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申请报告3篇
【参考阅览】此篇精品资料“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申请报告3篇”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帮您减少加班熬夜,轻松写作尽在阿拉范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申请报告篇1
同志们:
一、正确认识今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新形势和新特点
近几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在声势、规模、投入、质量、效益等五个方面呈现了前所未有的好势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年年上台阶,年年有突破,连续五年获得自治区“黄河杯”竞赛的优异成绩,贺兰、永宁先后获得全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先进县,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稳定和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起到了强有力地支撑作用。这些成绩的取得,使我们更加坚定地认识到,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基础性工作,同时也是建设“两个最适宜”城市,为农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的重要内容。只有坚持不懈地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才能进一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生产能力,改善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农村的整体面貌。
与往年相比,今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内容、形式和要求都有所不同,具体表现在:一是片区集中。往年的农田水利建设任务,基本上是由各县(市)区自主确定,市上统一考核验收。今年,我们将集中人力、物力、财力在黄河两岸及铁路沿线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以黄河标准化堤防建设为标志的“黄河金岸”工程的实施,使得黄河两岸原有的沟、渠、路、林需要重新调整优化,发展粮食现代化生产的要素需要重新配置,产业布局、村庄建设、基础设施等需要重新规划,从而真正建设成为“生命保障线、抢险交通线、经济命脉线、生态景观线、特色城市线、黄河文化展示线”。同时,针对包兰铁路沿线管理缺位,脏、乱、差现象比较突出的现状,市委、政府决定利用今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彻底整治包兰铁路沿线农田、道路、村庄及环境。二是内容丰富。8月底,市政府办公厅下发了《*市黄河金岸田园风光建设、生态景观建设和沿线村镇环境综合整治三项工程实施方案》,受资金、施工季节以及劳动力的影响,这三项工程任何一项工程都不能单独实施,必须与另外两项工程统筹安排、统筹实施,从而使农田建设任务更加艰巨。三是标准提高。要把黄河标准化堤防两侧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按照打造粮食生产现代化的产业带去建设,这是历年农田水利大会战都没有提出的要求。这充分说明,搞好今秋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事关全局、影响深远、责任重大,必须持之以恒、全力以赴、干出水平。
面对艰巨的建设任务,全市上下要迅速行动起来,及早动员、及早安排,力争在全区率先打响秋季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大会战。要切实转变观念、改进作风,按照现代农业发展的要求,调整治水用水思路,积极探索和完善农田水利建设新机制,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持之以恒地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实实在在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二、认真落实今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任务和重点
今秋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点是“两条线”、“五项工作”,“两条线”是指黄河金岸沿线和包兰铁路沿线,“五项工作”就是农田水利建设、造林绿化、环境综合整治、秋季三项任务和农村饮水安全等五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大力实施“黄河金岸”田园风光建设、生态景观建设和村镇环境综合整治三项工程。黄河标准化堤防工程的实施,使得堤防两岸背水侧全部变成了旱涝保收的良田,为一次性规划建设高标准农田创造了条件;同时也为进一步完善排灌系统和农村路网、农田林网奠定了基础。今明两年全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中之重,是以“黄河金岸”田园风光建设为重点和抓手,把解决黄河沿线农田的排灌问题作为核心,全力抓好田园风光、生态景观、村镇环境综合整治三大任务。田园风光建设的重点任务是,对黄河东岸37公里,黄河西岸75公里沿堤防两侧,结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对沟、渠、田、林、路、湿地、村庄进行综合整治。