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论文精选18篇

圆圆 分享 时间:

财务管理通过资源配置、风险控制和绩效评估,优化企业财务状况,提升竞争力,如何实现可持续发展?以下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的财务管理论文相关范文,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财务管理论文

会计专业论文 篇1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结构的调整,企业财务部门的职能也由原来的核算型向管理核算型转变,财会工作人员的工作内容也逐渐的分化为两部分,即会计核算工作和会计管理工作。也就是说,财会部门在企业的运行管理中占有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这种情况下,要求企业会计人员不仅要掌握相关的数据核算与统计知识,还应该运行自己的专业能力对企业经营信息作出职业判断,给企业决策提供可靠的参考信息。对此,文章简要分析了如何提高我国企业中的财务会计的职业判断能力。

关键词:财务会计;提升判断能力

一、提高会计职业判断能力的必要性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推进,各行业都面临着企业转型和改革,为了更好的顺应市场竞争,企业纷纷完善管理机制,改进管理措施。财务部门作为企业管理的重要部门,其职能已经逐渐由单纯的数据统计核算转变为管理核算并行,这种情况下,决定了财务会计人员不仅要做好相关的数据信息处理工作,还要根据所得的企业发展信息,以及市场最新动态,对企业的生产和发展状况进行一定的判断, 因此,提高我国企业的财会工作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势在必行,笔者认为其必要性主要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

(1)财务会计部门的工作对象的特殊性

企业的财务会计部门作为企业信息的重要传递载体,在工作的过程中会接触到大量的企业生产经营信息。对这些数据进行汇总和综合是财务部门的主要工作任务,在核算和报表绘制的过程中,财会工作人员可以依据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素养,较为直接和深刻的了解企业目前的经营管理状况。

这种优势使得财会工作人员可以对市场信息和企业决策做出更加准确的判断,从而给企业管理人员提供可靠的参考意见和备选方案。所以,基于财会部门的这种工作对象决定的优势,企业要善加利用,不断提高财会人员的专业素养,使其具备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可以从大量的企业信息中甄别有效信息,为企业决策提供合理参考意见。

(2)激烈的行业竞争

市场经济体制改革以来,各行各业在面临机遇的同时,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二十一世纪后我们已经进入了信息时代,在市场竞争中,谁首先掌握了准确的信息,谁就在竞争中占有了先机。所以,各个企业也都加大对于信息的采集和分析的投入力度,希望能够通过对信息的合理利用,提升自身的竞争优势。

因此,企业在加强信息管理的同时,也对信息的直接接触人员,即财会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希望他们能够在信息处理的过程中,有效的过滤和排除无用信息,筛选出对企业发展和行业发展趋势有着重要影响的信息。这种情况下,通过各种方式加强和提高企业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也就显得非常重要。

二、我国企业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现状

(1)我国财务人员的职业能力构成

近些年,我国财务工作人员的准入制度还是比较严格的,考核机制也相对完善,所以我国的企业会计一般都具有国家颁发的从业资格证书,并且对相关的法律法规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和掌握。就我国目前企业中的财务人员的总体职业素养来看,并没有很强的职业判断能力。

主要表现为企业财务人员的工作重点仍然以会计核算任务为主,相关的会计职业技能非常熟练和完善,但是与此相对应的职业判断能力就显得比较薄弱。而随着高新技术在财务工作中的应用,传统、繁复的数据整理与核算工作,已经大部分由计算机系统完成,财务会计从繁重的手工劳作中解放出来,拥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相关的管理工作。这种情况下,如果财务人员不具备较高的职业素养和职业判断能力,将会使会计管理工作举步维艰。

(2)导致我国财务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缺失的原因

我国企业财会人员的能力构成不协调,直接导致的后果就是职业判断能力的缺失,即财务人员在工作中不能根据会计系统中的各种类目和相关资讯,为企业提供有效的参考意见和信息。更有一些财务工作人员利用工作之便,为企业提供一些错误的判断信息,严重的影响了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管理。

笔者经过认真的分析,总结出了以下两种影响我国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正常发挥和形成的原因,希望能够起到一些启发和借鉴意义。

首先,主观因素。虽然随着会计行业的不断发展,我国的会计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在不断提高,但是仍然有一些企业的会计从业人员并不具有相应的从业资质。导致这种情况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的有:在企业发展之初,任用了一些没有会计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财务人员,并且随着企业的发展,这些财会人员已经流入了企业财务管理部门的管理层,导致了整个财会部门在管理方式和管理模式上的落后,也就无法顺应财务部门的转型以及加强对从业人员的职业判读能力的培养。同时,由于一些企业并不重视对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训,使其不能及时的更新知识结构,导致了职业判断能力的缺失;由于财务工作人员自身的认知偏差导致的对职业判断能力的认识不当,使其没有正确地发挥和运用自身的职业判断能力等等。以上便是笔者从企业和财务工作人员自身总结出的导致我国财会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缺失的因素。

其次,客观因素。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市场环境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各种市场信息充斥在企业的运行和发展过程中。然而由于经济运行的复杂性和不稳定性,导致了这些信息本身就具备很强的不确定性。这种经济运行规律和实物发展规律影响下的信息不确定性,是无法通过任何形式和手段予以避免的。

所以,对于出现这些信息不确定性导致的财会人员的职业判断失误,企业和财会人员只能尽力避免,而无法消除。此外,由于我国实行的是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以不是完全的放任市场对经济活动进行操控,还要通过一定的宏观调控政策对社会的整体经济运行以及行业发展趋势进行相关调整。所以,这些政策和规范的制定和更改也会一定程度上影响企业财会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的发挥。以上便是笔者总结的影响企业财会人员职业判断能力的客观因素。

三、提升财务人员的职业判断力的方法

(1)企业应当加强财务部门的相关管理机制的建设

企业应该建立和制定一个约束工作人员工作行为的管理机制,不仅可以加强企业的内部管理,也能够提高企业员工的工作效率。而对于财务部门来说,应该根据其重要性,有针对性的加强内部管理。这种约束和管理机制所要达到的基本目的和效果是:首先,使财务工作人员的各项工作有据可依,即在财会人员的各项工作活动中都必须遵循一定的操作规范和原则,否则其所做出的工作将被视为无效。这样不仅可以加强财务人员对自身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也可以使其自己遵守职业规范进行作业。

如果配合相应的监理机制,可以达到更好的效果,即在财会工作的各个环节,委任专门的监理部门和人员对其工作行为和工作成果进行监督检查,可以起到更好的敦促和监督作用,也可以使内部管理机制的落实更加完善。其次,企业管理部门应该通过认真的研究分析,及时发现内部管理环节中的薄弱点,并制定措施予以强化和改正,尤其是对于会计部门的审查和监管工作。

(2)财会人员应该正确认识和使用职业判断

会计职业判断能力是财会人员根据自身的专业知识和职业经验,对会计系统内所涉及到的各种类目以及信息作出的评价和评估。从形式上讲,会计职业判断的结果是一种财会人员的主观意识,但是其产生的过程并不是自由随意的,而是要收到一定的条件约束的。最基本的约束条件就是行业会计准则和会计信息职业判断框架。

遵循行业会计准则,就是指财会人员在职业判断的过程中,应该始终从会计工作人员的角度出发来阐述和评估所得会计信息,而不能做出超越会计职业范畴外的判断;遵循职业判断的基本框架,指的是财会人员在发挥职业判断能力的过程中,要始终秉承相关的信息和数据的基本判断程序和步骤,不得随意做出假设,或者依照不被认可的计算以及统计方式进行数据处理和判断。总之,会计的职业判断同会计审核工作相比,虽然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主观性,但是也并非随意进行的。要求会计工作人员在一定的操作规范和准则的基础上发挥主观能动性,对现有信息进行综合分析,而不是对信息中所表达的数据进行片面武断的认定。

(3)善于正确运用会计职业判断的方法和程序

作为财会工作人员,对于不同的数据和信息进行判断时,要面对形态各异、难易程度不同的会计系统情况。所以,在职业判断的过程中,所采取的具体方法也会有所差异,但是这并不代表会计职业判断的方法和程序的选择是绝对自由和灵活的。虽然每一项职业判断工作的具体对象和表现形式不同,且具体的方法也会有所差异,但其判断过程都应遵循一些共同的步骤和程序,并且不同的方法和程序会对应不同的会计系统情况。

这是由于会计职业判断的准则决定的,所以,企业的财会工作人员要熟练掌握各种职业判断方法,并在工作中严格的予以执行,实践证明,运用合理的职业判断方法和程序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掌握了方法原则,就是掌握了问题的精髓。只有掌握良好的方法,并依据程序办事,才能较好地发现、解决需要会计职业判断处理的问题。

(4)认真总结实践经验,确立明确的学习目的

作为一个优秀的会计人员,除了具备一定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高的政治素养外,还必须善于实践,因为会计职业判断工作的准确性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会计工作人员的实践经验的丰富程度。另外,在实践中要注重经验的积累,对于实践中的会计处理,要学会分析、判断、综合、总结,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通过不断地积累,取得丰富的经验。同时,由于经济运行和发展速度的加快,使得企业的成长一日千里,会计工作人员如果不能实时的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必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信息更新中被淘汰,其职业判断能力也将不进则退。

所以,树立终身学习的目标,端正学习态度,积极的参加各种职业知识和技能培训,不仅可以丰富会计工作人员的工作和生活,还能够使其保持先进性和前瞻性。

四、如何避免提高会计职业判断力过程中的常见问题

(1)避免企业管理层的干预导致职业判断丧失客观性

企业管理层对会计人员的干预,导致会计人员缺乏独立性,这是致使会计信息失真的客观原因。再次,由于会计人员处于利益多元化主体的中心,无法真正归属任何一方,这是致使会计信息失真的主观原因。

这就要求会计人员在坚持独立性原则的基础下,必须兼顾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客观、公正地处理各方面的经济利益。同时,还要加强与其他专业人员的沟通,协同完成企业目标。

(2)避免会计职业判断中的各项违法违规操作

符合国家的法律规定是正确运用和提高职业判断能力的先决条件。它要求会计人员在法律法规或准则允许的范围内,必须严格遵守各项法律法规进行判断。在法律法规或准则没有规定的,应选择符合一般会计原则的会计处理方法,并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判断。这就要求会计人员要熟练掌握国际会计准则和企业会计准则以及我国当前相关的法律法规,综合运用确认和计量的各项会计原则,作出准确无误、客观公允的职业判断。

(3)避免会计职业判断行为脱离基本框架体系和程序

要求职业判断的依据或方法应有一定的稳定性,对于一些在不同时间出现的、具有相同性质的经济业务,无论同一个会计人员或不同的会计人员都应该运用相同的判断方法。对于法律法规或准则没有规定的,在选择会计处理方法时,也应遵循一致性原则,避免会计人员无法判断,或因滥用会计原则引起的判断偏差,或因没有合理运用会计原则引起的判断失误。

此外,会计人员还必须对每一次判断都有充足的依据为基础,以免造成判断偏差。在出现多个备选方案时,应按照谨慎原则,对备选方案进行分析比较,通过确定判断对象与判断标准相符合的程度和衡量判断对象各自的优劣,从中选择出最优的方案。

五、总结

新准则体系赋予会计人员的灵活性很大,这就需要进一步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只有财会人员具备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才能在业务中自如应对各种复杂的经济关系。也只有财会人员职业判断运用得当,才能发挥其核算、监督和服务的职能,为利益相关方提供相关可靠的备选方案。为了维护国家的财经纪律,贯彻实施会计改革,提高会计信息质量和国际性的交流合作,必须坚持不懈的提高会计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

财务管理论文 篇2

一、加强电力企业的基建财务管理意识与预算监督

很多电力企业受传统观念的影响,认为财务管理只是记几下借贷平衡,按期对账本进行核查,不能给企业带来直接经济利益。所以在企业不是特别受重视,导致财务管理部门积极性不高。现在实行的审计制度在大多数企业得到了执行,对企业的财政状况进行预算。于是就又出现了公开招标的现象,公开招标其中包括了由其他部门所出现的预算。所以中途就免去了许多以往出现的工程成本的预算状况。而存在的问题就是因为没有考虑到各预算的细节支出,也就无法清楚地了解企业的资产运行状况,对企业资本运行状况的不了解又会导致许许多多无法控制的意外发生,所以就无法实现对企业的基建财务管理和预算监督。使企业在处于一个成本不确定的条件下,风险会变大,利润也会下降所以,总的来说财务管理部门应该受到极大的重视,应当给以预算权力,事先知情权,仅仅只是知道为企业提供生产、销售、供应等财务系统数据共享,借助数据资料和熟练的计算机技术,实现企业内部资料的及时传统、整理与分析是不够的,更要让预算更清晰明了。企业不要把预先核算与财务管理分开,使他们相互监督,相互合作,各付其责。预算要以公司现有的资产为基础,本着实事求是的态度,而对资产最熟悉的部门就是财务部,他们应当发挥指挥和控制权。他们应该是应一个整体,是一项工作完成的事先预算与事后监督与分析。

二、预算与监督并存

加强预算可以更有效地提高办公效率,让员工不在有资金缺少的而放不开手脚的顾虑,也增加了与同行企业竞争的底气。而预算加强的'同时更应该加强监督,使企业资金用到实处,也能更有效地管理财务部。预算的使用责任都在财务部门这边,有利于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现在大多数电力企业都是国有企业,企业的所以权在国资委,国资委作为电力企业法人代表对企业的决策与经营状况有着行驶权和决策权、监督权力。财务部门应和业务部门董事们加强沟通,加强企业的预算管理,使它成为一个完善的核算系统。修改预算指标必须由财务部门和业务部门共同商议决定。这样,企业能实现良好的发展,监督部门也能实现更好地监督作用。

三、加强电力企业工作过程中的基建财务管理

一个电力项目的执行,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在这么长时间的作业周期中,企业往往实行委派或轮班制来协调工作。委派和轮班制度使得企业可以实现财务的统筹管理,但也出现了一些弊端。电力公司企业的高管需要频繁委派财务人员来回工作,既不利于企业对人员的管理,也给企业带来了额外的经济开销,甚至因为频繁地调动财务人员会使得工作效率大大降低,因为他们往往需要一定的时间去分析和了解新单位的财政状况,如果某一职员刚了解了这个地方的财政状况,企业再把他调到另一个地方,则会给他带来额外的工作负担,因为他需要花费时间重新做工作,这样就极大地打击了职员的工作积极性,既不利于职工的发展,也不利于公司的发展,还会使项目的时间大大推后,增加了企业的预算成本。又要花时间了解,影响了工作效率,可能使施工进度减慢。使企业工程成本增加。前期的目的不明导致后期接手的财务人员在完工时的计算可能有出入。同时财务部门应和工程部门开展工程结算,对工程账目进行全面清理。包括清理工程余结金、核对应收付款项、复核设备资产清册、编制竣工决策、竣工决策与审核与批复、正式转资工程资金清理。重视施工现场的清理,及时反馈相关工程材料,做好记录,并分析及对后续财务支出做安排。加强部门之间的联系,这里的部门不仅是指部门内部还指与其他部门之间的联系。这是有基建财务部门与其他部门的,经常要收集一些账户科目的借贷,只要是与生产部门和工程部门联系与沟通多。投资人的投资额可能达到几百万甚至几百亿,如此大的一比金额进进出出,应该有一个强有力部门进行监督、管理、控制。要不然风险很大。项目竣工决策报告的全面性完整性、及时性、准确性直接影响项目投资效益风险与竣工后移交资产的管理。另外,近几年来。电力企业项目竣工决策报告仍然存在以下问题会计科目设置的不规范,不能按照工程预算来写账目。比如说有些企业进行了会计的明细账户的分类。导致支出过程不清楚,资金成本不实。比如说本应在“待摊基建支出”反应费用,结果在“安装工程”中反应。导致资金成本不实。项目管理监控失效。对工程建设的相关知识了解不浅,较大程度地制约了基建项目工程财务水平的提高。因此财务部门严格按照批准的概预算建设内容,做好账户设置和明细内账户的分类。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对工程基本建设的原材料、设备、存货等进行详细的原始记录,及时地掌握进度,定期对财产进行清查。每月各部门按工程进度、企业各项费用支出情况向财务部门送财务报告。财务部门结合资金来源,核算与分析。为了更有效地控制工程造价,在基建工程在开展的全过程的预算管理,由工程部门、生产部门等协助财务部门完成。

四、结束语

一个企业的成功,不仅仅是它的强大的技能储备,更在于它的财务管理制度,试想一下如果没有一个合理的资金管理制度,企业的运转就一定会受到很大的阻碍。所以加强电力企业建设有利于企业合理、及时地筹备建设资金、使用建设资金;实现账目明朗化,资金合理化,管理便捷化。

