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论文参考文献精编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德育论文参考文献精编5篇”的范文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德育论文参考文献范文1

关键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切入点确定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8-0063-01

当前教育部提倡素质教育,因此思想品德教学成为学生教学的重点之一,其也是培养学生积极人生观、世界观与高尚品德的主要手段。针对上述情况,不断的加强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已经成为当务之急,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具体切入点的确定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论述:

1 当前初中思想品德教学情感落实状况

通过研究观察当前教育情况,可以发现,尽管国家大力提倡德育教育,素质教育,然而由于中考与高考升学率的压力,学校对其落实依然不够。许多地方受到应试教学的影响还比较大,教师仅仅为了应付考试而教学,学生也是为了升学而学习,甚至一些教师认为单纯的传授给学生必要的理论知识即可,无需关注学生内心世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也只将眼光停留在学生的认知阶段,并未有效地升华到情感方面。造成的结果为,学生展现出来比较多的德行不一,虽然已经掌握了相关的思想道德知识,可是在实际的活动中却做出一些同理论相违背的行为,比如虐待小动物,随地乱丢垃圾等。因此需要教师结合实际情况,在认知目标完成的基础上重视对学生情感教育的培养。

2 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切入点的有效确定

青少年是人格与世界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因此培养每一个学生优良品德是思想品德教师主要目标,而在实际教学中也需要抓住有效机会,采取合适的方式来进一步培养学生高尚道德,从而有效地完成相关教学目标,下面是笔者在实际教学中运用的一些有效的方法:

情教结合。

众所周知,人的情绪具有一定的相通性与可感染性,在此基础上,需要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饱含丰富的热情去打动与感染学生,从而激起学生的道德情感。教师需要拥有充足丰富的情感,跟随着所要教学的内容,喜悲结合,在讲述的过程中则充分的融入自己的情绪,以此来感染学生的心灵,使学生在充满激情的教学中实现情感的升华。比如在复习初一课本中关于珍爱生命这一部分时,正好遇到雅安大地震发生,刚上课我就用比较深沉与悲痛的语调向学生们通知了这个消息,与此同时结合相关课文内容,在课堂上通学生共同讨论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讨论勇气和力量。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有效地拉近了我同学生的距离,在另一方面也能够帮助学生了解与领悟生命的真谛。另外在教学过程中,我也善于利用教材的特点,来有效的激发学生的情感,比如讲述七年级《珍爱生命》这一单元时,我引导学生学习观察大自然,通过观察一草一木,还有各种小动物,来引导学生认识与了解到生命的珍贵与可爱,从而指导学生享受青春,实现人生的价值。

以理动情。

我们通常说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开展思想品德教育时,不仅要运用理论教育学生,还要情理结合,这里面的理就是讲道理。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比较困惑的问题进行深入浅出的讲解,从而合理的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节操。一些学生对于生命的真正价值以及人类对社会的贡献有着不同的见解与看法,其认为人的价值实现主要是依据社会对自己的回报。为了有效地阐释学生这一方面的误区,我做出了如下解释:一方面人的价值主要是在人与社会的统一中来实现,只知索取而不知道奉献的人是不能够被社会认可与赞赏的,这样的人无法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在另一方面风险也是要有度,在自身能够承受的基础上,与此同时奉献也不否认个人合理利益的获得。以此来有效地解释与传递人生价值的真正含义,帮助他们竖立正确的价值观。

创造情境模式。

作为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方式之一,情境教学法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到所要教导与传达的情感,从而帮助高尚道德的培养。比如在教学中可以用语言来描绘具体的情境,或者采用音乐以及其它多媒体方式给学生创造一个情境,从而有效地激发以及引导学生高尚道德培养。比如在讲述七年级第二单元《认识自我》这一课时,一些性格内向比较自卑的学生通常只能看到自身不足的一面,却无法发现闪光点,从而愈发孤独冷僻。针对这种情况,我向学生讲述了这样一个故事情境,一个小男生由于天生残疾,背上有个很大的疤痕所以非常自卑,不敢与人交往。这是他的妈妈对他说,他之所以背上有疤痕,是因为他本来是天使,而那个疤痕本来是天使长翅膀的地方,这是证明他是天使的印记。小男生知道之后露出了开心的笑容,而我的学生们也笑了。我相信学生们能够在这样一个小故事中得到情感上的升华,帮助其正确认真的看待自己。

