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算律教案汇聚【热选10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运算律教案汇聚【热选10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运算律教案【第一篇】
这节课主要教学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相关的简便运算,由于学生已有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基础,所以本课时的主要目标是对“两个数相乘”进行简便计算的教学,以及对简便运算方法的提升。
在学习本节课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逐步学会了不完全归纳法和用字母表示数学规律,并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本节课在此基础上,重点让学生经历探索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过程,并会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在学生日常的自学活动中,重视让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主探索,重视小组的合作与交流,所以学生的理解能力、自学能力和合作能力正逐渐提高,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正在逐渐养成。
1、让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
2、让学生学会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体验运算定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等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1、引导学生概括乘法交换律、结合律。2、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师:同学们喜欢搭积木吗?
生:喜欢。
生:想。
师:那好,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索与发现。
二、探索乘法交换律。
播放课件1,出示情境图。(用小正方体搭成的一个长方体的一面)。
师:你知道图中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吗?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生:我是横着数一行有5个小正方体,一共有4行,5×4=20个。
生:竖着数一排有4个小正方体,一共有5排,4×5=20个。
师(板书5×4=4×5)可以这样写吗?为什么?
生:可以因为积相等,(求的就是一个整体)。
师:认真观察这个等式,你能发现什么奥妙吗?
生思考,汇报(数字相同,交换了位置,积不变)。
生:……。
师:请你帮淘气举一些这样的例子来验证一下行吗?
生举例验证。
生说师板书:
a×b﹦b×a叫做乘法交换律。
师:指的是什么?
三、探索乘法结合律。
1、课件2出示情景图(书54页)。
师:请大家认真观察,估一估搭这个长方体用了多少个小正方体?
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后集体交流。(说说估计的方法)。
师:谁估计的准确呢?请同学们在本子上算一算。
(学生独立思考,计算,教师巡视)。
师:谁愿意把你的想法介绍给大家?
生举手汇报,师追问:怎样想的?
师引导从上面、正面观察。
上面:(3×5)×4。
师:这个算式可以写成(5×3)×4吗?
生:可以,都是求同一个物体,
生:可以,虽然3和5的位置交换了,但根据乘法的交换律它们的积不变。
师:出示4×(5×3)可以这样写吗?
生交流,师引导可以把(5×3)看成一个数,这里也运用了乘法的交换律。
正面:(4×5)×3。
师:你还可以怎样写?根据是什么?
生:(5×4)×33×(5×4)。
[设计意图:通过对算式的变换,巩固乘法交换律]。
师:细心的淘气在这些算式中发现了两组特别的算式,(师擦掉其它算式,留下(3×5)×43×(5×4)请同学们比较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生;乘数相同,三个数的位置不相同,运算顺序不同,积相同。
师:可以写成(3×5)×4=3×(5×4)吗?
生思考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对算式异同的比较,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
2、提出假设,举例验证。
(学生在小组内举例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愿意介绍一下你们举例的情况。
生:……。
3、概括规律。
生思考概括。
生说师板书:
(a×b)×c﹦a×(b×c)叫做乘法结合律。
四、运用模型,完成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1题。最后运用课件集体订正。
2、运用乘法结合律很快算出38×25×442×125×8。
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后汇报。
3、完成“练一练”。先要求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发现有错的让该生上去视屏展示,集体交流,并说明运用了什么规律。
五、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我们是怎样认识这个好朋友的?
板书设计。
运算律: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a×b﹦b×a(a×b)×c﹦a×(b×c)。
运算律教案【第二篇】
这节课主要教学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相关的简便运算,由于学生已有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基础,所以本课时的主要目标是对“两个数相乘”进行简便计算的教学,以及对简便运算方法的提升。
在学习本节课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逐步学会了不完全归纳法和用字母表示数学规律,并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本节课在此基础上,重点让学生经历探索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过程,并会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在学生日常的自学活动中,重视让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主探索,重视小组的合作与交流,所以学生的理解能力、自学能力和合作能力正逐渐提高,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正在逐渐养成。
1、让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
2、让学生学会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体验运算定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等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1、引导学生概括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2、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师:同学们喜欢搭积木吗?
生:喜欢。
生:想。
师:那好,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索与发现。
二、探索乘法交换律。
播放课件1,出示情境图。(用小正方体搭成的一个长方体的一面)。
师:你知道图中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吗?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生:我是横着数一行有5个小正方体,一共有4行,5×4=20个。
生:竖着数一排有4个小正方体,一共有5排,4×5=20个。
师(板书5×4=4×5)可以这样写吗?为什么?
