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设计类论文【范例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艺术设计类论文【范例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毕业设计论文摘要【第一篇】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现代化的建设,计算机技术在很多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毕业设计是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环节,对毕业设计过程进行信息化处理,能够提高教育管理水平,并且提高教育质量。

本文以软件工程技术的思想为出发点,综合运用数据库技术和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的相关知识,实现了高校毕业设计管理系统的功能设计。在分析现有的毕业生管理系统及相关高校的信息管理系统的基础上,初步完成了高校毕业设计管理系统开发,包括系统的需求分析、系统功能模块的具体设计、系统的实现以及最终的测试。通过建立数据库,实现将学生基本信息的筛选,毕业设计过程的论文选题、开题报告、中期报告以及论文提交等网上操作。

系统以 Balsamiq Mockups 为原型工具,并以面向对象设计开发工具 为系统实现工具,做出一个能够实现毕业设计有效管理的系统。系统界面友好,操作简便,经过试运行,使用效果良好,实现了学生毕业设计信息的网上录入、打印、统计分析等管理工作。本系统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人工成本,保证了学生数据的准确性和安全性,使学校的教学和管理工作实现了信息化和现代化。

艺术设计论文【第二篇】

〔摘要〕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科技的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导致现代设计的方法和步骤都发生着里程碑式的变革,传统的有形的设计方法和理念正在受到无形的设计理念的冲击,设计逐渐倾向于数字化设计和虚拟化设计,这是设计行业的方法的拓展,使人们的设计理念发生了变化。

〔关键词〕科技;艺术;设计;关系

一、科技、艺术与设计的含义概述

科技,是科学与技术的简称。广义上认为,科学是所有知识的总称;而技术指的是生产工具和生产方面的知识,属于生产力的范畴。两者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未来发展的趋势是科学与技术相互融合,科学成果转化为技术的过程加快,通常合称为科技。艺术是人们看待世界的特殊方式和角度,融入了人们的情感倾注和丰富的想象力。它是一种社会意识的表现,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中的审美需求,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现代意义上的设计理念,源于工艺美术行业中,是由英国人威廉莫里斯等人发起的。设计可以从动态和静态两方面来理解,在动态方面,设计是要素的排列组合和重塑的过程;在静态方面,设计的表现结果可以是一张图纸或模型,也可以是新的产品外观或者是计划报告等。

二、设计的本质和目的

设计是人和动物的本质区别所在,它来源于自然界,又和自然界的其他部分有着本质的不同。设计的创造物体的过程,看起来是产生或创造物的活动,但是,从哲学关于世界的定义来看,世界包括自然,也包括人类社会,设计也是创造人与具体物质具体关系的过程。设计不论是从动态还是从静态角度来理解,设计的主体都是人类,设计的成果是和人相关的,设计是为人而创造的艺术表现,这是设计的本质所在。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满足人的生活或生产的需要。自然界的普通动物,其基本需求是满足生存,如食物和栖息之地,就连高等动物大猩猩也不过如此。但是对于人类来说,简单的生存所需要的物质不是人类活动的最终目的,人类的生活更需要一种心理上满足,或者说是精神上的满足和需求。

三、设计与科技、艺术的关系

设计要满足人的物质需求,物质方面的功用是设计中占首位的特性,即设计要具有某种实用性。设计的实用性是由科学技术为其提供基础和支持的;而设计精神方面的作用表现在设计要满足人的精神层面的需求,要给人以某种精神方面的享受,给人以美的感受,达到某种审美愉悦。而这一方面的功能则主要是借助于艺术来实现的。设计是一种造物的艺术,它既不属于艺术又不属于科学,而是两者统合的产物。设计与科技、艺术的关系密切,它介于科学与艺术之间,兼具二者的特点而又自成体系。设计是为人造物的艺术,它在艺术与技术、再现与表现、实用和审美之间独树一帜。设计具有不可否认的艺术性,但又与实用性不可分离。对于设计而言,科技和艺术缺一不可。

