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情况报告4
整治形式主义工作取得显著成效,基层负担明显减轻,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改善,群众满意度增强,形成良好工作氛围。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情况报告4”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情况报告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压实主体责任
强化主体责任落实,县委组织部主要领导同志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部署和督办形式主义整治工作,将其作为重大的任务深入推动,通过多次召开专题部署会,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指导开展专项整治活动,积极推动六个方面减负任务的落实。其他部务会成员坚决落实"一岗双责",针对全县组织系统形式主义的具体表现,建立常态化自查机制,科学分析研判,制定行之有效的治理措施,确保为基层减负工作落实到位。
(二)扎实推动整治
1、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贯彻落实《推进领导干部能上能下规定》,充分运用年度考核、表现情况季报制度、日常调研了解等结果,作为日常研判、调整使用的重要依据;对影响期满表现较好的干部及时使用,对表现较差的干部及时调整。对虽有失误错误但免责的干部和影响期满、表现好且符合规定条件的被追责问责干部,在考核考察、选拔任用、职级晋升、表彰奖励等方面不应让其受影响。对干部履职尽责、干事创业出现失误和错误引发的负面舆情,及时处置、加强引导。积极探索纪检机关、组织部门、政法机关等多部门参与的容错纠错工作会商机制,加大容错纠错力度,释放"为担当者担当、为负责者负责、为干事者撑腰"的强烈信号。始终坚持实干实绩用人导向,建立动态考核评价机制,开展一线专项调研,激发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
2、优化基层各类考核评估机制。优化考核指标,通过合并同类项、剔除重复项、优化计分方式等,使考核指标更加简洁明了,便于操作和考核,突出考核重点,将各地各单位个性化指标纳入考核体系,确保真正反映地方或单位的核心工作成效;通过简化考核流程、降低考核难度等方式,使考核工作更加务实高效,控制考核中的材料报送和台账记录等环节,减少不必要留痕;控制排名的频次,避免简单搞频繁排名通报,注重过程管理,通过定期调度的方式及时掌握各地各单位的工作进展及存在问题;根据各地各单位的工作职责和特点,差异化设置考核指标。由各地各单位自行报送考核指标及计分办法,根据实施方案及实际情况进行统筹协调,修改考核细则,并征求各单位意见,确保考核工作的公正性。
3、规范干部借调。全面开展借用乡镇干部自查,迅速清理规范,多次与县直借用单位沟通,督促清理借用干部,每月对各乡镇调度返乡返岗人员情况,确保乡镇借用干部真正回乡在岗。
4、明确村(居)委会责任主体。印发《〔...〕县关于规范村级组织工作事务、机制牌子和证明事项的实施方案》,出台村级组织依法履行职责清单,明确党的建设、村民自治、经济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平安法治建设、环境整治民生服务〔...〕大方面〔...〕项依法履职事项,并明确规定不得将村级组织作为行政执法、拆迁拆违、招商引资、安全生产等事务的责任主体。严禁在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明确规定外与村级组织签订"责任状"或规定"一票否决"事项。
5、加强对网格员等的统筹规范。严格按规范程序招录专职网格员,同时将社区内的党建、平安法治、民政、城管、信访、市场监管、卫生健康、应急管理等各类网格整合为基层治理网格,推动相关职能部门服务、管理、资源、力量向网格集聚。制定了《城市社区网格员工作职责》、《城市社区机关社区干部考核方案》(试行)等相关文件,明确职责要求,采用了民主测评与工作实效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管理考核,激发网格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6、规范工作机制、挂牌和证明事项。一是清单化管理。严控党政群机构设立村级工作机制以乡(镇)相应部门为单位,按照精简、统一、效能原则,规范并整合党政群机构设立的各类村级工作机制,统筹开展村级党的建设、治理、服务和群众工作。可由村党组织、村民委员会及其下属委员会、村集体经济组织、村务监督委员会、农村群团组织承担相应职责的,原则上不得在村级设立专门工作机制或者要求专人专岗,承担相应职责的必要工作条件由乡镇党委、政府统筹予以保障。二是严格规范挂牌。整治村级组织和工作机制牌子乱象。按照精简、管用、依据充分的原则,在前期工作基础上,依照统一规定的村级组织和工作机制挂牌数量、名称和式样,清理规范村级组织和工作机制的挂牌,确定村级组织机制牌子指导标准。
(三)持续跟踪问效,狠抓工作落实
坚持把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作为推动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来抓,常态开展自查自纠,对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分析研判,持续改进完善减负举措。加强对减负情况跟踪了解,把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纳入部机关领导班子组织工作联系挂点工作当中,加强工作指导,围绕村(社区)挂牌、借调干部、工作机制等减负事项,以"四不两直"形式到各单位调研推动基层减负工作,及时发现问题、督促整改,切实推动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切实取得实效。
二、存在的问题
少部分干部认为"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是一项阶段性工作,对工作的长期性与复杂性认识不够深刻,缺少持之以恒、久久为功的韧性。在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方面,做得还不到位,存在重部署、轻落实现象,对发现的问题处理不够及时,影响了政策的严肃性和执行力。在具体实践中,存在具体情形定性难,具有较大的弹性解释空间,存在认定自由裁量空间较大,容易导致容错的边界和尺度难以把握。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强化责任担当。深刻把握省委、市委的指示精神和县委部署要求,深刻把握整治形式主义的核心要领,树牢正确政绩观,努力在根子上解决形式主义顽疾。同时,深刻把握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专项工作机制的现实意义,对照职责分工、压实各方责任,真正让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见行见效、可感可知。
推动真改实改。把准为基层减负工作节奏,强化工作统筹,认真做好梳理盘点。持续聚焦"〔...〕"内容,集中攻坚,持续推动整治。突出问题导向,坚持"当下改"和"长久立"相结合,坚持标本兼治,注重常态长效,确保问题不再反弹。
营造良好氛围。要强化示范引领作用,在深化拓展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工作中挖掘优秀典型案例,通过各类渠道传播到基层,形成一级看一级的示范效应,把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严的标准、严的措施、严的要求,真抓真改、实干作答,让基层干部群众切实看到行动、看到改变,有实实在在的获得感。
上一篇:有关设计类实习报告【实用31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