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我国教育督导制度的现状及发展对策教育论文【优秀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读】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浅谈我国教育督导制度的现状及发展对策教育论文【优秀4篇】”工作范文资料,供您参考学习,希望这篇工作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朋友吧!

教育督导论文【第一篇】

一、以省市督导评估为契机,统筹协调,落实保障教育优先发展各项目标

1.完善教育督导联席会议制度,保障教育经费投入增长。定期召开区教体局、区财政局、国税局、地税分局联席会议,按照各项督导评估指标要求,分解责任,查找问题和不足,沟通工作进展,确保教育经费投入及时,管理规范,使用合理。全力完成与市政府签订的《区政府落实教育经费投入法定增长责任书》指标任务。

2.积极筹备,精心组织,迎接各级督导评估。准确把握省、市各项督导评估标准,指导学校(幼儿园)以督导评估为契机,将评估指标与日常工作相结合,推动学校自我检测、自我评估、自主发展。年内,完成省2012年度学前教育工作专项督导评估、市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和市2012年度教育工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等各项督导评估工作。

二、以学校(幼儿园)办学水平发展性督导评估为重点,督促学校(幼儿园)深挖内涵,特色发展

1.落实2011年办学水平督导评估整改。指导学校根据《2011年区中小学办学水平发展性督导评估反馈报告》和学生、家长、教师网上问卷中反映的内容,总结提炼发展优势,梳理自身存在的问题,找准学校今后发展的方向,制定整改措施,上报整改报告。召开督学讲坛暨区办学水平督导评估反馈会。

2.建立校本督导制度。学校根据《关于做好区中小学办学水平发展性督导评估自评工作的通知》(青四政教督字〔2011〕3号)文件要求,成立自评领导小组,建立专项评估机构,按照自评程序,实施专项自评。6月底前,完成学校自评报告。在学校自评基础上,建立校本督导制度,邀请家长、教师、社区有关人员、责任区督学等对学校三年发展规划2011-2012学年度完成情况进行督导评估,对学校自评结果进行复评。

3.做好学前教育督导评估。按照《市学前教育督导评估指标体系》,通过督导推动学前教育政策的落实,保障学前教育健康、稳步发展。10月,依据《市幼儿园办园水平发展性督导评估体系(试行)》,对幼儿园三年发展规划制定和年度目标完成情况进行督导评估,提升幼儿园办园水平。

4.深化“多元互助”教育督导评估模式品牌建设。以申报《“多元互助”督导评估模式的研究》市级教育督导课题为引领,继续深化“多元互助”督导品牌的内涵、体系建构、操作流程,积极探索评估主体多元、评价内容多元、评估手段多元的督导评估模式,实现督学、学校、家长、社区间的合作互助、平等协商的伙伴关系,共同推进学校的自主发展。

三、以专兼职督学队伍建设为抓手,推进督学队伍专业化发展

1.加强专兼职督学的培训和管理。依托“教育督导协同办公系统”,用好“网上学院”,上传视频、课件等学习材料,开展主题讨论,通过网络平台促进督学间的学习和交流。继续举办督学讲坛、督学沙龙、专兼职督学暑期培训班,编印《专兼职督学学习材料汇编》,提高督学专业化水平。

2.建立多元的督学评价机制。督学要用好《督学履职手册》,建立督学成长档案。加强对责任区督学的业绩考核,对认真履行职责、成绩突出的督学给予表彰奖励,对责任区督学履职情况在一定范围内进行公示,激发督学的主观能动性和团队精神。年内,评选表彰优秀督学、优秀督导责任区。

3.扎实开展教育督导课题研究。以我区申报的省、市教育督导课题研究为引领,组织、动员专兼职督学深入研究教育改革发展和教育督导工作中的理论与实际问题,撰写教育督导论文和调研报告,为学校发展与提高服务。评选优秀教育督导论文和优秀调研报告,4月,推荐优秀论文参加省市教育督导论坛论文评选。

四、以创新工作机制为载体,促进教育督导工作科学发展

1.建立督导推介制度。3月,对我区19所公办及公办性质幼儿园落实省学前教育督导评估指标情况开展“随访一日行”活动。5月,对中小学2011年办学水平发展性督导评估整改情况开展“随访一日行”活动。开展督导责任区随访观摩活动,开拓督学工作视野,对督导责任区学校在督导整改、校本督导等方面形成的优秀经验和成果进行推介。

