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教育总结(优质4篇)
【导言】此例“智慧教育总结(优质4篇)”的文档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智慧教育的应用【第一篇】
关键词:地方性智慧;现代学校教育
中图分类号:C47文献标识码:A
一、引言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边疆山区省份,相对于全国的情况,云南的国家现代学校教育发展明显滞后。民族种类众多意味着民族文化事象数量富积,可以整理应用的民族地方性智慧和知识成果非常丰富。国家现代学校教育发展滞后,意味着民族地方性智慧和知识成果更有进入现代学校教育体系的必要。但是,在一个统一的国家教育制度下,教育的目标、实现教育目标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传授的知识结构和内容都是按国家主流文化和意识确定的,要打破教育体制主流文化大一统的格局,让民族地方性智慧和知识成果进入现代学校教育体系,还需进行更多的探索,付出更大的努力。笔者在对云南的国家现代教育制度和各民族智慧成果进行深入考察的基础上,致力于将少数民族地方性智慧植入民族地方的现代学校基础教育中的教育实验,希望找到使两者很好结合的途径。
二、云南各民族地方性智慧解析
云南历史上就是人类群体迁徙移动的走廊。在唐代以前,云南境内大约有16个民族的先民生息繁衍,他们就是今天的彝、白、哈尼、壮、傣、傈僳、拉祜、佤、纳西、景颇、布朗、怒、阿昌、德昂、基诺、独龙等民族。唐代以后约有9个民族先民从邻省或邻国迁入云南,他们是今天的藏、回、蒙古、普米、布依、苗、瑶、满等民族。生活于云南土地上的各民族先民,在长期的历史进程中创造出了与生存需要相适应的文化传统。这个创造过程是各民族的社会成员在对自然、社会及认识自身的基础上,通过生产、生活实践,从自然界获取生活资料,经过持续不断的传递和延伸获得的。从各民族文化的结构看,它包括物质文化、制度文化和精神心理文化的多个层面。所以,各民族文化传统中蕴涵着的基本内核就是各民族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的知识系统,各民族高度发达的知识成果是其文化构成的重要部分。
(一)生产劳动中的知识和智慧。围绕农业生产,各民族积累了丰富的生产劳作经验和知识。他们不仅在生产过程中创造出了适合自己生产方式的劳动工具,如刀、斧、青铜锄、竹木锄、铁锄、犁、耙、播种工具、运输的背具、挑具、马帮、车、舟、打谷棍、连枷、掼斗打谷船等,而且还总结出了非常独特的生产技术经验。例如,壮族把水稻种植的整个过程做出了几个技术环节的区分:选种、撒秧、开秧门、驱害虫和中耕、收割。每一个环节又都以民俗性的神话传说和农谚形式将它固定下来。
(二)社会生活中的知识和智慧。围绕社会生活的需要,各民族创造出了自己独特的知识成果。自然历法的知识方面,彝族有十月太阳历,傈僳族、佤族有物候自然历,傣族有傣历,藏族有藏历。
此外,在生活技能方面,苗族的蜡染,白族的扎染、白族建筑和家具的木雕工艺,迪庆藏族的木器、银器工艺、土陶制品的制作等,这些制作都有十几道工序,各个工艺环节都有极高超的技巧,凝结着各民族的智慧。
在医学知识方面,民族的医疗技术分植物药疗法、动物药疗法、矿物药疗法等方法。这些医疗手段与各民族的生活生产方式有密切的联系。在云南民族医学宝库中有藏医、彝医、傣医、苗医、佤医几大医学体系。还有许多著名的医典,如彝族的《医算书》、《元阳彝医书》等,傣族著名的医经《腕纳巴微特》,藏医《月王药珍》、《医学大全》和《四部医典》,这些知识成果丰富了中华医学宝库。
(三)精神生活中的知识和智慧。围绕人的精神生活的需要,各民族创造了多种艺术形式,表现了精神生活中的独特智慧。云南民族艺术种类数不胜数,主要有:歌、舞、乐器、绘画、雕刻、雕塑、服饰、刺绣、书法、戏剧、制陶、彩灯、竹草编织等。在民族村寨生活中,歌舞艺术遍布人们衣食住行的各个方面,许多民族的织布歌、纺麻歌、绣花歌都是关于穿戴制衣的歌舞;和饮食联系的有酒礼歌、醉酒歌、采茶歌。反映生产劳动的歌舞有:伐木歌、栽秧时的吹唢呐,打锣鼓;盖房时藏族有跳盖房锅桩舞;景颇族盖房时要跳祈祷舞、平地基舞。这些多是将自己劳动生产中的动作和最熟悉的动物的动作模仿再现了出来,就产生了自己的音乐和舞蹈。
以上所述内容只是非常丰富的民族知识智慧成果的一小部分,这些知识成果至今还在各民族的现实村寨生活中发挥着作用。只要我们对云南各民族的文化传统略加留意就会看到非常丰富的知识成果。
三、民族地方性智慧和知识成果的应用
