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教学论文通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作文教学论文通用4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作文教学论文【第一篇】

一、放宽题材,让学生有话可写

放宽题材,就要多写一些半自由命题、自由命题的作文,让学生自己选择自己熟悉的事物来写。如:可让学生写《我喜欢的××树》,写什么树由学生自由选择。有的学生写了自家门前的冬青树,有的学生写了山上的槐树,有的学生写了公园的松树,有的学生写了校园的梧桐树……学生自己选自己最喜爱的、最有感情的树,有内容可写,作文的兴趣明显提高了。

放宽题材,还要善于引导学生写生活中的小事。有的学生一写作文就希望有盲人过马路、老奶奶或老爷爷搬东西的事发生。当然,生活中遇到这些事是应该写的,可是生活中有大量的生活小事。为此,教师要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观察生活,帮助学生拟写观察提纲,教给学生观察方法,保证学生观察时间,检查学生观察的效果,鼓励学生写观察日记,写练笔文章。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学生就发现自己周围丰富的写作素材,为进入自由命题的写作做好了准备。学生再写作文,就能够做到“下笔如有神”、“笔下生风”,把文章写得生动、饱满。

二、引发想象,多思创新

如今的学生生活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时代,他们通过电脑、影视、书报等多种媒体学到了许多成年人未知的科学知识,他们爱看课外书籍,爱问为什么,爱异想天开。想象、创造作文恰好满足了他们爱幻想的心理需要。假如没有嫦娥奔月的神话,假如没有凡尔纳的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现今的登月计划、宇宙飞船、潜水艇等如何能问世?所以作文教学要鼓励学生展开想象,特别是异想天开的创造想象,这是激发学生表达自己的意思、培养创新精神的一个重要手段。

在指导学生写想象、创新作文时要引导学生把握好“度”,以防学生想象得太离奇、漫无边际。要注意抓住教材中的创新、想象因素让学生续编故事、想象人物的对话、想象事情的经过。

三、坚持鼓励为主,不同层次不同要求

同一个班级的学生,写作水平参差不齐,有的还相差悬殊,这是客观存在的。如果对所有的学生同样要求,不是使优等生失去兴趣,就是使中下生失去信心。为了要使优等生“吃得饱”、中下等生“消化得了”,应提倡尖子引路,带动全体。比如写1篇游景点的作文,要求大部分学生写出游览的经过,能详略得当,重点突出,适当展开联想。困难大的学生,只要写出经过,注意重点即可。优等生可以运用多种体裁、自由写作。

发现“尖子”,培养“尖子”,发挥“尖子”的作用,带动全体,使学生喜欢作文。因为“尖子”与其他学生年龄相仿,在同样的老师教育下,在同一个教室里学习,其他学生学起来就感到亲切、实在、可信。经常请“尖子”学生介绍写作体会,让他们帮助困难大的同学写作,可以带动全班同学写作。同时,“尖子”的队伍也是在变化的,“尖子”不努力,会被其他同学赶上、超过,就不可能是“尖子”了,而一般同学很努力,也可以成为“尖子”。“尖子”引路,不但激励了“尖子”,而且使同学们学有榜样,赶有方向。对于写作困难大的学生,更要重在鼓励,要使他们懂得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收获就是最大的收获。对进步快的学生发喜报、发奖品,使他们享受到成功的快乐。

四、写中求异,练有兴趣

作文训练是表达能力的训练,也是思维能力的训练。(教学论文 )学生的作文有个从求同到求异的发展过程。因为他们一般都要经过仿写这一阶段。然而,仿写是为了不仿也能写,因此要尽量减少千篇1律的现象,要引导学生写中求异,活跃思路,培养兴趣,提高写作水平。

写作上的求异是多方面的,立意中求异,如同一题目,有不同的题材,反映不同的中心思想。题材上求异,写暑假生活,可以用日记的形式,可以用书信形式,也可以写一般的记叙文。在文章的结构、用词、造句以及开头结尾等方面,更可以让学生运用不同的内容和方法来表达。这样学生写作时就放得开。因此,有意识地提倡表达形式的多样性,是提高学生写作兴趣的有效手段之一。

五、实行课内外结合,多渠道教学

首先,要鼓励学生们多看书报,增加积累,教给读书方法,让学生从课外读物中吸取有益的内容。大量事实证明:阅读面广,知识丰富的学生,思维较活跃。认识水平比较高,作文质量就比较好。唐代诗人杜甫的名句“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是有一定道理的。当然,课外阅读要重视阅读的质量,讲究阅读的效果,教师要加强阅读的指导。

最后,适当开展作文比赛、征文活动,对激发学生写作欲望,鼓励先进,都能产生积极的影响。

总之,要使学生们喜欢作文,就要研究他们的心理,从他们的实际出发,改进作文教学,因材施教,因情行文。教师还要坚持鼓励为主,具体、切实地指导学生改正作文中不良习惯,让学生“用我笔,表我意”,和作文交上朋友,让作文教学成为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有效途径