2.建立督导责任区工作的长效机制。建立督学与责任区学校的学习共同体,组织督学深入学校,参与学校发展各个过程,共同研究问题、研究对策、形成和谐互助的伙伴关系,充分发挥好教育督导引领的导向功能。8月份,举办督导责任区工作交流会。

教育督导论文范文【第二篇】

关键词国外高校;督导制度;我国高校;借鉴

高校教育督导制度是高校教育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保证高校教学质量、服务地方经济、提高教师专业素质等方面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我国教育督导制度的起步比较晚,发展不平衡,尽管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教育督导工作,毕竟时间短经验少,在督导理念、职责、目标、方法和在教育体系中应有的地位及作用并不是很清晰,有待吸收国外的经验,结合我国国情,建立适合中国实际的教育督导体系,以促进我国教育、文化事业的发展。

一、国外教育督导制度

美国的教育督导制度始于十七世纪,经过长期的发展历程逐步形成了以“导”为主的人性化督导特点。“美国的教育督导倡导科学督导理念,强调对教师的评估和培训机制,其模式是‘区分性督导’。教学督导根据教师的实际情况、个性差异和需求来促进教师的个体发展和教学有效性,督导更多地具有提高教学质量、尊重教师个性和促进自身发展的内涵”。

日本教育督导直属日本政府,文部省、地区教委、市镇村各级机构均设置督导员。“督导模式主要受美国督导理念的影响。日本教育督导的职能含有为政治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的特点”。日本教育督导的本质是通过督导来宏观调控日本教育,从而达到政治制度的改革和经济发展的目的。

德国各州、区和县市的三级教育行政机构中设有督导员,教育督导员对教育质量以视察、指导为主,又涉及学校的人事管理。德国这种责权合一的教育督导体制缩小了因地方自治、党派势力牵制和传统观念影响而形成的教育差异,对德国的教育组织、学制、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均衡发展提供了保障。

法国教育督导制度分中央和地方两级,中央设总督学局,地方设地区—学区督学和国民教育督学。按任务职责分教育教学和教育行政两大领域。总督学局负责对全国教育制度的运行进行宏观监控和评估,对高等学校的行政和经济进行监控,对教师进行检查、指导和评估。地区—学区督学主要负责督察学区内初中、高中和职业高中;国民教育督学主要督察本省内小学、初中段的职业技术教育和学前教育。法国的教育督导机构组织严密,职责明确,教育督导是教育体系的重要一部分。

英国的教育督导机构是皇家督学团(1992年改为英国教育标准办公室),其性质是自治团体,是政府管理教育的参谋和助手,是中央高度集权的、自成体系的教育督导系统。皇家督学团职能是向国务大臣报告关于教育制度的实施情况,视导全国教育运行状况,并向中央教育行政部门提出建议和决策依据;评价各地教育水平和发展趋势,评估教学管理质量与学生的学习质量及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发现和推广成功经验,指出存在的问题;宏观监督课程发展与考试改革。地方教育局也设立自己的视导处,作为皇家督学团的重要补充。

二、国外教育督导制度的借鉴意义

1.有利于建立和完善我国教育督导制度。我国教育督导制度起步晚,挫折多,近年来虽然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但存在较多问题。研究各国教育督导制度,对他们的组织结构、工作职责、模式和理念等有清楚的了解,再结合我国实际国情,探索适合我国教育特色,服务于教育和经济的教育督导体系。

2.有利于更好的履行教育督导职责。我国的教育督导责权定位模糊,在实际运行中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研究国外教育督导制度,深入认知督导工作的重要性,寻找实施专职教育督导职责的有效方法,使教育督导真正发挥其引导国家教育方向、规范人才发展模式、服务经济的功能。

3.有利于促进督导理念的更新。我国教育督导制度在运行过程中往往以“督”为主,通常用统一的模式和单一的要求评价教学质量和教学水平,并与职称、工资等行政手段挂钩,带有奖惩性教育督导的性质。研究美国重视个体发展的教育督导管理经验有助于“以督促导,以导为主”的督导理念形成。尊重教师个性差异和自身发展需要,使教师在专业发展过程中表现自主性、能动性和超越性的主体意识。

4.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随着高等教育的大众化和高校教学内容及教学方法的改革,各地区各高校的教育质量将出现较大的差异性,建立教育督导制度能有效平衡各地区的教育教学情况,缩小各地区学校间的教学质量差别。高校竞争是教学内涵的竞争,而内涵竞争就是教学质量的竞争。科学有效的督导有助于优化教育机制,提高教学质量。日本的教育督导制度对日本的教育改革和国际地位的上升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给我们提供了一个有益的启示。