整理、发掘云南各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知识并不仅仅只是为了了解和认识上的需要,我们的目的是要努力让它在人类现代化的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为了能够实现这个目标,笔者做了深入的观察探讨,从已经获得的经验来看,如何有效利用地方性智慧主要有三条基本的实践途径:
第一,通过科技部门的加入,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手段,对人文社会科学工作者收集整理的材料进行分析研究,完成弃伪存真、去粗取精的加工,整理出符合科学原理、具有科学指导价值的内容,通过各民族地方村社组织中的农科员、农技员加以推广应用。在具体实践的过程中,云南农科院受国际植物遗传资源研究所(IPGRI)的委托,于1996年由云南省农科院品种资源站、农科院科技情报所和云南省农民专业技术协会组成了一个课题组,进行“在云南省创办一份土著知识杂志可行性研究”项目。其宗旨为:收集、调查云南省以植物资源为主的、有利用价值的土著知识,寻求可传播的途径,保护农民的权益,最终实现农民创办自己的杂志的目标。经过两个阶段的调查研究,取得了可喜的进展。
第二,与企业实体结合,借企业中的研究开发力量,将科学工作者的工作成果在企业中进一步开发研究,实现产业化规模生产的目的。值得注意的是,民族智慧知识成果的知识产权问题,要解决的问题是开发生产要让民族地方知识的原创者获益,不能是企业独占民族地方知识成果带来的利益。近年来,我国许多企业已先后启动了相关的项目,直接从民族地方性知识宝库中挖掘成果投资生产。问题是这种投资和生产应该与各民族主体结合,建立让各民族人群受益的机制,保护民族地方性知识成果原创者的权益,保护他们的知识产权。
第三,通过学校教育的努力,将民族地方性智慧和知识成果植入学校教育教学体系。具体的做法是,与科技部门结合,通过发掘、整理、研究的过程,尽快编写出符合不同层次教学需要的地方性知识教材,通过教师的教学努力将民族地方性知识推广普及给下一代。这是保护、传承和发展民族地方性智慧和知识成果最有效的途径。
分析以上三条途径的可行性,笔者认为,前两条途径已经有成功的案例,最为困难的当属第三条途径。
让民族地方性知识成果进入学校教育是一种最具有深远意义的选择。通过编写出实用的教材进行有效的课堂教学,可以使各民族子弟,在身边冠以民族教育名称的现代学校中学到实用的知识和技能。现在,民族地方性智慧和知识成果已经大量地进入民族高等教育领域,民族艺术的成果、民族医药的成果、民族语言文字的成果、民族体育的成果都已直接进入大学的专业设置,进行高层次的教学。而民族地区的基础教育中作为国家的统一的教育制度,担负着普及义务教育的任务。在强调提高人的基本素质的前提下,地方性知识并不包括在此类学校的教学设计中。然而值得重视的是,民族地区的农业技术职业学校可以担起这项任务。民族职业中学的设立是中国国家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根据国家教育发展规划,民族地区农业技术职业学校就有将民族地方性智慧和知识成果融入学校教育的责任。在20世纪的八九十年代,云南石林县的彝族乡做过这样的教学改革的实验性研究。实验内容是将当地的民族地方性智慧的知识成果,植入学校职业技术教育层次的学生学习中,让学生学到两种知识――现代科技知识和地方性知识。实验开办了彝族撒尼人的传统刺绣工艺课,专门招收了传统刺绣服装设计专业班,学生既学现代服装设计制作也学民族传统刺绣技术,学生毕业有了谋生的技能,实验取得了成功。
总结以往经验,要成功将民族地方性智慧和知识成果植入学校教育教学体系,应注意以下几点:(1)做好民族地方性智慧和知识的普查工作,搞清楚民族地方性智慧和知识的状况。与科学技术部门合作做出相应的研究、整理、提高的工作,确定哪些知识可以进入学校;(2)选择合适的专家编写民族地方性智慧和知识的教材,组织专家研讨审订教材,做好学校使用的准备。规范有积极性进行教学实验的教学单位的教学行为,防止各行其是,影响这一工作的健康发展;(3)做出总体规划,编制教学计划,制定教学大纲,选择学校先做教学实验性研究。开展教师培训,制定教师培训计划。做好教育管理部门措施、政策配套的工作。
总之,我们的前提不是讨论做不做的问题,而是研究怎么做的问题。相信通过国际合作和国家、地区间机构的共同努力,此项探索性的努力一定会取得应有的成果。
(作者单位:西南大学文化与社会发展学院)
参考文献:
[1][英]大卫・布鲁尔(著),艾彦(译).知识和社会意象[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1.
