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生物上册必考重点及实验探究知识点全面总结归纳附练习【最新6篇】
初二生物上册重点包括细胞结构与功能、生态系统、遗传基础等,实验探究涵盖观察、实验设计与数据分析,如何掌握这些知识点?以下是网友为大家整理分享的“初二生物上册必考重点及实验探究知识点全面总结归纳附练习”相关范文,供您参考学习!
八年级生物上册实验探究题 篇1
1、为探究环境因素对蚯蚓生活的影响,有人设计了下面 实验:在甲瓶中放入湿润的 肥沃土壤,在乙瓶中放入烘干的肥沃土壤,然后在甲、乙两瓶中同时各放入5条大小及生活状况相同的蚯蚓,回答下列问题:
1) 乙 瓶中的蚯蚓蠕动减弱,一段时间后就不动了,这一实验说明环境中 水分 这一因素影响蚯蚓的生活。 2)蚯蚓的呼吸依靠 湿润的体壁 来完成。
3)在本实验中设置乙瓶的作用是 进行对照 。
4)依照上述实验,设计一个说明土壤中农药对蚯蚓的生存有影响的实验。
2、我们常听说“饭前便后要洗手”,是不是我们的手上分布有很多的细菌呢?请你根据所提供材料,完善如下实验方案,回答相关问题。材料用具:两套装有牛肉汁培养基的培养皿(已高温灭菌)、无菌棉棒、透明胶带、标签纸、放大镜。
实验步骤:①在两个培养皿上分别贴上标签纸,注明A,B。
②用无菌棉球擦拭没洗过的手心,在A培养基上轻轻涂抹,为 实验 组,B套不做任何处理,为 对照 组,这个过程叫做 接种 。(此操作在无菌条件下进行)
③用透明胶带将两套培养皿密封,放在温暖的地方培养
④每隔一定时间用放入镜进行观察,记录观察结果。分析讨论:
(1) 为什么要设置B组? 与A组形成对照实验
(2) 为什么要用无菌棉球接种? 避免棉球上的菌类污染培养基
(3)两套培养皿和培养基在接种前为什么要进行高温处理? 杀死培养皿和培养基中的细菌或真菌的孢子。
(4)预期结果:A培养基上长出了许多菌落,B培养基上没有菌落
3、家庭制作甜酒有如下工序:①将酒曲粉末与糯米饭拌匀 ②将糯米饭放入容器中压实后挖一个坑,淋一些凉开水 ③用凉开水将糯米饭冲淋一次,冷却到30℃ ④用水将糯米浸泡一昼夜,淘洗干净 ⑤将容器盖好,用毛巾包裹起来置于温暖的地方 ⑥将糯米倒入蒸锅中蒸熟(以上容器、毛巾等都要求消毒),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制作工序的先后顺 :④→⑥→③→①→②→⑤ (用代号加箭头表示
2)酒曲含有的主要菌种是 酵母菌 。
3)酿好的甜酒表面有气泡出现,这是由什么气体引起的?二氧化碳
4)有人按工序制作甜酒,几天后,发现甜酒没制作出来,糯米饭反而发霉了,请分析可能的原因有哪些? 容器不干净或容器没有盖好,有杂菌进入等
5)将糯米蒸熟后要用凉开心冲淋一次,放置到30℃左右再加入酒曲的原因是 防止高温将酵母菌杀死并为酵母菌的生活提供适宜的温度
6)在制作甜酒的过程中,要尽量少打开容器,其原因是 防止其他细菌和真菌的污染 。
7)将米饭放入容器中压实后挖一个凹坑的目的是: 提供氧气,使酵母菌大量繁殖 。
4、根据“观察蚯蚓”的实验回答问题:
1)蚯蚓的身体呈 长圆筒 形,蚯蚓身体靠近 环带 的一端是前端,从蚯蚓的前端到环带共有 13 个体节。
2)用手指触摸蚯蚓腹面,有 粗糙不平 的感觉,这是因为蚯蚓腹面生有许多 刚毛 。蚯蚓的刚毛有 协助运动 的作用。
3)蚯蚓在糙纸上运动比在光滑的玻璃板上运动速度要 快 ,因为在光滑的玻璃板上
刚毛 不能发挥作用。
4)在实验过程中,要经常用 湿棉球 轻擦蚯蚓体表,使体表保持湿润,目的是 维持蚯蚓正常的呼吸 。
5、仔细观察蝗虫的胸部和腹部。可以在左右两侧找到排列很整齐的一行小孔,这就是气门。气门与蝗虫体内的气管连通着,气门是气体进入蝗虫身体的门户,请依据给出的实验材料,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气门是蝗虫气体进入的门户。
提出问题:气门是蝗虫气体进入身体的门户吗? 做出假设:气门是蝗虫气体进入身体的门户。
材料用具:(1)两只活蝗虫;(2)两只试管;(3)清水;(4)玻璃条;(5)细线。
实验步骤:(1)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的清水分别标号为A、B;
(2)将蝗虫用细线固定在玻璃条上;
(3)将一只蝗虫头部浸没到A试管的水中,将另一只蝗虫的胸腹部浸没到B试管水中,只露出头部。过一段时间观察。
实验预期结果:B试管中蝗虫死亡、A试管中蝗虫仍然活着
实验结论: 气门是蝗虫气体进入身体的门户。
讨论:选择两只大小、生活状况相同的蝗虫,目的是减少其他因素对实验的干扰
(4)该实验设计有一不妥之处,请找出来。 蝗虫的数量太少, 。
6、请你设计实验探究蝗虫是否依靠触角来识别并找到食物。
1)你的假设是: 蝗虫是依靠触角来识别并找到食物
2)实验方案:① 取两个大玻璃缸,分别放进新鲜水稻叶和木屑,并编号为甲和乙。
② 取一些生长状况良好,大小相近的蝗虫,平均分成两组, 一组剪去触角,放入甲缸,
另 一组不做处理,放入乙缸
③ 一段时间后,观察实验现象。
3)预测实验现象:乙缸中的蝗虫能识别水稻叶和木屑,并取食水稻叶。甲缸中的蝗虫不能分辨水稻叶和木屑
4) 实验结论: 蝗虫是依靠触角来识别并找到食物的
7、探究“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使用的探究方法主要是 观察法 。
鸟适于飞行的形态结构特点有:1)身体呈 流线型 ,这有利于 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 。
2)体表被覆 羽毛 ,前肢变为 翼 ,且生有几排大型的 正羽 。
3)肌肉方面: 胸肌 发达,有利于 牵引两翼飞翔 完成飞行动作 。
4)骨骼方面:有的骨很薄,很轻,长骨 中空 ,胸部有发达的 龙骨突 。
5)消化系统发达,消化、吸收、排便都 迅速 , 直肠 很短,不能储存粪便。
6)呼吸系统发达,有特殊的结构—— 气囊 辅助肺进行 双重 呼吸。
7)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 营养物质和 氧气 的能力强。
8、在探究“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学习行为’”的探究活动中,
你提出的问题是: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 是学习行为吗 ? 。
你作出的假设是: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 是学习行为 。
你的结论是:小鼠走迷宫获取食物的行为 是学习行为 。
9不少昆虫有趋向光源的习性。昆虫都有趋光性吗?根据你的生活经验作出假设,并任选3-5种昆虫,如蚂蚁、蟋蟀、蚊子、蚕蛾、蟑螂等,设计实验探究:是不是所有昆虫都有趋光性。
提出问题:所有的昆虫都有趋光性吗?