三、研究国外教育督导制度的作用

1.提升教学质量,服务经济发展,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借鉴外国各个教育督导成长发展的经历,对我国现行的教育督导制度将产生深远的影响。教育督导要围绕经济的发展和民生的改善,以最少的资金投入达到最佳的经济收益。

2.为政府职能部门制订合理正确的教育政策提供帮助。外国教育督导制度的演变和发展都是社会经济的需要和三级督导责权合力的结果。研究外国成熟先进的教育督导制度使我们借用他山之石,走捷径,谋实效。

3.研究国外重视个体发展的教育督导理念为我国实行人性化管理提供帮助。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加强对教育督导工作内涵的认识,发挥督导对教育、经济、文化、国力增强的重要作用,迎接国际竞争和挑战。

四、国外教育督导制度的启发和对我国高校督导工作的设想

1.建立省、市、院三级督导体制的可行性设想,明确三部门之间的组织归属和督导权限,明确职责和内容,保证督导工作良好运行。建立督导员联盟,举行督导例会制度,交流各地方学校督导工作经验,了解各校教育教学情况,向政府纳言献策。各校实行二级督导员制度作为对学校督导机构的重要补充。

2.研究实行督导员培训制度。政府部门要组织开展基层督导员培训工作,时间可以是定期或不定期,方式可以是集中培训或网络培训,内容可以是督导理论和督导制度,形式可以是讨论、专题报告、参观,心理学、教育学、教师行为学等相关理论的学习。提高教育督导员的理论水平和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建设一支理论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的督导队伍。

3.探索人性化教育督导模式。建立教师职业成长档案,从教师的专业、进修、自我评价、教学效果、创新教学方法、探索教学模式等方面多视角了解教师的成长和发展状况,尊重教师的个性特点。对新教师、年轻教师开展“通知听课”的观摩课活动,提前一学期通知授课教师,使其有充分的时间精心准备,在漫长的准备过程中能提升和修炼业务水平,给其他教师也能提供借鉴。

五、总结

通过对日、美、英、德、法五国的教育督导历史、制度、机制、模式和职责等方面的研究,结合我国高校教育教学实际,提出了符合中国国情的高校教育督导制度设想和创新点。本文首次提出人性化教育督导的理念,改变了对督导工作的误解,实现督导工作的真价值。将督导工作纳入政府工作报告的设想是本文的又一重要观点,政府重视是开展教育督导工作的可靠保证,教育督导要真正起到宏观调控教育的杠杆作用,政府的作用是不可或缺的。综合五国教育督导经验,在我国实行督导员培训考核制度,提高督导员理论修养和工作水平,建设一支成熟高效的督导队伍;建立省、市、院三级督导机制和督导员联盟的理念,保证教育督导发挥应有的作用,使督导工作常规化;实行教育督导和教育行政的有效统一的设想,使行政手段的使用保证教育督导工作的顺利开展;建立教师职业成长档案的督导方式,尊重个性差异和挖掘自我,达到教师自我超越;开通教学工作信箱的设想,有助于教育管理部门直接掌握一线教师的教育情况,解决实际问题;教育督导与社会经济相联系的理念,是经济的发展对新的教学体系提出的要求,教育督导在教育改革和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必将逐步得到显现。

参考文献

[1]张景雷。美国与我国教学督导的差异比较[J].教学与管理,2011:159-160.

