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智慧教育汇总4篇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中小学智慧教育汇总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中小学智慧教育【第一篇】
“我把‘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出自《论语・子张》)这句话延伸为‘学不优则不商不仕’,意思就是说一个人学习(获得的能力、智慧)不优秀,就不要从商从政,否则就会变成‘学不优则不三不四’。”
“我们用教职工的智慧解决教职工的问题,我们用学生的智慧解决学生的问题,我们用众人的智慧解决众人的问题。学到的东西如果只是储存在脑海中,只能称作为知识,用出来的才是智慧。”
“有的人有学历没能力,有的人有文凭没水平,有的人成才不成功,这些都是很悲哀的事情。所以一个学校培养学生的目的,是让学生拥有智慧,使学生走向成功,这才是教育的真正核心价值所在。如果一个学校总是强调学历、学位这些表象的东西,我看这个学校必败无疑。”
“古人有古人的智慧,现代人有现代人的智慧;中国人有中国人的智慧,外国人有外国人的智慧;老板有老板的智慧,员工有员工的智慧……智慧来自于社会,也要回馈于社会,因为它是属于大家的……”
以上连珠妙语,出自广州青联委员、花城学院院长罗德达之口。其实,采访罗德达的过程并非严格意义上的新闻采访过程。始见罗德达,短暂的客套过后,宾主没有再按常理“出牌”,大家的互动更像是无拘无束的神聊式的思维激荡。一问一答之间,快人快语的罗德达在阐述办学理念时,从国学、传统文化、大爱与仁爱、企业管理、学历与能力、MBA、MPA、MSE、EMBA、师道、孝道、大学生就业与创业,聊到成功之道、人生理想、、宇宙万物,话题包罗万象,看似天马行空,实则如散文一般“形散神不散”,最终的结论会自觉地“百川归海”,融入无疆的“智慧大洋”之中。
智慧教育实乃大势所趋
说起智慧话题眉飞色舞,各种资讯信手拈来,但说起自己的创业经历,罗德达却是言简意赅。
他语带“禅机”地说:“讲起我的经历,不算坎坷。我1994年从天津商学院毕业,来到人生地不熟的广州,曾经在广东南湖旅游中心工作,铺床铺、端盘子等所有服务员干的活我都会干。一路走来,感触颇深。你问我为什么会办教育,这叫做水到渠成,天注定。”
何谓成功者?成功的背后必有汗水。四个字“不算坎坷”,个中艰辛人们不妨展开想象,或许个中滋味真是“如鱼饮水,冷暖自知,不足为外人道也”。
作为教育培训行业的后起之秀,创办于2003年的花城学院与省内外多家知名高校联合办学,是广东营销学会副会长单位,荣获“2010年广东省最具就业竞争力培训学院”称号。花城学院“学习超市”的模式及“送教上门”的方式广获好评。2010年该学院聘请省内各级党政机关领导、科研院校知名专家学者、社会名流、企业家等200多人担任全日制学生的人生导师,更是精彩之笔。
对于办学和教学,罗德达并不是个纸上谈兵之人,他曾经获得过“第二届广东省培训机构十大杰出教师”称号,平时当然也参与授课,因此对教育产业现状和学生需求了然于胸。
素质教育、能力教育、职业教育、学历教育、学位教育五位一体是花城学院的“特色”,对此他有这样的解读:“目前,中国的教育培训市场是非常广阔的,但很多学校生源不足,不是因为学费贵的问题,也不是用人单位不要人的问题,更不是学生不愿学的问题,而是教育和培训产品自身的问题。那么多学校做同质同类的教育培训,导致产品过剩和形式单一,要么学历教育,要么学位教育,要么职业教育,要么技能教育,都比较单一。这样最终使教育更加僵硬老化。我们把五位一体形成一个系统工程,概念一推出,很受家长和学生的欢迎。目前,我们在不断地提升这样的教育概念和模式,也在积极践行更高层次的智慧教育,这应是教育的最佳理念和出路。”
何谓智慧教育?罗德达这样解读:比如有些企业家只想把资产交给孩子,这是大错特错。我们能留给孩子的,只有智慧、思想,而不是只留给他们资产。一个学校如果算计学生,学校早晚会消失;学校对学生持续有帮助,学校就会持续存在、生生不息。智慧教育的核心就是学校让所有老师自动自发地对学生、对学校负责、高效地工作;就是让学生自动自发、高效地学习,获得智慧;就是让全体教职工建立自我、拥有智慧,走向成功。具体地说就是让教职工乐教,让学生乐学。智慧教育的成效在于全体师生的气质、心境、胸怀、格局的提升,达到一个艺术般的境界。
罗德达喜欢研究“势”,近期特别研究了教育培训行业的“势”,也就是大势所趋的“势”。他认为,如果一个产品与“大势”不合拍,企业纵有再好的纲领和机制也没用。如果一个产品与“大势”合拍,则意味着“牛市”来了,谁买“股票”都会赚钱。由此类推,如果教育产品符合“大势”,就很容易推广。在智慧时代,对个人而言,一般的技能教育、学历教育、学位教育和职业教育已非大势所趋,而智慧教育才是大势所趋。
任何人都有开启智慧的法门
为了更顺畅地开启智慧之门,罗德达除了在社会中学习并获得智慧外,也会虚心向智慧型企业领袖、智慧思想传播者学习,除了自己积极学习外,还定期送教职工进行智慧培训,开启教职工智慧的法门。虽然每一次学习培训都要花去一大笔的花销,但罗德达认为物有所值,因为智慧种子一旦点燃,就能燎原。
花城学院倡导的整个学校的自动运营运行的智慧体系,就是一种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同时发力的自动自发、高效的运营体系。记者问及有的学校学生为何不愿学习?他说,不是学生没有兴趣学习,是因为学校和家长把学生学习的兴趣泯灭了。人天生就好学,比如很多人喜欢打游戏、街舞、诗歌等,我们自以为那不是正道,所以强加给学生“填鸭式教育”,导致学生没有兴趣,这是悲哀!另外,很多学校提供的课程设置、教学模式不适合学生当下的需求,不能“引爆”学生对于某一门课程的喜欢和渴望,所以他们会有抵触心理。
“人天生就拥有智慧,只要有人将其点燃。我院市场营销本科精英班不仅实行五位一体的教育模式,还加入了智慧教育元素。例如将50个学生分成10组,按组进行团队竞争学习,每个组相当于一个公司,有董事长、总经理等各部门的负责人。一个人(学生)迟到等于整个团队迟到,一个人不积极就是整个团队不积极,一个人获得成绩等于整个团队获得成绩,一个人获得荣誉等于整个团队获得荣誉。他们在经营他们业绩(分数)的时候,每天有评分,每月有评分,每学期有评分,然后给以鼓励和荣誉,让每组达到荣誉共同体、精神共同体,最终促使每组的每个学生都能够自动自发高效地学习。”
罗德达直言,在某种程度上学历就是一张纸,花城学院现在的教学重点不在学历教育,而是智慧 教育,智慧教育是博大精深的、是学生和家长真正需要的、也是社会真正需要的。花城学院的未来必须从这个角度来挖掘核心价值。他问记者:如果你是公司老板,一个拥有文凭,一个拥有智慧,你要哪一个?一个拥有学历,一个拥有能力,你要哪一个?