以沟道治理为核心,按照大沟、大渠、大林网、大田块的思路统一规划整治。打破现有零散的地块重新丈量规划。在惠农渠以东、新堤防以西,要按照体现大网格、大田块的要求,规划建设大渠、大沟,以此为框架,进一步规划建设田间道路和农田林网。要把田园风光建设与粮食生产现代化产业带建设紧密结合起来、与调整优化产业布局结合起来建设高标准农田,形成30万亩的优质水稻基地,尽显塞上江南风光。生态景观建设的重点任务是做好堤防沿线林带的整地、树池整修及土方工作,明年春季掀起造林热潮,让黄河两岸展现出田成档、树成行、沟渠顺直、排灌畅通、和谐自然的塞上江南田园风光。以滨河大道两侧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为切入点,着力解决庄点脏乱问题,重点是道路硬化、上下水、绿化、美化等,切实改善农村居民的人居环境和生态环境,提高广大群众的生活质量。要早安排、早行动,尤其要抢时机,加快水稻、玉米收获进度,掀起大干热潮。9月20日前,要行动起来,10月15日左右市上召开现场观摩会。
二是扎实开展包兰铁路沿线田园风光建设和村庄环境整治。市委、政府决定利用今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之机,在包兰铁路沿线广泛开展沟、渠、路、林以及庄点综合整治,下大力气改变铁路沿线脏、乱、差的现象。此项工作涉及永宁、西夏、金凤和贺兰4个县区。特别是金凤、西夏两区虽然不是秋季农田建设的主战场,但铁路沿线整治任务最重的就是这两个区,所以两区承担的职能和任务不但没有减少,而且要求更高,任务更艰巨,更要提前谋划、精密部署,确保整治工作取得实效。
三是要认真做好以农作物秸秆还田、秋施肥、秋翻地为主要内容的秋季“三项”任务,并组织技术人员经常到田间地头做好各项技术服务指导工作,为农民群众及时解决有关问题。要紧紧抓住秋季农田水利建设的有利时机,结合田块、沟渠的变化,适时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工作,促进产业发展、农民增收。
四是加快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的实施。今年市政府继续把这项工作列为政府承诺为民办的10件事实之一,各县(市)区要牢牢抓住国家加大对农村饮水解困工程投入的有利时机,高度重视,把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摆在突出位置,采取强有力措施,加快建设速度,不折不扣地完成年初确定的改善农村群众饮水条件的任务,扎扎实实把这项民心工程做好做实。“十二五”还有14万人,力争2年完成,基本解决农村安全饮水问题。要对已有的各级渠道、沟道组织清挖,对田间道路进行整修,巩固已有成果。要加快灌区节水改造工程建设,对灌区节水改造项目、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土地整理项目等项目资金整合利用,使其发挥最大效益,持续推进节水型农业建设。
三、强化工作措施,确保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取得实效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以水利为重点、水田林路综合治理的系统工程,必须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动员和整合各方力量共同参与,才能取得预期效果。各级各部门必须进一步加强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保障各项建设顺利推进。
一要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各级政府要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作为当前农业生产工作方面最急、最重的工作,纳入重要日程,实行主要领导负总责、亲自抓、牵头抓、带头抓,深入调查研究,亲自主持开展重大决策,努力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创造有利条件。分管领导要把主要精力和工作重心放在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上,靠前指挥,现场督导,及时协调解决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推进中出现的具体问题,确保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的各项措施得以落实。要整合力量,充分发挥各成员单位的职能作用,从政策支持、项目规划、资金筹措、技术指导、协调服务等各个方面,对农田水利项目建设进行支持帮助,形成各行业和各部门共同参与、齐抓共管的工作局面。
二要进一步强化质量保障。各县(市)区要根据今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点,切实制定好本县区实施方案。要充分尊重科学和自然规律,因地制宜,尊重基层干部和群众的意见,既要结合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解决好防汛、抗旱、灌溉中的突出问题,又要考虑长远,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与区域功能定位和产业发展结合起来。要坚持科学规划,水利方面,沟、渠、路规划要一次到位;林业方面,要坚持适地适树、因地制宜原则。水务、农牧、林业部门要加强对各县(市)区的指导,切实把好规划设计关,在什么地方挖沟、在什么地方开渠,在哪里修路,建设规模、建设步骤等都要提前规划。铁路沿线综合整治工作也要提出一个科学的规划,今年做什么工作,达到什么程度等等,都要提前考虑。只有规划到位了,实际操作中才能做到有的放矢,才能避免重复建设和浪费投资,才能确保建设质量。
