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小论文六年级获奖 小学六年级数学论文通用27篇
通过深入探讨数学概念,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展示了数学的魅力与重要性,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思维。下面是勤劳的小编为大家分享的数学小论文六年级获奖 小学六年级数学论文范例,欢迎借鉴参考。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 篇1
本年度第一学期六年级数学期中试卷,包含九种题型,填空、判断、选择、直接写得数、脱式计算、求阴影部分的面积、操作题、提出问题和应用题,可以说这七道大题囊括了这段时间学习的重点、难点知识,也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是一份很有价值的试卷。
我班这次平均分,优秀率 100%,考得还算不错。这次考试,从组织考试到阅卷,每位教师都很重视。老师们的想法是用这份试卷检验一下前段学习的教学质量,查漏补缺,吸取教训,以便更好地改进今后的教学。
纵观整张试卷,分析其具有以下特点:
1、题型多样,检测面广
试卷由基础题和新型题构成,这些题以多种形式出现,考查了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填空题的错题主要集中在第3小题和第5和第7小题。第3小题是含糖率的问题,本来教师上课时已经强调过了,但是孩子们的记忆能力和听讲状态可能不佳,以后还要多注意这些基础知识的落座。第5小题考查的是找规律的问题,这一点在复习时有些疏漏,再加上孩子们没有真正的去算一算,因此出现了问题。第七小题用比解决问题是特殊的给出一部分求另一份。强调的还是不够,学生理解力也不够,所以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反复增强孩子们的理解能力。
2、难易适度
总体看来,本章试卷难易适中,考查了同学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比如简算的最后一题,对于减法结合律的运用仍有出错,其他计算是由于不认真,在我看来,这是学生能力不够的体现。第七大题的提出问题具有创造性,既考查了学生的审题能力,又考察了他们的理解能力,而并解答这一块,使得好多不审题的问题同学吃了大亏,这也是不认真审题的后果。应用题的第七大题考察了学生对于单位转化的掌握情况,认真的学生才能有所收获,有所启示,体现了“难易适度”的原则。
在本次试卷当中,我们也查找到了诸多不足:
(1)个别学生计算题出现错误较多,计算能力仍有待提高。(2)学生审题太马虎,个别学生不假思索便将答案写出,应用题的第一题学生忽视了做题时要抓住单位“1”,故列式出错。第七大题的提出问题并解答,11名同学没有解答,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地方。
((4)解决问题的问题仍然需要教师多引导,学生多加练习,相信孩子们会在练习的过程当中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通过本次测验出现的不足之处,我将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改进,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乐学,好学。
1、查找自身不足,在以后的数学教学中,我要努力充实自己,之后再去拓宽、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学习中会发现问题并利用所学知识及时解决问题。
2、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培养学生“做前仔细审题,做时认真分析,做后认真检查”的好习惯。我想这对小学生是非常重要的!总之,从学生对本次试卷的作答中,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优点,也查到了自身的不足,给我们的收获很大,这对我们以后的教学工作起了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 篇2
目前,对于许多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来说,学好数学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数学中的计算难度、枯燥的题目以及应用题中的逻辑复杂程度都是导致他们学不好数学的重要原因,这些学生也因此对学习数学失去了信心和兴趣。教师们应该对于这种现象有警觉性,不能放任孩子们的不自信和倦怠情绪,应该通过自己的实践经验以及对班里学生的了解程度,找出教学中的不足,在教学方式上进行整改和完善,让学生体会到数学这门学科的魅力,从而开拓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和能力,争取在学习成绩上让学生达到质的飞跃。
一、题目上的趣味
小学数学的题目常常以一些假设的场景为基调,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甚至有些题不符合常理,这样在做题的时候学生容易觉得单调、枯燥、乏味。对于这种情况,老师完全可以对题目进行一个趣味性的改动,或者直接出一些和学生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题目,这样的教学方式主要可以提高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更加专注于题目,潜意识里可以提高学生对学习数学产生好感。
案例分析:笔者在进行小学数学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统计”的教学时,书上有一道例题:根据a,b两个公司去年下半年的月薪情况统计图,你能得出什么结果?这类的题目对于小学六年级的学生而言,完全没有熟悉的感觉,做起题来也没有那么高的热情,不如直接换成与学生息息相关的题目:统计本班学生中喜欢打羽毛球、打乒乓球、踢足球、打篮球以及喜欢其他体育活动的人数,并画出扇形图。首先,这样的题目与学生们有关,可以提高学生的关注度和积极性,还可以帮助学生们理解题目内容;其次,这道题要求“统计”的过程,可以让学生们学会统计和整理资料;另外,统计的过程中可以调动全班的积极性,让全班同学都有参与感,消除做题做错的恐惧感。首先,在老师的带领下,对全班同学通过举手和画“正”字的方式,对喜欢打羽毛球、打乒乓球、踢足球等体育项目的人数进行统计,接着算出百分比,通过所算百分比画出扇形图,进而通过扇形图的呈现作出一个结果的分析。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们更加积极地投入其中,增强了每个人的参与感,除了原题的分析结果之外,还增加了调查统计的过程,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另外,增强了学生的解题兴趣,减少了对数学学习的陌生感和恐惧感。
二、课堂上的趣味
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经常是“遇题――讲解――列式计算”的过程,这样的教学模式容易引起学生的倦怠情绪,因此,教学模式需要趣味化,从多方面引起学生的积极性,并且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上丰富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从而达到数学教学的趣味性,提高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的同时,让学生在快乐中学到知识。达到课堂趣味化的方法有很多种,比如开展活动、布置特殊任务,等等,让学生在做游戏的时候轻松完成了学习任务,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感的同时,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三、总结
目前对于小学生的教育是以“快乐教学”为主旨,然而,很多小学生却十分头疼数学的学习,计算的难度以及逻辑思维的复杂度让学生没有自信,甚至害怕学习数学,这与“快乐教学”的宗旨完全背道相驰。因此,作为小学数学教育工作者的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对我们目前的教学模式进行改善,通过趣味教学让学生对数学学习保持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的魅力,也让学生真正地喜欢上数学。
【参考文献】
[1]王秋丽。试论小学数学趣味化教学[j].教育教学论坛,(2).
[2]龚卫民。构建小学数学趣味课堂的有效方法[j].新课程(小学),(4).
[3]高冰。小学数学趣味教学略谈[j].小学生(教学实践),2012(7).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 篇3
秋天到了,猴爸爸一家三口到山上游玩,走过一个果园,只见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苹果,还有小猴最喜欢吃的桃子,馋得小猴子直流口水,嚷着要妈妈给他摘果子吃。
猴妈妈说:“想吃吗?那好,咱们来做一道数学题,答对了就给你吃。”猴妈妈悄悄对猴爸爸说了几句,只见猴爸爸摘了一大堆苹果和桃放在了一齐堆,并用衣服盖好。
“听好了!”猴妈妈清了清嗓子说,“衣服下头有苹果和桃,桃的个数是苹果的2倍。如果每次取出3个苹果,4个桃,若干次后衣服下头还有1个苹果,18个桃。问一共取了几次?原先有苹果和桃各有几个?答不出来,可不能吃果子哦!”猴妈妈微笑着看着小猴子。
小猴子挠了挠后脑勺,拿了根树枝,在地上演算起来。边画边轻声说道:“桃是苹果的2倍,假设每次取3个苹果、6个桃,那么拿到最终剩1个苹果时,应当剩2个桃。可是此刻剩1个苹果,18个桃,是因为每次只取了4个桃,每次少取了6-4=2个。所以,取了(18-2)÷2=8(次)。苹果:8×3+1=25(个),桃:8×4+18=50(个)。妈妈,你看看我算得对不对!”说完,他得意地看着猴妈妈。猴爸爸走上前去一数,不多不少正是25个苹果、50个桃。
小猴子把果子分给爸爸妈妈和自我,一家三口美滋滋地大吃起来。果园里传出了他们开心的笑声,一向飘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 篇4
今日是中秋节,我们一家人可高兴了。
爸爸妈妈说:“今日是个好日子,我们来玩一个抓纸的游戏怎样样”我点了点头,爸爸拿了4个形状相等,大小相同的纸,分别把2张红纸和2张蓝纸放进这个袋子里说:“这个不是透明袋子,里有2张红和2张蓝纸,如果你摸到2张都是红纸或2张都是蓝纸的话,我就给你5块钱,否则你给我5块钱,好不好”我说:“那我可不干。”
爸爸问:“这是为什么呀你不是也有机会挣钱吗”我有说:“虽然我也能挣钱,可是机会并没有你多呀!你想,一共有4张纸,如果我第一张摸到的是红色,袋子里还剩下2张蓝色纸和一张红色纸,那么再摸到红色的机会仅有13,而摸到蓝色的机会却是23;如果我第一张摸到的是蓝色,那么再摸到蓝色的机会仅有13,而摸到过红色的机会却是23,所以你当然比我更容易挣钱喽。”爸爸说:“不错吗,小子,看你也挺聪明的嘛,这样也迷不到你,好吧,看你今日表现得还不错,奖励你五块钱吧!”
我高兴极了,今日真是个好日子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 篇5
今天,一道有趣的数学题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是,我叫妈妈来一起思考这道题。
妈妈看到这道题后,二话不说,立马用方程来解。设原来共有运动员x人参加,那么现参赛总人数为(x+10),根据“原来参赛总人数×1/15+10=现在参赛总人数×2/23”的关系式得出x=450,那么最终的答案就是:这次运动会共有460人参加,这个学校有40人参加。
我承认,在解方程的熟练程度方面,我还不如妈妈;但是,难道这道题就只能用解方程这一种方法来求解吗?数学老师在课堂上说过:掌握了比例法,可以使问题简单化,甚至可以把六年级的数学题变为二年级的那么简单!这道题目中有变量,也有不变量。哈哈,这时候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以不变量或者中间量做单位1”而用比例法求解。对于这道题,不变量是其他学校的'参赛人数。所以,用1-1/15=14/15算出原来这个学校和其他学校的人数比例是1:14。然而这个学校增加10人后,那总人数也就增加10人,所以用1-2/23=21/23算出现在这个学校和其他学校的人数比例是2:21。列出算式如下:
(原)某校:其他=1:14=3:42。
(现)某校:其他=2:21=4:42。
因为其他学校参赛人数不变,这样就可以算出这个学校增加10人是增加了4-3=1份,那么,比的单位就是10÷1=10人。用4×10=40就算出这个学校现在的参赛人数;(4+42)×10=460算出这次运动会参赛的总人数。
一道题就这样被迎刃而解了。看到我不列方程直接算出答案,妈妈先是有些惊讶,继而拍拍自己脑门,连声说着:“我怎么没想到呢?”接着,当我说出:“数学王老师说了,如果看到应用题只知道列方程的话,是没有前途的”这句话后,妈妈来了句:“太伤自尊了!”就假装不理我了。
通过这道有趣的数学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遇到难题不要怕,积极思考各个数之间的关系,进而找到解题的钥匙,这样,任何题都能被解决。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 篇6
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建高楼要画几何图,发射火箭要经过无数的计算。
我们一般加减乘除都是由0~9十个数字构成的十进制的算是组成的,而电脑里却用了二进制。
我一向都想不明白,直到我做了这道题目:小明有511块糖,分别放在9个盒子里。你只要告诉他糖的块数,(不多于511),他就可将几个盒子里的糖全部拿出,凑成你要的块数,这几个盒子里各有多少块糖
我有些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怎样也想不出来。我只好一个一个排,排了5个后,我发现是一个很有规律的数列:都是这个数乘2得到下一个数的。我照着排下去:,刚好为511,原先电脑里面有二进制是因为能够算出所有数呀!