作文教学论文【第二篇】

小学三年级的学生初次接触作文,对作文还不太熟悉,甚至有些学生对写作存在畏难情绪,所以在教学之前,需要教师进行正确的引导。其实写作并没有那么困难,写作就是学生记叙生活、表达情感、发表见解的一种方式。但是,作文教学一直是语文老师教学的一大难题,习作也成了学生望之生畏的科目。

近年来,语文在整个学习科目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而作文作为提高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手段,却是语文教学的难点。长期以来,小学生作文教学形成了“教师命题、指导——学生独立写作——教师改评”的传统训练模式,这种训练模式的教学成果并不出色。为了提高学生写作素养,我们必须努力改变当前作文教学的现状,以新课程改革为前提,探索出新型作文教学方法。

一、作文教学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小学作文课堂教学结构上,形成了“教师命题、指导——学生独立写作——教师改评”的传统训练模式,这种训练模式造成了一定的后果:

(1)学生不知如何下笔,无内容可写。

(2)学生没有养成积累的习惯。

(3)学生不会创新,文章千篇1律,缺乏个性。

(4)学生写作不是表达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而是不得不写,导致学生按图索骥。

可见,这种传统的写作训练模式已经过时,不仅不适应新课改作文教学的要求,而且也不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其弊端是显而易见的。所以需要我们语文教师大胆创新,勇于实践,将新课改的理念与语文作文教学相结合,创造出更适合学生的作文教学方法。

二、如何提高学生写作水平

(一)注重平时积累。

1、课文内容的积累

“重视文本”也出现在新课标的要求中,很多课后题中都出现"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背诵、摘抄时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但是很多语文教师却一味注重课外知识,反而忽略了课本中最基础的知识。

2、养成写日记的习惯

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有效途径。日记的内容要求比较低,可以写自己听到的、看到的,也可以写自己想到的。总之,自己生活中发生的任何事、自己生活中的任何感悟都可以出来。这样就能使学生思维更开阔,给了学生写作的自由空间。

日记写作较为灵活,行文自由,是提高自由写作水平的捷径之一,却被很多老师所忽视。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所见到的或者说所感受到的人物、风景、时间、小插曲等等,只要是自己觉得有意思、对自己印象深刻的,就可以把它记下来。因为要记,学生必须对天的所见所闻,“知之尽量详,识之尽量真,思之尽量明。”天天动笔就会活跃学生的思维,扩展学生的日常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感,越写越有话可写。

如果学生能每天坚持下来,把所见所闻写成日记,哪怕只写一两句话,一步一个脚印,时间长了,就会使自己所写的日记由点到线,由线到面形成精彩文章的“雏形”。让学生欣赏一下自己的日记本,学生会由衷地体会到写日记的好处。

(二)亲身体验

孔子曾说过:“不观高崖,何以知颠坠之患?不临深渊,何以知没溺之患?不观巨海,何以知风波之患?”孔子生动形象地告诉我们:实践来源于生活。我们说,知识从生命开始,与生活同行,可见,生活是习作的源头活水,没有生活经验,习作从何下笔?又从何而写?

教学中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自然,认真留意身边的事,时刻与大自然为伴,用心去体会大自然,与大自然亲密交融,触发情感再生。例如,老师可组织学生到郊外去放风筝,让学生感受合作的美好,去体会放风筝的快乐。

(三)写作命题灵活多样。

传统的作文教学由于过分注重命题作文,常常把学生的思路限制在一个方向,使学生不知如何下笔,写作文成了“挤牙膏”,老师赶一步,学生走一步。新课标要求作文训练命题开放性、灵活性、多样性。命题作文、半命题作文、无命题要灵活结合在一起;就命题者而言,教师命题要考虑学生的意愿,与学生自由命题积极结合。

(四)鼓励学生大胆表达。

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教师可以提供多种形式的习作,然后放手让学生自己选题习作,不限制体裁、不规定字数、时间,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任学生天马行空,自由地倾诉表达,这样可以调动他们的潜力,让学生的思想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学生插上想象的翅膀,脱离条条框框的限制。鼓励学生大胆表达,教师可以采用写想象作文的形式进行训练,想象作文是最能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的了。相信教师在批改作文时,一定会发现学生超乎想象的想象力。

(五)注重作文评改

教师的评改、反馈对学生的习作十分重要。评价得当,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学生才能敢于作文、乐于作文。因此教师在评改作文时不能千篇1律,也不能不留情面。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予不同要求的评价,对本身基础较好的学生可以有高一些的要求。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哪怕只是用了一个好词,教师也要及时表扬,及时鼓励。这样才会让学生看到希望,乐于写作。