三要进一步强化资金保障。大搞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民是最大的受益人,也是建设的主体。要引导和动员农民群众积极投工投劳,自觉参与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建立完善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机制,逐步形成以政府引导、农民投工投劳和社会投资为主体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长效机制。要通过深化水利、林权、土地管理等体制改革,放活机制,面向社会和群众筹集更多的农田水利建设资金。要加强资金整合力度,把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土地整理等方面的资金同水利建设专项资金进行整合,统筹安排,充分发挥资金的使用效益。
四是继续实行以奖代补机制。今年,市政府继续安排“以奖代补”资金,继续按照“大干大支持,小干小支持,不干不支持”的原则,完善考核奖励办法,拉大奖金数额,不搞面面俱到,对完成任务成效显著、成绩突出的县区予以奖励。“黄河金岸”三项工程采取永宁、贺兰、兴庆、灵武统一标准、同步考核的办法;铁路沿线整治涉及的永宁、金凤、西夏、贺兰4县区,也是统一标准、严格考核,打破过去两县一市和三区分别考核的办法。希望各县(市)区高度重视今秋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工作,发扬艰苦奋斗、敢打硬仗的工作作风,树立争先进位的意识,在保持去年优异成绩的基础上,争取今年的工作再创佳绩。
同志们,今年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任务非常艰巨,这是对我们开展科学发展观学习实践活动的检验,也是对各级干部工作能力和执行力的考验。希望大家一鼓作气,乘势而上,迅速组织带领广大群众,掀起新一轮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高潮,为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申请报告篇2
近日,市政府办公室印发《六安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方案》(六政办〔2022〕10号),现就主要内容解读如下:
一、制定背景和依据
(一)2019年11月13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国办发〔2019〕50号),从构建集中统一高效管理新体制、强化资金投入和机制创新等方面提出具体举措;要求强化政府一把手负总责、分管领导直接负责的责任制,抓好规划实施、任务落实、资金保障、监督评价和运营管护等工作。
(二)2020年6月15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国家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皖政办〔2020〕8号),提出制定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耕地和新增产能的核定流程、核定办法。加强新增耕地指标跨区域调剂统筹和收益调节分配,拓展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投入渠道。
二、制定意义和总体考虑
(一)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高标准农田建设决策部署的需要。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必须深入贯彻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扎实、高效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从制度层面上落实更为系统规范的实施方案,有利于巩固提升我市粮食产能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
(二)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转型升级、提质增效的需要。为实现耕地数量和质量同步提增,打破“土地”这个制约瓶颈、拓展发展空间、筹集建设资金、提升粮食产能和农业发展质量,通过明确优先在大中型灌区、“两区”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建设高标准农田以及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提升耕地地力等级的总体目标和“一编二审三尽”的工作思路,指导各县区厘清实现路径和操作流程,充分挖掘资源潜力。
三、文件起草过程
2月20日市政府专题会后,按照市政府主要领导工作部署,市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同志牵头,组织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局分管负责同志和相关业务人员、技术单位,在开展县区实地调研基础上,立即研究起草《六安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方案》,经多轮讨论修改,并呈送市政府分管领导、主要领导审定。实施方案充分体现出“一编二审三尽”的工作思路,明确了编制方案、审核审批、项目实施、验收核定工作流程,列出了项目推进时间计划表。3月6日市政府召开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业务培训会,市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同志全面解读了《六安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方案》。
四、主要内容及目标任务
《六安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方案》共三部分内容,具体情况是:
(一)总体思路。明确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重点支持区域、“一编二审三尽”的工作思路和耕地质量等别“应提尽提”、旱改水“应改尽改”、新增耕地“应增尽增”的工作目标。
(二)工作措施。按照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管理流程,细化分阶段的工作内容和要求。一是科学编制方案。遵照“以图找地、以地对图、多图比对、现场确定”的技术路径进行内业套合,对初步确定项目区范围逐地块外业调查,综合内外业调查成果确定项目区的位置和范围,将资源图斑全部纳入项目规划设计。二是严格审核审批。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组对项目设计方案进行集中审核,确保实现“三尽”目标;对通过集中审核的项目,市农业农村局进行批前审查;对通过批前审查的项目,市农业农村局依据专家评审意见批准立项并报省农业农村部门核准。三是规范项目实施。严格规范项目招投标,严格执行项目实施计划,严格落实项目质量管理。四是及时验收核定。项目竣工后,农业农村部门及时组织工程验收。工程验收后,按照“县级初审、市级审核、省级复核”程序,自然资源部门及时开展新增耕地指标验收核定,并报省级审核备案,通过全国耕地占补平衡动态监管系统完成在线报备。
(三)保障措施。主要是从组织领导、业务培训、协作配合、资金保障、督查考核五个方面,对各县区政府、相关业务部门及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组细化任务、提出要求,确保全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有力有序高效推进。
五、创新举措
一是在项目规划设计前,遵照“以图找地、以地对图、多图比对、现场确定”的技术路径,对拟选址范围先行内业套合、外业调查,再确定项目区的位置和范围。向资源潜力大的区域倾斜,有利于实现项目综合效益最大化。二是突出目标导向,在常规性项目市级评审前增加集中审核环节,农业农村、自然资源、林业、水利等部门共同审核把关,确保耕地质量等别“应提尽提”、旱改水“应改尽改”、新增耕地“应增尽增”,确保符合相关政策规定。
六、下一步工作考虑及保障措施
充分发挥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工作组办公室的统筹协调、跟踪督办职责,按照《六安市高标准农田建设实施方案》明确的目标任务、操作流程、时间节点,将工作任务分解到各县区政府、相关业务部门,压实责任,形成合力,确保按时按量优质完成任务。同时在工作推进中注意收集新问题、研究好办法,不断修改完善制度,为高质量建设高标准农田夯实基础。
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申请报告篇3
为贯彻落实《关于切实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提升粮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见》要求,加快推进我省高标准农田建设,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目标任务
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扛稳扛牢农业大省的责任,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快补齐农业基础设施短板,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坚实支撑。到2021年,全省建成5982万亩高标准农田;到2022年,建成6500万亩以上高标准农田,稳定保障1000亿斤以上粮食产能;到2025年,力争建成8000万亩高标准农田;到2035年,全省高标准农田数量、质量进一步提高,粮食安全保障基础更加坚实。
二、工作重点
(一)突出集中连片,规模建设。坚持按灌区或流域集中连片建设,单个项目建设规模原则上平原地区不低于1000亩,丘陵山区不低于500亩。全省划定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率先建成高标准农田。鼓励支持工作基础好的粮食产能大县整县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到2025年,全省整县推进达到30个以上。促进土地小块并大块,支持丘陵山区农田“宜机化”改造。优先支持脱贫攻坚任务重的地区建设高标准农田。
(二)突出节水优先,旱涝保收。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加快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推进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泵站、小水渠等农田水源工程建设,着力解决农田工程性缺水问题。完善田间灌排工程设施,实现高标准农田旱能浇、涝能排。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重点发展管道输水灌溉,加快发展喷灌、微灌和水肥一体化,推进实施精准灌溉、智慧灌溉工程,切实提高水土资源利用效率。适应农业水价综合改革要求,推动实现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符合计量条件。
(三)突出综合治理,确保质量。在坚持以农田水利为重点的基础上,科学合理设计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实行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综合配套,大力实施秸秆还田、深松深耕、有机肥替代、保护性耕作,推动工程措施、生态措施、农艺措施有机融合。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原则,有序推进已建项目区改造提升和农田水毁灾损工程修复,到2025年,全省改造提升面积达到1500万亩以上。创新“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以项目建设为载体,推动基础设施配套、耕地地力提升、技术推广应用、土壤墒情监测等资源要素集成,与农村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整治、脱贫攻坚、发展适度规模经营等有机结合,全面提高项目建设质量和综合效益。