罗德达说,“引爆”智慧教育的法门,就是要有智慧型的学校领袖、导师来带领全体师生员工相互“引爆”智慧,就像一串爆竹被点燃一样;就是学生要不断地提问老师、给老师难题,从而超越老师。其实,尊重老师的最高境界是超越老师,这也是献给老师的最好礼物。
罗德达认定,研究智慧教育最应该研究如何开启学生智慧的法门。目前,他研究了开启学生智慧的六个有效法门。他毫无保留地说,法门一就是指引学生不管到哪(眼见耳闻)就把哪(眼见耳闻)当学习背景,研究它的过去、现况、未来,指出造成目前这种状况的核心原因是什么,“即顺藤摸瓜、追根溯源”,然后一转身变成“一切我所用”,也就是立即用在学习上、生活上、工作上;法门二是指引学生尽情地删除――主要是删除多余进入核心、删除虚伪进入真实、删除疲惫进入轻松、删除“脑”进入“心”,删除糊涂进入“声、光、光、电、气”;法门三是指引学生在学习中以“无关局外”的心态进行学习,达到“无关生智、局外生慧”之效;法门四是指引学生直接进入学习乐园,与学校、与老师、与同学等形成一体,持续活泼地学习;法门五是指引学生尽情地与老师、与同学、与他人尽情地以头脑风暴法进行“碰撞式”学习,启发学生智慧;法门六是指引学生按学习兴趣以五至十人为一组自由组合成各自的“校园红尘静土”,进行相互促进学习、学习分享等。
人性相通,智慧也一样
谈笑风生中,罗德达不断向记者“传播”开启智慧之大用:在这个强者恒强的时代,智慧可成就一切,智慧乃人生最大财富。
智慧教育所需几何?罗德达的结论是:智慧教育不一定非得花高价钱请来老师。有的老师虽然才高八斗,但无法用语言“说”出来;有的学生很优秀,很有智慧,但未能“引爆”。这是没有掌握开启智慧的法门所致。掌握了这个法门,任何人都可以成为有智慧之人。
将智慧化繁为简为我所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罗德达谈教育,聊天下万物,用自己的智慧来“戏”读古代先贤的智慧。他说,人性都是相通的,智慧也一样。中国上下五千年文化,早就传播出去了,西方人早就吸收了不少也提炼了不少精华。只要从中国传统文化里面提炼出小部分精华并实实在在落地用于教学的话,效果难以估量,譬如师道、孝道,但事实是有几家落地呢?
花城学院的智慧教育路线是走传统教育和智慧高端教育结合的路线。所有课程除了按照国家的要求进行教学外,还额外增加了智慧教育的课程,比如:企业运营智慧、企业文化智慧、薪酬智慧、营销智慧、公共关系智慧、销售智慧、财务智慧,职业规划智慧、就业谋职智慧、演说智慧、交际智慧,及兵法智慧、国学智慧等,研发了100门智慧课程。对花城学院的学生全部实行免费开放,附加在传统教育中,让学生获得额外的智慧价值。非花城学院在读学生可申请免费参加花城学院周末智慧公开课。
智者胸襟:你成就了多少人?
与罗德达上天下地一般神聊,是个挺过瘾的事。他讲起话来手势翻飞,举手投足之间充满“戏”胞。罗德达承认,在未真正获得企业经营智慧的真谛之前,自己曾经有许多困惑,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我经常说属下笨,是‘猪’,结果我自己成了‘猪头’。”但现在他不会怨任何人、任何事,他认为出现任何问题都是自己的问题。
智慧就是财富,智慧比财富重要,这句话绝对正确。对于罗德达来说,智慧可以是一个内涵十分浩大,但“落地”后又可以成就师生、成就他人的简单词汇。他认为,如果一个老板经营企业很困惑、很痛苦,是因为他往往把钱看得很重。人为什么痛苦?是因为人不想要痛苦。现在有智慧的企业家不是为了攀比赚了多少钱,而是比培养了多少员工,成就了多少人。
将智慧的策略融入事业之中,用独到的眼光、大胆的创举,创造条件培育有智慧的英才,进而成就他人,为造福社会尽力,才显出容人容物之量。说起教育行业的竞争,罗德达剖析了“渡人”的心得:“同样是经营企业,为什么有的企业运营得比我好?那是因为他的生存能力比我强,他的企业比我更有智慧。譬如以前总疑惑员工为什么不用心去工作?他有百分之百的劲,却只使用百分之十的劲。现在我找到了问题的根源,那是因为员工以前是给老板干,老板给多少钱,员工就干多少活。现在我转换分配机制,真正实现员工不仅为老板干,更为自己干。他的地盘他做主,他的收入他决定,他的责任他承担。因此既成就了员工,也顺便成就了自己。”
罗德达说,智慧的运营机制可以让员工自动自发地工作,即使晚上加班到12点都是为自己干。他希望通过自身践行智慧教育体系获得的一些经验,能分享给奋斗在一线的中小企业,使中小企业特别是民办院校和教育培训机构能够从中得到启迪。
打造智慧园,欲圆“以智惠天下”梦想
在各种人群的智慧中,罗德达最看重企业家的智慧。在他看来,能称为企业家的人都很有智慧,他正在雄心勃勃的规划心目中的“智慧人脉帝国”―全国连锁智慧园(中国企业家智慧交流中心)的美好蓝图。
在这个蓝图里面,就像有一个自动运转的体系,设有企业家会所、企业家养生中心、企业家健康俱乐部、企业家会员电子商务中心,企业家智慧课程中心、企业家资源整合平台、企业家公益慈善平台等等,仿佛依稀呈现在了眼前。成立智慧园,目的是实现智慧园会员之间的智慧碰撞、智慧升值、智慧落地,更实际地说可以实现企业家人脉共享,实现“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梦想。
他说,智慧园的经营宗旨是以企业的经营智慧为核心,全身心的为企业家服务,打造中国企业家智慧交流品牌,实现企业家不断生发智慧,让企业家以智会友,以智生财、以智惠天下。
中小学智慧教育【第二篇】
关键词:智慧教育城建设;教育信息化;数字技术;战略思考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07-0046-05
当前,我国教育信息化工作在基础设施建设、重大应用、资源建设、标准化建设、法律法规建设和相应的管理制度等方面取得快速发展。祝智庭教授简要勾勒过去十年来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概貌,将其概括为“一个信念,两大计划,三个项目”:[1]“一个信念”就是首先要确定“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基本信念;“两大计划”指的是中小学“校校通”计划和全国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计划;“三个项目”主要包括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库建设项目和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项目。
作为区域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的先行者,温州教育信息化工作建设基本与全国同步,在某些方面甚至具备引领发展的地位。温州教育信息化大体可分为五个阶段:①启蒙应用阶段(1999年之前):以“两机一幕”进教室为标志,普及音像教学,开展计算机辅助教学,探索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技术课堂教学;②探索前进阶段(1999-2003年):以教育城域网建设工程为核心,组建多层次、多局域的综合互联性网络,初步实现教育、教学、管理数字化和网络化;③跨越发展阶段(2004-2007年):制定《温州市教育信息化建设行动计划(2004-2007年)》,实施中小学“校校通”工程、“139富民攻坚计划”教育资源共享工程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④均衡提质阶段(2008-2011年):制定《温州市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发展行动计划(2008-2011年)》,实施中小学教育信息化达标创建工程,全市中小学校教育信息化基础建设获得整体提升;⑤融合创新阶段(2011年以来):以数字化校园创建为核心,高位提升,深度融合,实现教育思想、理念、方法和手段全方位创新。