智慧教育的优点与缺点【第二篇】
关键词:反思;误区解析;务实;有效;智慧
一、教学反思误区面面观
误区一:教学反思写得越多越好。
误区解析:衡量教学反思的好坏,不在于反思量的多寡,而在于反思要“说到要害处”“点到软肋处”。反思本身就是智慧型的、对教师和学生发展有益的一种教学素质与能力。但一些教师却把反思当成了应付领导检查、形同虚设的“形象工程”。
有些教学反思内容冗长,无教学实用价值,无新意,更谈不上教学智慧可言。究其原因,一方面,这与教师本人的认识有关;另一方面,还与检查教案者有关。检查人员检查教案时,从内容上不看反思的质,而是从形式上看反思的量,谁的反思量多,谁的教案就是优秀的反思;反之,就认为谁的反思不够具体而深刻。
其实,反思是一种智慧型的教学活动,反思的目的不仅要让教师有所得,更应让学生有所得。反思是教师自我成长、自我完善的一个重要环节,更是使学生“懂了”和“得了”的一个智慧的教学舞台设计。
误区二:“教学反思﹦教学优点+教学缺点+改正措施。”
误区解析:有效的内容课堂不是“一言堂”,而是智慧型的“群言堂”。教学反思的内容与形式是多元化的,其不要求内容的面面俱到,也不要求格式的固定化,而是要求教师应从学生角度重新思考三维目标是否适当、是否有效。反思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以生为本。教学反思的内容可以谈教学推广经验,谈教学失误的总结教训,谈对课本文本信息的质疑或困惑,谈教师的教学灵感,谈学生答题模型的构建和应用等。总之,教学反思应是一个求真、务实和创新的动态过程。诚然,“教学优点+教学缺点+改正措施”的反思形式是一种不错的教学反思,但它不是教学反思的唯一形式,只要对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有益,就可以不拘一格地进行反思。
误区三:教学反思就是梳理考点知识。
误区解析:教学反思可以说是一种减少遗憾、提高质量的智慧教学过程。教师可以反思自己把基础知识讲解得是否合适,把不同的知识点是否整合成了知识树,反思解题规律是否已被学生理解和应用,反思教学过程是否既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等。反思不是对考点知识的简单梳理,而是对课堂综合因素的自我反馈,是教师追求的一种卓越的教学艺术。反思就是为了让教师的课堂智慧起来,让课堂结构得到优化,促进师生不断成长,最终获得共同提高。
误区四:教学反思就是教学心得。
误区解析:教学反思与教学心得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它们之间既有区别,也有联系,并不能完全等同。
二、关于教学反思的反思
(一)反思对象是什么
反思中的“反”,由“厂”和“又”组成;反思中的“思”,由“田”和“心”组成。即课堂是教师加工的工厂,是教师耕耘的田地,加工耕耘过后,教师又回过头来用心思考每一个教学环节,是否让学生真正会了、得了。反思的内容是五彩缤纷、不拘一格的。反思对象可以是教学中的精彩场面,可以是失误之处,还可以是学生的反应以及学生作业或试卷中存在的问题等。只要教学反思的内容有利于教师和学生自身的发展,有利于师生智慧的生成,就是有效的反思。
(二)为什么要反思