(四)突出生态友好,良田粮用。严守耕地和生态红线,严格项目立项条件,严禁在自然保护区、非优先保护类耕地、地面坡度大于25°等禁止区域建设高标准农田。开展绿色高标准农田建设,因地制宜推进生态田、生态渠、生态路等工程建设,推动耕地质量保护提升、
生态涵养、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生态病虫害防治、塌陷地治理和田园生态改善有机融合。新建高标准农田划入永久基本农田保护区,并主要用于粮食生产,不得在高标准农田内种植杨树、桉树、构树等林木及其他破坏耕作层的植物。
三、管理机制
(一)建立一体化规划、标准机制。全面摸清各地“十三五”以来高标准农田建设底数,依据国土空间规划、结合水资源利用规划等,组织实施省、市、县“十四五”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构建上下结合、紧密衔接的规划体系。依据国家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研究制定我省平原区、山前冲积平原区、丘陵区、低山丘陵区等不同区域类型的建设标准、投资标准,完善分区分级耕地质量监测评价标准,构建全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体系。
(二)建立一体化建设、管护机制。全面实行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竣工验收制和项目资金公示制等建设管理制度,严格规范项目建设程序,实现项目建设集中统一高效管理。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支持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申报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简化、规范项目建设程序,拓展项目建设内容,推动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坚持“建管并重”,结合农村公共基础设施管护体制改革,建立“县负总责、乡镇落实、村为主体、所有者管护、使用者自护、受益者参与”的工程管护机制,落实管护责任。通过财政补助、村集体公益金提取、村民“一事一议”、使用者付费和市场化运作等多种方式,拓
宽管护经费来源渠道,确保建成的工程长期发挥效益。加强对高标准农田工程管护工作的监督管理。
(三)建立一体化评价、监管机制。建立健全“定期调度、分析研判、通报约谈、奖优罚劣”的任务落实机制,加快项目实施进度,确保按时保质保量完成年度建设任务。结合粮食安全责任考核等,对各地高标准农田建设情况进行综合评价,对按时完成任务且成效突出的进行通报和奖励,对建设进展缓慢和未完成任务的予以约谈、处罚等。做好工作对接和数据移交,加快完成“十三五”以来已建成项目上图入库工作,新建项目要及时上图入库,建成全省农田建设“一张图”和现代化监管系统。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是保障粮食安全、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也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基础。各级要把高标准农田建设纳入政府重点工作,强化队伍建设,配齐配强农田建设管理和技术服务人员力量。农业农村部门要全面履行好农田建设统一管理职责,发展财政、自然资源、水利等相关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做好相关工作,充分调动农民参与项目建设管护的积极性,构建完善“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群众参与、社会支持”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推进机制。
(二)加强资金保障。建立分级负担、合理保障的农田建设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省级财政将高标准农田建设纳入涉农资金统筹整合范围,并承担地方投入的主要支出责任,各市、县(市、区)要优
化财政支出结构,落实支出责任,确保按确定的投资标准足额落实配套资金。调整完善土地出让收入使用范围,进一步加大对高标准农田建设支持力度。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增耕地指标核定、调剂和收益分配机制,以新增耕地、新增产能、质量提升等收益作为债券偿还来源,鼓励市、县(市、区)发行债券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以财政资金为引导,鼓励支持政策性、开发性金融机构创新适合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金融贷款产品,采取担合作模式,撬动金融资本和社会资本投入。 (三)加强风险防控。建立健全农田建设项目和资金管理制度体系,严守廉政纪律和工作纪律,确保项目安全、资金安全、队伍安全。加强作风建设,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加强对工作的精准指导,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下一篇:政治监督调研报告范例最新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