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彭芝人生为一大事而来心得体会最新14篇
刘彭芝以一生追求科学为使命,坚定信念、勇于创新,最终成就卓越,是否让人深思人生的意义?以下是网友为大家整理分享的“刘彭芝人生为一大事而来心得体会”相关范文,供您参考学习!
刘彭芝人生为一大事而来心得体会范文 篇1
“百年大业,教育为本”,从这本书中可以看出,附中全体师生员工在刘彭芝的带领下,坚持“尊重个性,挖掘潜力,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祖国的腾飞”的办学思想,以崇德、博学、求实、创新为校训,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素质教育改革等方面都取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使人大附中成为一所享誉国内外,并向“世界一流中学”迈进的教育改革的排头兵。从教育工作者的角度出发,我总结了以下值得学习、具有普遍适用性的经验:
一、教育应渗透于学校生活的方方面面
我国注重全面发展的基本政策,本书中也总结了中学教育的全面发展方针。一是正确处理好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关系,追求并实现科学与人文的平衡;二是正确处理好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和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关系,追求并实现鲜明个性和团队精神的统一;三是正确处理好“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关系,追求并实现全面发展和充分发展的统一。在学生的生活方面,学校应该和父母协调,做好一定的后勤保障工作,同时不能忽视对孩子自理自立能力的培养,为国家培养出一流的自强型人才。
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涉及面非常广的教育综合改革,也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要完成这一任务,并非学校一个积极性力所能及,而要靠**,要靠全社会各方配合。
二、爱是和孩子们沟通最好的语言
也许,校园生活在学生的生命里只是一段行程,老师只是他们生命中的一个过客,但我相信,对一个把教育视为事业的人来说,一节课,一个决定,一个选择,都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千千万万青少年的人生指向。我们的劳动和付出,我们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可能给他们的生命带来精彩的瞬间和灵魂的冲动。只有将爱作为沟通的桥梁,才能及时了解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学习状况,给予他们最急需的指导。
教师犹如夏日的浓荫,不管学生多躁,走近老师,就应感到一阵凉爽。用爱,以身作则,引导学生,以人格塑造人格,以品德化育品德,以素质提高素质,教会学生做一个优秀学子,更要做一个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对教育这份事业心中有爱,才能有强烈的事业心、崇高的使命感,才能视教育如生命、视学校如家庭、视学生如子弟,才能朝夕思虑其事,日夜经纪其物、无私奉献,鞠躬尽瘁,才能拒绝平庸。
追求卓越、出类拔萃,以第一等的正气、第一等的襟怀、第一等的追求,臻于第一等的境界,取得第一等的业绩。
三、给予学生选择权,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
基础教育应该创造一个环境,让每个人都能够有机会表现自己。快乐,应该永远与成长相伴。当“郁闷”一词越来越频繁地出现在孩子口中时,教育工作者便多了一项神圣的使命:
让孩子们快乐地成长。能带给孩子快乐的老师是好老师,能让孩子“从心所欲不逾矩”的学校是好学校。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鲜活而丰富的生命,自由幸福地发展是他们的需要,而创造一个让他们自由发展的校园环境更是对生命的爱护和尊重,给学生提供更多展示自己的活动才能让学生的校园生活丰富多彩。
我会经常回读这本书,感受其中的教学经验并不断进行反思和总结。也希望自己能够在教育工作中做得更好。
刘彭芝人生为一大事而来心得体会范文 篇2
寒假开始后,闲来无事,在一家经常光顾的书店转悠。在书架的最上方,几本颜色一样,装帧及其普通:书脊上部,说白不白,下部,蓝白相间的图形,蓝色比壁挂《世界地图》上海水的色彩暗些,深些,很不起眼。很显然,这是几本积压了有段时间的书。
突然,几个黑字赫然在列:人生为一大事来!
我为之一震!立刻踮起脚尖,从书架最上方,把这本书取了下来。
封面上中部竖着写着两行:人生 为一大事来,旁边有作者的名字:刘彭芝著,左边还写着:中国当代教育家丛书。
刘彭芝?中国当代教育家?—我怎么不知道这样一位教育家 ?
我掀开了书内封:刘彭芝,女,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数学特级教师,中国人才研究会超常人才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全国青少年劳技教育发明创造专业委员会主任。看看里边作者的整页照片,不认识!
我又掀到编委会名单,有我熟悉的朱永新、顾明远,编委会主任:袁振国。虽然,第一次出版时间是2004年,但下边还印着2014年11月第14次印刷。
我想:书名不错!出版时间虽有点早,估计,这位教育家也会有令人意想不到、有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人生,为一大事来”,看着这几个字,让人充满了力量!书,掂在手中,厚厚的,有些分量,于是,我就把它买下啦!
初次打开书本,我先看了前言。前言由中央教科所所长袁振国教师撰写。里边写到:2003年教师节,温家宝总理在人民大会堂接见教师节代表时说:教育工作要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要办一流的学校,就要有一流的教师队伍,有一批出色的教育家。并提到当时的袁贵仁副部长说:中国有一千万中小学教师,中国教育有悠久的历史文明,有素质教育的伟大实践,理应有自己的教育家。
前言中还提到,科教兴国的伟大战略,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教育是国家的核心竞争力。
在谈到“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是教育家”时,袁振国教授说:首先,教育家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有对教育的独到见解。其次,教育家不仅要有深刻的思想更需要有丰富的教育实践。再次,教育家是改革的实践家、创新的实践家,他们能够与时俱进。第四,教育家是一个先行者、示范者、发动者,是能够提出学校发展愿景目标的设计师,是能够打造精英教师团队的精神领袖,是一个追求卓越办学成就的领跑人。
并且提到:大教育家要有“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大志,提到了孔子、陶行知、蔡元培、苏霍姆林斯基、于漪等。
说实话,这些并没有引起我太大的兴趣。
我又掀看了目录,一共有十一章。第一章是“校长是个‘领跑人’”,后边还有:第二章名师是名校的中坚、第三章德育是心声,第四章贵在感应和共鸣、第五章教学改革为终身学习奠基、第六章世界是我们的教科书、第七章开辟超常教育的绿色通道、第八章创造教育燃起智慧之火、第九章给学生一片自由放飞的天空、第十章让现代教育技术成为助跑器等。
我第一次看时,先看了第一章和第四章。一开始看,就让人爱不释手,它给人的感觉是,语言流畅,很少讲大道理,有的是生动的实例,而且引人入胜!
这中间因为有事,所以就中断了阅读本书。等再次有时间再看着本书时,我真是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而且一有空就拿起这本书阅读。全书500页,我边看边划,从前到后,好的地方我都做了批注。应该说,这本书,是我看的最认真的一本之一!
本书引言中,刘彭芝校长说:人生为一大事来,这是教育家陶行知的话。我来到世上,所为的大事是什么?当教师时,我的人生大事是做一名好教师;当校长时,我的人生大事是当一名好校长。
“我”的青春,“我”全部心血,都献给的了“我”人生大事。
校长是个“领跑人”
1997年,刘彭芝担任 人大附中校长。上任伊始,给学校提出的新的发展目标是:办成一所“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世界名校。
她说:我对自己的要求是—做一个优秀的“领跑人”。
刘校长说,她最在意的是师生员工的精神状态。古人云:“元犹原也”、“元者为万物之本”。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好,就是元气充沛;一所学校的人气指数高,才是核心竞争力强。
1997年7月3日,在刘校长上任的第五天,她向全校教职工宣布了人大附中的奋斗目标,并如痴如醉地勾画了心中的蓝图:
跨世纪的教师应该抓紧进修学习,正当名师,正当特级教师!教师要走出国门,看看世界一流的教育是什么样子!
