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数学运算律教学设计范例(精彩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四年级数学运算律教学设计范例(精彩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四年级数学运算律教学设计范文【第一篇】
1、经历收集日常生活中常见大数的过程,并能说出这些大数的意义。
2、能对多位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
3、会正确读、写多位数。
对多位数进行估计,发展估计意识。
会正确读、写多位数。
1、教师以参与者的身份,出示一些我国第五次人口普查的数据,以供学生讨论。
(1)你能读出这些数吗?
(2)你能写出香港和澳门的人口数吗?
2、让学生对分享的“四年级数学运算律教学设计范例(精彩8篇)”,然后与学生共同讨论“亿以内的数”的读法,并让学生在读的过程中能自己归纳读数的方法;接着与学生讨论“亿以上的数”的读法。学生在进行读数时,必须与数位顺序表结合起来,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性。同样,在写数方面,也可以分两步进行,先写“亿以内的数”,再写“亿以上的数”。
3、如果学生分享的“四年级数学运算律教学设计范例(精彩8篇)”,如“级的中间零”、“级的末尾零”等,教师可以作一些补充,也可以组织学生先讨论这些特殊数据的读写方法,然后再加以指导。
4、总结讨论。与同学交流你是怎样读数和写数的。
第7页“试一试”第1题,教师在组织学生“说一说”时,可以先让学生收集一些当地的有关人口数据,在此基础上,引出一些比较大的数据,以便于学生能体验到大数据的实际意义。同样,也可以让学生收集一些其他方面的数据,如当地的工农业生产的产值、城区面积等,通过一些具体的、可以感受的数据,了解较大数据的意义。
第2题,组织一组组可以对比的数据,说说它们的实际意义是写数的基础。在学生写数时,安排一些学生身边可以感受的具体参照物进行比较,对学生理解较大数的意义是有很大的帮助。
学生完成练一练的题目。
亿级。
万级。
个级。
千百十亿千百十万千百十个。
亿亿亿。
万万万。
1265830000。
读作:十二亿六千五百八十三万。
四年级数学运算律教学设计范文【第二篇】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中进一步体会负数的意义,认识负数的作用;
2、会用负数表示生活中的问题,知道正负数是可以抵消的;
3、通过学习,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知识来源与生活,应用于生活,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正确理解正数和负数所表示的具体意义,理解正负抵消。
2、解决有关正数和负数的数学问题。
教学难点:
借助游戏、学生的生活经验及直观材料,理解正负数的求和。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学生完成学案“温故互查”并二人小组交流。
2、揭示《正负数(一)》并板书课题。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玩剪刀、石头、布的游戏.
2、在表格中记录得分情况,然后根据得分情况独立完成学案“设问导读”第一小题,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3、汇报交流结果。
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
阅读课本第74页的“试一试”:
1、独立完成导学案“设问导读”的第二小题。
2、小组交流。
3、展示汇报。
四、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独立完成学案“自我检测”1题和2题,小组交流。
2、独立完成学案“巩固练习”,小组交流、汇报。
五、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年级数学运算律教学设计范文【第三篇】
教学目标:
1、生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2、生的头脑中强化小括号的作用。
3、习中总结归纳出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
教学重、难点: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三步式题。
教学用具:四则运算运算顺序归纳、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忆前两节课的学习内容,回顾学习过的四则运算顺序。
前面我们学习了几种不同的四则运算,你们还记得吗?谁能说说你在前面都学会了哪些四则运算顺序?(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板书。)。
二、新授。
出示例5(1)42+6×(12-4)(2)42+6×12-4。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画出顺序线)两名学生板演。全班学生进行检验。
学生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板书)。
谁能把我们学习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帮大家来总结一下?(学生自由回答。)。
三、巩固练习p12/做一做1、2p14/4(教师巡视纠正。)。
四、作业p14—15/2、3、5—7。
板书设计:四则运算。
(1)42+6×(12-4)(2)42+6×12-4。
=42+6×8=42+72-4。
=42+48=114-4。
=90=110。
运算顺序:(1)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往右按顺序计算。
(2)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有乘、除法和加、减法,要先算乘、除法。
(3)算式里有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
四年级数学运算律教学设计范文【第四篇】
1.在具体问题情境中,感受求平均数是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需要,通过操作和思考体会平均数的意义,学会并能灵活运用方法求简单数据的平均数(结果是整数)。
2.能运用平均数的知识解释简单的生活现象,解决简单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分析和处理数据的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一、设疑引欲,提出问题。
师:体育课上,同学们在进行套圈比赛,一起来看看。比赛分男生一组,女生一组,规定每人套15个圈。
师:(出示前三轮比赛成绩)这是前三轮比赛的结果,你觉得哪组套得更准些?为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
师:比赛继续进行。(课件继续出示)现在哪个组套得更准些呢?(„„)我觉得女生组套得更准些。因为她们套中的个数多呀!
