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实用4篇)
【导言】此例“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实用4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1
省直机关工委宣传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35周年之际,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现就我省气象部门学习宣传贯彻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情况汇报如下:
一、学习情况
二、深入学习,准确把握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精神实质
一是通过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全省气象部门认真贯彻落实总目标,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完善的制度来深化气象改革,全面推进气象现代化,扎实稳妥推进县级气象机构综合改革,实现气象事业科学发展。
二是通过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通过深刻领会“六个紧紧围绕”,既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认真研究在新形势下深化气象改革的新任务、新要求,进一步理清改革的方向和思路,明晰改革的目标和任务,谋划改革发展的蓝图,进一步提高气象监测预报服务能力和气象防灾减灾水平,使气象事业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三是通过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全会确立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是经济体制改革,核心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全省气象部门要深刻领会这一重大理论观点,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进一步理顺机关内设机构职能,简政放权,规范管理,提高效率,为改革释放更大的红利。
四是通过学习,深刻领会、准确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全会系统部署了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提出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的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使我们充分认识到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的艰巨性,密切结合气象部门实际,扎实推进并深化气象改革,尤其是要着力推进事关国家改革发展和气象事业科学发展的关键领域改革,在总结气象部门改革经验的基础上,认真分析影响和制约气象事业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和突出问题,深入研究深化气象改革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三、联系实际,切实抓好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贯彻落实
一是要把思想认识迅速统一到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上来。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毫不动摇地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定信心、凝聚共识,统筹谋划,协同推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坚决破除各方面的体制机制弊端。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增强改革的信心和勇气,转变气象发展方式,调整气象事业结构,完善气象管理体制。
二是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全面深化气象改革。全省气象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路新要求,总结实践经验,深入研究推进气象事业发展的各项改革问题。要着眼全局,立足大局,定气象部门改革的时间表和路线图,提出具体政策措施,气象部门的改革符合国家总体改革的要求。要统筹协调、全面论证、科学决策,正确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建立健全保障和促进气象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政策法规、规章制度。
聪明在于勤奋,天才在于积累。以上这4篇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是来自于山草香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报告全文的相关范文,希望能有给予您一定的启发。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2
每逢国家发展的重要节点,中央的重要制度――中国共产党的代表大会和中共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都会对国家的发展前途提出相应的对策,这些都将深刻影响党和国家的走向。
2014年10月20日,这个日子注定要被载入史册,因为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这一天召开了。这场2014年万众瞩目的盛会以“依法治国”为主题,首次以全会的形式专题研究部署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策略。有外媒称,这是有史以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把依法治国作为全体会议的讨论重点。
2014年的中国,适逢深化改革戮力推进,高压反腐常态化,法治中国呼声四起,在这个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执政党将如何绘就“法治中国”的路线图,各界抱以期待;执政党将如何审时度势,聚焦“依法治国”?本刊编辑部特组此稿,以飨读者。
2014年的秋天,是新中国法治建设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段。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高举依法治国的旗帜盛大召开了,这是一面当下必须举的大旗。
历数近年来的“四中全会”,“党建”向来是主角;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历次党的中央全会,从未专门聚焦法治话题,把“依法治国”作为主题,十八届四中全会还是党史上的第一次。此次十八届四中全会以依法治国定题,意义和影响不言而喻。
中国的发展需要长治久安的环境,但真正的稳定不可寄托于强人政治,最好的手段不是维稳而是法治。
2014年10月18日,新华社特发迎接四中全会特稿《决定民族前途命运的历史跨越――从时代坐标看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使命与挑战》。文章分为“改革开放:法治引领破障闯关”“全面小康:法治铸就公平正义”“执政能力:法治领航中国未来”等三个部分。文章认为,当前,减政放权,政府权力“瘦身”,职能定位更清晰;建立权力清单,清晰划定行政权力范围,激发市场活力;依法治官、依法治权,制度反腐迈出重要步伐……用改革的办法和法治的思维规范权力运行,清洁党的肌体,提升执政能力。
2014年10月20日至23日,举世瞩目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199人和候补中央委员164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党的十代表中部分基层同志和专家学者也列席了会议。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作了重要讲话。全会听取和讨论了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就《决定(讨论稿)》向全会作了说明。