教学反思的理论依据有:①教育的本质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而反思就是培养教师良好习惯的过程,就是教师认真做事的过程,也是追求教学极致的过程。教师有了良好的习惯,就能推进素质教育的科学发展,推进课堂改革的有效进行。②古人云:“天下物无全美”。虽然我们不能用完美主义的价值观来评价我们的教学,但我们应有追求完美的意识和行动。有效反思,就是教师实现教学艺术不断升华的重要举措。③教学反思的目的是为了让教师的课堂智慧起来,智慧的课堂是快乐的。教学反思就是让我们的教师智慧起来,让我们的教师快乐起来;同时,教学反思也要让我们的学生智慧起来,让我们的学生快乐起来。
教学反思的现实依据包括: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把自己和同仁的有益经验转化为教学理论,从而提高自己教学的技术水平;教学反思有利于教师及时捕捉和记录教学灵感,开展有趣的,有效的课堂教学;有利于教师深入钻研和二次开发教材,提高分析和处理教材的实际能力;教学反思也有利于教师把遗憾课转化为示范课,及时调整教学方向,优化课堂结构,提高教学质量等。
(三)怎样反思
教无定法,教学反思也是如此。但反思的质量却有好坏之别。教师反思第一教材(教科书)的文本信息时,应注意第一教材文本信息处理的三种境界达到了没有?即:第一种境界是每个考点讲透了没有;第二种境界是考点知识之间的知识树形成了没有;第三种境界是考点习题化或考试化了没有。反思第二教材(教辅书)文本信息时,也应注意这三种境界达到了没有?即:第一种境界是运用多种方法解题了没有;第二种境界是多种方法里有没有共性的、规律性的东西;第三种境界是方法、技巧和规律性的东西回归课本了没有。
总之,教学反思不应成为教案中的装饰品和应付检查的“形象工程”,而应成为实惠教师和学生的“阳光工程”。教学反思要求真、务实和创新。长篇大论的反思,我们虽不能一概否定,但我们却反对不重实效的、形而上学的教学反思。
参考文献:
1.成尚容。素质教育理念下学校的智慧化管理[J].教育观察,2009(11).
2.赵亚妮。课后反思成就优质课堂[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9(7).
智慧教育总结范文【第三篇】
关键词:智慧型教师;智慧型课堂;信息技术
一、智慧型教师
智慧型教师必须要有智慧,那么什么是智慧呢?什么样的教师才是智慧型教师呢?“智慧型教师的教育智慧是教育科学与艺术高度融合的产物,是教师在探求教育教学规律基础上长期实践、
感悟、反思的结果,也是教师的教育理念、知识学养、情感与价值观、教育机制、教学风格等多方面素质高度个性化的综合体现。”智慧型教师就是具有较高教育智慧水平的教师。
对于智慧型教师,我们的前辈早已作了很好的阐述。叶澜先生在论述智慧型教师的特征时认为,应具有敏锐感受、准确判断生成和变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新形势和新问题的能力……具有使学生积极投入学校生活,热爱学习和创造,愿与他人进行心灵对话的魅力。
个人认为,智慧型教师应具备哪些智慧呢?
智慧一:掌握深厚的知识和技术,不断拓宽知识面和本领。
智慧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活力而生动课堂。
智慧三:掌握灵活的教育机智,加强课堂组织和协调能力。
智慧四:做好课后反思和总结,注重教学研究。
那么,智慧型教师的智慧是如何形成的呢?教师的智慧是需要教师对自己的教学实践进行不断的反思、总结和提炼,是教师形成一种良好的总结和反思习惯;智慧的形成是一个不断实践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地进行反思、总结、提炼和实践。
二、智慧型课堂
有智慧的教师才能构建出智慧型课堂,那么,什么是智慧型课堂?
