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为一大事来》心得体会【优推14篇】
人生的意义在于追求和探索,面对挑战与选择,如何找到真正的自我与价值呢?以下是网友为大家整理分享的“《人生为一大事来》心得体会”相关范文,供您参考学习!
《人生为一大事来》心得体会合集 篇1
《人生为一大事来》,作者刘彭芝,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越是深入阅读,我越是汗颜,心潮澎湃,内心一阵又一阵的感动、惭愧、幻想……才明白教育原来可以这样做的;才明白,教师原来可以这样工作;才明白,爱是一种多崇高的思想…… 书拿在手里很沉,500页,是因为纸张克数重,还是因为思想内涵深?还是她制定的奋斗目标高大有力?——国内领先,国际一流,创世界名校。书里没有名家的教育格言,没有空洞冷漠的政治宣誓,却强过行政的命令和权威的说教。她处事之大气甚至“霸气”,视野和心境之开阔,都强烈的震撼着我。
她是一个学习者,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学习姿态,有“怀里抱着春天”的团结意识。她善于向书本学习,向同行学习,向实践学习,还向“外行”学习。她甚至答应68人同机飞广州学习。她曾独闯美国杰佛逊科技高中去拜访很牛气的校长杰夫瑞?钟斯。她团结同事,尊重人才,宁肯委屈自己,从不计较个人私利。
她是一个改革者,世界眼光,大爱情怀,坚定不移的执行力,异乎寻常的抗挫力。面对改革过程中的阻挠甚至是威吓,她说“为了把学校建成世界一流学校,我连命都不要了,还会害怕威吓吗”;为了加强师德建设,她实行师德欠缺,一票否决;为了转化问题学生,她敢于为一个人开一个班,这在全国乃至全世界可能也不多见。
她是一个思想者,高深的智慧,绝对的理性。敏锐深刻的洞察力,善于张望的捕捉力。她倾心构建名师工程,使中学有了博士群;她实行教学改革,为了学生终身发展,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大课堂,注重研究性学习,开辟超常规教育等等。
她是一个工作者,理性思索,勇于实践,每天都工作16小时,30年间为学校工作了60年!没有“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大爱,没有“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大义,没有“敢为人先,争创一流”的大志,岂有这样的教育专家?刘彭芝在人大附中发起了一场深刻的革命,改写了人大附中的历史。是中国基础教育的标志性人物,带领人大附中已领跑基础教育12年,是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值得树碑立传的教育人物,是一位值得敬重的校长,一名真正的职业校长。 一生磨一镜。人生为一大事来。
《人生为一大事来》心得体会合集 篇2
在53岁这一年,陈炜告别了他深爱的世界,充满遗憾地走了。这份遗憾,也留给了他工作过的屏东中学、福州八中、福州三中,以及无数被他的故事打动的人。
回顾陈炜53年的生命历程,规划学校发展、改革学校课程、引进先进成果、推动教师成长……他的行程被无数与教育相关的大大小小的事儿塞得满满当当,常年躬耕一线,几无余暇。这一路,陈炜以“撸起袖子加油干”的热情与勇气,在多所学校书写教育奋进之笔。他以对这份事业的深沉挚爱,为自己短暂而绚烂的人生做了鲜明的注脚,也留下了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
他高扬起理想信念的精神旗帜。从踏上教育生涯的第一站开始,陈炜就把“办好每一所学校”的目标刻进了自己的心里。到福州八中,他说要办一所让学生“慕名而来,终身怀念”的学校,要把学生培养成具有“国际视野,天下情怀”的人;到了福州三中,他提出“培养完整的人”的教育理念。为了这些目标,陈炜矢志不渝,将教育当成终身事业,他渴望像《功勋》中的袁隆平、屠呦呦那样,“为国奉献,信念坚定”,也吸引了无数的追随者与他一起奋斗。
他回答了立德树人的时代命题。多年来,不论身在何处,陈炜始终把立德树人视为党和人民赋予学校的神圣使命。他在学校开展“做好人”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如今,这项活动已走过13个年头,并已成为学校的特色品牌。陈炜在多个场合指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就意味着教育要培育青少年学生健康的人格、美好的心灵,让学生拥有终身学习和健康成长所需的知识和能力,让学生在走出学校大门后,能够担当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
他引领了行为世范的高尚师德。在离开八中到三中任职的时候,陈炜非常不舍,因为那是他投入了满腔热血的地方,但他说作为前辈就是要甘当铺路石,让后人能够走得更高更远。他淡泊名利,在评高级职称的机会面前主动退让,将机会留给一线教师。对待教师乃至普通后勤人员,他满怀热忱,发自内心地尊重每一个为学校作出贡献的人。“有困难,找炜哥”成为教师的共识,足以见得陈炜的人格魅力与高尚师德。
教育之光,薪火相传。陈炜特别欣赏陶行知的一句话:人生为一大事来。他也用自己一生的心血和智慧践行了陶行知的理念,办出了有爱的教育、有魂的教育。陈炜走了,但他的精神将绵绵永续,感动和激励着更多的“陈炜”砥砺前行,把教书育人当成“一辈子”的大事,言为士则、行为世范,用自己的行动点亮孩子的未来。
《人生为一大事来》心得体会合集 篇3
20xx年8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给黄山风景区工作人员李培生、胡晓春回信,对他们继续发挥“中国好人”的榜样作用提出殷切期望。习总书记的重要回信,高屋建瓴,情感丰富,情真意切、语重心长,充分体现了对“中国好人”的亲切关怀、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对安徽工作的格外关心。
李培生和胡晓春都在黄山风景区工作,李培生常年腰系绳索在黄山悬崖峭壁间放绳,清捡保洁;胡晓春是朝夕看护迎客松的“守松人”。他们都日复一日忙碌,无怨无悔付出,先后被评为“中国好人”,他们的平凡事迹让我联想到一个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陶行知先生的《自勉并勉同志》中有这样一句诗:“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这是一位教育家的情怀和境界,如今读来仍让人动容。
下面我将结合“人生为一大事来”谈一谈我个人的学习体会和粗浅认识,有不到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1.“人生为一大事来”是一种可贵的坚守
胡晓春有天生的“迎客松情结”。他生在黄山,长在黄山。从20xx年7月,胡晓春光荣地成为了迎客松第19任“守松人”,开始了一个人一棵树的相伴相知生活。在迎客松旁边的“守松人”工作室,一张简易床、一副桌椅、一台监控电脑和一些监测工具,是他在山上的全部家当。当班每天雷打不动地2小时一次巡检,全面掌握迎客松守护、保护工作。12年来,他用忙碌和坚守展现了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的朴素道理。可以说,他为这一件大事而来,为了做好这一件大事,付出全部的精力。
十年树木,百年育人。育人有时跟育树一样的道理。在我们身边,在我们南山小学,我也看到这一份坚守。我们学校的付荣章老师,是师生特别喜爱的一位老教师。他还有一年就退休了。今年秋季开学,因学校教师人员一下子减少很多,每一位工作任务量都要增加,他也增加了课程。当我们找到他说明的时候,他说:课程尽管给我,我马上面临退休,就更应当珍惜上课的机会。他的办公室就在音乐教室,他的课堂就在办公室。学校专门给他安排的办公室虽然安静,但几乎没有看到他去坐过。多少年来,他和一架旧钢琴、和一批又一批可爱的学生相伴,和优美的琴声、愉快的歌声融为一体。学校里每遇到评比、争优,他都很淡然,从不争要。这种坚守没有一丝功利的思想,而是发自内心的默默奉献。每当听到校园里的钢琴声,我都会浮现出付老师身上的君子之风。
2.“人生为一大事来”是一种勇敢的创造
“春秋防虫害,夏季防台风和强降雨,冬季防大雪。”每个季节,对迎客松的守护各有不同。这些年,为了更好地保护迎客松,胡晓春不断给自己“充电”,学习气象学、昆虫学、植物学等知识。