十八届四中全会文件中,最重要的无疑是被舆论称为依法治国“升级版”方案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此前,于2014年9月30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听取了对这份《决定》稿在党内外一定范围征求意见的情况报告,决定根据这次会议讨论的意见进行修改后将文件稿提请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
四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决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重大任务,作出了一系列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论断、新部署,深刻回答了在当今中国建设什么样的法治国家、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等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为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决定》是我们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着眼未来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部署,是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纲领性文件。
开创法治中国新境界
此次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定了依法治国为主题,这是中国共产党93年历史上的第一次。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要高度重视法治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法治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重要内涵之一,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后者的核心原则就是依法治国。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所指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要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最经典的概括。
新一届中共中央领导上任以来,便掀开了反腐的大幕,层层推进。因而,顺势强化全党的依法治国理念,顺理成章。在这次的四中全会上,对三中全会全面深化改革决定中涉及“法治中国”的专案做更为细致的部署。包括进一步维护宪法权威,深化行政执法体制改革,使审判权、检察权更为独立公正等等社会热点问题。此外,四中全会还绘制了“法治中国”路线图,将依法治国具体化、路径化,使之真正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
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依法治国。这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贯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实现这个总目标,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
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五个体系,即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全会明确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六大任务,这就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公信力;增强全民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建设;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
十八届四中全会确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把形成完备的党内法规体系纳入依法治国工作大局,凸显加强党内法规体系建设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执政兴国,关键在党。不断提高依法管党治党水平是党的建设重要内容,也是加强党对法治建设领导、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现实需要。认真总结我们党、无产阶级政党、世界政党制度建设理论和实践经验,统筹推进党内法规制度建设,建设内容科学、程序严密、配套完备、运行有效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必将为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政治基础。
徒善不足以为政,徒法不能以自行。法律法规再健全、体系再完善,最终还要靠人来执行。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给予今天治国理政的经验启示,是管党治党、加强党员自身修养的文化渊源。古人讲“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当代共产党人更应该做知法懂法守法的表率,对党纪国法心存敬畏,对道德律令心有戒惧,慎权、慎独、慎微,自警、自省、自律,汲取礼法相依、崇德重礼、正心修身的历史智慧,用身外的党规党纪、内心的道德约束增强拒腐防变的“免疫力”,筑起防微杜渐的“防火墙”
法治的意义重大,在中国当下则更显重大。法治是市场经济的基石,法治是人权的屏障,法治是政治权力稳定交替的基础,法治保障中国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是一趟高速前行的列车,法治就是铁轨,法治是坚固还是脆弱,将决定中国未来能走多远。
更重要的是,法治已成为社会共识,甚至腐败官员也呼唤法治,这应感谢此次轰轰烈烈的反腐败斗争,使得官员意识到独立公正的司法制度对于保障人权包括官员的人权,是弥足珍贵的。更难得的是,位高权重者也逐渐意识到,司法的相对独立和专业化对于执政党也是好事,而非坏事。
唱响依法治国主旋律
全会提出,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完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宪法监督制度,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完善立法体制,加强党对立法工作的领导,完善党对立法工作中重大问题决策的程序,健全有立法权的人大主导立法工作的体制机制,依法赋予设区的市地方立法权。加强重点领域立法,加快完善体现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的法律制度,保障公民人身权、财产权、基本政治权利等各项权利不受侵犯,保障公民经济、文化、社会等各方面权利得到落实。
公报里的重头戏无疑落在司法改革上。从三中全会一直到四中全会,其改革的议题围绕的目标只有一个:让司法更独立。而要更独立,首先要做的,就是“去行政化”。比如公报里,最高人民法院的巡回法庭、跨行政区划的法院和检察院、公益诉讼制度等新的制度框架和机构设置,一方面打破司法机构的“地方性依附”,另一方面则对目前没有诉讼主体的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公众事务加上可行的砝码,很有可能成为下一步司法改革的着力点。公报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此前较接近的提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一字之差大不同,公报对法律体系的任务是“完善”而非建立。当下一直强调制度建设,更多是执行层面。我们要建设的法治体系高度强调实践性,漫天法律条文如果实践不了就是死的,法治体系要将其盘活。此次“法治体系”由五大体系组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