如果说20世纪90年代末期全球数字化浪潮的兴起,使教育进入数字化时代,带给人们的是资源的数字化和工作的流程化,也逐渐形成了基于数字化特点的教育文化和观念。那么21 世纪物联网、云计算、三网融合等技术兴起和快速发展,将使教育进入智能化时代,开启智慧教育新篇章。历史经验告诉我们,教育信息化建设是一个基于技术和教育发展的演变提升过程,只有准确把握教育信息化发展趋势,勇于突破以往项目推进中存在的问题和局限,通过战略构架、统筹谋划、协同推进,才能实现教育信息化工作阶段性、螺旋式提升。
一、“智慧教育”再认识
1.智慧教育缘起于“钱学森之问”
2005年,总理看望著名科学家、思想家钱学森先生时,钱老曾向总理进言:“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的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是很大的问题。”面对新中国60年教育的现状,钱学森先生立足自己成长与成才的经历和多年对教育的体验与关注,以培养全民英才和“冒尖人才”为宗旨,基于学制观、人才观、创新观、全面学习的方法论、教育教学的系统论、教育科研的实践论等六个基本教育观念所形成了6个教育创新思路,即“钱学森大成智慧教育”。这一创新教育体系“是真正的素质教育体系,是 21 世纪的中国乃至全球最先进的优质教育体系”。[2]
所谓“智慧”是由智力、知识、方法、技巧、意志、情感、个性意识倾向、气质与美感等要素构成的复杂系统。所谓“智慧教育”是指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着重培养人们智能的教育。这些智能主要包括学习能力、思维能力、记忆能力、想象能力、决断能力、领导能力、创新能力、组织能力、研究能力、表达能力等。江苏智慧城市研究院在经过长时间的研究后,从学生、教师、课堂教学、课外活动、评价导向等维度,提出智慧教育应该具备的五个基本特征,这里不再赘述。[3]总之,智慧教育作为一个综合性概念,其实就是教育者通过教育理念、知识学养、情感与价值观、教育机智、教学风格等综合素质的提升转变,利用“教育智慧”促进学习智慧发展,从而实现智慧类型优化的目的。这一概念的提出和发展根源于教育以及教育为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服务的属性,同时又根植于社会经济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知识产业时代的到来,智慧知识的进化成为知识进化的主流方向,由此共同决定了传统教育向智慧教育进化发展的方向。
目前,智慧教育的理念在国内外已经达成广泛共识,并在一些国家和地区个别学校付诸实践探索,相关建设和研究都取得初步进展。然而,由于长期受到客观条件和技术手段的限制,智慧教育的实践推进却是困难重重、举步维艰,以至于仅仅停留在理念倡导、零星探索层面,未能转化为教育者广泛的常态教育行为,即使在一些地方和学校取得一些成果,与既定理论目标和课改实际价值也相距甚远。然而,令我们倍感欣喜的是,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信息技术与教育领域的深入结合,为智慧教育的深入推进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2.新技术背景下的“智慧教育”
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开始,全球教育信息化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而推动教育信息化步入新阶段主要有两大契机:一是学习科学的新研究。“提高人类个性化的自学能力”被列为21世纪面临的14项科技挑战之一,如何应用信息技术与科研成果来更新教育观念、改革教育体制,以形成基于信息时代的教育模式和学习方式,成为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亟待破解的难题。二是信息技术的新发展。如何借助迅猛发展的信息技术,创造智慧个性化学习环境、智能汇集推送的学习资源以及主动发展的学习者,成为推进教育优质发展、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事实证明,有效利用信息化可以使我们人类与生俱来的生理智慧得以延伸;推进智慧教育,能够满足学生更具智慧的发展需求。
随着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深入应用,智慧教育成为信息化教育应用的一个新范式。[4]与此同时,国内外一批学者专家也加强了对智慧教育的研究推广,特别是祝智庭教授在综合了国内外对智慧教育的系统研究之后,提出了“信息时代的智慧教育是一种最直接的、帮助人们建立完整智慧体系的教育方式,其教育宗旨在于,引导你发现自己的智慧,协助你发展自己的智慧,指导你应用自己的智慧,培养你创造自己的智慧”的见解,对智慧教育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趋势性定义。[4]在智慧教育建设实践中,除了东南亚几个国家以外,我国的上海、广东、深圳、宁波等城市或者将智慧教育纳入智慧城市建设,或者单独制定智慧教育相关的方案或意见,积极探索基于新技术支撑下的智慧教育建设。
二、“智慧教育城”概念的提出
2012年上半年,温州提出智慧教育建设整体思路,经过一年的研究论证,《关于推进温州智慧教育城建设的实施意见》已于近日出台,提出立足“智能环境、智慧教育”的主旨,建设“温州智慧教育城”的目标。面对“温州智慧教育城”的提法,我们不仅要问:同样是智慧教育,温州在实施中为什么却加了一个“城”字,称为“温州智慧教育城”?其实,此叫法并非无意之举、随手拈来,更绝非为创造“温州模式”而特立独行的自我标榜,而是内化了我们对智慧教育的认识,力求在概念中体现建设的思路和目标。
1.“智慧教育城”归属于“智慧城市”建设体系
2009年初IBM提出智慧地球的概念。2013年1月29日,经住建部审核通过,北京市东城区、河北省石家庄市、江苏省无锡市、浙江省温州市等在内的90个城市(区、镇),成为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根据国际既有的智慧城市建设内涵,大致包含经济、政务、交通、就业、教育、医疗、环境、能源等多重领域。[5]我们认为,智慧城市建设除了应该结合中国城市化发展中面临或即将面临的重大课题,突出城市管理、医疗、交通三大领域外,重点应该是作为民生工程的智慧教育。2013年3月,温州市人民政府通过了《温州市智慧城市创建实施方案》,“智慧教育”成为智慧城市建设重要组成部分,而“智慧教育城”概念的提出和纳入“智慧城市”建设体系也就顺理成章。
2.“智慧教育城”从技术支撑上区别于“智慧教育”