财务管理论文 篇3

一、事业单位下属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事业单位与其下属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不同,下属企业财务管理目标不合理

事业单位是中国特色的概念,相当于其他国家的公共服务机构。在《事业单位财务规则》(20xx年财政部令第68号)第三条明确表示,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基本原则是:执行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规章制度;坚持勤俭办事业的方针;正确处理事业发展需要和资金供给的关系,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关系,国家、单位和个人三者利益的关系。它不以盈利为目的,参与社会事务管理,履行管理和服务职能,宗旨是为社会服务。而企业应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市场经济体制对企业财务管理的要求,科学合理地选择、确定财务管理目标,目前以产值最大化、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或企业价值最大化等目标最具有影响力和代表性。企业以盈利为目的,利润是企业生存的根本。事业单位下属企业领导对企业财务管理并不追求企业利润最大化,所以不会去考虑如何管控和降低企业的经营成本,主管部门对下属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往往仅制定为收入数或实际进账数等等,所以下属企业经营者往往只追求高额的进账数,不考虑成本或者财务规范等,这样就会产生财务风险。下属企业的主管事业单位并不想企业发展壮大,怕带来不必要的。风险,他们仅仅是考虑是否可以弥补事业单位经费不足,或者如何列支在事业单位无法开支的费用,这样势必会制约企业的发展。

(二)财务管理部门缺失,财务管理执行受到事业单位体制制约

目前事业单位财务都用独立的财务管理部门,一般为事业单位的计划财务部门,他们会对所管控的事业单位财务风险进行管控,及时制定完善相关的财务管理制度,对事业单位财务问题进行决策。而在我国事业单位中,很多设有下属独立法人资格的企业,却没有自己的财务管理部门,这些企业的经营和财务管理等方面的运作依附于所属事业单位,他们的财务管理人员一般与事业单位混岗作业。即便设有下属企业财务管理部门,如下属企业董事会或类似机构,但由于无相关制度明确其职责或其人员等因素,往往形同虚设,而且在下属企业出现需要决策事项时,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与其虚设的下属企业董事会或相关机构责任不明确,造成很多事项无人决策或多人决策的矛盾现象,影响了下属企业的工作进展效率以及长远的发展。

(三)财务制度不健全

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都是由事业单位财务主管部门统一建立,根据当下社会发展,国家的最新财务政策,实时更新、不断完善,而下属企业没有独立的财务管理部门,财务制度不完善,不能根据最新的企业财务准则,适时更新制度。目前大多下属企业管理单位都是事业单位模式,即使企业制定有自己的财务管理办法,但由于人员、体制等因素往往也是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下制定,无法满足企业自身的发展需求。下属企业在事业单位管理制度下,很多事项的处理无法满足市场需求,造成下属企业毫无市场竞争力,仅仅依靠所属事业单位生存。在这两种财务管理制度并行的情况下,使执行者感觉无法执行,不知道是应该采用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制度,还是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很多领导在处理相关问题时,没有明确划分,不敢处理,致使很多遗留问题产生。财务管理制度得不到及时更新,跟不上社会发展形势,造成很多财务管理风险,不利于企业的发展。

(四)财务机构不健全,财务人员素质不齐

某些下属事业企业由于规模小,为了节约经费支出,不设立财务管理机构,也不设专门的财务岗位,没有专门的财务人员,或者由事业单位会计代为管理。这样就出现会计基础工作不规范,财务活动账务处理不合规等问题,同一会计有时候会混淆,有的会计只熟悉事业单位财务会计体系,对企业如何处理不清晰。而且有的事项企业与事业单位标准不一样,如固定资产标准,事业单位一般资产就价值而言1000元(专用设备1500元)可 事业单位固定资产没有计提折旧,企业需要按月计提折旧,很多会计在处理企业账务时也按事业单位的习惯来,不计提折旧,造成核算不规范;又如事业单位福利费开支的标准是工资总额的%,而企业是可以在工资总额的14%以内开支福利费的,很多常年处理事业单位会计账务的会计对此也不是很了解。

二、加强事业单位对下属企业财务管理的管控建议

(一)事业单位与其下属企业职能分开

由于事业单位与其下属企业的财务管理目标不一样,想要真正做好财务管理工作,首先应做到将事业单位与其下属企业的职能分离。因为职能上分离后,下属企业也就有了经济独立的手段,经济独立后财务实质上就自然分开,这样就便于下属企业进行独立的财务管理。其次,有条件的单位应做到人员分离,职责明晰。将事业单位与事业单位下属企业人员分离,不要混岗,在企业的用人制度中规范财务管理人员制度,建立良好的用人机制,避免因政策不连续或人员思维模式固化等因素阻碍企业发展。

(二)建立独立的企业财务管理部门,明确职责分工

企业的财务管理部门应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部门分开,建立下属企业自有的财务决策层,这样可以更加明确企业的发展目标和方向,更好地对企业进行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降低下属企业的财务管理风险,并有效提高企业财务管理效率和效果,使其下属企业更好地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求。

(三)加强下属企业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并及时完善更新

事业单位下属法人单位性质多样,执行单一会计财务管理制度适应不了财务管理的需求,下属企业应该建立满足自己管理模式的财务管理制度。特别是针对目前下属企业内部财务管理制度缺失,没有单独适应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问题,加强适应下属企业财务管理的制度建设迫在眉睫,如现在下属企业中缺失的存货、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应收款项等资产的财务管理制度等等。下属企业建立的这些制度,应该脱离事业单位体制,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由专门的企业经营人员按照企业形式制定,并根据最新的企业财务管理制度,结合企业目前的现实情况完善更新。

(四)加强财务人员队伍建设,加快财务管理步伐

第一,应设立完善的财务岗位,制度明确的岗位职责,做到责任到人,提升财务人员的素质,不断更新专业知识,创新思想意识,建立长效学习机制。第二,下属企业财务涉及的行业范围广,需要向市场上该行业发展成熟的企业学习相关的财务管理经验,不仅做到企业财务理论知识的提升,还要不断提升处理财务实务事项的能力以及风险管控意识,有效降低财务管理风险。第三,注意引进人才和培养财务骨干,配备专业、精明的财务管理人员和会计人员,建立一支高素质的财会队伍。

财务管理论文 篇4

摘要:目前,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的发展,我国的财务制度也在不断变革,以适应社会主义的发展。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支出关系到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关系到我国财务支出的目的,因此,要严格的对待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工作,做到专款专用。责任到人。严格杜绝财务支出浪费现象的出现.加强财务人员的财务管理意识.以提高财务支出的利用率。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

1.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概述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基本内容

行政事业单位是典型的非物质生产部门,它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预算资金业务活动发展各项社会事业,维护社会公共生产秩序,发展各项社会事业。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主要包括预算编制、预算执行、预算评价三个阶段与内部控制、资产管理、财务监督等方面的内容,目的是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率,实现社会效益最大化。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基本特征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与一般的企业财务管理有很大的差别,这是由行政事业单位本身的特征决定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基本特征如下:第一,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资金基本上都是来源于财政拨款,行政事业单位只需合理利用这些财务资金即可,并不需要偿还。第二,行政事业单位不以盈利为目的,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也基本不会涉及到生产、销售等账目。第三.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提供者不会有分享剩余价值的问题,所以也不具有企业会计意义上的所有者权益,这是由于行政事业单位一般不存在可出售、转让、赎买或清算的问题。

2. 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分析

财务管理人员缺乏财务科学管理意识

一般认为,行政事业单位缺乏一定优良的氛围支持的主要原因原因,首先在于工作人员缺乏科学管理财务的意识与理念。目前,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资金的主要来源还是依靠上级机构的拨款与财政补贴。这种格局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忽视对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的合理管理。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第一,一些单位没有制定单独且成文的财务管理制度、财务收支审批制度与资产成本管理制度等,在财务管理机制方面具有很大随意性与不完整性,缺乏系统性与严肃性。第二,部分从事财务管理人员的财务知识能力不够培训不到位,执行能力较差。第三,一些地方政府已经通过国有资产经营化增加资金收入,在财务预算中注重会计分析、预算等,却没有分析资金风险问题,很少采取对资金的必要措施。

财务管理工作缺乏优良氛围支持

行政事业单位主要使用财政资金,长期以来形成了较为固定化的管理模式。一般认为,存在着氛围差强人意,管理僵化落后等诸多问题。首先表现在财务管理的认识程度不够一致。行政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目标不科学明确,财务制度不能体现出治财理财的观念,仅仅是“粗心管家”。财务管理应当更多的是会计管理与核算的理念,而在预算管理中也是实行较为粗放的编制制度,不能对财务风险进行有效预见与防范,因此难以发挥财务管理成效。其次,财务制度管理的制度与组织也不适合财务管理工作需要。财务管理工作的开展需要以财务管理制度做依据,还需要合理的会计组织做后盾与支持。由于财政制度的不断改革与财务人员结构与年龄结构、业务技能等原因,限制了财务管理成效的发挥。

单位内部控制体制不够完善

我国的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体制虽然在不断加强,但其整体机制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导致一系列相关制度标准难得以制定,未能全然体现社会服务的有序控制目标。有些单位的职能由单一型向多重型转变,还存在着科学研究、公共服务、对外经营等性质不同的经济实体,管理难免混乱。此外,国家针对行政事业单位指定的指导性规定较少,使得有些行政事业单位缺乏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或者仅仅就其开支范围资金使用标准等做了限制,在资金使用方向方面却没有解决单位的资金安全问题。

缺乏必要的财务管理执行力

财务管理工作没有取得成效,不是在于没有系统的财务管理制度,关键在于财务管理工作过程中的执行不力。首先对于资金的管理中,职工借用公款后没有及时催收造成呆账现象,有偿资金挪用不及时核算清查造成坏账现象。其次,对于原始票据管理中,原始票据记载内容、信息失真,甚至出现了“假冒伪劣”数据。再次,单位对于应缴款项管理不规范,使用混乱,乱支乱用,使得腐败现象发生。最后,年终清理结算与财务结算制度不落实,会计部门与财产管理部门未按规定清理盘点,也未按规定进行年终结算,导致账实不符与本年度收支不实现象发生。

3. 我国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形成原因分析

行政事业单位内部制约性不足

一个单位内部控制制度的完善性以及财务人员的素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该单位的财务管理水平;财务管理中存在的一系列漏洞,如票据印章管理混乱、资金审批及报销流程不规范、固定资产监督机制不全等都与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有关。很多单位财务管理问题都是内部控制制度方面不健全引起的。

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存在缺陷

财政部门要求的的预算编制方法为零基编制法,但多数单位仍然采用的是基数编制法,较大程度上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率。预算报表的项目明细支出定额的制定科学性不足,给一些单位后期挪用资金、假公济私留下隐患。此外,单位各部门在编制预算是随意性较大,缺乏科学的依据,影响了预算报表的准确性,导致在后期执行过程中追加预算的情况时有发生,这就使得预算失去了原有的意义,也增加了项目的绩效考核难度。

未能跟上时代脚步

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管理制度之后,行政事业单位、财政、国库与代理银行间形成了计算机的联网,行政事业单位的账务处理、打印凭证、与代理银行核对信息等都得通过电脑联网操作完成。然而,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的信息化水平未能满足国库集中支付的要求,相关的财务人员也缺乏相关的财务知识以及计算机软件操作技巧。

相关财政监督不足

随着全国范围内财政制度改革的推进,财政监督工作的内容也随之发生变化,但现时的状况是我国的财政监督缺位情况还比较严重,健全有效的监督机制尚未完全建立。从监督的时间方面看,大部分仍着重于事后检查,事中控制缺乏;从监督形式方面看,日常检查较少,而突击性的专项检查居多;从监督内容方面看,大部分为单一事项的监督,缺乏对项目全方位的监督管理。

4. 结束语

财务管理是行政事业单位管理工作的基础,关系着行政事业单位的整体管理的有效性。只有深入透彻地分析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体制现存的问题,找到完善的措施,行政事业单位才能有计划地筹集、分配与运用资金,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核算、财务监督与控制,优化行政事业管理费支出。

会计专业论文 篇5

摘要

随着时代的进步,经济的快速发展?会计电算化越来越被广泛的应用。以网� 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传统财务与会计管理模式和手段提出了挑战。然而?我们也应看到计算机在单位管理及会计信息处理中的迅速普及和广泛应用?给我们带来极大方便和效益的同时?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关键词

网络会计 传统会计 信息 网络会计的产生是以现代信息技术为依托的,它不仅改变了会计信息生成和传播的途径,而且给传统会计理论和实务带来了很大冲击。

一、网络会计对传统会计基本理论的影响

会计主体假设是诸项假设中最主要的一项,是会计工作的单位,如果该假设不能成立,会计工作也无法开展。但网络会计的主体-网络公司是一个虚拟公司,所以它不同于传统会计主体的范畴,很难确定会计主体。因此需要我们转换概念,用相对会计主体也就是网上存在的这个临时组织来代替传统会计主体假设,才可以明确该会计任务完成的职能。

另外网络会计对会计目标也有着深刻的影响。会计目标是决定会计实务发展的方向性因素,是会计最终所要求达到的目的。在会计信息化时代,会计所服务的目标仍然是为国家的宏观经济调控和管理提供信息;为企业自身内部经营管理提供信息;为企业外部各方面了解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提供信息。在信息技术例如数据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网络通讯技术的支撑下会计信息处理将实现自动化、网络化、系统化,甚至可以利用自身的信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使预测与决策变得更容易、准确。特别是在网络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会计信息更容易满足公众对企业的经济信息需要。然而这种发展并未改变原有目标,相反它促进了传统会计目标的实现。只有这样会计信息化才能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从而得到更好的发展,如果偏离其所服务的目标,那么无论多么先进的技术!

在以计算机网络和知识为基础的新会计体系中,企业的资产要素应由财务资产、知识资产和人力资产三部分组成。财务资产主要由流动资产和固定资产构成,知识资产由知识产权和专有知识组成,人力资产指人力资源资本化,将人力资源转化为会计资产予以确认。根据现代产权理论,确立产权要素,将业主权益和所有者权益产权化,知识和人力资源产权化,共同分享企业的劳动剩余。由此,将企业的会计要素可以重新分为资产、产权、剩余、收入、成本费用、利润六个要素,以充分提示以现代计算机技术和智力资本为中心的知识会计体系的核算内容。

以往财务部门信息实时的办事效率不够高,对信息的反馈能力不够强,一份计划的执行情况、一项投资的获利情况,一般要到本月会计业务结束之后才能从账上反映出来。现在,是信息高速发展的时代,是经济产物蓬勃的时代,产品生命周期的不断缩短、衍生金融工具的不断出现,使得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现行的定期财务报告制度,满足不了外部会计信息使用者以及管理者对及时性的要求。网络会计实现了实时跟踪的功能,可以动态的跟踪企业的每一项业务变动,给予必要的揭露。外部信息使用者可通过上网访问企业的主页,随时掌握企业的最新的及历史财务信息,从而减少其决策风险。而企业管理者亦可随时获取本企业及相关企业的有关财务指标,进行分析比较,及时做出正确预测及决策。

会计信息系统与单位管理信息系统未能完全有机结合,会计软件内部各子系统也只以转账凭证的方式联系。从而造成数据在系统之间不能共享?既影响财务管理功能的发挥?又不能满足单位对现代化管理的需要。在综合的单位管理信息系统中会计子系统应该从其他业务子系统获取诸如成本、折旧、销售、工资等原始数据、提高数据采集效率和管理能力等各业务子系统也应从财务子系统取得支持?但由于各自独立发展?互相之间不能实现数据共享。许多商品化会计软件在开发时?没有统一规划?而是采用单项开发?再通过"转账凭证"的方式传递各种数据?未能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二、网络会计对传统会计在实务处理方面的冲击

在现在这个高度、发达的经济网络环境,会计的各种工作可以突破时间、空间、地域的限制,无论会计人员身在何处,都可随时随地地进行财务、管理,最大限度地进行相应的、会计活动,真正实现了财务的在线管理。在互联网上对会计工作进行实时、高效率并且准确的传递,这大大保证了信息的及时有效性,在当今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下,产生了重要的意义。

会计核算工作是依照一定范围进行的,但是网络会计的出现使传统会计原有的一些原则受到冲击,有的原则丧失意义,有的原则应进行修改,这给会计工作带来了很大影响。提供财务报表的目的是为决策提供真实、可靠、及时的会计数据。传统会计中,报表是在一个会计期间结束后编制的,所以无论是动态报表还是静态报表都有面向历史的缺陷,用网络会计的电子财务报表更适应决策者的要求。这种即时处理随时提供信息的特点是以往会计报表所无法比拟的。电子财务报告的运用还可有效扩大其各种信息容量。 对权责发生制作用主要是限定期间内费用和收入的分配,而在网络会计中会计期间等同于交易期间,所以无跨期分摊收入和费用的问题,权责发生制就失去了其基础,现金收付制则更适用于网络会计。网络会计对核算、监督职能均有要求,尤其是会计监督职能。