生:可以因为积相等,(求的就是一个整体)。
师:认真观察这个等式,你能发现什么奥妙吗?
生思考,汇报(数字相同,交换了位置,积不变)。
生:……。
师:请你帮淘气举一些这样的例子来验证一下行吗?
生举例验证。
生说师板书:
a×b﹦b×a叫做乘法交换律。
师:指的是什么?
三、探索乘法结合律。
1、课件2出示情景图(书54页)。
师:请大家认真观察,估一估搭这个长方体用了多少个小正方体?
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后集体交流。(说说估计的方法)。
师:谁估计的准确呢?请同学们在本子上算一算。
(学生独立思考,计算,教师巡视)。
师:谁愿意把你的想法介绍给大家?
生举手汇报,师追问:怎样想的?
师引导从上面、正面观察。
上面:(3×5)×4。
师:这个算式可以写成(5×3)×4吗?
生:可以,都是求同一个物体,
生:可以,虽然3和5的位置交换了,但根据乘法的交换律它们的积不变。
师:出示4×(5×3)可以这样写吗?
生交流,师引导可以把(5×3)看成一个数,这里也运用了乘法的交换律。
正面:(4×5)×3。
师:你还可以怎样写?根据是什么?
生:(5×4)×33×(5×4)。
[设计意图:通过对算式的变换,巩固乘法交换律]。
师:细心的淘气在这些算式中发现了两组特别的算式,(师擦掉其它算式,留下(3×5)×43×(5×4)请同学们比较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生;乘数相同,三个数的位置不相同,运算顺序不同,积相同。
师:可以写成(3×5)×4=3×(5×4)吗?
生思考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对算式异同的比较,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
2、提出假设,举例验证。
(学生在小组内举例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愿意介绍一下你们举例的情况。
生:……。
3、概括规律。
生思考概括。
生说师板书:
(a×b)×c﹦a×(b×c)叫做乘法结合律。
四、运用模型,完成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1题。最后运用课件集体订正。
2、运用乘法结合律很快算出38×25×442×125×8。
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后汇报。
3、完成“练一练”。先要求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发现有错的让该生上去视屏展示,集体交流,并说明运用了什么规律。
五、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我们是怎样认识这个好朋友的?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运算律教案【第三篇】
1.在对已学知识的整理和复习中,进一步理解加法、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能合理、灵活、正确地应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2.能联系生活实际运用加法、乘法的交换律和结合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激发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引导观察。
谈话:下面是某新华书店销售的三种图书的价格。
出示:
书名。
每本书的价钱(元)。
12。
15。
18。
提问:观察表格,你能从中获得哪些信息?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如:买一本《数学故事》和一本《成语故事》要用多少元?买三本书一共要用多少元?三年级有5个班,每个班买3本《数学故事》,一共要用多少元?等等)。
随着学生的回答,投影出示学生所提出的问题,并对提出的问题进行整理。
2.解决问题。
提问:同学们很会动脑筋,提出了这么多数学问题,你想解答哪些问题?选择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解答,并想一想才能怎样比较快地算出结果。
学生独立解决自己所选择的问题,教师巡视。
反馈:你解决了哪些问题?是怎样计算的`?(着重交流是怎样运用加法或乘法的运算律使计算简便的)。
板书:12+15+181235。
12+18+151253。
比较:观察上面的两组算式,你想到了什么?
3.揭示课题。
谈话:看来,我们在解决问题时,经常要运用加法、乘法的运算律,使计算简便。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复习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律。(板书课题:运算律复习)。
二、合作交流,知识梳理。
谈话:下面就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本学期学过的运算律,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整理出来,并在小组内交流你分享的“运算律教案汇聚【热选10篇】”,教师巡视。
学生中可能出现的整理方法有:举例,文字描述,字母表示等。
小组活动:同学们都用自己的方法整理了(*),请把你分享的“运算律教案汇聚【热选10篇】”,并讨论一下,能把你们小组同学的各种方法整理在一张表格里吗?试一试。
组织交流,由小组选派代表,交流分享的“运算律教案汇聚【热选10篇】”,完成下面的表格:
举例。
文字描述。
字母表示。
加
法
交换律。
结合律。
乘
法
交换律。
结合律。
三、巩固练习,加深理解。
1.填一填。
出示题目:
下面的计算分别应用了什么运算律?在括号里填一填。
86+35=35+86()。
72+57+43=72+(57+43)()。
764025=76(4025)()。
125678=125867()。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2.辨一辨。
出示题目:
先在括号填上适当的数,再连一连。
81+()=0+81乘法交换律。
16425=16()加法交换律。
184+168+32=184+()乘法结合律。
a56b=()56加法结合律。
学生独立完成后,组织交流。
3.比一比。
下面每组题的计算结果相同吗?为什么?