此外还能够采用图画来再现情境,随着经济的发展与社会的进步,极大的促进了多媒体教学的推广与使用。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积极的利用多媒体。比如在学习塑造自我这一课时,有设计了解自尊涵义这一小节。我设计了放置一个幻灯片,讲述寓言故事来引入课程,教导学生要维护自身的仪表与心灵,不做出对自身人格有损坏的事情。从而帮助学生思考健康高尚人格的含义,了解自尊同知耻之间的关系。

3 结束语

综上所述,思想品德教育是当前推行素质教育的重点所在,而一些学校与地区依然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对其重视不够。本文详细的分析了当前思想教育的现状,提出了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具体切入点确定,从而帮助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培养知识与品德双优的合格人才。

参考文献

[1] 王志平。思想品德课道德情感教育浅谈[J],学周刊・理论与实践,2009,24(3):3-4.

[2] 张德姜,王怀义,刘绍叶。 论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德育功能[J].甘肃联合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8(1):18-21.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上面就是山草香给大家整理的5篇德育论文参考文献,希望可以加深您对于写作德育论文参考文献的相关认知。

德育论文参考文献2

关键词:高职院校;德育学分制;德育评分

德育学分制是随着高校学分制改革而诞生的一种新型德育管理评价体系。19世纪末美国哈佛大学首创学分制,以选课为核心,实行弹性学制,学生修满规定的最低学分即可毕业。1918年北京大学在国内率先实行“选课制”,1978年国内一些有条件的大学开始试行学分制,现在学分制改革已在国内高校全面推开。“德育学分制是借鉴了大学生综合测评的评价内容和方法,融德育内容、德育途径和德育载体于一体,并以学分的形式加以规范的高校学生德育管理体系。”[1]“高校德育学分制的意义在于将德育和管理工作贯穿于高校教育工作的全过程,建立了与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相衔接、与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相适应的德育管理模式,突出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增强了德育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实效性。”[2]德育学分制由于兼顾了学生素质的综合发展,突出了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 具有可量化和可操作性等特点,受到了高等学校德育工作者的欢迎。

2014年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出台了《德育学分实施细则》,在德育学分制改革方面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纵观目前高职院校德育学分制的实施情况,还存在制度出台过于仓促、内容设计过于简单、贯彻落实不够到位、考核评价不够规范、结果运用不够科学等诸多问题。本文拟从德育学分制的计算方法、出台过程、内容设计、评分细则、结果运用等方面对高职院校德育学分制进行整体设计,以期充分发挥德育学分制在高职院校德育管理中的作用。

一、高职院校德育学分的计算方法

实行学分制的学校,德育学分=学分绩点×基本学分(100分),德育学分由理论学分和实践学分两部分组成。大部分高职院校还没实行学分制,德育学分可以采用基本学分百分制。另外,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德育理论课单独计算成绩,所以高职院校德育学分可以只包括实践学分。

关于德育在综合考评里所占的比例,不同高职院校权重不同。比如,济南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的综合考评=德育(40%)+智育(60%);济南职业学院的综合考评=德育(50%)+智育(50%);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的综合考评=德育(15%)+智育(70%)+体育(15%)。德育作为高职院校重要的教育教学内容,在综合考评中所占的比例不可过多也不可过少,过多容易使学生忽略专业学习,过少又起不到引导教育的作用。因此,德育在综合考评中所占的比例以30%~40%为宜。

二、高职院校德育学分制的出台

德育学分制作为一种新型的德育管理体制,其制定出台不应太过草率,应该成立由党委统一领导,由学工、教务、团委、二级学院学工等相关部门组成的领导小组。德育学分细则应由学工负责起草,事前M行充分的调研,广泛征求师生的意见,尤其是辅导员、班主任、学生的意见,多方借鉴兄弟院校的成功经验,召开党委会、学代会和教代会表决通过,并且在试行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和完善。