现时会计的基本职能是核算与监督,会计管理的主要范畴局限在对会计事项本身的记账、算账和审核上。企业进入网络化经营管理后,财务会计与管理会计职能必然相融合,形成高度发达的管理型会计信息系统。会计信息系统的功能将向全方位拓展:一是要为企业外界的需求者提供信息;二是要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三是为企业的创新与发展服务。会计管理将进入全面信息化时代。与以往的会计信息系统相比较,未来的网络会计兼有会计业务处理层、信息管理层、会计决策层与决策支持层在内的多层次网络结构信息系统。会计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产物,会计作为社会经济计量的支柱,从内容到形式总是体现着各个时代经济发展的主要风貌,它的不断发展标志着社会文明和经济管理的进步。就信息文明对会计学科的影响而言,它便会计发展史经历了由会计电算化到会计信息化两次重大变革。 由于其组合方各自利益不同,按时间划分,会计监督在网络会计的整个交易过程中分为交易前监督、交易中监督和交易后监督。严格执行这些监督即可保证网络会计工作安全有效的运作。随着时代的演进,会计已从核算型过渡到管理型,网络会计的出现对会计管理产生了影响,对会计管理的现代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历史成本计价原则的影响可以看出,网络公司是一个临时性组织,它否定了持续经营假设,所以它的成本计价按现行价值、可变价值等公允价值更合理。历史成本对网络会计而言已丧失了意义。

对会计基本理论与方法、会计实务工作、会计教育等多方面均进行全面发展,进而据以建立满足现代企业管理要求的会计信息系统。因此,会计信息化的本质是会计与现代信息技术相融合的一个发展过程。作为会计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会计信息化是一次质的飞跃,其意义在于:它不再是会计技术手段的简单替代,或电子计算机的延伸,而是由此引发的对现行会计规则的挑战,以及对传统会计理论与方法的整合。对此,一些人会适时提出"网络财务"或"网络会计"的全新概念。二、从网络经济角度审视会计的时间观和空间观哲学家认为:宇宙最基本的范畴是时间和空间。经济学意义上的时空观意味着满足人类需求的衡量;农业文明,产品生产者就是自身产品的需求者,没有商品交换,没有产品的社会性,不可能跨越时间和空间去满足他人需要;工业文明,产品变成商品,扩大了人们的经济往来范围。商品生 产者投人资本进行商品生产,资本是一种时间的等待,就是牺牲当前的消费,投资于长远的利益。此外,为实现商品价值,需要通过运动型的生产力,也就是蒸汽机来跨越商品生产者与商品消费者之间的空间距离;信息文明,由于因特网,世界变成了一个地球村,此刻,时间和空间的距离又变小了。

三、网络会计未来的发展趋势分析

网络改变了整个社会经济的组织结构和生产方式,打破了以前企业的管理模式和会计核算方法,动摇了传统会计理论的基本框架。网络会计的产生与发展使会计核算变得更加全面,改变了会计核算的载体和信息的储存方式,加快了会计信息披露的速度,提高了核算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同时增强了会计信息的共享性。这些伴随着电子商务而来的新的组织与经济形式,形成了企业间基于项目的完全富有弹性的动态联盟。这种结构导致了许多不确定因素,并对传统产业及其财务会计体系产生了巨大影响。由此,也动摇了传统会计理论的框架。发展网络会计的重要性已经上升到一个很高的高度。所以,通过对网络会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我们能够趋利避害,总结出解决办法,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实现数字化管理,全面提高企业的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

网络会计提高了企业的交易方式效率。网络经济的兴起,还促使没有经营场地、没有物理实体、没有确切办公地点的虚拟企业出现。这些企业只要在网络的一个结点上租用一定的空间,经过认证,便可在网上接受订单,寻找货源并进行买卖活动。虚拟企业使传统企业模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同时也深刻地改变了传统的交易方式。在实际操作中会计电算化软件通用性差,核算子系统之间彼此分隔,缺乏会计数据传输的实用性、一致性、系统性。其次,一个公司购买的会计软件不能与另一个公司购买的其他软件联系在一起,结果会计电算化系统往往独立于其他子系统,无法进行数据交换、信息共享、控制管理,不能与其他子系统集成融为一体,形成企业管理信息系统。

随着世界经济日趋一体化,对外贸易增加,国际交流增强,而我国的财务软件还不具备多国语言,而且在会计核算和财务管理方面有些不符合国际惯例和国际会计准则等,不能满足现代跨国企业经营和企业集团发展的需要。在网络信息时代,以单机工作的会计电算化又出现了新的问题,如数据传送时间长,资源不能共享,信息交换不畅,信息使用者查看数据资料不方便等。网络会计的出现弥补了这些缺点。中国企业要走出国门,展开国际化的竞争更要强调财务的国际化应用现代信息技术和新的管理思想与方法对管理进行根本改革已成为大势所趋,企业在面对新经济带来的挑战,应以网络化带动信息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进程。网络及通讯技术作为对信息处理最为快捷有效的工具,它在会计领域中的运用,使会计信息处理有了质的飞跃,网络的高速发展和社会经济的不断提高带动着网络会计发展。

会计电算化的开展与管理将向规范化、标准化方向发展,与手工会计制度溶合为一体的会计电算化制度体系将全面形成。由于我国的会计电算化管理制度还不健全。随着宏观管理工作的逐步开展,经验的积累,以会计软件的开发、验收规范,各有关管理部门的责权、电算化后的岗位责任制、人员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各种标准账表文件为主体的电算化管理制度体系将逐步形成与完善。获得普遍推广和应用,大范围的信息处理网络得以建立。"网络财务"将成为会计管理电算化的终极目标。随着企业之间更为激烈的竞争,要求企业注重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改善其经营管理,尤其是财务管理,我国软件开发公司推出了"网络财务"战� 会计电算化工作只是整个管理电算化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需要其他部门电算化的支持,网络、数据库等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也在技术上提供了向管理一体化发展的可能。

网络会计是传统会计发展的必然趋势,并不 虽然网络会计的实施存在问题,但它的优势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以及会计发展的推动作用是巨大的,这些问题和局限性都可以依靠现代技术的发展和会计人员素质的提高来规避和解决。随着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会计将会得到更广泛的重视和应用,目前存在的问题将会在发展中得到解决,从而最大限度地发挥网络会计的优势,使其成为当代社会会计学中最有潜力的新领域,会计界对网络会计系统进行主动性革命,包括对会计传统理念的重新认识、对网络会计信息需求的进一步研究、对会计业务流程的重组等,将会给会计带来无限的生机和活力。从会计电算化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来看我国会计改革已迈出了稳健有序的步伐并取得了辉煌成就在信息时代要使我国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能够健康的发展我们还必须从理论上和实践上进行进一步探讨总之21世纪的会计是一个以信息技术为中心的崭新会计我们应该抓住这一良机来促进传统会计的革新推动我国会计电算化管理工作的现代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财务管理论文 篇6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卫生系统的会计工作只是静态反映单位的经济活动,被动执行国家的法规政策,其职能具有明显的局限性。

随着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的深入,特别是医疗保险制度的逐步完善,卫生机构面临优胜劣汰的市场选择,这就要求卫生事业机构必须从管理体制、内部运行机制等方面,进行深入全面的改革。在改革中特别是要加强医院财务管理,规范医院的财务行为,以促进医疗卫生事业的健康发展。

一、强化市场观念,树立现代化的财务管理意识。随着卫生行业竞争的'日趋激烈,作为医院管理队伍重要组成部分的财务管理者,必须具有创新精神,掌握现代化经济管理方法,如利用投入产出分析、量本利分析、技术经济分析等,采用经济预测、可行性研究和综合效益评价等技术方法,精心理财,提高卫生会计的科学管理水平。

二、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现有资金的使用效益。财会人员要改变把钱管好、万事大吉的传统做法。在严格按照资金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基础上,选择灵活的资金使用方法,充分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加速各项资金运转速度,保持资金的良性循环,对重大的开支项目要算好帐,在合理调度资金的基础上,对各项资金实行定额管理,防止呆帐、坏帐和资金沉淀,盘活资金存量。同时,做好流动资金的分析和信息反馈,树立资金效率意识,采用科学的结算方式,办理资金结算业务,管好、用好手中的资金,使有限的资金充分利用起来,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

三、加强收入与支出管理,积极拓宽收入领域,严格控制支出范围。医院收入包括财政补助收入、上级补助收入、医疗收入、药品收入和其他收入。在收入管理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管理:

1、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收费标准,使用财政部门统一监制的收费票据。

2、医院的收入要全部入帐,任何部门或个人不得私设小金库,必须纳入统一的核算体系。

3、医院收入原则上当日收入当日结算,使收入的资金置于安全管理之下,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借口将公款挪作他用。

4、拓宽收入的范围,积极开展各项创收活动。如开展便民门诊、家庭护理等一系列活动。医院支出包括医疗支出、药品支出、其他支出和财政专项支出四项。

支出管理中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管理:

1、严格执行财务规章制度,维护财经纪律,严格执行批准的支出预算。

2、节约支出、严把支出报销关。医院按照国家规定的财政、财务制度和开支标准及开支范围,由财务人员对单据、凭证进行初审,对不合格的单据、凭证及时提醒院领导拒签。对办公费、业务费、专项资金和其他零星开支,实行分管院长审批制度,不经批准的一律不准报销。

3、严格管理程序,建立有效的制约机制。总之,财务人员必须树立统收统支的观念,实行收支两条线,分别核算,分别管理,同时坚持总量控制、结构调整的方针政策,努力提高医疗收入的比例,降低药品收入的比例,逐步改变以药养医的现象。

会计专业论文 篇7

一、引言

1、研究背景

从中国现实来看,一方面我国物质资源比较匮乏,建设资金不足。但从另一角度来看,丰富的劳动力资源是我国经济发展中巨大的财富,目前这些资源仍有待开发。在企业的角度上,要想在知识经济时代得到比较好的发展,就必须拥有人才并且很好的管理人力资源,不仅要关注物质资本的影响,更要关注人力资源。因此,我们更应该加大对人力资源管理的相关理论研究力度,将人力资源管理作为企业乃至整个国家管理战略具体实施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想知道一个组织的知识创新能力对于组织的管理层级,以及运营效率的影响,就要求人力资源管理者将人力资源的价值以具体数值进行确认、计量和报告。

2、研究意义

人力资源会计一词产生,得益于科技的进步与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力资源会计既属于会计学又属于人力资源管理学,它是两门学科理论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结果。对传统会计学而言,人力资源会计拓宽了它的广度,使得传统会计理论能在新的领域得到发展;对人力资源管理学而言,人力资源会计的出现使得人力资源会计信息能够被量化,更好地进行人力资源的管理,为其科学的分析管理提供了工具。在切入正题之前,本文花费较大笔墨对人力资源会计相关理论的各种概念进行分析,让读者对于人力资源理论的相关构成,以及相关概念有个大概的了解;之后讨论了我国人力资源会计的运用情况,分析我国人力资源会计在应用方面主要问题;然后,针对第三部分分析出的问题提出改善的思路,给出可行的建议;最后对人力资源会计的未来的趋势做出展望,以期我国人力资源会计能够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二、人力资源会计概述

在会计工作中,人们一直对投入的物质资本的核算很看重,为了更好的核算各类的物资资本,会计工作者也在时刻进行优化改善与发展,却往往忽略人力资产这种难以量化的资产。如今,经济发展的马车不断向前,我们渐渐意识到,一个企业组织要想得到良好的经营效果,并获得长期的发展,不能只是依靠物资材料的投入,人力资源也是十分关键的因素,甚至可以说是决定性因素,理解人力资源会计理论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笔者带着大家从人力资源、人力资产、人力资本三个基础概念介绍及其特征分析入手,并整理出人力资源会计的基本理论,让大家能全面了解人力资源会计体系理论。

1、人力资源会计的定义

对于人力资源会计,有如下几种主流的解释:弗兰霍尔茨认为“人力资源会计是把人的成本和价值作为组织的资源进行计量和报告”;美国会计学会的定义是“人力资源会计是鉴别和计量有关人力资源的信息,并沟通这种信息给有关利害关系的当事人的程序”;日本会计学者若杉明对人力资源会计的定义:“人力资源会计通过会计的方法和跨学科领域的方法,测定和报告有关人力资源会计的信息,以提供给企业的经营者及其利害相关者使用”为了方便之后的研究,笔者简单地将人力资源会计定义为供企业利害相关者使用的,将人力资源信息通过量化的方式确认、计量,以及核算的会计方法。

2、相关的概念释义

(1)人力资源。在经济学的范畴里,资源是指那些投入生产并能创造物质财富的所有要素,包括人力资源、物质资源两大类。就企业而言,人力资源的价值在其各个方面都能体现,人力资源价值发挥的好坏,对企业的生存以及发展都具有决定性影响。人力资源也是企业各种生产要素中最有可变空间的要素。为了方便研究,我们将人力资源分为狭义人力资源,即在企业层面上的人力资源,指企业内部所有员工所具备的为企业经营发展提供实际经济贡献的技能水平、知识水平和创造力水平的总和;另一种便是广义人力资源,是指社会活动中,蕴含在劳动者身上的所有能力的总和。而被大家普遍所了解的人力资源会计正是狭义的人力资源,也是本文所研究的对象。

(2)人力资产。对于人力资产的解释,首先要从资产上说明,人力资产具有一般物质资产的普遍特征,即人力资产是企业为取得经济利益而持有的资产,能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为企业带来收益。然后再去考虑人力资产的其他特性,第一,人力资产的排他性,即劳动者在劳动期间其劳动所创造的价值属于企业,强调了企业的控制权利;第二,人力资产的时效性,劳动者的劳动资产在其属于企业约制范围内才归企业所有,即人力资源不可能永远归企业所有;第三,人力资产的可计量性,将狭义上的人力资源称为人力资产,则要求这类资源在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能以货币计量的形式体现出其成本、价值、收益等。

(3)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对于人力的投资而形成的,具体来说,企业利用对员工的教育、培训等方式,将资产价值凝结在员工身上,是员工所蕴含的技能、知识,以及创造力的总和。人力资本是权益名词,代表的是企业的所属权,人力资本属于投资人力的劳动者,也就是说企业内部的员工可

三、我国人力资源会计应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目前,国内人力资源会计在实践应用上还有待推进,除了华为、华谊兄弟等大企业尝试在企业管理中使用人力资源会计对企业的经营效果、生产效率等进行计量,其他企业在这方面的应用很少。即便是那些已经采取人力资源会计进行管理的公司,也是没有很好地将人力资源会计融入企业管理中。由此可知,人力资源会计并没有在我国企业中得到普遍应用。根据相关资料显示,中国人力资源会计现阶段的应用情况可总结为下述几个方面:一是大多企业对于投入企业人力资源应该视为人力资产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深入,对于人力资源的价值体现还只限于招股说明或者财务报告中的附注等简要说明。二是虽然我国许多会计学者在人力资源会计应用问题上下足了功夫,但在人力资源会计使用方法等方面的仍存在很大的分歧,使得其在实务方面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妨碍了人力资源会计的实践操作。三是我国人力资产开发不够充分,大多数员工的素质,以及工作热情仍处于较低的层次,对于合理的人力资源的管理问题认识不够。四是企业的人才观更多存在于书面或者口头上,对于优秀员工的潜力开发不够、对于人员的培训不够,或者说培训内容,以及形式没能够让公司员工得到较大提升。基于中国人力资源会计现阶段的应用情况,整理出我国在人力资源会计在应用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如下:

1、人力资源难以确认与计量

确认与计量作为人力资源会计中最核心最根本的问题,一直困扰着人力资源会计的发展。由于人力资源本身的特殊性,对于其的确认与计量会涉及到许多不确定的因素与条件,所以尽管提出了计量方法,但总的来看这些理论大相径庭,更重要的是实践运用起来过于繁琐。因此,至今人力资源会计未与传统会计真正融合,在实践应用中也处于尴尬的位置。