(1)88+(24+12)(2)2815。
(88+12)+247(415)。
(3)856-(656+120)(4)54045。
4.算一算。
出示题目:
你能分别算出三角形、正方形中几个数的和,圆中几个数的积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全班交流算法,并说一说怎样算比较快。
四、灵活应用,解决问题。
1.下面是某校学生生活区今年上半年用电情况,根据相关信息,解决下列问题。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比赛,求出一共用电多少千瓦时,看哪一组算得又对又快。
分组汇报怎样算比较快。
提问:解决了上面的问题,你有什么想对大家说的吗?
2.下面是四(2)班马小平同学阅读三本课外书的情况统计。
提问:根据表中数据,你能提出数学问题吗?
提问:怎样分别求出每本课外书一共有多少页呢?怎样算比较快?自己先想一想,再独立解决。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后,指名介绍自己的算法。
师生共同评价各种算法,并总结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的方法。
五、全课总结,质疑问难。
学生交流,并评价自己与同伴的表现。
六、课后延伸,挑战自我。
用简便方法计算下面各题。
995+996+997+998+999125(178)4。
1+2+3+4+5+95+96+97+98+99。
2532125。
运算律教案【第四篇】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22~24页例4,课堂活动第1~2题和练习五第1题。
1.历在解决数学问题的情境中探索发现乘法分配律的过程。
2.理解并掌握乘法分配律,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3.在解决数学问题中培养学生一题多解的发散思维能力,通过发现运算律培养探索、概括能力。
探索发现乘法分配律,理解并能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对乘法分配律进行正向和逆向的理解。
一、创设情景,探索新知。
出示例4。
(1)出示问题情景,解决问题。
你从情景图中获取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养鸡场共有多少只鸡?”该怎样列式计算?(学生口答信息,然后独立列式计算)。
全班汇报解题思路和方法。
教师板书:
(50+30)×7550×75+30×75。
=80×75=3750+2250。
=6000(只)=6000(只)。
(2)比较两种解法,发现两种解法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举出生活中的类似例子。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教师板书:(50+30)×75=50×75+30×75。
(3)在计算中比较并发现乘法分配律。
算一算,比一比。
(3+2)×35=3×35+2×35=3×(4+6)=3×4+3×6=。
(13+12)×4=13×4+12×4=。
比较每排的两个算式有什么关系?每排的两个算式的计算结果相等吗?
学生独立计算验证自己的猜想。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板书:
(3+2)×35=3×35+2×353×(4+6)=3×4+3×6。
(13+12)×4=13×4+12×4。
教师:谁还能举出符合这个规律的例子?(学生举例)。
教师:谁能用自己的话来表达这几组算式所反映的规律?(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把这两个数分别与这个数相乘,再将两个积相加,这叫乘法分配律。
(4)如果用a,b,c表示3个数,可以用怎样的式子表示乘法分配律呢?
(学生独立写出,然后全班交流)。
教师整理并板书:(a+b)×c=a×c+b×c或a×c+b×c=(a+b)×c。
二、课堂活动。
1?课堂活动第1题:先让学生独立算一算,对有困难的也可先在小组中议一议。
最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么算的?能说明乘法分配律吗?
2?课堂活动第2题:先让学生讨论,找出错误的原因,再汇报,最后让学生改正。
4?练习五中第1题:学生独立做在书上,订正时让学生说说运用的是什么运算律?
先做,再议一议,最后与全班同学交流。
三、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都有些什么收获?你还有什么问题?