1、科学技术是设计的框架。

科学技术为设计提供基础和支持,是设计的框架,二者在动态平衡中共同发展。设计的本质存在因而具有其物质、精神两大方面的作用。而设计要满足人的物质需求,最基本的是设计产品要具有实用性,这是设计的第一本质属性。设计的实用性的保证,正是依赖于不断发展的科学技术。

2、艺术是设计的灵魂。

如果说科技是设计的骨架,那么艺术就是设计的灵魂。艺术与设计渊源已久,二者就如两株互相缠绕交错、蔓延渗透的藤蔓。设计作为一种造物活动,最终必然表现为器、物,要以物化的形式体现,也就是所谓的设计产品。而一旦物化,则必然在视觉上是可见的,也就是它要诉诸于视觉的表现形式,正是艺术这一审美活动为其提供了视觉形式上的指导。设计的欣赏、审美评价也都离不开艺术的指引。所以,任何设计都是在遵循艺术的审美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符合审美规律时评判设计合理的标准。设计的次本质属性是精神性,设计的结果既要满足使用的需求,又要满足人的精神需求,设计的产品要给人以美的感觉,由视觉感官传导到神经感官上的快感。科学技术让设计的产品使用功能更丰富,体现在设计的产品上是内在的;而艺术给设计的产品以美感,体现在设计的产品上是外在的。科技和艺术在设计的产品上体现的是外在和内在的统一。舒适的使用性能加上美的外观,内容和形式可以说达到了比较完美的统一,此乃优良的设计。

四、科技浪潮下的现代设计

英国工业革命爆发以后,人类历史又经历了两次科技革命,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加快,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革,潜移默化的影响着人们的价值观和生活观,科技的进步影响到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以及政治生活。但是,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科技的快速发展会影响到设计的理念,这是不可避免的。科学技术的发展使人们的生产方式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从手工作坊到机器大生产,再到信息化自动化,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出现一些挑战。首先,大机器生产的特点就是流水作业,产品的设计在生产之前就被固定化,生产出来的产品外形千篇1律,很多的产品在流水作业机器的作用下被“复制”了出来,这是所谓速食文化的代表,其结果是生产出来的产品在设计方面毫无特点,设计的品质过于庸俗化。这种粗俗不堪的产品设计造成了资源的浪费,设计的产品本身就是一种原材料的耗费,如很多食品的外包装过于复杂,造成了木材资源的大量消耗;同时,产品的设计还会造成环境的污染,例如,塑料袋使用过多会造成白色污染,对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一种巨大的挑战。其次,新技术的应用和新材料的开发,导致生产这种材料的机器相继问世,这些机器和工具在不断改进的过程中,促进新的设计不断产生和完善,使艺术语言通过设计的媒介展示在人们面前。设计就是在人类意识的能动作用下,发挥自身的想象力,借助现成的原材料,依托现实的科学技术进行的创造性活动,设计其实是科技和艺术的融合与表现。新的科技的发展还会造成设计理念的变化。英国工业革命爆发后,新的材料相继问世,如塑料制品的出现,人造纤维用于生产当中,还有合成橡胶和半导体材料的产生等。人们对于这些新材料的看法随着这些材料的问世而有所变化,看到的和感受到的出现了不一致的情况。21世纪以后,又出现了纳米材料、转基因工程以及碳纤维材料等,人们对材料的认识更加深入了,那些看似厚重的材料,用起来却很轻巧,看起来很坚硬的材料,摸起来却很柔软。现代艺术的表现主义大师保罗克利对艺术概念做了这样的界定:艺术是把看不见的东西设计并创造出来。新的材料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设计者们探索新的设计的推动力,设计师在解决设计的造型上,可以作出更多的材料的选择,而新的材料又能够帮助设计师设计出更为新颖的作品和产品来,使艺术的语言有了更多的表现载体。计算机的运用和普及,互联网的发展使得电子信息技术发展迅速,信息化数字化时代的到来,在互联网的大背景下,科技的发展呈现多元化趋势,多媒体技术的运用,导致现代设计的方法和步骤都发生着里程碑式的变革,传统的有形的设计方法和理念正在受到无形的设计理念的冲击,设计逐渐倾向于数字化设计和虚拟化设计,这是设计行业的方法的拓展,使人们的设计理念发生了变化。设计不仅仅限于有形的产品的设计,而且逐步涉足基于物质的但又脱离了物质的层面的设计。设计所展示的舞台更加宽广,就会决定了传统的审美标准发生的颠覆性的变化,形成了全新的审美观的出现。