我有看到了一种问题-----“牛吃草”。一牧场上的青草匀速的生长,可供27头牛吃6天,工23头牛吃9天,18头牛吃了6天后增加了12头牛,还要几天吃完牛吃草有原有量和增长量,一部分牛吃原先就有的草,一部分牛吃长出来的草,吃增长量的牛无论什么时候都有的吃,而吃原有量的牛吃完了就没有了,所以应先求原有量和增长量,27×=162(份),(将牛一天吃的草视为一份),23×9=207(份),207-162)÷(9-6)=15(份),增长量为15份,162-6×15=72(份),原有量为72份,18头牛吃6天,共吃72-(18-15)×6=54(份)草,54÷(3+12)=(天),答:还要天吃完。
书上也是能够获得知识的。书的页码也有学问。如:甲。乙两册书用了8642个数码,且甲册比乙册多20页,甲书有多少页首先要明白1~页要1×9=9(个)数码,10~9需要2×90=180(个)数码,100~999需要2700个数码,(2700+180+9)×28642个,所以甲乙书都印到了四位数。20页有20×4=80(个)数码,甲书有(86742+80)÷2=4361(个)数码,4361-(9+180+270)=1472(个)数码,1472÷4=368(页),999+368=1367(页),答:甲书有1367页。
生活中,数学真是无处不在……
数学小论文六年级获奖 篇7
“没有训练就没有能力”,这是跟随马芯兰老师在数学教学改革实践中的深刻体会。我们所说的训练,是指师生在课堂上的双边活动。这种活动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到两点:一是深钻全套教材,将每一课的训练内容,都置于知识整体结构之中;二是全面深入地了解班级中每一位学生的知识水平,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的进度设计出训练的内容。所以训练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要有新的突破。
训练是以知识中最原始的基本概念为魂,以知识的内在联系为线,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再现。在知识再现的过程中,对学生要有更新、更高的要求,使他们对旧知识有新的认识和理解。这个“新”,蕴含着学生的一种新的学习能力。
二、要抓准关键。
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给学生以恰到好处的“提示”。这一“提示”,绝非是将新知识、新内容指点给学生,也绝非讲授;而是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朝着教师提示的方向去探索、去发现、去认识、去提高。
三、要设计精当。
在课堂上,教师应有意识地设计问题的情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发现的机会,有充分思考、探索、研究的时间,使他们都能积极思维、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和创造性。
四、要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思考方法和见解,要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各自不同的思路,以及有哪些闪光的东西或较深的理解,教师从中得到准确的反馈,从而确定下一步训练的内容和方法。
五、要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为学生创造更多思考、争论的机会,充分发挥他们的内在潜力,促使他们不断地产生创造的欲望。学生在不断探索发现的过程中,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若干次错误或不完善的思考。教师则努力使他们在活跃的思维中,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现,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增长,数学能力随之逐步提高。
下面仅就一节课来具体阐述。
应用题训练。
一、教学内容:“求和、求剩余”的加减应用题(一年级第二学期北京市实验教材)。
二、课型:训练(系统整理、发散型)。
三、教学目的:
1.加深理解“和”的概念,掌握有关加、减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以“和”的概念为核心,从整体高度寻求解题的方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数学小论文六年级 篇8
【篇1:数学小论文六年级】
生活中的数学
数学是一门神奇的学科,它不仅教会我们简单的加减乘除,更是一种对思维的锻炼,分析能力的提升。做数学题的方法首先是读懂题,其次仔细分析题目所给的条件,最后选择合适的方法解决问题。生活中我们也常常遇到难题,遇事不慌,冷静分析这就是数学带给我们的启示。
某个星期天,妈妈带我去超市买东西,超市门口牌子上写到:“年末大酬宾,全场商品降价30%”。我一看,心里很高兴,前不久学的“打折”这次终于有用了,这不就是原来10元的东西现在卖3元吗,打三折啊。我兴高采烈地买了一大堆东西,刚好100元整,妈妈拿出100元付款,找零30元。我很疑惑,不是应该就30元吗,怎么这都70元了。后来问妈妈才明白,原来降价30%是“100%-30%=70%”,现价是原价的70%,是打七折。这下我可终于学会了什么叫“打折”。
生活中一点小错误都可能引起大麻烦,而数学锻炼出来的思维和能力让我们可以轻松对付这些困难,数学真的是无处不在啊,看来只有学好数学才是真的走遍天下都不怕!
【篇2:数学小论文六年级】
井盖为什么是圆的?
一天,我和妈妈在逛街,突然妈妈笑眯眯地对我说:“儿子,看到前面的井盖了吗?考你个数学问题。”井盖会有什么数学问题,我心里嘟囔着,嘴里却说:“妈妈,数学问题啊,你问对了,我可是数学小神童啊,说吧,什么问题?”妈妈瞪了我一眼:“别吹牛了!为什么井盖是圆的?”噢,这个问题,我想了想,好像记得是在书上看到过这个问题:“老妈啊,这个简单啊,只有圆的才不会让井盖掉到下面啊。”妈妈笑了笑又问我:“算你有点小聪明,再想一想,还有其他的原因吗?”我有点蒙了:“其他原因?好像没有听说过啊。”“面积和角呢?”老妈在一旁提醒了一下,一句话提醒梦中人,对啊,周长相等时,圆的面积最大,这样对工人使用工具来说更为方便了,还可以方便体形更大的工人使用啊;如果使用三角形的井盖,那样角太尖,易刮伤人啊。回到家中,我阅读了相关资料,还知道了,井盖使用圆形,还考虑到圆形的井盖通过其圆心的每条直径长度都是一样的,这样如果井盖被经过的车辆轧起时,因为不论如何轧起,其直径都会比下面的井口略宽,井盖不会掉到井口里去;而如果采用方形,因为方形的对角线明显长于其每条边长,这样的井盖被轧起时,很容易沿井口的对角线方向掉进井中,造成安全隐患。
真是生活处处皆学问啊,难怪说:数学来源于生活,也服务于生活。这个问题使我认识到在日常学习中,往往有许多数学题目的答案是多个的,容易在练习或考试中被忽略,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审题,唤醒生活经验,仔细推敲,全面正确理解题意。否则就容易忽略了另外的答案,从而犯以偏概全的错误。
【篇3:数学小论文六年级】
熊二伐树
熊二正在梦工厂伐树赚钱,这时,光头强正好路过,看到熊二,心想:看那家伙熊样,让我来耍耍他。光头强来到熊二跟前,说:“嘿,熊二,怎么样,干活累吧,梦工厂三块地,每块地是边长20米的正方形,在那伐树,一块地伐完后给你300元,而去我那里,伐三块边长是30米的正方形地,伐完后,我给你600元,怎么样,很合算吧。”熊二是个文盲,没学过数学,只知道基本的加减乘除,他算了算,梦工厂那里每米是300÷2=150元,光头强那里每米是600÷3=200元,光头强那里赚得多呀!于是熊二就答应了。
第二天,熊二来到光头强那里干活,他干得可卖力了,每天都是大汗淋漓,作文可几天下来,却发现赚的钱不太多,熊二心里想,这是怎么回事呢?
一天,熊大经过光头强的的承包地,看到熊二坐在边上,满头大汗,忙问道:“熊二,你怎么累成这个模样?”熊二答道:“我在梦工厂伐树,光头强叫我来他家做,而且他给我的钱多,我就答应了,没想到干得很累。”“给的钱多?光头强从来都是不愿意吃亏的,现在怎么这么大方?”熊大不禁心生疑惑,它问熊二:“他给你多少钱?”“伐边长是30米的3块地,每块地600元。”“那梦工厂呢?”“也是3块地,每块地边长20米,一共300元。”熊大快速算了一下,说:“熊二啊,你上当了,梦工厂是每平方米300÷(20×20)=0。75元,而光头强却是每平方米600÷(30×30)≈0。67元,0。67元小于0。75元。所以,你是吃亏了。”熊二听了,恍然大悟,他刚想生气,但又想这是自己答应的呀,也不能怪光头强骗它。
熊大拉着熊二的爪子,说:“走,我们去找光头强辞职去。”熊二“哦”了一声,它边走边想:数学还真是很重要,学好数学,那样才不会吃亏,对了,辞职后我还是去梦工厂伐树吧!