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坚强领导,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核心力量。正如党风政风会对社会风气产生重要影响一样,执政党依法执政,将极大促进全社会营造法治环境,为依法治国提供良好示范。党的十报告明确提出“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重申了“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的范围内活动”;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进一步重申“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宣示了推进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坚定决心。
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需要在宪法法律的准绳下治国理政,需要从宪法法律出发,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这就需要加强党内法规的建设和执行。既要从合法性上保证包括在内的党内法规与宪法法律的严格统一,使党内法规从内容上真正成为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的党内制度保证,又要从完整性上保证党内法规能够对各级党组织的各方面行为作出规定和约束,使党的行为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时,要严格执行党内法规,树立党内法规在指导各级党组织行为上的权威地位,正如所指出的,“如果有了法律而不实施,或者实施不力,那再多法律也是一纸空文,依法治国就会成为一句空话”,依法执政也会成为一句空话。
要加快实现党内生活法治化,加强党内规范性文件制定的法治化和党内法规系统化建设,构建党内法规制度体系,严格按照《中央党内法规制定工作五年规划纲要(2013-2017)》对党内法规的内容板块完善优先级划分,有针对性地对现有党内法规进行修订,必要者重新制定,力争在《纲要》设定的2017年节点上“基本形成涵盖党的建设和党的工作主要领域、适应管党治党需要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框架”,基本实现基础主干党内法规更加健全、实践亟需的党内法规及时出台、配套党内法规更加完备、各项党内法规之间协调统一。
法律的完善,并不代表法治的施行;法律的生命在于实施,法治的目标,在于良政和善治的实现。依法治国,无疑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正因为这样,十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十八届三中全会也确定了“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的改革任务。此次十八届四中全会,必将以此为依据为今后一段时期的法治建设描绘具体清晰的路线图。
外媒视角 法治中国
英国广播公司网站报道称,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被称为依法治国“升级版”方案。分析人士认为该《决定》将为未来五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中国建设法治国家描绘出新的路线图。
美联社报道称,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23日结束年度会议,指出将采取措施提高司法独立性,使法院少受政治干扰。中共在会议结束后公报,承诺支持按照宪法和法律的要求治理国家。
路透社报道称,中国共产党23日公布司法改革措施,希望增加法官的独立性,限制官员对法院的影响。
德新社报道称,中国共产党高级成员23日承诺将扩大司法独立,减少党员干部对司法程序的干预。363人组成的中央委员会在四天的会议结束时说,干预司法程序的官员将受到惩戒。中共领导人正开展引人注目的反腐败运动,公众对官员干预司法活动长期不满。
“美国之音”(VOA)报道称,根据十八届四中全会结束后发表的公报,中国共产党领导层通过了关于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定,此外公报还着重强调了宪法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的重要作用。
英国广播公司(BBC)报道称,十八届四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被称为依法治国“升级版”方案。分析人士认为,该《决定》将为未来五到十年、甚至更长时间中国建设法治国家描绘出新的路线图。
《纽约时报》报道称,十八届四中全会通过了一系列司法改革措施,中国共产党领导层决定采取更加公正、更为有法可依的方式来处理法律纠纷、罪犯,这将产生广泛的影响。一些人表示,这会让中国的法律制度更为有序。
现任政府为中国向着现代法治体系迈进而做出的种种变革并不是“做样子”,而是反映了领导层认识到改善治国方式、处理公众诉求、回应民意的必要性。
美国《华尔街日报》称,如果本周在京讨论的司法改革中,关于削弱地方政府、地方党组织对地方法院的影响力这一点得以落实,将标志中国在法治方面迈出重大一步。
法国《回声报》称,日前在北京开幕的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其主题是“依法治国”。有法国媒体把它翻译成“维护法律的权威”。
拉美社报道称,中国媒体发表评论说,向着“依法治国”目标努力前进的时刻已经到来,并强调“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四中全会结束后,循惯例,围绕这次会议精神的学习将在全国掀起,中央和各地也都会开展一系列活动,宣传会议精神,部署落实措施。依法治国的“升级版”方案也将就此进入落实周期。
有评论指出,在今天的中国强调“依法治国”,最终必须“落实、落细、落小”,要把“依法治国”这四个字,变成每一个中国人都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原则、具体做法、具体氛围。
十八届四中全会把法治中国建设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对法治国家、法治社会、法治政府做出了全面部署。同时,对过去的法治方针做了重要调整和部署,新的法治方针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就是要在全社会形成守法光荣的良好氛围,让全体公民参与,共享法治建设的成果。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3
10月24日至27日,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在北京胜利召开。全会专题研究全面从严治党重大问题,听取和讨论了受中央政治局委托作的工作报告,审议通过了《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学习好、宣传好、贯彻好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重要政治任务。刚才,县委宣传部传达了全会精神,提出了我县贯彻落实意见,大家表示没有异议,我们就按照这个意见,常委带头,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再强调几点意见。
一、深刻认识全会重大意义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是我们党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对于深化全面从严治党,解决党内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有效应对党面临的“四大考验”、克服“四种危险”,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作为治国理政的一个重要环节,历届中央全会都受到国内外广泛关注。只有读懂中央全会,才能读懂中国共产党,读懂中国的治国理政。从1981年十一届六中全会到今年十八届六中全会,总共召开了8次六中全会。每次六中全会都有一个主题,其中十一届六中全会研究党的历史问题,十二届、十四届六中全会聚焦精神文明建设,十三届六中全会研究党群关系,十五届六中全会研究党的作风建设,十六届六中全会涉及社会建设问题,十七届六中全会聚集文化建设,8次六中全会就有5次聚焦党建工作。特别是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研究全面深化改革;四中全会研究全面依法治国;五中全会研究“十三五”规划建议,即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布局;六中全会研究全面从严治党,恰好构成了“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央的决策部署,有利于把中国共产党建成各项制度更加成熟、组织化程度更高、更加权威有力量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确保党始终处于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核心地位。