运算律教案【第五篇】
100以内的连加运算。
1、使学生掌握100以内连加运算的计算方法,竖式的书写格式,并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提高学生的`计算水平。
3、培养学生计算认真、仔细的良好习惯。
正确掌握计算方法。熟练的进行计算。
正确掌握计算方法。熟练的进行计算。
图片、投影片。
一、基本训练。
1、口算:
(1)9+6+33+4+55+4+2。
2+8+92+7+62+7+5。
(2)20+5+427+2+3022+20+3。
3+18+915+20+654+8+10。
2、计算:28+7+56=。
同学之间互相说一说笔算的方法。一位同学板演,其他同学作在本上。
2835。
+7+56。
3591。
让同学说一说笔算过程。
(1)先把前两个树相加,28+7得35。
(2)再用结果35同第三个数相加,35加56得91。
也可以这样计算:
28。
7
+56。
91。
计算过程:(1)先把个位上的三个数相加,得21。
(2)再把十位数相加,最后要加上个位进上来的20。
3、说一说两种笔算写法有什么不同?
二、课堂作业:
1、计算下面个题:
56+27+10=28+56+3=25+27+26=。
35+30+17=7+50+34=18+4+19=。
2、连线:
27+4+660+15+753+17+10。
25+8+1126+25+2524+16+15。
3、列式计算:
(1)车上有17人,到站后上来3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
(2)车上有17人,到站后上来3人,又上来9人,现在车上一共有多少人?
四、课堂:这节课我们练习的是100以内的连加,我们先把前两个数相加,这加第三个数,在计算过程中要认真、仔细。
运算律教案【第六篇】
设计理念:
根据高年级学生心理特点,我用学生熟悉的情景作为学习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时依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探究新知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在探索与交流的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优化意识,逐步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意识,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就感。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对小数加法同样适用,能正确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一些小数加法的简便计算。
2、在探索与交流的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优化意识;逐步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意识,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就感。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一些小数加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导入,复习铺垫。
1、口算练习九第1题,指名口答。
2、算一算,比一比。
(+)+=(+)+=。
+(+)=+(+)=。
设计意图:通过口算小数加减法习题,复习巩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通过“算一算,比一比”两组习题,让学生初步体验到应用加法的'运算律进行小数加法的简便之外,从而为学习新知做铺垫孕伏。同时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
2、引导学生探索算法。
请同学先独立完成。(老师巡视,注意选择所采用不同方法的学生)谁愿意到黑板上来做。算完的同学可以和你的同桌同学交流一下你的算法。
我们来看一下黑板上几位同学的板演。有两种不同的算法,结果都等于20元,计算的正确吗?看来两种方法都是可以的。
3、比较。
(其中一种方法更简便)。
我们为什么可以这样算,这样算的依据到底是什么?说得再简单点就是你在计算的时候用的是什么运算律?(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通过刚刚的例子我们可以发现,整数加法运算律,对小数加法也同样适用。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加法运算律的推广。
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加法的运算律?你能字母将它们表示出来吗?
这里的字母a、b、c可以表示怎样的数?
指出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对小数同样适用,所以这些字母所表示的数的范围既包括整数,也包括小数。
设计意图:本环节创设买文具的情境,把教学内容放到一个学生非常熟悉的情境中,学生通过尝试计算、知识迁移,自觉地将整数加法运算律迁移到小数加法运算当中,从比较中得出简便算法。这样既让学生题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了优化意识,体会到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了迁移能力,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有应用于生活。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2题。
先让学生说说怎样算简便。
2、完成练习九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提问:比较每组算式的计算过程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3)谈话:整数减法的一些规律在小数减法里同样适用,运用这些规律也能使一些计算简便。
3、拓展练习。
(1)下面的算式中,哪些算式可以用简便方法计算的,请选出来。
++—++28+。
(2)填上一个数,使计算简便。
++()()。
4、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九第3-5题。
运算律教案【第七篇】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西南师大版)四年级(下)第17~18页例1~2,练习四第1题。
1.经历在计算和解决问题的具体情景中探索发现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过程。
2.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初步能用这两个运算律解释计算的理由。
3.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培养学生自主探索数学知识和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在具体情景中探索发现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
一、创设情景,探索新知。
1.教学例1。
出示例1图,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在小组中互相交流。
板书:9×4=36(个),4×9=36(个)。
学生观察板书,思考: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特点?
板书:9×4=4×9。
教师:你还能写出几个有这样规律的算式吗?
板书学生举出的算式。
如:15×2=2×15。
8×5=5×8……。
教师:观察这些算式,你发现了什么?