总之,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人类必须要做到与自然和谐相处,设计也要做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作为设计师,要抓住当前设计的新理念和前沿趋势,力求绿色设计和生态设计,那种只看重产品的外观设计和包装品位的设计理念是一种狭隘和没有远见的观念。在设计时,要充分考虑设计所耗费的材料消耗和有害物质的排放,从生态和环保的角度去设计和创造,做到材料的循环利用。即从产品的设计、研发、生产、运输、使用以及回收的整个过程周期来考虑如何合理利用资源,如何将对自然资源的利用降低到最小限度,如何最大限度的减少对自然环境的影响。同时,设计不能仅仅局限于物质方面的设计,我们要亲近自然,用心灵去感受,从奇妙的大自然中汲取艺术灵感,追求科技与艺术、自然的完美融合,这是优秀设计师所必须具备的素质。

参考文献:

[1]诸葛铠。设计艺术学十讲[M].济南:山东画报出版社,20xx.

[2]李砚祖。设计:在艺术与科学之间[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xx

[3]周雅琼。从包豪斯重新认识艺术与设计的关系[J].安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xx年06期

艺术设计论文【第三篇】

摘要:

公共环境艺术设计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现阶段的人们更加关注绿色环境,绿色建筑,希望能够建成更多的生态建筑,城市和自然和谐统一。环境设计不仅属于艺术范畴同时又涉及科学领域,它影响着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一个设计作品是否优秀,主要是看设计是否能做到天人合一,环境艺术设计的作品是否优秀,在于其是否充分的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但是设计作品往往受到传统工业因素的影响,使得作品缺乏个性,不能满足大众的审美要求。

关键词:

环境艺术设计;发展趋势;现代

环境艺术除了包括日常环境美化设计的室内设计之外,还涵盖了建筑的地景艺术、景观艺术、偶发艺术等等。换句话来说,环境艺术与我们日常生活中所能看见的所有景观、事物都有关,它包含了自然界中的一山一水,一树一木,市政设施和人文建筑等等,甚至连我们所穿的服装也都包含在环境范畴内。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的思想文化水平也在提高,人们在精神上对审美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针对这种情况,对公共环境艺术设计领域进行深入的研究探讨是十分重要的。

一、我国现代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发展趋势

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开始,我国的工业开始发展,社会经济水平开始提高,付出的代价却是自然环境受到了历史上以来最大的伤害,生态平衡被严重破坏,这些情况甚至影响到了全球的生存环境,在此基础上,在能源方面的问题也开始凸显,人们逐渐的开始认识到资源和环境的重要性,各国的环境设计大师的作品开始趋向于以保护环境为主题。

二、我国当前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存在的问题

1。城市环境管理模式不合理,使环境艺术设计产生局限性

城市环境管理对环境艺术设计有着直接的影响。以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城市环境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大家各司其职,例如市政管理只管理道路交通,环卫部门只对环境场所进行日常维护。这是一种纵向的管理方式,但就是这种纵向的管理模式的不合理,使日常管理与公共环境设计之间很难协调统一,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局限性,造成了城市环境设计的水平低,没有系统性。

2。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与设计中的自然因素不够协调

通过对我国传统的园林设计进行研究不难发现,我国一直对自然与环境进行融合,使之相互间处于和谐的关系,但公共现代环境艺术设计中,对自然与环境的和谐的关注明显不够,甚至不能正确的处理自然与建筑功能间的联系与关系。通常情况下,城市公共环境艺术设计集中了各种高科技材料和技术的应用,却忽略了自然资源在其中的比例,这就导致现在的城市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不能有效结合自然,最终的结果就是自然与人类之间的关系在城市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中表现的不够协调。

3。公共环境艺术设计方法过于单一,没有体现时代性,没有展现地方性风格

我国近几年的时间里,广泛的使用简单化的大草坪设计方法,以及帽子工程等方法,这导致城市公共环境艺术设计,没有现代艺术的特色,人们频繁的模仿陈旧的设计观念,使城市中的公共环境艺术设计,没有地方性,不能体现时代感。