虽然信息时代背景下的“智慧教育”概念尚未形成广泛认可的科学定义,但其至少必须具备以下三大要素已成为共识:一是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教育手段的智能化,即智慧化的学习环境;二是基于学习者自身的能力与水平,兼顾兴趣,通过娴熟地运用信息技术,获取丰富的学习资料,开展自助式学习的教育,即智慧化的学习过程;三是通过现代化的教育理念和教与学的方式重塑教学施为关系,即智慧教育生态。同时,“智慧教育”作为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新诉求,必须基于三种主要技术:一是作为现代技术手段的物化现代媒体技术;二是作为媒传教学法的智能现代传媒技术;三是作为优化教学过程的泛在教学系统设计技术。可见,新技术的发展为智慧教育注入新的活力,更为其增添了重要的基础要素,使其从里到外、从头到脚无不彰显信息化的特征,因此有必要在称呼中体现基于智能技术支撑的“智慧教育”(智慧教育城)和基于“教育智慧”的智慧教育之间的区别。
3.“智慧教育城”凸显教育信息化区域推进思路
众所周知,教育信息化建设与其他领域的信息化建设既有相通点也有实质性的区别。相同点在于教育信息化与其他领域信息化一样依赖于信息化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和网络技术的发展;而教育信息化由于受到区域教育政策、教育人口、学校布局,以及区域教育资源和应用需求差异影响,导致在网络接入、基础建设、系统开发、资源共享和相应的教师培训中不可能全国、全省、全市、全县统一部署,更不要谈学校管理模式的不同和教育教学模式差异。正因如此,区域特色和区域推进一直是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共同认识和重中之重,而作为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建设新阶段的智慧教育更是如此。国家可以全面推进智慧教育建设,而实质性推动却需要区域推进,“教育智慧城”建设也就成为推进的主体。区域推进智慧教育建设不仅是为了解决庞大网络和系统部署的问题,更是为了满足教育全数据收集和精细化管理需要。
三、温州智慧教育城建设实践与探索
目前,我市乃至全国教育已经进入到了“十二五”发展的关键期,也是决胜期,教育改革已经进入到“深水区”。随着改革的逐步深入,对教育信息化将会提出更高的要求,只有尽快部署,加快步伐,才能积极回应和不断满足教育发展的需要。
1.新形势下教育信息化战略地位提升
本世纪初,我国把信息化建设提高到关乎国家国际竞争力的战略高度,强调优先发展。2000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首次把信息化提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紧接着《2006-2020年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的制定颁布使教育信息化作为国家发展战略要素全面纳入国家战略的议事日程,成为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对传统社会形态带来巨大冲击。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国家又把教育信息化纳入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重点和优先领域,超前部署教育信息网络。去年3月,教育部颁布《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指出信息技术对教育发展具有革命性影响,必须予以高度重视,并对未来十年的教育信息化工作进行整体设计、全面部署;9月,教育部召开全国第一次全口径的教育信息化工作会议,国务委员刘延东在会议上强调,要深刻把握新形势新要求,将教育信息化作为国家信息化的战略重点优先部署,并进一步明确了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目标、任务、思路和重点;10月,教育部等九部门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当前几项重点工作的通知》,具体部署了以“三通两平台”建设为核心的七项重点工作;今年7月,教育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联合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通知》,要构建“两级建设、五级应用”体系,尽快建成国家教育管理公共服务平台,同时对加强教育管理信息化工作的配套制度、责任体系、工作机制经费投入等做出了部署。国家紧锣密鼓的会议部署和一系列文件的出台,不仅意味着吹响了全面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信息化的号角,同时一再表明教育信息化在促进教育改革发展的作用也日益凸显。
2.温州具有良好的智慧教育城建设基础
过去十年,温州教育信息化工作围绕“建网、建库、建队、建模、建制”的五大目标,全面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各项工作获得整体提升。1999年,温州以教育城域网建设工程为核心,组建多层次、多局域的综合互联性网络,初步实现教育、教学、管理数字化和网络化。2004年通过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化标准”应用示范区建设验收。2008-2011年,组织实施了“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创建达标工程”,我市成为全省唯一全面完成“浙江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学校建设标准”达标创建的地市,全市1070所中小学校参与达标创建,489所学校通过Ⅰ类标准评估验收,515所通过Ⅱ类评估验收,达标学校占全市中小学校数的%,其它农村学校达到省定Ⅲ类建设标准,为教育信息化建设提升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10年启动实施数字化校园创建,已建设完成60余所市级示范数字化校园和一批数字化校园,并提出到2015年,创建100所以上市级数字化示范校,建成覆盖全市的数字化教育服务体系的目标,为智慧教育建设扎实快速推进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基础和广阔的提升空间。
3.智慧教育城建设是区域教育发展的内在需要
温州教育受区域发展基础、地方财力、资源配置、人口流动等因素影响,城乡、县域、学校之间教育水平还很不平衡,推进教育公平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同时,当前的教育实践中优质教育资源供需矛盾仍然突出,以及传统教育模式和学习方式、落后的教育管理方式等等,给深化教育改革、促进教育高位均衡、实现优质发展带来严重阻碍。