[2]日本教育督导制度的演变及其对教育改革的影响。http:///tkc045a/FED/Documents/

教育督导论文范文【第三篇】

事实上,我国教育督导机构的性质五花八门很难定位为行政组织,这里所说的行政组织就是国家行政机关。国家行政机关的个重要特点是:它是典刑的垂直结构,依靠严格的上下级之间行政权力行使职能,拥有行政权力是行政机关个本质特征,在我国,这点更为明显。我国的教育督导和机构是否拥有权力呢?我国是中央集权的国家,下级机关只对上级权力机关负责,上级机关几乎拥有管理下级机关的所有权力,其中包括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虽然规定了教育督导机构对下级教育行政部门及学校有督导的权力,但这种权力与教育行政机关的权力是重叠的。教育督导机构对督导对象没有发号施令和直接进行奖惩的权力,只有建议权。由此可见,虽然原则上规定了教育督导机构有行政权力,但这种行政权力缺乏相应的保障措施,自然很难落到实处,这是其工作力度难以保证的重要原因。与教育行政机关相比,其督导权力较弱,甚至落空。由于没有行政权力,有的督导机构不得以将机构性质定位为事业单位,监督的权力更难以保证;还有的教育督导机构是教委下属科室,教委主任和副主任分别是督导室的主任和副主任,督政职能基本落空;最后的“二线”机构、“安置”机构也就只剩下迷茫的份了。就教育督导机构的职能而言,“督政”和“督”更多地依赖于行政权力,带有一定的强制色彩,由于教育督导机构的行政权力难以保证,所以,直接导致了“督政”和“督”的职能的发挥不力,前面的分析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但由于受教育督导机构的行政属性所限,教育督导机构对学校还是以“督”为主,没有真正转到“导”上来,由于教育督导机构不直接管理学校,行政权力缺乏相应的保证措施,所以其督导的权力相对较弱,导致其督学的力度不够,教育督导机构没有权力自然很难做好“督”的工作。“督学”和“导”则更多地依赖于学术权力(学术权力是由专业权威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的品德、学识、能力、经验所带来的权力),要以理服人。我国教育督导机构目前的学术权力又相对较弱,要想做好“督学”和“导”,可能有一定困难,但这方面的努力是应该鼓励和提倡的。就学校自身而言,最不欢迎的可能就是行政命令,最需要的则是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指导,而教育督导机构在导学的问题上,又偏偏认识不足,同时受自身学术权力所限,在实际导学的过程中很难导到位,不能解决实际问题,所以不受欢迎。

综上可见,没有权力是教育督导机构的职责完成不力的主要原因,因为权力是职责的保障。由于无权,造成了目前我国教育督导机构无位、无威、无所作为的现状。笔者认为,问题的解决首先应该从改变教育督导机构的性质并在此基础上理顺教育督导机构的职能入手。

二、我国教育督导机构的性质及职能的未来走向

从我国的现状看,要想把我国教育督导机构的性质定位为行政,理顺教育行政与教育督导行政的关系,可能难度较大,因为我国是典型的中央集权的国家,行政机关的权力欲望都较强,分权难度较大,所以双头行政(教育行政与教育督导行政)操作起来有困难。那么,要改变现状,我国教育督导机构性质及职能该朝哪个方向迈进呢?

1·教育督导机构的职能应由过去的重“督”转到重“导”上来。

从理论上讲,教育督导作为教育管理的手段之一,其最终目的是促进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督”和“导”自然也为同样的目的服务,但比较而言,只不过“督”更多的是通过行政命令促进教育事业的发展,而“导”是直接帮助发展的有效手段:“督”是消极的,“导”是积极的。由比较可见,“导”是促进教育事业发展的积极、有效、直接的手段,对促进教育发展更具有明显的、现实的意义。而且一般认为,在督导工作中,“督”是手段,“导”是目的,应在“导”的基础上“督”,教育督导应由过去的重“督”转到重视“导”上来,实践中,世界各国的教育督导工作也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各国的教育督导改革都重视“导”的作用,开展积极的建议活动,加强专业性的指导职能。世界教育督导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无疑为我国教育督导机构性质及职能的未来走向指明了方向。我国的教育督导应该由重“督”转移到重“导”上来,增强自身的学术权力,在导学上下大力气。

2·教育督导机构转变为教育督导与评估中介组织,其职能相当于教育行政机关的“参谋”、“媒介”和学校的导学专家。

笔者认为如果从转变督导机构职能、促进教育教学发展的角度出发,教育督导机构应从目前无权的行政机关转变为有权的教育督导与评估中介组织。其性质应定位于教育行政机关领导下的教育事业单位,教育督导与评估中介组织将告别过去的无权时代。当然,它的权力不是来自于国家行政命令,而是来自于其自身的专业权威,这种权力是学术权力(或者称作自然权力),是由专业权威组织及其成员个人的品德、学识、能力、经验所带来的权力。教育与评估中介组织应做上一级教育行政机关的“参谋”、“媒介”,组织无疑要由一些专家和权威人士组成,通过在实践中对教育教学的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反映给上级教育行政机关,通过对问题的对策研究向上级机关提供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上级行政机关的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起“帮督”作用。教育督导与评估中介组织要做上下级之间信息传递的桥梁,帮助国家机关了解基层教育的现状,增强国家机关宏观调控的能力,充分实现教育的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同时,在督学问题上,我认为教育督导与评估中介组织要不“督”只“导”,通过“导”来“督”,根据检查评估的结果,找出学校的问题,做归因分析,提出具体的对策,帮助学校改进提高,帮助学校解决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虽然没督,但客观上起到了“督”的作用,在学校,指导永远比监督受欢迎,比监督更解决问题,更具现实意义。国家领导下的教育督导与评估中介组织是国家机关,在职能上相当于国家中介机构,中介机构不仅有权、有威、有位、有所作为,而且为的有意义。