【篇4:数学小论文六年级】
智斗狐狸
一天早上,小狗淘淘还沉浸在昨晚的美梦中呼呼大睡。突然,淘淘被一阵喧闹的声音给吵醒了,他出门一看,一张纸条在家门口,上面写着:“淘淘,如果想救你的好朋友嘟嘟,就抓紧时间找到我的住处吧!我家的左边是老虎家,狮子家的右边是狗熊家,狗熊家的右边是灰狼家,狗熊家的左边是我家。我们几家都住在幸福街上,现在都没醒。只要你敲错了门,他们就会置你于死地!但是如果你不来,嘟嘟就死定了!你看着办吧!”纸条下方写着狐狸这两个字。
淘淘看了纸条,大惊失色:“天哪,嘟嘟被狐狸抓起来了!他是我的好朋友,我不能见死不救啊!”他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冷静下来,又重新看向纸条的内容。看着看着,他得意地笑了:“这个狐狸,我还以为他有多聪明,原来就出了个这么简单的题目。”说着,淘淘拿出纸笔写写画画,很快就找到了狐狸家的位置,紧接着立刻向他家奔去。谁知,淘淘刚走到狐狸家门口,一个铁笼子就从上面罩了下来。他恍然大悟:原来这是一个圈套。狐狸从隐蔽处走出来,喜滋滋地说:“哈哈,上当了吧!你等着,我去买点调料,回来就把你煮熟了吃掉。哈哈……”说着,就大摇大摆地走开了。淘淘看着狐狸远去的背影,开始在笼子里转着圈寻找逃脱的方法。突然,他发现笼子的锁上有些字,走近一看,原来是一道数学题:有一些桃子和猴子,桃子的只数是猴子的3倍多12只,5倍少2只。请问桃子和猴子各有几只?刚看到这个题目,还真把淘淘给难住了。但是,经过一番认真分析,他紧皱的眉头舒展开了。他在心里快速地计算着:12加2的和除以2等于7只猴子,7乘以3再加上12等于33只桃子。他把准确的答案填在锁上,只听“啪”的一声,笼子打开了。淘淘立刻逃回了家,逃出了狐狸的魔掌。
淘淘把这次的事情告诉了他的好朋友们,让他们一定不要忽视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并且告诫他们不管在学习还是生活中遇到“拦路虎”时,千万不可以退缩,要勇敢地面对,积极地思考,这样才能渡过难关,取得胜利。指导老师安晨
【篇5:数学小论文六年级】
渡河
在遥远的布兰克大森林里,住着许许多多可爱的小动物,这一天,小猪和小猫约好要一起去河对面的君子公园游玩。
“叮铃铃,叮铃铃”,小猪将手慢悠悠的伸向闹钟,“啪”刺耳的声音被关掉了。小猪看了一眼手表:“不好!9点了,还有二十分钟就到约定时间了!”他慌忙地跑下了床,拉开衣柜,这下小猪可犯愁了:有4件上衣,3条裤子,5双鞋子,一共有几种穿法呢?他想了想,不禁说道:“用4×3×5,一共有60种穿法。”小猪犹豫了半天,穿了一身休闲装。
“呼呼”小猪喘着气看向了湖边的一块木牌子:因木桥已坏,请渡河过岸。“什么?渡河过岸,难不成要游过去?我可是个旱鸭子!”“别担心!那里有船!”小猫指了指熊大叔旁边说道:“你什么时候来的?一点声音也没有!”小猫笑了笑,拉起小猪的手向熊大叔走去。
“我要租一辆船。”小猫说。“这船是不能轻易租出去的,要先回答我的问题。”熊大叔摸了摸小猪的头说道。小猫和小猪异口同声地说:“什么题?”熊大叔说:“有一些小动物去划船,他们算了一下,现在有若干条船,如果增加一条船,正好每条坐6人,如果减少一条船,正好每条坐9人,问一共有几个小动物?”
小猪拿了1条木棍,迅速的在地上写出了关系式:(船+1)×6=人,(船-1)×9=人。小猫看了看,灵机一动,说道:“如果设有X条船,动物数为(X+1)×6,那便可以列式为:(x-1)×9=(x+1)×6。可以求出X=5,再用(5+1)×6=36只,所以就有36只小动物。”
“不错!解得很好,现在可以渡河了!”熊大叔对他们竖起了大拇指。
【篇6:数学小论文六年级】
聪明的小猴子
秋天到了,猴爸爸一家三口到山上游玩,路过一个果园,只见树上结满了又大又红的苹果,还有小猴最喜欢吃的桃子,馋得小猴子直流口水,嚷着要妈妈给他摘果子吃。
猴妈妈说:“想吃吗?那好,咱们来做一道数学题,答对了就给你吃。”猴妈妈悄悄对猴爸爸说了几句,只见猴爸爸摘了一大堆苹果和桃放在了一起堆,并用衣服盖好。
“听好了!”猴妈妈清了清嗓子说,“衣服下面有苹果和桃,桃的个数是苹果的2倍。如果每次取出3个苹果,4个桃,若干次后衣服下面还有1个苹果,18个桃。问一共取了几次?原来有苹果和桃各有几个?答不出来,可不能吃果子哦!”猴妈妈微笑着看着小猴子。
小猴子挠了挠后脑勺,拿了根树枝,在地上演算起来。边画边轻声说道:“桃是苹果的2倍,假设每次取3个苹果、6个桃,那么拿到最后剩1个苹果时,应该剩2个桃。可是现在剩1个苹果,18个桃,是因为每次只取了4个桃,每次少取了6-4=2个。因此,取了(18-2)÷2=8(次)。苹果:8×3+1=25(个),桃:8×4+18=50(个)。妈妈,你看看我算得对不对!”说完,他得意地看着猴妈妈。猴爸爸走上前去一数,不多不少正是25个苹果、50个桃。
小猴子把果子分给爸爸妈妈和自己,一家三口美滋滋地大吃起来。果园里传出了他们开心的笑声,一直飘到很远很远的地方。
【篇7:数学小论文六年级】
无处不在的数学
星期六,爸爸妈妈带我去商场买衣服。元旦假期,商场里人山人海,热闹非凡。羽绒服75折,运动系列满1500元返150现金,满2000返现金200,妈妈看看我说,你今天的购衣预算是2000元,你自己去选选,看看怎么花这个钱。
我问妈妈:“你就打算让我把这个钱都花完吗?”
妈妈说:“可以剩余,不可超支。”妈妈想难住我,没这么容易。
爸爸说:“你要想买什么衣服,要先有个预算,这样就会有目标的去选择。”
“我一定能算出来。”我朝爸爸扬了扬头说。
下周要降温了,去年的羽绒服都小了,所以一定要买,但是羽绒服有75折,折扣挺大,运动系列只有达到1500元,才有折扣,而我的预算只有2000,那我最多拿出1500,来买运动服装,花出去1500,才能返150,就相当于我有650块钱去买羽绒服,我在心里默默地算着,嘴角慢慢浮出笑容,我跟爸爸妈妈说:“我知道怎么选了。”
爸爸说:“真的吗?那我们一起去采购吧!”
我们来到了运动系列,这里的服装让我眼花缭乱,价位也都不低,想想要花出去的钱,我还真的有些心疼呢!看了一身运动服标价1098元,看好一双运动鞋标价699元,但是店员阿姨说“运动鞋今天全场75折,而且可以参加返现活动。”我心里暗暗高兴,看来元旦假期的打折力度,确实不低啊!
我跟阿姨说:“阿姨,那你帮我选我刚才看的那身运动服吧,就那个1098元的,帮我拿个我能穿的号码。这个鞋子我就要这个699元的,你帮我拿双39码的,然后帮我开个票。”
这时候看到旁边的爸爸妈妈,用赞许的眼光看着我,我顿时信心满满。
买好了运动服装,我们又来到了羽绒服柜台,我心里快速的算了一下,刚才运动衣1098元全款买的,鞋699打了75折,实付524。25元,一共花了1622。25元,然后满1500返150,相当于花了1472。25元,那我买羽绒服实际可支配的钱是527。75元,羽绒服是全场75折,那我必须要把选择的价位定在我剩余的钱数以内才行,好复杂啊!感觉我的脑袋要爆了。这时候我心里有个声音跟我说“静下心来,你能行的!”我抬头,看到爸爸妈妈鼓励的眼光,顿时觉得信心满满。剩余527。75元,我把它看做是530元,这是我实际可支配的钱,羽绒服75折的话,就相当于用530除以0。75,我拿出手机,打开计算器,那我可支配的钱应该是705元,我选择的时候只要看价签价格在这个价钱以内就可以了。想到这,我心里暗暗松了口气。我跟爸爸妈妈说:“我知道我应该怎么选了。”最后我选了一款耐克的轻薄款,价签标价699元的一款迷彩羽绒服,打过折扣需要付524。25元,全都买过后,看着我手里仅剩的3。5元,顿时觉得松了口气,原来要想最大价值的花钱,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啊!
爸爸妈妈看着我说:“没想到你还真有两把刷子啊!”
“那当然,虎父无犬子吗!”我得意地说。
怎么样,你们是不是也觉得我很棒呢!小小的打折问题里可是有大学问呀!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 篇9
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的身影,超市里,餐厅里,家里,学校里………都离不开数学。我也有几次对数学的亲身经历呢,我挑其中两件事来给大家说一说。
记得三年级,有一次,我和妈妈逛超市,超市此刻正在搞春节打折活动,每件商品的折数各不相同。我一眼就看中了一袋旺旺大礼包,净含量是628克,原价35元,此刻打八折,可是打八折怎样算呢?我问妈妈。妈妈告诉我,打八折就是乘以,也就是35×=28(元)。我恍然大悟。我准备把这袋旺旺大礼包买下来,可是,妈妈告诉我,可能后面的旺旺大礼包更便宜,要去后面看看。走着走着,果然,我又看见了卖旺旺大礼包的,净含量是650克,原价40元,此刻也打八折。这下,我犯了愁,净含量不一样,原价也不一样,哪个划算呢?我又问妈妈。妈妈告诉我35×=28(元),40×=32(元),一袋是628克,现价28元,另一袋是650克,现价32元。用28628≈,32650≈,》,所以第二袋划算一点儿,于是,我们买下了第二袋。经过这次购物,我明白了怎样计算打折数,怎样计算哪种物品更划算一些。
记得四年级,有一次,我和一个朋友出去玩,朋友的妈妈给我们俩出了一道题:1~100报数,每人能够报1个数,2个数,3个数,谁先报到100,谁就获胜。话音刚落,我便思考怎样才能获胜,我想:这肯定是一道数学策略问题,不能盲目地去报,里面肯定有数学问题,用1+3=4,1004=25,我不能当第一个报的,只能当最终一个报的,她报×个数,我就报(4—×)个数,就能够获胜,我抱着疑惑的心理去和她报数,显然,她没有思考获胜的策略,我用我的方法去和她报数,到了最终,我果然报到了100,我获胜了。原先这道数学问题是一道典型的对策问题,需要思考,才能获胜。到了六年级,我也学到了这类知识,只可是,更加难了,经过这次游玩,我喜欢上了对策问题,也更加爱思考,寻找数学中的奥秘。
数学,就像一座高峰,直插云霄,刚刚开始攀登时,感觉很简便,但我们爬得越高,山峰就变得越陡,让人感到恐惧。这时候,仅有真正喜爱数学的人才会有勇气继续攀登下去,所以,站在数学的高峰上的人,都是发自内心喜欢数学的,站在峰脚的人是望不到峰顶的。仅有在生活中发现数学,感受数学,才能让自我的视野更加开阔!
