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论文优质4篇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作文“作文教学论文优质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作文教学论文【第一篇】
一、放宽题材,让学生有话可写
放宽题材,就要多写一些半自由命题、自由命题的作文,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熟悉的事物来写。如:可让学生写《我喜欢的××树》,写什么树由学生自由选择。有的学生写了自家门前的冬青树,有的学生写了山上的槐树,有的学生写了公园的松树,有的学生写了校园的梧桐树……学生自己选自己最喜爱的、最有感情的树,有内容可写,作文的兴趣明显提高了。
放宽题材,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写生活中的小事。有的学生一写作文就希望有盲人过马路、老奶奶或老爷爷搬东西的事发生。当然,生活中遇到这些事是应该写的,可是生活中有大量的生活小事。为此,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帮助学生拟写观察提纲,教给学生观察方法,保证学生观察时间,检查学生观察的效果,鼓励学生写观察日记,写练笔文章。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就发现自己周围丰富的写作素材,为进入自由命题的写作做好了准备。学生再写作文,就能够做到“下笔如有神”、“笔下生风”,把文章写得生动、饱满。
二、引发想象,多思创新
如今的学生生活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他们通过电脑、影视、书报等多种媒体学到了许多成年人未知的科学知识,他们爱看课外书籍,爱问为什么,爱异想天开。想象、创造作文恰好满足了他们爱幻想的心理需要。假如没有嫦娥奔月的神话,假如没有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现今的登月计划、宇宙飞船、潜水艇等如何能问世?所以作文教学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特别是异想天开的创造想象,这是激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意思、培养创新精神的一个重要手段。
在指导学生写想象、创新作文时要引导学生把握好“度”,以防学生想象得太离奇、漫无边际。要注意抓住教材中的创新、想象因素让学生续编故事、想象人物的对话、想象事情的经过。
三、坚持鼓励为主,不同层次不同要求
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写作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还相差悬殊,这是客观存在的。如果对所有的学生同样要求,不是使优等生失去兴趣,就是使中下生失去信心。为了要使优等生“吃得饱”、中下等生“消化得了”,应提倡尖子引路,带动全体。比如写1篇游景点的作文,要求大部分学生写出游览的经过,能详略得当,重点突出,适当展开联想。困难大的学生,只要写出经过,注意重点即可。优等生可以运用多种体裁、自由写作。
发现“尖子”,培养“尖子”,发挥“尖子”的作用,带动全体,使学生喜欢作文。因为“尖子”与其他学生年龄相仿,在同样的老师教育下,在同一个教室里学习,其他学生学起来就感到亲切、实在、可信。经常请“尖子”学生介绍写作体会,让他们帮助困难大的同学写作,可以带动全班同学写作。同时,“尖子”的队伍也是在变化的,“尖子”不努力,会被其他同学赶上、超过,就不可能是“尖子”了,而一般同学很努力,也可以成为“尖子”。“尖子”引路,不但激励了“尖子”,而且使同学们学有榜样,赶有方向。对于写作困难大的学生,更要重在鼓励,要使他们懂得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收获就是最大的收获。对进步快的学生发喜报、发奖品,使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四、写中求异,练有兴趣
作文训练是表达能力的训练,也是思维能力的训练。(教学论文 )学生的作文有个从求同到求异的发展过程。因为他们一般都要经过仿写这一阶段。然而,仿写是为了不仿也能写,因此要尽量减少千篇1律的现象,要引导学生写中求异,活跃思路,培养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写作上的求异是多方面的,立意中求异,如同一题目,有不同的题材,反映不同的中心思想。题材上求异,写暑假生活,可以用日记的形式,可以用书信形式,也可以写一般的记叙文。在文章的结构、用词、造句以及开头结尾等方面,更可以让学生运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来表达。这样学生写作时就放得开。因此,有意识地提倡表达形式的多样性,是提高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
五、实行课内外结合,多渠道教学