作出假设:不是所有的昆虫都有趋光性(或有的昆虫有趋光性,有的昆虫没有趋光性)。
设计实验:①取蚂蚁、蟋蟀、蚊子、蚕蛾、蟑螂各5只。
②把这5种昆虫放在一个暗室内,然后用一只小手电向这个暗室发出一明一暗的闪光,过一段时间,观察并记录昆虫的活动情况
③重复上述实验3~5次。
实验现象:蚊子、蚕蛾发现闪光,就向光飞过去,而蟋蟀、蚂蚁和蟑螂却没有飞向光源
实验结论: 并不是所有昆虫都有趋光性。只有部分昆虫有趋光性
10、为证明细菌对植物遗体的分解作用,某小组的同学分别提出两种实验方案,这三种方案的共同点是:将同一种树的落叶分成甲、乙两组,实验过程中滴加蒸馏水,使树叶保持湿润。过几天后,观察结果。方案一:将甲组灭菌后放在无菌环境下,乙组放在自然环境下(暴露在空气中)。方案二:将甲乙两组都进行灭菌处理,甲组放在无菌环境下,乙组接种细菌后放在无菌环境下。方案三:甲乙两组都不灭菌,甲放在无菌环境下,乙放在自然环境下。请回答下列问题:
1) 其中更能说明问题的方案是 方案二 。因为 方案二严格控制了单一变量,避免了其他对实验有影响的干扰,比方案一和方案三更具有说服力
2) 在此方案中, 甲 组作为对照组, 乙 组为实验组。
3)甲乙两组为什么要用相同的树叶? 避免因树叶的不同对实验造成干扰
4)为什么要使树叶保持湿润? 湿润能为细菌的提供适量的水
11、有同学提出,蚂蚁不会发声,它们是靠什么传递信息呢?于是某探究小组的同学针对这个问题设计了一个探究实验,请予以完善。
(1)实验方法与步骤:①准备实验用的蚂蚁:捕获的蚂蚁应来
自 同一蚁穴 ,同时将这些受惊的蚂蚁饲养一段时间。
②将三块小石头放在盛有清水的容器内,创建三个小岛A、B、C,
小岛间用两根小木条连接起来(如图),这样蚂蚁只能通过由小木
条搭成的“桥”从一个小岛到达其他小岛。③先将饥饿的蚂蚁放在B岛上,食物放在C岛上,A岛上 不放食物 ,观察蚂蚁的行为。④一段时间后将连接B、C岛之间的“桥”和A、B岛对换,观察蚂蚁的行为有什么变化。⑤在蚂蚁爬过的“桥”上,喷一些有气味的物质(如香水),观察蚂蚁的行为表现。
(2)实验结果:步骤③:蚂蚁会沿着B、C岛之间的“桥”到达C岛,获取食物。
步骤④:蚂蚁会沿着对换后的“桥” 从B岛爬向A岛 。
步骤⑤:蚂蚁的行动 失去具体目标,无所适从 。
(3)实验结论:蚂蚁依靠 气味 进行通讯。
(4)实验拓展:请就该实验再提出一个具有探究意义的其他问题。 蚂蚁的通讯与触角有关吗?
12、在“观察酵母菌和霉菌”的实验过程中:
1)酵母菌呈 椭圆形 形,,对酵母菌进行染色后,在显微镜下能看到酵母菌细胞中染上颜色的 细胞核 和 淀粉粒 。有的细胞上长出大小不一的突起,这是酵母菌在进行 出芽生殖 。
2)用放大镜观察橘子皮上的青霉,可以看到一条条直立生长的白色绒毛,这就是青霉的
直立菌丝 。在直立菌丝的顶端长有 青绿 色的呈 扫帚 状的孢子。
13、为了研究鲜肉腐烂与哪些因素有关。为此,他设计如下实验来探究他的假设:取两块瘦肉(重量相同),用烘干机将两块瘦肉中的水分烘干;分别置于甲、乙两个干燥而洁净的培养皿中;再将两培养皿置于同一个温暖的地方,只在乙培养皿中的瘦肉上滴加少量的蒸馏水。请据此作答:
(1)你预期他的实验结果是: 乙 培养皿中的瘦肉先腐烂。
(2)设计甲培养皿的目的是什么? 起对照作用。
(3)鲜肉腐烂是因为 空气中的 细菌或真菌 分解了鲜肉中的有机物。
4)该实验的变量是 水分 。
14、下面是家庭尝试制作酸奶的步骤:①新鲜的全脂或脱脂乳和糖混合→②热处理→③冷却(42~43℃)→④加入一些购买的酸奶→⑤发酵(放在室内温暖的地方数小时,容器要事先消毒灭菌,发酵时要将盖密封)→⑥冷藏或食用。(10分)
(1)制作酸奶时,对材料热处理(煮沸)的目的是 杀死材料中的细菌或真菌。 。
(2)加入一些购买的酸奶的目的是 接种乳酸菌 。
(3)发酵时将盖密封的原因是 乳酸菌适于生活在缺氧的环境中,有利于发酵 ,并防止杂菌污染 。
(4)产生酸味的原理是 乳酸菌发酵将葡萄糖转化成了乳酸 。
(5)将做好的酸奶冷藏不容易变质的原因是 低温能抑制微生物的生长繁殖 。
识图题1、右图为鲫鱼的模型图。 1)写出图中各种鳍的名称:
① ② ③ ④ ⑤
2)能保持鱼体前进方向产生动力的鳍是[④ ] 尾鳍 ;
能起平衡作用,防止身体侧翻的鳍是[③ ] 背鳍 ;
对鱼体起平衡作用的鳍还有[① ] 胸鳍 和[② ] 腹鳍 ;
3)如果将鱼的③剪掉,鱼将会 失去平衡而侧翻 。
2、.左图为家鸽的呼吸器官图。
1)写出各器官的名称:① ② ③
2)[③ ] 气囊 是鸟类特有的结构。能辅助家鸽进行
___双重__ 呼吸。
3)鸟呼吸时,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② ] 肺 。
3.右图为关节模式图。1)关节的组成包括[②] 关节囊 ,[③] 关节腔 [⑤ ] 关节面 三部分。
2)脱臼是[① ] 关节头 从[ ④ ] 关节窝 中滑脱出来。
3)⑥是 关节软骨,可以减少两骨之间的 摩擦 和缓冲运动时的 振动 。
4)与关节牢固性有关的结构是[② ] 关节囊 及其里面和外面的 韧带 。与关节灵活性有关的是[ ⑥ ] 关节软骨 及由 关节囊 内壁分泌的 滑液 。
4、观察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一) (二)
1)一块骨骼肌由A 肌腹 和B 肌腱 组成。
2)图中肌肉①是 肱二头肌 ,②是 肱三头肌
3)图(一)是 屈肘 动作,这时肌肉①处于 收缩 状态,②处于 舒张 状态。
4)图二是 伸肘 动作,这时肌肉①处于 舒张 状态,②处于 收缩 状态。
5) 手臂自然下垂时,感到很轻松,这时①和②分别处于舒张 状态和 舒张 状态。
6)直臂提重物时,感到很累,这时①和②分别处于 收缩 状态和 收缩 状态。
5、右下图是水螅纵切面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各部位的名称:
A 口 B 触手 C 消化腔
D 外胚层 E 内胚层
2)两胚层中间填充的是两层细胞所分泌的 胶状物质
3)水螅的消化腔与 口 相通,吃进去的食物在腔内
被 内胚层 细胞消化,不能消化的生物残渣,由 口
排出体外。
6、根据右图细菌的结构示意图,回答: 1)写出各结构的名称:
① 鞭毛 ② 细胞质 ③ DNA
④ 细胞壁 ⑤ 细胞膜 ⑥ 荚膜
2)细菌的基因存在于 DNA 内。
3)图中的[① ] 鞭毛 能够使细菌产生运动。
4)细菌与植物细胞相比,主要区别是细菌细胞没有
成形的细胞核和叶绿体 。
7、右图是蘑菇形态结构示意图。请根据该图思考有关的问题:
(1)蘑菇的菌体都是由__菌丝___构成的。它的每个细胞都具有_细胞壁__、细胞膜、细胞质和__细胞核 (按从外到内的顺序)。所以蘑菇属于_真__核生物。