刘彭芝人生为一大事而来心得体会范文 篇3
今天五点钟醒来在床上连续阅读六个小时,把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写的《人生为一大事来》最后200页读完。读这本书大约是在两星期前儿子出国开始的,这本书写得很有激—情,许多地方令我感动不已,前面就有几处让我感动流泪,今天更是一个上午流泪不止,写得真好。我最近感情非常脆弱,积聚在内心的情感需要一个理由释放出来,四十四岁的一个男人竟是如此脆弱。其实我一直都很多愁善感,读书时经常让我感动,想想也只有读书的时候最能让我感动了,现实中令我动情的事不多。有时想想我很冷漠,对一些现实现象无动于衷,也自认为注意修养,能看开许多事,现在看来我非常脆弱,内心深具热情,只不过没有激励出来罢了。
通过看这本书知道人大附中真是一所好学校,为儿子能就读这样优秀的学校深感庆幸,儿子运气太好了,又有能力考进实验班,儿子一定能成为一名素质非常好的学生,这也正是我的理想和对儿子的期望。刘彭芝的教育理念我完全赞同,她的敬业精神令我感动,她的执行力令我钦佩,她一路走下来都是那么优秀,真了不起。书的最后讲“干正确的事比正确干事更重要”,对管理者而言是至理名言,特别是对一个单位的最高管理者尤为重要。支持她持之以恒的动力是爱,是因为爱才发现她的学生、同事优秀的一面,及时予以肯定,正向激励她做得非常出色。正向激励有利于长远,见效较慢,同时也要求对象水平素质较高,但这是真正的治本,也暗合品牌的价值,品牌的价值就是正向因素的集合。人大附中有很好的资源基础,优秀的学生,优秀的教师,但从她的书中也看到她的正确决策带来的资源优势,例如招聘一批博士来做中学教师,凝聚了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建立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培养留住了人才。对师德的看重也是长期的,根本性的,真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她做的几乎都是根本性的工作,因此人大附中越发展越好,有这样一位校长,我相信人大附中会更好。
人生要有理想、梦想,目标要非常明确,才能够有激—情去演绎成功。我现在是太无所事事、随波逐流了。曾经的我梦想着做总理,豪情万丈,要使中国这条巨龙腾飞起来。那时是何等地努力,信心十足。现在想来我真正的顶峰是在大学时代,研究生时期已经是强弓硬弩之末了,大学时期全是拯救民族之理想,很少想到自己的利益,因此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基础并不太好的`我能考上研究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到了研究生时期,梦想也到了全盛时期,看到了政治的作用,但遗憾的是这时已经开始失去了真正地努力,而是把精力开始花在了个人的事上————爱情,从此开始走下坡路,开始生活与事业并重,直到个人的现实利益更重,理想从此消失。经过二十年的沉沦,四十四岁的我要重建理想,攀登我人生的另一顶峰————优秀的企业家,把凝华办成举世闻名的企业!这让我感到振奋,信心十足!时势造英雄,我赶上了好的时势,没有理由不成为英雄。
理想让人的情感升华,超脱小我之上,也超脱纷杂的世俗之上。社会快速变革致使社会心理压力剧增,其实是大家太关注自己的命运了,太世俗了。没有理想就会为世俗所羁绊,就会患得患失,得到后会欲壑难填,一个贪
刘彭芝人生为一大事而来心得体会范文 篇4
作为一名女性,刘彭芝在男性如林的中学校长群中可谓“万木丛中一点红”,她把全部青春和心血都献给了教育事业,她的追求、她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陶行知先生有诗云:“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翻开《人生为一大事来》一书,一个优秀的“领跑人”迈着从容的步子向我走来,她的为人处世工作生活的点滴就像放电影似地在我脑海里浮现,我有以下感受:
一 有大目标、有大志向、对自己对工作有定位
刘校长一上任,就提出了校长要做“领跑人”,要办“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世界名校的发展目标,并以实际行动实践着自己的目标,确实称得上一个出色的“领跑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领着全校的教职工不停地奔跑,领着一茬又一茬的孩子不停地奔跑。因此,她的办学理念在奔跑中反映,她的心智情感在奔跑中展现,她的人生价值也在奔跑中实现。
反思自己:刘彭芝校长以实际行动实践着自己的梦想,而我的理想却因为付诸行动不力而成为空想。我想成为博学型教师,却因为懒惰而总感到知识的匮乏;我想成为科研型教师,却总为自己的无为找种种理由;我也想关注每一个学生,使优生更优,滞后生也能充满信心地大步向前,但当我面对那些滞后生时却总是束手无策,无可奈何,那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依然在折磨着我;我更想做优秀的班主任,我做好了学生的领跑人了吗?刘彭芝校长能用两个眼光(世界的眼光和历史的眼光)给人大附中定位,我也应该用历史和未来的眼光给自己定位,自己究竟要做什么样的教师?怎样做?用历史的眼光知己,用未来的眼光知彼,知彼知己,才能百战不殆,才能拥有开放的胸襟和广阔的视野,否则,就会找不到自己的感觉,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就会成为落伍者,被时代大潮淘汰掉!朝着自己的人生大事努力!
二 勤学习、肯学习、终生学习
在教育的岗位上,刘彭芝校长从一名普通教师成为特级教师,成为人大附中的校长,最大的本钱是什么?是学习!当她被提升为副校长时,她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学习怎样当好副校长。于是,她找来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的书拼命地学;当她当了校长以后,她的第一个想法还是学习,学习怎样当好校长;去香港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会议休息的时间,其他几个女教师去逛商店了,而她还在钻研资料……向书本学习、同行学习、向实践学习,还向外行学习。学习之后,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的实际,把学到的规律“嫁接”到学校管理的工作中。因此,学习成就了她的过去,塑造和辉煌了她的现在,也必将影响着她的未来。
纵观每一位教育家,都是咬定学习不放松。
反思自己:我初任班主任后,由于不熟悉学生和班主任工作方式方法,最初一段时间很难熬,那时只能疯狂地读书,平均一个月两本,从中汲取着宝贵的经验,到如今学习看书也成为我的习惯,只是偶尔还会懒惰。尤其教学上,总感到自己在好多方面不能得心应手,总感到自己有好多的知识需要解汲取,需要补充;总感受到有太多的困惑需要解决,我多么想到外面的学校学习一年,学习那些优秀教师如何备课、如何上课、如何评课……我也愿意向教育专家学习,向同行学习,也可以向外行学习,我愿意让学习塑造我的现在,让学习影响我的将来,学习伴随我的终生,希望能有这样的机会!
三 有大爱大德、真正从学生出发、以人为本
刘彭芝校长正是因为对教育事业心中有爱,才能有强烈的事业心、崇高的使命感,才能视教育如生命、视学校如家庭、视学生如子弟,才能朝夕思虑其事,日夜经纪其物、无私奉献,鞠躬尽瘁,才能拒绝平庸。追求卓越、出类拔萃,以第一等的正气、第一等的襟怀、第一等的追求,臻于第一等的境界,取得第一等的业绩。大爱无言,“润物细无声”。正因为心中有爱,刘彭芝善于发现每一位教师和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为他们搭建人生的舞台,因为“一个学校绝对不能藏龙卧虎,是龙就得让他腾,是虎就得让他跃”;正因为心中有爱,刘彭芝校长勇于打破陈规陋习、“不拘一格降人才”,无论是彭晓博士,还是“三无人员”(无本科文凭、无本地户口、无耀眼的工作经历)肖淼,只要能符合“学为人师,行为人范”的要求,只要能够为学生和学校创造价值,都被她尽收囊中;正因为心中有爱,刘彭芝校长才能严于律己,在管理上大刀阔斧、雷厉风行,以大德去掉“改革中的血腥味”,以“勇者无惧,仁者无敌”的精神成为“领跑人”;正因为心中有爱,刘彭芝校长甘于牵献,把教育作为一份事业来耕耘,投入了她的全部理想、精神和情感……刘彭芝在人大附中的教育实践真可谓“爱的教育”,她成就了人大附中,也成就了自己,正如她所说:“教育工作者的爱,是一个长久的诺言。”
反思自己:担任班主任工作五年来,我也逐渐认识到只有真正对学生充满爱,才能让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如鱼得水,才能让自己得心态更平和、更坦然。我也力争在班主任工作中,用爱和微笑去关注每一个孩子,但对那些敏感、好动、纪律性差的孩子,面对他们的淘气、懒散与较差的自控力,我也常常一筹莫展,有时候还少不了埋怨:“现在的孩子太难教了!”“我的头都大了啊!”训斥也是常有的事。刘彭芝老师的作法值得我学习和借鉴,“也许校园生活在学生的生命里只是一段行程,老师只是他们生命中的一个过客,但一节课,一个决定,一种选择,都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千千万万青少年的人生指向,我们的劳动和付出,我们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可能给他们的生命带来精彩的瞬间和灵魂的冲动。”
四 实干事、实做人、做实本职工作
刘校长上任后,每一件事都是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去身体力行,小事、要事她抓的紧,大事、要事更不含糊。小到一节课、一个人事聘任、教师引入,大到工程建设,刘校长无不以人格魅力感染着每一个与她打过交道、哪怕是仅仅一面之缘的人,还以雷厉风行的风格长期影响着她的同行。书中,刘校长指出有的老师在认真备课,投入的讲课之后却收不到预期的良好效果的现象,她说:其实学生的潜能是很大的,教师要做一个开发者,教师在讲述的时候,很多孩子心里早就明白了,教师应该做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由此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反思自己:作为教师,课堂是我的第一阵地,我猛然发现我有反复啰嗦的毛病。有时我看见个别学生困惑的眼神,生怕他们没有弄懂,就一遍遍地反复讲解知识点。这样的投入,有时累得我满头大汗,然而效果却不好。我应该在分层教学、高效教学、鼓励教学、自主教学等方面再下功夫,赏识孩子们的每一点滴进步,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孩子们,争取做一名教学能手。刘校长说:“名师是名校的中坚”,我也认为,明校可以成就名师,而名师也更能成就名校!