德育学分制应坚持导向性原则,充分发挥评价指标的导向作用和激励作用;应坚持民主性原则,让广大师生充分参与到德育学分制的制定过程中来;应坚持科学性原则,要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提高其科学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应坚持可操作性,德育指标的制定要尽量具体完善,具有可量化、可操作性。

三、高职院校德育学分的内容设计

德育涉及学生的生活、学习、纪律、活动、情感等方方面面,德育学分的考核范围也涉及德育工作的各个领域。2002年、教育部、全国学联《关于实施“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意见》提出:“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基本内容是以开发大学生人力资源为着力点,进一步整合深化教学主渠道外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的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在思想政治与道德素养、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技学术与创新创业、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六个方面引导和帮助广大学生完善智能结构,全面成长成才。”[3]据此,德育学分的内容设计可以包括以下四大模块:

(1)思想政治与道德修养。该项主要考查学生思想、政治、道德、修养、行为、习惯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爱党爱国、爱人民的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提高道德素质修养;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遵规守纪与文明礼仪。该项主要考查学生遵规守纪、讲文明树新风、礼仪仪表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培养学生遵守学校纪律,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培育学生诚实守信、文明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该项主要考查学生参加社会实践、公益活动、志愿服务等方面的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社会参与意识和社会奉献意识,提高学生回报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

(4)科技创新与文体活动。该项主要考查学生科技创新、学术研究、社团活动、文体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的内容,旨在提高学生创新创业意识和科学研究能力,提高学生专业、身体、心理、审美等综合素质。

四、高职院校德育学分的评分细则

德育学分是 对学生除专业学习外其他综合素质的考评,评分细则应尽量细致完善,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德育学分可设计每学期基本分为60分,在此基础上进行增减,及格分60分,最高100分。实行学分制的高职院校可以根据情况按学年评定,没有实行学分制的高职院校可以每学期评定一次。学生实习期间的德育学分依据实习学生管理办法进行考评。右边的德育学分评分细则表,各高职院校可做参考。

五、高职院校德育学分结果的运用

德育学分是学生在校期间表现及综合素质的重要指标,是评价学生思想政治道德素质的重要依据。高职院校要本着科学合理的原则,将评价结果充分利用起来。考评结果可用作评优、评先、评奖、组织发展、实习推荐、入伍升学、就业毕业等的重要依据,考评结果要和专业学习成绩一同放入学生档案。实行学分制的高职院校也可以尝试将德育学分与教学学分互换。

考评不及格的学生要进行重修,重修的内容可以包括:举办思想政治报告会、讲座,阅读相关书籍撰写学习心得;组织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加各类素质拓展培训等。学生重修德育学分时,学校要制定统一的方案,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各项重修任务,原则上利用晚上和休息日进行,一般不得影响其他课程的学习。学生德育学分重修方案由学工、团委、教务、二级学院学工等相关部门共同研究制定,重修仍然不及格的学生缓发毕业证或不发毕业证。

参考文献:

[1]楼军江。大学生德育学分的设计与操作[J].中国高等教育,2001(Z3)

[2]周预分。高校德育学分制探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5.

德育论文参考文献范文3

关键词:贤文化;大课间体育活动;德育渗透;实践研究

中图分类号:G6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18-0274-02

一、前言

2000年4月1日,广州市常委、从化市委书记陈建华到我校调研时建议将横江小学改名为“从化希贤小学”,以缅怀邓小平同志,传承邓小平同志的教育思想和激励后来人为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而勤学奋进。“希贤”二字取自邓小平少年时的学名,是不可复制的校本资源特色,因此,我校将学校文化定位为“贤文化”,是对邓小平思想的继承和发扬。它是以邓小平精神为核心,以邓小平的榜样事迹为挖掘点,进而拓展学习其他先贤的事迹,让学生走“近”先贤和走“进”先贤,潜移默化地受到先贤的影响、感染和教育,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价值观。我校体育科组的教师结合希贤小学陈志辉校长提出的建设“习贤致远,成就人生”的特色校园建设理念,在学校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我们在学校《贤文化引领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行动研究》的广东省中小学德育课题研究基础上,探究将体育教学和学校品德教育紧密结合,把贤文化渗透到活动中,传承伟人的高尚情操,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作用,使文化育人与活动育人进行有机结合,达到立德强艺的效果。