可以说,温州智慧教育城建设的提出,紧跟科技时代步伐,结合教育改革发展,又立足温州实际,同时也融入了温州智慧。2012年,温州提出实施 “温州智慧教育城”建设,全力推进“三通两平台”建设和教育教学信息化应用体系建设,构建智慧教育城应用服务体系和温州教育大数据体系,促进形成最广泛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变革。2012年上半年,温州提出智慧教育建设整体思路。2013年9月,温州市教育局印发了《关于开展“促进有效学习”课堂变革的实施意见》(温教研〔2013〕97号),再次明确要求“以信息技术为支撑,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了解学情,为改变并丰富学生的个性化学习方式提供更多的技术支持”,要求“把现场与网络相结合的学习方式作为课堂转型的重要推手和中小学生个性化学习的新形态”,深化课程改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切实减轻学生过重课业负担,提高教育质量。目前,《温州智慧教育城项目实施方案》已经专家论证通过,并在进一步修改、完善之后提出完整科学的推进方案,其骨干核心内容已经在实际工作中付诸实施。
四、温州智慧教育城建设基本构想
作为教育均衡优质和内涵发展的一个重要载体,智慧教育城建设必须在提升学校管理效能、教师发展绩效、课堂教学效益等多方面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以信息技术带动教育模式的创新,推动区域教育体制、思想、观念、方式等方面的深刻变革。
因此,温州智慧教育城建设继续将“推进教育公平、提高教育质量”作为最高价值追求,秉承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的核心理念,按照应用驱动的基本思路,强化智慧教育基础环境体系和应用体系建设。其战略意图是以大数据为基础实施个性化教育,引领带动教育模式的彻底变革,成就更智慧的学习者;其战略要点是智慧环境和应用推进两者并重,实现“赋物以智,赋人以慧”,为智慧教育奠定基础;其战略任务是加快教育智慧物化提升和系统融通整合,形成区域教育大数据,利用学习分析技术和数据模型决策,助推区域教育模式的变革和创新。
1.明确框架体系:基础环境+五大中心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使教育的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知识的传输不再只是来自书本和依靠教师。现代开放式教育的发展,已越来越不满足于固定教室的功能,即使再多的功能教室,也难以满足校园交流空间拓展需要。网络智能化校园基础设施建设则成为学校内涵发展的物质基础,直接或间接影响个体形成和发展的外在因素。
因此,我们在谋划智慧教育城建设时,首先考虑的在合理布局校园物质空间环境的同时,深化数字化校园建设,积极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将重点延伸到智慧教室建设,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创造自然、物质、人文三位一体的校园环境。但是,教育信息化发展又不得不考虑技术发展和设备淘汰因素,以及前沿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结合效益发挥滞后问题。为此,我们在《意见》中兼顾承前启后,提出“适度超前布局,强化智慧教育城基础环境建设”的整体目标,整合提升教育城域网建设与应用,建设网络智能化学习支撑环境,加强网络与信息安全建设,从而提升学校基础建设和应用水平,形成广泛的智慧校园和智慧课堂应用,带动区域学校信息化水平整体提升。
同时,未来教育的基础是数据。因此,我们将“智慧教育城应用平台”作为未来校园的虚拟环境建设核心,建成包括行政管理、教师发展、学生发展、教育资源和数据共享在内的五大中心,“市-县-校”分级建设,全市整合覆盖,数据汇聚共享,有效开展国家、省级指定软件系统的推广应用和数据对接,整合形成汇聚与共享的区域教育资源平台和师生学习空间,实现区域单点登录和统一认证,形成智能、系统、鲜活的智慧教育城社区。
2.抓住关键环节:资源泛在+应用融合
温州教育信息化一直将资源建设作为重要工作内容,并取得了一定成绩,特别是以“一网一院+专题网站”建设为核心建设模式,形成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的良好格局。“一网”指的是“温州网络教育教学资源网”,“一院”指的是“温州教育影院”,“专题网站”是一线教师自主建设管理的一批优质学科教学资源网,建立了以市县教育信息中心为龙头、优秀学校为骨干节点、广大教师主体的资源建设体系,并通过优质教育光盘集、中小学辅导网、城乡结对等多种形式,不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
优质教育资源建设应用是教育均衡优质发展的前提基础,共享汇聚、个性泛在、智能推送的教育资源成为智慧教育的核心主题。但是,传统的教育资源库建设也存在着诸多问题,比如资源开发的优质特色、动态更新、有效共享等等,相关研究和文章已经比较深入,这里不再赘述。余胜泉教授结合国内外学习资源建设发展情况,分析整理了当前学习资源建设呈现出的从平面到三维、从电脑到手机、差异网差异网从封闭到开放、从预设到生成、从网络课程到微课、从内容到活动、从资源到认知网络、从结果到过程、从通用到个性化、从知识到智慧等发展大趋势,相当具有代表性和参考价值。[6]
然而,由于受到本地学校信息化基础条件、技术水平和工作量等因素影响,我们必须综合考虑区域教育信息化发展实际,在建设实践中努力顺应趋势,积极创造条件不断加强。为此,温州智慧教育城建设在加强优质资源开发与应用中,拟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一是整合形成汇聚与共享的区域教育资源平台,开发建设师生学习空间;二是组织开发优质课程资源和校本资源,积极开发乡土教材资源;三是借助“远程教学”、“微课程”、视像中国(V-china)等手段促进资源交换应用。同时,配合多种信息技术手段和途径,努力架起跨区域、跨校际的教育资源共建共享平台,促进区域、城乡、校际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比如,积极推进“翻转课堂”、“电子书包”、“一对一移动学习”,以及未来技术支撑下的新项目试点推广,利用学习分析技术优化学习过程,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教学干预。不断扩展“市民卡・校园卡”、校园基础设施和综合实践基地、社会公共服务和社区服务领域的应用,为教育精细化管理、教学质量跟踪、关注学生成长和教师的发展、教育决策提供基础数据服务。
3.突出战略重点:立足实践+引领创新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我们不能用产生问题的同一思维水平来解决问题。”国家将教育信息化上升到引领教育改革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而智慧教育城建设作为教育主动顺应时代的必然选择,更是肩负着破解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重任。因此,创新实践求突破,提升内涵促发展,也就成为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战略核心。只有以超前思维与创新理念探索新时期教育信息化发展之路,建立最直接、最完整体系的智慧教育方式,加快构建和不断深化现代智慧教育信息化服务体系,动态提升智能化、智慧化管理和服务环境,才能实现对教学内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方式的积极变革。为此,智慧教育城建设必须着力从三个方面予以加强:
一是应用驱动,整体构架。智慧教育应是以大数据为基础并实施个性化教育。必须立足部门分工合作与任务强化,从整体上分析和梳理教育领域急需信息化支持解决的重点问题,以“数据、服务、决策”为核心,统一布局设计、统一系统建设、统一数据管理,建设覆盖全市的智慧教育城应用服务体系和温州教育大数据体系,为教育教学提供强大的基础技术支撑,建设便捷畅通的智慧流程、智慧管理、智慧决策等教学和服务环境。
二是深度融合,内涵发展。智慧教育城建设必须从重视硬件建设转向重视系统、软件智能化程度的提升,更加重视师生有意识地转变观念,从重视信息化建设转向重视教育教学融合应用;切实关注师生个体需求,围绕有利于促进学习者学习和身心发展,最大程度地满足师生个性化定制服务,助力解决师生教育教学中面临的实际问题,促进师生健康、自主、智慧发展。
三是回归教育,落脚课堂。一切教育工作的根本目的都是为了服务教育教学,智慧教育城建设的核心与落脚点同样是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必须区别于原来的现代教育技术装备配置,也不是简单孤立的信息化环境打造,而是为学生提供人与资源、环境交互的人性化、个性化的高效互动课堂。因此,在学习空间设计、课堂技术选用与整合,以及教学策略选择和过程实施上,必须充分关注课堂主体的实际需要,实现人、技术、环境、资源等诸要素和谐共存。
综上所述,智慧教育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境界、新追求,涉及教育施为的方方面面,贯穿于教育改革发展的全过程。面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作为区域教育信息化建设主体的温州,深刻感受到以教育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的全面变革的高度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必须站在推进国家信息化战略和引领教育改革发展的高度,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这不仅是教育主动顺应信息经济时代的必然选择,也是事关教育全局的战略选择,更是破解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的一项紧迫任务。
参考文献:
[1]祝智庭。中国教育信息化十年[J].中国电化教育 2011(1).
[2]赵泽宗。汉语文教学[J].汉字文化,2012(3):88-91,12.
[3]王涛。智慧教育:智慧人生[J].科技风,2012(2):250.
[4]祝智庭,贺斌。智慧教育:教育信息化的新境界[J].电化教育研究,2012(12):1-13.
中小学智慧教育【第三篇】
关键词:教师;小学数学;教育教学
成功的教育教学应该是教师和学生都得到发展及能获得成功的体验。小学生近乎一张白纸,那么开启激发主体发展的关键就是教师了。有智慧的教师除了常规教育教学,会更加注重挖掘当今教育存在的现象,寻求解决策略或是拓宽影响。我觉得小学数学教师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修炼,以达到成功的教育教学目的。
一、蹲下来看学生
个别教师有意无意地把自己定位为“高大严”,有点“”,冰块脸、命令式,一心想着镇住学生。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里的学习不是毫不热情地把知识从一个头脑里装进另一个头脑里,而是师生之间每时每刻都在进行心灵的接触。”教师要学会关注学生、研究学生和体验学生,并成为我们追求常态教育有效的重要工作。
1.辅导与教育中,蹲下来看学生
回想工作初期,面对捣蛋鬼和懒散生,容易急躁、发飙、埋怨,往往出力不讨好。试看看学生眼里藏着的求知欲,伴着一脸的无辜,即便是学困生,也是难熬。静心想一想,小学生是孩子一个,谁爱他多一点就跟着谁。耐心引导与帮助能提高师生乐观接受“挫折”、勇敢跨过“挫折”的能力。批评教育时避免一些伤害学生自尊的话语,要用“从零开始的心态”去面对,多想想“他较以前有进步了”“再鼓励和引导会做好的”,让学生在充满人文关怀的氛围中克服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现在的我,常讲“有进步”“再来一次”“没关系,你可以的”。
如果不能蹲下身子看学生,就不容易发现他们的优点,并容易淡化学生的优点。因为每一个孩子都特别希望得到教师的肯定与鼓励,然而长时间地努力表现,都听不到赞美的话,他们就会怀疑自己的所作所为,或者当他们带有一定期待的时候没有得到肯定,就有可能放弃。
2.蹲下来看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能力
如果不能蹲下身子看学生,就不容易了解到他们上一学段学得怎样,在学习某个新知识时需要哪些旧知识来迁移,也就没有针对性的设计教学铺垫,影响知识的顺利探究和掌握。既要相信学生,放手让他们尝试、探索,还可以使一些教学活动达到“创造一种学生容易接受的气氛”的佳境,把数学难点转化为直观理解。如,在教学行程中的相遇问题时,要让学生明白“两个运动物体同时相对运动,必定相遇”这个抽象原理,不如来个体验:同座位两位学生以走路的方式表达相遇的情景,在演的基础上加上条件与数据,还可以用双手鼓掌的动作,简约地把数学问题呈现。
要成为小学生需求的解救者,我们必须蹲下。
二、善导学生
教育中常常出现:只是告诉学生怎样做是正确的,怎样做是错误的。不能否定这种教育没有效果,问题在于事倍功半。要克服说教这一毛病,就要把教变成导,而且要善导。善导要有“四心”,即有爱心、耐心、诚心和信心。学生的每一种不良行为都有其独特成因的。记得上一年,新接手的班总是有人不见了东西,不管是讲理说教还是三番五令,都不能喝止。还演变着从一支笔、两把尺,到一群人不见了一堆用具。我决定来一次侦查,在缩小的范围内,得知陆同学的爸妈长期在外工作,有重男轻女的思想,只带弟弟在外,留下两姐妹在外婆家寄住。我跟孩子们商量:这位同学能交出文具,可以原谅她吗?孩子们看着我一周来为此事团团转,欣然同意了。单独谈话有突破性的进展:“用这种方式引起大家注意是不对的,可以在学习上的进步、自律友善、助人为班等方面,让大家关注你、认可你。我知道你只是一时糊涂,相信你会把那些文具放在一个地方保管得很完好的,是吗?”她点了点头,眼泪往下流。她遵守了约定,在第二天的中午,我在办公室等到了一大堆完好无缺的文具。我也遵守了约定,没有在班里讲出她的名字,反而引导孩子从“完好的文具”这方面来讲,这位一时糊涂的同学是善良的。慈爱与尊严从来不对立,要开诚布公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要对每个学生都有信心,同时要对特殊生倍加关怀。一年之后的陆同学,助人友善,成绩从不及格到七八十分,凌乱的头发整洁,还带着蝴蝶结呢!
