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小儿辩日》教案通用5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两小儿辩日》教案通用5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两小儿辩日》教案【第一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能文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复述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目标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预习:
1、读通读熟课文,注意文言文的断句。
2、思考课后习题。
3、搜集关于孔子的资料(生平、贡献、名言等)。
4、提出你不懂的问题。
教学过程:
一、背诵名言警句
或: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知道孔子吗?请讲一讲。
孔子他也说过许多精辟的话,直到今天还给我们深深地启迪,能背一两句吗?
二、师引入文章:
今天我们学的这则故事,可以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孔子。首先让我们来读一读文章,注意断句,把课文读通。
三、解题
(一) 师:题目是什么意思呢?
(二) 生:两小儿讨论关于太阳的问题。
(三) 根据题目,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四) 师梳理一下问题,两小儿争辩的理由是什么?观点是什么?
四、解文(小组学习讨论两小儿争辩的理由是什么?观点是什么?朗读,汇报)
(一)了解两小儿各自不同看法是什么?
1、 师:两小儿对太阳有不同的看法,各自的看法是什么呢?
2、 生勾画。
3、 反馈。
4、 师: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根据下面的注释理解这段话是什么意思?两小儿各自的意见到底是什么?
5、 生反馈:一小儿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而到了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而到了中午的时候离人近。
6、 师板书:日始近、日中远、日始远、日中近
(二)了解两个孩子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1、 师:两个孩子争论的理由有各自是什么呢?你们能找出这一段话吗?
2、 找句子。
3、 反馈。
4、 师:你们能根据下面的注释说说这一段话的意思吗?生分四人小组学习。
5、 反馈意思: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那么大,到了中午就像盘盂那么大,这不是远的事物小而近的事物大吗?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天气比较凉,而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手放进热汤里一样,这不是热的事物挨得近暖和一些而离得远凉些吗?(注意反问的提示朗读)师板书:近大远小、远凉近热。
《两小儿辩日》教案【第二篇】
教学目标:
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理文意。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复述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目标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自主学习
1、介绍孔子,背诵一两句孔子说过的话。
2、读文章,注意断句,把课文读通,并复述课文内容。
二、合作探究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
(1)见两小儿辩斗
(2)问其故
(3)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⑷及日中则如盘盂
(5)日初出沧沧凉凉
(6)孔子不能决也。
(7)孰为汝多知乎
(8)及其日中如探汤
2、一词多义:
⑴为
①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为:
②孰为汝多知乎为:
③化为邓林为:
⑵其
①问其故其:
②及其日中如探汤其:
③弃其杖其: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⑴孔子不能决也
⑵孰为汝多知乎
⑶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而日中时远也
⑷日初出沧沧凉凉,及其日中如探汤,此不为近者热而远者凉乎?
4、古今异义:
⑴日中如探汤汤:古义:今义:
⑵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去:古义:今义:
5、划分句子的朗读节奏。
⑴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⑵此不为远者小而近者大乎
6、《两小儿辩日》中,两个小儿辩论一天中太阳大小的变化情况,一个从__________角度出发,一个从__________角度出发,故得出相反的结论。说明了__________道理,表现了他们__________的可贵精神。
7、两小儿为什么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8、这则故事可以给我们以多方面的启示。请写出你所得到的一种启示。
9、从文中哪一句话可见两小儿辩论内容的复杂性?
10、两小儿能对这个复杂的自然现象提出疑问,说明了什么?
两小儿辩日教案【第三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正确书写:汝、盘、盂,沧沧凉凉、探汤。
2、正确熟练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能借助注释读懂句子。能用自己的话讲这个故事。学会读文言文的一般方法。
4、多角度谈谈对课文的理解。
教学重点读懂课文,理解寓意。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中有关太阳、地球的知识。
教学准备
1、生字词:
盘盂(yu)、沧(cang)沧凉凉、探汤(tang)、汝(ru)、孰(shu)曰(yue)。
2、课文朗读课件。
3、孔子有关名言。
4、地球、太阳的关系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问题激趣
1、同学们知道孔子吗?(交流课前收集资料)
2、孔子是古代教育家、思想家,他有许多启迪后人的格言。大家收集了吗?
3、师也收集了孔子关于学习的名言。(出示,读)
4、“孔子之后,一无孔子”。博学的孔子东游时却被两个小孩子的问题难住了,是什么问题呢?(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文言文读书方法:第一步读准字音:
⑴ 学生自读课文。
⑵ 指名读生字词。
⑶ 指名读课文。
2、第二步:读出节奏。
3、第三步:结合注释读懂大意,释题。
三、深入读思,加深理解
1、学生自由读思第二段,两个小孩的观点有什么不同?
日始(近,远)
日中(远,近)
⑴ 指名说观点。
⑵ 读相关句子。
⑶ 理解两个孩子观点有什么不同。
2、读思三、四段,两个小孩观察到的太阳有什么不同的特点?
⑴ 板书:如车盖──如盘盂。
⑵ 比划“车盖、盘盂”大小。
⑶ 读相关句子,理解反问句,明确“乎”即“吗”。
⑷ 同法学习第二个小孩的发现,理解“沧沧凉凉”如“探汤”。
⑸ 读两小孩的发现,体会辩斗语气(多种形式),两小孩可爱吗?
3、你赞同谁的观点,出示图片,你发现了什么?解决难点。
4、孔子赞同谁的呢?从什么地方知道的?读两小儿笑曰:“孰为汝多知乎?”