2、人力资源会计权益分配不明确

从权益分配上看,人力资源会计没有明确界定劳动者的权益。在企业经营生产过程中,企业� 从投资者立场看似这些以付出支出为代价的资产应属于企业所有者,但用于人力资产上的支出恐怕不足以表明人力的归属。此外,随着人力资本所有者加入到企业的产权关系中来,以企业物质资本所有者为核心的理念也发生改变,产权基础也发生了改变。劳动者不仅是自我人力资源的所有者,还将享有剩余权益索取权。要想彻底激发员工的潜能,就必须很好地解决这个问题。明确人力资源会计权益符合当今经济的要求,也是人力资源会计发展过程中必须直面的节点。

3、列报和信息披露对人力资源会计提出的要求

当前,由于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还处于不够成熟的阶段,关于人力资源如何在会计报表中列示还缺乏一种统一的模式。会计报表要求体现会计信息的完整性,所以也要求将人力资源信息列示其中,以向报表使用者提供明确完全的信息。然而,目前在大多数企业的财务报表中,其列示的人力资源信息只是简简单单的几个数字,这无法满足信息使用者的需要。如果人力资源的报告最终只通过几个简单数字,那么人力资源会计便失去了其存在的必要。因此,关于如何在会计报表中更多的披露人力资源会计信息的种种设想在这一现实情况下显得两难。

四、我国人力资源会计完善的思路

在现阶段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和应用基础上,针对出现的主要问题,笔者给出完善的思路如下:

1、加大研究力度,为人力资源会计的实务操作提供支持

人力资源会计传入我国已有三十几年的时间,我国有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收获。但是就国内整体人力资源会计理论研究现状而言,仍存在沿用前人研究理论、没有真正走出研究的怪圈,导致理论虽多却缺乏具有权威说服力的规范,存在许多研究的盲点,因此人力资源会计也难走向实际运用。因此,要促进人力资源会计在我国的发展,必须强化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并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符合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人力资源会计理论体系,以规范人力资源实务使用。

2、改进会计计量方法,提出更合适有效的实行方法

目前存在的人力资源会计的计量方法具有一定的限制性,而且在操作性方面也存在问题,因此我们应不断改进现有的计量方法,完善其核算体系。人力资源价值是一种难以用货币来量化的特殊要素,这时候人们通常需要加入非货币化的计量手段来核算。将非货币计量结合到货币计量来核算人力资源价值,这样就能够比较准确的知道人力资源的真实价值。在初始确认方面,我国企业大多采用历史成本来确认价值,以人力资源刚进入企业所消耗的招聘以及培训费用为依据。但企业关键人员的人力资源价值确认,不仅要参考招聘以及培训费用,还因将其作为企业的投资,计入资本项目。鉴于人力资产和无形资产在某些方面具有的相似性,人力资产的相关会计处理也可以参考无形资产的处理。

3、完善资本市场,对人力资源进行市场定价

资本市场是企业融资的重要平台,同时也是监管与资本定价的重要工具。资本市场上资产的价格的形成往往取决于资本市场上供求双方。在完善的资本市场内,对于人力资源来说,特别是企业家的人力资本的价值,也能通过资本市场供求双方的博弈反映出来。因此,只有在完善的资本市场中,人力资源会计才能有实际使用的基础,人力资源会计的计量难题才会有所突破。

4、加强法律建设,用法律的形式核定剩余权益的。分配问题

人力资源能对企业剩余权益进行分配是建立在人力资本产权的基础上的,分配制度要想有据可依,就必须有人力资本产权相关法律。现行的法律制度是建立在物权之上的,主要是对物质资本的保护,而关于人力资本所有权的问题的法律少之又少,在法律方面的界定更是模糊。完善的法律法规制度,可以更好地规划各主体间的权利义务的关系,企业股东和人力资源之间的权益分配也更加明确。明确了权益分配问题,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使人力资源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更积极主动的为企业创造财富。因此,加强人力资本产权的相关法律制度建设,为人力资源会计的应用推行创造一个良好的法律环境,显得尤其重要。

5、改进现行的会计报表,如实反映企业人力资源的信息

会计报表应反映出信息需求者所需的一切信息,如果人力资源信息未能反映在企业的财务报表中,那么企业的报表的真实性与准确性将有待商榷。在资产负债表上,我们可增设一些科目对人力资源进行核算,如“人力资产”、“人力资产摊销”、“人力资产净值”、“人力资本”等科目,并将“人力资产”置于“其他长期资产”与“固定资产”之间,建立“物资资产+人力资产=物资权益+人力权益”的会计准则。在利润表上,因为人力资源的有关损益在其发生的时候已经计入到管理费用或者营业外收支中,因此我们不用特意增加新的科目来反映人力资产的损益。在现金流量表上,可以在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项目下增设科目,如企业取得、开发、培训人力资源的现金流出,以及由于人力资源而生成的现金流入。此外,我们应在附注里面增加那些无法用数字说明全部情况的人力资源信息,作为人力资源的补充说明。

五、结论与展望

随着经济发展量化核算人力资源的呼声逐渐加大,人力资源会计应势而生。传统的会计核算中未将人力资源的成本、投资,以及权益等问题纳入考虑范围,给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带来了诸多难题,而人力资源会计正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工具。但是,目前对于人力资源会计的研究仍存在一些盲区,阻碍了其在实务操作方面的发展。中国人力资源会计在实务操作方面一直都比较滞后,更是有待进一步完善。人力资源会计的存在与发展对于企业,以及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具有关键意义。虽然目前在人力资源会计研究方面仍存在许多问题,人力资源会计在实务中也没有得到充分运用,但我们相信,随着中国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一代又一代学者对于人力资源会计理论的研究的深入,人力资源会计必定发展到更广阔的平台,在实践中也能得到广泛应用,为企业甚至国家的长远发展发挥作用。

会计专业论文 篇8

论文摘要:本文从电大开放教育会计专业师资的现状出发,通过对电大开放教育会计专业教师的角色定位和素质要求分析,透析基层电大开放教育会计专业教师的现状,提出了开放教育会计专业师资建设的设想:优化基层电大会计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转变教师不合时宜的教学观念;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提高基层电大会计专业教师的整体创新素质;鼓励教师善于利用网络环境提高教学质量。

论文关键词:开放教育,电大,会计专业,教师

本文从信息时代教师的角色转变以及教育教学的发展对会计专业教师的素质提出的挑战入手,揭示目前基层电大会计教育老师普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措施。

一、电大开放教育会计专业教师的角色定位和素质要求

(一)电大开放教育会计专业教师的角色定位

电大会计专业教师的角色定位有必要吸收如下内涵:

1.知识的引路人。在信息时代,学生完全可以自主地从外部资源中获得信息和知识,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得知识的唯一信息源。信息时代的教师,其主要职责不再是纯粹的知识信息传播者,而是培养学生学会获得、运用知识信息的能力,做学生获取知识的引路人。

2.教学软件的设计和开发者。信息时代的教师应从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电大开放教育模式下会计专业师资队伍应该花费更多的时间去设计教学过程向收集、编写、制作各种教学软件供学生学习使用转变。

3.优秀的合作者。在信息时代,互联网技术把各学科领域联结起来,形成一个“大”课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工作者可以在网上讨论教学方式、方法,交换教学经验,共同参与教学疑难的解决,以便提高教学水平。教师与学生可以在网上进行教学、讨论等交流活动。所有这些,都必须要求教师是一个优秀的合作者。

4.终身的研究者和学习者。面对信息社会对教育的挑战,教师必须不断地花时间去研究教育、教学方法中的种种走向问题,探索在新媒体条件下的教学、教育规律。同时,教师也必须是一个终身的学习者。

(二)电大开放教育会计专业教师的素质要求

1.具有不断更新的教学理念。培养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必须要提高会计专业教师的自身素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和教育活动中要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个人价值,注重培养学生的个性;尊重学生的思想及意见、情感及体验、意志及愿望,不应该再把自己作为是拥有真理的绝对权威;应努力创造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在教学中允许学生与教师进行讨论和交流,应以科学的知识、优良的道德品质和充沛的创新精神去引导学生积极进取、独立探索、努力创新,使学生在这种环境中形成探索创新的心理愿望和性格特征。

2.科学的教学方法和管理能力。由于远程教育技术的广泛应用,将会极大地引发教育方法的变革,因此,会计教育工作者在教学法中应借助多媒体教学技术,更加注重启发式、辅导式、民主讨论式、导学式、情景式等适合现代远程教育的科学方法的运用,重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过程,教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另一方面,会计教师必须学习掌握先进的管理方法,教给学生超前的管理理念,使学生成为未来企业智慧的化身。

3.良好的心理素质和人际交流能力。会计教育工作者首先应该做到自信、乐观、笑对生活中的各种困难与挫折;其次要宽仁博爱,始终以火热的情怀教书育人;最后,是要善待学生独特的个性、别具的才趣,还要以民主的亲和态度去迎受学生对自己的质疑、批判甚至是科学意义上的合理反叛。另外,作为会计专业教师,还必须学会关心自己、关心别人。知识经济的社会,要求教师做到共享知识,讲求合作,具有强烈的团队精神。

4.终身学习意识和终身教育观念。知识更新加快、职业迭替频繁、会计理论和会计实务不断丰富和完善,会计教育工作者只靠一次的“在校学习”,是不可能适应经济的发展的需求的。只有不断的学习,才能不断地更新知识、不断地提高自己;也只有不断的终身学习,才能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才能做好本职工作。

5.有创新精神和科研能力。前苏联伟大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有下述判断:“只有人格才能够影响到人格的发展,只有性格才能养成性格”,所以,只有有创新精神的老师,才能培养出有创新精神的学生。创新型教师要求具备创新性的教育理念、创新性的知识能力、创新性的教学水平和创新性的人格力量。另外,由于教师是知识和科技的载体,是知识的生产、分配、传播与应用的“中介”,教师要做好本职工作,就必须具备科研能力。教师只有在理论一实践一再理论一再实践的过程中,才能不断地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培养出创新一代的劳动者。

二、基层电大会计专业教师的现状

(一)从知识结构看,基层电大教师学历层次偏低,专业知识薄弱,目前我国电大会计专业教师对专业知识掌握的深度和广度均不够理想。大多数会计教师对学科知识的深入理解还存在局限性,因而在知识的讲解过程中无法讲得较为深入,往往会导致只知道教,而不知道为什么教的局面。会计教师对会计前沿知识和相关学科、交叉学科知识的关注度不够,对相关、相联专业的知识一窍不通,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动态、会计法规、政策的变动不闻不问。以至于讲课枯燥、内容泛味,学生听得无精打采、昏昏欲睡。

(二)从专业技能看,电大会计专业教师大多数都是“从学校到学校”,缺少应有的实践操作能力,以至于上课时只能泛泛而谈,极少能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三)从教育方法与教育方式看,电大传统教与教学观念面临挑战。现代远程开放教育是一种全新的教育体制与教育方式,它打破了我国几千年来形成的传统观念,采用“一少两不”的新教学形式,即老师少讲课(计划学时的三分之一),不组班(自由选课),不考勤(学生可以不到学校上课,自己在自己选择的合适地点学习)。针对“一少两不”的教学形式,大部分基层电大会计专业教师仍然普遍沿用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学方法和手段落后,注重以知识的� 不懂得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教学,更加不懂得运用多媒体技术来进行教学设计和课程设计。一部分教师在讲课完毕后,很少给学员以课外学习的指导和网上辅导,就使一部分好学的学员在课余时间无所适从,不知道自己应该怎样自学,如此以往,学员也就失去了学习的兴趣。

(四)从教学实践应用能力来看,会计教师的实践性知识与教师的教龄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大部分基层电大会计教师普遍缺乏反思的意识,大部分的教师所理解的反思主要是对上课时出现的一些问题,以及学生较难理解的知识点的思考,总体来说,反思的层次比较浅。

(五)从师生关系看,电大传统师生关系面临挑战。在现代远程开放教育中,教与学二者既是师生又是朋友。受教育者是成年人,其特点是工作任务与家庭负担重。一旦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可能退缩,甚至打退堂鼓。因此,教师必须与他们建立真挚感情,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这样才能全面了解、掌握学员的实际情况,及时作好他们的思想工作,鼓励他们坚定信念、增强信心、明确目的、提高兴趣、克服困难、完成学业。而基层电大的辅导教师,一部分不能和学员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这也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员的学习。

(六)从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看,电大会计专业教师普遍缺少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上课方法单一、死板者大有人在。每年能获得科研奖者屈指可数,有创意的论文也少得可怜,更不用说开发新产品、发明新技术。

三、基层电大会计专业师资的建设

(一)优化基层电大会计专业教师的知识结构

首先,关注基层电大会计教师自我专业发展的需要和意识。具体做法可以先从使基层电大会计教师认识到自身在专业发展中的“主人”地位以及对教师的专业发展产生强烈的价值认同入手;再帮助基层电大会计教师确立发展的目标;最后,鼓励会计教师通过经常性、系统性的教学反思,促进自我专业发展的需要和意识,提升自身的专业水平。

其次,走产学研结合之路。要通过产学研的结合之路培养基层电大会计教师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以便更好地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高质量的会计应用人才,同时提升基层电大教师的社会价值,完善基层电大会计教师的专业实践知识。

再次,关注教师知识培训方式的多样化和有效性。在优化基层电大会计教师知识结构的过程中,强调自我学习、终身学习的同时,应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有计划的安排教师进修学习。

最后,形成理论与实践并重的“双师型”知识结构。对于专业课教师,在不断提高他们学历层次和理论水平的同时,可以在课余时间多了解公司会计工作,让他们到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的第一线或学校实训基地锻炼一段时间,以提高他们的实践动手能力,使他们逐步成为“双师型”教师。

(二)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

从教育者自身来讲,面对知识经济和教育技术的发展,肩负着会计教育改革的历史重任,基层电大会计专业的会计教育工作者们首先要完成从传统教育到远程开放式教育的思想观念转变,即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向以学习者为中心,从一次性教育转向终身教育,从封闭式教育转向开放教育,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知识观和人才观。

(三)对教师进行现代教育技术的培训

技术的更新并不必然带来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的提高,还需要教育者和教育管理者具备一定的技能水平,能够充分利用技术优势,尽可能根据远程教育的特点,使得教学过程更为优化。因此,对电大会计专业广大教育工作者进行现代教育技术培训,使他们能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化教育技术进行授课,是目前当务之急。

(四)提高基层电大会计专业教师的整体创新素质。

整体创新素质的标准是一要有创新能力;二要有创新的教学水平;三要有人格魅力。具体要努力做好如下几点:要大力营造以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善于学习,勇于创新为主要内容的良好创新氛围,使教师真正理解时代需要创新、有创新才有前途。要积极鼓励教师进修、深造,从经费、时间等方面给予保证,使教师加快知识更新、充实新知识、增强新技能,为创新能力的提高“加基固本”。要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大力支持创新。从政策上鼓励“冒尖”,从而使全校上下都形成努力学习、刻苦钻研、勇于创新、敢为人先的良好风气。如:组织创新能力强的教师建立创新研究(实验)室;划拨经费、提供条件、制定目标、明确任务,定期举办创新成果展览;设立创新基金和创新奖,完善创新成果的评比和奖励机制,重奖创新成果突出的集体和个人。打破论资排辈等陈腐观念,以创新成果论英雄。鼓励教师走上社会,参与企业、科研单位的技术开发、技术推广活动,允许教师外出办企业,对教师在校外取得的科研成果给予承认并奖励等。同时,在各种“评优”活动中,把教师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实绩放在突出位置,在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并与年度考核、职称、职务晋升等紧密挂钩。充分利用网络环境,不仅是教学资源的有效组合,也是解决学生工作、家庭、学习矛盾的有效手段,是提高综合学生素质、学习成绩的有效手段。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应采取以下五方面的做法:

①按照课程进度及时发布重点、难点。学生根据学习辅导中的重、难点辅导,方便他们理解文字教材的知识。

②网上测试练习。有计划、有步骤、及时地布置一定量的测试练习是很有必要的,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检查自学情况,找出学习中的问题,达到有针对性地学习。

③网上期末复习指导。及时在电大在线的学习辅导栏目中给出期末复习指导不仅可以减轻学生们的负担,也充分体现了老师的服务意识,树立电大良好形象。

④网上模拟试题。为了使学生能够及早熟悉学习情况,取得较好成绩,每学期至少给出两套模拟试题,帮助学生作好考前练兵。

⑤增加会计实践、实训基地投入,建立院校内外实践、实训基地。开放教育要实现其办学特色,会计模拟实验室、实训基地都是会计专业的基本硬件设施,它是会计专业实践性教学和实践技能训练的保证。因此增加资金投入,完善相关设施是十分必要的。另外,积极与校外的工业企业、商业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机关事业单位等建立关系,使 这不仅可以解决成人高校教学资金的不足,又会受到用人单位的重视,赢得用人单位的欢迎。