(学生讨论、交流)。
2、移多补少,平均数的意义。
师:指名汇报,显示移多补少的过程,结果:男生平均每人套中7个。
师:数学上,像这样从多的里面移一些补给少的,使得每个数都一样多。这一过程就叫“移多补少”。(板书:移多补少)。
师:这里的“7”是什么意思?是指“王宇”套中的个数吗?(学生讨论、交流,结合统计图汇报)。
师(出示女生套圈统计图):你估计女生平均每人套中几个?如果用一条线像表示男生平均每人套中个数那样表示女生的,你觉得这条线可能放在哪儿?(学生思考、汇报)出示一条线置于“10”的位置,能放在这儿吗?为什么?出示一条线置于“4”的位置,能放在这儿吗?为什么?你觉得她们的平均数在哪些数之间?(4~10)。
师:现在怎么办?学生汇报“移多补少”,课件演示过程。
生:有的比平均数多(师:多了几个?)有的比平均数少?(师:少了几个?)(课件分别演示比平均数多和少的直条)。
师:比平均数多的个数和比平均数少的个数怎么样?(相等、一样多)师:会不会是一种巧合呢?我们再来看看女生组的情况。谁来说说对这个“6”,你是怎样理解的?是不是每个女生实际都套中6个,实际是怎样的?看着屏幕一起来说说。(根据学生回答,课件演示女生比平均数多和少的直条)。
师:平均数会比这里最大的数大吗?师:会比最小的数小吗?
师:对了,平均数是通过把多的部分移给少的部分,使大家都相等而得到的数,所以它在最小数和最大数之间。其实,这是平均数的又一个重要特点。利用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大概地估计出一组数据的平均数。
3、探索计算方法。
(1)师:除了移多补少的方法,你还有其他方法求出平均数吗?(学生汇报)。
师:好办法,给这种方法也取个名字:求和均分。师:能列出算式吗?(6+9+7+6=28(个))。
师:28表示什么?谁来说一说。(男生组套中的总个数)师:为什么要除以4?(男生有4人)师:道理讲得很清楚。
(2)师:下面请大家自己算一算女生组的平均数师:谁来说说你的方法。(10+4+7+5+4=30(个))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指着30)30个表示什么?师:(指板书)为什么这里用总数除以的是5而不是4?师:解释得真好。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汇报交流。
指出:在实际操作中,我们可以灵活选择合适的方法解题。
2、刚才我们知道了,超出平均数的部分和不到平均数的部分一样多。把握了这一特点,我们可以巧妙地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
(师出示如下三张纸条,如图9)师:老师大概估计了一下,觉得这三张纸条的平均长度大约是10厘米。不计算,你能根据平均数的特点,大概地判断一下,老师的这一估计对吗?生:我觉得不对。因为第二张纸条比10厘米只长了2厘米,而另两张纸条比10厘米一共短了5厘米,不相等。所以,它们的平均长度不可能是10厘米。
师:照你看来,它们的平均长度会比10厘米长还是短?生:
师:它们的平均长度到底是多少,还是赶紧口算一下吧。
指名汇报。
师:你觉得,当把它变成多少的时候,它们的平均数是8?(5)你是怎么想的?
师:现在,请大家观察下面的三幅图,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想法在小组里说一说。
生:我发现,每一幅图中,前三次成绩不变,而最后一次成绩各不相同。师:最后的平均数——生:也不同。
师:看来,要使平均数发生变化,只需要改变其中的几个数?生:一个数。
师:瞧,前两个数始终不变,但最后一个数从5变到8再变到11,平均数——。
生:也跟着发生了变化。
师:难怪有人说,平均数这东西很敏感,任何一个数据的“风吹草动”,都会使平均数发生变化。现在看来,这话有道理吗?(生:有)其实呀,善于随着每一个数据的变化而变化,这也是平均数的一个重要特点。在未来的数学学习中,我们还将就此作更进一步的研究。
3、出示第3题。
师:下面这些问题,同样需要我们借助平均数的特点来解决。瞧,学校篮球队的几位同学正在进行篮球比赛。李强所在的篮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是160厘米。
1.每个队员的身高一定是160厘米,对吗?
师:为了使同学们对这一问题有更深刻的了解,我还给分享的“四年级数学运算律教学设计范例(精彩8篇)”,这支篮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为200厘米。这是不是说,篮球队每个队员的身高都是200厘米?师:你知道姚明的身高是多少吗?生:姚明的身高是226厘米。
师:看来,还真有超出平均身高的人。不过,既然队员中有人身高超过了平均数——。
生:那就一定有人身高不到平均数。
师:没错。据资料显示,这位队员的身高只有178厘米,远远低于平均身高。看来,平均数只反映一组数据的整体水平,并不代表其中的每一个数据。
师:可别小看这一数据哦。10年前,中国男性的平均寿命大约是69岁。比较一下,发现了什么?生:中国男性的平均寿命比原来长了。
(师呈现相关资料:中国女性的平均寿命大约是78岁)师:发现了什么?