二、认真领会公报精神实质
这次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公报已经出来了,请大家认真学习、深刻领会。一是深刻领会全会提出“以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重大意义。自觉向党中央看齐、向看齐、向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看齐、向党中央决策部署看齐,坚决维护党中央的权威,坚定维护在党中央、在全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二是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的重大成就。围绕协调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统筹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和切实践行五大发展新理念,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和文化自信。三是深刻领会新形势下全面从严治党的部署要求。直面当前党内政治生活党内监督存在的突出问题,聚焦党员干部这个“关键不数”,坚持依规治党、制度治党,强化全面从严治党的政治责任、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进一步增强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四是深刻领会《准则》《条例》的主要精神。把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作为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工作,把加强党内监督作为重要保障,有力推动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加强党内监督各项要求落实到位,不断增强党内政治生活的政治性、时代性、原则性和战斗性,提高党内监督的针对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
三、迅速掀起学习宣传热潮
10月27日,中央办公厅下发了《关于认真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通知》,就做好学习宣传工作作出部署安排;10月28日下午,省委召开湖南省传达学习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会议,对全省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10月29日,中共湖南省委又下发了《关于认真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的通知》。根据中央和省市部署,要认真抓好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对全会精神的学习,重点是加强领导干部特别是县处级以上领导干部的学习。党委(组)中心组要集中学,结合重点内容学,安排专门时间,列出研讨专题,邀请专家学者来讲课,力求学深学透、入脑入心。处级干部要带头学,坚持以上率下、以身作则,先学一步、深学一层,率先抓好学习贯彻。各级各部门要组织学,纳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纳入干部培训内容,制定周密学习计划,认真深入学习。宣传部门要创新形式、丰富载体,全方位、多角度宣传阐释全会精神,营造学习贯彻的浓厚氛围。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4
一、用途上
公报是党和国家公开重大事件或重要决定事项的新闻报道性公文。决定是对重要事项、重要问题或者重大行动做出安排及决策时使用的公文文种。
例如《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以下简称《公报》)就是通过新闻媒介报道三中全会的会议情况,将会议的主要信息及时向社会各界告知,时间性强,具有很明显的新闻特性,可以说公报就是写在新闻媒介上的公文。同时因为三中全会是党中央召开的关于下一步改革计划和方向的会议,会议的内容是国内外所关心的重大改革决策,一经就会在国内外引起强烈反响,因此公报又带有很强的权威性和指导性,这也是公报区别于新闻报道的最主要的方面。公报一般是党和国家的最高机关才能使用。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是在三中全会上通过研究得到的结果。全会上研究的内容是中国下一步的改革蓝图,所决定的事项直接为决策服务,属于重要事项和重大行动,因此决定的内容事关重大并且事关决策。
《决定》是针对《公报》上的条款,根据不同的内容逐一做出改革的具体的、切实可行的决策性安排,是三中全会结束后将要去执行的行动纲领。具有很强的可执行性和可操作性。《决定》中的具体政策需要数年的时间具体落实。
二、结构上
(一)《公报》的结构。《公报》分三大部分:首部、正文和尾部。
首部包括标题和成文时间。标题由会议名称和文种构成。成文时间用括号在标题之下正中位置注明《公报》的年、月、日。例如: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
(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
正文包括开头和主体。开头概述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召开了什么会议、出席会议的人数、人员状况、会议由谁主持及讲话、发言情况。
例如: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于2013年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
出席这次全会的有,中央委员204人,候补中央委员169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务委员会委员和有关方面负责同志列席了会议。党的十代表中部分基层同志和专家学者也列席了会议。
全会由中央政治局主持。中央委员会总书记作了重要讲话。
主体是《公报》的核心内容,写会议的主要活动内容及决定事项,但这里并不会谈特别具体的问题,只是会把会议的主要内容告知。采用“分段式”或“序号式”。例如:
全会指出,
全会强调,
……
尾部写出会议的号召及希望。一般号召贯彻全会精神,包括一些组织性、原则性要求。例如:
全会号召,全党同志要紧密团结在以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锐意进取,攻坚克难,谱写改革开放伟大事业历史新篇章。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二)《决定》的结构。《决定》分三大部分:首部、正文和尾部。
首部包括标题和成文时间。标题由会议名称和文种构成。成文时间用括号在标题之下正中位置注明公报的年、月、日。例如:
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2013年11月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
正文包括开头和主体。开头是说明了《决定》的依据。
例如:
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部署。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研究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若干重大问题,作出如下决定。
主体是《决定》的内容,采用分条列述式。
例如:
一、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指导思想
二、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
……
上一篇:等边三角形练习题实用5篇
下一篇:2023年读后感小作文字汇聚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