在善导过程中,同时展现教师的智慧和人格魅力,学生心悦诚服地接受教师的教育,这种教育往往是最深刻的,影响最深远的。
三、在教学实战中彰显实力
教师要想课上得好,教学效果显著,除了不断提升教学基本技能和扎实的专业本领,更要有教育教学的思想和智慧。
1.突出“数学与生活”的关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简单的小数加减法》新授课重点是“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我不能直接告诉学生:小数点对齐。在探究计算方法时,我会把计算与问题解决结合,把“数学问题生活化”,我出示带标价的铅笔、圆珠笔、橡皮、卷笔刀。引导:“同学们最需要什么?”多让学生讲,激发积极性,学生在课堂上兴高采烈,其乐融融。紧接着引导:“想买到它们,先来看看价钱。”出示上面文具图片的课件,学生说出每件文具标价表示几元几角。“你想买其中的两件文具的话,会出现什么数学问题?”根据学生的回答,提取出两道加法的问题:(1)一支圆珠笔和一支铅笔,一共多少钱?尝试解决问题,讲演计算过程和算理。(2)一支圆珠笔比一支铅笔多多少钱?学生独立解决。持续地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教学,能自然地把学生带入了生活的空间,在生活实践中悟理,师生教与学都显得轻松。
2.发挥互相评价的作用
有时放手让学生自学、互学,可以培养他们的学习能力,让不同层次的学生“不跳得不到,跳一跳抓得到”。“接龙评价”是我们班常用评价方式,在练习时,完成最快的前几位会得到我的面批面改(走到座位前),该生是全对的,才有资格帮其他人评价;每个被评价者是全对的就有这样一个接一个的评价资格,如果有错,我会与该生讲解,他只有改正好,同时得到我或全对者再次评价了,才有资格评价他人,最后剩下的几个,就需要一对一的辅导。经过实践,接龙评价还可以改良成小组间的比赛。我不忽视每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他自己独特的想法,例如小组合作学习,就是他们交流想法、开展互评的最好时机。“你认为他说(做)得怎么样?”“还有哪些要改?”“如果是你,应该怎样做?”等蕴含信任和期待的评价引语,既让更多的学生有了发表自己见解的机会,发挥学生的互补作用,做到培优帮差,同时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使学生在团结、协助的学习气氛中得到发展。在与同伴的一次次讨论、质疑中,学会欣赏别人长处,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批评性思维的方法,当意见达到科学的统一时,课堂就真正成了学生主动学习的天地。
我非常欣赏一句话:“追求教育理想,紧贴地面而行!”作为现代教师,我们可以在平凡的岗位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水平,在经验积累中执着地实现自己的教育智慧之路!
中小学智慧教育【第四篇】
李泽亚:是的,青羊区是成都市五个中心城区之一,区内经济基础雄厚、发展环境良好、历史底蕴厚重,这些有利条件为青羊区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教育教学环境、氛围和资源。对于提升青羊素质教育品质,打造青羊素质教育品牌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近年来,青羊区依托中国教科院专家团队,在继承以前优秀传统的基础上,在“为了智慧的教育”“智慧地进行教育”和“形成教育的智慧”的教育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学有良教,质量领先,办智慧教育”的价值取向。具体地说,有以下三点。
其一,“智慧教育”是一种追求“超越”的教育。人与动物的根本区别就在于人是不断超越现实的存在,“智慧教育”就是为了实现人的这种超越品性而形成的教育机制。“智慧教育”要求教育者必须培养学生的批判反思能力和发明创造能力,使他们能够不断地超越现实社会的种种制约,从有限走向无限。
其二,“智慧教育”是一种追求“自由”的教育。“智慧教育”充分尊重学生内心的“慧”,并通过学习主体的实践活动充分发展学生的“慧”能,提高他们有效利用外部资源促进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能力。因此,“智慧教育”要求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既要为学生的智慧形成提供必要的知识基础,又要适当地引导学生追求自身的解放和自由。
其三,“智慧教育”是一种追求“善”的教育。“智慧教育”不仅关注人们对改造世界的工具性需求,而且也关注人们精神生活的幸福。“智慧教育”要求教育者时刻保持对受教育者的人文关怀,深刻领会一切知识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人类的幸福和发展,克服理性对于人文的僭越。
中国德育:我们也注意到,您多次提到青羊教育未来发展之“道”,就是办“智慧教育”,请问青羊区为什么要提出“智慧教育”,这一理念提出的背景是什么?
李泽亚:“智慧教育”的提出是我们对区域教育改革发展的理论自觉和道路自信,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智慧元素汇聚而成的自然结果,是对未来教育改革发展的现实回答。
首先,“智慧教育”的提出是青羊文化传承的历史必然。青羊区位于具有三千多年文明史的成都市,区内历史和文化资源丰富,以青羊宫为代表的道家文化、以文殊院为代表的佛家文化、以杜甫草堂为代表的草堂文化和以金沙遗址为代表的金沙文化都对青羊区“智慧教育”的提出产生了深刻影响。文化是一种人们习惯化的生活方式,它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深刻影响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基于道教文化、佛教文化、草堂文化和金沙文化的深厚文化底蕴,青羊区提出“智慧教育”具有内在的逻辑性和自洽性,是在对区域文化深刻理解基础上的呼应和传承。
其次,“智慧教育”的提出是青羊教育发展的现实需求。青羊教育一直以来都是青羊区社会发展的一面旗帜,对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发挥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青羊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设定的2020年教育目标:“到2020年,基础教育普及程度和质量达到国内发达地区中心城区水平,公平优质的教育惠及全民”。其中重点提高后者。要实现这些目标,促进社会进步,既要在区域层面加快学校硬件建设,更需要在区域层面全面实施教育内涵发展。“智慧教育”既是青羊区在当下推动教育深层内涵发展,服务社会进步的主动思考,也是全面打造区域教育品牌,提升区域教育品质的战略选择。
中国德育:能不能为我们详细解读一下,“智慧教育”的具体内涵是什么?