二、研究对象、时间和方法

1.研究对象。我校五年级的学生,并将五(1)班(30人)作为对照班,作为五(2)班(30人)实验班进行研究。

2.研究时间。2012年9月―2013年7月。

3.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查阅相关教学文献,电脑检索国内有关大课间体育活动培养贤文化的相关资料,为本文研究提供参考。(2)问卷调查法。对教学实验前后学生对学校开展“贤”文化的认识;学生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课程评价测试各进行一次问卷调查。对6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60份,回收60份,回收率100%,有效率100%。(3)教学实验法。在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对照班采取常规教学(只练技术)为主,实验班采取注重品德教学(在练技术的同时,加强贤文化对学生的德育渗透)为主,通过一系列的对比分析,得出结论。(4)数理统计法。通过将回收的教师及学生问卷;将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体育课考核,将学生测试结果进行统计比较,得出实验结果。

三、研究结果与分析

1.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对学校开展“贤”文化的认识的结果统计。通过表1分析,学生对学校开展“贤”文化活动是比较了解的,其中实验班比对照班多%;这些都说明在大课间体育活动教学中,教师比较重视对学生进行“贤”文化德育渗透。

2.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课程评价测试表。从调查结果分析,通过大课间体育活动教学,学生认为参加大课间体育活动锻炼对提高体育课学习兴趣很高的,实验组比对照组多%;从调查结果看,学生认为大课间体育活动锻炼对提高学习课外锻炼习惯的,实验组比对照组多%.这些都说明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课程教学,丰富课内外生活,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让学生生动活泼、快乐成长。

3.对照班与实验班按照统一考核标准与要求对学生进行体育课考核。从表2可以得出,实验班与对照班的优秀分多%。对照班与实验班在课时、授课老师、教学内容不变,在教学形式上分别采用常规教学和注重品德教学,得出教学的考核结果明显好于常规教学的考核结果。

4.课堂教学有效性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从表3结果可以得出,贤文化引领下教师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让学生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在2012年―2014年期间,赖梓晴等三位同学获市“优秀学生干部”称号,陆美玲等四位同学获市“三好”学生称号,李晓菲等五位同学获市“优秀少先队员”称号。2013年5月,从化市小学生软式垒球比赛,获第一名。2014年从化市跳绳比赛(城区组)一等奖。

5.课堂教学有效性带动学校特色项目发展。从表4结果可以得出,我校老师科研意识强,氛围浓郁。在2012年―2014年期间,如陈志辉《贤文化引领农村小学生行为习惯的行动研究》广东省课题等10个省市课题立项。郑颖渝的《在体育教学中对学生德育渗透的实践研究》论文,在首届广东教育评价教师论坛暨教育评价学术研讨会以“教育评价与教育质量”为主题的评审中荣获一等奖。我校在2013年成为“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实验学校”。

四、结论

研究结果证明,在开展大课间体育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贤”文化的德育渗透,更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起到弘扬中华民族文化与精神的作用。在今后的工作中,我校将更加注重“贤文化”的弘扬与传承,把邓小平精神融入到教育教学工作中,彰显学校的个性魅力,营造以贤立校、以贤治学的校园文化,全面提升学校的文化内涵和教育质量。让每一位就读希贤小学的学子都能感悟先贤的崇高风范,从而尚贤为乐,以贤修身,努力做一个志气高远、品德高尚、不折不挠、勇于创新的新一代贤人。

参考文献:

[1]姚利民。有效教学论:理论与策略[M].湖南:湖南大学出版社,2005.

[2]陈志辉。调动老师的积极性是学校管理工作的核心[J].当代教育导刊,2007,(9).

[3]陈志辉。践行八荣八耻,构建和谐校园[J].中国教育之窗,2007,(11).

[4]陈志辉。创建和谐家长学校,促进教育均衡发展[J].中国教育学刊,2011,(4).