3·教育督导与评估中介组织向教育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事务所发展。

社会发展到今天,你时刻能感知到教育的重要性。21世纪将是教育大发展的世纪,温州人已经把教育作为21世纪的朝阳产业,更有人看好校园内的IT行业,教育与市场已经在不经意间结下了不解之缘,教育产业已经零星地在变为现实,而且来势汹汹。无论教育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产业化,教育市场都必将空前繁荣,这必将使教育事业大有可为,教育竞争将异常激烈。校与校之间的竞争、地区与地区之间的竞争以及学校内部的竞争等等,要想在竞争中取胜,发展无疑是硬道理。发展中遇到了解决不了的问题怎么办?教育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事务所竭诚为您服务,这里各方面教育专家云集,他们有能力帮您力挽狂澜,使生源枯竭、行将倒闭的学校起死回生;他们有能力帮您解决您在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难题,使教学效果较差、不受学生欢迎的您走出困境;他们有能力帮助您一起解决最令父母头疼的孩子教育问题,帮助您分析孩子的特长、优势以及孩子成长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使您的孩子逐步走向优秀。但对您的服务是收费的,因为这时的教育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事务所已经是企业,属服务行业。它的服务范围包括:学校教育问题咨询、子女教育问题咨询、帮助学校解决问题出谋划策、帮助学校打有关教育问题的官司、帮助学校培养优秀教师、自己经营学校、做教育行政机关的智囊(但这时要收费)等等。教育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事务所的职能角色有很多,如“教育医生”、“教育律师”、“教育参谋”等等。事务所的职能以指导服务为主,事务所的性质已经是服务性企业,那时,事务所的权力完全来源于组织及其个人的学术权力。到那时,事务所不仅大有可为,而且为的有价值,因为他们不但自食其力,而且还纳税,尤为可贵的是事务所对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空前繁荣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

所以,我认为教育督导机构的性质及其职能的未来走向应是:教育督导机构的性质应由国家行政机关转变为国家督导与评估中介机关,再转变为教育教学问题及对策研究事务所(即企业)。教育督导机构的职能应由重“督”转为重“导”,然后转变为督政的谋士和导学的专家,再转变为“教育医生”、“教育律师”、“教育参谋”等等。

教育督导、教育立法和教育投入被认为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三大支柱,我国教育督导机构的主要职责是督政和督学。就督政而言,主要是对下级人民政府的教育工作、下级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进行监督脸查,评估和指导。凡是人民赋予了权力的地方,人民就有权监督,而且必须监督,这己经是被理论和实践证明了的事实。所以,督政不仅重要,而且必要;就督学而言,是指对学校的监督、检查、评估和指导,通过此工作帮助学校找出其工作中的不足和缺点,向学校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为学校指明前进的方向,其意义小言自明。做好督学和督政工作是国家和人民赋子教育督导机构的崇高使命。然而,我国的教育督导机构是否能小辱使命呢?

我国自恢复教育督导制度以来,教育督导工作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如对于确保“两基”工作的贯彻落实和确保索质教育的全而推行,教育督导工作功不可没,取得了小小的成绩。尤其是对于制止乱收费、解决危房问题、切实“减负”等专项工作的督导,教育督导更是成绩卓著。但成绩的背后却掩盖不住问题:为什么极少数的教育督导被看成是“二线”机构少安置”机构?为什么教育督导在教育界日碑不佳?这自然暴露了教育督导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问题主要表现在督政工作没有力度,在实际推行中打了折扣;督学工作实际上做得不够,做得不到位,不受欢迎。笔者认为职能是由性质决定的,所以,对我国教育督导机构性质及其职能的现状进行深入探讨并做归因分析,在此基础上探索我国教育督导机构性质及其职能的末来走向无疑具有重要意义。

教育督导论文【第四篇】

顾明远,1929年10月生,江苏江阴人,中共党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教育管理学院名誉院长、博士生导师,中国教育学会会长。苏联国立莫斯科列宁师范学院毕业。历任北师大附中教导处副主任,北师大二附中校长,北师大教育系主任、外国教育研究所所长、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世界比较教育学会联合会副主席,全国比较教育研究会理事长。

