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课堂制度范例精编5篇
【导读】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第二课堂制度范例精编5篇”工作范文资料,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工作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课堂的重要性范文1
关键词:大学生; 第二课堂 ;发展;综合素质
一、大学现今情况的教育趋势分析
随着经济、科技的不断发展,传统的教育思想已经面临挑战,而适应发展的提倡创新精神的教育观越来越得到重视。早在2005年国家就提出一大目标“2020年前我国要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社会对于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校教育也更多地关注个人综合素质的发展。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大多数的高校过于重视课堂教学和学生智力的发展,相对忽视培养学生的独立创新能力和情感、毅力等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面对现在的形势,大力发展第二课堂已经常为高校教育不断突破的一大途径。
二、大学第二课堂的地位及发展原因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发展和延续。第二课堂拥有更加丰富于第一课堂的教学资源和更多方式的媒体资源,是高校培养人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相对于第一课堂而言,第二课堂教学有着显著优点和独特优势。第二课堂的管理系统更具有开放性、组织方式显现出灵活性、资源配置更合理。能够适应教学改革的需要,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创新人才的培养离不开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尤其是第二课堂活动对创造性的培养,不论是从思维方式、还是动手能力,更能培养出拥有创造性思维和能力的创新型人才,同时还能培养出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和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
国家早就重视到了第二课堂的重要性。在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把“坚持政治理论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既重视课堂教育,又注重引导大学生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并强调重视了 “深入开展社会实践”这一项有增强社会责任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加强第二课堂建设不仅有助于大学生从理论方面深刻认识真理,同时对学生亲身实践真知有着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
三、发展大学生第二课堂的方式、途径
(一)第一课堂与第二课堂的有机结合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发展和延伸,就要以第一课堂为基础。制定第二课堂教学活动计划能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加强第二课堂的开发,发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的作用,提高学生在学习方面的主观能动性。在第一课堂开设的课堂基础上,制定第二课堂的教学活动,以传授知识为主的第一课堂重在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以学生实践为主的第二课堂重在通过活动实践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两者结合,相辅相成。
(二)建立完善的运行和奖励机制,健全管理制度
合理完善的制度是高校有效开展第二课堂的重要保障。良好的制度有利于高校第二课堂活动的有序开展。在实行第二课堂时先建立好运行机制,在过程中有实行规范化管理,这样才能确保第二课堂活动的可持续发展。而奖励的性质是对学生努力的成果的肯定,让学生明白第二课堂是培养自身能力,拓宽知识面,优化知识结构,挖掘潜能,发展个人志趣、特长的好平台。
(三)教师专业指导与学生积极参与相结合
第二课堂由学生自主选择,能适应学生成长发展的需要。第二课堂活动在实施过程中,要在教师的指导下,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因此要在学生自主选择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教师的认可度,两方面同时乐意接受,才能发挥出各自最大的潜能。一方面,要对将要负责实践课程指导的任课教师进行培养和管理,保证活动课程的有效实施。另一方面。根据学生的特长爱好,把第二课堂活动开发成绝大多数学生喜欢、参与并且受益的课堂,才能更好的发挥出高校第二课堂的积极作用。
(四)第二课堂形式内容要不断创新
使之适应教学改革和时展,成为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好项目。为社会培养出更多创新型人才。比如可以利用第二课堂,开展丰富的文体活动,发挥学生爱好与特长,既能丰富完善知识结构、开阔视野,还能在强身健体的同时,培养人文情怀、陶冶情操。
四、总论
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合理延伸和适当补充,第二课堂的大力发展离不开第一课堂的专业保障,只有和专业紧密结合的活动,才会有蓬勃的生命力,才能被学生接受。而第二课堂教学的开展是适应时代要求和教学改革的教学活动,它的开展有利于教育方式的深化发展和素质创新人才的培养。纵观现今的教育情况,许多高校对第二课堂还没有充分认识到开展第二课堂的重要性,从而在第二课堂的大力发展上还需要投入更多的努力,得到更多支持。
参考文献:
[1] 邹晓东,韩旭,姚威。科教融合:高校办学新常态[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2016(01).
[2] 时椿茹,蔡潇,刘世双。第二课堂与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科技信息,2011(36).
[3] 杨海燕,段晓燕。浅析大学生的第二课堂建设[J].经营管理者,2011(20).
[4] 陈兵。第二课堂活动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J].学理论,2011(18).
[5] 王霆章,第二课堂活动育人的有效性[J].化工高等教育,1991(03).