(2)⑤是从[② ]中散落开来的_孢子,它的功能是_繁殖后代_
(3)④的作用是_吸收有机物_,所以蘑菇的营养方式是_异养_。
8.右图表示的是一类真菌的形态和结构,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图表示的是哪一类真菌?_曲霉_
(2)它属于单细胞生物,还是多细胞生物?__多细胞
(3)该生物细胞内有无细胞核和DNA?__有
(4)图中①表示的结构是__孢子__图中②表示的结构是__菌丝_
(6)图中③的作用是___吸收有机物__
(7)该生物的营养方式是__异养_(或腐生_) __
初中八年级生物(上册)期末练习卷及答案 篇2
(时间:60分钟 分数:100分)
班级: 姓名: 分数: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下列营养物质中,都能为人体提供能量的是( )
A.维生素、无机盐、水 B.脂肪、无机盐、糖类
C.糖类、脂肪、蛋白质 D.脂肪、维生索、水
2、病毒不能独立生活,必须生活在( )中
A.植物遗体 B.动物遗体 C.有机物 D.活的生物细胞
3、下列自然现象中具有生命特征的是( )
A.日出日落 B.潮涨潮退 C.花开花谢 D.春去秋来
4、“飞禽走兽”中“禽”和“兽”分别属于哪一类生物( )
A.都是哺乳动物 B.哺乳类和鸟类 C.鸟类和哺乳类 D.都是鸟类
5、小王同学用显微镜观察口腔上皮细胞临时玻片标本时,要使视野内看到的细胞数目最多,应选择的镜头组合是( )
A.甲、乙 B.甲、丁 C.乙、丙 D.乙、丁
6、植物的根不断地向土壤的深层生长,是因为根尖的( )活动的结果
A.根冠 B.分生区
C.伸长区 D.分生区和伸长区
7、某生物调查小组对如图植物的特征进行了观察和分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水绵的叶能进行光合作用 B.肾蕨用孢子繁殖,孢子是生殖器官
C.玉米的种子外有果皮包被着 D.葫芦藓有茎、叶的分化,有输导组织
8、区分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依据是( )
A.有无由脊椎骨组成的脊柱 B.体表有无被覆羽毛
C.是否恒温动物 D.动物的运动方式
9、在我国北方,梧桐树一到冬天就落叶,说明生物体( )
A.能够生长和发育 B.成熟个体能够繁殖后代
C.具有遗传和变异现象 D.能对各种刺激作出反应
10、某同学上肢的伤口感染,医生在其臀部注射药物治疗。药物到达伤口经历的血液循环路线是( )
A.先体循环,接着肺循环,后体循环 B.只有肺循环
C.先肺循环,接着体循环,后肺循环 D.只有体循环
11、对男孩小明性染色体的分析,错误的是( )
A.小明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Y B.X染色体不可能来源于奶奶
C.Y染色体一定来源于爷爷 D.X染色体一定来源于外婆
12、我们美丽的校园是一个生态系统,构成这个生态系统的是( )
A.校园里所有的老师和同学
B.校园里所有的花、草、树木和动物
C.校园里宽阔的运动场
D.校园里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环境
13、某同学患了阑尾炎,在医院做血常规检查时,最突出的生理指标是
A.红细胞数量明显偏低 B.白细胞数量明显偏高
C.血小板数量明显偏低 D.血红蛋白含量明显偏高
14、人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15、如下图,按照构成生物体的结构层次排序,正确的是( )
A.⑤→①→③→④→② B.①→⑤→③→④→②
C.⑤→①→④→③→② D.①→⑤→④→③→②
16、下列关于人类起源和发展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森林大量消失与部分森林古猿向直立行走方向发展没有直接的关系
B.古人类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问题的直接证据
C.古人类用火把食物烤熟,改善了身体的营养,促进了脑的发育
D.从化石可看出,少女露西可能采用直立行走的运动方式
17、人们把细菌称为大地的“清洁工”,是因为( )
A.某些细菌寄生在动植物体内 B.腐生细菌分解动植物的遗体
C.有些细菌和真菌与动植物共生 D.细菌微小,结构简单,分布广泛
18、在一群阿尔卑斯狒狒组成的“等级社会”中,关于“首领”狒狒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 B.优先选择筑巢场地
C.首领狒狒一般为雌性 D.负责指挥整个社群的行动
19、图是人体血液循环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肺循环和体循环同时进行 B.a、e中流的是动脉血
C.体循环的起点为d D.肺循环的终点为b
20、下列农业生产措施中,应用了光合作用原理的是( )
A.移栽树苗时,根部带有一小块土坨
B.播种玉米时,应做到合理密植
C.早春播种后,使用塑料薄膜覆盖地表
D.移栽树苗时,剪去树苗的部分树叶
21、下列变异中属于可遗传变异的是( )
A.营养条件不同引起的变异 B.地理条件不同引起的变异
C.健康状况不同引起的变异 D.基因发生变化引起的变异
22、下列关于微生物的用途,错误的是( )
A.利用霉菌制作泡菜 B.利用醋酸菌酿醋
C.利用乳酸菌制作酸奶 D.利用酵母菌制作面包
23、环节动物与节肢动物的相似之处是 ( )
A.体表有外骨骼 B.身体分部
C.身体由许多体节组成 D.靠体壁进行气体交换
24、下列有关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人醉酒后走路晃,站立不稳,说明酒精已经麻醉了脑干
B.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
C.侏儒症是由于幼年时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少造成的
D.激素通过导管进入循环系统,参加调节人体的生命活动
25、下列四组中全为遗传病的是( )
A.白化病、色盲、先天性愚型 B.佝偻病、夜盲症、坏血病
C.侏儒症、禽流感、白化病 D.色盲、血友病、乙肝
二、填空题(共5个小题,共10分)
1、人类起源于森林古猿,这一结论有许多 证据的支持。
2、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是建立 .