12年来,胡晓春写了60多本迎客松日记。这些日记记录着迎客松开花时间、新梢头萌发时间、更换松针时间及恶劣天气的应急应对保护方案等情况。“每次撰写这些日记,就像我与迎客松的一次交谈,这就是一棵树与一个人的谈话。”
胡晓春的日记跟我们日常教师的课后札记、教后反思很相似。对于一个“人生为一大事来”的教师来说,教育不仅是执着的坚守,更是勇敢地创造。教师和学生,总是在教与学中相互促进,彼此成就,共同焕发生命活力。我校一位体育老师杨青勇,我走过很多学校第一次看到体育课可以上得这么好。因为身体患过重病,他讲话发音不清楚。但是他的哨声特别有感召力,达到体育语言的效果。我第一次看到体育老师每一节课都要带着文件夹上课,把学生的跑跳数据做了一一记录。
3.“人生为一大事来”是一种执着的热爱
一年365天,胡晓春有超过300天住在山上,朝夕与迎客松为伴,不曾有丝毫懈怠。没有开过一次家长会,没有陪孩子过一个儿童节,没有好好陪伴父母……每当想家、想亲人的时候,胡晓春都会站在迎客松下,仰望着满天繁星,向迎客松倾诉自己的思念。“守护迎客松是我的幸运和幸福,因为这是我迄今为止最值得骄傲的身份——守松人。”胡晓春说。守住一棵树,守住一颗心。胡晓春守住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恒心,也守住了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迎难而上的决心。
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是要甘于寂寞,甘于辛劳的。对于一个“人生为一件大事来”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热爱生活本身,包括工作。热爱自己的工作,才会拥有幸福的生活。因为工作本身就是生活。
在我们工作的每一分秒一秒中,生命在流逝。我们无法在时间上把工作和生活明确地分割,也就无法在心理上让工作和生活丁卯分明。工作中什么样子,生活中就是什么样子。工作中浑浑噩噩,生活中必定也懒懒散散;工作中疲倦无力,生活中也只想“葛优瘫”;工作中心不在焉,生活中必定也漫不经心。只有在工作中找到幸福,我们的生命才能找到幸福;只有在工作中变得越来越丰富,生活才会变得越来越丰富。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人生为一大事来》读后感精编,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本站信息推送。
《人生为一大事来》心得体会合集 篇4
借到了《人生为一大事来》这本书。捧着喜爱的书,我迫不及待地拜读起来。通过阅读,我知道了刘彭芝校长这个知名的教育家,她在学校治理、教师培养、德育教育、超常教育、教学改革方面的独到见解。读了此书,联系我从事的特殊教育工作实际,我获得了很多启示。
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
人大附中的课程改革始终遵循一个方向: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刘校长认为教育的目标价值主要通过课程来实现和实施,所以人大附中一直在进行多出人才、快出人才、出好人才的教学管理改革实验,对超常学生的超常教育、对困难学生的特殊教育、对正常学生的普通教育无不体现了这一理念,这使得让吃不饱的学生吃饱,让吃不了的吃好,让每一个学生都脚踏实地,跳一跳,摘果子,这样学生们完全按照自愿的原则,按照跳一跳够得着的标准,实现了自己的目标,并由此增强了自信心。
联系我校“一切为残疾孩子的生存奠基”的办学理念,我们与刘彭芝校长以上的观点是一致的。只是,在我个人的教学实践中,还需要继续坚持分层教学和个别辅导,真正让学习困难的这几个聋生都通过努力,“跳一跳,摘到成功的果子”。让他们各自在原有的基础上都能获得不同程度的提高和进步,增强这些聋生的自信心和上进心,以培养他们积极的人生态度。
二、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学生
书中,刘校长指出有的老师在认真备课,投入的讲课之后却收不到预期的良好效果的现象,她说:其实学生的潜能是很大的,教师要做一个开发者,教师在讲述的时候,很多孩子心里早就明白了,教师应该做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由此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联系我的教学实践,我猛然发现我有反复啰嗦的毛病。有时我看见个别聋生困惑的眼神,就生怕他们没有弄懂,就一再反复讲解知识点。这样的投入,有时累得我满头大汗,然而效果却不好。读到以上那句话后,我想我应该相信我的学生,他们虽聋,然而每个孩子都隐藏着巨大的潜能,只是我还没有发现而已。我应该多多鼓励孩子们自主学习,赏识孩子们的每一点滴进步,采用优生帮扶学困生的方法,形成合作小组,开展研究性学习。在疑难处,我再做一些总结和点拨,这样不就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孩子们了嘛,而且我还不会那么累。今后我一定多做这样一些尝试。
三、爱,长久的诺言
刘彭芝校长说:“教育工作者的爱,是一个长久的诺言。”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可以感受得到流淌在这本书字里行间的,就是刘彭芝对学生、对同事和对学校真诚而热切的爱。正因为刘彭芝校长对教育这份事业心中有爱,才能有强烈的事业心、崇高的使命感,才能视教育如生命、视学校如家庭、视学生如子弟,才能朝夕思虑其事,无私奉献,才能拒绝平庸,追求卓越。大爱无言,“润物细无声”。正因为心中有爱,刘彭芝善于发现每一位教师和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为他们搭建人生的舞台,因为“一个学校绝对不能藏龙卧虎,是龙就得让他腾,是虎就得让他跃”;正因为心中有爱,刘彭芝才能严于律己,在管理上大刀阔斧、雷厉风行,成为人大附中的“领跑人”;正因为心中有爱,刘彭芝甘于牵献,把教育作为一份事业来耕耘,投入她的全部理想、精神和情感。“爱的教育”,成就了人大附中,也成就了刘彭芝她自己。字里行间,感受着刘校长爱的付出,我也暗下决心,一定要践行爱的诺言,在我的特教领域,努力做一个爱的天使,称为特殊儿童心灵成长的引路人!
四、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
在《人生为一大事来》这本书中,可以看出刘彭芝校长很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为了引导学生健康地成长,刘彭芝校长专门引进了心理学方面的高级专业人才,在学校成立了心理咨询室,有一个专职的心理学老师,还有一个强大的心理咨询团队,以及与此相关的一系列举措。书中提到的心理教育案例,都是通过一系列的举措,及时发现了学生心理存在的问题,并及时有效地解决了学生的心理障碍。同事,为了提高老师的心理教育的水平,刘校长还派出班主任参加中学教师的心理教育培训班,并让班主任在校刊上探讨交流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发动全校教师进行心理学培训等等。这些举措,是落实心理育人的实实在在的举措,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人生为一大事来!读了这本书后,我常常想,我为了什么大事而来?记得我在师范校被吸收为预备党员后,乐山市党委有关领导找我谈心,问我为什么要入党。当时我想起了一句话来,有西方人曾用这样一句话对中西方的特教作了一个对比,“中国的特殊教育就像黄色的土地,死气沉沉;我们的特殊教育就像蓝色的海洋,生机勃勃。”作为一个国人,谁不为此而愤怒?!愤怒之余,掩面沉思,我国的特殊教育特别是西部特殊教育的发展确实是比较缓慢的。特教要发展,必须要有党政领导的关心和支持,还要有一批批为之努力的特教工作者。我,作为一名特教人,我选择了特教。我要努力竭我所能,把我的爱播撒给广大的特殊儿童们,用爱心和责任心浇灌这些残障之花,让他们都能健康、快乐地成长!我要把我所知所能与特教同仁们分享交流,大家一起在专业化道路上共成长!我还要努力探索新知,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断学习世界各国的特教先进经验,在特教发展领域做出自己的一些贡献!
特教的发展,这就是我所谓的大事,这就是我一生努力的目标!
