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与行为艺术(精编5篇)
【引言】阿拉题库漂亮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艺术与行为艺术(精编5篇)”范文资料,以供参考学习,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行为艺术1
不一会儿水烧开了,妻子起身准备去煮面,谁知脚下一滑,跌倒了。我急忙跑过去扶起妻子,问她摔着没有。妻子说“没事”。我心想没事就好,可妻子瞅了一眼不远处的儿子,生气地抱怨:“这个白眼狼,光顾自己玩,我跌倒了就跟没看见一样,也不来扶我。”
我替儿子解释:“太突然了,儿子还没反应过来呢,我不信儿子是白眼狼。”
“就是白眼狼——不信你试试。”妻子说。我问怎么试,妻子指点我:“你假装摔倒,看他是不是过来扶你。”假装摔倒?这算是“行为艺术”吧!我想,用“行为艺术”来检验一下儿子的爱心,倒是可行。
于是我顺势往地上一倒,开始了痛苦的表演,先是惨叫:“哎哟,好疼啊!”接着抱着腿在地上挣扎、打滚,眼睛却偷偷瞄向儿子。
正玩得高兴的儿子显然被我的表演吸引了,跑过来问我:“爸爸,你怎么了?”
我紧锁眉头,一副万分痛苦的模样说:“不小心滑倒了,腿好疼。”儿子赶紧在我身边蹲下,又是帮我揉腿,又是搀扶我坐起来。折腾了半天,我觉得表演得差不多了,收起了一脸的“痛苦”对儿子说:“不疼了,不疼了,多亏儿子来扶我,儿子好有爱心。”
经我这么一夸奖,儿子可高兴了,蹦蹦跳跳地玩去了。我对妻子挤挤眼,说:“怎么样,儿子很有爱心吧,怎么会是白眼狼呢?”妻子不得不承认自己“看走了眼”,误会了儿子。
看着高高兴兴玩耍的儿子,想着刚才的“行为艺术”,我忽然觉得,既然“行为艺术”对孩子的吸引力这么大,那么日常生活中是不是可以用更多的“行为艺术”来教育儿子呢?我决定试一试。
这天,我躺在沙发上看书,看得有些累,头晕眼花的。儿子正好在客厅里玩,我决定表演一次生病。
把书放到一旁,我表情痛苦地“哼哼”起来。儿子立马跑过来问我:“爸爸,你哼哼什么呢?”我闭着眼睛对儿子说:“爸爸感冒了,发烧。”
儿子赶紧把小手放在我的额头上,嘟着小嘴儿像个医生一样喃喃地说:“噢,发烧呀!”我心里好笑,你小子当医生也不太合格了,一个健康人你摸着脑门还能给误诊,不过爱心表现倒值得夸奖。我决定把表演进行到底,又说:“头疼。”儿子赶紧把两只小手放在我的太阳穴上用力地揉。我暗自欣喜,一番表演真的调动起了儿子施爱的积极性。
可感冒、发烧之类的“行为艺术”只能偶尔为之,日常生活中我表演最多的还是劳累、口渴之类的。
比如我经常不经意地告诉儿子:“爸爸好渴啊!”儿子一听便乐颠颠地拿来凉水杯,把里面的凉开水倒进小杯子里递给我喝,然后还会以孩子特有的思维问我:“发烧吗?头疼不疼?我给你拿药吧?”我心里好笑,有这样一个儿子,假如真的感冒了,我一定特别幸福。
没承想,我还真把感冒给“盼”来了。
这回不再是“行为艺术”,而是真的“发烧,头疼,口渴”。儿子早已训练有素,给我试体温,揉额头,还给我倒水找药吃。
妻子看到儿子这么有爱心,而且做起这些事来有模有样,好奇地小声问我:“老公,咱儿子这一套照顾病人的本领是什么时候学会的?”
我对妻子说:“是我用‘行为艺术’教会的呀!”