3、鸟的主要特征是:体表 前肢变成 具有飞翔的能力,身体内有 ,体温 。
4、植物的生长过程中,需要量最多的无机盐是含 的无机盐、含 的无机盐和含 的无机盐.
5、种子萌发需要的环境条件包括:一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气和 。
三、识图分析题(共3个小题,共36分)
1、有研究表明,人类生来就惯用右手与生来就惯用左手是一对相对性状,如果控制该对性状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且存在显隐性关系(用A、a表示),请分析如图某家系关于该对性状遗传的有关问题:
(1)从图中可以看出控制生来就惯用右手的基因对生来就惯用左手的基因为 (填“显性”或“隐性”)。
(2)图中7号与5号、6号的性状差异称为 。
(3)通过7号的基因型推导5号和6号的基因型分别为: 。
(4)如果7号个体经过矫正为惯用右手,她与一个生来就惯用右手的男人结婚,其后代有没有可能出现生来就惯用左手的孩子(不考虑基因突变)? 。
(5)根据国家的二胎政策,5号和6号夫妇想再生一个生来就惯用右手男孩的机会有多大? 。
2、“重阳登高”是我国的传统习俗。在登山过程中机体进行着一系列调节活动,请结合下列图示回答([]中填标号,横线上填文字):
(1)登山者能够在崎岖的山路上“平稳”前行,主要是由于[] 的调节作用。
(2)登山者攀登时呼吸加深、加快,这是位于[] 内的呼吸中枢调节的结果;出现“面红耳赤、汗流浃背”现象,说明皮肤具有 等功能。
(3)登山时手臂刮伤,缓慢流血并感到疼痛。请用图中标号和箭头写出痛觉产生的过程: 。一段时间后血流停止,这主要是血液中 作用的结果。
(4)登高望远,远处美景反射来的光线,主要通过[] 的折射,在[] 形成视觉。
(5)图中1、2、4、7在结构上的共同点是 。
3、下面列举了六种生物的名称,并对它们进行了分类,请结合所学生物知识完成以下问题:
(1)请写出图中部分标号所代表的生物名称:① ,③ ,⑤ 。
(2)藏羚羊是我国特有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为了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建立 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为有效的措施。
(3)生物学家按照不同等级的分类单位对生物进行分类,可以弄清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上述六种生物中,与大豆亲缘关系最近的是 。
(4)生物分类从大到小的等级依次是:界、门、纲、目、科、属、种。这七个分类单位中,包括生物种类最多的是 。
四、实验探究题。(共1个小题,共14分)
1、为了探究不同颜色的光对植物光合作用的影响,某兴趣小组把等量天竺葵分别放在3个封闭的容器中,容器大小相同且二氧化碳含量充足。用强度相同的不同颜色的光照射一段时间后,分别比较容器中的氧气变化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容器 | 植物 | 光的颜色 | 温度(℃) | 氧气变化量 |
1号 | 天竺葵 | 红 | 25 | +++ |
2号 | 天竺葵 | 黄 | ? | + |
3号 | 天竺葵 | 绿 | 25 | – |
(注:氧气变化量=实验后含量-实验前含量;“+”代表增加,“-”代表减少)
(1)该实验研究的变量是 。根据实验设计的原则,2号容器内的温度应设置为 ℃。
(2)实验结果表明,在 光下天竺葵光合作用强度最大。除检测氧气变化量外,该实验还可以检测有机物或 的变化量来表示光合作用强度。
(3)增设4号容器,黑暗处理(其它实验条件相同),若容器中氧气变化量是“–”,则可判断3号容器中的天竺葵 (填“有”或“没有”)进行光合作用,3号容器中的氧气含量不增反降的原因是 。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共25个小题,每题2分,共50分)
1、C
2、D
3、C
4、C
5、B
6、D
7、C
8、A
9、D
10、A
11、D
12、D
13、B
14、A
15、C
16、A
17、B
18、C
19、B
20、B
21、D
22、A
23、C
24、B
25、A
二、填空题(共5个小题,共10分)
1、化石
2、自然保护区
3、被覆羽毛 翼 气囊 恒定
4、氮 磷 钾
5、适宜的温度
三、识图分析题(共3个小题,共36分)
1、显性 变异 Aa、Aa 有可能 %
2、G小脑 H脑干 排泄和调节体温 5→4→3→2→E 血小板 B晶状体 F视觉中枢 由神经纤维构成
3、流感病毒 松树 扬子鳄 自然保护区 菜豆 界
四、实验探究题。(共1个小题,共14分)
1、不同颜色的光(或者光) 25 红 二氧化碳 有 光合作用强度弱于呼吸作用强度(或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少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
以上是初二生物上册必考重点及实验探究知识点全面总结归纳大全附练习的所有内容,希望读者能够从中获得一些有益的信息和启示。谢谢阅读!