《人生为一大事来》心得体会合集 篇5
阅读了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写的《人生为一大事来》这本书,被深深震撼着,感动着。陶行知先生曾经说:“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取其中的“人生为一大事来”作为对自己“近二十多年来思想和工作的片断”记录的书名。文章的字里行间流淌着刘校长对学生、对同事和对学校真诚而热切的爱。这是自然流溢出来的爱的奉献。她视学校为家庭,视学生为子女,视同事如手足;有信念,有责任,有激情;拒绝平庸,追求卓越,才能把教育事业当作人生大事,全心全意,坚定不移,无怨无悔。她对教育思想的追求更给了我们深深的启迪。
作为一名名校的女校长,她用博大的爱,深厚的文化底蕴,人格的魅力影响着人大附中的每一名师生。正像她说的那样:“爱是教育最高境界。有没有深爱、大爱,是教书匠和教育家的分野之一”。刘校长大爱无言,身教胜于言教。无论是做教师,还是做校长,她始终在爱的鼓励下,向着人生的目标去努力、去拼搏。她是一个学习者,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学习姿态,有“怀里抱着春天”的团结意识。她善于向书本学习,向同行学习,向实践学习,还向“外行”学习。她是一个改革者,世界眼光,大爱情怀,坚定不移的执行力,异乎寻常的抗挫力。有了像刘彭芝这样敢想、敢为、敢当的校长,才能将一所学校领向世界,居世界一流。办一所“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学校。我在脑中想象着刘校长忙碌的身影,心中充满了敬佩。她是一个思想者,有着高深的智慧,敏锐深刻的洞察力。她倾心构建名师工程,使中学有了博士群;她实行教学改革,为了学生终身发展,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大课堂,注重研究性学习,开辟超常规教育等等。刘校长说教育工作者的爱,是一个长久的诺言。
我们应该学习她拥有大爱、大义、大志,立足本职,坚守诺言,敬业奉献,勤学善思,开拓创新,为做好自己也是学生发展的这一大事而不懈努力!
《感悟教育人生》这本书,对“教育”作出了全面而深刻诠释。作者在书中提出了关于成长和教育的三大定律,作为教育工作者,教育除了在课堂上,更应该让教育渗透,融入到学生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让学生从小接受来自社会的责任,学会感恩,学会理解,学会生活,从而进一步感悟生活的真谛,逐渐明白成长是感悟的过程。把鼓励孩子放在第一位,帮助孩子建立属于自己的精神地基,教育者要用慧眼,挖掘学生身上隐藏的智慧与光芒。在茫茫的沙漠中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粒沙子,教育亦是如此,面对性格迵异的学生,唯有用爱去感化,用心去培植,让他们的知识,能力及心灵不断得到充实和提升,懂得欣赏自己,并以一颗强大的内心去面对社会,寻找人生的立足点。让教学的艺术点燃学生心中无限的向往。陶行知先生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我希望自己就是一根火柴,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带着一颗赤诚之心,将这份爱的教育播撒给每一位学生,将是我的教育职责。有人说教师的工作不就是今天是昨天的重复,明天又是昨天的翻版吗?这有什么难的,其实并非如此,作为教师,我们把自己定位于知识的传授者,教育的引领者,只要我们能坚守自己的工作职责,把自己的知识传输给学生,就是无私而伟大的!作为教育者,在追求人生如花的过程中,要根植于枝繁叶茂中,吐露花的芬芳,必须有着丰富的修养,更要有淡定的心性,才能称得上是一个丰富而有意义的人。有句话说得好,爱孩子的今天,更爱孩子的明天。我们对孩子要时刻倾注于爱,用真心去教育他们,才是干好自己工作的前提。进而获得成功的喜悦,体现生命的价值,体验教育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在教育中,把每件简单的事情坚持做好就是一件不平凡的事情。面对自己,寻找自己,发挥自己的才能,达到人生的精彩境界。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我们要善于尊重学生和学会欣赏学生。教育需要生命的激情,教育需要生命的灵动,我们用激情去感动学生,用文化去丰富学生,用良知去引导学生,让学生获得必备的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
教育人生需要感动,用自己的言行感动每位学生,感动每一位家长,从而彰显自己的教育能力。“教育人生”观念提出,作为教师自己,不再把教育作为一种职业,一种谋生的手段,而是当做人生的一部分去对待,来体验,来完善教师的人生价值,才能让身边的人感受到来自我们的幸福气息,彰显出教育不只是说出知识和见解,更是让学生理解和接受知识,自己是社会的主人,只要有阳光,我就会灿烂。
成长和教育的三大定律,作为教育工作者,教育除了在课堂上,更应该让教育渗透,融入到学生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让学生从小接受来自社会的责任,学会感恩,学会理解,学会生活,从而进一步感悟生活的真谛,逐渐明白成长是感悟的过程。把鼓励孩子放在第一位,帮助孩子建立属于自己的精神地基,教育者要用慧眼,挖掘学生身上隐藏的智慧与光芒。在茫茫的沙漠中找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粒沙子,教育亦是如此,面对性格迵异的学生,唯有用爱去感化,用心去培植,让他们的知识,能力及心灵不断得到充实和提升,懂得欣赏自己,并以一颗强大的内心去面对社会,寻找人生的立足点。让教学的艺术点燃学生心中无限的向往。陶行知先生说过:“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我希望自己就是一根火柴,点燃学生心中的希望之火,带着一颗赤诚之心,将这份爱的教育播撒给每一位学生,将是我的教育职责。有人说教师的工作不就是今天是昨天的重复,明天又是昨天的翻版吗?这有什么难的,其实并非如此,作为教师,我们把自己定位于知识的传授者,教育的引领者,只要我们能坚守自己的工作职责,把自己的知识传输给学生,就是无私而伟大的!作为教育者,在追求人生如花的过程中,要根植于枝繁叶茂中,吐露花的芬芳,必须有着丰富的修养,更要有淡定的心性,才能称得上是一个丰富而有意义的人。有句话说得好,爱孩子的今天,更爱孩子的明天。我们对孩子要时刻倾注于爱,用真心去教育他们,才是干好自己工作的前提。进而获得成功的喜悦,体现生命的价值,体验教育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在教育中,把每件简单的事情坚持做好就是一件不平凡的事情。面对自己,寻找自己,发挥自己的才能,达到人生的精彩境界。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里有爱迪生。我们要善于尊重学生和学会欣赏学生。教育需要生命的激情,教育需要生命的灵动,我们用激情去感动学生,用文化去丰富学生,用良知去引导学生,让学生获得必备的基本技能和基础知识。
教育人生需要感动,用自己的言行感动每位学生,感动每一位家长,从而彰显自己的教育能力。“教育人生”观念提出,作为教师自己,不再把教育作为一种职业,一种谋生的手段,而是当做人生的一部分去对待,来体验,来完善教师的人生价值,才能让身边的人感受到来自我们的幸福气息,彰显出教育不只是说出知识和见解,更是让学生理解和接受知识,自己是社会的主人,只要有阳光,我就会灿烂。
《人生为一大事来》心得体会合集 篇6
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对人生或者事物一定产生了许多感想,需要写1篇读后感好好地作记录了。你想好怎么写读后感了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读《人生为一大事来》有感,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学校发给我一本书,书名是《人生为一大事来》,作者是人民大学附属中学的刘彭芝校长。书名取自陶行知先生的一句诗“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
这本书涉及的内容非常宽泛,不止能学到学科知识,还能学习刘彭芝的为人处世,学习刘彭芝的办学思想。我只读了一小部分,就被里面的人和事吸引住了。刘校长才是具有教育思想的实干家。她想把人大附中建成世界一流的大学,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
刘校长利用学校在北京的优势,请来了二十多位特级教师指导他们学校教师的课堂教学。每次请两名特级教师登门指导前,他们学校的老师先在教研组内设计好思路,把最高的水平展示出来,再让特级教师听。特级教师听后,让讲课教师说教学理想和思路,特级教师评课后,讲课教师再整理写出听后总结。在这种模式下,他们学校的老师的教学水平提高的非常快。