所获部分奖项:

1991年获全国优秀教师称号

1997年获政府津贴及证书

1995年《战后苏联教育研究》获国家教委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励办公室(教委社会科学司)颁发的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教育学)一等奖

1997年获曾宪梓教育基金会高等师范院校教师一等奖

1998年12月荣获北京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主要成果:

《鲁迅的教育思想和实践》(合著),1981年,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年,日本同时代社。

《比较教育》(合著、主编之一),198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 《比较教育学》(译著),1982年,文化教育出版社。

《教育学》(合著、主编之一),198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学实用教育学》(主编),1987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世界教育发展的启示》,1989年,四川教育出版社。

《实用教育学》(主编),1990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教育大辞典》(12卷本,主编),1990-1992年,上海教育出版社。

《战后苏联教育研究》(主编),1991年,江西教育出版社。

《STS辞典》(主编之一),1992年,浙江教育出版社。

《外国教育督导》,1995年,人民教育出版社。

《中国教育大系》(主编),1994年,北京教育出版社。

《比较教育导论》(合著),1996年,人民教育出版社。

《比较教育》(再版,主编之一),1997年,人民教育出版社。

《民族文化传统与教育现代化》(合著),1998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我的教育探索――顾明远教育论文集》,1998年,人民教育出版社。

《教育大辞典》(增订合卷本,主编),1998年,上海教育出版社。

《中国教育的文化基础》,2004年,山西教育出版社。

还有《杂草集――顾明远教育随笔》、Education in China and Abroad:Perspectives from a Lifetime in Com-parative Education(CERC The Univer-sity of HongKong)等。

几经周转,我们终干在枫叶入红,菊色正浓的晚秋,联系到了时任全国最大的教育学术团体――中国教育学会会长的顾明远教授。欣喜之余,我们为能即将采访这样一位将一生的信仰、热情系于教育事业的、德高望重的教育大家,而倍感压力重重。顾老颇为宏富的中外教育学识,不凡的个人学养,以及对于中国教育事业深切幽远的关注与关怀,都是我们这些浅学的晚辈们永难企及、景慕恒久的。因此,即使是在采访前已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工作,阅读了大量的有关顾老的学说和现代教育事记,内心却依旧忐忑。

比约定的时间提前半小时到达顾老在北师大教育管理学院的办公室,本想在门外作一番平心静气的努力之后,自然从容地迎接顾老的到来,没料想,此时年近八旬的顾老却早已在这间十几平米的、简朴的办公室里等待多时了。一时间,我的内心涌起万千感慨。以顾老为代表的老一辈教育工作者们穷年累月,皓首不改的自我规范、严肃认真的做事习惯,已深深地融入他们的生命中,伴随着他们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所取得的卓著成就和显赫声望,铸造了一代大师的精神!

篷窗追忆

和顾老交谈,心情十分放松。他那极富江浙水乡韵致的语音,浸透了老一辈教育家的儒雅、谦和、冲淡和平易,让人觉得可亲又可敬。像午后的阳光暖暖地照着,顾老平静地讲述过去,和缓而温情。

顾老祖籍江苏江阴。20世纪30年代前后,那里偏僻贫穷。自小与母亲相依为命的顾老,少年时便砥砺上进,勤奋好学。于当地知名的南菁中学毕业后,在全国一片“工业救国”的号召下,18岁的顾老没作任何的比较分析,便仓促应考清华大学建筑系,结果未足心意。是年,顾老转入上海,做了一名小学教师。也许是冥冥之中真有安排,与孩子们的朝夕相处,令顾老对教育工作有了全新的认识。他深深地爱上了那三尺讲台。翌年,顾老考进了当时全国最好的师范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从此,他的名字便永久地和中国现代教育联系在了一起。

1951年,顾老作为第一批国家派往苏联学习的留学生中的一员,赴苏联国立莫斯科列宁师范学院教育系学习。在为期5年的学习生活中,顾老难分昼夜,如饥似渴地研读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著作和苏联的教育理论。1956年回国之后,顾老就在北京师范大学任教,其间到师大附中工作4年。经过长期的实践,顾老对于中国教育有了深刻的认识。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就是他总结出来的教育经验。现在已被我国教育工作者广泛认同,且推崇备至。