会计专业论文 篇9

摘要

会计制度质量的高低与会计稳健性之间的关系一直以来都饱受争议。财务报告的稳健型主要取决于制度环境的建设和经济发展水平,但有时会忽视了文化及准则差异。本文基于制度建设视角,对会计制度变迁与稳健性进行深入剖析,着重分析我国需要强化会计稳健性原则的原因。强化会计稳健性的外在原因包括监管盈余和评价制度,但究其根本,则是将稳健性作为改善企业盈余质量的机制以加强保护投资者利益。

关键词

会计制度;会计稳健性

会计工作历来崇尚稳健性原则,要求对坏消息的报告要比好消息更为及时与充分,为充分确定商业环境中的风险与不确定性,需要运用不同的可证实标准对收益和费用进行确认。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为应对转轨时期与国际趋同的双重压力,会计制度必须得以变迁,而稳健性是改革中最重要的追求目标。政府“有形的手”的作为促进经济体制改革的原动力,协同证券市场高速发展、国有企业大面积改革以及国际轨道的趋同效应共同对会计制度的改革起着催化剂的作用。

一、会计稳健性研究现状

(一)早期关于稳健性的规范研究结论不一

Basu系统回顾了早期使用规范研究方法对会计稳健性进行研究的相关成果,认为应立足于稳健性的代表——存货成本与市值孰低来进行分析,然后在逐步拓展到稳健性的一般原则。但是,对于规范研究,学术界的结论并非一致。批判者认为,由稳健性引起的确认损失与利润的不一致,将会导致当期损益的高估,最终使得未来利润会被高估。但支持者又持相反观念,如蒙哥马利认为应当把一项支出予以资本化还是费用化,其决定因素应是稳健性而非使其更为精确。中立者则认为,会计稳健性由于会计的谨慎性与其流行方式而存在,但是,会计从业人员须使用每一时点适当的分配收益与费用来解析稳健性,不能因为曾经恰当的稳健性而对目前的报表进行错报,最终误导了报表使用者。

(二)近期稳健性研究的发展:视角与方法的多样化

随着实证研究的不断发展进步,近年来对会计稳健性的实证研究也不断充实。早期关于稳健性的实证研究有Ball在1972年做出的会计方法的激进与否是否将误导投资者决策的研究。Basu在2009年提出,自美国著名学术专家Lev在1993年倡导对稳健性的研究后,致使了90年代以来对其更为深入和广泛性的研究。Watts(1993)针对会计稳健性提出了具体的研究指导,归纳了影响会计稳健性的3个因素:法律、契约、以及政府管制。随后,1995年和1997年Basu又提出了关于稳健性的计量模型,认为会计稳健性的衡量标准可以运用盈余不对称及时性,自此以后,大批量的实证研究成果开始涌现出来。

二、会计制度改革中稳健性原则的强化

(一)基于制度安排视角

在我国,上市公司在IPO过程中往往会对财务进行过度包装,国有企业在改制后也存在着大股东“掏空”行为,这些现象会致使企业的业绩在上市后会明显下滑。可以看出,我国的上市公司存在着浓厚的高估盈余的要求。审计独立性的欠缺以及与上市公司的串通促使这一现象更为严重,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地方政府参与企业盈余管理的现象。作为对这一现象的回应,我国的会计准则加深了对对盈余稳健性的重视程度。比如,对本属于资本化对支出直接进行费用化,缩短资产折旧与摊销的年限,对于资产减值准备应当全面计提,同时对于一些应记入利润表的项目直接计入资产负债表。与此相对应的,监管机构也完善了对盈余信息使用时的监管。比如,对于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的计算原则,以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净利润与扣除钱净利润孰低为标准。尽管这些原则的加强与改善降低了对盈余高估的可能性,优化了市场资源的合理配置,尽可能地保护了投资者的利益。但同时,以上原则的运用必然会因交易和事项不能如实地通过会计信息反映而歪曲了财务报告,最终会误导财务报告使用者。目前,证券发行与监管制度已经逐步削弱对盈余信息的依赖程度,这将使通过加强会计稳健性来服务资本市场的做法也被削弱。

(二)基于财务报告质量视角

纵使稳健性原则作为一项不可或缺的原则对会计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在确认会计信息质量时,最重要的指标依然是相关性和可靠性。会计信息要为报表使用者所使用,必须满足相关与可靠的标准,往往这很难周全,可靠性的提高可能会降低相关性,反之亦然。而财务报告质量取决于可靠性与相关性的制衡,外部环境的变化不会引起其改变,并且最终也受报表使用者的需求而控制。在当前的制度背景下,确认与摊销程序在应计会计制度下会导致会计的确认与计量的内在不确定性存在严重的可能性,并且,在管理者的估计与判断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也许会受到影响。同时,以往的财务报告只披露成本信息,但现在开始转变为在提供成本信息的基础上同时提供价值信息,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加强会计信息的相关性。要提高会计相关性要求,必须要对会计准则加速确认不完全交易。然而,当资产的公允价值计量无法可靠取得时,应当在管理层遵守职业道德的基础上,根据其判断与估计,对经济业务要求报告的数字进行确认。但是,在这种做法中如果控制不好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管理层对数据存在可以的高估和低谷,计量存在误差,会引起未来使用者做出错误的假设。这种误差若大批量发生,将会降低会计信息的可靠性,势必也会削弱其相关性。一方面,会计计量无法避免的内在局限性以及目前财务报告的发展,使得管理层的判断成为企业财务报告与其它交易事项不可或缺的部分。但另一方面,这种判断权若使用不好,引发管理层机会主义行为,加之与投资者与身俱来存在的信息不对称现象,会使得管理层对报表进行操纵以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目的。基于目前的各种制度安排,如激励契约、债务契约、业绩考核、薪酬体系、以及监管体系等,都是以业绩指标为导向,这就对激励效应实现了更高的反馈,为管理层盈余操纵提供了借口。尽管对会计信息的正式契约还处于缺乏阶段,不对称的损失函数也使得管理者存在动机利用个人信息操纵财务业绩预股票价格,目的就是将股东的利益转移给自己。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主席考克斯在年会上做出演讲报告,明确主题“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符合全球投资者利益的透明度和可比性承诺”。他提出,准则是否能为投资者的利益而拟定是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近年来,随着安然事件的东窗事发,一系列财务欺诈案件浮上水面,究其本质,发现财务报告质量的损害是由于对信息可靠性的忽视而引起,这一现象打破了资本市场健康有序的发展,最终使得投资者蒙受了巨额损失。而外部投资者的关注点,开始逐步发展为自身利益的保护,而非以往的财报信息的相关性。目前,财务报告和投资者遇到的一大难题,就是对激进会计造成显著错报的识别能力。针对报表使用者需求的不同,制定准则的相关机构需要对会计准则审时度势,定期重新审视准则,唯有如此才能全面迎战会计内在局限性与财务报告发展所带来的挑战。总之,会计稳健性原则对改善财务报告质量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这是我国需要不断强化稳健性原则最根本的原因,也是国际会计准则长期以来要求全面贯彻会计稳健性的内在原因。

三、总结

我国会计准则在适应国际轨道的进程中,不能忘了我国特殊的经济环境。目前,对于会计稳健性的研究,我国学者主要还是通过借鉴国外学者的实证模型,收集我国上市公司数据,对稳健性与企业治理、盈余管理等变量在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研究,对会计稳健性结构及其运行机制一直缺乏深入的剖析。如此,稳健性制度的有效实施,必须充分理解其属性,在稳健性制度从非正式化向正式化演变的过程中完善其运行机制的合理配置,最终实现制度属性与运行机制完美契合的目的。

财务管理论文 篇10

前一段,环洋公司老板汪洋有点儿烦。一向经营有道、运筹帷幄的汪总总感到现金周转困难,这在以前是很少见的。

环洋公司是以前主要从事硬件分销。半年前,公司转型做方案服务。凭着多年积累的客户关系,业务发展得不错。但前一段时间,公司财务人员反映帐上现金吃紧,有一次甚至动用了公司储备金,但是,从负债表、损益表上又查不出现金流向。对此汪洋感到莫名其妙。一次,汪洋与另一位做增值服务的公司老总聊天时,谈起公司财务的事情。那位老总告诉他,方案服务项目周期通常较长,虽然库存需求不大,但软件开发占的比重大,在费用支出上,软性费用支出多,而这部分支出从负债表和损益表上无法体现。所以,一定要为每个项目独立建帐。而且要特别关注现金帐,财务人员每天都要向老总提交现金和银行的日报表,好让老总了解每天的收支情况。一旦发现支出超出计划,就必须马上控制。独立建帐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通过财务分析,了解每个项目的利润值和利润率,找出对公司的贡献率高的项目,为今后项目预算和评估提供依据。

取得真经后,汪洋对公司动了手术,效果是明显的。

在IT方案服务项目中,项目预算、变更、结算、回款等与财务相关的业务需要规范的财务制度来支持。规范的财务制度是渠道转型成功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重新认识和学习财务管理的知识和方法,对于刚刚转型方案服务的渠道经销商来说,是极其重要的一课。

让现金流唱主角

做分销,业务以硬件销售为主,渠道经销商重点关注库存管理。做方案服务,业务以� 尤其是软性成本大幅度增加(如:软件开发费、外协费、售后服务费),项目的回款周期比以前拉长了,现金流成了财务管理的核心。对每一个项目,都要分析机会成本、利润成本,考虑收款问题,作好项目风险的评估。因此,做方案服务财务管理必须让现金流唱主角。

现金流管理中,最主要是资金结构管理,要保证资金结构的合理比例和现金的正常流通。建议渠道经销商要定期召开财务会议,了解现金流情况(现金流入、流出、存款额);同时,对下一阶段的现金流入(项目回款、新资金投入等)、流出(开发费支出、服务费支出、硬件成本支出、日常费用支出等)进行预测。在这里提醒渠道经销商注意,在确定项目收款日期时一定要留有余地。

另外,渠道经销商除了预留一部分储备金外,有时还要用一些融资手段,如:引入新资金、银行借贷、第三方担保借贷等,确保现金流的正常运行。

用财务指导业务

方案服务财务管理的另一项功能就是分析每项业务的贡献率,指导和帮助公司调整业务方向。

项目的最终目的是赢得利润。要使方案服务财务管理对业务真正起到指导作用,项目独立建帐是关键,为此,要认真落实以下五方面工作。

第一、项目预算要细。在项目预算阶段,要对项目的收支作详细的计划,在计划中要做好收支的评估,对项目中可能发生的每一笔支出都要认真估算。硬性支出好办,实报实销即可。但对诸如管理费用、人力资源成本支出(一般是按人×天计算)、差旅费支出、各项行政支出等软性支出的估算一定要做得细,例如人力成本,要知道什么时间、从哪些部门、抽调人数、调什么人等等。刚开始会很麻烦。但对项目最终的总结,以及后续项目的预算、评估会有很大的帮助和指导作用。

第二、报表制度要完整。除了做好了预算外,还要有一整套报表,有的通观全局(如损益表、负债表),有的细至分厘(如费用明细表、收入明细表、现金流量表)。这些表格,要清楚地反映出项目中人员、硬件、服务、管理等各项费用的,还要有现金回流的情况。一旦费用支出超过了项目计划警戒线,公司老总就要考虑哪个环节出了问题。

第三、财务分析要要存档。项目结束后,财务人员要对项目利润进行分析,扣除税费、项目支出、售后服务费(估算)和其他开销后算出利润值和利润率,并做出分析报告,并与费用报表、损益表订在一起存档。以后再遇到类似的项目,可以拿出�

第四、用利润分析来来指导业务方向。成功的。财务分析能够指导公司业务发展的方向。如:利润值低、利润率高的项目适合短期做;利润值高、利润率低的项目要控制好项目风险;薄利多销的项目要注意维护好与客户关系。

第五、财务人员要参与结款,一追到底。前文我们谈过项目回款的问题,但我们还要再强调一下,项目到了一个阶段或全部结束后,财务人员要根据合同规定的回款时间,提醒销售人员收款,必要时,财务人员还要与客户的财务人员直接沟通。特别是有些项目的尾款要半年或一年后才兑现。项目人员可能已转到其他项目上去了,尾款的回款工作就完全落在财务人员的身上了。

其实不单是追款,从项目预算、独立建帐、支出、分析报告、项目评估。直至结款,财务人员都应是一跟到底的。好的财务人员能够对项目经理的业务进行指导,甚至成为老板的好助手。

财务管理规范至上

财务管理规范的重要性,大家都知道这里就不多讲了。但仍有不少渠道经销商认为,规范的财务制度程序复杂,执行起来比较麻烦,效率也太低,因此,在实际工作中不愿过分强调。其实,规范的财务管理能有效地避免业务过程中出现混乱和错误,长期实行能够从整体上提升工作效率。

我们建议渠道经销商在规范财务制度的过程中可以采取“软硬兼施”的策略。

所谓“软”就是把财务管理规范的意识融入公司的

文化中,通过公司文化向员工灌输财务管理的思想。要求员工从平时点滴做起,在公司内部营造一个重视财务管理规范的文化氛围,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员工的财务管理规范意识。

所谓“硬”就是制定严格的财务管理奖惩条例。对财务政策执行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要进行批评、教育,严重的要予以经济处罚,以正视听。而对于严格执行财务规范的员工要给予表扬和奖励。

财务管理论文 篇11

摘要本文从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的研究对象入手,在分析了两者联系和区别的基础上,认为:造成目前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两门学科研究内容交叉、重复、混乱的主要原因是学术界对两者的研究对象认识不清,关系没有理顺。并以财务分层理论为基础,提出了关于两者关系的新的构想。

关键词管理会计;财务管理;研究对象;资金运动;

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是会计专业的两门重要课程,但这两门课内容重复严重,以至于一些学校把其中的一门砍掉,不予开设。这样做虽然可以避免教学内容重复之弊端,但也使许多有用的知识无法进行教授。笔者认为:我们对这两门学科的研究对象及其关系的认识模糊不清甚至混乱是造成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

一、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的联系——研究对象均为资金运动

从最早的管理会计专着之一,奎因斯坦的《管理会计:财务管理入门》一书的书名上我们不难看出,奎因斯坦所指的管理会计是财务管理的组成部分而不是另外的一门学科。其次,从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的研究对象来看,财务管理的研究对象是企业再生产过程中的资金运动,管理会计的研究对象,虽然学术界有各种表述,但都不可避免地与财务管理对象重合。仔细观察可以发现,尽管各派观点存在差异,均离不开资金二字。即管理会计的活动目标也离不开资金或价值。1999年第11期《财会月刊》发表了王曾清、楼胜亚《浅论管理会计的对象》一文,文中对管理会计研究对象的描述可以说颇具代表性:“由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实质上是价值和使用价值的创造和实现的过程,而价值量是通过货币来表现的,因而在商品经济社会里,必须同时运用实物的形式和商品的价值形式即货币形式来保证经济活动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资金在运动过程中可以采用不同的存在形式,如现金、原材料、产成品和固定资产等。它们虽然形式不同,但具有质的同一性,都代表了一种价值,可以用观念的货币来统一表现。由于商品生产运动从价值形式来看就是价值运动,而价值量用货币来表现,价值运动也就表现为货币的运动。在货币转化为资金的条件下,资金运动成了价值运动的表现形式”。“资金运动涵盖了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完整地描述着价值系统静态和动态的变化,从而更全面的反映着企业价值运动”。会计“作为生产过程的控制和观念总结”,“直接面向企业的资金运动,也即会计的对象是资金运动,因为它贯穿于企业生产经营的全过程,也是联结作为法人的企业和企业内部、外部的纽带。而管理会计作为现代会计的两大分支之一,和财务会计同属于一个系统,因而两者的对象应是一致的,即管理会计的`对象仍应是资金运动。”由此可见,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在研究对象上有着惊人的相似,这种相似造成两门课程内容的大量重复。

二、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研究对象的区别——资金运动的不同层面

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的研究对象都是资金,却是资金运动的不同方面。财务管理区别于管理会计的显着特征在于其主要是一种实体管理。日本学者宫匡章在《会计信息手册》一书中这样写道:“财务是以资本为对象的实体活动,会计是以财务活动及其结果为对象的情况处理活动。会计的机能是组织情报,不处理资金筹集、供应与运动,仅在必要时反映其结果,这就是说财务是进行有关资金筹集、供应与运用的意向决定,会计是为这种意向决定提供情报的。”因此,财务管理内容应涉及财务制度制定,财务机构设置,财务人员安排,外部财务环境的适应,内部财务环境的协调及资金筹集、运用、分配等方面,并要具体组织财务预测、决策和财务控制等财务方法的实施。而管理会计只是为财务活动的组织及财务关系的处理提供相应的信息。如在投资筹资活动中,企业高层财务管理者根据企业内外部理财环境,确定企业长远发展目标,并据以提出投资战略,围绕投资战略,管理会计应广泛搜集资料,进行预测、决策分析,为高层财务管理者提供决策依据。当投资方案确定后,高层财务管理人员应按照决策方案制定筹资战略,提出各种可能的筹资方案,管理会计人员则围绕这些方案广泛搜集资料,进行预测、决策分析,为筹资决策提供信息依据。并据以编制财务预算。财务管理人员负责安排预算的执行、协调,控制。