文章目录 篇3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初二生物上册期末复习材料
初二上册生物必考重点整理
八年级生物上册实验探究题
初中八年级生物(上册)期末练习卷及答案
初二生物上册期末复习材料 篇4
第一部分
1、目前己知的动物大约有150万种,这些动物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有脊柱;另一类是无脊椎动物,它们的体内没有脊柱。
2、生物的多样性:1、种类的多样性;2、生活环境的多样性;3、运动方式的多样性。
3、鱼之所以能在水里生活,两个特点是至关重要的:(1)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2)能在水中呼吸。
4、鱼可以在克服水中阻力的结构:流线形(梭子形)身体;身体表面分泌粘液。
5、鱼在游泳时,靠躯干部有尾部的左右摆动产生前进的动力,靠背鳍、胸鳍、腹鳍、臀鳍来保持平衡,靠尾鳍保持前进的方向。
6、 在难以直接拿研究对象做实验时,有时用模型来做实验,即模仿实验对象制作模型,或者模仿实验的某些条件进行实验,这样的实验叫做模拟实验。
7、各种鳍在运动中起到辅助协调的作用。
8、鳃是鱼的呼吸器官。
9、鳃中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因此鳃是鲜红色的。
10、鳃丝又多又细,是为了扩大与水接触的面积,有利于充分进行气体交换。鳃不容易吸收空气中的氧,鱼离开水后,鳃丝相互覆盖,减小了与空气接触面积,不能从空气中得到足够的氧气,因此缺氧而死。
11、鱼鳃对水中呼吸至关重要的特点:鳃丝鲜红,含丰富毛细血管;鳃丝又多又细。
12、水从鱼口流入,从鳃盖后缘流出。
13、流出鱼鳃的水中,氧气减少了,二氧化碳增多了。
14、气体交换:水中O2——鳃丝的毛细血管中, 鳃丝中Co2—水中
15、鱼的主要特征:体表常常有鳞,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16、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这些动物称为腔肠动物。
17、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身体的动物,称为软体动物。
18、体表长有质地较硬的甲的动物,叫做甲壳动物。甲壳动物用鳃呼吸。
19、腔肠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都是无脊椎动物。
20、水中各种生物都是水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之间通过食物链和食物网,形成紧密而复杂的联系,同时又都受水域环境的影响,其种类的变化和数量的消长都会影响到人类的生活。
21、与水域环境相比,陆地环境要复杂得多。(1)比较干燥;(2)昼夜温差大;(3)缺少水中的浮力;(4)有气态的氧;(5)陆地环境复杂多变。
22、陆地生活的动物对环境的适应:1、一般都有防止水分散失的结构;2、不受水的浮力作用,一般都具有支持躯体和运动的器官,用于爬行、行走、跳跃、奔跑、攀援等多种运动方式,以便觅食和避敌;3、一般具有能在空气中呼吸的、位于身体内部的各种呼吸器官,比如气管和肺;4、普遍具有发达的感觉器官和神经系统,能够对多变的环境及时做出反应。
23、环节动物不是软体动物,环节动物是无脊椎动物。
24、身体由许多彼此相似的环状体节构成的动物称为环节动物。
25、蚯蚓生活在富含腐殖质的湿润的土壤中,因为蚯蚓是冷血动物,温度变化不大,适合蚯蚓生活。
第二部分
26、身体分节可以使蚯蚓的躯体运动灵活。
27、蚯蚓靠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刚毛的支撑和固定运动。
28、蚯蚓没有专门的呼吸系统,蚯蚓的呼吸要靠能分泌黏液、始终保持湿润的体壁来完成。蚯蚓的体壁密布毛细血管,空气中的氧气先溶解在体表黏液里,然后渗进体壁,再进入体壁的毛细血管中。体内的二氧化碳也经体壁的毛细血管由体表排出。
29、蚯蚓不能保持恒定的体温,只能生活在温度变化不太大的土壤深层。
30、恒温动物比不恒温动物较高等,更能适应环境,有利于进行正常的新陈代谢。
31、兔的体温恒定,不仅靠体表的毛,还需发达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共同协调。
32、兔的后肢较长,前肢较短,后肢肌肉发达,适于跳跃。
33、门齿——切断食物 犬齿——撕裂食物 臼齿——磨碎食物
34、兔的心脏和肺的结构及部位与人体的相似,这说明了人与兔的分类很接近,同属哺乳动。
35、食性: 植食性(如兔) 、肉食性(如狼) 、杂食性(如人)
36、盲肠主要用于消化纤维,草食性动物盲肠发达。
37、兔的牙齿分化为门齿和臼齿,门齿适于切断植物纤维,臼齿适于磨碎食物。兔的消化道上有发达的盲肠,这些都是与它们吃植物的生活习性相适应的。
38、兔有发达的大脑及遍布全身的神经,有发达的四肢,使它们能够灵敏地感知外界环境的变化,迅速作出相应的反应。
39、哺乳动物是最高等的动物,是脊椎动物,种类很多,地球上大约有4000多种,除极个别种类外,都具有体表被毛、胎生、哺乳等特征(其他特征:心脏四腔,用肺呼吸,体温恒定,属恒温动物,牙齿有门齿、犬齿、臼齿的分化)
40、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
41、鸟的外形呈流线形,减少飞行时空气的阻力。
42、鸟的羽毛分正羽和绒羽(有保暖作用),正羽有羽轴,翼呈扇形,可增大与空气接触的面积,便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43、鸟的胸肌发达,附于龙骨突,利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44、鸟的骨骼中空,轻而坚固,胸骨突出,有龙骨突的结构,便于发达的胸肌附于胸骨(龙骨突),减轻重量,利于飞行。
45、鸟类消化特点:1、食量大,消化能力强,满足飞行时能量的消化;2、粪便不贮存,减轻体重,利于飞行;3、直肠短,排便频繁。
46、鸟的心脏发达,工作能力强,血液输送氧气的能力强,有利于飞行。
47、鸟的身体里有发达的气囊(不是呼吸器官),辅助肺进行呼吸,满足飞行时氧气的需要。
48、鸟的全身都是为飞行而设计。
49、恒温动物 :哺乳动物 、鸟类 。
第三部分
50、鸟类的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的能力,身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呼吸,体温高而恒定。
51、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已知的种类超过100万种(占动物种类的4/5),昆虫有三对足,能爬行;有的昆虫的足特化成跳跃足,能跳跃;大多数昆虫都有翅,能飞行。昆虫是无脊椎动物中惟一会飞的动物。
52、昆虫的翅与鸟翼结构不同,但就适于飞行来看都有这些共同点:都有利于飞行的扇形结构,这些结构的运行都是由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都可以在空气中产生向上的升力和前进的动力,相对身体来说,都有轻、面积大的特点,利于扇动空气而飞行。
53、翅对昆虫生活和分布的重要意义:有利于取食,逃避敌害,扩大活动和分布范围,有利于寻偶交配,寻找适宜的产卵场所。 55、昆虫在分类上属于节肢动物,节肢动物除昆虫外,还有蜘蛛、蜈蚣、虾、蟹等,它们的共同特点是: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56、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过变态发育,此后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这样的动物叫做两栖动物。
57、动物的行为依赖于一定的身体结构。
58、 哺乳动物的运动系统是由骨骼和肌肉(骨、骨骼肌(运动肌肉)、骨与骨之间的连接(如关节))组成的。
59、运动系统由骨、骨骼肌和骨连接(如关节)组成。
60、人有206块骨 颅骨、胸骨、肋骨(不能活动)
躯干骨(半活动)
四肢骨(能活动) 能活动的骨连结(关节)
61、人有26块脊椎骨(半活动骨连结)
62、关节结构:关节头、关节囊、关节腔(有滑液,使关节活动灵活)、关节窝、关节软骨(缓冲作用)。
63、关节在运动中起支点作用,是骨绕着转动的点。