生:女性的平均寿命要比男性长。
师:既然这样,那么,如果有一对60多岁的老夫妻,是不是意味着,老奶奶的寿命一定会比老爷爷长?生:不一定!生:虽然女性的平均寿命比男性长,但并不是说每个女性的寿命都会比男性长。万一这老爷爷特别长寿,那么,他完全有可能比老奶奶活得更长些。
师:说得真好!平均数的知识生活中随处可见。希望我们同学们做个有心人,用学到的知识解决一些问题。最后,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些实际的平均数据。
四年级数学运算律教学设计范文【第五篇】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六上《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按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主动体会整数运算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能运用运算律进行有关分数的简便计算,体验简便运算的优越性。
2、使学生在理解运算顺序和简便计算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积累数学学习的经验。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灵活使用运算律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铺垫,重温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板演:5/8×181―3/44/5÷3/42/3+4/7。
说说分数四则运算的方法。
3、学生口头列式,说说运算顺序。
4、提问:两种方法,哪一种计算更简便?为什么?
4、小结: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都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还可以使用运算律使计算更简便。
二、主动探索,理解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将数据改为例1的场景图,学生自主列出综合算式。
板书:2/5×18+3/5×18(2/5+3/5)×18。
2、交流两种算式的不同思路:列式时你是怎样想的?
3、指出:在一道有关分数的算式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称为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这两道算式都属于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4、独立思考,尝试计算。
使学生明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
(2)尝试:这两道算式你能试一试吗?
学生分别计算,指名板演。
5、交流算法,理解顺序。
让学生结合具体问题情境说说运算顺序。说清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6、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也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有括号的先算括号里面的。
三、算中体验,把整数的运算律推广到分数。
1、讨论:这两个算式,如果让你选择,你喜欢计算哪一个?为什么?
使学生明确第二个算式因为括号内的和是整数,所以计算比较简便。
2、观察:这两种算式有什么联系?
得出:两种方法从算式来看,其实是乘法分配律的运用。
3、引导:两个不同的算式,求的都是“一共用彩绳多少米”。从中,你得到了什么启发?
4、小结:整数的运算律在分数中同样适用。我们在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要恰当地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四、练习巩固,正确计算。
1、练一练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反馈时:可以让学生说说自己的算法,第1题的除法和乘法你是怎么处理的?
小结: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和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但整数四则混合运算通常是一次计算出一个得数,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乘除法连在一起时可以同时运算。
提问:你是怎么检查结果是否正确的?
使学生重温检查的方法,养成习惯:(1)数字、符号有没有抄错;(2)每一步的计算是否正确;(3)书写格式是否规范。
2、练一练第2题。
独立完成。
交流时,说说应用了什么运算律或运算性质,为什么要这样算。
提问: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在使用运算律时,有什么特别之处?
小结:整数四则混合运算在使用运算律时,常常是使用运算律凑成整十或整百、整千数再计算,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在使用运算律时,通常是凑成整数,或者观察是否有利于约分。计算步数较多的题时,要随时注意使运算简便。
3、练习十五1、2题。
独立完成。
五、全课总结。
说一说: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或不足?
计算分数四则混合运算时,你觉得你对同学们可以提出什么样的友情提醒?
六、练习设计:
1、填空:(1/9+5/6)×18=(×+×)。
4/7×1/6+4/7×5/6=×(+)。
2、下面四个算式中,得数最大的是:
3、用简便方法计算:
4、解决问题:一块地,长1/2米,宽是长的4/5,这块地的周长是多少?
四年级数学运算律教学设计范文【第六篇】
教学内容:
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
教学目的:
使学生掌握第一个因数末尾有0的乘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计算.。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教师先把教科书中的复习题按下面的格式写在黑板上.。
20×312×4200×3。
120×420xx×31200×4。
二、新课。
1.教学例9.。
教师出示例题350x3,提问学生:这道题怎样用笔算?
教师再提问:还有更简便的算法吗?
教师接着出示2500x3,让学生用简便方法试算.。
集体订正时,让学生说一说怎样计算简便.。
2.做例9下面“做一做”中的题目.。
三、课堂练习。
1.做练习六的第1题。
有多少,哪些学生还没有做完.然后集体订正.。
3.做练习六中的第3题.。
学生做前教师提问:“各是多少”是什么意思?要求的是什么?