李泽亚:有人说,智慧是一个“斯芬克斯之谜”,但这并不意味着智慧是不可以被解释的。我们认为,智慧是人们运用知识、技能等解决问题的能力。“智慧教育”是通过自然的、适切的和动态的教育体制、内容和方式,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反思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人格特质,实现个体全面、自由和充分发展的过程。具体地说,“智慧教育”就是“为了智慧的教育”“智慧地进行教育”和“形成教育的智慧”。
“为了智慧的教育”是从教育目的上来说的。自英国哲学家培根提出“知识就是力量”以来,教育的异化造成了人的“有知识、无智慧”状态,个体习惯于被动地、不加批判地接受知识,自己的个性和创造力完全湮没在浩瀚的知识海洋中。
“智慧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人的智慧的生成和发展,“智慧教育”必须正确处理“智”与“慧”的关系,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放在首要位置,使学生能够自由地选择和运用知识,不被知识所束缚。
“智慧地进行教育”是从教育形式上来说的。教育形式是实现教育目的的重要依托,“智慧教育”需要有“智慧”的组织形式。“智慧教育”要给学生提供灵活、适切、动态的组织形式和学习方式。“智慧教育”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因而学习组织形式的安排便要适应学生的需求,因而“智慧教育”的组织形式应该突出学习形式的动态性,始终围绕促进和发展学生的智慧来实施教育。
“形成教育的智慧”是从教育结果上来说的。智慧是对普遍规律的把握,因而“智慧教育”就需要有综合性的知识结构做支撑。“智慧教育”要给学生提供综合性、多样化、精炼化的学习资源,使学生既能够把握普遍的规律,对事物做出明智的分析和判断,又能够灵活地运用各种知识进行发明和创造。
中国德育:青羊区率先从区域层面提出“智慧教育”的发展理念,是着眼于未来教育的发展趋势,那么“智慧教育”与传统教育的区别是什么?
李泽亚:“智慧教育”在内容和形式上不同于传统的知识教育,它特别强调智慧形成所需要的自然性、动态性环境,并把培养学生的反思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作为重要的教育任务。在“智慧教育”中,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全面、自由和充分的发展,教师的教育智慧得到了充分的彰显和提升,教育管理者的智慧得到了充分的发展和运用。“智慧教育”的核心强调个体不仅要有知识,更要有智慧。“智慧教育”和知识教育的区别最终体现在学生的发展上。传统的知识教育最多只能培养聪明的学生,却无法培养智慧的学生。“智慧教育”注重的是能力的培养,而传统教育强调的是知识的传授。
“智慧教育”实现了教育的根本转向,它跳出了知识为个人编织的罗网,真正实现了“人是目的而不是工具”的诉求。当前人们反映强烈的课业负担过重、学生厌学、教师压力过重和学生创新力不足等问题,都可以通过“智慧教育”得到有效的解决。
中国德育:“智慧教育”已成为青羊教育的一张闪亮名片,在推进“智慧教育”的过程中,青羊区在区域层面采取了哪些具体的策略和行动?
李泽亚:为了推进“智慧教育”的发展,我们在确立了“学有良教,质量领先,办智慧教育”的教育理念后,就着手构建智慧管理、智慧课堂、智慧教学三大横向支柱和智慧学区、智慧学校、智慧教师和智慧学生四大纵向体系,通过构建“三横四纵”的青羊“智慧教育”体系,大力推进青羊区的“智慧教育”。
先说说三大横向支柱。为促进“智慧教育”的有效实施,我区创新管理制度,实施智慧管理。一方面,青羊区教育局从制度层面进一步完善学校自主办学的机制,充分调动学校发展的主动性;另一方面,学校通过建立相关制度,改革学校内部治理结构,提升学校的管理效能,将学校置于“政府治理,自主办学,民主监督”的制度环境中,使其走上高效发展的办学道路。青羊区在推进“智慧教育”的过程中,牢牢抓住课堂教学这一主阵地,在全区层面推进智慧课堂建设,将构建智慧课堂作为青羊区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工作,总结提炼出以“以人为本、科学高效、可持续发展”为特征的智慧课堂理念,在全区中小学中逐步构建起了“活动化、生态化、特色化”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全区中小学课堂教学发生了深刻的转变。智慧教学就是从知识的教学转变为生命的成长,从师本的教学转变为生本的教学。“智慧教育”的内容在于“精”而不在“多”,要通过精心组织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有时间进行“清思”的活动,从而跳出知识看知识,形成自己的洞察力和创新力。
下面再说说四大纵向体系。第一是构建智慧学区。青羊区在进行构建智慧学区的过程中,坚持以学习者智慧的养成和实现学习者个体的全面、自由和充分发展为价值导向,以培养学习者的主动的认知能力、反思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等人格特质为源动力,使学习者形成共同的、持续的、自主的学习行为,目前已构建起了具有“时时可学、处处能学、人人乐学”特性的智慧学区。第二是建设智慧学校。智慧学校是以网络为基础,利用先进的信息化手段和工具,通过改变管理模式、创新学校建设模式、完善教育设施、重组教学模式等手段,建立起来的一个科技、环保、人文的学校。第三是形塑智慧教师。我们对智慧教师的塑造在以下三个层面进行,一是“慧德之师”,即教师要具备良好的师德水准和职业道德,成为学生良好品格和健全人格形成的导师;二是“慧能之师”,即教师具有高超的教学艺术和教育水准,具备转识成智的教育智慧。三是“慧美之师”,即教师要达到“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教育境界。第四是培养智慧学生。“智慧教育”的核心目标是启迪学生的智慧,其教育核心在于引导学生发现自己的智慧,协助学生发展自己的智慧,指导学生应用自己的智慧,培养学生创造自己的智慧,使每位学生都能建构一种具有独特个性的完整的集成智慧体系。
上一篇:教师节慰问信【精彩4篇】
下一篇:高校国防教育的重要性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