64、人体主要的关节:上肢 :肩关节 ;下肢: 髋关节 肘关节 膝关节 腕关节 踝关节 指关节 趾关节
65、所有脊椎动物都有关节。
66、运动时,肘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踝关节容易受伤。
67、如何在运动中保护关节:一、运动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运动;二、运动强度应适当;三、佩戴护腕和护膝。
68、骨骼肌(是器官)中间较粗的部分叫肌腹,两端较细的呈乳白色的部分叫肌腱。
69、骨骼肌有受刺激而收缩的特性。
70、为什么骨骼肌能牵动骨:当骨骼肌受神经传来的刺激收缩时,就会牵动骨绕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会产生运动。
第四部分
71、与骨相连的肌肉总是由两组肌肉相互配合活动的。
72、人全身有六百多块骨骼肌,双臂自然下垂时,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都舒张。
73、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舒张。
74、当然,运动并不是仅靠运动系统来完成的,它需要神经系统的控制和调节,它需要能量的供应,因此还需要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系统的配合。
75、一句话概括骨、关节、肌肉在运动中的作用:骨骼肌收缩,牵动骨绕着关节活动,于是躯体就产生运动。 76、有很多行为是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二者结合的结果,如鸟的迁徙。
77、先天性行为是动物生存的最基本条件,学习行为使动物更能适应多变的环境,更好地生存。
78、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越能适应复杂环境。同样,环境越复杂,要学习的行为越多。
79、先天性行为有很大局限性,如果一种生物只有先天性行为而没有学习行为,就会被自然淘汰。
80、对一个人来说,技能的训练和知识的学习是与大脑的发育阶段相适应的,一旦错过学习的关键时期就很难弥补。
81、社会行为的特征:1、群体内部往往形成一定的组织;2、成员之间有明确的分工;3、有的群体中还形成等级。
82、群体中根据个体大小、力量强弱、健康状况和凶猛程度的不同,排成等级制度。
83、“首领”优先享有食物和配偶,优先选择筑巢场地,其他成员会对它做出表示顺从的姿态,对它的攻击不敢还击,也负责指挥整个社群的行动。
84、动物的动作、声音和气味等都可以起传递信息的作用。
85、社会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靠群体的力量往往更易获得食物和战胜天敌的侵袭,能有效保证物种的繁衍,使群体更好地适应环境,维持个体和种族的生活。
86、在自然界,生物之间的信息交流是普遍存在的(人有人言,兽有兽语)。正是由于物质流、能量流和信息流的存在,使生物之间的联系错综复杂,“牵一发而动全身”,生物与环境才成为统一的整体。
87、食物链和食物网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在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这种现象就叫生态平衡。
88、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1、动物在维持生态平衡中起着重要作用;2、动物可以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3、帮助植物传粉、传播种子;4、生物防治。
89、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来防治病虫害。除以虫治虫外,还有以鸟治虫、以菌治虫等。 92、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的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稳定的状态。
90、现在科学家正在研究利用生物(如动物)做“生产车间”,生产人类所需的某些物质,这就是生物反应器。
第五部分
91、生物反应器的好处:可以节省建设厂房和购买仪器设备的费用,可以减少复杂的生产程序和环境污染。
92、科学家通过对生物的认真观察和研究,模仿生物的某些结构和功能来发明创造各种仪器设备,这就是仿生。
93、一个细菌或真菌繁殖后形成的肉眼可见的集合体称为菌落。
94、细菌的菌落比较小,表面或光滑黏稠,或粗糙干燥真菌的菌落一般比细菌菌落大几倍到几十倍。霉菌形成的菌落常呈绒毛状,絮状或蜘蛛网状,有时还能呈现红、褐、绿、黑等不同的颜色。
95、从菌落的形态、大小和颜色,可以大致区分细菌和真菌,以及它们的不同种类。
96、菌落常用来作为菌种鉴定的重要依据。
97、培养细菌或真菌的一般方法:①配制含有营养物质的营养基。②培养基进行高温灭菌冷却。③将少量细菌或真菌放在培养基上(此过程叫接种)。④培养皿放在保持恒定温度的培养箱中(也可以放在室内温暖的地方)进行培养。
98、细菌和真菌是生物圈中广泛分布的生物。
99、细菌和真菌的生存也需要一定的条件。如需要水分、适宜的温度、一定的生存空间,还有有机物。
100、经过严格高温霉菌的环境不可能有细菌和真菌。
101、乳酸菌只有在无氧的条件下才能把有机物分解成乳酸。
102、所有的细菌都是单细胞生物。
103、有些细菌互相连接成团或长链,但每个细菌也是独立的生活的。
第六部分
104、营养方式分为自养和异养,细菌和真菌的营养方式都为异养,异养又分为腐生和寄生。 110、酵母菌为单细胞真菌。霉菌、食用菌、大型真菌为多细胞真菌。
105、真菌的细胞中都没有叶绿体,进行孢子生殖。
106、酵母菌为出芽生殖。
107、青霉:孢子青绿色,排列呈扫帚状。营养方式为异养。
108、曲霉:孢子有多种颜色,排列呈放射状。营养方式为异养。
109、引起食物发霉的真菌为霉菌。
110、比较真菌与细菌
相同点: 细胞中没有叶绿体,利用现成的有机物(异养)。
不同点: 单细胞,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分裂生殖。 既有单细胞种类也有多细胞种类,细胞内有真正的细胞核,多数为孢子生殖。
八年级上册生物知识点总结 篇5
动物的运动
1.脊椎动物的运动
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其中,骨和骨连接构成骨骼,因而也可说成“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
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人和脊椎动物的肌肉收缩和舒张都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完成的。
2.动物运动的能量来源
消化吸收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食物───→细胞───→ATP───→肌肉
动物的行为主要受神经系统(神经)和内分泌系统(激素)的调控。
生物的变异
1.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不一定都是有利的。
2.变异的原因及类型:
(1)由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引起的变异,能够遗传给下一代,这样的变异就是可遗传的变异。如:用化学药剂处理过的甜菜染色体加倍。
(2)单纯由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引起的变异,不能够遗传给下一代,这样的变异就是不可遗传的变异。如:美容院里做的双眼皮;小时候因外伤脸上留下的疤痕等
3.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例子:
人工选育(生物变异)、杂交育种(基因重组)、诱变育种(基因突变)。
4.生物变异的意义:生物进化和发展的基础,培育动植物的优良品种。
5.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是我国科学家袁隆平,用普通水稻与野生稻杂交。