课堂的认识2
一市场营销专业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性
1第二课堂活动有助于学生巩固、拓展专业知识
当学生参加第二课堂活动时,由于第二课堂活动往往需要第一课堂所学知识加以指导,学生就会主动调取自己的知识储备,这无疑就会强化其对第一课堂上所获取的知识的理解。同时,第二课堂活动大多不只是需要单一课程的知识,因此学生能将多门课程的知识融会贯通,甚至会主动涉猎本专业之外的知识,进而形成更为系统、更为合理的知识结构体系。
2第二课堂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理论只有联系实际才有生命力,对高校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已越发重要。市场营销专业具有较强的实践性和操作性专业要求,所以营销专业的学生则更需培养综合能力。第一课堂的知识通过调研实践、学科竞赛、社团运营等第二课堂活动便能转化成更加合理的能力体系。[2]第二课堂对专业知识的延伸和补充能够缩短高等教育与大学生成才、社会需求之间的距离,形成了理论与实践的良性互动,有助于引导学生追逐学术发展的前沿并积极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3第二课堂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
高校学生如果只专注于书本知识的学习,不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就容易与社会脱节,以至于走出校门之后不能尽快融入到岗位的工作中。第二课堂活动是促使学生主动联系社会的有效方式,通过校内校外等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专业知识,也能较好地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尤其是社团类的活动,社团在某种程度上就是个小型的社会网络,参与社团活动能够使学生缩短与社会的距离。
二市场营销专业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现状分析
近些年各大高校已逐渐认识到第二课堂的重要性,尤其是市场营销这类实践性和操作性要求较强的专业,更在积极地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并已取得了不错的成效,第二课堂活动的种类愈发丰富,形式愈发多样,学生参与程度和参与热情也越来越高,但是综合来看,还存在一些问题,导致第二课堂的作用与功能没有得到更好的发挥。
1对第二课堂活动的功能认识不足
尽管各大高校市场营销专业也越来越重视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但是大部分高校仍然认为,第二课堂主要是丰富学生们的业余文化生活,培养兴趣爱好,营造活跃的校园氛围,处在从属和补充的地位,而没有充分认识到前面提到的第二课堂的优势作用,所以大部分教师甚至领导都认为搞好专业课堂教学才是教书育人的根本,第一课堂才是他们的阵地,以至于没有在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方面投入更多的精力。[3]
2第二课堂活动缺乏系统规划
虽然市场营销专业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越来越多样,部分院校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但大多数高校都没有将第二课堂活动纳入常规教学计划,没有从整体上进行系统设计,更没有在制度、师资等方面相应的保障,所以第二课堂在制度化、规范化和系统性上明显不足,难以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
3第二课堂被边缘化
由于对第二课堂作用认识的不足,许多学校在校园规划建设、教学设施等硬件建设和设施配备的安排和使用中更多关注的是第一课堂教学的需要,尤其是随着高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导致了人均教学设施的不足,时常出现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争夺资源的问题,每当出现这种情况,学校往往优先保证第一课堂,在经费的投入、人员的配备、设施的完善、政策的制定等方面第二课堂都处于“边缘化”的境地。如在人员配备方面,学校各学院时常是只有一两名教师来负责上千学生的第二课堂活动,这样配备想要达到好的效果几乎不可能。[4]
4学校引导作用发挥不足
纵观国内各大高校市场营销专业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方式,比如参加学术讲座、参与学科竞赛、参加实习实训等,在执行的过程中,为快速形成数量和形式规模,由于急于求成,往往采取强制参加的方法,这种方式虽然有利于第二课堂活动的快速开展,但偏离了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初衷,执行不当就适得其反。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初衷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应该让学生自主自愿参加,而学校则可以在制度上加以保障,在学生兴趣取向上加以正确引导,提高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的兴趣与积 极性。