我非常赞同一位特级教师说的话:“数学教学起点要低,最后的落脚点要高”,我这样理解,教学要深入浅出,把抽象的数学思想具体化,形象化,把复杂的道理简单化,要让学生容易接受,在此基础上,提高学生的辨别与应用能力。
刘彭芝从事中学教育40多年,从普通数学教师到优秀班主任到担任人大附中副校长、校长,她总是自加压力,饱尝辛酸,但仍振奋精神,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因为她爱她的学校,爱她的学生,爱她的同事。她要让人大附中成为世界一流学校,让她的学生接受世界一流的教育,让她的同事在世界一流的环境中成就世界一流的工作业绩……
“新生个性,挖掘潜力,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一切为了祖国的腾飞”,这是刘彭芝为人大附中确定的办学思想。这一办学思想在后来的各项工作中都得到了充分贯彻。她为人大附中确立的学生培养目标是:“全面发展+突出特长+创新精神+高尚品德”。
有的老师发表意见:“这话有语法逻辑错误啊!全面发展当然包括高尚品德,为什么还要单提出来呢?”对此,刘彭芝有很深的用意。人大附中在总体培养目标上应该与全国的中学是一致的,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学生”。但人大附中又是有着自身特点的中学,对高智商的孩子来说,这样的标准就有些低了,他们应该有突出的特长,学校要对这样的学生进行非常规培养。
进入知识经济时代,人大附中学生培养要在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上下功夫,要让“创新”渗透在他们中学阶段的学习、生活中。多年来,刘彭芝一直思考一个问题:在中国的’教育制度下培养出不少人才,但他们长大了为谁服务呢?进入重点大学的目的是出国的孩子不在少数,在国外缺乏民族气节,为中华民族丢脸的也大有人在,这不能不说是中国教育的一种悲哀。人大附中的学生培养目标必须以高尚品德来“曲终奏雅”。
刘彭芝认为,德育是“根”的教育,始终坚持把德育放在学校一切工作的首位,是战略问题、原则问题、方向问题。作为同样是负责德育工作的我深有同感。
一个教育家不但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有对教育的独立见解,而且要有丰富的教育实践,能使自己的教育思想在改革实践中不断创新。教育家必须是一个先行者、示范者、发动者,是总设计师、精神领袖、领跑人,此外教育家还必须是人性丰富、人格完善、人品高尚的人。刘彭芝就是一个这样的当代教育家。
一个校长,不仅需要有高屋建瓴的办学思路,还得有丰富的学科知识,不仅需要有高尚的情怀,还得有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我非常佩服刘彭芝。站在伟人的肩头看世界,原来,世界这样广阔,自己所知是如此了了。不读书,又怎能释然得立于三尺讲台,又怎能无愧于人间岁月。
所以我说:“同胞们,和书交朋友吧!你的世界会因此而绚丽。少了浮躁,多了镇静与从容;少了不满,多了理解与宽容;少了懊恼,多了微笑与友爱……
《人生为一大事来》心得体会合集 篇7
20xx年8月13日,习近平总书记给黄山风景区工作人员李培生、胡晓春回信,对他们继续发挥“中国好人”的榜样作用提出殷切期望。习总书记的重要回信,高屋建瓴,情感丰富,情真意切、语重心长,充分体现了对“中国好人”的亲切关怀、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高度重视,对安徽工作的格外关心。
李培生和胡晓春都在黄山风景区工作,李培生常年腰系绳索在黄山悬崖峭壁间放绳,清捡保洁;胡晓春是朝夕看护迎客松的“守松人”。他们都日复一日忙碌,无怨无悔付出,先后被评为“中国好人”,他们的平凡事迹让我联想到一个人——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陶行知先生的《自勉并勉同志》中有这样一句诗:“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这是一位教育家的情怀和境界,如今读来仍让人动容。
下面我将结合“人生为一大事来”谈一谈我个人的学习体会和粗浅认识,有不到之处,敬请各位批评指正!
1.“人生为一大事来”是一种可贵的坚守
胡晓春有天生的“迎客松情结”。他生在黄山,长在黄山。从2010年7月,胡晓春光荣地成为了迎客松第19任“守松人”,开始了一个人一棵树的相伴相知生活。在迎客松旁边的“守松人”工作室,一张简易床、一副桌椅、一台监控电脑和一些监测工具,是他在山上的全部家当。当班每天雷打不动地2小时一次巡检,全面掌握迎客松守护、保护工作。12年来,他用忙碌和坚守展现了伟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伟大的朴素道理。可以说,他为这一件大事而来,为了做好这一件大事,付出全部的精力。
十年树木,百年育人。育人有时跟育树一样的道理。在我们身边,在我们南山小学,我也看到这一份坚守。我们学校的付荣章老师,是师生特别喜爱的一位老教师。他还有一年就退休了。今年秋季开学,因学校教师人员一下子减少很多,每一位工作任务量都要增加,他也增加了课程。当我们找到他说明的时候,他说:课程尽管给我,我马上面临退休,就更应当珍惜上课的机会。他的办公室就在音乐教室,他的课堂就在办公室。学校专门给他安排的办公室虽然安静,但几乎没有看到他去坐过。多少年来,他和一架旧钢琴、和一批又一批可爱的学生相伴,和优美的琴声、愉快的歌声融为一体。学校里每遇到评比、争优,他都很淡然,从不争要。这种坚守没有一丝功利的思想,而是发自内心的默默奉献。每当听到校园里的钢琴声,我都会浮现出付老师身上的君子之风。
2.“人生为一大事来”是一种勇敢的创造
“春秋防虫害,夏季防台风和强降雨,冬季防大雪。”每个季节,对迎客松的守护各有不同。这些年,为了更好地保护迎客松,胡晓春不断给自己“充电”,学习气象学、昆虫学、植物学等知识。
12年来,胡晓春写了60多本迎客松日记。这些日记记录着迎客松开花时间、新梢头萌发时间、更换松针时间及恶劣天气的应急应对保护方案等情况。“每次撰写这些日记,就像我与迎客松的一次交谈,这就是一棵树与一个人的谈话。”
胡晓春的日记跟我们日常教师的课后札记、教后反思很相似。对于一个“人生为一大事来”的教师来说,教育不仅是执着的坚守,更是勇敢地创造。教师和学生,总是在教与学中相互促进,彼此成就,共同焕发生命活力。我校一位体育老师杨青勇,我走过很多学校第一次看到体育课可以上得这么好。因为身体患过重病,他讲话发音不清楚。但是他的哨声特别有感召力,达到体育语言的效果。我第一次看到体育老师每一节课都要带着文件夹上课,把学生的跑跳数据做了一一记录。
3.“人生为一大事来”是一种执着的热爱
一年365天,胡晓春有超过300天住在山上,朝夕与迎客松为伴,不曾有丝毫懈怠。没有开过一次家长会,没有陪孩子过一个儿童节,没有好好陪伴父母……每当想家、想亲人的时候,胡晓春都会站在迎客松下,仰望着满天繁星,向迎客松倾诉自己的思念。“守护迎客松是我的幸运和幸福,因为这是我迄今为止最值得骄傲的身份——守松人。”胡晓春说。守住一棵树,守住一颗心。胡晓春守住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恒心,也守住了关键时刻挺身而出、迎难而上的决心。
育苗有志闲逸少,润物无声辛劳多”。一个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是要甘于寂寞,甘于辛劳的。对于一个“人生为一件大事来”的教师来说,教育不是谋生的手段,而是热爱生活本身,包括工作。热爱自己的工作,才会拥有幸福的生活。因为工作本身就是生活。
在我们工作的每一分秒一秒中,生命在流逝。我们无法在时间上把工作和生活明确地分割,也就无法在心理上让工作和生活丁卯分明。工作中什么样子,生活中就是什么样子。工作中浑浑噩噩,生活中必定也懒懒散散;工作中疲倦无力,生活中也只想“葛优瘫”;工作中心不在焉,生活中必定也漫不经心。只有在工作中找到幸福,我们的生命才能找到幸福;只有在工作中变得越来越丰富,生活才会变得越来越丰富。
《人生为一大事来》心得体会合集 篇8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取其中的“人生为一大事来”作为对自己“近二十多年来思想和工作的片断”记录的书名。起初看到这本书没什么感觉,也不明白题目的具体含义,直到逼着自己去读这本书之后,才被书中内容吸引了。
只看完第一部分“校长是个领跑人”就被刘校长的人格魅力深深地感动了,刘校长的人生就是为教育这件大事来的。
总是仰慕人大附中的美名,曾经以为人大附中招收的都是一流的好学生,他们的德智体美根本用不着老师操心,他们天生就是好学生,就是人中之龙。这本书让我清楚地认识了人大附中,了解了人大附中为什么驰名,原来人大附中的学生也不是天生优秀,而是人大附中的教育使他们成为优秀。
正是因为有了像刘彭芝这样敢想、敢为、敢当的校长,才能将一所学校领向世界,居世界一流。办一所“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学校,人大附中做到了。