[5]邱榕基。传承孔子文化,培育现代君子―广州市从化中学特色学校建设实践与思考[N].广东教学报,2011-11-24.(1)-(4).

[6]洪世昌。以仁爱之心育现代君子――广州市从化中学邱榕基校长的办学探索[J].中小学德育,2012,(9):50-55.

[7]谢灿辉。初中篮球实施分层教学有效性的实验研究[J].从化教研,2012,(5):15-18.

[8]廖伟德。体育特色学校创建研究[J].中国学校体育,2011,(7):60-62

[9]林明武。中学体育大课间活动的实操性与实效性探讨[J].从化教研,2012,(1):6-9.

[10]陈颖悟,熊百华,刘晓忠。从传统课间操到大课间体育活动的思考[J].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5,(1).

德育论文参考文献范文4

关键词:药学;职业道德教育;渗透性

中图分类号G71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526(2012)08-0019-02

1前言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以及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日益突出,大学生自身的职业道德素质问题日益受到关注[1]。一项调查显示:用人单位最看重的大学生素质指标有专业知识与技艺、敬业精神、责任意识、学习意愿、沟通协调能力等,而大学生最欠缺的素质指标中,职业道德排在了第一位。建立良好的药学职业人员职业道德,是每一个药学职业人员都应该秉承的理念,主要表现在热爱和忠诚于药学事业,爱岗敬业、服务人民、无私奉献。药学职业人员的职业道德高低不单单受到道德行为、道德意志、道德情感、道德认识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还受到很多外在复杂因素的制约,如技术、文化、经济、社会等。对于药学职业人员而言,其职业道德的建设必然是一个从他律走向自律、由低向高的发展过程[2]。

2药学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1)药学职业职业道德由医药行业药品的特殊性决定:药品既可治病救人,又可以危害患者的生命及健康,与社会公共利益密切相关,是一种极为特殊的商品。药学职业人员必须具备良好的药学职业道德和专业知识,才能够确保药品在使用、经营、生产、研发过程中的质量,尽量避免出现切药害事件,从而达到治病救人的目的。

(2)医药院校对学生药学职业道德教育缺乏有效的途径和方法:有一些医药院校对于学生药学职业道德教育不是很重视,也没有采取行之有效、系统化、规范化的途径和方法来指导药学职业道德教育,甚至还有些领导觉得药学职业道德教育与教学工作毫无干系。即便开设了相关的课程,往往也流于形式,单纯地属于课堂说教,不能引起学生的广泛关注,而这些学生又是走向药学职业岗位的人员,这样就给学生在以后从业的过程中埋下了隐患。务必应该在学生中加强药学职业道德教育,让专业技能水平和职业道德感相互促进、相互提高,使之成为德才兼备的人才[3]。

(3)市场的需要:从我们的调查数据表明,有很多医药企事业单位都对员工的药学职业道德极为关注,他们认为,工作状况的好坏与药学职业道德息息相关。聚类分析影响员工工作状况的16项因素表明,位于影响工作状况的重要指标就有动手操作能力、实践能力、药学职业道德等,其中药学职业道德居于第一位。

3如何有效加强药学职业道德教育

药学职业道德的教育若采取单一的理论讲授引不起学生的任何兴趣,探索药学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非常必要。

(1)开设相应的药学职业道德教育课程:药学职业道德教育课程的主要内容有:道德与职业道德、医药伦理学的历史与进展,人道论、美德论、义务论、公益论等药学职业道德的理论基础,药学职业道德的规范体系及药学职业道德的基本原则,药学职业道德的基本规范、基本范畴和医药科研、生产、经营、医院药学领域的道德和医药道德教育、评价等内容。通过学习,使学生熟悉国内、外在医药领域的基本道德准则,了解医药伦理学的基本理论。通过对市场经济条件、高新技术以及特殊领域中的社会伦理问题分析,掌握当代医药伦理基本原则和规范。建立学生的药学职业道德意识,提高伦理分析、伦理决策、道德评价和道德修养的能力[4]。