三市场营销专业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有效途径
第二课堂活动在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所以市场营销专业要想探索出有效的教学模式,培养出符合社会需要的营销人才,就应该将第二课堂作为载体,通过丰富第二课堂的内容、创新第二课堂的形式、完善第二课堂的保障机制等方面来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优势作用。
1系统规划第二课堂教育
为增强第二课堂活动组织的系统性,提高第二课堂活动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市场营销专业须将第二课堂活动纳入专业的整体教学体系,在硬件支持、制度规范、师资保障等方面进行系统地规划设计,以切实发挥第二课堂在学生素质全面发展中的功能。如在硬件支持方面,建立一些实践基地、活动场地和辅助设施等;[5]在经费保障方面,高校的经费大多都很紧张,主要保障第一课堂教学的使用,但学校可以从政策方面为第二课堂提供一个宽松的与外界合作的环境,充分利用自身的优势,为企业提供适当的有偿服务等形式,寻求社会的支持;在师资保障方面,应该重视师资队伍的建设,建立第二课堂导师制度,将专业教育与第二课堂活动有效结合起来,对专业教师分配一定量的指导任务,并折算成相应的工作量,让指导教师能够获得相应的工作量,使第二课堂活动能够持续稳定地开展。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方面,可以考虑分年级进行教学设计,并将重要的内容纳入教学管理系统,按学分制进行定量考核,变软性要求为硬性指标,促使学生重视,进而有计划、有目的地完成第二课堂活动。
2丰富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与形式
在第二课堂活动方面,应该以学生为主导,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学校主要应该引导学生组建市场营销协会、市场营销系学生会等,以此为平台来设计第二课堂活动,并要注重实践性和创造性相结合、自立性和导向性相结合、趣味性和实效性相结合。(1)定期举办与专业相关的研讨、交流等课外活动,掌握营销前沿理论,介绍国内外营销界的研究动态,如企业家论坛、专家报告会,聘请校内外专家、学者、企业家来校向学生讲授营销前沿理论,讲述自己的创业经历、经营管理经验等。(2)用营销理论分析市场现象。如:案例分析,选择典型营销管理案例,鼓励学生从不同角度进行分析判断,并提出解决方案;组织学生广泛参与社会调研,扩大学生与社会的交流和联系,使学生对课内理论知识有更加简明直观的了解,保证实践教学的顺利推行,使它成为培养未来创业型企业家的摇篮。(3)为企业提供咨询策划。如:按照企业的目的和要求,进行市场调查问卷设计及数据分析,并撰写调研报告,使学生的实验成果真正能为企业所用。(4)主办校内公开发行的营销专业报纸、推销大赛、营销策划大赛、模拟营销经理大赛、营销沙龙、商贸文化节、管理者挑战赛、创业计划大赛、科技作品竞赛等形式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以实战以及模拟的形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营销实践操作能力。(5)参与全国性的学科竞赛或媒体(广播、电视)、报纸专栏等组织的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内容,扩大视野,在相对更大的舞台上和社会进行沟通和交流。
3完善第二课堂活动效果评价机制
既然第二课堂是重要的教育环节,在总体规划中就应该不断关注教育的效果。对于第二课堂教育的成效,要从多方面的指标来进行综合评价,即除了考查学生的满意度、活动的丰富程度、学生的参与面、各种校内外活动或竞赛参加情况及获奖情况等,还要从第二课堂对学生的能力培养、人格完善,对第一课堂促进,对就业能力的提升及对社会的贡献等方面来考查,并且学校也应该充分考虑第二课堂活动对学生未来较长一段时间的影响,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加强对第二课堂活动开展的质量考评。通过建立质量反馈系统,对反映出来的问题制定科学合理的整改意见,使第二课堂活动真正实现由学生主导,由学生主动参加来完成,贴近社会实际,帮助学生成才。
参考文献
[1]郭涛。“第二课堂”:实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J].中州学刊,2007(5).
[2]张红玲。论第二课堂与综合素质培养[J].广东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6).
[3]吴怀涛。市场营销专业教学体系构建的探索[J].职业与教育(实践与探索),2007(10).