五 全员教育、全面教育、开放教育、超常教育、创造教育,齐抓共进
素质教育是一个整体概念,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刘彭芝校长从97年担任人大附中校长之后,就在学校的“三年规划”中提出了“全面实施人大附中素质教育工程”,坚定地实践了中学教育必须走全面发展之路。刘彭芝提出了全面理解和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正确处理好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关系,追求并实现科学与人文的平衡;二是正确处理好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和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关系,追求并实现鲜明个性和团队精神的统一;三是正确处理好“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关系,追求并实现全面发展和充分发展的统一。她带领人大附中的教师走出校门、走向世界,更带领人大附中的学生走向世界,也因此将人大附中推向了世界,这种从理念到实际的开放办学,开阔了师生的眼界。此外,刘彭芝校长开辟了超常教育的绿色通道,燃起了创造教育的智慧之火,充分地给了学生一片自由放飞的天空。她打造了一个一流的教师队伍和后勤保障体系,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特别是家长资源,发挥合力,打造出一流的校园文化。“校长的万能,应该体现在他的用人上,不仅要用好校内的人,而且要用好校外的人,发现和调动社会上一切积极因素,为学校教育发展服务。”刘彭芝这句画龙点睛的话,也概括了素质教育的要义。
反思自己:班主任工作中是否也能发挥好每个学生的潜能?是否也能充分利用家长的优势?是否也将学生一生的收益放在教育首位?是否做的是长久教育?刘校长说“干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干事更重要”,所以教育教学方向正确是首要,否则越尽力偏的越远。
六 一个久久不能忘记的故事及感受
故事:谁也不会想到,现任人大附中电教主任的王峰,曾是来自陕北的农民工,之前在学校种过花,做过饭,烧过锅炉。做临时工的他,人生发生转折源于当时还不是校长的她的鼓励:“要好好干,要学好一门技术。”王峰当时心里就产生了一股劲,从此研究上了电器和摄影,学校看他做得不错,把他调入电教中心。王峰现在已是全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在报刊上发表多幅作品,还多次参与大型专题片的拍摄。
王峰的经历在人大附中不是个例。食堂临时工魏二明师傅喜欢食品雕塑,校长知道后决定由学校出钱让他学习深造,后来,他在全国烹饪大赛上获得了金奖。
感悟:在读了这个故事后,我真心的在佩服刘彭芝的教育艺术。与其说,刘彭芝给了王峰成功的机会,还不如说是刘彭芝为学生亲手塑造了一个学习的榜样。从这里我们就能体会出刘彭芝的教育艺术——为学生塑造身边的偶像。其实我们身边不乏这样坚持不懈取得成功的人,虽然有好多都在默默无闻的岗位上。如果我们教育者能把他们挖掘出来,用他们真是的奋斗故事感染学生,这个要比那些高高在上近乎完美的成功形象更有教育意义。因为,这些人这些事都在学生身边发生,他们能够亲身的感受到这些人和事的真实。我曾经在网上看到一张图片,一个环卫工人在大雪中扫马路,我就把这张照片放给学生看。学生的反应异常的强烈,他们感受到了照片给他们的冲击。一个平凡的人做着平凡的事,但是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却让每个人肃然起敬。我觉得,真正的教育素材是真实的,感人的。而不是完美的,令人羡慕的。
这只是刘彭芝校长日常事务中的众多小故事之一,却告诉我们什么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也告诉我们,为什么她的学生那么喜欢他们的校长。刘彭芝的教育故事给了我很多的启发,我将以她的教育思想指导自己,做一个胸怀大爱的教育者。感动于刘校长做事的魄力,感动于刘校长那种高瞻远瞩的真知灼见,感动于刘校长的人格魅力,更感动于刘校长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最感动的是她的事事务实。
刘彭芝人生为一大事而来心得体会范文 篇5
新中国有没有自己的教育家?
我自以为没有。我知道的大教育家几乎全是旧中国的:蔡元培、黄炎培、陶行知、晏阳初、张伯苓、车向忱等等。要出现全国知名的大教育家很难。一是校长都是国家任命的,到点就退,换得太快,搞不了一辈子,难以成气候;二是都是公立学校,学校实行集体领导,一个人说了不算,个人的权威难以形成,很难有什么个人作为。
但是,出了一个叫刘彭芝的女校长,完全打破了上面的成见。
她是名符其实的教育家,新中国自己的。在她的领导下,七年工夫居然奇迹般地有了一个世界一流的好中学。
有书为证。这本书是刘彭芝本人写的,叫《人生为一大事来》,很厚,有50万字,是《中国当代教育家丛书》里的第一本。
称“教育家”应该是有标准的,不是拍拍脑袋随便说的。我认为,标准起码有四条:第一,他有一套独立的办教育的思路,而且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得以实践,成了完整的一套办法;第二,他造就了一个或一系列出类拔萃的好学校;第三,他本人极富个人魅力,有高尚的人品,有很高的智商、管理才能和应变能力,有巨大的凝聚力,有伟大的牺牲精神,几乎像圣徒一样;第四,他能走在时代的前列,能吸收最先进的知识和技能,从而造就时代的弄潮儿。
刘彭芝,是人大附中校长,从这四条上看,都很合格,有实实在在的成绩摆在那儿。她的名字可以和中国的知名大教育家们并列。
她的教育思想是争当世界一流
每个教育家都有自己的教育思想。孔子的教育思想是有教无类,蔡元培的教育思想是兼容并蓄。其他的教育家,有的主张因材施教,有的主张在探讨中求真理……不一而足。刘彭芝的教育思想很突出,她一心要把人大附中办成世界一流的中学,包括具有一流的办学理念、一流的老师队伍、一流的学生来源、一流的课程深度和广度、低于世界水平的师生比例、一流的硬件设施、充足的财源、毕业生能有考入一流大学的较高的比例、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以及一流的校园文化和精神气质。这十个“一流”是刘彭芝1997年提出来的,她自当“领跑员”,不歇脚地为此奔跑了七年,居然跑成功了。
不错,人大附中原本就是名校,底子相当好,但刘彭芝刚当校长时,人大附中和世界一流还有很大差距,以至当刘校长上任五天后说要把人大附中办成世界一流的中学时,许多人真的以为她说什么疯话呢。
应该承认,领导人或者领头人的杰出作用在人大附中七年的变化中再次被辉煌地证明了。
人人都记得1993年孙云晓的《夏令营中的较量》一文是怎样在国内教育界乃至全国引起强烈震撼,当时刘彭芝就意识到这是一种中国教育的危机,更加刺激了她在国际竞赛中奋起直追的紧迫感。在随后进行的一场高水平的绘画和几何远程教学比赛中,三次较量下来,人大附中学生在自主性、积极性、独立性、创新性、扩散性、分析力等六方面都优于日本学生。日本学生对人大附中学生的高超的英语水平和数学能力深为敬佩。这在日本教育界引起了极大兴趣。这次较量可以当成对《夏令营中的较量》考问的正面回答。
教育家的爱是无边无际的大爱
500页的《人生为一大事来》里充满了各种各样的故事,真实而感人,这是本书之所以好看的根本。
你会因此而激动,甚至落泪,会惊叹世界上居然有这等奇特的事。
要知道,一个伟大的教育家,闹了半天,就是由这些无数的小故事塑造而成的。
小故事成了本书的魂。
有一个孩子叫王羽熙,是男孩,爱画画,他的成绩不够录取条件,可是刘校长把他破例招进来,愿意给他提供一个适合他的学习环境。入了校,他被编入了理科成绩特别好的实验班,他对绘画的爱好和追求丝毫不减。他的双亲认为他不务正业,极力反对他画画。初中毕业后,父母悄悄给他转了学。十五岁的他给刘校长写了一封长信,说他已经创作了一部叫《新游记》的画册,出版社已经出版,可不可以在人大附中为他举行一场作品讨论会。刘校长大吃一惊。找他母亲谈话,建议让王羽熙再转回来上学,当即就开了接收证。三年后王羽熙高中毕业,考进了北京电影学院,这时,王的母亲给刘校长写了一封信。信也很长,其中她说,当第二次招回学校时,她陪儿子进校,正下大雪,只见儿子甩下她,飞奔在学校的马路上,张开双臂,高兴地大喊:“人大附中,我回来了!”她知道这是儿子十六年来最高兴的一天。母亲感谢学校接纳了这个“拉分”的学生,并给了他最好的教育。
这仅仅是随便举出的例子。这样的故事,一个挨着一个,装了一满筐。这就是好书。它用无数奇妙的故事证明杰出的教育家的言行会产生多么辉煌的成就,真可谓令人心悦诚服。
刘彭芝的学生对她有一个亲切的称呼,这个称呼是发自肺腑的,叫她“刘妈妈”。
还有一个比喻也是最贴心的,当人们看见刘彭芝校长没白天没黑夜地常在学校里苦干,看见她把所有的时间和精力都奉献给了她的学生,便对她说:您一定是把学校当成了您的孩子。
这句话说到了她的心坎上,会让这个坚毅的人顿时泪流满面。我自己也为这句话落泪。
我终于明白,教育家是怎么来的,她的聪明才智,她的拼死拼活,全来自这份大爱,朴实的,深厚的,无边无际的大爱。
这样的校长是不应该退休的,也不应让她当官,要让她终生当校长,要珍惜她,成全她!