数学小论文六年级获奖 篇10
微课资源包括着教师的短暂性视频讲授、微教案、微课件、微练习和微反思几个组成部分,可谓是集合了以视频、音频、文字和图画等形式为一体的现代化信息教学有效策略。另外,小学数学课程是一种文字理解和数字展示相结合的课程,而对于语言知识和数字认知还处于低水平的小学生来说数学课程是一项难题,这就需要教师强化微课资源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应用,通过这一教学活动有助于多角度和多层次性开发小学生的数学思维的空间和平台。
小学数学;微课资源;教学活动;途径。
随着信息技术手段的更新和升级,微课已� 鉴于小学生自身的身心学习接受度以及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的抽象性和逻辑性强特征,这就需要教师优化整合小学数学教学内容以及微课资源的切合点,从而有机地发挥微课资源对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引导和提升。
一方面,从微课资源来看,它是借助于信息技术精简教学时间集合教学视频、教案、课件、练习和反思于一体的资源,它能够融合和弥补各个资源之间的优势和缺点,使这个资源最大化地组合演化为生动、具体、多样化和可操行的教学资源,一旦与课程教学活动相结合就能够拓展课程教学活动的深度和广度。另一方面,小学数学课程教学活动交织着文字理解和数字展示的。活动,而小学生本身还处于不断地学习语言文字和数字理解的认知挖掘阶段,这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小学生学习数学难的困境,另外,小学生的身心成长特点又决定了他们对趣味性、丰富性和新奇性等事物比较敏感。因此,如果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强化微课资源的应用,微课资源就能够有效转化小学数学课程展开的教学方式和风格,就有利于满足小学生自身天性健康成长的需求,最终有利于提升小学生学习数学课程的效益性。
1、注重微课资源与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契合性。
微课是在原有的多媒体信息技术简化和升级的产物,这就决定了小学数学课程的有效开展还是脱离不了多媒体信息技术的辅助,这就需要小学数学教学借助于深化和提升多媒体技术辅助工具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有机灵活性应用,以挖掘微课资源与小学数学教学活动的契合点,使得小学课程所进行的教学活动各个环节能够详略得当和重难点得到全面性地凸显,那么,小学生就能够把握数学教学活动的内在学习规律而逐渐地内化成为自己的学习方法,小学生学习数学难的困境就会逐渐得以缓解。例如:在进行小学数学第三册《长度单位》这一数学教学活动时,教师以精简《长度单位》的视频展示,简要地把长度单位的概念、分类以及公式;教学目标等通过多媒体视频形式展示出来,特别注重以小学生熟悉的铅笔作为长度单位的展示对象进行长短比较和之间的转换重点性讲授视频演示,而后教师和学生一起对微练习题进行强化训练,且通过练习题的反馈情况教师及时指出学生们对这节课程的掌握情况进行总结反思。在微课资源的交织有效应用和引导下,小学生不再感觉到数学课堂活动枯燥无味而是充满了吸引力,并愿意配合教师的微课教学活动去认真探求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方法,那么,小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就会得到不断地培养和提升。
2、拓展微课资源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的延伸。
小学数学知识包含着大量的知识体系和内容,同时,小学生的思维认知和学习承受度的有限性,单一性地靠短暂的课堂四十分钟数学教学活动,小学生难以有效地消化对所学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微课资源对课堂知识点教学的精简应用制作成课后微课视频,通过教师的微信平台群或者教师的公共号进行发布,以便于小学生在离开学校以后当遇到数学学习难题时,可以让家长把教师的微课视频进行播放让学生在进行知识点的再现解读,从而小学生就能够通过教师的微课视频再次回忆起遗忘或者存在误区的知识点部分,由此可见,这种微课资源在数学课堂外的拓展就是对课堂活动的进一步延伸,成为小学生随时随地有效学习数学的良师益友,最终有助于小学生在不断反复琢磨数学知识点和应用的过程中成功地找到适合自己的数学学习策略。
显然,教师与时俱进加大微课资源在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是小学数学教学活动与时代发展特征紧密相结合的现实性要求,也是满足小学生成长天性健康发展的个体性诉求,更是小学生数学自身课程教学进一步挖掘和提升的限制性需求。只有教师充分发挥微课资源对数学各个课程环节的贯穿和引导,小学生的成长天性优势才得以进一步地挖掘,也才能够引起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增强他们学习的自信心,更有利于破解小学生学习数学难的困境。
[2]何晓园。小学数学微课资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d].宁波大。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 篇11
很多学生都不喜欢学习数学,尤其是小学生,他 小学四年级的学生心智还没有完全成熟,但是他们对于一门课程的喜好程度却分得十分清楚,如何让这个年纪的学生对数学感兴趣是教师一直都在探索的问题。
让小学数学更具趣味性的方法有很多,但是我们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来判断是不是适合自己所在的教学环境,如果不适合自己,那么该方法多好都没用,所以让小学数学教学更具趣味性的意思不仅是要形式上有趣味性,更要注重它实质的作用,进行趣味性教学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数学时改变自己对数学的一贯看法,听讲时不再觉得数学是枯燥无味的学科,做作业时不会难以理解,对数学的学习怀着热爱之心,这样趣味性教学才起到了作用。
对于小学生来说,课堂过于沉闷他们肯定不愿意听讲,数学的教学本来就没有多少趣味性可言,如果教师选择以往的教学方式,施行“填鸭式”的教育,那么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会越来越低,同时也会让自己的教学越来越没有趣味性。四年级的学生他们性子里的活泼和感动以及喜欢新奇事物的心态还没有改变,所以传统的教学方式对他们来说亟需得到改变,对数学的教学来说更是如此,他们很有可能 很多学生在数学课进行到一半时会觉得很无聊,开始走神或者遐想,教师可以通过这些小故事和一些笑话来帮助学生放松一下,然后再进行教学,效率就会高很多,通过改变自己的教学方式来提高课堂的活跃度,学生就会觉得学习数学并不是一件很难的事,会积极思考问题,整个班级学习数学的风气就会大大改变,数学教学的趣味性就提高了很多。
提高课堂教学趣味性的第二个方法就是进行小组的互助学习,一方面,这可以让学生互相竞争,成绩好的学生能够带动成绩不好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大家共同进步;另一方面,这样可以及时解决学生之间存在的一些问题,很多学生在学习时会遇到一些困难,但是又羞于向教师开口,这时如果能够得到小组中同学的帮助,那么他们的问题就能迎刃而解,小组互助学习能让学生之间的感情更加深厚,同时能让他们在课堂上更加有目地的讨论,这样课堂就会被调动起来,教师在教学时也不会感觉到压力大,教学的心情放松,趣味性自然就会增加。教师能有更多的时间来思考进行趣味教学的方法,让数学教学课堂变得更加生动。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 篇12
今日,我无意间发现里一个趣味的测试,这是一个由印第安人发明的水晶球心理测试。
我打开页面,看了看规则,是这样的:随便从10—99之间选一个数字,把十位数和个位数相加,再把原数减去相加的数,最终记住得出数字的图案,点一下水晶球,就会出现那个你记住的图案了(水晶球旁边有10——99的数字,数字旁有一种图案)。如:232+3=523—5=18。
我看好后,就选了787+8=1578——15=63。我又看了看63旁的图案,便点了点水晶球,发现出现的图还真的是我记下的图。我又选了一些数字,算了算,水晶球都能够准确的出现我记下的图案。好神奇啊!
我心想:水晶球为什么明白我记下的图案啊?
我发现数学其实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数学的海洋将任我们翱翔!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 篇13
本第一学期六年级数学期中试卷,包含九种题型,填空、判断、选择、直接写得数、脱式计算、求阴影部分的面积、操作题、提出问题和应用题,可以说这七道大题囊括了这段时间学习的重点、难点知识,也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各种能力,是一份很有价值的试卷。
我班这次平均分,优秀率 100%,考得还算不错。这次考试,从组织考试到阅卷,每位教师都很重视。老师们的想法是用这份试卷检验一下前段学习的教学质量,查漏补缺,吸取教训,以便更好地改进今后的教学。
纵观整张试卷,分析其具有以下特点:
1、题型多样,检测面广
试卷由基础题和新型题构成,这些题以多种形式出现,考查了同学们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填空题的错题主要集中在第3小题和第5和第7小题。第3小题是含糖率的问题,本来教师上课时已经强调过了,但是孩子们的记忆能力和听讲状态可能不佳,以后还要多注意这些基础知识的落座。第5小题考查的是找规律的问题,这一点在复习时有些疏漏,再加上孩子们没有真正的去算一算,因此出现了问题。第七小题用比解决问题是特殊的给出一部分求另一份。强调的还是不够,学生理解力也不够,所以一定要站在学生的角度考虑问题,反复增强孩子们的理解能力。
2、难易适度
总体看来,本章试卷难易适中,考查了同学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比如简算的最后一题,对于减法结合律的运用仍有出错,其他计算是由于不认真,在我看来,这是学生能力不够的体现。第七大题的提出问题具有创造性,既考查了学生的审题能力,又考察了他们的理解能力,而并解答这一块,使得好多不审题的问题同学吃了大亏,这也是不认真审题的后果。应用题的第七大题考察了学生对于单位转化的掌握情况,认真的学生才能有所收获,有所启示,体现了“难易适度”的原则。
在本次试卷当中,我们也查找到了诸多不足:
(1)个别学生计算题出现错误较多,计算能力仍有待提高。(2)学生审题太马虎,个别学生不假思索便将答案写出,应用题的第一题学生忽视了做题时要抓住单位“1”,故列式出错。第七大题的提出问题并解答,11名同学没有解答,这是非常令人遗憾的地方。
((4)解决问题的问题仍然需要教师多引导,学生多加练习,相信孩子们会在练习的过程当中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通过本次测验出现的不足之处,我将要对自己的教学进行改进,使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乐学,好学。
1、查找自身不足,在以后的数学教学中,我要努力充实自己,之后再去拓宽、发展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学习中会发现问题并利用所学知识及时解决问题。
2、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培养学生“做前仔细审题,做时认真分析,做后认真检查”的好习惯。我想这对小学生是非常重要的!总之,从学生对本次试卷的作答中,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优点,也查到了自身的不足,给我们的收获很大,这对我们以后的教学工作起了一个很好的促进作用。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 篇14
摘要:通过本课的教学,用很简单的问题和简单的游戏,亲手尝试可能出现的情形与不可能出现的情形,让学生感受一下其中有趣的数学现象。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数学游戏亲手尝试动手操作培养能力提高能力。
1.通过本课的教学,让学生感受一下其中有趣的数学现象。
2.通过课内合作学习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3.在动手操作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问题、思维能力,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过程与片段案例分析。
(一)猜想从问题设置开始。
师:这节课老师和你们一起做个游戏,大家有兴趣吗?
生:有!
师:老师现在这有两枚骰子(教师出示两枚骰子),现在我同时掷在桌子上,大家猜测一下它们的和可能出现哪几种结果?不可能出现哪几种结果?并说出理由。
生1:它们的和应该在2-12之间。(教师板书:2-12中的任意一个)。
生2:它们的和肯定不会超过12,12是最大了。
生3:它们的和大于2或等于2。
因为1个骰子最小是1,2个骰子的和最小是2。学生动手操作结果显示:掷两枚骰子的和在2-12之间的任意一个数。(板书:大于等于2,小于等于12)教学心得:学生在这个活动中,亲手尝试可能出现的情形与不可能出现的情形,整个过程中操作———观察———思维———反馈,亲历认知过程,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生:好!
师:你们猜猜,谁赢的可能性大呢?
生1:老师选了5,6,7,8,9是五种可能;5,6,7,8,9以外的数2,3,4,10,11,12是六种可能,应该是我们赢的可能性大。
生2:这要看运气,谁赢的可能性大!