[4]庞金玲,王艳明,李瑞洲。加强“第二课堂”建设提升大学生就业竞争力[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
课堂活动计划范文3
关键词:高职院校 开展 第二课堂 课堂教学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3)07-200-02
高职教育担负着为社会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它在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的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近几年来国家把高职教育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教育工作的战略重点,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高等职业院校为完成这一使命,就必须下大力气,深化教学改革,从教育理论、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诸方面进行探索,创新教学方法,从而达到为社会培养高素质专业技术人才的目的。而院校传统的教育方法和教学手段,往往存在着重教有余、重学不足,灌输有余、启发不足,复制有余、创新不足,共性有余、个性不足等弊端。因此必须开展多种形式的创新性教学活动。
第二课堂活动是针对在教学计划规定的学时范围内,以教师为主导所进行的讲授、课内练习等第一课堂活动而言,它是指在院校教学计划之外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训练活动。第二课堂活动与其它教育训练活动相互结合,构成高职院校的全方位的育人机制,对于培养全面发展的满足社会需求合格的专职人才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第二课堂的地位、作用和特点
事实上,第二课堂的许多活动,从内容到形式早已有之。长期以来,人们把其中的一些活动称之为“课外活动”。而把这些活动也称之为一个“课堂”,形成与第一课堂并列的第二课堂的概念,将活动的内容和方式加以发展和系统化,并赋予科学的含义,则是20世纪后期的事情。人们在研究教育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历史、研究学校教育方式的演变、研究人才成长规律的过程中,通过教学改革的实践,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过去被称为“课外活动”的那些活动,对于培养现代社会的人才有着不容忽视和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因此,应当赋予它应有的地位,把它作为一个重要的教育方式和途径,作为培养人才所必需的另一个课堂提出来,以指导培养人才的实践。这样,第二课堂的性质和涵义,与原来意义上的“课外活动”相比,就有了质的飞跃。
把院校在教学计划之外组织和引导学生开展的各种有教育意义的活动称为一个课堂,是为了使人们更加清楚、自觉地认识到它的教育作用,并加强它的系统性、计划性和目的性。而对这个课堂冠之以“第二”,则是为了和第一课堂即按照教学计划进行的班级教学活动相互区别、相互补充,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但是,第二课堂活动决不意味着只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只是教学内容的丰富、教学活动范围的扩大或教学活动场所的变更。两者的区别不在于外延而在于内涵,即:第一课堂对人才培养提出普遍性的要求,主要解决人才培养中的共性问题;第二课堂则主要是解决人才培养中的特殊性问题,强调培养和发展人才的个性。或者说,把第二课堂作为院校培养和发展人才个性的广阔空间,作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重要途径,这是开辟第二课堂、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主要目的。现代教育界提出的“合格加特长”的要求,只有通过两个课堂的相互配合才能实现。
综合上述内容,可以看到第二课堂具有这样一些特点:以学生为主,自愿参加,在教育者的指导下独立地开展各种活动,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形成生动、活泼、自由的学习环境;丰富多彩、灵活多样,不受教学计划和课程大纲的束缚,让学生按照各自的兴趣、爱好和专长参加活动,充分体现了因材施教的原则,有利于学生培养特长和发展个性。总而言之,第二课堂以自己的独立性、灵活性和多样性等,弥补了第一课堂标准化、专业化、集中化所带来的不足。两个课堂的结合,形成了一种和谐的教育方式,有利于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较高的专职人才。
二、第二课堂活动的形式
高职院校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形式多种多样,大体上可分为以下三类:(1)群众性活动。群众性活动是第二课堂活动不可缺少的形式,如有组织的专家学术讲座、专题报告、知识竞赛、参观访问、厂矿调查研究、文体活动及各种社会公益活动等等。这类活动的特点是容量大,能够吸引较多的学生参加,可在短时间内让较多的学生受到教育,使学生增长知识,开阔学生的视野。但需要院、系机关进行有效的组织才能进行。(2)小组活动。小组活动是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形式,也是实际应用最多的形式。如学术小组、科研小组、技术小组、文艺艺术小组、体育小组、社会公益服务小组等。各类小组的组成人员可在班级内,也可在本系范围内,甚至全院范围内组成。这类活动是建立在志趣、爱好相同,又自觉、自愿的基础上,成员比较稳定,活动内容比较集中,便于组织,有利于学生之间的交流、切磋和协商。(3)个人活动。个人活动是广泛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的基础,这是学生个体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合适的内容或研究课题进行的独立性活动。如学生独立学习某一内容、研究某一课题、从事创作和写作等。这是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合适的内容或课题进行的独立性活动。它的特点是针对性强,适合在多种场合和条件下开展活动,从而弥补了群众性活动和小组活动受时空条件限制的弱点,有利于发挥学生的特长和独立精神。