4.做练习六中的第4题.。
让学生独立用竖式计算.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然后集体订正.。
5.做练习六中的第5题.。
让学生独立解答.教师行间巡视,个别辅导.。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四年级数学运算律教学设计范文【第七篇】
教内容来源:小学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小数的加法和减法p76例3。
授课对象:四年级学生。
设计者:
目标确定的依据。
1、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
(1)能分别进行简单的小数、分数(不含带分数)加、减、乘、除运算及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
(2)能解决有关小数、分数和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3)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
2、学情分析。
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整数加减法、一位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以及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
3、教材分析。
主要内容有: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以及整数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通过创设恰当的数学情境,帮助学生理解小数加减运算要数位对齐的道理,通过迁移旧知来正确运用定律进行小数的简算。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基本相同;计算的重点、难点都集中在小数点的处理问题上,计算的结果都要考虑是否要用小数的基本性质使之变成最简。
教学目标。
使学生能够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在教学中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重点:使学生理解掌握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教学关键:培养学生细心检查的好习惯。
评价任务。
任务一:使学生能够掌握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小数加减法混合运算。
任务二:培养学生细心检查的好习惯。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评价要点。
环节一。
复习检查:
1、口算:。
0、2+0、33、5+2、48、7-4、51-0、6。
0、9-0、52、3+5、44、9+18、6-5、5。
0、7+0、86、7+1、15+6、59、7-7。
回顾小数加减法要注意什么?
环节二。
明确目标,自主探究。
1、出示例3(1)。
(1)你准备用什么方式进行计算?
竖式:7、45+5、8+4、69=17、94。
7、45。
5、8。
+4、69。
17、94。
2、出示例3(2)。
(1)你准备用什么方式进行计算?
20-6、45-8、3。
=13、55-8、3。
=5、25。
20-(6、45+8、3)。
递等式:7、45+5、8+4、69。
=13、25+4、69。
=17、94。
小结:当几个小数进行连加计算时,可以把各个小数写在同一个竖式里,计算简便。也可以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进行计算。
环节三。
练习。
1、p77做一做练习十八第一二题。
2、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观察板演内容,抽生纠错。指名说出计算过程。
小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与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相同,都是从左往右依次计算,如果有小括号的要先算括号里面的。
环节四。
总结。
回顾总结。
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回顾提高。
总结做题经验。
板书设计。
7、45+5、8+4、69=17、94。
7、45。
5、8。
+4、69。
17、94。
四年级数学运算律教学设计范文【第八篇】
p13例6(0的运算)。
1、使学生掌握关于0的运算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2、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3、复习巩固《四则运算》的知识。
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一)谈话导入。
师:我们上周一直在学习四则运算,主要讲了四则混合运算,不知道你们的掌握情况怎么样?现在我们就来做几道题。
课件显示:
(2)8×7÷2。
(3)2+3+6×5。
(4)72÷9-1×3。
(5)(9+11)×5。
做好评比!
(二)回顾四则运算的概念、运算顺序。
老师提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然后课件再次显示关于四则运算的.概念以及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加法。
减法。
乘法。
除法。
四
则
混
合
运
算
没有括号的。
加减混合或乘除混合:
左
右
加减乘除混合:
先乘除,再加减。
有括号的:
先算括号里面的。
文本框:四则运算。
(三)新授。
1、引入。
(1)快速口算。
排火车进行快速口算。
课件显示:。
(1)100+0=(2)0+56=。
(3)0×78=(4)154-0=。
(7)0÷76=(8)235+0=。
(11)0×29=(12)9×0=。
(2)举例总结关于0的四则运算,在运算时应该注意些什么。
课件显示。
一个数加上0,还得原数;
被减数等于减数,差是0;
一个数减去0,还得原数;
一个数和0相乘,仍得0;
0除以一个非0的数,还得0;
100+0=100。
0+56=56。
154-0=154。
99-0=99。
0×78=0。
29×0=0。
0÷23=0。
0÷76=0。
(3)0不能作除数。
课件显示:
0不能作除数。
18÷9=?2×9=18。
36÷6=?6×6=36。
6÷0=??×0=6。
6÷0是不可能得到商的,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6。
0÷0=??×0=0。
0÷0是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0乘以任何数都得0。
(4)巩固运用0不能作除数。
考考你!判断对错。
课件显示:
(1)128+0=128(2)0+45=45。
(3)88+0=0(4)1×0=1。
(5)0×97=0(6)0÷56=0。
(7)16÷0=0(8)60-0=60。
(9)0÷76=76(10)10÷0=10。
(四)巩固练习。
1、应用题的解答。
课件显示:
寒假中,小明3天完成87道口算题,照这样计算,他6天能完成多少道口算题?
2、判断并改错。
=75。
240÷40×3。
=240÷120。
=2。
让学生先判断再自己改错,提醒注意在四则混合运算中的运算顺序!
(五)做课堂练习,结课。
做书《练习二》的第二题,以巩固。
五、作业设计。
1、背会《四则运算》的概念及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做《学习之友》单元测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