4。在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缺乏公众的参与

针对我国现阶段的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研究,可以发现,不管是广告设计还是绿化设计,或者是建筑设计,他们都是由个人和私营单位进行设计的,设计作品的过程中没有征求公众的意见与想法,将城市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变成了个人展示的舞台,设计作品中个人意志较多,不能满足公众的审美要求。

三、我国公共环境艺术设计问题的对策和相关建议

我国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在不断的发展,随着时间的推移,设计界对以上所述的各种问题已经开始关注和重视。一些专家学者指出,进行公共环境艺术设计要对各种有关公共环境的学科进行融合,同时应该加强建筑设计师与艺术家之间的互动。在此基础上,使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作品能够达到美化社会环境,净化人们视野的作用。

1。通过各方面协调,充分的引导公众参与到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中

近几年来,公共环境艺术设计日趋复杂,这决定了在环境艺术设计的过程中,必须有多方进行协调合作,让公众可以积极的参与了公共环境的设计中,从而达到公共环境美化的目的。在对这一方面实施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应该在设计前进行深入系统的调查,深入地了解公众的建议以及他们的审美需求,并对调查来的资料进行分析,最终形成设计作品。这样的作品不仅能满足对公共环境的美化,同时能满足公众的审美要求。

2。建立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咨询机构

城市艺术设计咨询机构是时代的产物,这是从现代公共环境艺术设计的系统性和整体性方面考虑,以及提高公众居住质量方面考虑的最终结果,将城市环境艺术的管理与设计进行协调统一,才能够设计出具有地方特色的公共环境艺术作品,使所设计的作品成为这个城市的形象和标志,有效的改善公众的生活环境质量。

3。在设计中充分结合高新科学技术

科学技术在不断地发展,人类正处在一个数字化、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信息技术已经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各个领域。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也应该充分的运用高新科学技术,对人文背景和环境特色进行表现。

4。重视地方性文化,采取地方特色的文化设计

每个地方的发展历程不同,所拥有的地域特色和文化背景都不同,公共环境艺术设计想要在设计作品中充分的表现出这个地方独有的地域特色和历史文化,就必须再进行设计前,充分地了解这个地方的历史,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够在设计的作品中充分的、有效的融合当地的特色,进一步实现自然、文化与人之间的和谐发展。

四、结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变得更加多姿多彩,公众的日常生活范围在扩大,涉及到的方面也越来越广泛,同时,对公共环境的要求也变得多样化,对环境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社会中还有着儿童老年和一些弱势群体,良好的公共环境艺术设计,产品可以满足不同人的心理需求和行为需求。所以公共环境艺术设计应该以人为本,更加的人性化。

艺术设计论文【第四篇】

艺术设计作为一种同社会进行交流的行为,其一直在不断再现艺术和文化,并受新材料和观念等因素的影响而逐步发展,所以,材料也是承载艺术设计作品语言的一个支点。因此,对材料在艺术设计这一科目中,基础教育部分的具体应用情况展开研究,将其全方位的导入到基础设计环节,对于提出新的艺术设计教育构想,完善其基础教育可以起到极大的作用。

1、材料介入的必要性

随着时代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使得将新材料的实验和课题制作介入到艺术设计的基础教育工作中已经成为了必然。材料的介入,不仅能够进一步丰富艺术设计的语言内容和表现形式,还可以引导和带动学生在观念与生态上拥有有序意识。此外,由于艺术设计教育观念的更新,不仅为材料的应用提出了更强烈的需求,也为材料在基础教育中的介入提供了更多的途径,