顾老对于自己的人生充满感激,即使是在那个疯狂的年代,他也曾受到了些许冲击,但从他的言谈话语中我们听不出一丝抱怨,一句“我的人生没什么坎坷”,将顾老的豁达乐观,真切地树立在我们面前。也许正是这份达然与坦荡,才使得顾老在归国以后的十几年里,不受纷乱的打扰,安心埋首于外国教育研究的浩瀚之中,同时也因此而频频受到影响他一生的重大机遇的眷顾。1974年,顾老作为参加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18届大会中国代表团中唯一的教育顾问,远赴巴黎参加大会。其间,他阅读了许多提案,并对第三世界国家关于扫盲、普及小学教育和发达国家搞成人教育、终身教育的提案格外关注。“对每个公民在他需要学习的时候提供学习机会”的终身教育思想深深地吸引了他。20世纪70年代后期,顾老是最早把终身教育的观念介绍到中国的学者之一,并大力推进教育现代化的研究。顾老的此项举措,极大地丰富了我国现代教育理论和实践。

进入20世纪80年代,改革的春风也叩响了教育的大门。此前曾一度被取消的比较教育课程,再次提起。顾老深知这门学科的重要性,为了在我国的高等学府重新建立自己的比较教育学科,此时已近耳顺之年的顾老,首先向有关领导写信要求恢复《外国教育动态》杂志。有道是功夫不负有心人,国家很快批准了他的这一提议。杂志在1980年公开出版。同时他又趁邀

请美国哥伦比亚大学胡昌度教授来中国进行为期3个月的讲学之际,组织进修班的教师自己编写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本比较教育教材。如今,人们已很难把顾老和比较教育学区分开来,在顾老的倾心呵护下,比较教育学在我国的发展已根深叶茂。

教育之于顾老,可以说是终生相守的伴侣。经历了青年时代的热恋,中年时期的挚守,走进桑榆之年的顾老,与教育已是水融。20世纪90年代以后,顾老潜心于各项教育服务活动,并著书立说。1997年,在顾老不懈的努力和争取之下,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了教育硕士专业学位,满足了数以万计期盼已久的中学教师继续深造的迫切愿望。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顾老耗时10余年,主编了字数多达800万字的12卷本的《教育大辞典》和300万字的《世界教育大事典》,也是为了为广大教师做点实事。这两部宏篇巨著内容广博,几乎包罗了人类几千年来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全部成果,堪称“熔古今中外于一炉”。它们不仅为中国现代教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对于世界教育研究,其也将具有永久的参考价值。

教坛圣音

顾老虽是教育理论大家,但他却不是单纯地从理论到理论。数年的中学教学实践,使顾老非常理解一线的教师,也能够贴近他们的需要。因此,他总能将似乎高不可攀的教育理论紧密切合教育实际,从而提炼出能经受实践检验的有生命力的教育思想。

“教师最高的职业道德就是敬业爱生。”这是顾老很早就提出的一条重要的教育思想。他认为,教师的职业道德集中在“敬业爱生”4个字上。敬业,就是忠于和热爱人民的教育事业。严谨笃学,勤奋工作,不断钻研业务,提高教育水平。那种把教师比作“红烛”,“照亮了别人,毁灭了自己”的说法是不确切的。教师的人生价值就体现在把青少年培养成才上。教师照亮别人的时候,也照亮了自己。爱生,就是爱护每一个学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能成才。教师要相信学生、理解学生、尊重学生。这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教师的信条。那种把学生从小分成三六九等的做法是不对的,不仅会伤害大多数学生,而且会使少数学生滋长优越感,不利于他们的成长。

“教育是一门艺术。”顾老从长期的教育实践中体悟到,教师讲课时应该有自己的风格。这本身就是一门艺术,而这门艺术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需要每个教师自己去揣摩。就像画一幅画似的,哪浓哪淡,授人技艺者再清楚也比不得学画人自己体会来得彻底。不仅如此,学画人还要不断地创新,才能自成风格。教学工作也是这样,有经验的教师很难告诉别人一堂课究竟怎么上,这需要每个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根据教材的情况,自己去琢磨,自己去锻炼,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地丰富和多元化我们的教学教法。

“现代教育是现代生产的产物。”此提法曾引起当时学术界的广泛争论,但顾老却始终坚持这一观点。他说:“过去我们都讲教育是阶级斗争的工具,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只是社会主义教育方针。但是,我认为,从教育的发展来看,教育如果不能和生产劳动相结合,它就不能发挥其本身的作用。通过对外国教育的研究,我发现从外国教育发展的历史来看,现代教育和经济发展是密切相关的,教育不仅有政治的功能,为政治服务,它也同样要为经济发展服务。而现代教育制度是在工业革命以后才建立起来的,所以,我当时就提出现代教育是现代生产的产物,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现代教育的普遍规律。”顾老的这番高屋建瓴的阐释,最终令教育界普遍接受了他的这一观点。时至今日,这一思想仍然在整个学术领域绽放着璀璨的光芒。