上述三种活动形式是相互联系、互为补充的,高职院校各级领导应根据培养目标的要求和院校的条件很好地加以组织、使之相互配合,取得最佳效果。
三、第二课堂活动的组织
高职院校第二课堂活动尽管不在教学计划之内,但要使其真正收到实效,必须加强组织领导。对此,应着重解决好如下问题:(1)统一认识,把握方向。第二课堂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和深化,是高职院校教学过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相辅相成,在高职人才的培养中共同发挥重要作用。因此,既要重视第二课堂的重要作用,又不能忽视第一课堂的主导作用。因为第一课堂的教师教学,是学生获取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重要场所。必须两个课堂要相辅相成,既不能互相取代,又不能完全脱离。(2)坚持“三自”原则,注重实际效果。第二课堂活动是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志向发起组织的,因此活动的计划和组织应以学生为主体,坚持自愿参加,自由结合、自主选题的原则,切实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创造性。教师和领导不要随意干涉。活动形式要因人、因地、因时制宜,尽可能灵活多样,以适应学生的不同需要,最大限度地吸引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3)周密计划,科学组织。由于第二课堂具有参加活动的自主性、活动内容的多样性、活动形式的灵活性等特点,其组织领导比第一课堂要复杂得多,因此必须分工负责、科学组织。其中院机关负责第二课堂活动的计划和指导,系、班辅导员负责对第二课堂活动进行具体组织实施,相关教研室也要参与活动的组织与指导。(4)注重指导,确保实效。第二课堂活动虽然由学生和班级组织实施,但老师也应起到指导、帮助和咨询作用。一方面,老师应根据课堂教学、课题研究的需要和学生的需求对第二课堂活动有针对性地加以指导;另一方面,院校也要有意识地培养和建立一支以教师为主体的富有成效的第二课堂指导队伍。
四、第二课堂活动的指导
第二课堂活动不能放任自流,要取得好的效果,必须加强指导。指导的内容和方式很多,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1)课程辅导。这是教师面对面指导学生学习、解决课程疑难问题的活动,其目的在于帮助学习吃力的学生克服自学时遇到的困难,指导学习较好的学生深入钻研,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的指导,培养其自觉的学习态度和独立思考的能力。课程辅导一般通过答疑解难、批改作业、讲解辅导等工作进行,其形式有个别辅导和集体辅导两种。在具体形式应用中,应多个别辅导,少集体辅导,尤其不能将集体辅导搞成变相的讲课,变成了第一课堂的教学。(2)自学指导。这是教师指导学生围绕课堂教学的内容,深入钻研、拓展知识面的学习活动。其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扩大知识面、了解学科前沿、深化专业学习内容、奠定宽厚扎实的知识基础。对学生自学的指导,着重点不在于讲解知识、解答疑难,而在于教会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掌握自学方法,增强自学能力。(3)学术研讨活动的指导。这是为了使学生探讨研究本专业范围内的新思想、新问题,提高科研能力的一种学习活动。其目的在于通过让学生参与学术活动,培养其科研兴趣,对其进行科学思维和科研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这是引导和组织第二课堂活动的重点。(4)实践活动的指导。这是使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学生发现并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学习活动。其目的在于进一步熟练因课内学时受限而未能很好掌握的基本技能与技术,以多种方式训练和演练专业技能和综合技能,从而增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满足学生第一任职的需要。(5)文体活动的指导。针对高职院校青年学生的特点,大多数学生都比较喜欢这一活动。这是增强学生文化素养和身体素质的重要渠道。其目的在于活跃学生业余文化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其德智体综合素质全面发展。而活动形式又多种多样,篮球、排球、足球运动对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有着一定的帮助,但也极易造成学生身体的损伤。因此必须加以指导。
参考文献:
1.蔡克勇,冯向东。第二课堂的产生是教育思想上的一次变革。高等教育研究,1985(12)
2.陈敏。蔡克勇教授早期高等教育研究与探索。高等教育研究,2010(3)
3.王超。简析大学生第二课堂活动。教育与现代化,1988(4)
(作者单位: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应用外语系 广东广州 51145
课堂活动范文4
论文关键词:第二课堂 创新能力 教学改革 电信类专业
论文摘要:针对电子电信类专业的特点,制定了各个教学阶段第二课堂活动的基本内容和实施方法,方便了指导教师从事第二课堂的指导活动;在各个教学阶段实施第二课堂教学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第二课堂实践,我校电子电信类专业的学生对专业课的学习兴趣不断增加,学生的创新显著提高。
第二课堂活动是指在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课程和实践环节之外,结合所学知识,在教师指导之下利用业余时问进行的科研和实践活动。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山东工商学院(以下简称“我校”)从2002年开始实施第二课堂与创新学分学校文件规定,实行学分制的本科学生在校期间必须取得第二课堂学分5分,否则不能毕业。
