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开展“人才服务 助力振兴”行动的具体实施方案

云海 分享 时间:

积极推动人才服务,优化政策环境,提升服务效率,促进人才流动与发展,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下是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开展“人才服务”相关范文,供您参考!


关于开展"人才服务助力振兴"行动的实施方案

为引导和动员人才服务农村,建设美丽家乡,助力乡村振兴,现决定在全县开展本行动,特制定方案如下。

一、活动对象

1.县直单位党组织:县委各部门、县直各单位、各人民团体、国有企事业单位党组织;

2.人才队伍:全县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党员干部职工。

二、开展形式

县直单位党组织与村党组织结对,到结对村开展帮扶服务,认领村集体和村民需求事项。每个县直单位党组织至少选择1个村进行结对,同时开展帮扶服务,并至少选派1名干部专门负责联络和指导结对村乡村建设工作(以下简称"荣誉村长")。

人才到户籍所在地或所在单位结对村开展结对活动,认领村集体和村民需求事项并开展帮扶服务。

三、结对帮扶方式

结对帮扶服务采取线上、线下两种方式进行,主要有以下三个程序:

1.注册登记。各县直单位荣誉村长登录小程序"〔...〕"-"荣誉村长"页面,创建单位联络账号,填写完成相关信息。人才进入小程序填写相关信息,完成注册登记。

2.实地结对。县直单位党组织到村党组织线下结对,主动认领村集体和村民需求事项,开展结对共建、服务群众等活动。人才到选择的村党组织进行结对,开展为民服务行动。每年3月份前,向村党组织出具《人才结对帮扶登记卡》,并将结对帮扶回执单交回单位存档。人才每月需到结对村党组织开展帮扶服务,至少参加1次村级服务活动,每年到结对帮扶村党组织帮扶服务次数不得少于12次。

3.分配对接。各县直单位荣誉村长要主动与村党组织书记联系对接,协商服务事项,了解需求信息,建立常态化工作机制。各县直单位党组织要根据本单位人才户籍所在地情况和个人意愿情况,合理引导、推荐人才结对村党组织,及时填写《人才结对帮扶登记卡》,确保人才下沉村组,高效开展工作。对人才结对帮扶服务集中、人数较多的村党组织,乡镇党委可统筹协调,征求人才意愿,进行合理调配,必要时由乡镇党委就近充实到力量薄弱的村党组织,最大限度发挥作用,防止资源浪费和窝工等现象发生,确保服务力量全覆盖、无遗漏。

四、工作程序

建立"四单"服务模式,推动工作落地落实。

1.村民点单。村级党组织(村民)根据集体生产需求或个人工作生活需要,采取小程序线上申报或者现场向村党组织反映等形式进行报单,讲清工作需求。

2.集体审单。建立由村党组织书记或驻村第一书记、县直单位分管结对帮扶工作领导、荣誉村长、乡镇驻村班子成员、乡镇驻村干部组成的村民需求清单研判小组,建立分析研判台账,实行动态更新。村党组织按照"日汇总"要求,依托网格化管理,梳理汇总村民群众生产生活需求事项,由村党组织书记汇总,经研判小组审议后反馈处理意见。乡镇驻村干部要及时提醒研判小组开展研判工作,确保工作时效性。对于一致通过的需求事项,如遇紧急事件,要及时向研判小组报告,特事特办,迅速处理。

3.村组下单。村级党组织按照研判小组提出的研判意见,对于符合派单要求的群众诉求于每日下午4点前在平台进行发布。

4.双向评单。县直单位党组织和人才每次到村党组织服务后,村党组织综合考虑"沟通对接畅不畅、服务意识浓不浓、工作作风实不实、帮扶效果好不好"等标准,在小程序内对其本次工作情况进行评价;县直单位党组织和人才综合考虑"沟通对接畅不畅、工作组织实不实、工作保障强不强"等标准,对村党组织活动组织情况进行评价。

六、服务内容

以"〔...〕"为主题,聚焦建强村党组织、推进强村富民、提升治理水平、为民办事服务四大方面,开展各项服务活动。

(一)开展主题服务。村党组织围绕乡村振兴中心工作、重点任务和村民群众普遍反映的问题,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基层组织建设、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深化为民服务等主题活动,组织人才积极参与。

(二)参与网格化服务。安排人才下沉到各个村组网格,开展"网格+民事代办"服务,人才利用业余时间,开展政策宣传、党建指导、法律援助、治安巡逻、矛盾调处、环境整治等网格服务。

(三)实行定点服务。充分利用村级活动场所及服务设施,设立人才服务站,定期开放,根据人才专业爱好等,因人设岗,设立人才服务岗,明确各岗位工作的时间、内容、责任和义务,组织人才利用业余时间为群众提供服务。

(四)开展结对帮扶。针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和残疾户、低保户等"3+〔...〕"类人员,鼓励引导有能力、有意愿的人才进行"一对一"或"多对一"结对帮扶。

七、工作要求

1.加强活动管理。"〔...〕"行动工作小组办公室要负责"〔...〕"-"荣誉村长"模块的管理工作,审核各级发布的活动和事项。县乡村振兴局要做好县直单位党组织和人才考核工作,考核实行积分制管理,每年年底根据县直单位党组织考核表内容开展考核工作,按照人才积分制管理要求,对人才工作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各县直单位党组织要精心组织,做好活动动员保障。乡镇党委、村党组织要统筹做好对接、登记造册、任务分解、情况反馈等工作。

2.健全工作机制。建立结对共建清单制度,村党组织每年年初研究提出共建清单,与结对县直单位党组织协商确认后,签署结对共建协议书,共同履行职责,抓好服务事项工作落实。履行协议由县直单位党组织管理,对结对村党组织负责。实行工作纪实管理,对县直单位党组织和人才到村结对帮扶、开展工作情况进行纪实管理;每次结对帮扶服务完成后,及时填写《县直单位党组织联系服务村党组织工作纪实表》和《人才"双结对双帮扶"工作日志》,由村党组织审核确认通过后记录有效服务次数,实现工作任务清单化。

3.压实工作责任。县委组织部要明确职责任务,坚持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要将县直单位党组织结对帮扶村党组织情况纳入该单位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内容、作为党建年度考核内容和党组织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将人才结对帮扶服务村党组织情况作为职级晋升、年度考核、评先推优等工作的重要依据。县直单位党组织要主动联系结对帮扶村党组织,并督促人才常态化到结对帮扶村、户籍所在地开展帮扶活动。各单位党委(党组)要把"〔...〕"行动作为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重要抓手,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广泛组织动员,全力推动落实。

4.加大宣传推广。各级党组织要紧密联系工作实际,把结对帮扶活动与中心工作、日常工作统筹结合起来推进。乡镇党委要督促各村党组织在村级组织阵地公开栏等显眼位置张贴活动公告,通过写家书、发倡议、打电话、发短信、上门寻等形式,宣传家乡变化,讲清发展机遇,阐明实际难题,引导更多的人才回乡参与家乡建设。要总结相关工作经验,选树一批先进典型进行宣传报道。

38 45246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