刘彭芝人生为一大事而来心得体会范文 篇6
《人生为一大事来》,作者刘彭芝,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越是深入阅读,我越是汗颜,心潮澎湃,内心一阵又一阵的感动、惭愧、幻想……才明白教育原来可以这样做的;才明白,教师原来可以这样工作;才明白,爱是一种多崇高的思想……
书拿在手里很沉,500页,是因为纸张克数重,还是因为思想内涵深?还是她制定的奋斗目标高大有力?——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创世界名校。书里没有名家的教育格言,没有空洞冷漠的政治宣誓,却强过行政的命令和权威的说教。她处事之大气甚至“霸气”,视野和心境之开阔,都强烈的震撼着我。
她是一个学习者,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学习姿态,有“怀里抱着春天”的团结意识。她善于向书本学习,向同行学习,向实践学习,还向“外行”学习。她甚至答应68人同机飞广州学习。她曾独闯美国杰佛逊科技高中去拜访很牛气的校长杰夫瑞?钟斯。她团结同事,尊重人才,宁肯委屈自己,从不计较个人私利。
她是一个改革者,世界眼光,大爱情怀,坚定不移的执行力,异乎寻常的抗挫力。面对改革过程中的阻挠甚至是威吓,她说“为了把学校建成世界一流学校,我连命都不要了,还会害怕威吓吗”;为了加强师德建设,她实行师德欠缺,一票否决;为了转化问题学生,她敢于为一个人开一个班,这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可能也不多见。
她是一个思想者,高深的智慧,绝对的理性。敏锐深刻的洞察力,善于张望的捕捉力。她倾心构建名师工程,使中学有了博士群;她实行教学改革,为了学生终身发展,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大课堂,注重研究性学习,开辟超常规教育等等。
她是一个工作者,理性思索,勇于实践,每天都工作16小时,30年间为学校工作了60年!没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大爱,没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大义,没有“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大志,岂有这样的教育专家?刘彭芝在人大附中发起了一场深刻的革命,改写了人大附中的历史。是中国基础教育的标志性人物,带领人大附中已领跑基础教育12年,是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值得树碑立传的教育人物,是一位值得敬重的校长,一名真正的职业校长。
一生磨一镜。人生为一大事来。
刘彭芝人生为一大事而来心得体会范文 篇7
《人生为一大事来》,作者刘彭芝,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越是深入阅读,我越是汗颜,心潮澎湃,内心一阵又一阵的感动、惭愧、幻想……才明白教育原来可以这样做的;才明白,教师原来可以这样工作;才明白,爱是一种多崇高的思想……
书拿在手里很沉,500页,是因为纸张克数重,还是因为思想内涵深?还是她制定的奋斗目标高大有力?——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创世界名校。书里没有名家的教育格言,没有空洞冷漠的政治宣誓,却强过行政的命令和权威的说教。她处事之大气甚至“霸气”,视野和心境之开阔,都强烈的震撼着我。
她是一个学习者,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学习姿态,有“怀里抱着春天”的团结意识。她善于向书本学习,向同行学习,向实践学习,还向“外行”学习。她甚至答应68人同机飞广州学习。她曾独闯美国杰佛逊科技高中去拜访很牛气的校长杰夫瑞?钟斯。她团结同事,尊重人才,宁肯委屈自己,从不计较个人私利。
她是一个改革者,世界眼光,大爱情怀,坚定不移的执行力,异乎寻常的抗挫力。面对改革过程中的阻挠甚至是威吓,她说“为了把学校建成世界一流学校,我连命都不要了,还会害怕威吓吗”;为了加强师德建设,她实行师德欠缺,一票否决;为了转化问题学生,她敢于为一个人开一个班,这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可能也不多见。
她是一个思想者,高深的智慧,绝对的理性。敏锐深刻的洞察力,善于张望的捕捉力。她倾心构建名师工程,使中学有了博士群;她实行教学改革,为了学生终身发展,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大课堂,注重研究性学习,开辟超常规教育等等。
她是一个工作者,理性思索,勇于实践,每天都工作16小时,30年间为学校工作了60年!没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大爱,没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大义,没有“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大志,岂有这样的教育专家?刘彭芝在人大附中发起了一场深刻的革命,改写了人大附中的历史。是中国基础教育的标志性人物,带领人大附中已领跑基础教育12年,是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值得树碑立传的教育人物,是一位值得敬重的校长,一名真正的职业校长。
一生磨一镜。人生为一大事来。
刘彭芝人生为一大事而来心得体会范文 篇8
读了著名教育家、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写的著作《人生为一大事来》,被作者崇高的使命感和书中迸发的闪光的思想深深地打动!“我是在国外生活过多年的学生家长,我的孩子也在美国受过教育。因此,我对美国的教育和中国的教育各自的优缺点有过粗浅的比较。
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美国的教育应该是有她突出的优点,比如,注重对学生各种能力的培养,包括独立思考的能力,主动利用各种手段摄取知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较少给学生框框,较尊重学生个性的发展。与中国的教育相比,美国教育对学生的知识学习和积累做得不够,学生的成才质量相差太大。有人说美国的教育是天才教育,同时又有许多水平非常低的学生。而中国的大多数教育较注重学生的知识的灌输和积累,教师都非常尽责,培养的学生“成品率”比美国要高许多,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不够,较少出对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天才”。因此,两种教育系统都有其长处,也都有其不足。我过去认为,最好的教育就是两种教育体系优点的结合。
看了刘校长的书,使我看到了基于长期教育实践所产生的思想的火花。书中所表达出的许多教育理念,代表了最先进的教育思想。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人大附中经过几十年,特别是近十几年的发展,培养了大批的一流人才,即有充分的知识积累,又培养了很强的各方面的能力,学生的个性发展和人格的培养也得到了全面的提升,为他们今后进一步的学习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对于学生只抓好某项特长的发展相对较容易,而使学生均衡地、能够持续地发展,适应今后千变万化的教育理念,对教育工作者的要求也更高。有了先进的教育理念,要将其付诸实施,产生结果,还要靠高超的领导才能。从书中可以深深感受到刘校长充分发挥了整个学校教职工的智慧和才干,靠团队的力量,推动学校各方面工作的前进。
像刘校长这样,无论在理论和实践上都有这么突出的业绩,在我国的教育界是不多见的。看到人大附中在许多方面是许多大学都不能及的,反映了先进教育理念指导下的教育实践所取得的成就。我们高兴地看到,人大附中培养的学生,既有较高的“成品率”,又有许多出类拔萃的为人类作出重大贡献的人才,这是在当今世界面前中国教育的骄傲。
刘彭芝人生为一大事而来心得体会范文 篇9
“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快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多彩的视频学习方式,已经让我很少去捧起一本书,认真去品读。然而,刘彭芝校长的《人生为一大事来》这本书让我爱不释手,我工作时间短,教育教学经验少,那么接下来,我来分享我粗浅的认识,请各位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关于这本书,我用三个词来概括我的感悟:感、思与笃行
