件报告文学。
4,人物访谈
因为某个人、某件事、某个特定问题去访问专家或知情者,请他们对提出的问题进行解答,运用谈话纪实的方式进行报道的文章是人物访谈。最主要的形式是访谈者向访谈对象提出问题。访谈问题的设计体现以下特点:①一组问题围绕访谈主题有计划有步骤地展开;②每个问题明确单一;③不同问题采用不同语调和句式;④所用语句是平实的、口语化的。
5,特写
特写就是借用电影拍摄特写镜头的手法,通过形象描绘再现现实生活中富有特征的片段,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印象的新闻体裁。特写一般用于再现重大事件的一个片段或者变化中的一个场景,其中文学手法运用较多,感情充沛,爱憎分明。
二、方法指导
新闻属于记叙文,包含了记叙文的基本特点,解读时我们可以适当借鉴记叙文的阅读方法。根据新闻的特点复习时可采取以下六步骤:
第一步:看标题信息 即通过对题意的揣摩,辨出该文的记叙对象,是人物新闻还是事件新闻,是消息还是通讯。
第二步:抓记叙要素这是由文体特点决定的。因为无论哪种类型的新闻,一般都离不开人物、时间、地点和事情的起因、发展、结果这六要素。
第三步:理行文线索即领悟文章的脉络、顺序,目的是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借此准确划分全文的段落层次。针对考纲当中c层级的分析综合“分析语言特色,把握文章结构,概括中心意思”的考点。
第四步:辨叙述方式即辨析文本主要采用的叙述方式,消息一般都是采用“倒金字塔”式,这跟一般的记叙文不同。而通讯的叙述方式就比较灵活多变,有顺叙、倒叙,中间或许还会有插叙、补叙等叙述方法。这就要求我们阅读时特别关注。
第五步:挖中心主旨 目的是针对考纲中d层级的鉴赏评价“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评价文本产生的社会价值和影响”和f层级的探究“探讨文本反映的人生价值和时代精神”这几个考点。
第六步:析表现手法是从写作特点方面分析新闻的基本要求,目的是针对考纲中c层级的分析综合“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d层级的鉴赏评价“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和f层级的探究“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的深层意蕴”这些考点。一般可以从叙述、描写、抒情、议论等表达方式,烘托、借景抒情等文学手段,锤词炼句及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几个角度考虑。由于新闻往往运用多种表现手法,而考试的阅读时间十分有限,因此宜结合新闻对象,抓住其中最主要、最突出的特征来分析。
三、链接高考
例1,(XX年高考山东卷)阅读下面的访谈,完成下题。
(1)杨澜(以下简称“杨”):您看您去过这么多地方,台北、高雄、美国、香港,哪一块地方是您最心爱的?
余光中(以下简称“余”):这很难说。有人说我是乡愁诗人。我写过好多乡愁诗,可是我觉得我的乡愁呢,不是同乡会式的,不是关乎某省、某县、某村的,因为乡愁可以升华或者普遍化为整个民族的感情寄托。这样说来呢,乡愁就不完全寄托在地理上的某一点,它不仅仅是地理的,也可能是历史的,可以说是历史的乡愁,文化的乡愁,而且在中文里面也可以有所寄托。那一年到东北访问,我在短短的致辞里就讲到,小时候在抗战时就会唱“我的家在东北松花江上”,还有“万里长征万里长”。那时,我没有去过长城,更没去过松花江,可是整个民族的一个大感情就可以融合在一起。我是说着说着眼泪就掉下来了。我有1篇散文,结尾两句我是这样写的:“你以中国的名字为荣,有一天,中国亦将以你的名字……”
杨:为荣?
余:没有。
杨:没有这两个字,所以我不是诗人,就要差这两个字才好。
②杨:我们看您的人生经历,觉得您其实并没有遇到过特别大的困难,家庭很美满,生活呢,教书、写诗、写散文、写评论,也是人们想象的比较安定的生活。但您为什么却说“我写作是因为我失去平衡,心理失去保障,而心安理得的人是幸福的,缪斯不会去照顾他们”?
余:一个人不能光看他表面的职业和家庭。他内心有很多心魔,内心世界可能很复杂,比如他的愿望并没有完全达到,那就不是表面上看得出来的。我在21岁时就离开大陆,那对我是一个很大的打击,因为我的好朋友都忽然不见了。我投入到一个陌生的地方,要重新来过。而且一个人到了21岁,记忆已经很多了,所以这件事情让我念念不忘,也成为我的一个……心结,一个中国结。
③杨:今天仍然有很多人喜欢您的诗,但人们的欣赏对象好像发生了一些变化。年轻人喜欢卡通、流行歌曲等那种节奏更快、更有形象感的东西。那么用于看白纸黑字的时间呢,相对就要减少一些了。您觉得未来的诗歌,希望在哪里呢?
余:这个情况不仅仅存在于大陆、中国台湾、香港。因为媒体变了,价值观也随之改变了。我向来不认为文艺要大众化,而应该小众化。可如果你连小众都维持不了的话,那就有很大问题了,像三毛也好,或者余秋雨也好,到底还是不能跟一个流行歌星比,对不对?可是,听流行歌的跟读余秋雨的散文的还是不一样,所以不能够拿来比较。目前的新诗有相当多的毛病,很多诗人如果得不到知音,也应该反省一下,检讨自己的诗是不是能吸引人,这是多方面的因果现象。
④杨:现在年轻一代接触更多的是一种网络上的语言,要想保持中文原来的那种纯粹和一脉相承,已经是越来越难了。您担不担心中文的纯洁度问题,或者认为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所以也要听之任之?
余:我是相当担心的,也不能听之任之。有学者说,语言就像河流,你不能阻碍它。问题是有河流就有两岸,两岸如果太模糊了,这河流不晓得流到哪儿去了。所以很多人认为语言就由它去,它有它的生命,其实不然。比如说我们目前的中文,如果过分西化的话,中文特色就会荡然无存了。
(有删改)
1这篇访谈涉及四个方面的内容,请简要概括。
答案:(1)对乡愁的理解;(2)诗人的创作动因;(3)诗歌的现状和发展;(4)中文的纯洁度。
点评:此题考查概括能力,难度适中。
2,阅读访谈第一部分,回答下面的问题。
(1)如何理解余光中所说的乡愁?
答案:余光中认为乡愁并不完全由地理造成,它是历史的乡愁、文化的乡愁,可以升华为民族的感情寄托。
(2)为什么杨澜说“就要差这两个字才好”?
答案:这样更有悬念,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
点评:此题考查文中句子的含义。
3,怎样理解第二部分画线句子的含义?
答:(1)文学创作的动力源于作家内心世界的冲突和体验,这正是作家能创作出优秀作品的根本原因。
(2)心安理得、内心世界过于平静的人,不会产生强烈的创作愿望,也就创作不出优秀的作品。
点评:此句仍考查文中句子的含义。
4第四部分中提到“有学者说,语言就像河流,你不能阻碍它”,而余光中认为“有河流就有两岸,两岸如果太模糊了,这河流就不晓得流到哪儿去了”。请联系中文的纯洁度问题,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随着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语言也在不断地发展和变化,而对语言的发展不能听之任之,需要加以必要的规范。在当今社会背景下,中文既要不断地丰富和发展,更要保持其特色和纯洁度。
点评:此题有一定的开放度,需有自己的见解。
上一篇:《新闻两则》精选5篇
下一篇:登上地球之巅最新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