“行为艺术?什么行为艺术?”妻子听糊涂了。
艺术与行为艺术2
关键词:艺术;行为艺术;表现手法
艺术,是一种文化现象,大多都是为了满足个人主观和情感的需求,当然它也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娱乐的一种特殊的方式。像艺术它有很多的分支,如文字、绘画、音乐、雕塑、舞蹈、戏剧、电影等多种表现方式,也就是任何可以表达美的行为和事物,都属于艺术。对于艺术来说,它无所不在,每一种行业、每一个动作或每个人说的话,都可以称之为有艺术的成分。就像我们看到的自然形态和一些风景名胜,我们都惊叹它是大自然展现给人类的一种艺术形式。由于艺术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但给大多数人都带来了惊叹,来感悟世间一切变化。
艺术属于娱乐游戏文化的范畴,是人们为了满足自己对主观缺憾的慰藉需求和情感器官的行为需求而创造出的一种文化现象,而这种文化现象本质的特点就是用语言创造出虚拟的人类现实的生活状态。艺术一般都是借助于人类的语言和动作来完成的。要认识艺术就要从三个方面去认识,首先是精神的层面,“画饼充饥”这个故事大家都知道,这就是对精神艺术的诠释,由于人是饥饿的,画张饼来惊醒自我安慰,精神上得到一定的满足,主观意识也得到了满足。通常艺术的精神层面还是与哲学和宗教相提并论的,是精神领悟的一个层次;第二就要从活动过程的层面说了,这个过程是艺术家通过表演展现给我们的他们对现实的理解和模仿,认为艺术就是艺术家表现力和创新力的体现;最后一个层面就是艺术的结果层面了,这一层面强调也就是艺术是客观存在的事物。
行为艺术,也是艺术的一种形式,分为行动艺术、身体艺术和表演艺术等,它是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欧洲兴起的现代艺术形态之一。它一般是通过艺术家用自己的身体为基本材料,来体验从而达到对一种人或事物的环境的一种交流。像我们平时在大街上看到的,一些人把自己的身体化成彩色或是一种单色,摆成不同的姿势,再不知道的情况下会认为那是雕塑,但时常她们也是会变动的,通过表演一些节目来表达自己艺术形态。做行为艺术的有两种群体,一种是以个人的形态出现,再就是以群体的方式出现。
行为艺术说简单点就是当代实验艺术中的一种类型,当代人比较追求刺激的视觉刺激,于是很多行为艺术的作品也都被冠上了“血腥”“暴力”等的称谓,这些称谓不仅在这个行为艺术的圈内引起很大的争执,同时在社会上也起到了相当大的影响力。我们在大街上看到了行为艺术的特点就是直接性和现场性,但当我们从头至尾地看完一场行为艺术的表演后,并不会对其中的某一镜头感到反胃。但往往就是有些时候,人们仅仅凭借几张单独的照片来对行为艺术进行批判,笔者认为这是片面的对行为艺术的曲解。关于行为艺术的讨论一直都在进行中,在业界内和社会上都已引起了一定的反响。我们要对这样的行为艺术保持一个客观、公正的讨论,在讨论前我们应该让更多的业内人仕包括社会对行为艺术的作品以及表现形式有所了解。
行为艺术所采取的表现手法是比较夸张的,用夸张的行为来表达对人、事、物的一些看法。这些行为有美的一面,有丑陋的一面,就像我们看到的其他的艺术表现形式,这种表现状态在一人非常态下表现出来一种夸张的手法,旨在表现事物的各个形态。就像前段时间的成力事件一样,得到的更多是人们对这件事的持鄙视的状态,认为这是一件不被理解的事情,对成力的表现更多的是漫骂。行为艺术是指在指定的时间和地点,有个人或群体行为。因此要化解大家对行为艺术的误解,在展示的过程中,要把传统艺术那种高不可攀的地位带到普通观众的心目中,让更多人了解到,艺术其实也是很生活、很平淡的,这样更多的普通人也就会意识到原来艺术也就是如此的“平易近人”,拉近艺术家与平民的心理距离。行为艺术更多的是强调行为,通过行为来使人们更加完整地认识人类艺术的整体行为。