感:感觉。我惊叹刘彭芝校长对教育的感觉,正因为她的教育感觉好,所以工作精准到位。更让我钦佩的是刘彭芝校长对教育的感情。无论是从学校的管理,学校的发展,还是教师的培养,教学改革的定向,哪怕是学校再小的细节呈现,刘彭芝校长无时无刻都在为学校着想,为教育着想。“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刘彭芝校长用实践行动表达着她对学生对同事对学校对教育真诚而又热切的爱。
思:思想。教育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而是思想与思想的交流,情感与情感的沟通,生命与生命的对话。刘彭芝校长不仅有先进而系统的教育思想,更有机智、果敢的教育方法。刘彭芝校长坚持“全面实施人大附中素质教育工程”在学校治理、教师培养、德育教育、超常教育、教学改革方面都有精准又独特的见解。
刘校长提出:“正确处理好古与今的关系,有因有革,返本开新;科学处理好中与外的关系,取长补短,洋为中用”刘校长坚持与国外名校的沟通与学习,在2004年3月抵达赫尔辛基学习芬兰的课程改革,并结合中国的国情开创新一轮的课改之路。她坚持做最好的教育,坚持一流的办学理念,用科学前沿的教育眼光引领人大附中的教育发展,同时,她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发挥合力,打造出一流的校园文化。把人大附中的素质教育推向“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并努力迈向世界名校。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深刻的体会到,实施素质教育是一项涉及面非常广的教育综合改革,也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要完成这一任务,并非学校一个积极性力所能及,而要靠政府,要靠全社会各方配合。更重要的是教育者拓宽视野,更新理念,终身学习,敢于创新。
笃行:终身学习,不断创新。
刘彭芝校长坚持以人为本,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她在思想上高瞻远瞩,行动上更是求真务实。
于树泉老师认为:教师工作是启迪生命的工作,教师既要当好“经师”,懂得传道、授业、解惑,更要当好“人师”——培养情感、渗透价值、播种智慧、熔铸精神、提升人格、完美心灵、启迪生命。回顾整本书刘校长的教育之路,我在脑中想象着刘校长忙碌的身影,心中充满了敬佩。刘校长如此充沛的精力,让我深刻的领会到什么是把教育写进生命。现在刘校长已经71岁了,一位71岁的前辈如此热情的投入到教育的创新改革当中来。作为年轻人的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不努力,不付出,不学习,不奉献呢?想到这里,我突然很惶恐,我想做的很多,我能做的感觉却很少,因为我觉得自己太弱小!
我该怎么做呢?“变革速度最快,学习能力最强”的人,才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有崇高的素质、扎实的学识,更要有前沿的思想,创新的勇气以及对教育事业有由衷的爱。想要做好教育,首先要反思自己,终身学习,从小事做起,从现在做起!
(一)通过学习拓宽教育思想。学习政治思想理论,了解国家教育政策,熟知国家教育方向。工作上,努力贯彻落实教育部“五项管理”文件精神,坚持“五育并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
(二)通过学习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努力研读教育书籍,不断更新教育知识体系及观念,积极参与听评课教学研讨,多学习,多请教,完善备课工作,提升课堂教学质量,巩固作业批改。积极参加教育教学培训,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知识,同时与不同地区的教师相互分享教学经验及心得,坚持不断反思,改进工作。
(三) 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三人行必有我师”多看、多听、多学、多反思,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增加自身的知识储备。同时以自身的实际行动来引导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
我深知,我做的还远远不够,需要做的还很多很多。我需要各位老师的指点和帮助。
谢谢!
刘彭芝人生为一大事而来心得体会范文 篇10
在中国现有环境下发展起来的优秀学校,一定是由“中国式”杰出校长才能领导得好,只有他们才能在中国学生人口最多,教育资源相对不发达的环境中发展起最优秀的学校。这样的学校是中国的,也一定是世界级的好学校,领导这样优秀学校的校长也一定是世界级的杰出校长。《人生为一大事来》就是由这样一位中国式校长讲述的中国式优秀学校的生动故事。人生为一大事来,这是教育家陶行知的话。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所为的大事是什么?刘彭芝校长问自己:“做教师时,人生大事是做一名好教师;当校长时,我的人生大事是当一名好校长。我的青春,我的全部心血都献给了我的人生大事。没有成为科学家,我不后悔,因为我的许多学生成了科学家。”同样一本书,读的关注点是不同的。我在看这本书时,对刘校长在学校管理方面内容特别注意。书中虽然对此笔墨并不多,但是对我来说,这一点是最吸引我的。刘彭芝校长拥有许多良好的办学理念,更能够将理念具体落实。在解决“中国式”的特殊问题时,她能够用“中国式”的智慧和方法,解决在发展中遇到的许多难题。刘彭芝校长对教师的“人性化”管理的精髓,我引用来宣传自己重视人才的三句话来概括:待遇留人、感情留人、事业留人。
一、“待遇留人”
这里的“待遇”,我给它限定一个范围,专指物质报酬或者工资福利。在传统观念上,教师一直被看作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扮演着“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烛成灰泪始干”的为人师表的角色,似乎无欲无求,是完人。但从心理学角度来看,这其实是一种消极的暗示作用,如果一种职业以毁灭自我为代价,那谁还愿意从事这一职业呢?现实生活中,教师的心理素质并未因其职业的神圣性、特殊性,而比其它行业更健康,相反的,教师心理问题日益增多,越来越复杂。这就是中国教师真实的生存状态。
教师首先是人,然后才是教师,他们有追求高质量生活的权利,一味鼓吹教师要耐得住清贫、要无私奉献是不现实的。刘校长公开对老师们说:“我们要给教工建美容院,办女子世界,我们要鼓励员工买车、买房,希望我们的员工有高质量的生活。”1993年,科技人才竺豪桢老师在刘校长的一再努力,破格调入人大附中。但竺老师家十分拥挤,离学校太远,为了解决他的后顾之忧,刘校长反复争取,专门为竺老师配备了实验楼的钥匙,并提供了住房。刘校长说:”人大附中应该对得起竺老师的努力,不能委屈了辛辛苦苦调进来的人才。”教师生活无忧,才能响应胡锦涛主席“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的号召。在合乎情理的情况下为教师谋求最大的福利,是校长义不容辞的责任。
刘校长在结语中写到:“我是一个性格刚强的人,从小到大,绝少因为个人的私事求人。但为了人大附中,为了人大附中的学生,为了人大附中的教职员工,我不知求过多少人。只要对我的学校有利,对我的师生有利,求谁我都去,怎么受委屈我都干。就在本书结稿期间,我还在为世纪城80套职工住房的置换权到处求人,磨破了嘴皮跑肿了腿,终于把这件事办成了。”在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无私的公仆的形象。
二、“感情留人”
当领导再有本事,再有想法,倘若没有人跟着干,或者不努力去干,无论官阶多么大,都是个“光杆司令”。会不会当官,官当得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就看你会不会团结人,发挥所属部下的才干。一个在群众中没有威信的人,一个跟群众有感情隔膜的人,怎么能够指望他当好领导?如果对单位对领导有感情,即使别的地方再好,工薪价码再高,从对环境的熟悉上考虑,以及从心情舒畅上着想,职员往往是想走而舍不得走。这“感情留人”就有如此神奇魅力。