第二课堂与学生所学专业关系密切,学校文件只是给出了宏观的要求,不可能具体到每个学科、每个专业的实施细节就电信类专业来说,专业的理论性强,且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第二课堂的重点是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及创新能力。为了做好电信类专业的第二课堂与创新活动,我们按照教学过程的几个不同阶段,规定了第二课堂与创新活动的内容及评价方法。
一、基础课学习阶段的第二课堂活动
按照规定,学生在学习基础学科和人文社会学科课程时可在教师指导下,利用业余时间开展课程内容专题讨论、学术报告,并写出书面总结,经任课教师考核,学生可以取得1到个第二课堂学分。
在基础课学习阶段,任课教师来自于兄弟院系,他们与学生所在院系没有直接隶属关系。学生所在院系无法直接给这些教师下达第二课堂活动的任务。为此,从2004年开始执行导师制度,即每个班级安排一名专业教师,负责指导该班级的第二课堂活动。
电子信息工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等专业的学生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完成了指导教师布置的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当前金融危机的题目。学生都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对这次金融危机爆发的原因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和解释不但巩固了所学知识,同时通过图书、网络等手段了解了当前经济活动的热点问题。
二、专业基础课学习阶段的第二课堂活动
在专业基础课学习阶段,学生可开展课外专题讨论、写读书报告、组织课外科技活动小组等多种形式的活动,由教师考核每项活动可得l到2个该类学分。电信类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包含电路分析、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及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等课程。模拟电子技术及数字电子技术课程均包含1周的课程设计,且授课学时较多。因此,我们结合电路分析、信号与线性系统分析这两门课程,设置了课外讨论题目。如线性系统的时域解法综述(电路实例),通信系统频分复用方式的频域分析,系统的时域解法与变换域解法的比较等。要求写出书面报告,由指导教师评分。
学生在学习信号与系统时,还未开通信原理课。要完成通信系统的频域分析,要用到频域分析的基本原理(信号的调制与解调、信号滤波),以及通信系统的频分复用系统,后者指导教师可以做适当指导。通过这一题目,学生知道了频域分析的用途,并对后续课程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激发其学习兴趣。另外,开展专题演讲活动也可作为这一阶段的第二课堂活动。由学生自己选择题目,并在课下准备材料,制作成幻灯片(限定时间为5分钟);由指导教师组织在多媒体教室进行演讲比赛,指导教师按照演讲情况进行评分。这项活动,可以锻炼学生的组织材料能力、多媒体课件制作能力及演讲能力,能够在工作中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路及方案。
三、专业课学习阶段的第二课堂活动
在专业课学习阶段,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课题,或由教师组织成立课外科技活动小组,完成一定的科研任务,并撰写文献综述、生产现状调查、研究论文、实验设计等,由教师考核,每项活动可得l到2个该类学分。
在这一阶段,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和科技工作能力,但还不完善,需要在教师的指导下才能工作。学生参与第二课堂活动,可在教师指导下,完成某个项目的部分或全部工作,经历科研及开发工作的整个过程,积累科研开发工作经验。
电子设计大赛是第二课堂活动的重要内容。我校自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成立至今,每年都组织学生参加两年一度的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及山东省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竞赛的时间在每年的9月,我们在暑假前组织学生自愿报名,学生组队参加,利用假期进行认真的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准备,学习单片机的编程技术,常用电子仪器的使用方法,电路图的制版及元器件的焊接技术,以及各种传感器电路及其应用。学生拿到竞赛题目后能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设计任务。参加过电子设计竞赛的学生感慨地说,参赛过程学到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好多都是教材中没有的新技术。除此之外,提倡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进行组合参加各种形式的电子竞赛,如“zlg杯”arm嵌入式系统电子设计竞赛,富士通微电子杯mb95200系列mcu竞赛等。至今,我校学生已多次获国家及山东省的奖项。
选拔有能力的学生参与教师的科研课题,这是第二课堂活动的另一项内容。学生到课题组后,教师为学生分配一定的任务并提供适当的条件,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工作。例如,在嵌入式系统开发中,lcd显示驱动子系统的开发,无线数据传输子系统的开发,这样的小题目非常适合学生去完成。学生在课题组工作,不仅学到了知识,而且得到了在科研团队中的工作经验为今后从事科研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学生成立技术协会,也是第二课堂活动的内容。爱好电脑的学生参加电脑技术协会, "协会是学生人数较多的协会学生一起交流电脑装机技术,系统维护技术,网页制作技术等他们把所学到的知识,利用业余时间运用到为同学、教师的服务中。符合勤工俭学条件的,可以在相应部门的岗位上帮助教师做电脑维护工作,学校支付一定的报酬。另外,校外的小企业需要开发网页,大的软件公司不愿承担过小的项目,这种网页开发特别适合学生去做。通过这样的开发过程,学生的网页制作技术水平得到提高,并得到与企业打交道的经验,还得到一定的报酬。