读到“一个普通的工作日”,我惊讶了。刘校长从早晨5:25分起床一直到晚上23:30,始终不停地工作着,而前一晚她只休息了4个小时。开校会,布置基建工作,联合办学的商定,与台商洽谈,与学生座谈,还有高三的家长会,处理初三的学生问题,接待家长。我在脑中想象着刘校长忙碌的身影,心中充满了敬佩。想想刘校长,再想想自己,有什么理由再对自己的工作有任何抱怨呢。同时心中也一直存有一个疑问:“刘校长为什么有这样充沛的精力”? 从没听说哪所学校会为一个人开的一个班级,所有的授课安排与正常班级一样,更重要的是为一个学生配备了曾多年担任年级组长、政教主任、教务主任有着丰富教育教学经验的退休老师担任班主任,心理学博士担任副班主任。用这样大的力度来拯救一名富有攻击性、性格复杂、冷漠无情、学生见了四处逃散的问题学生。最终经过努力,将惹事生非的孩子拉入正轨。这是多么伟大的教育,这个孩子又是多么有幸成为人大附中的学生。孩子父亲的话说明了一切“刘校长不让我说感谢,我一定要感谢,因为人大附中的决定让我想不到,孩子的变化更让我想不到,我会全力配合学校的工作!”“人大附中的决定是令我意外的重大决定,体现了对孩子的爱和信心,这就是不让一个孩子掉队。今天是孩子重生的日子,我这个做父亲的也有信心了!”当她被提升为副校长时,她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学习怎样当好副校长。
于是,她找来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的书拼命地学;当她当了校长以后,她的第一个想法还是学习,学习怎样当好校长;去香港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会议休息的时间,其他几个女教师去逛商店了,而她还在钻研资料、、、、、、向书本学习、同行学习、向实践学习,还向外行学习。学习之后,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的实际,把学到的规律“嫁接” 到学校管理的工作中。因此,学习成就了她的过去,塑造和辉煌了的现在,也必将影响着她的未来。纵观每一位教育家,都是咬定学习不放松。著名的家庭教育专家安克慧在如饥似渴的学习方面,不也和刘彭芝一样吗?安克慧虽然没上过大学,只有高中文化,但她凭着那坚忍不拔的毅力,每天给自己规定读20页,她的学识,她那深厚的文化底蕴都在不停地潜滋暗长,她之所以成为家庭教育方面的专家,也完全取决于她对学习的执爱。每天读20页书,简单!当初我也曾这样想,可试了两天之后,我才发现这事做起来并不是那么简单,那么容易!读一天、两天还可以,难的是每天都读20页,没有孜孜不倦的求知精神,没有坚忍不拔的毅力,是不可能坚持下去的!而自怀缺少的恰恰是这种毅力和精神!
总感到自己在好多方面不能得心应手,总感到自己有好多的知识需要解汲取,需要补充;总感受到有太多的困惑需要解决„„怎么办?唯有学习!唯有学习帮能帮我!不要再去抱怨没时间学习,要学人利用点滴的闲散时间,向教育专家学习,向同行学习,也可以向外行学习!虚心一些,你就会发现每个人身上都有值得自己学习的东西怎么办?毫不犹豫地拿来!学来!那么,为了追求更多的求知的快乐和效力,我可以舍去一些生活上的享受!让学习塑造我的现在,让学习影响我的将来,学习伴随我的终生!“现在的孩子太难教了!”“我的头都大了啊!”训斥也是常有的事。刘彭芝老师的作法值得我学习和借鉴!她说得太好了!“也许校园生活在学生的生命里只是一段行程,老师只是他们生命中的一个过客,但对于一个把教育视为事业的人来说,一节课,一个决定,一种选择,都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千千万万青少年的人生指向,我们的劳动和付出,我们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可能给他们的生命带来精彩的瞬间和灵魂的冲动。”因此,我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1树立正确的、全面的、发展的育人观念,端正自己的学习态度,升华自己的教育思想,使之科学化、艺术化。要有一定有超前意识。要站得高,还要看得远,要脚踏实地地向着自己的目标前进。3 加强学习和反思。把爱洒向每一个学生,给予那些滞后后以更多的关爱。
中国教育学会顾问吕型伟先生说:“名校必有名师,没有一批学高身正的名师,绝成不了名校。尤其重要的是还要有一位不仅善于管理,而且有理想、有理念、有人格魅力的好校长,这是一所学校能否成为名校的关键人物。”刘彭芝校长就是人大附中成为名校的关键人物。
做人应有自己的梦想。刘彭芝在接任校长时,就给自己的学校定下了一个新的发展目标:办成一所 “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世界名校。事实证明,她做到了。借用刘校长的话来讲:“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一所学校,需要一股劲风吹动起来,汹涌澎湃,奔向她应该到达的目标。
《人生为一大事来》心得体会合集 篇9
年前从语文老师刘老师那边借来一本书,是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写的,名字叫《人生为一大事来》,本想寒假期间阅读完,不料春节期间,走亲访友,加之自己有些许懒散,没能看完整本书,开学时才能心平气和的阅读这本书,看完之后我受益匪浅,现将自己的感受表述一二。
一个学校的发展,领导起到了关键作用,人大附中之所以发展为北京市最好的中学,离不开校领导尤其是校长的坚强领导,书中刘彭芝在任校长期间,思维开阔,有远见,敢作敢当的精神值得敬佩,新政策的实施总会面临诸多质疑,人们大多都喜欢一成不变的事物,面对新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总会无所适从,但尽管反对者占大多数,刘彭芝校长总能够力排众议,用事实说话,用结果证明,凡是有利于学生成长的策略方针总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虽然我现在不在领导阶层,无法将自己的想法付诸行动,但是作为一个50位同学的管理者,作为班主任老师,需要勇气将自己的教育理想付诸实施,经过半个学期的班主任工作,我很荣幸总结到了其中的一两点:
一、尊重学生
作为教育工作者,如果能够时时刻刻尊重自己的学生,才能够让学生有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尊重他们的个性,才能够充分激发他们的内在动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但在具体的教学管理中,尊重的度很难把握,需要一定的教学智慧,也需要教学管理经验的积累,班主任应该学会识人,运用心理学知识深入了解所教学生年龄阶层的普遍心理,因材施教。
二、敢于创新
老教师管理班级总有一定的方法和经验,作为年轻教师,可以积极向他们请教,但绝对不可以照搬照抄,要勇于探索,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有了方法很重要,但还要敢于尝试,不然新的想法只会在脑中转瞬即逝,无法付诸实践,刘校长将这一点做的淋漓尽致,她所做的每一个决定,都是有利于学生以及学校发展的,并且在艰难的情况下都会开展,遇到困难不怕,关键是想解决问题的办法,今后我在工作当中也要勤思考,多想想解决问题的办法,不能遇到问题就退缩。
《人生为一大事来》心得体会合集 篇10
作为一名女性,刘彭芝在男性如林的中学校长群中可谓“万木丛中一点红”,她把全部青春和心血都献给了教育事业,她的追求、她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陶行知先生有诗云:“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翻开《人生为一大事来》一书,一个优秀的“领跑人”迈着从容的步子向我走来,她的为人处世工作生活的点滴就像放电影似地在我脑海里浮现,我有以下感受:
一 有大目标、有大志向、对自己对工作有定位
刘校长一上任,就提出了校长要做“领跑人”,要办“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世界名校的发展目标,并以实际行动实践着自己的目标,确实称得上一个出色的“领跑人”,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领着全校的教职工不停地奔跑,领着一茬又一茬的孩子不停地奔跑。因此,她的办学理念在奔跑中反映,她的心智情感在奔跑中展现,她的人生价值也在奔跑中实现。
反思自己:刘彭芝校长以实际行动实践着自己的梦想,而我的理想却因为付诸行动不力而成为空想。我想成为博学型教师,却因为懒惰而总感到知识的匮乏;我想成为科研型教师,却总为自己的无为找种种理由;我也想关注每一个学生,使优生更优,滞后生也能充满信心地大步向前,但当我面对那些滞后生时却总是束手无策,无可奈何,那种恨铁不成钢的感觉依然在折磨着我;我更想做优秀的班主任,我做好了学生的领跑人了吗?刘彭芝校长能用两个眼光(世界的眼光和历史的眼光)给人大附中定位,我也应该用历史和未来的眼光给自己定位,自己究竟要做什么样的教师?怎样做?用历史的眼光知己,用未来的眼光知彼,知彼知己,才能百战不殆,才能拥有开放的胸襟和广阔的视野,否则,就会找不到自己的感觉,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就会成为落伍者,被时代大潮淘汰掉!朝着自己的人生大事努力!