首先,要鼓励学生们多看书报,增加积累,教给读书方法,让学生从课外读物中吸取有益的内容。大量事实证明:阅读面广,知识丰富的学生,思维较活跃。认识水平比较高,作文质量就比较好。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有一定道理的。当然,课外阅读要重视阅读的质量,讲究阅读的效果,教师要加强阅读的指导。
最后,适当开展作文比赛、征文活动,对激发学生写作欲望,鼓励先进,都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总之,要使学生们喜欢作文,就要研究他们的心理,从他们的实际出发,改进作文教学,因材施教,因情行文。教师还要坚持鼓励为主,具体、切实地指导学生改正作文中不良习惯,让学生“用我笔,表我意”,和作文交上朋友,让作文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
作文教学论文【第二篇】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初次接触作文,对作文还不太熟悉,甚至有些学生对写作存在畏难情绪,所以在教学之前,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其实写作并没有那么困难,写作就是学生记叙生活、表达情感、发表见解的一种方式。但是,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老师教学的一大难题,习作也成了学生望之生畏的科目。
近年来,语文在整个学习科目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而作文作为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长期以来,小学生作文教学形成了“教师命题、指导——学生独立写作——教师改评”的传统训练模式,这种训练模式的教学成果并不出色。为了提高学生写作素养,我们必须努力改变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以新课程改革为前提,探索出新型作文教学方法。
一、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小学作文课堂教学结构上,形成了“教师命题、指导——学生独立写作——教师改评”的传统训练模式,这种训练模式造成了一定的后果:
(1)学生不知如何下笔,无内容可写。
(2)学生没有养成积累的习惯。
(3)学生不会创新,文章千篇1律,缺乏个性。
(4)学生写作不是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而是不得不写,导致学生按图索骥。
可见,这种传统的写作训练模式已经过时,不仅不适应新课改作文教学的要求,而且也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所以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将新课改的理念与语文作文教学相结合,创造出更适合学生的作文教学方法。
二、如何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一)注重平时积累。
1、课文内容的积累
“重视文本”也出现在新课标的要求中,很多课后题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背诵、摘抄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但是很多语文教师却一味注重课外知识,反而忽略了课本中最基础的知识。
2、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有效途径。日记的内容要求比较低,可以写自己听到的、看到的,也可以写自己想到的。总之,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任何事、自己生活中的任何感悟都可以出来。这样就能使学生思维更开阔,给了学生写作的自由空间。
日记写作较为灵活,行文自由,是提高自由写作水平的捷径之一,却被很多老师所忽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所见到的或者说所感受到的人物、风景、时间、小插曲等等,只要是自己觉得有意思、对自己印象深刻的,就可以把它记下来。因为要记,学生必须对天的所见所闻,“知之尽量详,识之尽量真,思之尽量明。”天天动笔就会活跃学生的思维,扩展学生的日常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感,越写越有话可写。
如果学生能每天坚持下来,把所见所闻写成日记,哪怕只写一两句话,一步一个脚印,时间长了,就会使自己所写的日记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形成精彩文章的“雏形”。让学生欣赏一下自己的日记本,学生会由衷地体会到写日记的好处。
(二)亲身体验
孔子曾说过:“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巨海,何以知风波之患?”孔子生动形象地告诉我们:实践来源于生活。我们说,知识从生命开始,与生活同行,可见,生活是习作的源头活水,没有生活经验,习作从何下笔?又从何而写?