鼓励学生学习嵌入式系统开发技术。虽然专业培养计划中已开设单片机原理课程,但对电信类专业来说,只知道单片机是不够的,还要进一步学习嵌入式系统技术。嵌入式开发系统品种繁多,各种单片机开发板,arm开发系统价格仅几百元,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兴趣,自己购买开发学习板,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不少学生把嵌入式系统的开发作为毕业设计的题目,并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四.总结
课堂制度5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 第二课堂 活动体系
科技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使得我国对人才的需求呈现多元化特点,即需要高端研究开发型人才,也需要大批可以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了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应用型本科教育受到高度关注。应用型本科教育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在该类型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应用能力的积淀需要通过氛围熏陶和环境熏染,仅靠课堂教学无法完成,而第二课堂则具备充分的潜力。
虽然第二课堂在教学的过程中经常被提及,但对“什么是第二课堂?”学术界还没有统一界定。王国辉等认为,第二课堂“是学生通过参加有组织的课余活动以达到陶冶情操、获取知识和培养能力为目的的一种教育教学形式,是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阵地”[1]。刘国存等认为第二课堂是“相对于第一课堂而言,它是在教学计划规定的必修课程之外,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而开展的一系列有益活动的总称”[2]。虽然对第二课堂的界定不统一,但多数相关文献有个共识,即认为第二课堂是相对课堂教学而言的。
对于第二课堂,学术界进行了大量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第二课堂作用、与课堂教学的关系、存在的问题、整改措施,等等,但缺乏对第二课堂活动体系的整体构架。本文分析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与第二课堂的内在关联,并依据应用型本科人才的培养要求进行第二课堂活动体系的构建,旨在发挥第二课堂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一、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与第二课堂的相关性分析
吴中江等人认为:“应用型本科人才是在本科专业学科的基本规范的基础之上注重人才的岗位性和职业性要求的本科人才,要求他们具有本科底蕴,实践能力强,专业特长突出,是通才基础上的专才。”[3]可知,应用型本科人才的本质是学以致用,核心是应用能力,基础是知识,这些与第二课堂所培养的综合素质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1.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与第二课堂教育主体性相关
在“教”与“学”的关系上,第二课堂以“学”为主[4],通过自主选择、自主学习,使得学生的主体性得到充分发挥。同样,应用能力的构建依赖于主体在环境与实践中体验、总结和沉淀,表现为主体对知识和技能的动态运用,需要主体的控制作用。同时,应用能力的形成高度取决于主体己有的认知结构、个性特征及个人经历等因素,具有高度主体性。
2.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与第二课堂教育情境导向性相关
第二课堂的主体由各种具有明确目标的活动项目构成,大多项目“再现”了某些生活和工作中的情景,学生在情景中内化知识、获取综合素养。同样,由于应用能力的获得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进行体验和总结,是一种理论和实践融合的过程,具有高度的情境性,应用型本科高校需要通过构建不同的情景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
3.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与第二课堂教育实践体验性相关
学生在第二课堂中通过思考及实践的反复检验获得自身经验,并强化或内化已获得的知识,获得的是一种在生活和工作中运用知识的能力。如果以能否运用知识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作为应用能力培养目标的一个指标,可以发现,应用能力的获得具有实践体验性。
二、基于“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第二课堂活动体系的构建
汪建华等人认为人才的培养必须以传授知识为基础,以培养能力为核心,以形成素质为目的;以培养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发展”为根本,构建应用型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5]。可见知识、能力和素质是应用性本科人才培养的要素。知识的获取通常通过课堂教学实现,但知识的内化,能力和素质的养成需要第二课堂完成。因此,本文以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为主线进行第二课堂活动体系的构建,体系结构如图1所示。