二 勤学习、肯学习、终生学习
在教育的岗位上,刘彭芝校长从一名普通教师成为特级教师,成为人大附中的校长,最大的本钱是什么?是学习!当她被提升为副校长时,她的第一个感觉就是学习怎样当好副校长。于是,她找来教育学、心理学和管理学的书拼命地学;当她当了校长以后,她的第一个想法还是学习,学习怎样当好校长;去香港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会议休息的时间,其他几个女教师去逛商店了,而她还在钻研资料……向书本学习、同行学习、向实践学习,还向外行学习。学习之后,结合自己的教育工作的实际,把学到的规律“嫁接”到学校管理的工作中。因此,学习成就了她的过去,塑造和辉煌了她的现在,也必将影响着她的未来。
纵观每一位教育家,都是咬定学习不放松。
反思自己:我初任班主任后,由于不熟悉学生和班主任工作方式方法,最初一段时间很难熬,那时只能疯狂地读书,平均一个月两本,从中汲取着宝贵的经验,到如今学习看书也成为我的习惯,只是偶尔还会懒惰。尤其教学上,总感到自己在好多方面不能得心应手,总感到自己有好多的知识需要解汲取,需要补充;总感受到有太多的困惑需要解决,我多么想到外面的学校学习一年,学习那些优秀教师如何备课、如何上课、如何评课……我也愿意向教育专家学习,向同行学习,也可以向外行学习,我愿意让学习塑造我的现在,让学习影响我的将来,学习伴随我的终生,希望能有这样的机会!
三 有大爱大德、真正从学生出发、以人为本
刘彭芝校长正是因为对教育事业心中有爱,才能有强烈的事业心、崇高的使命感,才能视教育如生命、视学校如家庭、视学生如子弟,才能朝夕思虑其事,日夜经纪其物、无私奉献,鞠躬尽瘁,才能拒绝平庸。追求卓越、出类拔萃,以第一等的正气、第一等的襟怀、第一等的追求,臻于第一等的境界,取得第一等的业绩。大爱无言,“润物细无声”。正因为心中有爱,刘彭芝善于发现每一位教师和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并为他们搭建人生的舞台,因为“一个学校绝对不能藏龙卧虎,是龙就得让他腾,是虎就得让他跃”;正因为心中有爱,刘彭芝校长勇于打破陈规陋习、“不拘一格降人才”,无论是彭晓博士,还是“三无人员”(无本科文凭、无本地户口、无耀眼的工作经历)肖淼,只要能符合“学为人师,行为人范”的要求,只要能够为学生和学校创造价值,都被她尽收囊中;正因为心中有爱,刘彭芝校长才能严于律己,在管理上大刀阔斧、雷厉风行,以大德去掉“改革中的血腥味”,以“勇者无惧,仁者无敌”的精神成为“领跑人”;正因为心中有爱,刘彭芝校长甘于牵献,把教育作为一份事业来耕耘,投入了她的全部理想、精神和情感……刘彭芝在人大附中的教育实践真可谓“爱的教育”,她成就了人大附中,也成就了自己,正如她所说:“教育工作者的爱,是一个长久的诺言。”
反思自己:担任班主任工作五年来,我也逐渐认识到只有真正对学生充满爱,才能让自己的工作和生活如鱼得水,才能让自己得心态更平和、更坦然。我也力争在班主任工作中,用爱和微笑去关注每一个孩子,但对那些敏感、好动、纪律性差的孩子,面对他们的淘气、懒散与较差的自控力,我也常常一筹莫展,有时候还少不了埋怨:“现在的孩子太难教了!”“我的头都大了啊!”训斥也是常有的事。刘彭芝老师的作法值得我学习和借鉴,“也许校园生活在学生的生命里只是一段行程,老师只是他们生命中的一个过客,但一节课,一个决定,一种选择,都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千千万万青少年的人生指向,我们的劳动和付出,我们的一句话,一个眼神,一个微笑,都可能给他们的生命带来精彩的瞬间和灵魂的冲动。”
四 实干事、实做人、做实本职工作
刘校长上任后,每一件事都是认认真真、踏踏实实地去身体力行,小事、要事她抓的紧,大事、要事更不含糊。小到一节课、一个人事聘任、教师引入,大到工程建设,刘校长无不以人格魅力感染着每一个与她打过交道、哪怕是仅仅一面之缘的人,还以雷厉风行的风格长期影响着她的同行。书中,刘校长指出有的老师在认真备课,投入的讲课之后却收不到预期的良好效果的现象,她说:其实学生的潜能是很大的,教师要做一个开发者,教师在讲述的时候,很多孩子心里早就明白了,教师应该做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研究性学习,由此提高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反思自己:作为教师,课堂是我的第一阵地,我猛然发现我有反复啰嗦的毛病。有时我看见个别学生困惑的眼神,生怕他们没有弄懂,就一遍遍地反复讲解知识点。这样的投入,有时累得我满头大汗,然而效果却不好。我应该在分层教学、高效教学、鼓励教学、自主教学等方面再下功夫,赏识孩子们的每一点滴进步,把课堂的时间还给孩子们,争取做一名教学能手。刘校长说:“名师是名校的中坚”,我也认为,明校可以成就名师,而名师也更能成就名校!