刘彭芝校长在“感情留人”方面确实可以做领导们的楷模。她能团结人。她说:“作为一个‘领跑人’,最大的原则就是讲团结,最大的本事也是讲团结……既要团结与自己意见相同的人,更要团结与自己意见不同甚至反对过自己的人。”她会关爱人。教师柳顺姬写到:“我丈夫生病后,学校领导想尽办法帮他找医生,为他找好药。先生去世之后,学校对我也是极为关心,多次到我的住处探望我,安慰我。我能像今天这样从苦难中站起来,很多方面是学校对我关心和爱护的结果。”
有一年的元旦,刘校长不顾疲劳,给全校每一个人写了一封信,那信中发自肺腑的告慰,温暖了每一个人的心。2002年,她做了一次全校教职工及学生的3000多份问卷调查,又废寝忘食,连续多少个通宵看完了每一个答案。她说自己没时间与每一位教职工和学生当面谈话,她把阅读问卷当作和每一个人对话,从中了解他们的意见和希望。” 讲待遇,肯定有比人大附中待遇高的学校和单位,谈感情,却不是每个单位的领导都能像刘校长那样。以心换心,感情留人,刘校长用她的真诚,为人大附中赢得了第一个博士——彭晓。彭晓在《人大附中求职记》里写到:“再见面时,刘校长很亲切,用她的经历激励我,还给了我很多有益的忠告。……事实上,当时有很多单位都同我联系了,有些单位还答应给我很优厚的待遇。但是,人大附中是最快做出反应的,而且是校长亲自出面,还是在国庆节放假的日子里!”草木也有情,更何况是人?学校领导真诚的关怀、真心的呵护,让教师们找到了归属感,找到了发奋工作的动力源。
三、“事业留人”
我们都很熟悉马斯洛的需要层次论。当一个个体满足了生存、安全、社交、尊重的需要之后,他必然要想方设法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实现自己对生活的期望,从而对生活和工作真正感到很有意义。教师工作最重要的特点是单调和重复,再有就是繁重和烦琐,长此以往,很容易产生职业倦怠。加上教师工作的效果有隐性的特点,往往需要一个相对较长的过程才能显现出来,这很容易导致教师没有成就感,转而怀疑自身的价值,否定自己,对工作对人生失去热情。所以,校长要懂得用事业来留人,要让教师感受到事业上的成功,创造条件让教师在不断的事业追求中满足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遏制职业倦怠的产生。给教师提供一个展示他们的舞台,让他们在这个舞台中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让他们感到存在的价值,感受到追求的快乐,感受到工作的幸福,这是让教师工作积极主动、激情满怀、不断创新的最佳途径。正如刘校长所说:
“中国的教师都熟悉一句话:忠诚党的教育事业。我常常想,这种忠诚从何而来?仅仅靠责任感是不够的,还需要发自内心深处的热爱。或者说,只有当幸福感源源不断涌流之时,教师们对教育的责任感与热爱才是充沛的。”人大附中给老师们创造了一个施展他们才能、找到自身价值的舞台。在人大附中,教师们没有怀才不遇之感,只要你是一匹千里马,就一定会被刘校长这个伯乐相中并委以重任。仇金家是计算机专业的本科生,刘校长欣赏他的数学建模课,鼓励他教数学,并指派专家指导他。1998年海淀区中学特色课展示会在人大附中举办,其他学校都指派有经验的中年老师登台亮相,而刘校长把机会给了仇金家,仇金家的课一炮打响。不久,国际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在清华大学举办。虽然,这似乎与中学教师没有直接关系,刘校长还是努力争取到一个大会发言的机会,毅然派仇金家登台,用英语宣读论文。后来,刘校长又为他创造了赴日本学术交流的机会。如今,仇金家已经成为一位有一定知名度的数学老师。
刘校长说:“我觉得,为教师寻找一切发展机会,是校长义不容辞的责任。”老师们都把人大附中视为可以成就一番事业的理想舞台。化学实验老师曹葵在学校开了一门经济课,很受学生的欢迎。他感叹说:“本来,学习经济学知识是我个人的兴趣,有了学校尊重个性,鼓励学习,提倡创新的大环境,我这个小小的化学实验员才可能登上人大附中选修课的讲台,我在这里发现了自己人生的又一价值。”知人善任是校长的基本素养。刘校长说:“一个学校绝对不能藏龙卧虎,是龙就得让它腾,是虎就得让它跃,龙藏着虎卧着,就是一种最大的浪费。对于校长来说,发现不了人才,还可以说是水平问题,而浪费人才就是品质问题了。管理工作的最佳境界,是事得其人,人尽其才;校长应该是‘用才’高手,让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能者显其才,贤者彰其德。”刘校长把她的每一位老师都放在最恰当的位置上,寻找一切机会让他们追求事业上的成功,让他们获得实现自我价值的幸福。幸福源于终身发展,终身发展需要底气,没有这股底气,有再宽阔的舞台,教师们依然不能跳出美丽的舞步来。中国教育学会顾问吕型伟先生说:“名校必有名师,没有一批学高身正的名师,绝成不了名校。尤其重要的是还要有一位不仅善于管理,而且有理想、有理念、有人格魅力的好校长,这是一所学校能否成为名校的关键人物。”刘彭芝校长就是人大附中成为名校的关键人物。
做人应有自己的梦想。刘彭芝在接任校长时,就给自己的学校定下了一个新的发展目标:办成一所 “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世界名校。事实证明,他做到了。我们做校长也应有自己的人生目标,借用刘校长的话来讲:“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一所学校,需要一股劲风吹动起来,汹涌澎湃,奔向她应该到达的目标。
刘彭芝人生为一大事而来心得体会范文 篇11
1997年6月,在担任副校长8年后,刘彭芝被中国人民大学任命为人大附中校长。上任伊始,刘彭芝就提出了人大附中新的办学目标:创办“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学校。这在当时是一个让人难以置信的目标,但是刘彭芝信心满怀。面容和善的她内心刚毅,具有超强的行动力和领导力,并且极富创新精神。
她从课程改革着手,调整必修课,丰富选修课,突出特色课,增加校本课程比例。她要创造适合每个师生员工发展的教育。只用了不到十年的时间,人大附中就实现了刘彭芝确立的办学目标。2004年,她的个人专著《人生为一大事来》出版发行,迄今重印14次,畅销不衰,且再版在即。
2012年,人大附中联合学校总校成立,刘彭芝担任总校校长,探索、引领着促进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创新之路。她依然每天工作十多个小时,依然是那位“人生为一大事来”的可爱可敬的校长。
人物名片
刘彭芝,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人大附中联合学校总校校长,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会长,中国科协“英才计划”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原国务院参事、人大附中校长。第十届北京市政协委员,第十三、十四届北京市人大代表,第一、二届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xx年)》专家组咨询专家。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数学特级教师,从事基础教育50年。
教育的着眼点是学生
1989年,刘彭芝担任副校长,超常教育是其主管领域之一。
人大附中的超常教育是伴随1978年改革开放大潮的到来而开始的。那一年,人大附中有2名学生被选入中科大少年班。时任数学教师的刘彭芝,对那些智力超常、学习能力突出的学生非常关注,她在思考如何针对个体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如何让“吃不饱的学生吃饱”。1985年,她担任人大附中首届超常儿童实验班数学教师,进行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改革。她的学生颜华菲获国际奥林匹克数学竞赛银牌,是人大附中历史上首位获得奥赛奖牌的学生。
她一直引领着人大附中乃至全国中小学超常教育的实践与研究。2012年,她创立国家一级协会“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并任会长,集合大中小学幼儿园同道中人继续这一事业。
有人说超常儿童不需要特别培养,有人说超常教育是破坏教育公平,她却从未放弃对于早期发现与早期培养拔尖创新后备人才的呼吁、探索。“教育要发现、挖掘和发展个体的各种潜能,任何教育改革都要从最大限度满足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出发。这是个人发展的需要,也是国家发展的需要。”刘彭芝如是说。
2000年9月30日,人大附中为一名高中生在中国剧院举办了一场个人音乐舞蹈专场。专场的主角是一位女生,叫杨夏男。就是这个热爱舞蹈的孩子,1997年被人大附中录取时,却因为学校没有舞蹈队而充满顾虑。刘彭芝在了解情况后,告诉杨夏男:“你来人大附中,舞蹈队自然会有。你就是人大附中舞蹈队的第一任队长!”