总之,作文教学作为长期以来比较困难的点,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教师必须以教学理论为基础,在教学实践中反馈,获得启发,不断总结经验,才能总结出适合自己的作文教学方法。

作文教学论文【第三篇】

题目:初中作文教学方法浅谈

内容摘要:初中作文教学中,必须培养、保护学生的写作热情,重视课堂教学技巧和创新,培养学生发现生活、洞悉生活的能力,改变以教师好作文标准评价学生作文的做法,转变评价观念,肯定学生每一次每一滴进步,让他们爱动手作文,乐于用文字叙述生活。

关键词:兴趣 创意 观察能力 评价

当前很多学生谈作色变,视作文为烦事、苦事。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改变作文教学的现状呢?

一、培养保护好学生的写作热情

作文是语文学习中最复杂的脑力劳动,如果学生没有写作兴趣,那么习作的教学目的就很难达到。作文教学一定要让学生树立自信,调动写作积极性。

教师可以采用下列做法:

1.开展丰富多样的作文交流活动。

对于学生的优秀习作,或者教师热情饱满地诵读,或者学生个人谈论素材构思,或者按组围成圈儿,让每个人选读自己觉得写的好写的妙的得意之处,鼓励其长处优点,发现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帮助学生树立起作文的自信心。

2.鼓励学生向校报校刊投稿。

不以文字起点高低论英雄,鼓励偶尔的一鸣惊人,保护好学生发现美、改善美的积极性,也就调动了身边其他同学的写作热情。

3.对好的习作装订成册(书)。

当学生们看到自己的优秀作文变成了铅字,漂亮、工整地文字,美丽的、富有联想的插图,就是对他们最大的鼓励。

二、独具匠心精巧设计

作文课堂在传统的作文教学中,在老师精心简短的讲解之后,立即让学生动笔,这时学生即没有心理准备,也没有内容准备,大部分学生把自己平日看到的有意义的内容抛在一边,去根据老师的引导和要求凑合成文。这是作文教学费时效低的一个重要原因所在。因此,教师首先应该在明确习作内容及训练要求的前提下,找出本次习作有创意、有创新的部分,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中,并详细地设计好每一步教学步骤。

以《同学之间》这一习作为例,要使学生写出好作文,教师备课中应充分围绕选材立意和材料组织着手,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引导学生解决四个问题:1.同学你是怎样理解的?2.同学之间发生过很多事情,你印象最深刻的都有哪一些?3.这些事为什么会给你留下深刻印象?你对同学之间的情谊最大的感受是什么?这里第一个教学设计的目的在于开拓学生的发散思维。

其实,同学的范围是很广的:既指现在的同学也可指过去的同学;还可以包括校内同学和校外的同学,如在少年宫兴趣小组一起学习的同学等等。

这样,学生的选材范围就扩大了,不再拘泥于固定的定势思维。

第二个教学设计的目的也在于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思维,同学之间发生的事说得越多,越有利于拓宽学生的思路,使作文有内容可写;第三个教学设计是在第二个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集中思维,目的是让学生从众多的事件中选择真实的,而且又比较新颖的材料,同时又在前两个设计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所选材料对文章中心进行确定和挖掘。

为了达到组织好材料的目标,在教学中不妨设计三个问题,即:你打算怎样安排选定的作文材料?除了这种写作方式外,还可以怎样安排你的材料?你觉得采用哪种方式更有利于突出你所表达的中心?前两个问题,可以较好地促进学生进行思维能力的发展,第三个问题则是在学生集中思维训练的基础上,让学生多中选优。

可以说这种备课始终围绕着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标,充分利用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等思维规律,这样的作文教学有利于学生写作能力的培养。因此,这种备课充分表现了教师在作文教学中的创意和独具匠心。

三、教给学生观察生活的方法

由于初中学生受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往往观察不细致,认识不深刻,写出的文章缺乏真情实感,干涩缺乏灵气。这就要求我们平时注意教给学生仔细观察的方法,培养学生细致观察的习惯。

在观察事物时,注意抓住事物的形状、大小、颜色、味道;在观察人物时,既要注意人物外貌、神情、动作,更要重视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在景物描写上,既关注静态描写,又注重动态刻画。

在细致观察中,要求学生善于思考,勤于积累,平时收听广播、电视节目,浏览网页最新动态,或者及时记录生活中见到的特殊情景,在每天的晨会和课前时间,让学生讲述精彩的所见所闻。学生做了生活的有心人,就积累了写作素材,而且也提高了认识水平和表达能力。

四、改变评价针对性放大训练

作文教学论文【第四篇】

摘要:

目前农村的学生不会作文,怕作文的现象很严重,针对这现象提出的几点看法

关键词:

农村 作文教学 积累 特色 防写

本人1997年参加工作,一直在农村教语文,多年来,对于农村作文教学颇有感触。农村的作文课一般为两课时。对作文教学无非是“写前指导——学生构思——学生写作——老师批改”这样的模式。教师根据每单元的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先做些简单指导后,学生再构思作文,把学生“封闭”在教室中苦思冥想,把作文课教成了纯写作课。在指导学生作文时,不从实际出发,孤立地给学生大讲写作技巧。最终写出的文章枯燥无味,内容雷同,人人都觉得写作文难,使作文成为语文学习中的拦路虎。学生称写作文为“狼来了”。怎样才能让他们自己说:“狼来了,我不怕”呢?我认为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农村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我们农村中学作文教学中应积极引导学生多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或引导学生把目光投向农村现实生活,开发和利用各种课内外教学资源,让学生阅读社会这本“无字之书”,并让学生养成认真观察和写日记的习惯,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二、 认真观察,写出农村特色

提醒农村中学生多留心自己所处的环境,多观察自己身边的独具特色的人、事、物,随时随地积累写作素材。

(1)观察农村自然景物

农村是个五彩缤纷的世界,农村孩子他们从小频繁地接触大自然,对大自然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和深厚的感情。树木、田野、蓝天、白云、落日、晚霞、青山、绿水……这一切无不烙上了农村的印记,又无不给农村孩子以美的熏陶,只要认真观察,用记录手册的形式、最经济的笔墨勾勒出所见的景色,这些就为他们描写田园生活提供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写作源泉,奠定了抒写真善美的基础。

(2)体验农村田园生活

体验就是积累农村生活经验,如果没有实际农村生活经验或经验不丰富,写出来的东西常常不切实际,干巴巴的,甚至言之无物。农村学生在家乡也别有一片天地,上树摘果、下河摸鱼、上山放牛、砍柴割草,这些趣事会给孩子们留下难以磨灭的印象;锄草间苗、插秧施肥等这些劳动实践给学生带来深切的感受。让学生以日记或作文的方式记录这些丰富多彩的生活感受,这就为学生的习作积累了丰厚的素材。农村中学生在节假日常要帮家长干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农活,这都是他们体验农村生活,积累写作素材的大好机会。因此,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应鼓励学生把做家务、干农活的过程写下来,把观察到的有意义的场面记录下来。例如种稻谷,指导学生观察什么时间播种,什么时间锄草,施肥,收获,并且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又如很多同学都亲身参加过锄草、割稻的劳动,在教学中语文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讨论:在劳动中,你是怎么做的?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讨论之后指导学生写出文章,这样既学到农技知识,又扩大了写作范围。

(3)收集农村经典谚语

“雨打清明节,干到夏至节。立夏到小满,种啥也不晚。 立秋雨淋淋,来年好收成”,这是根据二十四节气来判断天气及播种、收割、收获的农谚。又如“雨中闻蝉叫,预告晴天到”,讲的是动物的各种行为可以预报天气。学生通过收集这些丰富的农村谚语,既提高了农事作文的科技含量,又积累了写作素材,可谓一举两得。

(4)观察农村飞速变化

随着社会的发展,国家提倡构建新农村,不仅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农村更是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农业的科技化,农村的城镇化,这些都为学生的写作提供了很大的写作空间。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比如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农村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如厂矿对农村环境的污染等。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指导学生对此现象进行调查,从中指导学生作文,扩展学生写作题材,学生在作文中真切地感受到了环保的重要性。认识到环境保护是每个地球人的责任。

(5)培养学生发现、欣赏农村生活美的能力

农村的美可以说是没有污染的,是全天然的,培养学生发现、欣赏农村生活美的能力,使学生认识到“农村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认识到“自然美”才是真正的美,欣赏农村自然美水平的高低是一个人审美能力的综合体现;同时又要在方法上给学生以切实的指导,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如何发现,如何欣赏,如何积累,如何表达。作文教学要紧密地结合农村生活让学生“我手写我口,我笔写我心”,这是解决农村学生作文无从下手的根本所在。

(6)写农村特色日记

日记是一种写作基本练习,有人把日记叫做“生活素描”,或“实地写生”。它是一种写作准备,它的主要内容是研究细节,细节是作文的命脉。没有细节,作文就干巴无味。但细节不是凭空想象而来的,而是来自生活。学生生活在农村,对农村的一切耳闻目睹,都十分地感兴趣,很多同学都喜欢养花种树或养一些小动物,语文教师可因势利导,指导学生写一些日记,把他们养花种树,和小动物交往中的点点滴滴用自己手中的笔记录下来。另外,农村生活中的人物谈吐、风俗、家常、串门、风景等都是日记的内容。这样,1篇篇富有农村生活气息的日记便跃然纸上。

23 8323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