五 全员教育、全面教育、开放教育、超常教育、创造教育,齐抓共进
素质教育是一个整体概念,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刘彭芝校长从97年担任人大附中校长之后,就在学校的“三年规划”中提出了“全面实施人大附中素质教育工程”,坚定地实践了中学教育必须走全面发展之路。刘彭芝提出了全面理解和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正确处理好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的关系,追求并实现科学与人文的平衡;二是正确处理好充分尊重学生个性和培养学生合作精神的关系,追求并实现鲜明个性和团队精神的统一;三是正确处理好“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的关系,追求并实现全面发展和充分发展的统一。她带领人大附中的教师走出校门、走向世界,更带领人大附中的学生走向世界,也因此将人大附中推向了世界,这种从理念到实际的开放办学,开阔了师生的眼界。此外,刘彭芝校长开辟了超常教育的绿色通道,燃起了创造教育的智慧之火,充分地给了学生一片自由放飞的天空。她打造了一个一流的教师队伍和后勤保障体系,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特别是家长资源,发挥合力,打造出一流的校园文化。“校长的万能,应该体现在他的用人上,不仅要用好校内的人,而且要用好校外的人,发现和调动社会上一切积极因素,为学校教育发展服务。”刘彭芝这句画龙点睛的话,也概括了素质教育的要义。
反思自己:班主任工作中是否也能发挥好每个学生的潜能?是否也能充分利用家长的优势?是否也将学生一生的收益放在教育首位?是否做的是长久教育?刘校长说“干正确的事比正确地干事更重要”,所以教育教学方向正确是首要,否则越尽力偏的越远。
六 一个久久不能忘记的故事及感受
故事:谁也不会想到,现任人大附中电教主任的王峰,曾是来自陕北的农民工,之前在学校种过花,做过饭,烧过锅炉。做临时工的他,人生发生转折源于当时还不是校长的她的鼓励:“要好好干,要学好一门技术。”王峰当时心里就产生了一股劲,从此研究上了电器和摄影,学校看他做得不错,把他调入电教中心。王峰现在已是全国摄影家协会会员,在报刊上发表多幅作品,还多次参与大型专题片的拍摄。
王峰的经历在人大附中不是个例。食堂临时工魏二明师傅喜欢食品雕塑,校长知道后决定由学校出钱让他学习深造,后来,他在全国烹饪大赛上获得了金奖。
感悟:在读了这个故事后,我真心的在佩服刘彭芝的教育艺术。与其说,刘彭芝给了王峰成功的机会,还不如说是刘彭芝为学生亲手塑造了一个学习的榜样。从这里我们就能体会出刘彭芝的教育艺术——为学生塑造身边的偶像。其实我们身边不乏这样坚持不懈取得成功的人,虽然有好多都在默默无闻的岗位上。如果我们教育者能把他们挖掘出来,用他们真是的奋斗故事感染学生,这个要比那些高高在上近乎完美的成功形象更有教育意义。因为,这些人这些事都在学生身边发生,他们能够亲身的感受到这些人和事的真实。我曾经在网上看到一张图片,一个环卫工人在大雪中扫马路,我就把这张照片放给学生看。学生的反应异常的强烈,他们感受到了照片给他们的冲击。一个平凡的人做着平凡的事,但是那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却让每个人肃然起敬。我觉得,真正的教育素材是真实的,感人的。而不是完美的,令人羡慕的。
这只是刘彭芝校长日常事务中的众多小故事之一,却告诉我们什么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也告诉我们,为什么她的学生那么喜欢他们的校长。刘彭芝的教育故事给了我很多的启发,我将以她的教育思想指导自己,做一个胸怀大爱的教育者。感动于刘校长做事的魄力,感动于刘校长那种高瞻远瞩的真知灼见,感动于刘校长的人格魅力,更感动于刘校长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最感动的是她的事事务实。
《人生为一大事来》心得体会合集 篇11
观看了《感动中国2011年度颁奖典礼》后,令我印象最为深刻的莫过于朱光亚。
“人生为一大事来。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但却是新中国血脉中,激烈奔涌的最雄壮力量。细推物理即是乐,不用浮名绊此生。遥远苍穹,他是最亮的星。”这是2011年度感动中国组委会给朱光亚的颁奖词。1964年11月16日15时,在宽广的西北戈壁上缓缓升起了一朵巨大的黄褐色的蘑菇云——原子弹试爆成功了!当时,中国的盟友苏联收回图纸,撤走专家,中国人只能靠自己的双手研究原子弹。不过,中国仅用了2年多就成功研制出氢弹和原子弹,成为了核大国。而面对成功的朱光亚却十分谦逊,如果要感谢他,他总是先想到他人:“这件事不光有我一个人付出,是大家一起努力的!”可以说朱光亚老先生总是不忘他人,他站在了科学事业与道德的前沿。让人肃然起敬。有一句话深深地烙在了我的心中:“人生为一大事来。”这让我引起了深思。我们做过“大事”了吗?生命的意义又在何处?我觉得,生命就像一个长方形。我们都知道长方形有“长”和“宽”。人的寿命是有限的,就像那条“长”;而对社会作出的贡献,就成了那条“宽”。常人,就像一个规整的长方形,走了,可能除了亲人,也无人再会去惦记他;但伟人就不同了,他们做的贡献大,“宽”超过了有限的“生命”,这时,这个灵魂便是不朽的,这个生命是永存的,因为,人们会牢记他们的音容笑貌,他们将活在人们的心中。朱光亚老先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为祖国,为人民,作出了贡献,捧上的是一束带着露珠的鲜花。“纵览全局,心系祖国,中国核事业的领航人,保卫的是家,捍卫的是尊严,显示的是中华民族的铮铮傲骨!”“人生为一大事来。”向为“两弹一星”做出巨大贡献的朱光亚学习,也为自己的生命添上炫彩的一笔吧!
《人生为一大事来》心得体会合集 篇12
偶然发现年初写的1篇读后感,现在读书是太少了,坚持每天读书,每天读10页书,想想一年就是3650页,如果是十年如一日,那就是36500页了,也可谓“读书等身”了。
***今天五点钟醒来在床上连续阅读六个小时,把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写的《人生为一大事来》最后200页读完。读这本书大约是在两星期前儿子出国开始的,这本书写得很有激情,许多地方令我感动不已,前面就有几处让我感动流泪,今天更是一个上午流泪不止,写得真好。我最近感情非常脆弱,积聚在内心的情感需要一个理由释放出来,四十四岁的一个男人竟是如此脆弱。
其实我一直都很多愁善感,读书时经常让我感动,想想也只有读书的时候最能让我感动了,现实中令我动情的事不多。有时想想我很冷漠,对一些现实现象无动于衷,也自认为注意修养,能看开许多事,现在看来我非常脆弱,内心深具热情,只不过没有激励出来罢了。
通过看这本书知道人大附中真是一所好学校,为儿子能就读这样优秀的学校深感庆幸,儿子运气太好了,又有能力考进实验班,儿子一定能成为一名素质非常好的学生,这也正是我的理想和对儿子的期望。刘彭芝的教育理念我完全赞同,她的敬业精神令我感动,她的执行力令我钦佩,她一路走下来都是那么优秀,真了不起。书的最后讲“干正确的事比正确干事更重要”,对管理者而言是至理名言,特别是对一个单位的最高管理者尤为重要。
支持她持之以恒的动力是爱,是因为爱才发现她的学生、同事优秀的一面,及时予以肯定,正向激励她做得非常出色。正向激励有利于长远,见效较慢,同时也要求对象水平素质较高,但这是真正的治本,也暗合品牌的价值,品牌的价值就是正向因素的集合。人大附中有很好的资源基础,优秀的学生,优秀的教师,但从她的书中也看到她的正确决策带来的资源优势,例如招聘一批博士来做中学教师,凝聚了一批高素质的人才,建立高水平的科研项目培养留住了人才。
对师德的看重也是长期的,根本性的,真是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她做的几乎都是根本性的工作,因此人大附中越发展越好,有这样一位校长,我相信人大附中会更好。
人生要有理想、梦想,目标要非常明确,才能够有激情去演绎成功。我现在是太无所事事、随波逐流了。曾经的我梦想着做总理,豪情万丈,要使中国这条巨龙腾飞起来。
那时是何等地努力,信心十足。现在想来我真正的顶峰是在大学时代,研究生时期已经是强弓硬弩之末了,大学时期全是拯救民族之理想,很少想到自己的利益,因此能够全身心地投入学习,基础并不太好的我能考上研究生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到了研究生时期,梦想也到了全盛时期,看到了政治的作用,但遗憾的是这时已经开始失去了真正地努力,而是把精力开始花在了个人的事上—-爱情,从此开始走下坡路,开始生活与事业并重,直到个人的现实利益更重,理想从此消失。
经过二十年的沉沦,四十四岁的我要重建理想,攀登我人生的另一顶峰—-优秀的企业家,把凝华办成举世闻名的企业!这让我感到振奋,信心十足!时势造英雄,我赶上了好的时势,没有理由不成为英雄。
理想让人的情感升华,超脱小我之上,也超脱纷杂的世俗之上。社会快速变革致使社会心理压力剧增,其实是大家太关注自己的命运了,太世俗了。没有理想就会为世俗所羁绊,就会患得患失,得到后会欲壑难填,一个贪字了得;失去了就会异常痛苦,使人深陷万劫不复之地。
理想是大智慧、大勇气,度人于苦海使之到达彼岸,现实中的阻碍就显得太渺小了。当今心理压力大是因为患得患失心理做崇,是因为心的迷失,琐琐碎碎的过程代替了真正的目标,为了做事而做事,因此会有许多烦恼。
大智、大勇来自于内心深处的感悟,来自于学习,惟有认真学习才能感悟到事情的本质,才可更上一层楼。想想现在确实浪费了许多时间、精力在自我逃避上,如果把这些时间、精力用学习上不知要多积累多少知识,能力不知要增加多少,这样的话,需要时就能游刃有余,怎么会压力大呢,现在真是越想逃压力越大。
对于我来说现在正确的事是什么?第一是重建理想,设定人生目标。其次是锻炼身体,佛祖是在身心良好的环境里悟道的,没有一个好的载体,怎么可能有深刻的正确思维呢!