学生1:两个因数交换位置,积不变。
学生2:这就叫乘法交换律。
教师: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乘法交换律吗?(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
教师:如果用a、b表示两个数,这个规律可怎样表示呢?(a×b=b×a)。
2.教学例2。
出示例2情景图,口述数学信息和解决的问题。
学生独立思考,列式解答。
然后在小组中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
全班汇报,教师板书。
(8×24)×68×(24×6)=192×6=8×144=1152(户)=1152(户)。
学生对这两种算法进行观察、比较,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板书:(8×24)×6=8×(24×6)。
出示下面的算式,算一算,比一比。
16×5×2=16×(5×2)=35×25×4=。
35×(25×4)=12×125×8=12×(125×8)=。
观察算式,有同样的特点吗?每排的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吗?学生独立计算,验证自己的猜想,全班交流。
学生1:每个算式只是改变了运算顺序。
学生2:每排左、右两个算式计算结果相等。
学生3:三个数相乘,先算前两个数的积或者先算后两个数的积,值不变。
教师:谁知道这个规律叫什么?
教师板书:乘法结合律。
教师:如果用a、b、c表示3个数,可以怎样表示这个规律?
教师板书:(a×b)×c=a×(b×c)。
教师:这个规律就叫乘法结合律。
小结:同学们,我们一起总结出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下面看同学们会不会用。
二、课堂活动。
1?练习四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说出依据。
2?连线。
(学生独立完成)。
23×15×217×(125×4)17×125×439×(25×8)39×25×823×(15×2)。
三、课堂小结。
今天这节课你都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
运算律教案【第八篇】
设计理念:
根据高年级学生心理特点,我用学生熟悉的情景作为学习的素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时依据学生的思维特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探究新知过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经历了一个完整的探究过程。在探索与交流的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优化意识,逐步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意识,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就感。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认识到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对小数加法同样适用,能正确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一些小数加法的简便计算。
2、在探索与交流的活动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优化意识;逐步形成积极的自我评价和自我反思的意识,体验数学学习的成就感。
教学重难点:
能正确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一些小数加法的简便计算。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口算导入,复习铺垫。
1、口算练习九第1题,指名口答。
2、算一算,比一比。
(+)+=(+)+=。
+(+)=+(+)=。
设计意图:通过口算小数加减法习题,复习巩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通过“算一算,比一比”两组习题,让学生初步体验到应用加法的运算律进行小数加法的简便之外,从而为学习新知做铺垫孕伏。同时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自觉性和主动性。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请大家看,小华在文具店买了一些文具,那他一共用了多少元钱呢?你能帮他算一算吗?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板书。
+++=。
2、引导学生探索算法。
请同学先独立完成。(老师巡视,注意选择所采用不同方法的学生)谁愿意到黑板上来做。算完的同学可以和你的同桌同学交流一下你的算法。
我们来看一下黑板上几位同学的板演。有两种不同的算法,结果都等于20元,计算的正确吗?看来两种方法都是可以的。
3、比较。
(其中一种方法更简便)。
我们为什么可以这样算,这样算的依据到底是什么?说得再简单点就是你在计算的时候用的是什么运算律?(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你同意他的观点吗?
通过刚刚的例子我们可以发现,整数加法运算律,对小数加法也同样适用。这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加法运算律的推广。
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加法的运算律?你能字母将它们表示出来吗?
这里的字母a、b、c可以表示怎样的数?
指出整数加法的运算律对小数同样适用,所以这些字母所表示的数的范围既包括整数,也包括小数。
设计意图:本环节创设买文具的情境,把教学内容放到一个学生非常熟悉的情境中,学生通过尝试计算、知识迁移,自觉地将整数加法运算律迁移到小数加法运算当中,从比较中得出简便算法。这样既让学生题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增强了优化意识,体会到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培养了迁移能力,又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来源于生活,有应用于生活。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一练”第1、2题。
先让学生说说怎样算简便。
2、完成练习九第2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提问:比较每组算式的计算过程和结果,你有什么发现?
(3)谈话:整数减法的一些规律在小数减法里同样适用,运用这些规律也能使一些计算简便。
3、拓展练习。
(1)下面的算式中,哪些算式可以用简便方法计算的.,请选出来。
++—++28+。
——+++—。
(2)填上一个数,使计算简便。
++()()。
4、课堂作业。
完成练习九第3-5题。
运算律教案【第九篇】
这节课主要教学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相关的简便运算,由于学生已有应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基础,所以本课时的主要目标是对“两个数相乘”进行简便计算的教学,以及对简便运算方法的提升。
在学习本节课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逐步学会了不完全归纳法和用字母表示数学规律,并运用规律进行简便计算。本节课在此基础上,重点让学生经历探索乘法交换律、结合律的过程,并会运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在学生日常的自学活动中,重视让学生依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自主探索,重视小组的合作与交流,所以学生的理解能力、自学能力和合作能力正逐渐提高,良好的自主学习习惯正在逐渐养成。
1、让学生经历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规律,能用字母表示规律。
2、让学生学会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计算,体验运算定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
3、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概括等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1、引导学生概括乘法交换律、结合律。
2、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进行简便。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师:同学们喜欢搭积木吗?