自行为艺术出现以来,由于和我们的审美观、道德观以及社会传统的反差较大,始终是人们争论的焦点,在“行为艺术”的发展中部分创作者更是以自虐、伤害、鲜血等极端的行为作为表达的主要方式,直接挑战人类的人性和道德的极限,这样难免会让人们对行为艺术越来越难以接受。
如何让行为艺术以更健康、更积极的形式展现给大家,这不仅仅是现在艺术界的困惑,大家也希望看的行为是一种享受,就像歌剧和戏曲一样,在大家享受的同时也看到了艺术家真正要表现出的是对社会的赞美还是批判,让大家更加切身的体会到行为艺术的魅力所在。之所以大家对行为艺术产生非议,这与大多数行为艺术家的表现形式有直接的关系。我们说艺术就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但是在任何一个行业都有不和谐的人,艺术也是如此。艺术要的就是提高人们的审美观念,但总有一小群人大肆渲染血腥暴力的事件,使整个行为艺术被人们认为到了令人不齿的地步。行为艺术作为当代新兴的艺术形式,应该担负起反映当代生活的实现人,可以玩世不恭,可以嬉笑怒骂,可以做出令人难解的行为,作为新兴的艺术形式,要敢于挑战世俗的看法,因为艺术本事就是在平凡中追求不平凡的事物。但要谨记行为艺术是需要观众的,当绝大部分观众对其厌恶、反感的时候,此时的艺术已不能称之为艺术。
行为艺术3
伦敦奥运会结束了,留给人们的不仅是竞赛中的激动时刻,也包括开闭幕式的辉煌。我们从伦敦奥运的开闭幕式已经看到了电视行为艺术的成熟。从女王成“邦女郎”与007一起从飞机上纵身跳伞跃入会场,再到全世界喜剧迷们喜欢的憨豆先生突然亮相伦敦交响乐团中,精彩的无声演出引起全世界观众的爆笑……这些都已经脱离了过去我们所看到的现场艺术。不需要观众参与排练的看台LED灯,也让传统的大型团体操表演失色不少。闭幕式直接做成一场致敬英伦流行音乐的演唱会,也让电视机前的观众大呼过瘾。
电视是当今世界传播最广的媒体,全球至少9亿观众收看了奥运会开闭幕式转播。收视高潮节目要想获得全球观众认可,内容无非是音乐舞蹈和体育比赛,而奥运开幕式秀的发展则催生出了“电视行为艺术”这一新的节目类别。我曾经看过英国艺术家的一个装置艺术,它由几台电视机组成,每台电视机里播放的是不同年份女王检阅近卫军的画面。BBC在转播方面一丝不苟,但很快你就会发现,不同穿着的女王检阅却有着相同的画面构图――程序是一致的,时间是一致的,只是年份不同而已,这也从另一方面讽刺了一些仪式性节目的重复性和缺乏创意。
今天,人们显然是悟到了电视内容的真谛,节目越做越大胆,形式越来越突破。火炬点燃是历届奥运会的最大悬念,每届奥运的点燃方式也大不一样。本届的点燃方式就是“电视行为艺术”的一大注解,它本身是个行为艺术,充斥全程。从小朋友双手捧着一片铜花瓣入场,给观众以伏笔和期待,而当闭幕火炬熄灭还将伴随各代表团回到各自的国家。这些内容通过电视转播呈现给全球观众,讲述了一个完整的奥林匹克精神传播的故事。
如果你认为奥运会开闭幕式转播只是场“电视行为艺术”的话,那就错误了。这毕竟是场精彩的商业秀。你看到的憨豆,他不仅搞笑,还在现场真的发了条微博出来。你看出他用的手机是什么品牌了吗?这就有商业的东西在里面。而演出中,大量英国品牌产品的出现以及各种英国式服务的经典重现,都是为商业而来。虽然不太清楚品牌商家是如何和开闭幕式导演组商量广告植入的,但这些广告能在全世界面前展现,就是一次巨大的传播。
商业秀中如时装走秀、汽车秀都已经进入电视,有的还成为频道或作为电视节目播出,但是商业行为艺术却少有成功案例,尽管电视台一直号召“我型我秀”,将各类节目称为秀。今天,把商业行为艺术转换为电视的行为艺术,成为电视节目制作人的创新的方向。
美国TNT电视台在比利时开播,这家电视剧专业频道想了个推广的办法,在比利时一个小镇上演了一场可称为“快闪”的电视行为艺术,充分体现了电视剧的精彩,让在场观众目瞪口呆。这场精彩的电视行为艺术在网上疯传,也获得了去年戛纳广告节的传播大奖,这也是场精彩的商业秀。