这就是刘彭芝,一个善于发现、发展学生突出潜能并为之搭建舞台的助梦人。
“爱才惜才”的背后,是刘彭芝对学生无尽的爱。
还没有当校长的时候,一年冬天,北风凛冽,吃过午饭的刘彭芝听着风声,忽然想到班上的住宿生小杰的被子太薄,说不定会冻着。她二话不说,抄起女儿床上的被子就往外走。
小杰是一个孤儿。刘彭芝在学习上对他严格要求,但在生活上却格外照顾。高中毕业时,小杰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刘彭芝说,他们情同母子。小杰对她的称呼一直是“刘妈妈”。
一个因不愿学理科而在高考前突发精神疾病的学生,刘彭芝介入后,做通他父母的工作,同意他改学文科,一年后,这个学生考入北京大学。
“我们要尊重学生的兴趣、志愿,他们会爆发出巨大的潜力。”刘彭芝说。
教育的着力点是教师
刘彭芝出任校长的第二年,就引进了一名心理学研究生担任专职心理教师,这在当时的中国尚属首例。
她为人大附中引进了第一个博士生教师,曾轰动一时。
刘彭芝不仅善于引进人才,而且善于挖掘他们身上巨大的潜能。
胡继超原是外地一所中学的物理教师,看了媒体对人大附中的一些宣传,他不信,于是从原单位请了长假,“潜伏”到人大附中。刘彭芝并未介意,还帮助胡老师圆了他的桥牌梦。她让胡继超在全校升旗仪式上宣传桥牌,桥牌俱乐部也在不久后正式成立。胡老师干得有声有色,在上物理课、带物理奥赛学生的同时,也将人大附中桥牌队带上了国内、国际的最高领奖台。
如此,不胜枚举。
刘彭芝说,如果将学校比作一个乐团,校长就是乐团的指挥,职工就是拉大提琴、小提琴、吹长号、打架子鼓的乐手。只有激活每一个细胞,才能形成智慧与力量的合力。只有激活每一个细胞,才能带动学校飞速发展。
教育的切入点是课堂
做教师的时候,刘彭芝就深感学校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太苦太单调。当了副校长以后,她更是琢磨“怎样能让孩子们在学习和各种活动中快乐成长,还孩子们一个快乐的童年”。
彼时的人大附中,虽然在教学、管理、超常教育方面比较成功,但在青少年科技活动方面非常欠缺。刘彭芝提出成立学校科技办公室,并且亲自抓科技活动。在她的组织下,生物、天文、摄影、航模、车模、电脑动画等课外兴趣小组相继成立。这些就是后来人大附中众多选修课和社团的雏形。
1989年,人大附中开设了第一门校本选修课“现代少年”。之后,发明创造、科学实践、社会实践等各种课程相继开设。
涓涓细流,汇成江河。刘彭芝担任校长后,学校建立了面向全体学生的完备课程体系,开设了200多门选修课,开设法、德、日、韩等10多种第二外语以及英语物理、英语数学等18种英语学科课程,形成具有人大附中风格的“课程超市”。
她对科研兴校、校兴科研情有独钟,科研之风吹遍人大附中,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由她主持的课题“网络教育关键技术及示范工程”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颁发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在刘彭芝的带领下,人大附中实现了“飞速发展”。而背后所投射的,是她对创新的执着。
刘彭芝对记者说,在创新的过程中,她总是“不断地思考与寻找,不断地寻找与变通,在变通中寻求突破,在突破中形成决策”。
多年的搭档、人大附中原党委书记王珉珠说,“她不停地思考,她看很多事情都具有超前意识。”
让更多人享受优质教育
2002年,河南省新密市长来到人大附中站了三天,刘彭芝的心软了。人大附中在新密市开办了第一所分校,也自此走上了教育帮扶之路。
她推动人大附中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附中深度共建,入驻通州三中,建立人大附中西山学校、人大附中朝阳学校、人大附中丰台学校……派出管理团队,形成联合办学机制,实现优质教育资源的辐射与共享;人大附中还是“中国基础教育卓越校长卓越教师培养基地”“国培计划”的主要培训基地;2003年SARS期间,人大附中免费向全北京市开放网络课程,至今,她发起成立并任主席的“国家基础教育资源共建共享联盟”已直接惠及90多万师生。
2012年,在思考中寻找新路径的刘彭芝倡议成立了人大附中联合学校总校,创新办学机制、协调各成员校资源。2014年,人大附中获全国社会扶贫先进集体称号。
刘彭芝坦言,“我感觉自己化成了无数个细胞,洒在人大附中大地上,洒在全国大地上。”
心怀大爱,方得始终。刘彭芝,一个基础教育界大写的传奇。
记者手记
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陶行知先生曾说:“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刘彭芝的人生就是“为一大事来”——为教育这件大事。
她有着非凡的人格魅力和强大的气场,能够迅速聚拢一批同道,和她一起在教育的田野里忘我耕耘;她有着超一流的感知力和行动力,只要是有利于教育发展的,她身体力行。她更有发自内心的对人的爱与尊重,她对记者说,“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爱是自然流溢的奉献。尊重是教育的真谛,尊重是创造的源泉。这四句话是我几十年工作经验的感悟。”
有人说,一个卓越的教育家的成长必须满足三个条件——卓越的人物、伟大的国家、伟大的事件。刘彭芝恰好符合这三个条件。毫无疑问,在中国四十年风起云涌的改革大潮中,刘彭芝就是那朵激扬的浪花。
刘彭芝人生为一大事而来心得体会范文 篇12
阅读了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写的《人生为一大事来》这本书,被深深震撼着,感动着。陶行知先生曾经说:“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取其中的“人生为一大事来”作为对自己“近二十多年来思想和工作的片断”记录的书名。文章的字里行间流淌着刘校长对学生、对同事和对学校真诚而热切的爱。这是自然流溢出来的爱的奉献。她视学校为家庭,视学生为子女,视同事如手足;有信念,有责任,有激情;拒绝平庸,追求卓越,才能把教育事业当作人生大事,全心全意,坚定不移,无怨无悔。她对教育思想的追求更给了我们深深的启迪。
作为一名名校的女校长,她用博大的爱,深厚的文化底蕴,人格的魅力影响着人大附中的每一名师生。正像她说的那样:“爱是教育最高境界。有没有深爱、大爱,是教书匠和教育家的分野之一”。刘校长大爱无言,身教胜于言教。无论是做教师,还是做校长,她始终在爱的鼓励下,向着人生的目标去努力、去拼搏。她是一个学习者,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学习姿态,有“怀里抱着春天”的团结意识。她善于向书本学习,向同行学习,向实践学习,还向“外行”学习。她是一个改革者,世界眼光,大爱情怀,坚定不移的执行力,异乎寻常的抗挫力。有了像刘彭芝这样敢想、敢为、敢当的校长,才能将一所学校领向世界,居世界一流。办一所“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学校。我在脑中想象着刘校长忙碌的身影,心中充满了敬佩。她是一个思想者,有着高深的智慧,敏锐深刻的洞察力。她倾心构建名师工程,使中学有了博士群;她实行教学改革,为了学生终身发展,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大课堂,注重研究性学习,开辟超常规教育等等。刘校长说教育工作者的爱,是一个长久的诺言。
我们应该学习她拥有大爱、大义、大志,立足本职,坚守诺言,敬业奉献,勤学善思,开拓创新,为做好自己也是学生发展的这一大事而不懈努力!