生:喜欢。
生:想。
师:那好,就让我们一起去探索与发现。
二、探索乘法交换律。
播放课件1,出示情境图。(用小正方体搭成的一个长方体的一面)。
师:你知道图中有多少个小正方体吗?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生:我是横着数一行有5个小正方体,一共有4行,5×4=20个。
生:竖着数一排有4个小正方体,一共有5排,4×5=20个。
师(板书5×4=4×5)可以这样写吗?为什么?
生:可以因为积相等,(求的就是一个整体)。
师:认真观察这个等式,你能发现什么奥妙吗?
生思考,汇报(数字相同,交换了位置,积不变)。
生:……。
师:请你帮淘气举一些这样的例子来验证一下行吗?
生举例验证。
生说师板书:
a×b﹦b×a叫做乘法交换律。
师:指的是什么?
三、探索乘法结合律。
1、课件2出示情景图(书54页)。
师:请大家认真观察,估一估搭这个长方体用了多少个小正方体?
学生独立观察、思考后集体交流。(说说估计的方法)。
师:谁估计的准确呢?请同学们在本子上算一算。
(学生独立思考,计算,教师巡视)。
师:谁愿意把你的想法介绍给大家?
生举手汇报,师追问:怎样想的?
师引导从上面、正面观察。
上面:(3×5)×4。
师:这个算式可以写成(5×3)×4吗?
生:可以,都是求同一个物体,
生:可以,虽然3和5的位置交换了,但根据乘法的交换律它们的积不变。
师:出示4×(5×3)可以这样写吗?
生交流,师引导可以把(5×3)看成一个数,这里也运用了乘法的交换律。
正面:(4×5)×3。
师:你还可以怎样写?根据是什么?
生:(5×4)×33×(5×4)。
[设计意图:通过对算式的变换,巩固乘法交换律]。
师:细心的淘气在这些算式中发现了两组特别的算式,(师擦掉其它算式,留下(3×5)×43×(5×4)请同学们比较这两个算式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告诉大家。
生;乘数相同,三个数的位置不相同,运算顺序不同,积相同。
师:可以写成(3×5)×4=3×(5×4)吗?
生思考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对算式异同的比较,让学生自己发现规律。]。
2、提出假设,举例验证。
(学生在小组内举例交流讨论,教师巡视指导。)。
师:谁愿意介绍一下你们举例的情况。
生:……。
3、概括规律。
生思考概括。
生说师板书:
(a×b)×c﹦a×(b×c)叫做乘法结合律。
四、运用模型,完成练习。
1、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1题。最后运用课件集体订正。
2、运用乘法结合律很快算出38×25×442×125×8。
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后汇报。
3、完成“练一练”。先要求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发现有错的让该生上去视屏展示,集体交流,并说明运用了什么规律。
五、小结:
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2、我们是怎样认识这个好朋友的?
运算律教案【第十篇】
知识与技能:
掌握有理数加法法则,并能运用法则进行有理数加法的运算。
过程与方法:
2.动手、发现、分类、比较等方法的学习,培养归纳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师生合作交流,学生主动参与探索获得数学知识,从而提高学习数学的积极性;。
2.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培养热爱数学的情感,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
3.培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树立合作意识,体验成功,提高学习自信心。
有理数加法法则及运用。
异号两数相加法则。
powerpoint课件。
1课时。
教学过程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引入新课xx年6月11日至7月11日,第19届世界杯足球赛在南非举行。来自世界各国的32支球队为全世界的球迷送上了一场完美的`足球盛宴。
小组循环赛中,胜一场得3分,平一场得1分,负一场得0分,积分最多的两支队伍进入十六强。积分相同时,净胜球多者为胜。
以b组为例,进入十六强的是阿根廷和韩国。
学生看图表,思考问题。
师:净胜球数的计算实际上涉及到有理数的加法。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有理数的加法运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