2、材料介入的具体方案

在素描教学中的介入方案

对艺术设计来讲,素描是确保各类造型艺术可以顺利展开的基础。在素描教学中融入材料,可以提升素描作品的表现力、丰富其表现形成。作为艺术设计的基础,素描不应当仅是通过质感、明暗与体积的描摹,而是应当突破“自我”,提升素描的表现深度。首先,教师可以施行材料素描这种教学形式,将材料本身具有的生命力与素描的黑白灰形式相结合,以此来帮助学员获得对新表现形式与视觉方式的体验与感悟,进而从速表中获得新的东西。其次,因为新手段与材料的使用会提升人们的表现欲和好奇心,而从素描的具象、意象到抽象来看,不同人创作的素描其表现对象和反映的气质等都会有一定的差别,如果人们可以利用材料为素描手法服务,用手法来构造画面,便可以为其他人带来更好的感受。此外,借助素描这种最为简单的语言体系,可以进一步提升材料艺术本身的表现力,为材料在后续艺术设计工作中的应用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画面构造上的介入方案

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将材料作为提升基础教育水平的突破口,寻找对各种不同类型材料的综合利用方式,以便确保自己创作出的作品能够拥有最佳的教学效果,以便能够进一步提升艺术生本身的动手能力与观察能力,从而为日后相关设计知识教学实践工作的进行提供新的途径。学生在面对一些自然界中的物质和现象时,应当细心观察和感受,敢于选择不同类型的材料使用工具和艺术表现方式,从而将自己心中的艺术体验借助材料和画面被充分传达出来。与此同时,教师可以利用一些具有创造力和生命力的材料,对学生展开基础性的艺术训练,提升画面语言的构成和形式的张力,从而更好的将画面主题完整的传递出来,让学生的思维模式更加活跃。此外,教师在现代化设计教学中,还应当要对不同类型的材料进行合理的应用,确保其基本特质都能够被准确表现出来。如果材质本身的表现效果对作品作者的思维模式和思想观念产生影响时,材质语言本身的表现力就能够极大的提升艺术作品画面对关注的感染力,提高学生的艺术水平和综合素质。

同社会文化有机融合

有关材料的课题实验一旦接入到基础教学中,必然会引发该部分教育从教学工具到教学方式、从教学课件制作到教学观念的变革。但受艺术设计这一学科本身特殊性的影响,使得其在教学期间不仅重视技能、形式和材料等内容的教学,还关注艺术作品的精神负载与文化内涵。作为人们社会日常生活中一种必然存在的现象,艺术设计同社会文化本身具有一定的连带关系,会受其所属国家的而民族文化影响,这种特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艺术设计的构思和材料的选择等其他活动的进行都会带有社会文化的痕迹。因此,教师和学生在材料造型原理与色彩观念表达等方面的基本技能进行学习和研究的同时,也需要重视文化背景会对艺术设计发展产生的影响,以便帮助学生通过对历史风土、美学理论、民族传统文化的学习,更好的融汇各个学科的知识,通过兼容互补的方式,创造出更多带有综合性特点的艺术作品。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拓展学生的语言表现能力和创造性思维,帮助学生在广泛的空间范围内进一步认识自我、认识这个世界,从而为开发自身的艺术潜能获得更多的机会,进而为创新艺术教学模式提供新途径。

加强对学生艺术素养的培养

首先,教师应当培养学生形成正确的审美价值取向,按照美的原则与规律来审视和表达所有的事物,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并创造美。其次,培养学生拥有坚定的意志和丰富的情感,缺少情感和发现美能力的人,其对于艺术材料的表现和所表达的作品是无法打动观众的。而且,拥有坚定意志力的人,可以利用不懈的精神毅力为材料艺术性的表达提供强大的动力和支柱。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受观念思维的影响,材料在我国艺术设计课基础教学中的介入,需要从各个方面入手,不可以单一传授有关材料技术的相关问题,而是要让材料同文化、社会、时代间的转换产生较为密切的关系,让艺术设计可以将人类精神更好的'表现出来,从而帮助人们认识到设计本身具有的价值观和人文意识,提升基础教育教育对于艺术设计本身可以起到的作用,让艺术与设计能够真正的统一起来。

作者:农家 单位: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1]徐耘春。视觉艺术教育的新动向:数字时代背景下的中学新媒体艺术课程与教学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xx.

[2]钟妍。桂林高校环境艺术设计课程教学与开发[D].广西师范大学,20xx.

[3]李欣洁。室内设计中的纤维艺术的表现与应用研究[D].沈阳建筑大学,20xx.

48 155607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