智慧的课堂,要求在课堂教学中注重让学生“感受过程,习得规律,发展智慧”。在课堂上,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不轻易否定学生的选择和判断,也不强迫学生去认同;应该以热情的鼓励、殷切的期待、巧妙的疏导与学生进行交流;以教师自己独特的教学艺术,把学生推到自主学习的舞台上,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智慧的课堂,应该追求教学的真质量,追求课堂的真效益。
三、构建智慧的信息技术课堂
一堂具有智慧的信息技术课应具有三个特征:和谐的教学氛围、具有情境和问题的课堂以及开放的课堂。
1.构建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
智慧课堂应是一个宽松和谐的课堂,舒适的教室环境,积极向上的班风,认真学习的态度,和蔼可亲的教师,在这样的课堂上,教师和学生能够平等地交流,教授给学生知识,学生在不断思考中产生智慧,教师也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形成教育智慧。可见,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对于一堂智慧型课堂是多么的重要。
2.课堂应创设情境和问题
人的思维始于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是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发展学生智慧的重要途径。在课堂上,积极创设有思维价值的活动情境,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思考。
3.课堂应是开放的课堂
智慧型课堂应是开放的,而开放的课堂就是这样一块肥沃的、
有生命力的土壤。
(1)开放课堂的前提是开放的教材。信息时代,信息技术的教材已经显得颇为陈旧,书上的很多内容,学生都已经掌握,这个时候教师就要开拓创新,以书本为主线,更新知识。
(2)开放课堂的核心是开放的思维。在教学中,要尽量让学生自己去观察、去说、去动手、去归纳,要充分相信学生的学习潜能,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3)开放课堂的关键是开放的评价。要采用教师评价、学生之间评价、学生自己评价等多种开放的评价方式。
案例:朱峰老师的课――《网络数据库的信息检索》
在本节课中朱老师引入了“搜商”这个概念,激发了学生探索的兴趣。然后进行分组,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完成任务,并对小组进行评分,得分最高的小组可获得奖品。
活动任务一:搜相机(个体活动)
要求:尼康或佳能的数码相机、像素在1600-2000万之间、8倍或10倍变焦、价格在800-1500元之间。
学生可以通过网络自行搜索,大部分学生开始打开百度输入关键词进行搜索,还有一小部分学生感觉无从下手,不知道怎么做,这个时候就提醒学生上节课学到的搜索引擎,这时学生顿时有了方向感。
在搜到相关信息后,筛选信息又是一大难题,要根据给出的相关要求找到符合条件的相机,这个时候就要发挥学生的智慧,用不同的方法找到符合条件的答案。
活动任务二:查机票(小组活动)
要求:10月份去曼谷自助游、单程直达、票价要求经济实惠、信息可靠。
小组展开了一系列的搜索,成员之间再进行相互比较,哪个网站最可靠、票价最便宜。这个活动让学生自主观察,培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能力,在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活动任务三:找酒店(自主探究)
要求:曼谷、300~400元之间、四星级、信息可靠。
这个活动属于拓展型活动,学生通过这个活动能更加牢固地掌握学习方法,培养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通过这三个活动,学生对网络数据库有一定的认识和理解,并能很好地与搜索引擎区分开来。我认为,朱老师是一名智慧型教师,这也是一节具有智慧的课,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发挥智慧的潜能。
一名有智慧的教师,才能构建出智慧型课堂,这需要时间的磨炼,实践的积累,深刻的反思和透彻的总结。
参考文献:
[1]王。智慧型教师的诞生[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
智慧教育的优点与缺点【第四篇】
关键词教育信息化;智慧教育;教育管理
智能信息技术的发展,深刻改变人类社会生活,党的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教育现代化”,为当前我国教育注入新动力。在智能信息技术推动下,教育也正发生深刻变革,不断加速聚合裂变,“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渗透不断深入,教育管理模式的系统与结构正在发生裂变并引发新的教育形式,近几年教育研究的热点聚集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包括翻转课堂、互联网+、慕课、微课、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虚拟现实、数字化校园,教育信息化在内涵、深度和质量上也不断发展,并最终指向智慧教育理念与模式及其新格局的构建。