根据企业运用管理会计的目的,可将其视为财务管理的信息系统,为财务管理提供价值信息,换言之,就是对企业资金管理活动提供信息。目前,管理会计的内容虽然较多,但最终均可归到企业资金运动过程中。这样的处理有利于确定管理会计的研究对象,可使管理会计的其他理论问题得以顺利解决,也有利于理顺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的关系。作为财务管理信息系统的管理会计,应将筹资、投资、资金运用、资金耗费、资金收回及资金分配活动作为其研究对象,将预测分析、决策分析、控制分析和评价分析作为其主要环节,目前管理会计的内容在系统的分析整理后均可找到适当的归属。

三、财务分层理论为界定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的关系奠定了基础

如果更进一步分析的话,管理会计属于经营者财务管理的信息系统。在现代企业两权分离的体制下,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是出资与受资经营的关系,这种关系实质上是一种财务关� 企业财务管理权必然要在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分割,形成所有者财务和经营者财务。所有者财务和经营者财务均需要相应的信息体系,会计的两大分支正好可以分别侧重于其特有的服务对象。财务会计,我们通常称之为对外会计,即主要通过记账、算账,并定期编制报表的专门方法,提供企业一定日期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动情况的一整套信息处理系统。尽管财务会计也向企业管理当局传输财务信息,以便加强财务管理,但它的服务主要是外向的,侧重于对企业外界有经济利害关系的团体和个人进行报告。企业与所有者的财务关� 换言之,从财务管理的角度而言,财务会计主要服务于所有者财务;而管理会计主要通过一系列专门方法,利用财务会计提供的资料及其它有关资料进行整理、计算对比、分析,使企业各级管理人员能据以对日常发生的一切经济活动进行规划

与控制,并帮助经营者作出各种经营决策的一整套信息处理系统。管理会计的服务主要是内向的,侧重于加强企业内部管理的需要。从财务管理的角度而言,管理会计主要服务于经营者财务。根据以上分析,我们可以这样构架财务管理、财务会计和管理会计的关系:即企业财务首先可分为出资者财务和经营者财务两部分,财务会计作为出资者财务的信息系统,管理会计作为经营者财务的信息系统。

由于财务管理研究的对象是企业资金运动的各方面,而管理会计的研究对象仅涉及其中的信息方面。财务管理应包括管理会计,而管理会计应属于财务管理的组成部分。两者可以合二为一,但也可以自成体系,就象财务管理属于企业管理的组成部分、价值方面,但并不排斥其有自己的体系。管理会计属于财务管理的信息系统,但也同样不排斥其独立成为一门学科,因为其毕竟有独特的研究内容。

持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合二为一观点的专家和学者并不乏其人。如李天明教授在其《管理会计研究》一书中为会计专业设制的专业主干课程有《基础会计》、《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审计学》和《会计理论》六门,没有《财务管理》。财政部组织编写的中等财经学校教材《企业财务管理》中,将管理会计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组成部分。但通常情况下,两者可自成体系。

四、对管理会计和财务管理学科目前状况所进行的反思

管理会计这样一门被誉为可以加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和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学科,一些西方会计学者认为其已出现了严重的危机。这主要表现在管理会计讫今为止仍没有一套完整的能够解释、指导并可以应用于实践的理论和方法体系,管理会计、成本会计、财务管理等学科之间的界限没有明确的界定。英国特许管理会计师协会(CIMA)前任主席、伦敦经济学院布罗姆威奇(M。Bromwich)教授指出:目前管理会计看来缺乏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反映在杂志和教科书中的管理会计似乎是一群松散的材料,没有在理论水平上形成一个整体。世界各国对管理会计无论是在理论上还是实务中都明显缺乏规范化或规范化程度较低。笔者认为,出现这种情况,就是由于没有解决好管理会计的研究对象、管理会计的归属等基本理论问题,难以确定经济活动的哪些内容属于管理会计的研究范畴,哪些内容不属于管理会计的研究范畴。所以,确定管理会计的研究对象,理顺其与财务管理的关系,不仅影响的管理会计的发展应用,也影响的财务管理的发展和应用。

目前,大多数财务管理教材存在着重预测分析、决策分析和控制分析,轻财务活动实体管理的缺点。一方面,从西方财务管理中引入的数学模型大量充斥其中,而这些模型往往建立在一些并不存在的假设的基础上,难以实际操作;而另一方面,对财务组织、财务实施、财务控制与协调等涉及较少,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严重脱节。也就是说,目前大多数财务管理教材所研究的内容应由管理会计来进行研究,为避免重复,财务管理应着重研究财务制度设计、财务组织设置、财务预测、决策、控制和协调等活动的具体实施,及具体从事筹资、投资、收益分配、各部门业绩评价等工作的方法和步骤。惟有这样,我们才可以理顺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的关系,并避免两者之间的重复现象。

参考文献

[1]孟焰:《西方管理会计的发展对我国的启示》,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7年。

[2]谢志华等:《财务管理》,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97年。

[3]汤谷良:《经营者财务论》,北京,《会计研究》,1997年5期。

财务管理论文 篇12

一、新体制改革下医院财务管理的意义

(一)促进医院的有效运行

在新体制改革下进行医院财务管理,有利于促进医院的有效运行,保证其健康发展。对医院进行有效的财务管理,在一定意义上保证了医院日常经营活动的合法、合规。严密的财务管理工作可紧密联系医院各个部门与全体工作人员,有利于医院的正常运转,对医院资产的安全与完整进行保护,为管理层的决策提供支持,提高医院的经营管理效率,有利于医院的长远发展。

(二)有利于实现医院的整体目标

构建完善的医院财务管理体系,可有效完成医院对各项管理活动的规范化实施的目标,获得更加安全真实的财务数据,从整体上提高医院的管理效率。通过对医院财务的监督管理,能够及时发现医院经营管理中的。不合理行为,并做出改进。不断推进医院财务管理制度的实施,也有利于完善与发展其他各项管理模式,使得医院的管理模式紧跟社会现代化的管理要求。

(三)规避医院经营风险

作为医院管理的中枢环节,有效的财务管理可帮助医院规避风险,加强评估各类风险,控制管理医院经营活动中的薄弱环节,尽量规避风险。

二、新体制改革下医院财务管理现状

(一)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

医院财务管理中,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相应的激励与约束机制也不健全,只依据一些简单的书面文件和规章制度进行财务管理。因此,财务管理制度的执行力不强。常见的现象就是无章可循,甚至是有章不循。导致的后果就是收入随意性过强,缺乏严格的预算制度与成本控制,财务内控制度执行力不强,以至于遇到管理问题时,常常强调灵活性,并不能严格遵循规定程序。例如在一些重大项目上,缺乏严格的事后追踪制度,无法全程监控项目的实施过程及结果,一旦出现事故,很难落实到相关责任人并追究其责任。缺乏完善的财务管理制度,导致医院管理情况混乱,无法合理规避风险,同时也严重影响了医院的社会可信度。

(二)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

部分财务管理人员对医院财务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医院管理人员素质仍有所欠缺。许多医院财务管理者拥有很高的医学专业技能水平,然而财务管理水平较低。一部分财务管理人员虽然具有很高的管理水平,但是管理理念过于陈旧,不符合新体制改革的形势。还有一部分管理人员缺乏必要的职责操守意识,影响财务管理制度的落实。

(三)缺乏财务管理监督机制

医院财务管理监督机制负责监督与核查医院的财务管理情况,对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是否有效作出评价。但是很多医院缺乏专门的内部审计监督机构,一些医院虽然有内部审计监督机构,但审计人员不够专业,对机构的独立性考虑不足,误以为其下属于财务部门,削弱了财务管理审计监督机构的权威性与独立性,影响对医院财务管理的评价。

三、新体制改革下医院财务管理理念

(一)完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

国家对医院财务管理的明确要求体现在财务制度上,财务制度也是医院对财务管理工作进行规范的主要政策依据,会计制度保障了会计信息的准确性、真实性,是进行统一会计核算的依据。新体制改革的顺利进行是建立在完善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基础之上的。完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可促使医院管理者更新管理理念,提高财务管理水平。完善财务会计制度的目的不是将现有财务会计制度推翻再重新制定,而是以现有制度为基础,从医院自身情况出发,分析查找问题,为满足规范管理的需要,提高医院的工作效率,针对医院财务管理的各个环节、各个部门,对现有的财务会计制度进行修订和完善,使得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更加科学和规范。

(二)提高管理者的理财意识

在新体制改革的背景下,医院财务管理成功与否的主要取决于管理者的理财观念的新旧。在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中,一项重要影响因素就是医院管理者的思想认识、综合素质与道德水平。财务管理制度的实施效果受管理人员素质高低的直接影响。医院财务管理活动的具体组织者和实施者就是财务管理人员,因此,应首先保证财务管理人员具有先进的管理理念,其次,应加强对财务管理人员的培训,使其能巧妙融合先进的管理理念与丰富的专业知识。财务管理人员在上岗前,应对其进行充分的岗前培训,提高其执行能力。对于在职财务管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与再教育。建立完善的业绩考评制度并切实落实,做好责任分配工作,明确责任要求,使财务管理人员深切意识到自己所担负的管理责任。除此之外,还应向医院管理者宣传先进的财务管理理念,使其充分认识理财的重要性。

(三)建立内部审计监督机构

许多医院管理者误以为在短期时间内,内审监督机构很难为医院带来实际效益。然而实际上,医院财务管理部门设置较为简单,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因此有必要设置兼具独立性与权威性的内部审计监督机构,设立举报专用信箱、专线电话等,保证监督制度的贯彻执行,并配备专职的内审人员,负责进行内部监督工作,做好事前、事中监督,并结合事后审计,对医院的财务工作等进行跟踪审计,动态监督医院各项经济活动的真实情况,评价与测试医院的管理效益,综合评价医院经营管理对医院以及社会产生的综合效果,审计重大项目的可行性报告等,监督与评价医院管理层的决策,并为其提供依据。

四、结束语

新体制改革下医院的财务管理对医院的健康、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新体制改革的形势下,医院财务管理工作仍存在财务管理制度不完善、财务管理人员素质不高、缺乏财务管理监督机制的现状,对此,应树立新体制改革下医院财务管理理念,完善医院财务会计制度,提高管理者的理财意识,建立内部审计监督机构等,保证医院的有效运行。

财务管理论文 篇13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改革已经进入了“深水期”,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我国企业如何更好地实现自身的长远发展已� 而企业财务管理作为企业发展中的核心环节,需要在信息化发展的道路上找到更加高效的协同模式,来帮助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提高效率和安全性。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模式就是要求企业在生产运营的过程当中充分发掘信息化道路,提高财务管理的效率,加强财务管理信息化的决策性,助力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将对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模式大发展现状和遇到的问题进行浅要分析,并对财务管理信息协同模式的框架和设计问题进行了相关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研究。

关键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模式;管理创新

互联网科技的飞速发展催生了电商行业的迅速崛起,而企业进行财务管理信息化就是为了适应在该电子经济背景下的经济发展常态而做出的伟大尝试。财务管理信息化的目标是在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下,将企业的业务经营和财务管理有机地统一在网络信息平台上,逐步实现财务信息的高度共享和传输。这样的尝试将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企业的财务管理效率,节省企业的人力资源成本预算,最终实现信息分享、物流共用、业务统筹和资金活跃的高效整合及信息资源的共享局面。

一、认识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模式

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模式是一种全新的财务管理模式,利用发达的网络技术作为依托,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高效管理,其目标是为帮助企业在领导、控制、管理、决策等过程中,提供及时、全面、规范的财务信息。尤其是企业内部的信息化管理系统需要和有经营业务往来的相关者的信息化管理系统之间,通过计算机或者网络平台提供的“云技术”实现高度共享、存储以及信息处理等协同业务模式。这样一来,就可以帮助企业加快财务信息管理的协同化进程,为企业管理者提供及时、准确、全面的财务信息,以保证企业财务管理和生产经营方面的有效交流和正常发展。在当今经济飞速发展的大背景下,由我国创新设计出全新的财务管理信息模式已经为诸多企业的财务管理模式提出了全新的解决思路,同时也为企业间的交流搭建了一个高效的平台。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模式不仅可以促进企业对自身财务信息的高度把控,更有利于现代企业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为企业将来能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脱颖而出奠定良好的制度和实践基础。

二、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模式

在发展中遇到的“瓶颈”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不仅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为我国企业的财务管理框架及安全管理等方面提出了更加严峻的考验。互联网背景下的经济发展由于其自身的高度共享性使得电子商务在具体的应用当中还存在着很多方面亟待完善。显而易见,在这样不太成熟的信息化市场经济背景下,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依旧需要投入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才能够确保其平稳过渡到正常发展的平台,并且逐渐建立起适合自身发展的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模式。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作为一项系统工程,各企业财务管理依据自身在信息化方面的差异性,及时进行“查漏补缺”,积极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体系建设。当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第一,目前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模式在推进财务管理信息化过程中存在较多的失真现象。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还处在初级发展阶段,相关规章制度还不完善,尤其是在信息化经济这一方面,还不能做到面面俱到。一些企业为了降低自身的经营成本就会选择铤而走险的方式进行“投机”现象,为了自身的利益和不正常的竞争方式,导致了不同部门之间的会计核算信息存在较大的误差,不能够真正的体现企业财务信息的真实情况。第二,企业在自身发展的过程当中忽视了与外部进行有效的交流和互动。一些企业在进行日常运营时,只是在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进行信息交流与核对,而忽视了与外部信息的交换与传递。信息化时代的到来就是在提醒企业不仅要加强自身的财务管理能力,更加需要企业打通与外界,诸如政府部门、行业协会等与经济发展相关部分之间的`信息传递和共享渠道。通过这种“内外兼顾”的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模式来帮助企业获得及时、有效的运营信息,帮助企业规避发展过程中的风险;第三,个别企业不能适应信息化时代带来的财务信息化管理模式没有建立起企业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发展模式,在信息化共享的进程中,不仅需要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实时经营数据,而且还需要集中处理企业在实际经营中的大量财务管理事项。

三、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模式的发展结构设想

针对以上关于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模式在发展中遇到的“瓶颈”,我国企业在具体进行创新实践时需要尤其注意在这几个方面实现发展突破。因此,我国企业在进行现代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模式建设的同时,首先要以合理的财务管理机制的建立为前提,以网络技术为实现高效管理以及与外部实现良好沟通的保障,逐步建立符合现代企业经营管理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模式。简而言之,我国企业要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模式,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实现:

(一)积极树立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模式的发展目标

首先,企业需要积极树立自身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模式的发展目标,即企业需要在对自身的经营、财务管理等发展状况有了全方位、科学的把控后,根据对企业未来发展的具体预期,制定企业在生产经营方面需要实现的目标。不同企业有着不同规模和业务范围,财务管理具体的工作也不同,这就要求我们不能在具体的实践过程中对企业设立一个统一的标准,而是要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及时纠正发展偏差,不断更新发展目标。

(二)完善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模式的配套机制

企业要想实现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模式的发展,不仅需要建立起信息化协同模式,更需要通过建立相关配套机制来实现与之互补的目的。在现代企业财务管理基本架构得以实现的基础上,企业可以通过制定规范、标准的业务流程和相关数据的安全要求等方式,来对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模式及其配套机制进行进一步的规范管理。

(三)对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模式进行科学把控

财务信息资源规划要求企业对其所需要的关于财务信息化管理的信息资源,在收集、筛选处理、传递、共享和决策的过程中进行整体规划。一方面,在企业内部有助于企业各部门、企业之间、企业和社会以及政府间财务信息的及时传递和共享;另一方面,则是保证企业与外部信息实现互通有无,从而有助于对财务的信息化管理。只有对企业内部和外部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模式进行科学把控,才能实现企业长足发展。

四、小结

综上所述,在互联网科技飞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正在迈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因此,新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也在为我国的企业发展提出更加严格的要求。为了应对全面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尤其是在财务管理中实现信息化协同模式已� 企业在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模式下主要通过网络平台的搭建来实现对财务管理信息和数据的收集与处理。与传统的企业财务管理模式不同的是,这种全新的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模式大大提高了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效率,节省了人力资源的发展成本,保证企业财务管理的职能得以顺利实施,提高了财务管理人员的工作质量和企业财务管理的规模效益。随着日后世界的经济进一步发展,我国企业财务管理信息化协同模式也会逐渐推广开来,实现规模化经营。

参考文献:

[1]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ERP系统的集成应用企业管理信息化的必由之路[J].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xx,12(01):103-109.