师:还是让我们看实验的结果来说话吧!(学生动手投骰子,边投边记录)。
教学心得:学生对猜想和动手操作活动积极性高,兴趣浓厚,进一步促进了学生的实践活动的开展。
(二)从发现问题中,进一步猜想与探究。
师:通过你们几次的尝试,操作中发现了什么问题?
生:通过操作看记录结果,显示老师赢的次数多。
生:……。
师:小实验的结果老师赢的次数多,不是老师幸运,是其中隐藏着小小的秘密,下面,我们一起研究一下这个秘密。
师:我们知道每粒骰子有6个面,分别是1、2、3、4、5、6。在一个面上,1-6出现的可能性应该是一样的,但是两枚骰子出现2-12这11个数的可能性是不是一样呢?我们下面去研究一下。
教学心得:从实验中发现问题,激发强烈的求知欲,促使学生深入探究。
(三)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实验探究解决问题,验证开始的猜想。
学生每4个人为一个合作学习小组,一名同学负责记录,其他3个同学轮流抛骰子。
生:(活动开始)抛骰子。
通过小组动手操作———研讨———总结,根据师生的共同活动,记录结果发现11个数出现的可能性是不一样的。
师生对这一过程进行分析:
板书(每次的结果分析):
2=1+1。
3=1+2=2+1。
4=1+3=2+2=3+1。
5=1+4=2+3=3+2=4+1。
6=1+5=2+4=3+3=4+2=5+1。
7=1+6=2+5=3+4=4+3=5+2=6+1。
8=2+6=3+5=4+4=5+3=6+2。
9=3+6=4+5=5+4=6+3。
10=4+6=5+5=6+4。
11=5+6=6+5。
12=6+6。
从直观的列表中我们可以看出:掷出的和是5、6、7、8、9的次数相对较多,而和是2、3、4、10、11、12的次数较少。
师:从上面的分析中,现在你们明白了为什么老师赢的次数多了吗?
生:明白了!
师:请同学们自己再动手操作并分析一下其中的原因,一会跟大家说说其中的道理。
生:老师选的5,6,7,8,9这五种可能的机会明显多。
师:这就是老师赢的机会多的原因。
教学心得:通过简便、直观的方式呈现出现的结果,会更直接感受实验的结果。使动手操作从表面现象延伸到深层次的内涵。
(四)小结。
师:今天这个活动虽然很简单,同学们做起这个活动也很方便,但是,通过今天的。活动,你们是不是感觉到做任何活动,只要善于动脑,善于探究,就会有很大的收获?请说说你今天的收获。
生1:简单的实验,让我们明白其中的大道理。
生2:无论是做实验,还是做游戏,不能只看表面,应该善于动脑子,多思考。
生3:再简单的动手操作,其中往往会让我们变得很聪明。
师:同学们说得都很好,学数学会让我们越来越聪明;动手操作会揭开许多小秘密;以后还要勤于动手,善于思考,动手动脑,会越来越聪明。老师希望你们越来越聪明!
教学心得:通过这样一个“可能性的大小”的实验游戏揭开了这个隐秘的秘密,让学生感受到了动手操作的意义。动手操作不单单是看表面现象,要进一步地分析内含的隐性秘密才能解决数学问题。
三、课后反思。
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游戏来探讨可能性大小的实践活动。在这个活动中,通过学生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巩固了“组合”的知识内容,来进行可能性大小的探讨,解决“为什么老师赢的次数多”的问题,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本节课的教学虽然很简单,但是环环相扣,逐步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更深层次的研究。
第一个环节:设置问题质疑———猜想的开始。
学生在这个活动中,用很简单的问题和简单的游戏,亲手尝试可能出现的情形与不可能出现的情形,整个过程中操作———观察———思维——反馈,亲历认知过程,有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促进智力的发展和提高。
第二个环节:从实验中发现问题———猜想的深入。
实验结果与事先估计不一样时,引起了认知冲突,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学生亲历猜想———实验———验证的过程,自己得出正确的结论。当学生通过统计有限次数的实验结果,看到掷出的和是5、6、7、8、9的次数相对较多,而和是2、3、4、10、11、12的次数较少时,教师及时引导学生用直观的数的分解的形式来分析其中的奥秘,找出其中内含的秘密。
第三个环节:从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验证猜想的结果。
只有猜想没有行动———是空想。猜想后的探究活动会验证猜想的结果。过程很简单,但是猜想———实验———探究的过程就是我们从发现问题到寻找解决问题的过程。动手实验是解决问题的方法,更是解决问题的活动方案,最终圆满地解决了所有的问题。同时让学生感受到了动手操作的意义,动手操作不单单是看表面现象,要进一步地分析内含的隐性秘密才能解决数学问题。
参考文献:
[1]余思丽。小学数学中的概念教学小议[j].新课程:教师。2008(8).。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 篇15
数学的知识海洋是无穷尽的,学习数学的过程也韵味无穷。今天,一道有趣的数学题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是,我叫妈妈来一起思考这道题。
妈妈看到这道题后,二话不说,立马用方程来解。设原来共有运动员x人参加,那么现参赛总人数为(x+10),根据“原来参赛总人数×1/15+10=现在参赛总人数×2/23”的关系式得出x=450,那么最终的答案就是:这次运动会共有460人参加,这个学校有40人参加小学生作文--数学小论文600字小学生作文--数学小论文600字。
列出算式如下:
(原)某校:其他=1:14=3:42
(现)某校:其他=2:21=4:42
因为其他学校参赛人数不变,这样就可以算出这个学校增加10人是增加了4-3=1份,那么,比的单位就是10÷1=10人。用4×10=40就算出这个学校现在的参赛人数;(4+42)×10=460算出这次运动会参赛的总人数小学生作文--数学小论文600字作文。
一道题就这样被迎刃而解了。看到我不列方程直接算出答案,妈妈先是有些惊讶,继而拍拍自己脑门,连声说着:“我怎么没想到呢?”接着,当我说出:“数学王老师说了,如果看到应用题只知道列方程的话,是没有前途的”这句话后,妈妈来了句:“太伤自尊了!”就假装不理我了。
通过这道有趣的数学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遇到难题不要怕,积极思考各个数之间的关系,进而找到解题的钥匙,这样,任何题都能被解决。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 篇16
数学的知识海洋是无穷尽的,学习数学的过程也韵味无穷。今日,一道趣味的数学题引起了我的注意,于是,我叫妈妈来一齐思考这道题。
题目如下:某区举行小学生春季运动会,其中某校参加的人数占运动员总人数的十五分之一;若这个学校再去10名运动员,则该校人数占运动员总人数的二十三分之二。问这次运动会共有运动员多少人?这个学校有多少人参加运动会?
妈妈看到这道题后,二话不说,立马用方程来解。设原先共有运动员×人参加,那么现参赛总人数为(×+10),根据“原先参赛总人数×115+10=此刻参赛总人数×223”的关系式得出×=450,那么最终的答案就是:这次运动会共有460人参加,这个学校有40人参加。
我承认,在解方程的熟练程度方面,我还不如妈妈;可是,难道这道题就只能用解方程这一种方法来求解吗?数学教师在课堂上说过:掌握了比例法,能够使问题简单化,甚至能够把六年级的数学题变为二年级的那么简单!这道题目中有变量,也有不变量。哈哈,这时候我的脑海中浮现出“以不变量或者中间量做单位1”而用比例法求解。对于这道题,不变量是其他学校的参赛人数。所以,用1-115=1415算出原先这个学校和其他学校的人数比例是1:14。然而这个学校增加10人后,那总人数也就增加10人,所以用1-223=2123算出此刻这个学校和其他学校的人数比例是2:21。列出算式如下:
(原)某校:其他=1:14=3:42
(现)某校:其他=2:21=4:42
因为其他学校参赛人数不变,这样就能够算出这个学校增加10人是增加了4-3=1份,那么,比的单位就是10÷1=10人。用4×10=40就算出这个学校此刻的参赛人数;(4+42)×10=460算出这次运动会参赛的总人数。
一道题就这样被迎刃而解了。看到我不列方程直接算出答案,妈妈先是有些惊讶,继而拍拍自我脑门,连声说着:“我怎样没想到呢?”之后,当我说出:“数学王教师说了,如果看到应用题只明白列方程的话,是没有前途的”这句话后,妈妈来了句:“太伤自尊了!”就假装不理我了。
经过这道趣味的数学题,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遇到难题不要怕,进取思考各个数之间的关系,进而找到解题的钥匙,这样,任何题都能被解决。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 篇17
小学课堂教学是提高学生学习水平的主阵地,在课堂上教学中,教师有必要使用多变的策略丰富教学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本文探讨了几种常用的小学数学教学策略:让学生分组讨论,在争论中碰出思想的火花;使用多种形式的鼓励,从精神鼓励到物质奖励,再到荣誉肯定,不拘形式,让学生都能感觉到尊重和肯定;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还可以适当地使用多媒体教学。
关键词: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教学策略
课堂教学始终是教学的主阵地,教师应该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课堂教学上,而不是依靠大量的家庭作业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更不应该总是把家长绑架在一起,把本来属于教师的责任向家长分担。课堂教学固不可少,但是因为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课堂教学容易陷入单调和重复中,让很多学生对学习产生厌烦心理,以至于影响了课堂教学效果。那么,如何有效提高课堂教学的成效呢?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善于调动各种手段,丰富教学的方式方法,以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在本文中,笔者将介绍几个常用的教学小策略,和同仁一起探讨。
一、让学生碰出火花
小学生正处于学习的“较真”阶段,他们总是坚持自己是对的,甚至是错了也不认错,总要驳倒对方。对于这样的情况,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其积极的一面。碰撞难免会出火花,这种学习的积极性和认真性应该得到肯定和支持。教师要善于保护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要善于利用学习的形势。对于那些表现为固执坚持己见的学生,教师要引导他们使用合理的论据,形成清晰的线索分明的论证过程,从而实现“坚持己见”到“据理力争”的转变。这样,尽管他们会对最终的答案存在不同结果,但是在这个小组讨论的过程中,他们获得了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课堂上的小组讨论可以进行小组内讨论和小组间的辩论形式,小组内的讨论要求同,最终形成统一意见,而小组间的辩论则是存异,指出对方的纰漏,树立自己的观点。需要注意的一点是,无论课堂怎样激烈,学生们的思维怎样碰撞,又是如何地各抒己见,仁者见仁,但是到了最后,教师都要进行总结概括,还要进行方法性的引导,避免学生陷入个人情感的对抗中。
二、多种多样的鼓励方式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任何学习都不能离开学习兴趣的参与。一位心理学家曾说过:“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意念和胜利的欣慰,便会激发追求无休止成功的意念和力量。”对学生来说,教师的一点点鼓励,一次的肯定,一次表扬,都是他成功的标志,这种成功的意念和力量也就是学生兴趣的源泉,他们能从中体验成功的喜悦。而鼓励则是保持学习兴趣,激发学习兴趣最好的催化剂。在小学教育阶段,教师应该尤其多给予学生鼓励,可以在教室里进行公开的口头表扬,也可以让学生站到讲台上接受大家的掌声,还可以把优秀的试卷或者作业张贴在教室里,这些都属于精神奖励。当然,我们也还可以进行物质奖励,把学习本、橡皮、图书等作为奖品。除此之外,还可以进行象征符号化的荣誉奖励,比如颁发锦旗。
比如,在一次口算比赛中,我随手拿起一个小木棍,并说:“这就是胜利的锦旗,只有又快又准确地算出所有试题才可以得到它。”结果,学生兴致勃勃地算了起来,其中的一个平时很调皮的男孩得到了第一名,当他把小木棍拿在手里的时候,我分明感觉到他在拿着一面红旗。他妈妈后来跟我说,他回家就很高兴,说他得了第一名,一个晚上都手舞足蹈的。可见,奖励并不局限于形式,也和物质的多寡没有丝毫联系,却能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浓厚兴趣。
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是重点,也是学生数学学习水平重要的体现。在很多家长看来,数学课的主要内容就是学会算数。因此,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是提高小学数学成绩最有效的方法。