《感悟教育人生》这本书,对“教育”作出了全面而深刻诠释。作者在书中提出了关于成长和教育的三大定律,作为教育工作者,教育除了在课堂上,更应该让教育渗透,融入到学生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让学生从小接受来自社会的责任,学会感恩,学会理解,学会生活,从而进一步感悟生活的真谛,逐渐明白成长是感悟的过程。把鼓励孩子放在第一位,帮助孩子建立属于自己的精神地基,教育者要用慧眼,挖掘学生身上隐藏的智慧与光芒。在茫茫的沙漠中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粒沙子,教育亦是如此,面对性格迵异的学生,唯有用爱去感化,用心去培植,让他们的知识,能力及心灵不断得到充实和提升,懂得欣赏自己,并以一颗强大的内心去面对社会,寻找人生的立足点。让教学的艺术点燃学生心中无限的向往。陶行知先生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我希望自己就是一根火柴,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带着一颗赤诚之心,将这份爱的教育播撒给每一位学生,将是我的教育职责。有人说教师的工作不就是今天是昨天的重复,明天又是昨天的翻版吗?这有什么难的,其实并非如此,作为教师,我们把自己定位于知识的传授者,教育的引领者,只要我们能坚守自己的工作职责,把自己的知识传输给学生,就是无私而伟大的!作为教育者,在追求人生如花的过程中,要根植于枝繁叶茂中,吐露花的芬芳,必须有着丰富的修养,更要有淡定的心性,才能称得上是一个丰富而有意义的人。有句话说得好,爱孩子的今天,更爱孩子的明天。我们对孩子要时刻倾注于爱,用真心去教育他们,才是干好自己工作的前提。进而获得成功的喜悦,体现生命的价值,体验教育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在教育中,把每件简单的事情坚持做好就是一件不平凡的事情。面对自己,寻找自己,发挥自己的才能,达到人生的精彩境界。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我们要善于尊重学生和学会欣赏学生。教育需要生命的激情,教育需要生命的灵动,我们用激情去感动学生,用文化去丰富学生,用良知去引导学生,让学生获得必备的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
教育人生需要感动,用自己的言行感动每位学生,感动每一位家长,从而彰显自己的教育能力。“教育人生”观念提出,作为教师自己,不再把教育作为一种职业,一种谋生的手段,而是当做人生的一部分去对待,来体验,来完善教师的人生价值,才能让身边的人感受到来自我们的幸福气息,彰显出教育不只是说出知识和见解,更是让学生理解和接受知识,自己是社会的主人,只要有阳光,我就会灿烂。
成长和教育的三大定律,作为教育工作者,教育除了在课堂上,更应该让教育渗透,融入到学生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让学生从小接受来自社会的责任,学会感恩,学会理解,学会生活,从而进一步感悟生活的真谛,逐渐明白成长是感悟的过程。把鼓励孩子放在第一位,帮助孩子建立属于自己的精神地基,教育者要用慧眼,挖掘学生身上隐藏的智慧与光芒。在茫茫的沙漠中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粒沙子,教育亦是如此,面对性格迵异的学生,唯有用爱去感化,用心去培植,让他们的知识,能力及心灵不断得到充实和提升,懂得欣赏自己,并以一颗强大的内心去面对社会,寻找人生的立足点。让教学的艺术点燃学生心中无限的向往。陶行知先生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我希望自己就是一根火柴,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带着一颗赤诚之心,将这份爱的教育播撒给每一位学生,将是我的教育职责。有人说教师的工作不就是今天是昨天的重复,明天又是昨天的翻版吗?这有什么难的,其实并非如此,作为教师,我们把自己定位于知识的传授者,教育的引领者,只要我们能坚守自己的工作职责,把自己的知识传输给学生,就是无私而伟大的!作为教育者,在追求人生如花的过程中,要根植于枝繁叶茂中,吐露花的芬芳,必须有着丰富的修养,更要有淡定的心性,才能称得上是一个丰富而有意义的人。有句话说得好,爱孩子的今天,更爱孩子的明天。我们对孩子要时刻倾注于爱,用真心去教育他们,才是干好自己工作的前提。进而获得成功的喜悦,体现生命的价值,体验教育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在教育中,把每件简单的事情坚持做好就是一件不平凡的事情。面对自己,寻找自己,发挥自己的才能,达到人生的精彩境界。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我们要善于尊重学生和学会欣赏学生。教育需要生命的激情,教育需要生命的灵动,我们用激情去感动学生,用文化去丰富学生,用良知去引导学生,让学生获得必备的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
教育人生需要感动,用自己的言行感动每位学生,感动每一位家长,从而彰显自己的教育能力。“教育人生”观念提出,作为教师自己,不再把教育作为一种职业,一种谋生的手段,而是当做人生的一部分去对待,来体验,来完善教师的人生价值,才能让身边的人感受到来自我们的幸福气息,彰显出教育不只是说出知识和见解,更是让学生理解和接受知识,自己是社会的主人,只要有阳光,我就会灿烂。
刘彭芝人生为一大事而来心得体会范文 篇13
年前从语文老师刘老师那边借来一本书,是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写的,名字叫《人生为一大事来》,本想寒假期间阅读完,不料春节期间,走亲访友,加之自己有些许懒散,没能看完整本书,开学时才能心平气和的阅读这本书,看完之后我受益匪浅,现将自己的感受表述一二。
一个学校的发展,领导起到了关键作用,人大附中之所以发展为北京市最好的中学,离不开校领导尤其是校长的坚强领导,书中刘彭芝在任校长期间,思维开阔,有远见,敢作敢当的精神值得敬佩,新政策的实施总会面临诸多质疑,人们大多都喜欢一成不变的事物,面对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总会无所适从,但尽管反对者占大多数,刘彭芝校长总能够力排众议,用事实说话,用结果证明,凡是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策判悔略方针总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虽然我现在不在领导阶层,无法将自己的想法付诸行动,但是作为一个50位同学的管理者,作为班主任老师,需要勇气将自己的教育理想付诸实施,经过半个学期的班主任工作,我很荣幸总结到了其中的一两点:
一、尊重学生
作为教育工作者,如果能够时时刻刻尊重自己的学生,才能够让学生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尊重他们的个性,才能够充分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但在具体的教迅冲前学管理中,尊重的度很难把握,需要一定的教学智慧,也需要教学管理经验的积累,班主任应该学会识人,运用心理学知识深入了解所教学生年龄阶层的普遍心理,因材施教。
二、敢于创新
老教师管理班级总有亩清一定的方法和经验,作为年轻教师,可以积极向他们请教,但绝对不可以照搬照抄,要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有了方法很重要,但还要敢于尝试,不然新的想法只会在脑中转瞬即逝,无法付诸实践,刘校长将这一点做的淋漓尽致,她所做的每一个决定,都是有利于学生以及学校发展的,并且在艰难的情况下都会开展,遇到困难不怕,关键是想解决问题的办法,今后我在工作当中也要勤思考,多想想解决问题的办法,不能遇到问题就退缩。
刘彭芝人生为一大事而来心得体会范文 篇14
读刘彭芝校长的《人生为大事来》一书,首先应入我眼帘的是刘彭芝校长的自序:办有感有思有情有义的教育。其中一句话更是深深印在我心里:爱与尊重是教育的真谛,爱与尊重是教育的发动机。让我回忆起教学工作中的一个小插曲,我刚刚下课走出教室,刚到办公室门口就被学生拦住,老师咱们两位同学吵架了,我当时气冲冲的走回教室,看到掉在地上的书本,脾气更是急躁,原因都没问直接俩孩子一顿批评。当我要求让孩子把书本捡起来的时候,孩子不仅无动于衷,而且还哭着对我喊了一句:“我就不捡!”我当时好像在他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急躁、不尊重别人。我当即改变了策略,让孩子坐下来,慢慢跟我说说事情的经过。让我们每个人的情绪都有冷静下来的机会。我对他说:“对不起,刚才我 有些急躁!我尊重你内心的感受,但是我不接受你刚才的做法,我希望可以和你一起找出解决问题更好的方法!”我没想到这一句话,让一个脾气急躁对老师大喊的孩子,对我道歉:“老师对不起,我打架不对,对您大喊也不对!“最后打架事件圆满解决。每个孩子都是有思想、有感情、鲜活的生命,我们首先应该尊重他们,不仅尊重他们学习的权力,还要尊重他们的情感世界。和风细雨的教育反而比雷霆万军的方式更有力量。
每个人的尊严和权利都是平等的。作为肩负教育使命的引领责任的教师,我们应该在思想上成熟,学识上渊博,但这不妨碍我们拥有一颗童心,童心与童心相遇,才是真正自然而然的平等,就像刘彭芝校长在书写到弯下身子与花朵讲话。给予孩子尊重和理解、信任和支持、赏识和鼓励、宽容和体贴,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赏识是最好的鼓励,你会发现他的一片新天地。
尊重是教育的真谛,尊重是创造的源泉。我们要赢得孩子不是赢了孩子,作为大人,维护孩子尊严,以尊重的态度对待他,相信他会很好的和大人合作。教育的本质在于耐心的引导而非打骂,养鱼重在养水、养树重在养根、养人重在养心!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读刘彭芝人生为一大事而来有感,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本站信息推送。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