[2]张瑞君,殷建红。企业集团财务管理模式创新——e时代财务集中管理模式研究[J].管理世界,20xx,23(06):56-59.

[3]张瑞君。e时代财务管理信息化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xx,10(02):23-26.

[4]曹庆华,周正深,申宏丽。基于网格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的创新[J].中国管理信息化,20xx,14(02):89-90.

作者:林浩宇 单位:闽南理工学院财务与会计管理学院

财务管理论文 篇14

摘要:随着国家加快水利改革发展工作的不断推进,水利资金特别是水利基建资金的投入持续增加,基建财务管理方面也日益出现了新的问题,新的形势为我们水利财务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保证基本建设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就必须要强化水利基建项目的财务管理,发挥财务管理在水利基本建设过程中的中坚力量,本文尝试对当前水利基建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措施方面进行简要论述。

关键词:强化;基建项目;财务管理

一、当前水利基建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一)管理制度不健全,实际操作有困难

随着基本建设投资主体和投资方式的多元化,日常财务管理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也多种多样,有些财务管理制度明显落后于基本建设发展要求,在新的制度尚未出台、旧的制度难以适应的情况下,基建财务管理经常出现无章可循的被动局面,从而产生了许多不规范的行为。虽然后续相继出台了一些补充规定,但对于一些既成事实的财务结果,很多情况都已无法改变,给财务管理实际操作带来很多困难。

(二)基建组织机构不健全,财务人员素质不过硬

现在很多水利基层单位都没有专门负责基建财务管理工作的部门,仅仅是将基建会计核算工作并入财务部门,基建过程的相关职能分而由单位有关部门兼职负责,而这些人员很多都不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和职业技能,不利于对项目全过程的有效监督和控制。由于基层单位财务管理部门人员普遍较少,基建会计大都由其他会计人员兼任,专业知识不充足,缺乏基建财务管理工作的经验,对于基建项目的财务处理能力较差,工程成本分摊、竣工财务决算等复杂业务更是困难重重。

(三)财务监督职能弱化,监管难度大

会计监督与会计核算是会计的两大基本职能,而现实情况是目前大部分基本建设项目中财务所能发挥的作用仅仅是会计核算这一职能,财务的监督和控制职能仅局限于单据填写是否规范、发票是否合规、价款支付进度是否符合合同规定等,至于概预算编制、合同签订、工程进展情况等过程,财务人员均不能有效参与,财务监督职能无从谈起。同时,随着国家对水利资金投入的增加,对水利资金的监督管理任务也不断增加,财务监管工作的难度也相应提高。

(四)资金到位不及时,影响工程进度

由于国家对水利投入的部分专项资金采取配套资金的政策,要求各级政府、部门按比例配套,但有些地方财政配套资金到位不及时,甚至拿不出配套资金,造成一些项目不能按照批复的投资计划如期开工或完工,甚至影响工程质量。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后,水利基本建设单位原有基建账户被取消,所有建设资金收支均通过经财政批准开设的零余额账户办理。由于水利基本建设涉及到度汛问题,水利工程当年安排的计划当年一般不能全部完成,而国库集中支付后,当年度为开支完的零余额用款额度会于年底全部核销,核销后的额度恢复需要较长的过程,这对工程建设的顺利实施带来较大的不利影响。同时,财政直接支付环节太多、授权支付代理银行下午不办理财政授权支付结算业务,也影响工程资金的及时结算。

(五)会计核算不规范,成本归集不清晰

部分基层水利单位缺少专门的基建财务管理部门和专业的基建财务人员,没有一套真正意义上的基建财务核算管理体系,有些基建会计在处理业务时存在账套设置不规范、会计科目使用不准确、成本核算不准确,甚至有的直接沿用了企业基本建设的核算办法,破坏了财务信息的完整性、真实性及连续性。

(六)竣工财务决算编制不及时,资产移交滞后

基本建设项目竣工财务决算是反映竣工项目建设成果的文件,是办理固定资产交付使用手续的依据,是基本建设项目财务管理中的重要内容。竣工财务决算的编制及审计、资产移交时限,有关制度都作了规定,但现实情况是有的建设项目竣工后并未能及时编制竣工财务决算,有的项目竣工财务决算编制多年后,涉及到的固定资产大都已超过使用年限了,上级主管部门才下达资产移交通知,这也是外部中介审计机构诟病最多的地方。

二、强化水利基建财务管理的措施

(一)强化财务管理制度建设,完善内部控制体系

应强化基建财务管理的基础工作,建立健全与基本建设管理任务相适应的'财务机构和各项财务规章制度,如财务审核制度、基建项目概预算编制制度、基建项目招标制度、合同管理制度、政府采购制度、价款支付制度、档案保管制度、印鉴保管制度、票据管理制度、竣工决算编制制度等,做到财务管理工作有章可依、管理规范、运行有序;配备具有相应专业技能的专职财务人员,具体负责基建财务管理工作,科学设置业务岗位和内部业务流程,对资金拨付、凭证填制、账务处理、票据管理、印鉴和档案保管等,按照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的原则,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二)强化基建财会队伍建设,提高财务人员综合素质

高素质的人才队伍是顺利完成各项工作的重要保证。水利基建项目内容复杂性、多样性的特征,决定了水利财务管理人员必须具备广泛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建设单位应为基建财务人员提供必要的学习条件,进行一定的人力、物力及财力的投入,不断提高财务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提高财务人员更好地处理成本归集、费用分摊、竣工财务决算编制等复杂业务的能力,确保会计核算工作的真实性、连续性和稳定性,为领导决策提供真实、有效的财务信息,避免决策的随意性和盲目性,最大限度降低决策风险。

(三)强化财务部门管理职能,加强财务监督

加强财务部门的监督职能,是依照法律的规定,通过会计手段对单位经济活动的合法性、合理性和有效性进行的一种监督,是基于单位“内控”和“外控”的现实需要;加强财务监督,首先要优化单位制度环境、优化会计职业道德环境、优化会计技术环境,其次要建立协调有序的监督机制,包括内部约束机制、外部约束机制、会计人员管理机制的健全和完善,从而保障单位财务监督体系的有效运作;加强财务监督,重点应做好三个环节的监督,即事前监督、事中监督、事后监督,也就是要整合资金管理、概预算管理、合同管理、工程质量管理等信息资源,建立基于网络的信息共享平台,把财务监督由静态监督拓展向动态监督,由事后监督拓展向全程监督,把财务监督贯穿于基建活动的全过程。

(四)规范会计核算,强化竣工财务决算管理

新的会计准则下,基建财务人员应该熟悉掌握基建核算中账套设置、会计科目设置、成本费用归集等方面的特点,辩清基建项目概算与会计核算之间的内在关系,按照统一的规则,合理进行账务处理;建立合同台账及支出进度统计表,及时分析支付进度是否符合合同条款规定;日常工作中,基建财务人员要注意积累工程资料,为编制竣工财务决算积累素材;工程完工后,要抓紧进行竣工财务清理,主要包括合同清理、资产清理、与有关单位的经济关系清理以及账目清理等,确保账目的真实、有效,为及时、准确、完整地编制工程竣工财务决算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强化基建工程跟踪审计

即要求对建设项目从投资立项到竣工交付使用各阶段经济管理活动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全过程审计,包括开工前审计、施工期审计、竣工结算审计和财务决算审计,重点是在设计阶段、招投标阶段、签订合同阶段、施工阶段、验收交付阶段和竣工结算阶段,从而更好地保证工程质量,提高基建工程的投资效益。

三、结束语

总之,水利基建财务管理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只有充分认识和分析基建财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逐步完善各项基本建设管理制度,不断提高基建财务人员的综合素质,切实发挥基建财务监督作用,才能使水利基建财务管理越来越规范。

参考文献:

[1]财政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财建[20xx]394号。

[2]贾丽君。浅谈基建项目财务管理[J].中国管理信息化,20xx(13).

[3]安茂胜。水利基建财务管理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J].河北水利,20xx(5).

[4]吕丽娟。对全面提高基建财务管理水平的探讨[J].中国总会计师,20xx(02).

财务管理论文 篇15

摘要:本文通过对我国政策与新会计法的分析,对医院的财务管理体系进行合理划分,有效提升医院财务管理工作。我们将通过对医院的运营资金进行财务战略分析,以确保医院利益最大化,服务大众便捷化;将着手从医院资金的投资、筹资、营运、收益分配等方面做出细致分析与划分。

关键词:财务战略;财务管理;医院营运资金

随着经济发展的全球化,信息化,我国经济发展也做出快速反映,最短时间内与互联网接轨,逐渐形成自成一体的系统化、信息化经济体系。而我国各医院的财务管理也随之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摈弃传统的管理模式,对现代化管理模式推陈出新。在提升医院财务管理效力的同时,在国家政策、市场经济等因素的影响下,快速形成了适合医院发展的财务管理体系,以适应医院能够在当今社会中更好的发展,更好的履行服务大众的职能。

一、医院财务战略内涵

医院财务战略主要是指将医院的流动资金相对平衡的进行划分周转,以此来增强医院的总体竞争力,在医院内部环境与国家政策等重要因素的影响下,对医院流动资金的运营做到全面化、规范化。实施医院财务战略首先必须结合我国现有政策和新会计法规,在此基础上医院的高层管理者首先要制定医院的总体管理战略,财务战略要始终围绕医院总体战略的方针来制定,以达到医院总体的战略目标。这就要求医院的管理者首先要了解政策的更新变化、市场的变化等,在这些不定因素的不断变化下,制定适合医院自身快速有序发展的目标,才能让医院在快速发展的经济社会得以健康发展,以确保医院利益最大化。在以资本为主要纽带的环境下,医院的管理模式也逐渐向企业过渡,最终变成企业化管理,现代化管理。

二、财务战略与信息化紧密结合

当今社会是信息化高速发展的社会,无论是在哪一行业,离开了信息化都将面临被社会淘汰的命运。因此,在医院实行财务战略管理之前,我们首先要将医院与信息化紧密联系在一起。传统的医院财务管理已经不能满足现在社会的发展,在就医人员越来越多的大环境下,在社保全面普及的社会主义制度下,快速实行现代信息化财务管理迫在眉睫。我国目前已经制定会计信息标准化体系,医院的收费方式等也应该紧随其后,运用计算机以及财务管理系统对医院的运营资金实行有效管理,提升解决财务问题的效率,提升医院服务的速度。在制定医院财务管理体系时,结合现代信息化和财务管理体系,制定出适合医院快速运行的信息化系统,是当前医院在市场上体现竞争力的最好法宝。将财务管理与信息化相结合,要在财务管理方面加强信息化建设与管理,在医院逐步推行财务管理信息化,是医院脱颖而出的关键点。

三、如何有效提升医院财务战略管理

医院的运营资金是一个医院的命脉,医院怎样管理这些命脉是医院在当今竞争及巨大的市场经济体制中能得以生存的最强法器,而对这些资金进行管理就是考验资金管理者对医院的了解和市场的了解,从这些了解中得出方法。那如何有效提升医院的财务战略,就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医院营运资金的筹资管理。筹资是一个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前提。没有这一前提,企业无法在竞争力激烈的今天生存下来。医院也是一样,在医院筹资管理的过程中,首先要关注资本结构之间的关系,在以资本为主要连结纽带的现代化企业中,良好的资本结构为企业筹资提供正确的导向,并且有利于降低筹资成本和筹资风险,这也是医院顺利发展的基础。其次,利用筹资权的集中化减少风险,增加筹资渠道,制定容易被人接受的筹资方案。最后利用与医院管理模式的`改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筹资,筹资的目的既是投资也是改制,无论哪一种目的,都是为了医院在未来发展中顺利进行。(二)医院营运资金的投资管理。投资是财务管理的另一个重要问题,这关系到医院的精英内容和发展方向,第一,以投资带动医院的发展。在制定投资方案时,首先我们要确定投资必须要有回报收益,在投资的整个过程中,要随机应变,医疗市场或者国家政策有所变化时,要相应的对投资计划进行调整,以规避市场变化对投资收益影响的风险。第二,合理将医院资金进行有计划的分散投资,不把鸡蛋放在一个篮子的道理大家都知道,这也是规避投资风险的一种方式。第三,结合实际情况制定投资方案,选择投资标准,利用多元化的投资模式以保证医院的总体利益最大化。(三)医院营运资金的运营管理。运营管理是医院对营运资金进行管理,这关系到医院的未来生存与发展,在保证医院的竞争力的同时,要确保医院的资金流平衡发展。在对医院进行财务管理的运营管理战略中,要针对医院自身的优势,对医院资源进行资源分配,实现资源利用最大化。加强医院的内部控制,加强对现金流的监督看管,强化会计人员的职业素质,对医院会计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增强在职人员对岗位的熟知,对会计工作的严谨态度,强化财务知识的学习利用。在各方面对医院的运营进行合理化分配和管理。另一方面,医院可以通过扩大规模和重组等方式进行运营管理,在合理的资源配置的前提下,保障医院的基本利益,通过投资整合,扩大医院经营规模,实现利益最大化,完善医院的医疗设施服务,改善医患关系。(四)医院运营资金的分配管理。基于医院、医生、和患者之间和谐关系的顺利发展,医院要注意利益的合理分配,通过制定有效的绩效考核机制等,以保障医院、医生、患者之间的基本利益为基础,建立合理有效、复合多元化的利益分配制度,将各方利益最大化呈现,实现共赢目标。

四、总结

在经济和网络信息的高速发展的大前提下,医院的经营模式必须进行改革,以适应大环境的需求,适应新时期医院与民众的需求,增强自身竞争力,实现复合型和信息化的管理模式。医院财务管理更需如此。医院财务的战略管理必须和医院的总战略目标相呼应,在保证医院的总战略的基础上,对财务管理进行优化改革,开拓创新,实现对医院的有效管理,提高医院财务管理的能力,更便捷的为大众服务。

参考文献:

[1]胡水清。运用财务战略思维提升医院财务管理效力[J].中国卫生经济,20xx,(7):89-91

[2]陈士凤。运用财务战略思维提升医院财务管理效力的重要意义[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xx;2

财务管理论文 篇16

摘要公司财务管理是根据资金运动的规律,随着经济体制的转换要求公司经营管理者的思想和观念也随之更新,尤其是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挥巨大作用后,公司界逐渐形成了这样一个共识,那就是现代公司必须重视管理,公司管理应以财务管理为中心。

关键词公司财务管理市场经济

一、财务管理在公司管理中的地位

(一) 财务管理是公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公司生产经营的过程就是资金运动增值的过程,财务管理深入公司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公司生产经营活动的复杂性,决定了公司管理必须包括许多方面的内容,如技术管理、生产管理、设备管理、物资供应管理、销售管理、财务管理等各项管理工作,他们是相互联系密切配合的,具有各自的特点:有的侧重于使用价值的管理,有的侧重于价值的管理,有的侧重于信息的管理,有的侧重于劳动因素的管理。鉴于在公司再生产过程中客观地存在着奖金活动,于是对公司资金活动的管理就逐渐独立化,形成了公司的财务管理。公司财务管理的内容包括:财务分析、财务预测、决策、计划、奖金筹集管理、投资产品成本管理、收入与利润分配等。此外,还包括公司设立、合并、分立、改组、解散、破产的财务处理。所以财务管理区别于其他管理的特点,在于它是一种价值管理,是对公司再生产过程中的价值运动所进行的管理,是公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财务管理是综合性的公司管理

财务管理又是公司管理中一项综合性的管理工作。公司各方面生产经营活动的质量和效果,大都可以资金运动中综合反映出来,而通过合理地组织资金运动,又可以对公司各方面的生产经营活动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财务管理的各项价值指标,是公司经济决策的主要依据,将公司生产情况与财务情况及时、客观地反映出来,并深入分析,寻找经营管理中的薄弱环节,提出措施,堵塞漏洞,提高效益,加强成本管理,以更低的耗费获取同样或更高的收益。