良好的计算习惯一是注意力集中,小学生思维虽然灵活却过于发散,很难集中注意力。而计算对于小学生来说无疑是高水平的脑力活动,如果不能集中注意力的话就很难得出正确的答案。同时,注意力也离不开耐心的训练,教师可以建议家长在家里帮助孩子锻炼耐心,充分利用一些儿童思维训练的书籍,使孩子在游戏的过程中受到耐心训练,从而培养他们注意力的持久性。二是独立完成。许多小学生对于自己不够自信,自己算出来了还要问其他同学,一看自己和别人的不一样就立刻否定了自己的答案,这是小学生缺乏自信的表现。这种情况下,教师和家长都要善于鼓励学生,肯定他取得的每一点进步,让他养成独立自主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三是要养成养成自觉检查、验算和有错必改的习惯。不能够独立完成计算的学生往往没有验算的环节,算完就忙着和他人对答案,在答案不同的情况下,又很容易地否定自己,这也和他没有养成验算的习惯有关。如果学生能够养成复查和验算的习惯,就能认真地核对自己的每一个步骤,从严密的计算中找到自信。
除此之外,教师还要加强书写格式的指导,规范的书写格式可以表达学生的运算思路和计算方法、步骤,防止错写漏写数字和运算符号。在这一方面,教师要以身作则,身体力行,为学生做出表率,为学生良好的示范,在板书的时候不要乱画乱写,保持整洁,在写到计算步骤的时候也要严格地按照计算规范来,不可
四、适当利用多媒体教学
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今天,多媒体教学凭借其集声音、文字、图像和视频于一体的优势,具有很强的表现力,大大弥补了自制教具的局限性。多媒体教学已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是仍然有许多专家在讨论多媒体的使用,笔者对此也持比较保守的态度,多媒体教学能够给我们带来多少利好。当然,我们不能否认多媒体教学的积极作用,笔者只是不赞同过度夸大多媒体教学,如果每堂课都毫无节制地使用多媒体,会使小学生失去了对它的兴趣,而且学生的学习注意力反而 适当使用多媒体才能物尽其用,才能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否则,可能会有适得其反的效果。
参考文献:
[1] 叶澜。让课堂焕发出生命活力[j].教育研究。(9).
[3] 波利亚。数学与猜想[m].科学出版社,.
[4] 郎正松。中学课程辅导[j].教育研究,(14).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 篇18
今日,我无意间发现里一个趣味的测试,这是一个由印第安人发明的水晶球心理测试。
我打开页面,看了看规则,是这样的:随便从10—99之间选一个数字,把十位数和个位数相加,再把原数减去相加的数,最终记住得出数字的图案,点一下水晶球,就会出现那个你记住的`图案了(水晶球旁边有10——99的数字,数字旁有一种图案)。如:232+3=523—5=18。
我看好后,就选了787+8=1578——15=63。我又看了看63旁的图案,便点了点水晶球,发现出现的图还真的是我记下的图。我又选了一些数字,算了算,水晶球都能够准确的出现我记下的图案。好神奇啊!
我心想:水晶球为什么明白我记下的图案啊?
于是,我做了一个很笨的小实验:从10——99的数字都算一遍。结果发现得出来的数都是9的倍数:9、18、27、36、45、54、63、72。我又看了看这些数字边的图案,都是一样的。我说:”哦,所以水晶球会明白我记下的图案啊!哈哈哈!“
我发现数学其实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善于发现,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数学的海洋将任我们翱翔!
数学小论文六年级获奖 篇19
新课程理念下,生活化教学已成为数学教学的一种重要方式,数学教学内容与数学能力的培养都是为了使学生在实际社会生活中能独立解决问题。教师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应将学生已有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相联系,通过生活化教学方法的不断探讨与创新,使小学数学教学更贴近于生活实质,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学习主体意识,最终实现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师;教学。
数学学习对小学生的作用不仅仅表现在学习成绩上,通过对“数学课程标准”的认真解读可以得出生活与数学的密切联系。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提高学生成绩,还应通过生活化的教学方法,使数学更贴近于小学生日常生活,在生活中学习数学,在数学中感受生活。笔者结合长期小学数学教学经验以及小学生数学教学实际,对当前数学生活化教学进行了探讨。
1.针对小学生实际学习情况提出生活化教学。小学生每天都会进行数学学习,每天都在运用数学,但却对数学学习无法提起兴趣,在实际生活中无法科学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这是当前我国小学数学教学中存在的普遍现象。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师一味地进行数学课堂教学,学生被动的接受教师讲解,数学知识被局限于课堂之中,知识与生活不能有效融合,最终难以学习致用。久而久之,学生对数学知识学习缺乏兴趣,探讨的热情下降,学生创新能力未被挖掘出来,对学生实践能力及综合素质的培养都产生局限性。
2.针对当前小学生数学教材状况提出生活化教学。当前,教育学界已深刻意识到小学数学教学与学生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清楚小学数学教材内容的编写应紧扣生活实际。但是在当前小学数学教材内容上,还是以陈旧的教学题材为主,内容缺乏与生活的相关性,与时代的发展速度以及小学生的学习需求不符,小学数学课本需要得到充实与改造,
3.针对当前小学生数学课堂教学效果提出生活化教学。传统教学方法在当前小学生数学课堂教学中仍然占据主体地位。这种传统的教学方式下,教师成为教学主体,对知识的讲解注重逻辑推理,对知识背景、知识的延伸没有足够重视。一块黑板、一支粉笔进行板书,根据教材进行讲课的教学方式为常见教学方法。在数学教学中,多媒体教学方法极少得到运用,学生知识的获取多来源于教师的授课以及课本中的知识点。沉重的课业压力下,学生面临着课堂教学枯燥无味,课后要做大量习题与测试的现状,很难对数学课程产生兴趣。
4.针对当前在小学生国际数学比赛中的现状提出生活化教学。我国的中小学生在各大国际数学比赛中一直占据优势地位,受到教育界的一致好评,也得到了世界的广泛关注。但是摆在这些成绩面前的一大窘况是,我国中小学生在知识的实际运用、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上,相对于日本、美国等国家来说明显偏低,我们的学生对知识缺少实际运用的意识与能力。在这种现状下,要求小学数学教师重点关注教学内容与生活实际的联系,以学生实际运用能力为导向,以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学生易于理解的生活现象进行数学生活化教学,从生活中提炼出与数学有关的问题,从数学中学到实际生活能力。
1.创造良好教学氛围,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针对小学生这一群体的年龄特征与个性特点,培养出小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才能吸引学生的学习热情,自主进行学习。小学生年龄偏小,思想意识上还处于萌芽阶段,数学初始学习阶段对课程的兴趣培养对后续学习阶段的学习效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针对小学生爱听故事、爱玩游戏的年龄特征,可以通过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在生动的课堂教学中引入生活化的教学情境,吸引小学生的关注,带动学习的热情。例如: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抽取20名学生,排成两列,提问同学们平均 通过这些简单的活动设定,以及学生的讨论与思考,教学效率会因此而得到提高,学生也会对数学教学充满兴趣。同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意识到小学生兴趣培养的重要性,在课程设置上注意对学生兴趣的激发,使学生在兴趣驱使下热爱数学课程,最终实现更好的教学效果。
2.创设生活化情境,使数学教学更贴近生活。学生所学知识与自身熟悉的生活环境相似程度越高,学生对知识就更容易接纳与掌握。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尽量创设出贴近学生日常生活的教学情境,以促使学生在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更易于接收数学知识,并使学习积极性得到保持。例如:在认识“几分之几”这一教学重点时,要使小学生掌握几分之几这一抽象的数学知识,可通过生活情境的引入:“小明去小花家玩,小花的妈妈拿出蛋糕招待小明。妈妈将蛋糕分成四块,小花吃了一块,小明吃了二块,妈妈吃了一块,那用分数如何表示呢?”学生在这一熟悉的情境下,进行积极地思考,得出小花吃了四分之一、小明吃了四分之二的答案。接着教师可以对本堂课的内容进行重点讲解,这一情境的创设使小学生产生亲切熟悉的感觉,感受到分数的学习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同时对分数的含义有更完整的认识。乐于解开疑惑,主动思考,也将原本沉闷的课堂教学,抽象的数学变得生动,通过贴近生活的。教学情境设置,提高教学效率。
3.教学语言与例题生活化。小学数学教学中,枯燥的数学计算与名词可能使学生产生抵触心理,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尽量根据小学生的特征,以生活化的教学语言进行课堂教学。以学生易于接受的语言表达对数学名词进行描述,使小学生与数学课程之间的距离逐渐拉近,体会到数学与生活的相关性。例如:在进行大于号与小于号教学时,可将大于号和小于号编成一段顺口溜:“大于号,小于号,两个数字中间站,谁大对谁开口笑”。学生可以通过对顺口溜的理解,简单地区分出大于号与小于号的含义。又比如将数字的大小比较说成“为数字排队”等,学生在这种生活化的教学语言下能够对数字大小排序进行更直观地理解。其次,还可在数学的加减法教学时,通过设置一些生活化的例题,教会学生数学运算。例如:“老师给小朋友们分糖果,已经给15位同学分发了糖果,还有8位同学没有领到糖果,那么请问这个班级一共有多少位小朋友?”“妈妈给哥哥和弟弟分别买了10支铅笔,每只铅笔元,那么妈妈买铅笔总共花了多少钱?”这种生活化的训练例题在锻炼学生运算能力的同时,也通过将例题生活化,把枯燥乏味的数学运算变得生动,学生在熟悉的语言与生�
4.培养学生数学生活化意识。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学会用数学的观点处理生活中的问题,认识身边的事物,以及提高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是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数学教学中,一些知识是抽象的,晦涩的,难以理解的,数学教师要做的是将学生难以理解与掌握的抽象知识,变得生动与鲜� 生活本身是一个巨大课堂,在生活中可以学到各种各样的知识。在生活中无时不刻地存在着数学现象,教师要指引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对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行思考。例如在新学期数学课堂一开始,给学生布置以下课题:以日记的形式,记录自己在学校、家庭、社会生活中接触到的数学知识,以数学的视角观察生活中的细小事情。有同学记录:“今天我和妈妈去菜市场买鱼,卖鱼的婆婆说要27元,妈妈和她讲价后只付了25元,便宜了2元,27-25=2。”又如:“今天哥哥的学校和其他学校进行篮球比赛,我默默地帮哥哥计算得分,进球时看到计分板上的变化,计算刚才的进球应该得2分还是3分。”通过将数学知识运用到生活琐事中,并自行记录,使学生学会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合理安排时间,思考解决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将数学运用到生活中,培养学生数学生活化意识,将使数学教学事半功倍。
5.课后练习、课外活动生活化。数学教学不仅仅局限于课堂,生活化的课后练习布置以及课外活动可以对课堂教学起到巩固效果。课后练习与课外活动应以趣味性的教学活动为主,带领学生以数学的观点对生活的环境进行独立了解,发挥个人的想象力,掌握抽象的数学知识,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例如在对“平面图形”这一章节进行教学时,可布置学生在课后寻找出生活中常见的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物品,每种形状各带一至两样在课堂上进行交流与沟通,加深其对平面图形的了解。在进行元、角、分的学习时,布置学生在放学后帮助家长去购买一件物品,记录物品的价格,购买时给营业员多少钱,找回多少钱?同时针对这一数学知识的学习,还可以进行相关课外活动。例如将学生分成两个小组,指定一组学生当营业员,其他学生为顾客,将学习用品贴上纸标签,写上价格,指导学生进行购物活动。一组活动完成后将两组成员角色对调,教师在一旁进行引导与监督。通过对数学知识的课后练习与课外活动,学生将对所学知识点有更牢固的掌握,教师不仅仅在课堂上做到生活化教学,在课后也使学生得到了教学实践,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总而言之,数学来源于生活,同时又服务于生活。在小学数学教学这一关键阶段,作为数学教育工作者,要以培养小学生数学的应用意识为教学目标,通过将数学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将生活化教学长期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数学,从数学中体验生活,最终培养小学生数学应用能力,达到学以致用的教学目的。