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用种子繁殖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如:马铃薯用块茎(带芽眼)繁殖;椒草和秋海棠用叶繁殖;竹子用茎繁殖;红薯用根繁殖等
3、自然界中无性生殖方式:植物营养生殖(用营养器官根、茎、叶繁殖),分裂生殖、孢子生殖和出芽生殖等。人工控制无性生殖方式:组织培养(教材P8)、克隆
4、生产实践中,人们常应用无性生殖来栽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常见方式:扦插、嫁接。
A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
B苹果、梨、桃等很多果树都是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
5、嫁接有枝接和芽接两种。嫁接存活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嫁接后植株表现的是接穗的性状。
6、扦插:a.茎段上方的切口是水平(减小伤口水分过多蒸发)的,而茎段下方的切口则是斜向(可以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的。b.上一个节上的叶要去掉部分叶片,下面一个节上的叶从叶柄处全部去掉,减少水分散失。
一、水中生活的动物
1、目前已知的动物约150万种,按有无脊柱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两大类。按生活环境分为陆地生活动物、水中生活动物和空中生活动物。
2、水生动物最常见的是鱼,此外,还有①腔肠动物,如海葵、珊瑚虫;②软体动物,如乌贼、章鱼;③甲壳动物,如虾、蟹;④海豚(哺乳动物)、龟(爬行动物)等其他水生动物。
3、鱼适应水中生活最重要的两个特点:①能靠游泳来获取食物和防御敌害。②能在水中呼吸。
4、四大家鱼是:青鱼、鲢鱼、草鱼和鳙鱼。
5、鱼是较低等的脊椎动物。
6、鱼的外形呈梭形,其作用是:减少游泳阻力,适于游泳。鱼体分三大部分:头部、躯干部和尾部。
8、鱼在游泳时主要靠身体躯干部和尾鳍的左右摆动击动水流产生前进的动力,其它鱼鳍起辅助作用。鱼在运动时,背鳍、胸鳍、和腹鳍都维持平衡的作用,尾鳍有决定鱼运动方向的作用。
9、鱼的感觉器官是侧线(感觉水流、测定方向)。
10、鱼鳃为鲜红色,因为内含丰富的毛细血管;鳃丝既多又细,其作用是大大增加了跟水的接触面积,促进血和外界进行气体交换。
12、水由鱼口流入鳃,然后由鳃盖后缘(鳃孔)流出。在水流经鳃丝时,水中溶解的_
氧气进入鳃丝的毛细血管中,而二氧化碳由鳃丝排放到水中;所以经鳃流出的水流与由口流入的水流相比,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高。
13、鱼类的主要特征有:适于水中生活;体表被鳞片;用鳃呼吸;通过尾部的摆动和鳍的协调作用游泳。
14、海葵、海蜇、珊瑚虫等动物的结构简单,它们有口无肛门,食物从口进入消化腔,消化后的食物残渣仍由口排出体外。这些动物称为腔肠动物。
15、像河蚌、蛾螺等身体柔软靠贝壳来保护身体的动物称为软体动物。乌贼、章鱼贝壳退化,也是软体动物。
观察植物细胞
实验过程:擦、滴、撕、展、盖、染、吸。
1、切片、涂片、装片的区别P42
2、植物细胞的基本结构
细胞壁:支持、保护;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保护;
细胞质:液态的,可以流动的。细胞质里有液泡,液泡内的液泡内溶解着多种物质(如糖分);
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液泡:细胞液。
3、观察口腔上皮细胞实验过程:擦、滴、刮、涂、盖、染、吸。
细胞膜:控制物质的进出;细胞核:贮存和传递遗传信息;细胞质:液态,可以流动。
4、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相同点: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5、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不同点:植物细胞有细胞壁和液泡,动物细胞没有。
初二上册生物知识点:空中飞行的动物
1、空中飞行的动物有昆虫、蝙蝠、鸟类等。
2、世界上的鸟有9000多种。除了鸵鸟和企鹅等少数鸟不能飞行外,绝大多数都善于飞行。飞行使鸟类扩大了活动范围,有利于觅食和繁育后代。
3、鸟适于飞行的特点:
①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翔时空气的阻力)
②体表被覆羽毛,前肢变成翼③胸部有高耸的龙骨突,长骨中空(内充空气)
④胸肌发达
⑤食量大消化快。即消化系统发达,消化、吸收、排除粪便都很迅速。
⑥心脏四腔,心搏次数快,循环系统结构完善,运输营养物质和氧气的能力强。
⑦有发达的气囊,既可减轻体重又与肺构成特有的双重呼吸。⑧喙短,口内无齿,无膀胱,直肠短,粪便尿液及时排出,右侧卵巢、输卵管退化(这些都是为了减轻体重,适于飞行)。总之鸟类是体表被羽、前肢变成翼、具有迅速飞翔能力、内有气囊、体温高而恒定的一类动物。
4、翼(翅膀)是鸟的飞行器官。气囊辅助肺的呼吸。
5、鸟的羽毛分正羽(主要用于飞行)和绒毛(主要用于保温)。
6、家鸽喙(就是口)内没有牙齿,食物不经咀嚼经咽、食管进入嗉囊。—-进入肌胃(内有沙粒、小石子用于磨碎食物)。
7、昆虫是种类最多的一类动物,超过100万种,也是会飞的无脊椎动物,因而是分布最广泛的动物。
8、昆虫身体分为头、胸、腹三部分,一般有3对足,2对翅。蜘蛛、蜈蚣、虾、蟹等都不是昆虫,但它们都是节肢动物.。节肢动物的特点是:身体由很多体节构成,体表有外骨骼,足和触角分节。
9、昆虫的外骨骼是覆盖在昆虫身体表面的坚韧的外壳,有保护和支持内部柔软器官、防止体内水分蒸发的作用。
10、两栖动物: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经变态发育成为成体,营水陆两栖生活,用肺呼吸,同时用皮肤辅助呼吸。代表动物:青蛙、蟾蜍。
八年级上册生物学习方法
1、生物是一个偏文的学科,因此有些知识点一定要记扎实,“当背则背”,没有商量的余地。它不像数学、物理,掌握一个公式、定理,就能在做题是有很大的发挥空间。生物往往会要求你一字
不差的答出某概念,比如,问:能释放抗体的细胞是什么?答案应为浆细胞(效应B细胞亦可),但不可以答“B细胞”,又如,问:少量生长素可促进生长,过量生长素会抑制生长,这种现象说明?应答生长素具有两重性,答“双重性”就一分也没有唉。因为严密是生物科的特点,一个概念,差之毫厘的结果—往往是谬以千里。这又恰恰体现了理科科目的严谨。
2、要准备一个错题本。时间不够,可以将改正后的答案抄在即时贴上–然后附在卷子上 ,可以是左上角(总之要醒目),然后定期装订一下卷子就OK了,这样不用抄题,能节省宝贵时间。
再者,改错时写完标准答案,要是能加一两句总结或反思就更好了。不要放过任何错过的题,当时解决的越彻底越好。只有这样考试才不会犯类似错误,才更有资本冲击满分。
八年级上册生物学习技巧
练习题的选择:主要做好老师发的卷子,自己再有一两本就可以了(根据自己能力,难度可稍大)。
多做、精做高考题、实验设计题、经典实验题。简答题要认真对答案,能背下更好,主要是练表述和实验设计注意事项。归纳做过的题目要有印象,不要做了跟没做一样。
课上课下多和同学老师讨论,听课时要记一些特殊的例子,是自己预习时没有留意到的和不明白的。讲卷子时不管做没做对都要留心,主要记下一些技巧性东西和每道题的考点。
初二上册生物必考重点整理 篇6
1.显微镜的构造
镜座:稳定镜身;
镜柱:支持镜柱以上的部分;
镜臂:握镜的部位;
载物台:放置玻片标本的地方。
中央有通光孔,两旁各有一个压片夹,用于固定所观察的物体。
遮光器:上面有大小不等的圆孔,叫光圈,每个光圈都可以对准通光孔,用来调节光线的强弱。
反光镜:可以转动,使光线经过通光孔反射上来。其两面是不同的:光强时使用平面镜,光弱时使用凹面镜。
镜筒:上端装目镜,下端有转换器,在转换器上装有物镜,后方有准焦螺旋。
准焦螺旋:
①粗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大;
②细准焦螺旋:转动时镜筒升降的幅度很小。
2.显微镜的使用
(1)取镜和安放
(2)对光
(3)观察
(4)收镜装箱
3.从目镜内看到的物像是倒像,观察的物像与实际图像相反。注意玻片的移动方向和视野中物象的移动方向相反。放大倍数越大,观察到的物像就越大,但观察的视野范围就越小,观察到数目就越少。
4.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