在我国财务管理从国家对公司高度集中管理到成为公司综合管理,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计划经济体制占主导地位时,公司缺乏经营自主权,公司经营和管理始终是围绕着国家统一计划来进行的。而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司成为竞争的主体,必须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和自我发展,使社会资源流向那些利用效率高、效益好的公司,而最终达到合理配置使投入的资本不断运动和增值,这就迫使公司注重运用资金控制成本和增加赢利。现代公司是依法设立的以赢利为目的、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公司一旦成立,便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公司只有在发展中求生存,取得利润才能实现其存在的价值。公司为实现其生存发展的目的而实施各种各样的如生产、质量、销售等管理工作,而这些管理工作的轴心是财务管理,它们的最终结果都会反映到公司的财务成果上来。可见,如果缺乏财务管理的观念,其他工作做得再好,产品的价值不能得以实现或不能补偿支出费用,公司也就不能得到生存和发展的保障。

总之公司财务管理贯穿公司经营全过程,覆盖经营全方位。搞好财务管理对于改善公司经营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公司财务管理的方法

(一) 要做好资金的运作

资金是公司赖以生存、发展的前提,是公司从事生产经营的血液,资金管理是集团公司财务管理的核心内容。合理筹集资金,确保资金占用和资金成本最低。集团生产经营所需要的资金,除少部分经营资金由各子公司筹集外,由集团公司财务部门统一安排。集团公司根据集团预算编制筹资计划。集团公司筹资时,应充分考虑各个子公司之间的资金余缺,充分利用集团的闲置资金;另外还要考虑银行贷款利率的'变动趋势,合理安排短期借款和长期借款之间的结构,以确保资金占用和资金成本最低。

合理使用资金,加强资金使用过程的控制。集团公司资金管理最好的办法是实行集权式管理,这样不仅可以避免出现资金使用散乱的现象,而且可以利用闲散资金进行研究开发、对外投产等工作,谋求资金的短期效益。

(二)建立科学的运行机制

财务管理是一个循环过程,一般来说它应与本公司生产周期相吻合,它应包括财务预测,财务计划,财务控制,财务分析,财务检查五个环节。这些管理环节,互相配合,紧密联系,形成周而复始的财务管理循环过程,构成完整的财务管理工作体系。

通过科学的财务管理机制的建立和运行,从预测、目标的发布、监控、考核、信息的反馈与分析,到目标的下一次修正、发布、往复循环,使整个公司管理得以强化,充分发挥了财务管理的中心作用。

(三)实施全面的预算管理

实现利润最大化,必须对整个集团实施全面的预算管理。预算管理宜在集团公司总会计师的领导下进行,在对市场进行科学预测的基础上,以目标利润为前提,编制全面的销售预算、采购预算、费用预算、成本预算、现金收支预算和损益表预算,使公司生产经营能沿着预算管理轨道科学合理地进行。

三、结语

综上所述,公司财务管理贯穿公司经营全过程、覆盖经营全方位,处于公司管理的核心地位。加强财务管理提高现代管理的核心,以社会效益为生命线;不仅要重视有形资产和投入资本的配置,更要重视知识资本的有效配置;要调动公司人才的积极性、开拓性,防范抵御各种风险,使公司更好的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真正确立财务管理在公司管理中的中心地位,充分认识和发挥财务管理的作用。

参考文献

[1]裴慧丽,张晓冬。管理会计与财务管理关系探析[J].科技创新导报,20xx(26):149.

[2] 王晓洁,周艳平。内、外资公司合并中的几个理论问题探讨[J].经济与管理,20xx(10).

[3] 哈特维尔亨利三世。公司并购和国际会计[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xx.

会计专业论文 篇17

摘要:

影响审计风险的因素包括内生因素和外生因素,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问题是影响审计风险的重要内生因素之一。随着审计准则国际趋同时代的到来,如何降低审计风险成为我们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文分析了注册会计师存在的职业道德风险以及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

审计风险;内生因素;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应对措施

前言

自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西方注册会计师进入诉讼“爆炸”时代。2006年2月15日,我国正式颁布了新的审计风险准则体系,采用风险导向审计模型。

影响审计风险的因素包括外生因素和内生因素,外生因素包括:中国审计历史发展遗留问题、执业环境、审计对象的经营理念与投机心里、审计期望差距等等。其中的职业环境包含经济环境、政治环境、法律环境、技术环境等。所以外生因素不易把控,度量与测评上也存在极大困难,即使找到相关公式与指标,它们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因果关系也不直接。

但是其内生因素却直接作用于审计风险的高低。审计风险产生的主体是注册会计师和会计师事务所,由于他们采用了不恰当的审计程序和方法或是非故意的错误理解与判断,导致审计结果与审计对象的经济状况不相符,最终可能误导信息使用者。因此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问题是影响审计风险的重要内生因素之一。

一、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问题分析

(一)注册会计师考核与选拔体制问题

在中国,注册会计师考核与选拔体制主要是通过注册会计师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即CPA)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注册会计师法》设立的执业资格考试。从1991年开始已经经历了10余年的发展,2009年时进行了改革,考试开始实行“6+1”制度,分为专业阶段和综合阶段。注册会计师考试科目在广度上涉及经济、管理、法律多个领域,深度上越来越看重综合能力的评价,对于复杂经济业务的处理是其考核重点。

但现实中却存在很多问题,注册会计师考试在近几年显得特别火爆,一些注会辅导班如雨后春笋般发展起来,他们打出的口号极为诱人,似乎只要通过了CPA考试,你的明天就有了保证,这吸引了很多在校大学生的眼球。在校大学生没有任何从业经验,他们相较真正的从业人士有着大把的时间和中国式教育下的做题技巧,校园里掀起了考注会证热。但是之后呢?拿到注册会计证书后,这些从未接触过复杂业务的年轻会计师们非常容易被诱惑与欺骗,严重的甚至要承担法律责任。这样的事情屡见不鲜,比如缺乏经验的毕业生应聘到事务所,他们对于手头财务资料的理解程度是有限,而会计师事务所工作量大、工作效率高,加班加点是常事,迫于领导的压力和繁重的工作量,年轻的毕业生们对于所审计企业的真实财务状况是否真正了解不得而知。所以对于在校大学生和跨专业大学生考取注册***书,我们要谨慎对待,因为这可能直接影响到审计质量从而增强审计风险,同时也可能对于个人的职业生涯产生不可修复的创伤。国家已经出台政策不允许在校大学生报考注册会计师,可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那些唯利是图的辅导班们总能为在校大学生们重新包装让其出现在考场上。一旦精英教育大众化,结果并不直接导致人口素质的提高,相反往往带来社会成本的增加。

(二)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发展问题

本土的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发展问题十分突出,首先是人才流失问题,自从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出现后,越来越多的中小事务所的核心人才跳槽到四大工作,直接削弱了中小事务所的核心竞争力,孔雀东南飞的现象严重影响了事务所的持续发展;其次是越演越烈的竞争问题,截止到2008年我国拥有7143家会计师事务所,其中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已经超过6000家,占全行业90%以上。然而由于受到规模与风险的限制,这些数量庞大的事务所的基本业务层面极其雷同,所以竞争态势一发不可收拾,甚至出现了价格战,结果就是审计质量大打折扣,客户大量流失与审计风险的增强。最后是内部管理问题,中小事务所的管理是不完善的,因为规模的限制,可能权利过分集中无法分清企业与个人的利益,从而导致事务所只注重短期获利而不在乎长远发展。促进本土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发展是极其必要的,因为一旦出现垄断,那结果就是审计质量的降低和审计风险的增强。自从四大进驻后,中小事务所业务受到一定影响,但是同时也是一个极好的淘汰机制,优胜劣汰的结果是优化竞争机制。经济业务的多样性决定了中小事务所的发展方向,我们只有将中小会计师事务所做大做强或是重新定位目标市场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去。

(三)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失范

中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分为两个层次:基本原则和具体要求。所规范的内容从专业胜任能力到独立性,从收费标准到业务宣传等等。这一规范从整体上制约了注册会计师行为,但效果却不令人满意。《中国经营报》发表文章,2008年至今共有24家上市公司因为虚增收入、虚增固定资产、违规向关联方提供资金等原因受到行政处罚,但仅有5家担任审计的会计师事务所因为在这些虚假年报上签字受到行政处罚。回报高、处罚风险低使得许多事务所和审计人员蒙蔽了双眼,最终违背了职业道德。单纯提高处罚力度是远远不够的,必须在培养阶段和选拔阶段就注重职业道德的测评。同时我们的监管力度不够,也是导致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失范的原因所在。

二、面对审计风险的应对策略

面对审计风险的应对策略包含很多领域,比如:政策与法律的支持、审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改进审计方法与技术、公司治理等等。本文主要从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建设与风险基金方面分析如何降低审计风险。

美国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规范共4个层次:第一层次职业道德概念;第二层次行为守则;第三层次行为守则解释;第四层次道德裁决。而在我国不存在完善的道德惩戒,这就使得具有逐利性的审计人员忽视了本身就较低的处罚成本而甘愿冒险。加大处罚成本使其远远超过其获利水平,这样不仅可以抑制审计人员见利忘义,而且能够对投资人给与一定的补偿,但是这种方式只能存在于事后,它的预防作用并不明显。所以要想整体提高职业道德建设鼓励措施必不可少,对于遵循职业道德从业的审计人员给与奖励,可以是行业奖金,也可以为每个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建立道德档案,根据不同的档案记录给与不同资质从而达到鼓励其遵守职业道德的目的。

改变薪水偿付方式对于注册会计师坚持职业道德有重大影响,委托方一般会根据注册会计师出具的审计报告内容给与薪资,然而这就有背公平原则。我们可以建立有资质的信用中介机构,在审计之前就将薪资转到有关账户,当审计结束后由有关部门对于审计报告的质量和公允性作出评价,并决定是否支付薪资的问题,这样就将被审计单位隔离出来,有利于打消注册会计师和事务所的后顾之忧,促使其坚持职业准则。

在注册会计师考核过程中加大职业道德的考核力度,不仅体现在试卷中,更多的是在考察阶段为注册会计师建立诚信档案,使得良好的职业道德成为注册会计师高薪的资本,从而将道德风险经济化。

建立风险基金是对注册会计师的一种有效保护,就像其他的保险形式一样使得站在被告席的注册会计师尽可能降低损失。如今我国加大了注册会计师法律责任担当,因此建立健全风险基金有利于注册会计师的职业规划与风险规避。但这种风险基金只能在经济上尽量减少损失,其他方面的成本不能包括在内,这也是对注册会计师行为的制约,毕竟风险往往是最好的管家。

财务管理论文 篇18

艾瑞咨询最新数据显示,20xx 年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20. 2 万亿元,增长23. 6%。其中网络购物增长23. 9%,成为推动电子商务市场发展的重要力量。整体而言,中小企业平台服务营收规模稳步增长。

电子商务企业在在协调资金流预算、成本控制及财务评价分析等财务管理方面的作用,正随着电子商务交易总量和交易频率的快速增长而显得越发重要。电商企业的财务管理在网�

一、我国电子商务企业财务管理现状

目前在实际运营中电商企业主要根据电子商务交易软件或平台所提供的功能模块进行数据管理, 财务管理的模式主要还是停留在传统财务管理流程的基础上,电商企业可能通过ERP 软件中的存货数据或相应的辅助管理模块对电商交易进行进销存管理和客户信息管理。

目前,电商企业的财务管理正处于一个摸索创新阶段,业务流程的创新、融资的困难、预算管理的创新、降低成本、财务分析的创新一直是电商企业所面临的首要问题。网络交易对象的信息不完整甚至缺失情况的普遍存在,使得电商企业的财务管理还要解决的难题就是如何保障资金安全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提高存货周转率、降低固定运营成本和物流成本。这就要求电商企业的财务管理必须要有非常迅速的信息处理能力和与传统不同的创新财务流程支持。但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电商企业的财务管理创新以及财务人员的业务水平和技能远不能适应近年电商企业的发展速度,既精通财务管理又具备网络运营思维的财务管理人员非常稀缺,电商企业的财务管理创新迫在眉睫。电子商务的迅速发展倒逼和推动了电商企业财务管理的实践创新。

二、财务流程的创新

企业财务管理要不断抓住创新,也要抓住时机,首先要迅速,能够最先掌握电子商务环境下企业管理模式的变革,才能达到以速度赢得先机的目的。

大型企业所谓OA 管理流程,财务审批付款一般要半个月;而淘宝网店店小二给电商企业提出促销需求到决策付款一般须2小时内决策完成,财务流程快的传统企业电商将胜出,然而大部分企业不愿为了电商改变原来流程。这很显然是无法在取得效率。电商平台由于运营的快速反应必须有相配套的流程相支撑。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和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数据的规模和复杂程度迅速扩大,从海量数据中提取有效信息并加以精确化正日益成为企业战略决策的必要因素。电子商务企业财务管理实施过程中大数据所具有的战略意义不仅仅局限于收集和整理庞大的数据信息,更在于如何有效快速且精确化处理和分析该数据,这就需要我们将财务管理流程重新设计。尤其改变传统数据分析存在的滞后性和低频性等问题,从而有效地组织和协调电商企业的运营活动,实现企业战略目标企业管理理念才能不断的创新。

三、财务预算创新

(一)大数据的应用

电子商务企业由于发展速度过快,财务管理如果没有及时迅速地改变,未能跟上发展节奏,并且由于这个行业的特殊性,造成了电子商务企业独有的预算特点。大数据的应用主要集中在预算管理数据服务上的变革。

(二)数据共享中心

电商企业应积极建立并利用基于云平台构建的数据共享中心,通过对预算管理的各环节进行及时有效的控制来提高预算管理所需数据的准确性。和云平台对供应商销售渠道、竞争对手、企业内部价值链等进行实时的预算分析,利用云平台和财务共享服务分析、预测、决策等高级应用上。财务工作人员需要按照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及时调整预算方案,调整后的数据将自动修改并存储在云平台,进而实现有效控制。系统及时计算出预算数与实际数之间的。差额,并进行比较,生成预算分析报告,最终编制出预计报表,从而有力地支撑企业的决策,同时使预算分析更科学。依据预算管理的循环过程设计预算管理体系,并及时传递反馈的信息,从而有效优化企业运营流程。最后,将各部门预算的实际完成情况与预算标准比较进行业绩评价,出具业绩报告。

四、财务评价体系创新

(一)指标设置

透明化的网络环境使得电商企业的利润空间不断减少, 企业的持久发展更加依赖于高效的资金运营能力。因此, 在评价指标的选择原则上, 电商财务绩效评价的指标更应该注重于企业资金运营能力的评价以及更能说明时效性的资产流动性指标上。除了传统的财务指标以外, 非财务因素的影响也应在模型设计的考虑范畴之内。可以将支付宝收入、支出项根据交易性质划分为交易类和非交易类。交易类包括:交易收款(包括分销销售收入)和交易费用,例如天猫返点积分、天猫佣金、货到付款佣金等。非交易类包括:非交易费用收入、支出,例如天猫技术服务年费、天猫履约保证金等。除了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营利能力、资产管理效率等传统的评价指标外,我们还应该对企业的发展能力、广告投入回报、非财务因子设置指标分析。

(二)发展能力分析

针对企业的发展能力我们可以技术投入比、总资产增长率、净利率增长率、营业收入增长率作为评价指标。针对广告投入回报,我们可以设置一些广告投入产出比作为评价指标。以天猫直通车为例,可以将直通车的花费变化率,直通车投入产出比,直通车成交金额变化率、直通车的点击转化率作为广告投入回报指标。对于非财务因子设置指标,我们可以将财务信息共享、市场与客户、人力资源、政策导向,买家秀点赞数、买家秀访问数、买家秀评论数等作为评价指标,我们也可以将店铺的访问流量、访客数、下单数、跳失率、下单转化率等作为评价指标。

(三)成本分析

在成本分析上我们应该针对产品的不同成本费用进行分类,有些是我们产品本身的成本费用,我们要通过合理的采购订货量来减少其综合成本,电商企业与传统企业不同,可以通过大数据较为准确地判断合理的库存量,从而达到降低总成本的目的。当然在具体的判断过程也是可以根据历史数据来进行的,对于类似双十一这种节日,一定要考虑保险储备。制定合理的存货量,从而可以提高存货周转率。另外还要降低固定运营成本和物流成本,公司应该合理人员配套,可以通过类似美工外包等手段来降低运营成本。可以与一些快递公司建立战略联盟关系来降低物流成本。

财务管理在任何时候都属于企业的核心问题, 其关系到企业核心利益与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而在目前快速发展的电商环境下,企业财务管理所面临的问题更为严峻, 因此相关企业在布局电商发展模式时, 一定要做好其新管理模式的发展特征, 构建创新的财务管理流程,进而全面促进财务管理模式的进一步优化。当然电商企业还应该注意构建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体系,加强电商财务管理素养,完善电商管理下财务管理软件。

46 39375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