[1]刘秀明。关于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思考[j].课程教育研究,2014,(32)。
[2]徐荣芳。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的探讨[j].小作家选刊(教学交流),2014,(10)。
[3]王剑。关于小学数学生活化策略的几点思考[j].教育教学论坛,2014,(22)。
[4]桂木华。小学数学生活化教学初探[j]中华少年:研究青少年教育,2012,(11)。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 篇20
随着教育的改革和新课程的深入,对数学学科知识教学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很多学生在小学低年级学段就出现了成绩差距,甚至是两级分化,而且随着年级的升高,成绩相差更加悬殊。学困生形成的原因有很多,教师必须要根据学生的情况进行具体分析,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引导学困生走出数学学习的困境。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同时也是孩子性格塑造、能力培养的主要场所,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的性格、文化水平、教育方式、营造的家庭氛围都能够对孩子产生很大的影响,而数学学科的学习也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家庭的影响。比如,家长对孩子学习的关心程度直接关系着孩子的成绩,关心孩子学习的家长会帮助孩子对薄弱科目进行辅导,使孩子的知识得到有效的补充;而不关心孩子学习的家长则对孩子的学习听之任之,即使发现孩子有不懂的知识也不闻不问,那么孩子的学习能力就很难得到提升[1].所以,家庭的因素是导致孩子成为学困生的原因之一。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学校过于注重升学率,这就导致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注重对优等生的培养,而对于学困生采取近乎放弃的态度,从而使学困生的学习日趋下降,对数学学科的兴趣也逐渐减退,这种恶性循环使学困生很难再转变为中等生或优等生。
虽然小学数学相对于其他科目来说比较难以理解,但是从其结构和难度上来说并没有超出小学生的理解范围,所以小学生自身的因素也是形成学困生的原因之一。首先,小学四年级数学加入了四则运算、统计等难度较大的知识,在逻辑思维上要求也更高,所以学生在学的过程中会感到吃力,而部分学生由于怕吃苦、缺乏恒心,遇到困难就临阵退缩,导致了学困生的形成。同时,由于三年级开始加入了英语科目教学,随着英语知识难度的提高,学生容易顾此失彼,无法平衡好各学科的学习时间,从而导致数学成绩逐渐下降。此外,部分学生性格内向,当出现不懂的知识时,羞于向教师和同学请教,日积月累导致成绩下滑。
小学生在学习或者生活中受到挫折后极容易产生自卑感,而学困生因为成绩不好容易受到教师和同学的冷落,所以更难走出自卑的阴影而主动寻求帮助。这就需要教师给予学困生更多的关爱。比如,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对学困生的观察,可以通过提问或者随堂练习的方式来了解学困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在不影响授课进度的情况下可以适当地放慢讲课速度,然后在课下单独为学困生详细解决出现困惑的知识点,在讲解的过程中要耐心,注意语言不轻视、不刻薄,使学生感受到教师发自内心的关爱和尊重,从而逐渐化解他们的自卑心理,使其敞开心扉接受教师和同学的帮助。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使学困生重新投入到数学的学习中,必须要从兴趣入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采用具有趣味性的教学方法来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2].比如,在学习“角的度量”(小学数学四年级人教版)时,教师可以采用“亲自动手量一量”的方式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然后教师在黑板上随意画出一个角,每个小组派出一名学生进行测量,最后教师公布结果,使学生在游戏中逐渐培养出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学生的学习不仅是教师的责任,同时也是家长的责任,所以采取家校联合的方式能够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了解,并通过多方面的引导,使学生逐渐走出学习的困境。比如,教师要及时与学困生的家长沟通,希望家长能够辅助教师帮助学生走出数学学习的困境。家庭自由、轻松的环境是学校无法比拟的,所以教师和家长联合针对学生的薄弱点进行强化巩固对学困生的转化具有很好的效果。以“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的认知为例,教师在讲解完这两个图形的特征后,可以联合家长在家里与孩子玩“寻找图形”的游戏,进而巩固学生对图形的认知。
小学四年级数学的难度虽然相对于低年段有所提升,但是整体难度并不大,所以学生成为学困生并不是由于学科的难度问题,而是由于学生的畏难心理,以及教师和家长的失职和错误的引导。因此,教师要对学困生的教学更具耐心,联合家长一起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
[2]姜明珠。浅析小学数学学困生的形成原因与教学策略[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14(8):62.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 篇21
今日,我在做题时被一道应用题给难住了。这道题的题目是:小华今年3岁,今年爸爸26岁,几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小华的3倍?我百思不得其解。
之后妈妈回来了,我就请教妈妈。妈妈帮我分析:根据这个题目的条件可知,今年爸爸和小华的“年龄差”是26-4=24(岁)。再根据“爸爸的年龄是小华的3倍”这一关系,画张图试试。我们俩就开始画了起来。
画了图之后,我立刻明白过来了:他们俩过了几年后,“年龄差”还是24岁。再根据差倍问题的解法求出几年后小华的年龄,用几年后小华的年龄减去2岁,就能够求出中间经过了几年了。
解是:26-2=24(岁)
24÷(3-1)=12(岁)
12-2=10(年)
答:10年后爸爸的年龄是小华的3倍。
妈妈又让我验算一下,10年后爸爸的年龄是不是小华的3倍。
(26+10)÷(2+10)=36÷12=3
耶!我答对了。看来做题先得画图,画了图就能就一目了然了。
数学小论文六年级获奖 篇22
在小学六年级,数学的学习相对复杂,教师在总复习阶段如果一味地再现所学知识,是不能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的。因此,在小六数学总复习中,需要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这将有助于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
数学;总复习;归纳能力。
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知识面较广,对解提技巧的要求比较高,解法相对灵活。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自学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教师应当多加培养。此外,对于学生的归纳能力,教师也要重视,可以帮助学生较快地掌握知识,提升自身的创造力。
在归纳学习的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在总结提高复习阶段,教师起着关键的作用。教师自身要深入了解教材,做好备课工作,提升自我归纳能力,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在进行内容总结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逐步深入,不断完善。
教师要给学生讲解典型的习题,让学生进行适度练习。学生在解题的过程中,要学会自己去寻找方法和规律,总结不同问题的解题方法,学会触类旁通,灵活运用。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比较特殊的例题中,找到普遍的规律,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将教材前后章节进行融会贯通,总结出大致的提纲。
在进行数学题研讨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告知学生解题的最终目的,总结常用问题的解决方式,巩固知识点。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探索问题的知识结构,从中发现规律。如果问题相近,可以采用类比分析的方法,这样问题比较容易解决,学生也会觉得比较容易理解。在进行试题分析时,要让学生自主思考问题的关键点以及应采用的方法,从而熟练地解决问题。通过方法总结,学生会了解到常用的解题方法,如观察法、分析法等,这样学生在做题时才会有据可依,容易解决。
对于同一道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寻找多种解决的方法,包括正面、侧面和反面等,学生可以从中发掘出不同的解决方法,以便更好地沟通,增加学生的'知识,拓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根据一般问题的解法,是先要解答出甲乙两个人合作的时间,接着再求出零件的总数量。另外一种解法就是当题目出现以后,进行发散思维,考虑甲的工作量和工作总量之间存在的关系,从而得出在总工作量中,甲工作量所占的比例,进而得出零件的总数量。再根据甲乙的工作量关系或者甲乙之间工作效率的关系,求出乙工作量是甲工作量的几倍,或者是乙的工作效率是甲的工作效率的几倍,进而得出零件的总数。在这两种方法中,第一种方法叫做同中求异,第二种方法叫做异中求同,两者在目标方面是相同的——利用发散思维进而求得问题的答案。在课堂例题中,教师可以运用多种方法,举一反三。在课堂讨论环节,学生完成作业以后,教师要培养学生好的思考习惯,让他们针对一种题目寻找多种解决方法。教师要鼓励学生采用新颖的学习方法,拓展学生的思维。
在学习一个单元以后,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总结。教师可将这一单元的知识点列成提纲,进行具体讲解、示范。学生可以以此提纲为例,独立地进行提纲仿写。在刚开始时,一些学生可能写得不认真,只总结几个字,还有学生只是比照资料写,感觉十分困难,不知道该从哪里入手。对于这些问题,教师应当积极鼓励学生,对学生进行辅导,正确引导学生,帮助学生解决难题,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对知识点进行小结,可促使学生对本单元的基本概念有个大致的了解。学生将本单元的知识结构进行整理,有助于对公式、定理之间的关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还要总结习题类型,寻找解题的技巧;在推理方面要形成自己的认识,对解题规律进行探索。学生进行自我总结以后,教师可以结合学生自身的问题,进行分析、点拨,和学生展开交流,共同探讨问题。如果学生的总结写得比较优秀,教师可以张贴出来,在学生之间传阅,多表扬学生,进而培养学生的兴趣。
在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过程中,学生对知识的学习通常需要多种方法的整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增强学生的概括能力。归纳能力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在小学六年级数学总复习阶段,要多花功夫,提升学生的归纳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助力。
[1]马正清。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之我见[j].中国西部科技,2008(2).