教学中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自然,认真留意身边的事,时刻与大自然为伴,用心去体会大自然,与大自然亲密交融,触发情感再生。例如,老师可组织学生到郊外去放风筝,让学生感受合作的美好,去体会放风筝的快乐。
(三)写作命题灵活多样。
传统的作文教学由于过分注重命题作文,常常把学生的思路限制在一个方向,使学生不知如何下笔,写作文成了“挤牙膏”,老师赶一步,学生走一步。新课标要求作文训练命题开放性、灵活性、多样性。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无命题要灵活结合在一起;就命题者而言,教师命题要考虑学生的意愿,与学生自由命题积极结合。
(四)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教师可以提供多种形式的习作,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选题习作,不限制体裁、不规定字数、时间,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任学生天马行空,自由地倾诉表达,这样可以调动他们的潜力,让学生的思想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脱离条条框框的限制。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教师可以采用写想象作文的形式进行训练,想象作文是最能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的了。相信教师在批改作文时,一定会发现学生超乎想象的想象力。
(五)注重作文评改
教师的评改、反馈对学生的习作十分重要。评价得当,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学生才能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此教师在评改作文时不能千篇1律,也不能不留情面。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本身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有高一些的要求。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哪怕只是用了一个好词,教师也要及时表扬,及时鼓励。这样才会让学生看到希望,乐于写作。
总之,作文教学作为长期以来比较困难的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以教学理论为基础,在教学实践中反馈,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总结出适合自己的作文教学方法。
作文教学论文【第三篇】
作文是对现实生活中某一事件,某一人物等看法转变为书面语言的过程。作文的构成需要学生善于应用语言,掌握词汇、语式的应用技巧。同时,作文也是当前整个初中阶段,语文学科教学体系中关键性的构成要素之一。高质量的作文不单单需要对生活进行模拟,还需要丰富对语言运用的实践。在语文教学过程当中,对于学生写作能力的提高,这一问题备受各方教学人员的关注与重视。从初二阶段学生作文学习的现状来看,最主要的目的在于:通过作文描写与表达出来的内容或千篇1律,或大同小异,作文无论是从结构还是从模式上来看,都缺乏标新立异之感。为了能够解决以上问题,促进学生作文能力的提升,把握写作的关键,就需要通过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式,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为实现这一目标,要求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指导学生养成写作生活日记的习惯
初二阶段学生大多在写作上面临着所谓的瓶颈,特别是对于中心思想明确的作文题目而言,虽然了解题目的主旨与立意,但仍然无从下笔,内容的构思相当困难。产生以上问题的最根本性问题在于:写作找不到可以写作的材料。产生这一问题的一大关键原因在于:在平时所开展的作文教学过程当中,教师没有引导学生掌握积累写作素材的方式与方法。但实质上,写作所需的素材是无处不在的,日常生活当中的方方面面都可以通过一定的加工,形成写作所需的素材材料。之所以学生无法积累素材,根本原因在于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没有留意生活的细节之处,缺乏对现实生活的细致观察。针对这一问题,可以在日常教学中,要求学生坚持写作生活日记。通过硬性规定的方式,要求学生每天按时上交生活日记,督促学生通过对生活细节的观察,感悟生活中的细节,不限制写作的内容,使学生将生活日记作为感悟的平台,所感所悟、所思所想都记录其中。长期坚持这一习惯,学生必定能够积累相当丰富的写作素材,解决在写作中无话可说的尴尬问题。
2、指导学生在模仿优秀范文的基础之上进行创新