行为艺术4
这则视频立刻在网络上引起了轰动,一位知名学者能够言责自负,为“赌约”爬行一公里,甚至手掌、膝盖渗血也在所不惜,确实是很难能可贵,并且赢得了不少网友的好评。然而,也有网友认为范教授此举是用“庸俗的打赌绑架制度建设”,“履约也不过是一次博出位的‘行为艺术’”。
于范教授个人而言,身为法学教授,当然知道如何珍惜和维护个人尊严,选择履约爬行,完全是因为言而有信,维护自己的人格信用;于社会而言,则是又一次把“官员财产公开”这一话题聚焦到公众面前,爬行之于财产公开,更像是一种鞭策。
如果说范教授的爬行算不上行为艺术,那这么多年来一直扭扭捏捏的“官员财产公开”倒是更接近于行为艺术了。事实上,官员财产公开制度自动议肇始至今已有二十多年了,然而面对强大的民意基础、社会呼吁多时,官员们却多是冷眼相对,甚至时不时地爆出行为艺术般的“雷语”。
行为艺术5
从讨论的主题来看,这显然是一个值得期待其讨论结果的研讨会。年轻艺术家与前辈批评家的“对话”行为出现在这样一个场合,相比上一代的行为艺术家,这样的语言要显得轻松、幽默与“合法”。有评论认为,行为之所以成为艺术行为,在于它将日常行为陌生化和反常行为意图化,从而产生了艺术意义。而行为艺术不仅仅是关于行为的艺术,同样也是关于行为规约的艺术,也因此而具有泛政治化倾向。行为艺术以参与性、日常性和事件性体现艺术社会的民主精神,这种性质和意向,在西方发达国家是对博物馆、美术馆展览、收藏机制的反叛,对权力与资本合谋下的资本主义市场意识形态的嘲弄和疏离。在发展中国家则多与社会政治、道德规范、法律体制等因素息息相关。而包括行为艺术在内的当代艺术,实际上在本土面临着合法化存在的双重困境:一方面,在行为艺术与意识形态及其展览机制之间,构成了压制与疏离的话语紧张,这点在国内的九十年代较为明显:另一方面,关涉到行为艺术自身从策略到语言的自我完善问题。
譬如2011年3月,艺术工作者成力在北京通州一艺术馆以展示作为其行为艺术展,而后被警方带走,并因“寻衅滋事”被处劳动教养一年。警方认为,成力在公共场所进行表演,引发多人围观,造成现场秩序混乱。尽管成力的律师称“成力行为属于在特定时间、特定场所、面对特定人进行表演的艺术行为,其场所不能被认定为公共场所……不适合对成力实施劳动教养。”尽管还有观点认为,让道德的归道德、法律的归法律。对这种挑战传统道德的行为,公众不仅可以甚至应该口诛笔伐,但公权力则应该依法、公正地对待。
如果说这是一个失败的行为艺术,那么2004年七零后艺术家陈光在实施作品“人种”时则要幸运得多。方式是作者本人和一位高龄、且受过高等教育的男性老人(1924年出生于北平,汉族,1932年受私塾教育, 1948年毕业于北平师范大学历史系,1977年起曾在北京某高等美术学院任普通职工)发生,并作录像记录。关于这个作品,作者可能要面对社会道德规范的拷问或谴责,不过至少没受到法律上的“制裁”。
稍后的诗人在市区书店朗诵时后被拘留事件(2006),人大学生面对记者访谈事件(2010),不时让行为艺术成为艺术爱好者们的入门级谈资,似乎不裸、不被抓就不足以“行为艺术”。当这个词被滥用时,一方面可以看成大众对此的调侃与戏说,另一方面也不乏对艺术家提醒:对自身和作品的把控程度。
常被介绍为“中国最受争论、禁书最多的作家”的阎连科在谈论禁书时写到:世界上有无数作家都曾遭过禁,但之所以仅能记起这个队伍中少数的名字,不仅仅是因为被禁,更是因为他们写出了被禁的优秀而伟大的作品。对于行为艺术也一样,关键不在于其是否“犯罪”,而是作品本身是否足够优秀,足够跨越国度或政治甚至时代的局限,被禁或争论并不等同于一个优秀作品的尺度与标准。扯远了,回到论坛事件,暂且不言其他,至少可以看做是一场关于行为艺术的艺术行为。(文/张宗希)
上一篇:护士节主持词范例【热选5篇】
下一篇:风险评估总结范例(精选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