[2]施双芳。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现实性思考[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10)。
[3]董艺玲。探讨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发散性思维的培养[j].中国校外教育,2013(2).
[4]陈竹青,吴剑丽。谈数学引导发现教学法的有效性策略[j].数学教育研究,2011(5).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 篇23
3、做:尝试做第11页做一做。
二、自学反馈。
1、检查预习作业。
2、提出不懂的问题。
3、交流讨论。
三、关键点拨。
1、学习例4。
出示例4,学生读题。
问:60位游人要派几位保洁员?90人呢?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并用综合算式解答。
问: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交流思路时启发学生用第二种方法解答,并使学生明白为什么要先算括号例的,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强调:加减法和乘除法在一起,要想先算加减法,必须打括号。
学生上台板演。
总结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2、检查“做一做”
本题贴近生活,学生会用两种方法解决,订正时学生说思路和方法,为什么要使用小括号。
四、巩固练习。
1、练习二第1题:先口算,再竖着对比上下三题的异同点,从中体会运算顺序的重要性。
2、练习二第2题:同桌相互说运算顺序后独立练习,教师指出算式中有两个小括号的可以同时脱式。
3、练习二第3题:要求学生用综合算式解答,说出小括号里算式表示的实际意义,体会小括号的作用。
板书。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 篇24
“没有训练就没有能力”,这是跟随马芯兰老师在数学教学改革实践中的深刻体会。我们所说的训练,是指师生在课堂上的双边活动。这种活动要求教师在课前做到两点:一是深钻全套教材,将每一课的训练内容,都置于知识整体结构之中;二是全面深入地了解班级中每一位学生的知识水平,在此基础上,结合教学的进度设计出训练的内容。所以训练课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要有新的突破
训练是以知识中最原始的基本概念为魂,以知识的内在联系为线,对学生已有的知识进行多方位、多角度的再现。在知识再现的过程中,对学生要有更新、更高的要求,使他们对旧知识有新的认识和理解。这个“新”,蕴含着学生的一种新的学习能力。
二、要抓准关键
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的作用是给学生以恰到好处的“提示”。这一“提示”,绝非是将新知识、新内容指点给学生,也绝非讲授;而是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他们积极主动地朝着教师提示的方向去探索、去发现、去认识、去提高。
三、要设计精当
在课堂上,教师应有意识地设计问题的情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发现的机会,有充分思考、探索、研究的时间,使他们都能积极思维、充分发挥他们的智慧和创造性。
四、要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
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思考方法和见解,要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各自不同的思路,以及有哪些闪光的东西或较深的理解,教师从中得到准确的反馈,从而确定下一步训练的内容和方法。
五、要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
在训练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为学生创造更多思考、争论的机会,充分发挥他们的内在潜力,促使他们不断地产生创造的欲望。学生在不断探索发现的过程中,既有成功的喜悦,也有若干次错误或不完善的思考。教师则努力使他们在活跃的思维中,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现,学习的积极性不断增长,数学能力随之逐步提高。
下面仅就一节课来具体阐述。
应用题训练
一、教学内容:“求和、求剩余”的加减应用题(一年级第二学期北京市实验教材)
二、课型:训练(系统整理、发散型)
三、教学目的:
1.加深理解“和”的概念,掌握有关加、减法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以“和”的概念为核心,从整体高度寻求解题的方法。
看过“六年级数学教学论文”的还看了:
1.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学论文
2.有关六年级数学小论文
3.浅谈小学数学教育教学论文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 篇25
妈妈说,外公家养的两只母狗“格格”和“花花”最近一前一后生了两只小狗,于是我缠着妈妈带我去看。
星期天,我们来到了外公家,看到了这2只小狗,它们都十分有特点。一只长得胖嘟嘟的,象个小肉球,灰色的皮毛在太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另一只则长得比较“秀气”,浑身雪白,象穿了一件洁白的外衣,依偎在“狗”妈妈的怀里,好可爱哦!根据出生的时间和颜色,外公分别给它们取名为老大灰灰,老二白白。
一到“狗屋”旁,我就被调皮可爱的小狗们吸引住了,全然不觉外公已经来到我的身边。外公说:“媛媛,你快要上四年级了,今日外公考你个问题,看你能否答出来”“没问题!”我自信地回答。外公指着小狗说:“这2只小狗出生的日期十分趣味,老大和老二出生在相邻月份的1号,这两个1号分别是星期三和星期四,你明白是哪两个月的1号吗”
咋一听,这个问题挺难的,但不服输的我还是进取动起脑来,我不由联系起三年级时学过的年月日知识:由相邻两个月的1号是星期几,如果只差一天,说明第一个月的天数除以7余1天,哪个月的天数是这样的呢哦,有了,29除以7余1天,一年中仅有二月份有可能出现29天,由此能够断定老大、老二分别出生在二月、三月的1号。
我把想法告诉了外公,外公高兴地夸我真聪明,那2只可爱的小狗好象也为我猜出了它们的生日而欢快地跳来跳去呢!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 篇26
时光飞逝,我们又迎来了新一届的毕业班,面对学校领导的殷切关怀、家长与社会的期待还有学生们对各自未来的无限展望,我们深感肩上的担子很重,13-又将是辛苦奋斗的最后半年,所以,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和细致合理的教学计划是十分必要的。
一、学生总体情况。
由于时间比较紧,课程内容比较多,所以这个学年段是新课进行的最紧的时候了!而根据以往的经验,我们必须用初三下学期将近一个学期的时间来进行初三总复习,所以初三上学期必须把整个学年的教学任务基本完成,而我们面对的又是问题重重的一群学生,他们很多对数学放弃了希望,不爱学习,学习基础差,学习方法欠佳,学习习惯很差,我们要做的就是激起他们求知的欲望,重新树立信心,告诉他们:只要有心,就有希望,就有很大的希望。在中考中拿到100分不是难事,120分不是梦想,从而最大限度的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及格率、优秀率和高分率。
二、教学主要思想:教育学生掌握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
历年的中考经验告诉我们,基础知识占据了80﹪的比例,这些题目往往是十分容易和直接的,只要学生在初三阶段有花一定的心思学习,拿到这一个比较客观的成绩是不难的。所以,在教学中,应注意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观念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学会正确、合理地进行运算,逐步学会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会用归纳演绎、类比进行简单的推理。使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与实践又反过来作用于实践。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逐步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实事求是的态度。顽强的学习毅力和独立思考、探索的新思想。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本学年的教学内容共两章及一轮、二轮复习:
第二十八章锐角三角函数。
28.1锐角三角函数。
28.2解直角三角形。
第二十九章投影与视图。
29.1投影。
29.2三视图。
一轮复习。
二轮复习。
四、教学措施:
针对上述情况,我们计划在即将新学年教学工作中采取以下几点措施:
1、新课开始前,用适当时间简要复习上学期的所有内容,特别是几何部分。
2、教学过程中尽量采取多鼓励、多引导、少批评的教育方法。
3、教学速度以适应大多数学生为主,尽量兼顾后进生,注重整体推进。
4、新课教学中涉及到旧知识时,对其作相应的复习回顾。
5、复习阶段多让学生动脑、动手,通过各种习题、综合试题和模拟试题的训练,使学生逐步熟悉各知识点,并能熟练运用。
6、引导学生积极归纳解题规律,引导学生一题多解,多解归一,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学生举一反三的能力,这是提高学生素质的根本途径之一,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思如泉涌的状态。
7、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陶行知说:教育就是培养习惯,有助于学生稳步提高学习成绩,发展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弥补智力上的不足。
8、开展分层教学,布置作业设置a、b、c三类分层布置分别适合于差、中、好三类学生,课堂上的提问照顾好、中、差三类学生,使他们都等到发展。
9、进行个别辅导,优生提升能力,扎实打牢基础知识,对差生,一些关键知识,辅导差生过关,为差生以后的发展铺平道路。
10、课后反馈。精选适当的练习题、测试卷,及时批改作业,发现问题及时给学生面对面的指出并指导学生搞懂弄通,不留一个疑难点,让学生学有所获。
11、注重课后反思,及时的将一节课的得失记录下来,不断积累教学经验。
12、批好每一次作业:作业反映了一节课的效果如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如何,认真批改作业,使教师能迅速掌握情况,对症下药。
13、按时检验学习成果,做到单元测验的有效、及时,测验卷子的批改不过夜。考后对典型错误利用学生想马上知道答案的心理立即点评。
14、及时指导、纠错:争取面批、面授,今天的任务不推托到明日,争取一切时间,紧紧抓住初三阶段的每分每秒。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相信通过老师和全体同学们的努力,我们一定会有一个好的成绩和结果。
六年级数学小论文 篇27
一天,我和妈妈上街去,看见一个小摊前围满了小孩。好奇的我赶紧走过去,原先摊主设了个可得奖品的游戏。一尺见方的硬纸板上用黑笔画了个“”并按顺时针方向依次标上……12。等奇数格上放了手表等较贵重的物品。等偶数格上是些不值钱的小贴纸,纸盒正中有枚小指针。参加游戏的小朋友轻轻拨动小指针,它就会转起来,当它停下来时,看停在几号格,然后你再按指针所指的数字往后走相应的格数,这时走到的格子里的物品就归你了。每玩一次只要付一元钱给摊主即可。
奇怪,怎样玩的人都只得到小贴纸呢妈妈让我好好想想这中间有什么奥妙。
我想,小指针可能停在等奇数上,也有可能停在等偶数上。但问题的关键是还要往后走与它相同的格数。奇数+奇数=偶数,偶数+偶数=偶数。也就是说,一个数加上它本身,结果肯定是偶数。所以不管指针停在奇数还是偶数上,最终得到的偶数的可能是百分之百,而得到奇数的可能性是0。
举个例子来说,假如指针停在奇数“5”号格。这时还应当往后走5格,……10,好,停在“10”号格上了,假如指针停在偶数“6”号格,再往后走6格,……12,就停在“12”号格上了。
所以,不管指针停在哪里,往后再走同样的格数后,所得到的都是偶数,所以小朋友都只得到最便宜的小贴纸,而得到贵重物品的可能性是0。这个摊主肯定能赚钱。
其实,生活中的一些小把戏只是运用了某些知识,只要你肯动脑,勤思考,多分析,就能发现其中的奥妙,你就不会轻易上当了,因为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