一、智慧教育发展与内涵
2008年,IBM在《智慧地球:下一代领导议程》报告中首先提出了“智慧地球”概念,意在利用移动通讯技术、物联网技术、传感技术、大数据分析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改变政府、企业和人类的生产、协作与管理方式,促进世界更全面地互联互通,基于IBM的智慧计算框架,将地球上一切东西可感知化、互联化和智能化,最终让人类能够更透彻地感应世界的本质和变化。“智慧教育”是由“智慧地球”的概念启发而延伸而来。2009年,IBM提出了智慧教育的五大路标是:学习者的技术沉浸;个性化和多元化的学习路径;服务型经济的知识技能;系统、文化与资源的全球整合和21世纪经济发展的关键作用。随着教育信息化的发展,我国对智慧教育予以关注并展开相关研究,赋予智慧教育不同的内涵,尤其是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互联网+”与教育的融合渗透程度逐步加深,教育信息化为教育创新变革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智慧教育为教育信息化注入新的推动力,也迎来了高速发展期,越来越多教育领域的学者开始关注智慧教育,相继提出了智慧教育概念,并进行深入研究,如表1所示。分析并综合这些专家学者智慧教育理念的共通之处,不难发现智慧教育的本质:智慧教育强调教育管理模式与信息化深度融合,高校变革教育管理理念和创新教育管理模式,为学生构建智能化的学习环境;教师利用信息技术施展高成效的教学,运用新型的教学方式方法,为学生提供适宜的个性化学习服务和按需供给的教育思维;学生主动开展自适应学习,学习掌握信息的获取,学会“智能化”的学习与自我管理;教学模式从“以教为中心”转变为“以学为中心”。
二、智慧教育管理现存的问题
智慧教育是一种全新的理念和实施方式,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移动互联网的建立和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使得智慧教育资源利用率得到空前发展,这是传统教育模式所无法比拟的。利用智慧教育,教育管理模式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他仍于摸索阶段,还存在不少问题。
1.智慧教育管理模式滞后受传统高等教育的体制等方面的影响与制约,目前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制度走的还是传统的单一化的教育管理道路,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智慧教育,对智慧教学要求不够严格,对课程设置缺少信息化导向,对教师考核扁平化,对学生智慧教育实践能力缺乏培养,智慧教育管理模式跟不上新时代的要求。
2.智慧教育模式定位模糊智慧教育以信息化为基础,他的实际应用范围更广,实现预期层级更高、包涵信息基数更大,信息化只是智慧教育管理方式的基底,不能简单地将二者认定为同一种事物。但目前相当一部分高校没有从根本上看到在教育领域信息化与智慧化之间的异同,简单地将二者混为一谈,在认知智慧教育理念、发展智慧教育模式、实践智慧教育方法时存在定位不清的问题,导致对智慧教育管理模式定位模糊,产生了偏差,而这直接影响到智慧教育的具体执行和相关配套措施、制度及政策的建设与完善。
3.智慧教育存在资源浪费智慧教育管理模式的开展,各类教育信息化设备是不可或缺的,借助这些信息设备平台,可以高效开展教育教学活动,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相当多的高校并没有对智慧教育进行深层次挖掘,只局限于简单的采用,往往无法发掘智慧教育中蕴含的提升教育模式的宝贵信息,造成资源浪费。首先,由于层次和范围不同,高校的办学规模及发展方向等方面存在差异,无法在教育管理过程中构建起一个统一的标准,造成资源不完整、不规范、不兼容,智慧教育管理平台数据共享系统不完善,不同教育主体甚至于同一教育主体中的数据都没有建立互通共享的思路,缺乏成熟化规范、系统化管理、标准化数据。这样一来,不仅不利于各高校之间的信息资源共享,而且使教育管理效率大大折扣,由于高校之间共享资源机制不健全,很多高校为了落实预期教育管理目标,唯有依据自身要求标准引进各种现代化信息设备平台,相互之间没有进行信息沟通,极可能造成过度投资和资金浪费。其次,智慧教育的开展必须借助于现代化技术信息平台,智慧教育模式涵盖学校所有机构设置,除了传统教育管理主要关联的学生处、教务处、就业处等各个部门,还涉及与现代教育信息化息息相关的技术部门。作为教育主体的高校教育决策的生成,需要各个部门协助完成,各个部门分别提供数据,但这些数据的提供,各个部门都有自身要求,具备各自特点,甚至取决于与各部门相关的上级系统,因此数据格式不统一、不标准、不规范,缺乏一套兼容的教育管理模式标准,这些部门各自为政构建信息系统,造成了教育资源的低水平重复建设,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