第三是认真学习,边思考边学习,只有积累出足够的知识经验才会有判断力,才能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事。
有一种久违了的轻松感,有了正确的思维,就会获得超脱,就会轻松,世界真美好。
《人生为一大事来》心得体会合集 篇13
阅读了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写的《人生为一大事来》这本书,被深深震撼着,感动着。陶行知先生曾经说:“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人大附中校长刘彭芝取其中的“人生为一大事来”作为对自己“近二十多年来思想和工作的片断”记录的书名。文章的字里行间流淌着刘校长对学生、对同事和对学校真诚而热切的爱。这是自然流溢出来的爱的奉献。她视学校为家庭,视学生为子女,视同事如手足;有信念,有责任,有激情;拒绝平庸,追求卓越,才能把教育事业当作人生大事,全心全意,坚定不移,无怨无悔。她对教育思想的追求更给了我们深深的启迪。作为一名名校的女校长,她用博大的爱,深厚的文化底蕴,人格的魅力影响着人大附中的每一名师生。正像她说的那样:“爱是教育最高境界。有没有深爱、大爱,是教书匠和教育家的分野之一”。刘校长大爱无言,身教胜于言教。无论是做教师,还是做校长,她始终在爱的鼓励下,向着人生的目标去努力、去拼搏。她是一个学习者,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学习姿态,有“怀里抱着春天”的团结意识。她善于向书本学习,向同行学习,向实践学习,还向“外行”学习。她是一个改革者,世界眼光,大爱情怀,坚定不移的执行力,异乎寻常的抗挫力。有了像刘彭芝这样敢想、敢为、敢当的校长,才能将一所学校领向世界,居世界一流。办一所“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学校。我在脑中想象着刘校长忙碌的身影,心中充满了敬佩。她是一个思想者,有着高深的智慧,敏锐深刻的洞察力。她倾心构建名师工程,使中学有了博士群;她实行教学改革,为了学生终身发展,引导学生走向社会大课堂,注重研究性学习,开辟超常规教育等等。刘校长说教育工作者的爱,是一个长久的诺言。我们应该学习她拥有大爱、大义、大志,立足本职,坚守诺言,敬业奉献,勤学善思,开拓创新,为做好自己也是学生发展的这一大事而不懈努力!
《人生为一大事来》心得体会合集 篇14
《人生为一大事来》,在这部近50万言的著作中,刘彭芝校长以其质朴简洁的语言、生动感人的故事真实的解读了“人大附中现象”—在她的领导下,七年时间成为一个世界一流的好中学。把人大附中如何提高教育质量、创造教育奇迹的秘密毫无保留地展示给广大读者。读完这本书,我很感动也很敬佩刘校长,现将我阅读的感受及书中反映刘校长管理思想、教育理念的内容摘录如下:
1、孟子讲,人生有三大“至乐”:一是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二是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三是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1)
2、担大任者,须有大德。
3、也许,校园生活在学生的生命里只是一段行程,老师只是他们生命中得一个过客,但我相信,对一个把教育视为事业的人来说,一节课,一个决定,一种选择,都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千千万万青少年的人生指向。(38)
4、如何看待“不好修理的刺头”。在我看来,问题孩子都是问题教育的产物,我们的任务不是怪罪孩子,而是改变有问题的教育。(38)
5、当班主任时,只要在学生面前一站,透过他们的一颦一笑,一言一行,我都能准确把握住他们为什么兴奋,为什么消沉,为什么哭,为什么笑,甚至是一点点情绪的波动。(41)
6、丰台二中是我初登讲台的地方。一个人有好的学养,未必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好的教师的骨子里需要一种表现欲。(46)
7、我的老师用他们的谦逊、平和、勤谨、智慧,教导我该做个怎样的人。(47)
8、让学习成为老师的第一需求。
9、德育是心育,贵在感应与共鸣。
10、我觉得对学生、员工,都应该允许他们犯错误,允许他们走弯路,但在犯错误之后要让让他们得到深刻的教育,要通过一定的方式震撼他们的心灵。对于规章制度,对于处分,我们以放慢要严格执行,但不能过于呆板僵化,因为我们的规章制度,我们的约束机制实际上只能管住他们的行动,管不住他们的心。对于犯了错误,走了弯路的人来说,教育、说服、信任、信服才是最重要的,救人最要紧的是救心。(120)
11、不让一个孩子掉队。
12、赏识是最好的激励。
13、18岁是一个驿站,我们要整理自己的行囊。抛弃幼稚,保留童真;抛弃任性,保留理智;抛弃莽撞,保留实干,抛弃幻想,保留创造力。
14、说老实话,我备课很认真,每天备课到深夜,那时候也年轻,接课以后,抓紧时间把初中平面几何教材上的习题作了一遍。每次课前,都要把教案内容复述几遍。
15、教师也自然按ABC分工。让师生们想不到的是,我们派往C班的大都是资历深、教法活、有爱心的老师。我说:“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老师应当偏爱、厚爱、深深地爱。”(我觉得,面对自己在普通校普通生(说的不好听点,就是“差生”)的现状,要树立起正确的心态了,如果我能善于驾驭和善于管理“差生”,我相信我的工作能力肯定有很大的提升。)
16、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不去做你怎么知道不成?”
17、“仇老师啊,你为什么讲话那么快呢?好课要给人舒服的感觉呀!要张弛有度,悦耳动听,切不可让人喘不过气来。”(好课和好女人一样,都是让人感觉舒服。)
18、心中要像阳光一样坦荡,牵男生的手,和女生的手没什么太大的差别。
19、年轻人要敢闯嘛。
20、当我看过三遍自己的课堂录像之后,当初上完区里研究课的那份激动早就荡然无存了。反思,惊出我一身冷汗。因为遗憾和惭愧。
21、比学生早到,是我的习惯。
22、我一向认为,在清洁的环境里才能培育出清洁的心灵。
23、孩子的天永远应该是晴朗的天。
24、我特意准备了一个大本子,每个学生两页。第一页基本情况,如家庭背景、联系方式、学习状况、理想目标等等;第二页则是我对该生的分析与建议要点。与十几年前当班主任一样,我通过让学生写自我介绍的作文,又与他们个别交谈,对他们的了解越来越深入。
25、农民工子女身上的吃苦耐劳、勤奋节俭的优点很可能会成为战胜城市孩子的优势。
26、我说,我们要研究每一个学生成绩起伏的原因,并给他们具体有效的指导帮助。
27、我上数学课的时候,每当有同学解答问题精彩时,我都带头鼓掌,表示赞赏和祝贺。久而久之,这慢慢成为全班的一种习惯,有同学回答问题正确,他们会报以热烈的掌声;有同学提出了一种新的解题思路,他们会报以热烈的掌声;有同学学习进步了、取得了好成绩,他们会报以热烈的掌声;有同学比赛获奖了,他们同样会报以热烈的掌声。
在掌声中,他们懂得了,一个人不能为名利所累而放弃对真理的追求。在掌声中,他们不断抖落自私、嫉妒、狭隘的尘埃,以积极、坦荡、磊落的姿态投入竞争。我经常召开学生经验交流会,要求同学们毫无保留地把自己潜心琢磨出来的学习方法和经验介绍给大家,进行交流。(273)
后来学生回忆到“与某些人的主观臆测相反,我们班虽尖子云集却绝少倾轧和嫉妒,反而以善于鼓掌在全校闻名。”(要让为别人的精彩之处鼓掌,变成学生们在课堂上的习惯。)
28、担任校长后,我的心理压力大,也受过不少挫折和委屈,这些压力、挫折和委屈,我都是自己一个人扛,都是在夜深人静时自己一个人细细咀嚼、慢慢消化。在同事面前,我要求自己必须精神抖擞、信心十足、充满激情。因为我深知,校长的激情可以感染教师,教师的激情可以感染学生,校长、教师、学生的激情汇合,我们的校园才能充满浩然正气、蓬勃朝气、昂扬锐气。
总之,“人生天地间,各自有禀赋。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让我们以刘彭芝校长为楷模,在我们各自的教育岗位上做好我们的大事。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