对于无法掌握写作方法以及写作技巧的学生而言,利用教师所提供的优秀范文,从模仿开始,能够培养学生写作的意识,从而逐渐提高学生写作的能力。但各方对于本措施的实施效果多有不同的见解与看法。主要依据在于:对范文的模仿会导致学生在写作过程当中陷入写作思维的定势,不自觉的重复他人的语言以及思想,形成的作品也就缺乏个人的独特性与创造性。但同时,优秀的范围也是指导学生进行写作,教会学生写作防范中最为直观与星星的手段,很多时候其价值高于了各种语言上的解释与说明。为了能够使优秀范文对于学生写作创新能力的提升意识得到进一步的发挥,需要特别关注的问题是: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为学生灵活选择范文作品。所选择的范文作品不但需要为学生指点迷津,更需要促进学生创新精神的激发。在此基础之上促进学生更加积极的观察,积极的思考,积极的创新。
3、认同并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
求异思维的核心在于思维的逆向发散,是从与问题相反的方法入手,展开多方探索与思考,从而形成与一般认知完全不同的全新见解,而掌握这一思维对于促进学生写作中的创新能力而言也有着重要的意义与价值。教师可以有意识的对学生展开求异思维方面的培养与训练工作,使学生能够在有所发展的基础之上,形成独立思考,敢于质疑的思维品质。
传统意义上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会导致学生的思维意识出现限制,无从发展。这样一来,对于同一作文题目而言,很多学生所描写的作文内容往往会出现大同小异的问题,这显然是不利于创新意识的培养的。故而,需要在作文教学活动的开展过程中,重视对学生求异思维的培养。关键性的措施在于:鼓励学生质疑问难,通过质疑的方式,引导学生调动思维,促进思维的活跃发展,对问题展开积极的探索,同时,培养学生养成善于提问的习惯,促进学生由思维的变化转变为智能层面的发展。引导学生突破传统思维模式的限制,对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入手进行思考,最终引导学生掌握不同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与方法。
5、结束语
大量的教学实践工作经验认为:在初中语文教学体系当中,从作文教学的角度入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最根本目的与要求在于:打破学生在完成作文过程当中的思维定势与习惯,改变传统的作文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对发散式思维的灵活应用,巩固对问题的认知,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出发,对现实生活进行深入的观察与思考,在生活中重视对素材的积累,最终使学生对于作文的构思更加的巧妙与新颖。本文主要针对在初二阶段作业教学过程当中,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的相关问题进行分析与探讨,希望能够在教学实践中加以应用。
作文教学论文【第四篇】
摘要:小学生作文常常感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缺乏体验,经历少。本文着重探讨作文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在创设的情境中、在活动中、在阅读中增强体验,品味生活,从而描述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关键词:小学作文 体验式教学 感知 感悟 体验 发现
汉语言是我们的母语,是学生必须掌握和熟练应用的语言。“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纵观学生作文,觉得写作是一件非常痛苦和无奈的事。学生在写作时往往不知该写些什么或怎么写,心中无物无形,或者心里有但不知如何表达。有的是缺乏生活的体验,没有感知确实有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无奈;有的是缺乏细心的观察,对所见事物走马观花便不能细腻地表达。《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建议“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体验式作文教学即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角,老师引导学生主动地感知自然、人情、社会,乐于表达心中的感受感知,水到渠成地形成作文。体验式作文教学是长期训练的系统工程。