(2)创新全员参与机制、增强药学职业道德教育的渗透性:药学职业道德教育光靠药学职业道德教育课程是远远不够的。也不能有效地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如考试作弊违规、考试作弊违规等。所以,应该依靠学生工作管理人员、学校领导、辅导员、任课教师等人员的共同督促,在服务工作、管理工作、教学工作之中不失时机地渗透药学职业道德教育,结合药学院的特点,贴近学生实际,采取各种形式(名人专家报告、教授学者讲座、创业就业导航、职业生涯设计竞赛、校友交流等),为学生进入社会、参加工作、走上成才之路发挥领路人的作用。

(3)加强宣传教育,营造药学职业道德建设的浓郁氛围:第一,在学校内要努力营造医学类学校的优良校风。良好的校风是学生药学职业道德建设的基础,同时也是全体学生行为规范和工作作风的综合表。一旦形成了良好的校风,那么就会用潜移默化的方式规范全体学生行为,让职业道德成为学生的自觉行动和内在需求。学校老师在学生药学职业道德建设中应该处于示范者、组织者、倡导者的地位,将职业道德建设常抓不懈,用其人格魅力和职业道德行为来为广大学生做好榜样带头作用。

第二,要定期组织全体学生开展经常性的药学职业道德建设大讨论。各班级应该定期组织开展药学职业道德建设讨论,检查落实药学职业道德建设的执行情况,总结经验,制订下一步的工作计划;把职业道德建设的宣传工作作为经常性的宣传教育活动,贯穿到学校的各项工作中。学校的宣传橱窗还应该开辟“药学职业道德建设”系列专栏等加深全体学生对药学职业道德建设的认识,在大讨论中还可以根据药学专业的具体情况来播放药学职业道德建设等相关节目,校内网还可以增设药学职业道德建设专栏[5]。

(4)加强学习,充分认识药学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加强药学职业道德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根本保证,是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迫切要求。为此应该根据学校党委的统一要求,认真组织学生学习药学职业道德相关内容,严格执行学习制度,每班每月必须召开一次与药学职业道德教育有关的主题班会。同时要求每个学生必须写好学习心得。

4结语

总之,药学职业道德课程是为了培养广大学生鉴别善恶的能力,让学生具备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使之树立起药品质量第一、终生学习、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态度,具有优良的职业道德素质,从考试、科研实践、实验操作、理论学习等方面以药学职业道德来约束自己的行为。

参考文献

[1]陈耀辉,沈成义。 医科大学生科学素质教育探析[J].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08(06)

[2]潘卫英。 在中医药传统教学方法中加入新模式的探讨[J]. 中医教育。 2005(04)

[3]周朝霞。 浅议提高药事管理学学习积极性的方法与途径[J]. 广西中医学院学报。 2008(04)

[4]王丽。 影响临床带教制的因素及对策[J]. 中国误诊学杂志。 2005(12)

德育论文参考文献范文5

德育的目的在于使受教育者在接受教育的同时,认同教育者所倡导的对社会、对事物、对人生的观念,并内化于自己的观念体系中,成为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这个过程必须通过受教育者自身的体验、感情的积累和行为的实践才能完成。因此,德育教师在进行各种形式的教育活动时,只有联系学生的思想实际,引起学生的思想共鸣,充分发挥教师作为教育主体的作用,才能实现德育的效果。现在有的教师不管学生懂不懂,夸夸其谈,甚至有些问题教师自己都没有弄清楚就引进课堂中,致使教学带有一定的盲目性。而要克服教学中的盲目现象,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多从学生的思想实际出发,增强课堂教学的预见性和针对性。当前社会变化对德育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如:市场经济中利益突显所引发的金钱观、享乐观等,以及信息时代所带来的人际交往的虚拟化等。面对这些问题,德育教师必须在德育活动中及时关注并引发思考和研究,增强学生对多种意识形态、多种价值取向的辨别批判能力,使他们在多元价值观念中保持必要的张力,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培养学生的进取品质和优良品德。

