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应急管理局关于防灾减灾和物资保障情况的报告
市应急管理局积极开展防灾减灾工作,确保物资保障充足,提升应对突发事件能力,维护社会稳定和人民安全。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市应急管理局防灾减灾和物资保障情况的报告”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XX市应急管理局关于防灾减灾和物资保障情况的报告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建立健全防灾减灾工作机制。一是成立了"XX市减灾委员会"和"XX市自然灾害应急管理委员会",负责贯彻落实国家、XX省和XX州减灾工作方针、政策、规划和市委、市政府的减灾工作部署。二是严格贯彻落实《中共XX市委、XX市人民政府关于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三是一是修订了全市各类灾害应急预案,实现了市、乡镇、村(社区)预案"三位一体"有效对接。出台了应急管理、地震等工作规则、手册、指南,明确了指挥机构和责任部门的职能,统筹协调机制基本建立。四是建立风险形势会商研判、军地抢险救灾协调联动、社会救援力量协同调度、应急物资储备管理调拨等机制,救灾联动机制基本形成。
(二)防灾减灾能力水平不断提升。一是监测预警能力逐步形成。积极探索建立健全自然灾害与生产事故风险监测评估会商机制,市应急、气象、水务、自然资源、住建、林草、地震等部门要加强极端天气、汛情旱情、地质灾害和森林火情、地震监测预警,建立预警信息统一发布机制,完善分工合理、职责清晰的自然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提升灾害风险预警能力。相关部门要组织开展自然灾害风险防控工作综合督查和防汛抗旱、地震监测、地质灾害防治、森林防火等专项督查,对重点区域、重点部位、重要环节进行全面检查,不留盲区。市气象局不定期更新气象预警短信接收人员信息,共收集更新50多个部门、单位、乡镇(街道)493名气象预警短信接收人员信息。二是风险管控能力逐步提升。开展流域洪水、水利调度、内涝改造、地灾防治等重点领域风险调查,并在风险隐患底数清的基础上,全面落实各级责任单位、责任人和巡查员风险管控责任。加强汛前隐患大排查,推进汛期隐患动态管理。市自然资源局牵头组织各乡镇对全市地质灾害隐患点进行了全面排查,确定173个地质灾害隐患点,其中重点隐患点44个,一般隐患点129个,隐患点灾害包括泥石流沟、滑坡体、崩塌隐患、不稳定斜坡、地裂缝等类型。按照村组推选、乡镇审查、市自然资源局备案的程序,截至目前已完成汛前排查91次。市水务局严格按照要求组织公示29件小〈二〉型以上水库三个责任人(防汛责任人、技术责任人、岗位责任人),同时按照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要求乡镇落实辖区内坝塘、河道的防汛责任人,通过层层抓责任制的落实工作,使防汛工作做到有人抓、有人管。市地震局加强对XX市月溪井地震观测站的监测和管理。三是应急救援能力逐步增强。充实了XX市应急救援队伍,XX市共有市级救援队7支乡镇救援队伍11支。其中,消防救援大队1支、XX森林消防支队XX中队1支、XX市地方综合应急大队1支、地震灾害紧急专业救援队1支、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专业队1支、住房城乡建设震损房屋应急评估和抢险救援队1支、地质灾害防治应急专家队1支,乡镇森林火灾等应急扑救队11支;以医院为主体的各类医疗救援队伍和各类社会救援组织也是救援力量的重要组成。四是充实调整XX市自然灾害信息员队伍,目前全市有自然灾害信息员317名。
(三)基层基础逐步夯实。强化物资装备保障。我市已形成了"以滇西救灾物资储备中心为主要依托,以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救灾仓库为重要补充"的救灾物资储备格局。目前,储备帐篷182顶、行李1028套、单被100床、衣服926套、折叠床300张,同时还备有编织袋万条、防洪桩29536根、钢丝200斤。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预警预测能力有待提高。一是XX市现有气象观测网布局优化不足,人员密集区域观测站点少,加之2019年7月,XX市行政区划有所调整,新设立下关、太和和满江3个街道,但气象站点尚未建立或调整,在灾害性天气的预警预报和服务中存在一定局限性,需增加布设自动气象站密度,建立结构优化、布局合理、集约开放的区域气象观测网,满足防汛抗旱、应急救灾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需求。另外,随着XX山地气象野外科学试验基地建设,气象观测系统不断增加,点多面广,加之各站点位置偏远,维护检修难度大,需建立气象社会化保障措施,确保各站点运行稳定。二是XX市已建成11个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承担气象灾害预警信息传播、灾情上报、农技知识推广、防灾抗灾科普宣传等气象为农服务工作。但由于人员经费有限,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日常工作均由兼职人员完成,难以最大限度发挥乡镇气象信息服务站的功能。另外,由于基层气象信息员人员流动性大,工作岗位多样,人员年龄和知识结构参差不齐,对气象观测设备的维护,新技术新知识学习应用能力不足,加之无相关经费保障投入机制,管理难度进一步加大。三是部分规章制度制定时间较早,未及时根据实际进行修订,存在不相适应的问题。现已结合《XX市创建国家防震减灾示范市实施方案》,对《地震应急气象保障服务规范》进行修订,按照气象观测质量管理体系的新要求,对《XX观象台观测设备维护管理办法》进行修订,针对发布系统群组设置调整,对《XX市气象局预警信息发布标准和流程》进行了修订。下一步,将继续做好制度修订完善工作。