4.教师缺乏智慧教育素养高校专业教师专业理论知识扎实深厚,但缺乏智慧教育系统知识的训练,部分教师对计算机的运用程度较低,对信息技术的掌握使用能力不足,缺少利用智慧教育的意识。虽然现在很多高校都引用新的教学模式,如Spoc、Mooc、微课、雨课堂、翻转课堂等,但大部分老师仍采用传统模式,教学理念保守,教学方法单一,依旧只是利用板书、PPT进行课上讲解,课后布置作业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方法。授课过程中,教学重点仍然在理论知识上。甚至有部分老师对智慧教育理解有偏差,认为使用多媒体就是智慧教育,没有从本质上把握智慧教育,没有真正意义上把智慧教育与教学思想相融和,没有从智慧教育角度出发教授与学生交互共创学习内容。
三、智慧教育对教学的推动作用
随着信息技术的产生发展,智慧教育随之应运而生,它把信息技术的核心实质与教育发展结合起来,为教学方式注入全新活力,革新教育理念,更新教学实践,对于高校教育教学发展具有推动作用。
1.有利于促进资源整合传统的教育管理实施过程中,管理者更多是的从工作绩效角度出发考量,因此,传统教育管理规则性更强,灵活性不够,各教育教学部门间虽互有关联,但彼此间由于工作性质与重点不同,一定范围内存在脱节现象。高校在建设自身智慧教育平台同时可开放平台,开通与校外高校交流与沟通的合作渠道,借鉴并引进校外优秀资源,实现教育信息化高校应用共享,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利用企业先天技术优势,与企业互联互通,借助各种教育资源有针对性地培养人才,为学生能力发展提供多元化发展的道路。
2.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传统教育管理模式中,师生之间更多反映为是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关系,彼此之间关系更多呈现对立性,教师讲授为主,学生被动听课,学习主动性不高,学习效果不佳。通过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支持,教授模式多样化,实现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完美碰撞。基于现代化的教育理念,智慧教育模式从学生本位思想出发,强调学生不再是被教育者,而是教育的主体,教师不再是管理者,而是是引导者;拓宽了学生对于智慧教育的认知,通过线上与线下联动教学,打破传统教育形式的束缚,为学生营造多元学习情境;通过信息化技术提供的设备操作,帮助学生进行课前、课堂、课后的过程式学习;学生可以根据自身需求制订学习计划,学习更有针对性,实现了在教育管理方面的自适应,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
3.有利于促进课堂教学互动传统的课堂教学受教学资源有限、技术平台缺乏等因素制约,课程教学中互动性明显不足,教学效果打折。基于智慧教育理念的信息化技术支撑平台,直接实现了师生之间的无障碍交流,教师可以更好地丰富学习资料、构思教学设计、设计教学环节、活跃课堂氛围;智慧教育平台能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既活跃了课堂中的学习氛围,又增加了课堂中的学生参与性,大为提升了课堂教学互动性。
四、基于智慧教育教育管理路径
1.建立完善的智慧教育平台为有效提升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智慧教育与管理模式的充分融合并发挥作用,高校作为智慧教育实施的重要阵地之一,应熟知智慧教育的基本内涵,构想框架,确立思路,洞悉发展前沿动态和未来走向,树立“智慧教育是手段,而非目的”的正确理念。
2.构建智慧教师队伍在教育信息背景下有效的开展智慧教育,教师的转变极为重要。高校应加强对教师思想意识引导,确保智慧教育理念落到实处,让智慧教育理念真正在老师心中落地生根;引导老师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提升自身信息化应用水平,找寻全新的教育教学方式;可聘请具有丰富经验的专家学者,以开展讲座或者专题报告的形式,向教师普及智慧教育理念,加深教师对智慧教育实践的理解;增进智慧教学管理相关制度和评价体系,督促教师在原有教学形式的基础上,积极提升智慧教学的比例;转换培养教师的教育理念,帮助教师定位自己身份,找寻全新教学方式,用平等沟通互动方式培养学生。
3.提升学生自适应能力教育最终目的是学生能力的全面发展,智慧教育也不例外,对于提升学生学习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尤其是帮助学生培养学习的“自适应”能力,智慧教育具有独特优势。智慧教育打破传统教育管理模式下的师生二元关系,学生成为主导者,教师成为引领者,二者是完全平等、彼此尊重的关系。在这一情境下,学生可以从自身的兴趣爱好、知识体系、发展规划等多维度进行学习结构的选择与构建,构建更为个性化的知识体系,学生具备更主动的参与性。在此基础上,高校要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力和潜在能力,正确引导使学生思维发散;提供优质的学习资源,提升教学内容丰富性,借助现代教育信息平台为学生创设学习情境,实现课程教学与网络学习资源的联通;采取全面科学的评价方式,通过信息化手段全面考量学生线上线下学习成效,由单一考核向多样考核,知识考核向能力考核,结果考核向过程考核转变。
五、结束语
下一篇:实验总结(精选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