“学生既是教育的主体,又是教育的客体。”这是顾老提出的又一个关乎教育根本的大命题。谁是教育的主体,这个问题在顾老提出之后一直有争论。是教师,还是学生,众说纷纭,莫衷一是。但是,现在大家已逐渐认识到,至少学生应该是学习的主体,因为,很多教学以外的东西都是学生自己学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也还是引导学生自己学。对于自己的提法,顾老一直身体力行。研究生制度建立以后,顾老坚持让自己的学生,自由选题自己研究。他认为在这方面不能包办代替搞科研,因为研究生来自四面八方,各种背景都不一样,所以,应该根据他们各自的条件,发挥他们的特长和主体性。实践证明,顾老的此种教法在提升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方面收效显著,同时,这也成为顾老所提的教育主客体命题的较好佐证。

时代变奏

进入e时代,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教育事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革命性影响。对此,顾老从发展的、辩证的角度进行了全面的阐释。首先,他谈到信息技术将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他说:“从教育的历史上来看,我们过去口口相传,直到后来的课堂教学,教学关系都是单纯地教师教、学生学。当信息技术出现以后,课堂内外广泛地使用网络技术和资源,使得学生学习知识的途径大大拓宽。因此,教学关系也较以往产生了较大的不同,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仅仅把现成的知识教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怎么学。师生的关系也就此改变了。当然,即使如此,教学活动中没有教师的引导也不行。比如,信息本身并不等于是知识,现在有很多垃圾信息,不能称之为知识,或者说是反知识的,所以,这里面还需要教师来引导学生有选择地、正确地吸收和学习真正意义上的知识。”

其次,顾老认为,信息技术在改变传统的师生关系的同时,也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和教学原则。过去,教学只有一种单一的模式,就是学生在教室里按部就班的学习。现在,这种单一的模式被信息技术打破了,变成了多种模式,学生除了正规的课堂学习以外,还可以随时随地学习。如,课后利用网络和教师进行交流,甚至是双向交流的教学模式,都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教学活动。另外,信息技术也使我们的教学原则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最典型的就是,以前教学中讲究“由近及远”,那是受客观因素的制约,现在就不一定必须要“由近及远”了,因为很多远的东西通过信息技术,都能马上看得到。还有,“由具体到抽象”的教学原则,如今同样都不再是绝对的了,信息技术让我们看到了小到一个细胞,大到宇宙万物的所有过去近乎抽象的东西。

最后,顾老着重强调了信息技术带给教育最重要的变革还是教育观念的变革,它改变了过去教师单纯传授知识的那种教学观念,对于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但是,信息技术毕竟只是一门技术,教师要把它看作是一个教学手段,不能把它当作教学目的。因此,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的时候,要注意分场合,不要什么课都用。在教学中,有些简单的媒体就可以解决的教学问题,大可不必费很大的劲去制作课件,那样既浪费时间,又浪费资源,与教育引入信息技术的初衷相背离。

此外,虽然信息技术改变了教学管理、教学观念等,但它无论如何也代替不了教师。因为教育不仅是一个信息传递的过程,它还有一个教书育人的重要层面。既要培养人,就不单是知识的传递,其中还蕴含着科学和艺术。那是需要靠教师的教育,教师的感染及教师的魅力共同作用达成的,单纯依靠信息化、数字化无法做到这一点。

风格景行

采访至此,受篇幅所限,顾老一生不计其数的对于教育事业的贡献,终难在本文完全体现。而作为当代教育大师,其令人仰止的风格景行,感人至深的精神情怀,文中却不能不提及。

顾老为人谦逊、平和,对青年人更是关爱有加。因为在顾老看来,未来是要靠青年人去创造的,所以,对青年人他向来都是大力扶植。从1990年开始,顾老考虑到一般学术界的交流活动大都是以老同志为主,青年人很少涉足,这既不利于青年人的成长,同时也有碍整个教育事业的均衡发展。于是,顾老便率先在中国教育学会里倡导并一手主持建立了一个中青年教育理论工作者研究会,为年轻人开辟了讲坛。此举可以说既体现了顾老高尚的人格,又显示了他为学术继承培养后备力量的战略眼光。

45 31249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