5.在显微镜下观察的生物标本,应该薄而透明,光线能透过,才能观察清楚。因此必须制成玻片标本,常用的玻片标本:切片、涂片、装片(注意三者区别,分为临时和永久的)
6.英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虎克观察软木薄片,发现了细胞。
初二上册生物知识点归纳
动物在生物圈中的作用
1.掌握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
动物在自然界中的作用主要有三点:
①维持生态平衡。
②促进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③帮植物传粉、传播种子。
(食物网中的动物与植物之间存在着相互适应、相互依存的关系,动物与动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的数量和所占比例总是维持在相对平衡的状态,这种现象叫做生态平衡。)
2.认识动物与人类的生活关系
人们利用转基因羊生产含有药物的奶,这叫做乳房生物反应器。利用乳房生物反应器可以节省建设厂房和购买仪器的费用,可以减少复杂的生产程序和环境污染。模仿生物的某些特点发明创造出特殊的仪器设备,这叫做仿生,如:萤火虫与冷光,蝙蝠的回声定位与雷达,乌龟的背甲与薄壳建筑。
动物的运动
1.脊椎动物的运动
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其中,骨和骨连接构成骨骼,因而也可说成“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
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人和脊椎动物的肌肉收缩和舒张都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完成的。
2.动物运动的能量来源
消化吸收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食物───→细胞───→ATP───→肌肉
动物的行为主要受神经系统(神经)和内分泌系统(激素)的调控。
生物的变异
1.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不一定都是有利的。
2.变异的原因及类型:
(1)由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引起的变异,能够遗传给下一代,这样的变异就是可遗传的变异。如:用化学药剂处理过的甜菜染色体加倍。
(2)单纯由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引起的变异,不能够遗传给下一代,这样的变异就是不可遗传的变异。如:美容院里做的双眼皮;小时候因外伤脸上留下的疤痕等
3.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例子:
人工选育(生物变异)、杂交育种(基因重组)、诱变育种(基因突变)。
4.生物变异的意义:生物进化和发展的基础,培育动植物的优良品种。
5.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是我国科学家袁隆平,用普通水稻与野生稻杂交。
免疫与计划免疫
1.人体的三道防线及其功能:
(1)第一道:皮肤和黏膜,它们不仅能够阻挡病原体侵入人体,而且它们的分泌物(如乳酸、脂肪酸和胃酸和酶等)还有杀菌的作用。呼吸道(气管和支气管)的黏膜上还有纤毛,随着纤毛的摆动,病菌等异物能被清扫出去。
(2)第二道:体液中的杀菌物质和吞噬细胞,杀菌物质中的溶菌酶,能破坏许多种病菌的细胞壁,使病菌融解。分布在血液,淋巴结,脾脏,肝脏等组织器官中分布有吞噬细胞,可以将侵入人体的病原体吞噬消化。
(3)第三道:免疫器官(胸腺、淋巴结和脾脏)和免疫细胞(淋巴细胞,是白细胞的一种)。
2.第一、二道防线是人类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天然防御功能;人人生来就有,不针对某一种特定的病原体,而是对多种病原体都有防御作用,叫非特异性免疫(又称先天性免疫)
3.第三道防线是人体出生以后逐渐建立起来的后天防御功能;特点是出生以后才产生的,只针对某一特定的病原体或异物起作用,叫特异性免疫(又称后天性免疫)。
抗体: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刺激了淋巴细胞,淋巴细胞就会产生一种抵抗该病原体的特殊蛋白质。
抗原:引起人体产生抗体的物质(如病原体等异物)。
抗原进入体内促进篱笆细胞产生抗体,一定的抗体能与一定的抗原结合,从而促进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将抗原清除;或使病原体失去致病性。(抗体对抗原的反应具有特异性,一定的抗体只对特定的抗原起作用(犹如钥匙与锁的关系)。
4.免疫:最初指人体对病原体的抵抗力,现在比较一致的看法是:免疫是人体的一种生理功能,人体依靠这种功能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破坏和排斥进入人体的抗原物质,或人体本身所产生的损伤细胞和肿瘤细胞等,以维持人体的健康。
5.免疫的功能:
(1)清除体内衰老,死亡和损伤的细胞。(自身稳定)
(2)抵抗抗原的侵入,防止疾病的产生。(防御感染)
(3)监视,识别和清除体内产生的异常细胞(如肿瘤细胞)。(免疫监视)
6.疫苗:通常是用杀死的或减毒的病原体制成的生物制品,接种于人体后,可产生相应的抗体,从而提高对特定传染病的抵抗力。
初二上册生物重要复习提纲
动物的运动
1.脊椎动物的运动
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骨连接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其中,骨和骨连接构成骨骼,因而也可说成“脊椎动物的运动系统由骨骼和骨骼肌组成。”
屈肘时,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舒张;伸肘时,肱二头肌舒张,肱三头肌收缩。
人和脊椎动物的肌肉收缩和舒张都是在神经系统的调节下完成的。
2.动物运动的能量来源
消化吸收呼吸作用释放能量
食物───→细胞───→ATP───→肌肉
动物的行为主要受神经系统(神经)和内分泌系统(激素)的调控。
生物的变异
1.生物性状的变异是普遍存在的,变异不一定都是有利的。
2.变异的原因及类型:
(1)由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引起的变异,能够遗传给下一代,这样的变异就是可遗传的变异。如:用化学药剂处理过的甜菜染色体加倍。
(2)单纯由环境因素发生变化引起的变异,不能够遗传给下一代,这样的变异就是不可遗传的变异。如:美容院里做的双眼皮;小时候因外伤脸上留下的疤痕等
3.人类应用遗传变异原理培育新品种例子:
人工选育(生物变异)、杂交育种(基因重组)、诱变育种(基因突变)。
4.生物变异的意义:生物进化和发展的基础,培育动植物的优良品种。
5.被誉为“世界杂交水稻之父”的是我国科学家袁隆平,用普通水稻与野生稻杂交。
植物的生殖
1.有性生殖:由两性生殖细胞结合成受精卵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如:用种子繁殖
2.无性生殖: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如:马铃薯用块茎(带芽眼)繁殖;椒草和秋海棠用叶繁殖;竹子用茎繁殖;红薯用根繁殖等
3、自然界中无性生殖方式:植物营养生殖(用营养器官根、茎、叶繁殖),分裂生殖、孢子生殖和出芽生殖等。人工控制无性生殖方式:组织培养(教材P8)、克隆
4、生产实践中,人们常应用无性生殖来栽培农作物和园林植物,常见方式:扦插、嫁接。
A甘薯、葡萄、菊、月季的栽培,常用扦插的方法。
B苹果、梨、桃等很多果树都是利用嫁接来繁育优良品种。
5、嫁接有枝接和芽接两种。嫁接存活的关键:接穗与砧木的形成层紧密结合,以确保成活。
嫁接后植株表现的是接穗的性状。
6、扦插:a.茎段上方的切口是水平(减小伤口水分过多蒸发)的,而茎段下方的切口则是斜向(可以增加吸收水分的面积)的。b.上一个节上的叶要去掉部分叶片,下面一个节上的叶从叶柄处全部去掉,减少水分散失。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