二、改革教学方法和手段

德育课的传统教学方法和手段是教师从头讲到尾,满堂灌输,教学效果较差。德育课的理论性比较强,所讲的概念、原理比较抽象,应采取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手段,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应由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服从和服务于教学,有利于促进教学,以实现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最优化。所以,教师在教案的设计、知识的传授、重点的讲解、难点的突破、能力的训练以及情境的创设等方面都要灵活多变,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景来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要精心设计疑问,教学过程实际上就是设疑、质疑、解疑的过程。在使用这种方法时,应注意设疑的问题难度适中,由浅入深,问题有新颖性、启发性和趣味性,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和认知心理。

此外,德育课教学还可以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积极引进多媒体教学。德育教师还可以结合教学要求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比如组织辩论赛、分组讨论等等,让学生感到德育课不是假大空,的确对自己有帮助。三、重视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

德育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同时也要重视学生的思想素质和学习能力、创新能力的提高,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发挥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

教学过程应是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学生应是学习的主体。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也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传统的德育课教学模式是满堂灌输,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地位,淡化甚至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过程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不是积极、主动地思考。所以,必须改变单向灌输、以知识传授为主的教学模式,确立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充分发挥他们的学习主观能动性,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与独立思维能力,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敢于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从而挖掘学生的学习潜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四、改进德育课考评方法

传统的德育课教学中,还存在着陈旧的“一张试卷定乾坤”的考评方法,这种方法使本来就对枯燥的德育课没有兴趣的学生更加产生厌烦情绪。因此,要想提高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必须改进德育课的考评方法。

1.创设合理的考试形式

改革考试观,摒弃教师课堂讲什么,学生笔记记什么,期末考试考什么的做法,应以能力考核为目的。考核形式要多样化,在传统的闭卷考试和笔试的基础上,大胆尝试开卷考试和口试,并配合写一些小论文,立足于通过学习知识,获得一种再学习的能力,即重在理解运用而非记忆,重在课堂参与而非结果。

2.构建科学的评价标准单一的以考试成绩为惟一标准的教学评价方式,忽视了学生在个性和潜能上的差异,容易伤害部分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因而构建科学的考评方式显得尤为重要。应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能力强弱和个性特点,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尽量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充分肯定其特长。比如可以使理论考核占30%,如小测验、小论文等,主要考核学生运用理论分析问题的能力;参与活动占20%,主要考核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表现,努力使各层次学生在相应的评价体系中得到充分发展;卷面成绩占50%。

五、与时俱进,充分利用好第二课堂

德育教育要与时俱进,增强时代特色,如就近期的一些国内大事开展“揭批”、“向地震灾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等活动,肯定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德育教师要充分利用好第二课堂,比如引导学生通过查报纸、翻杂志、上网搜寻、请教老师、关注广播电视,去学习、感知、领会国内外大事,提高学生素质和立志报国的使命感;倡导他们参与“校园垃圾分类回收”,“定期到校园捡垃圾”等活动让学生明白人们的环保行为对环境的影响多重要,从而提高了从自己做起爱护环境的积极性。

总之,德育课教学可以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树立新的德育教学观念。这样,学生就不会感到德育课空洞、枯燥,而会在平等、轻松、和谐的氛围中自主学习,在知识、能力和觉悟方面都有所收获,切实提高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

[摘要]传统模式下的德育课教学是重知识轻能力、重认知轻情感、重结构轻创新,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必须对德育课教学进行改革,采用多种方法,提高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本文从五个方面论述了这一问题。

[关健词]德育课教学实效性教学方法学习主体

德育课教学是对学生系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在培养学生成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而传统的德育课堂存在许多弊端,如:重知识轻能力、重认知轻情感、重结构轻创新,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就妨害和限制了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不利于创新人才的培养。作为德育教师,应该充分地正视和严肃地对待这一问题,提高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

德育实效性包括德育教育效果和德育教育效率两方面,强调德育课教师通过一系列的教学活动作用于学生的认知、情感、意志、行为并取得一定的效果,真正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使他们真正懂得如何正确做人,正确看待事物。结合教学实际,笔者认为,要提高德育课教学的实效性,必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革。

参考文献:

[1]高志军。浅议如何在新形势下加强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05,(7).

48 9167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