体验式教学要善于创设情景让学生感受。体验式教学贯穿在教学的始终,如低年级段的说话、写话训练,要求学生每天写一句自己想说的但完整的话。学生只有想得到才写得起,这是连贯的心理历程。如果学生缺乏细微的体验,他会觉得生活、学习天天一如既往哪里有什么可写的呢?如果老师在课堂上有意表扬某个学生,并告知其他同学表扬的缘由,想必受表扬者定能够把自己当时的心情、缘由表述得很完整,或许有的学生还会写上今后的打算,内容就更加充实。如果老师在课前煞有介事地表述当天的心情或收获,学生依样画葫芦也会懂得如何表达自己的心绪,喜悦、忧伤、难过、郁闷等都言之有物。一句话日记内容包罗万象,可写的很多,同时也是打开学生心扉想要诉说的钥匙,体验得法,训练得当,会将学生轻松地引导到写片段、写完整的作文上。诚然,体验式写话,只要学生言之有理,长短皆可,不必强求,只要有表达的欲望,敢于表达就是一种成功。创设情境不局限于学生亲身经历事情的始末,也可用多媒体将有关的情境展现,让学生虽非在事件的现场,却犹如身临其境,用各种感官去体验。从细微处入手,让学生真切感受,点滴积累,定能成就其丰满。
体验式教学要善于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让学生体验。活动既能陶冶学生的性情,也能让学生在活动中加强体验。经历过的事印象才深刻,切身感受过的才具有真实的力量。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参与活动,让学生体会活动的快乐、组织活动的意义。如在室内可开展故事会、手工制作、班干部竞选、朗诵比赛等;条件成熟可将学生带到野外,开展春游、秋游、野炊等活动。学校组织的常规活动如一年一度的运动会、六一文艺演出等,只要让每个学生都成为其中的某一个角色,做到有事可做;相信每个学生都能置身其中,全身心地投入,感受到活动的欢愉、紧张的气氛、激情的怒放等,角色不同,体验就不一样。活动的组织,面面俱到当然完美,如若有些不伤大雅的不周也未为不可,让学生体验完美也感受残缺。有声有色的活动带给学生的不仅仅是感官的享受,更是心智的启迪。触动心房的即是能引起共鸣的。
体验式教学要善于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生活的千姿百态,去感受生活的酸甜苦辣,并养成及时记录的习惯。法国雕塑家罗丹曾说“生活中并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老师即要引导学生擦亮一双慧眼,用澄明的心去发现生活的美。一年四季,风物四时不同;人生百味,甘苦自在人心;芸芸众生,善恶忠奸可辨。老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做生活的热心观察者。如让学生观察春天,一学生写道“春寒料峭,校园的杨柳上缀满了嫩嫩的芽胞,长长的柳枝便有了生机多了灵动。芽胞一天天长大变长,春风已暖时,校园里‘万条垂下绿丝绦’。一排排的垂杨,让校园多了几条绿色的长廊。微风过处,柳枝婀娜,随风飘扬。”另一学生则写道“院里高大的黄角树经历一冬的严寒,树叶渐渐枯黄。风乍起,片片黄叶纷纷飘落,铺满一地。黄叶纷飞,是春姑娘发来的春之电报吧。一两天,黄叶落尽,粗壮的树枝上长出了长长的黄角苞。几场春雨,饱满的黄角苞褪去了软软的膜,一树的鹅黄嫩绿,树下全是已经失去光泽的软膜。不几天,满树葱翠,郁郁苍苍。”如若没有用心观察,定然写不出杨柳、黄角树的这般变化。感悟是无法替代的,唯有学生热爱生活,走进生活,品味生活,才能感悟真善美,识别假恶丑;而或讴歌,或鞭挞;或热爱,或不齿。发现、感悟并记录之,素材便逐渐丰腴,思想便日渐圆熟。
体验式教学要善于从阅读中吸取力量,学以致用。叶圣陶先生曾说“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倾吐能否合乎于法度,显然与吸收有密切的联系。”阅读别人的文章是一种别样的体验,用心灵去感悟别人的生活,也形成自己的见解。阅读是一种积淀,体验是一种思想的交融,是成就厚重的必然途径。老师要善于向学生推荐好的书目;学生读得多了,接触的好文章多了,积累的好词佳句多了,自然而然地可用的语句就多了,写起来便能得心应手;也就更容易做到表达圆润生动。这也是古人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胸中有丘壑,方能一气呵成;胸无点墨纵有万千情思也难成文。引导阅读即要学生做到:摘抄好词妙言,留意表达方式,将文意与生活相结合。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仿写,朱熹曾说:“古人作文作诗,多是模仿前人而作之。盖学文既久,自然纯熟。”在阅读中体验,在写作中沉思,逐步达到“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的境界。
小学生作文难,难在没有深入到感知,难在没有细细地咀嚼。作文教学要善于抓住小学生好奇、好玩的天性,尽量引导学生在情境中思考,在活动中共鸣,在大千世界中发现,在阅读中升华。日积月累,好文自会在胸中酝酿,在笔尖流淌。
参考文献
〔1〕 李秀华。向生活要作文的米〔J〕 .中华活页文选(教师版).2009年03期
〔2〕 杨洪艳。在文本中寻求作文素材〔J〕 .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0年09期
上一篇:传记作文精编3篇
下一篇:梦想作文素材优质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