(二)工作保障水平尚待提升。一是专业管理人员和管理经费不足,应急物资储存匮乏,且市级物资储备仓库目前处于借储状态,物资储备日常管理难《XX省地震局关于2021年度XX省重点危险区地震灾害损失预评估与对策建议的报告》中指出,滇西北地区按,,三个震级档,分别开展地震灾害损失预评估计算,震级需紧急安置的人数-万,帐篷需要8100-13600顶;震级需紧急安置的人数-万,帐篷需要21900-36500顶;震级需紧急安置的人数-万,帐篷需要68000-113300顶。从目前XX市物资储备情况来看,还远远不够,从针对各乡镇、街道办开展的地震应急准备工作检查情况来看,各乡镇、街道的应急物资只能满足一小部分人的,普遍存在应急物资储备不足、资金匮乏的现象。二是防灾减灾宣传工作还需加强,群众灾害防御意识不强,有待普及和提高,三是应急救援队伍专业力量和装备不足,物资储备数量和品种难以满足求,防灾减灾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电力、交通、通信、农业、公用设施等抗灾能力不足严重缺少非正常条件下的通讯装置、现场应急防护设备和现场应急检测分析仪器等必要的救援设施设备,检查时还发现应急设备老化,不经常使用等现象;四是应急管理专业人才缺乏,急需在专业技能培训方面加大力度,从而提高应急队伍在预防和处置各类突发公共事件方面的能力。
三、下步工作打算
(一)广泛宣传,切实加强防灾减灾教育。一是利用媒介抓宣传。要结合"国际减灾日""世界气象日""防灾减灾日"等主题日,开展专题性宣传活动。要充分利用电子大屏、电视、微信、广播滚动播放公益广告、宣传片。要开发针对不同社会群体的防灾减灾科普读物、教材、动漫、游戏等宣传教育产品,提高防灾减灾知识宣传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有效性。二是组织力量抓宣讲。应急管理局要联合其他职能部门,牵头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和志愿者,采取专家宣讲、志愿宣讲的形式,开展常态化教育活动,重点要深入自然灾害易发的地区,开展防灾减灾法律法规和基本知识教育普及活动,切实提高群众防灾减灾意识,提升防险避灾和自救互救能力。三是建设阵地抓教育。要建设和利用防灾减灾体验馆、农村文化礼堂、中小学校等阵地,面向社会公众、中小学生,广泛开展知识宣讲、技能培训、案例解说、应急演练等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使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日益常态化、制度化,充分发挥防灾减灾阵地的作用。
(二)多措并举,不断提高防灾减灾能力。一是体制机制再完善。要强化部门之间、部门与乡镇(街道)之间协调配合和应急联动机制,统筹城乡防灾减灾救灾工作。要完善自然灾害监测预报预警机制和信息资源获取和共享机制,健全军地协同、力量调用、群众参与、物资调配等应急协调联动机制,建立防灾减灾财政投入以及恢复重建资金筹措机制,进一步形成协调联动、风险防范、社会动员、损失评估、灾后救助和恢复重建等长效机制。二是预警防范再加强。要进一步加强自然灾害早期预警、风险评估信息共享与发布能力建设,不断完善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提高灾害预警信息发布的准确性、时效性和社会公众覆盖率。要建立灾害风险数据库,推进综合灾情和救灾信息报送与服务网络平台建设,提高政府灾情信息报送与服务的全面性、及时性、准确性和规范性。三是应急救援再强化。要强化救灾应急专业队伍建设,完善以森林消防、消防救援、综合应急等专业队伍骨干力量,基层应急救援队伍、社会应急救援队伍为辅助力量,专家智库为决策支撑的灾害应急处置力量体系。要科学规划,健全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强化救灾物资储备管理、运行和储备,加快推进各级救灾物资储备库(点)建设。四是防灾减灾工程再巩固。要加强防灾减灾工程建设,提高工程防御能力。要继续推进堤防加固、小流域治理、山塘水库水闸除险加固、城市内涝防治等水利工程建设,提升防洪防涝能力。要加快推进"引水上山"的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地质灾害隐患点的排查和整治,加速"即查即治"点的工程进程。
(三)统筹协调,全面提升防灾减灾合力。一是要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隐患胜于明火,防灾胜于救灾,责任重于泰山。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防灾减灾工作的思想认识,向注重灾前预防、综合减灾、减轻灾害风险转变,坚持常态减灾和非常态救灾相统一,进一步增强防灾减灾的忧患意识、责任意识。二是要进一步落实工作责任。要压紧压实部门、乡镇(街道)、村(社区)工作责任,确保责任到人。要进一步细化落实各部门的相关职责,应急管理局要牵头指导全区各级各部门应对突发事件和综合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各职能部门要对所属领域的防灾减灾,做好预警预报、工程治理、宣传教育等工作。其他相关部门要协助做好防灾减灾的秩序维护、人员转移等工作。乡镇(街道)要落实属地责任,全面掌握辖区情况,健全机制,组建队伍,维护秩序,充分调动力量做好防灾减灾工作。三是要进一步加强互动交流。应急管理局要牵头通过各种形式搭建多方参与的互动平台,建立健全共训共练、救援合作的常态化交流机制,实现信息互通、资源互用、技术互融。要经常组织开展各领域的应急演练,增强专业队伍与社会力量之间的磨合交流。要通过以竞赛促专业的方法,激发专业队伍与社会救援力量的热情,发现自身的不足,相互学习、补差补缺,形成救援合力。四是要进一步推进社会参与。要完善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政策,健全动员协调和服务平台,加强对社会力量参与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引导和支持。要加强救灾捐赠管理,抓实救灾捐赠款物使用信息公开、效果评估和社会监督等工作。要发挥保险等市场机制作用,扩大居民住房灾害保险、农业保险覆盖面,加大灾害应对的金融支持。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