图1 第二课堂活动体系结构图
1.内容体系
本文基于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人才结构要素,将内容体系划分为能力、知识和素质三个模块。各模块包括的具体内容如表1所示。
表1 第二课内容体系的具体内容
2.组织形式
以上三个模块内容需要通过第二课堂活动的一系列组织形式实现,因此,该体系建设的另一项内容为组织形成,即第二课堂的实现方式。
(1)开设系列讲座。专业领域的专家为学生进行系列讲座,讲授相关领域的前沿知识、分享实战经验,可以拓展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第二课堂活动内容体系,可以针对科学素质、心理素质、职业道德、基本能力、服务社会意识、创新意识等相关内容举办专题讲座。例如,邀请证券投资、银行等企业专家为金融工程专业的学生做专题讲座,让学生了解金融相关领域的理论前沿、最新发展或行业企业的任职要求,等等。
(2)组织竞赛活动。竞赛是大学生展示知识储备和应用能力的竞技舞台,也是培养应用能力的有效途径。第二课堂可以组织参加或者举办各种竞赛,通过此形式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热情和竞争意识,助推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的实现。竞赛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巩固知识和增加知识储备可以举办知识竞赛,培养专业能力可以组织技能大赛,鼓励学生增强身体素质和可以举办体育比赛,等等。竞赛辐射的范围可小至班级,也可大至国家。以金融工程专业为例,关于专业技能比赛,可以举办证券模拟投资大赛或者参加全省、全国的比赛训练专业能力,学生通过比赛熟悉证券投资、金融、经济等学科的基础知识,了解证券投资的操作过程,通过动手操作获悉证券投资需要注意的问题等。
(3)开展社会实践。第二课堂可以通过组织社会实践,引领学生走出校门了解社会,进行自我完善。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发现各种问题,通过问题的自我解决有助于应用能力的培养。社会实践的展开可以通过暑期实践、社会调查、科技服务、志愿者服务等形式。同时为了确保实践活动顺利开展,在活动安排上最好与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结合[6]。
(4)关注宿舍文化。宿舍是大学生活动的主要场所,宿舍文化环境对学生有非常重要的影响,第二课堂可以通过宿舍文化的构建培养学生应用能力。例如通过举办宿舍文化节鼓励学生建设学习型宿舍、创新型宿舍等,鼓励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
(5)组织认知实习。认知实习是在学生在校期间组织学生到企业进行现场观摩,使学生能够在踏入社会前对企业现场操作有所了解。
3.保障体系
第二课堂活动的顺利实施需要可执行的保障体系,本文从组织、人员、设施和制度四个角度建立第二课堂活动体系的保障体系。
(1)组织保障。为了保障第二课堂活动高效开展,学校应当成立专门的管理组织。例如学校成立第二课堂管理小组,负责制定第二课堂管理办法,负责与学校其他部门之间进行沟通,组织第二课堂活动的考评,等等。在第二课堂管理小组下面设立第二课堂执行小组,由于社团在学生中有很强的号召力,因此该小组可由学生社团组成,负责第二课堂活动的具体开展。
(2)人员保障。人员保障方面,应该将教师队伍纳入第二课堂教育中,将课堂教育与第二课堂教育结合起来,由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活动项目的设计、现场操作、解决问题等,有助于专业能力培养和基础知识掌握。同时,教师为学生第二课堂活动把握方向,便于第二课堂的管理。
(3)制度保障。为了保障第二课堂活动的可行性,应当制定第二课堂相关管理制度,如第二课堂活动申报制度、相关费用管理制度、奖惩制度、学分管理制度、评价制度和指导老师管理制度等。例如制定学分管理制度,将第二课堂教学与学分制度相结合,调动学生参与第二课堂的主动性;制定考评制度,采用过程性考评与总结性考评相结合的方式,保障第二课堂的效果性。为了实现第二课堂在应用型人才培养中的作用,建议从知识、能力和素质三个方面进行考评。
(4)设施保障。为了保障第二课堂的顺利开展,学校应当提供活动场所和相关的基础设施。硬件方面,例如应当建有校内实训基地、实验室、活动室等实践和活动场地,提供实验实训器材、计算机等重要活动器具;软件方面,例如技能大赛需要的相关软件。
四、结语
在分析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与第二课堂相关性的基础上,本文以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的知识、能力和素质结构要求为出发点,构建了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第二课堂活动支撑体系,该体系包括内容体系、组织形式和保障体系三个部分,力图能够通过该体系的构建,发挥第二课堂教育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
[1]王国辉,陈明,等。高等教育第二课堂素质拓展学分化研究[M].沈阳:辽宁大学出版社,2006:19.
[2]刘国存。对经管类学科大学生第二课堂地位及作用的思考[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1(4):89-90.
[3]吴中江,黄成亮。应用型人才内涵及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4(2):66-70.
[4]韩流。从“因材受教”到“因材施教”――第二课堂践行“以人为本”理念的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09(6):78-80.
[5]汪建华,俞贵邦。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05,15(2):68-69.
[6]梁耀相。高职专业教师参与企业实践的现实窘境与管理路径。温州职业技术学报,2012(1):34-37.
上一篇:生产管理制度(精彩4篇)
下一篇:公司交通费用报销制度精编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