5、创造想象:孔子会怎么回答呢?(出示孔子名言)
6、从孔子的回答中明白了什么?(宇宙无限、知识无穷)
四、作业
1、试背课文。
2、把这个故事讲给别人听。
板书设计
两小儿辩日
日初 日中
一儿:如车盖 一儿:如盘盂
(近) (远)
一儿:沧沧凉凉 一儿:如探汤
(远) (近)
学无止境
教学反思
阅读教学中“读”的有效性
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字句之中有声情,有气韵,有见识,有抱负,不读,一切精华都不会自动显露出来,只能是纸上的铅字符号,那是“死” 的,要把“死”的变成“活”的,只有读,让它先在你的嘴上活起来,然后才能在你的心里活起来。文言文的学习更是如此。文言文的“读”如何更有效呢?我从执教《两小儿辩日》做了下面的尝试:
1、初读课文,注意读的层次:
文言文的初读可分三步进行: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读出节奏,借助注释读出大意。
2、深入理解,读有重点、目的:
文言文的学习不应是串字串句的讲,阅读中应也有研读的重点。如《两小儿辩日》中我把两小儿的对话作为研读的重点,课堂中让学生静静地读,探究地读,读中理解,读出理解。
3、创设情景,读出情趣或品读感悟,积累语言:
《两小儿辩日》中两小儿对太阳的认识主要是对话表现出来的,而对话又是辩斗的形式。学文中我设计了一个环节,让学生模拟辩斗的情景。同桌读,表演读、创造性地读,学生读、辩,情绪高涨。
通过这些不同形式,层次的“读”,学生们较好地理解了课文,并学会了文言文的学习方法,增进了对文言文的喜爱,培养了对语言的感悟能力。
《两小儿辩日》教案【第四篇】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文章。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复述故事。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感受古文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2、能根据注释读懂课文内容,并用自己的话讲讲。
教学难点:理解字词古今不同含义,如语气词“乎”。
课前准备: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提示课题
1、今天学习第30课《两小儿辩日》(齐读课题)
2、学生汇报预习收获。
3、根据学生汇报,补充有关知识。
二、展示目标
我们已经学过文言文《对弈》,你能结合学习文言文的体会和本课要求,说说这篇课文我们该完成些学习任务?(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明确重点学习任务)
三、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学生初读课文。
2、学生谈课文大意。
3、质疑:在预习过程中你有哪些不懂的问题?
(二)小组交流
1、重点理解分歧较大的词句以及不懂的问题。
2、小组内质疑、释疑。
(三)汇报讨论,交流情况
1、住关键词理解句意。
如:“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中“以”、“去”各是什么意思?你能把它们的解释放在句中说这名话的意思吗?
2、联系旧知识理解词意。
3、古单音节词变为双音节词理解词意。
如“孰为汝多知”中“为”在这两课的注释中有“说”、“是”等意思,它们用在这儿恰当吗?想想现在“为”一般可组哪些词,它在这句话中是什么意思?
同样的,“知”可以变成什么词?
(四)再读课文,理解内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用自己的话讲讲这个故事。
3、同桌互说。
4、指名说。
5、集体评说。
6、想一想:这两个小孩争的是什么问题,他们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7、引导学生理解两个小孩是根据不同的感觉说明地面距离太阳的远近。
8、你同意他们的意见吗?(引发学生争辩,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生收集资料,将课内学习延伸到课外。)
9、刚才你们已经深入理解了内容,你们能把这个故事表演出来吗?(学生运动自由组合表演,在表演过程中指导学生把两个孩子说话的语气表演出来。)
10、大家再读读这篇课文,看谁能把两个孩子说话的语气给读出来,齐读课文。
(五)交流方法,背诵课文
1、理解课文结构,即先讲什么,再讲什么,最后讲什么。
2、自己背诵课文,比比谁背得快,背得巧。
3、指名背诵,说方法。
4、集体背诵。
5、总结全文。
四、作业
1、抄写生字。
2、查阅有关资料,用科学知识解答两小儿提出的问题。
3、向学生推荐阅读《女娲补天》、《夸父逐日》等文言文。
板书设计:
日初出 日中
一儿 近(车盖) 远(盘盂)
26 两小儿辩日 孔子 不能决也
一儿 远(沧凉) 近(探汤)
《两小儿辩日》教案【第五篇】
教学设想
一、这两篇短文都可以当作故事略读,粗知其意即可,不必深究。按:《两小儿辩日》属于寓言体裁,盖庄子·列子之文常假托孔子言事说理,非真有其事,而所寄寓之理又较深(张湛注《列子》,对此节的注文是:“所谓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二童子毁笑,未必不达此旨,或互相起予(启发)也。”)不宜讲给学生听。《乐羊子妻》是史传,乃实有其人,课文节选的是本传的前半部,记此人以正言规劝丈夫;其后,有盗欲犯妻而劫其姑,妻引刀自裁,太守赐以“贞义”二字,内容比较复杂,也不宜讲。总之,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避难择易。
二、虽略读,诵读仍当照常进行,只是无须从头到尾字字照读,可以有选择地读。这两篇短文的精彩部分是人物对话:《两小儿辩日》中两小儿的对话(含转述)共87字,《乐羊子妻》中妻的两段话共94字,合计181字,都宜于诵读,用一节课可以背下来,不会增加学生负担。
三、教师讲解的重点可以放在词语上。生僻字较多,古今义不同这是本课的难点。解决这个难点可分两步走:
(1)在读课文的过程当中粗讲几句,使学生能贯通上下文;
(2)读完两篇短文后带领学生整理词语,该补讲的再补讲。
四、课文内容用不着详细分析,学生能多少说出一点体会就行,不必归纳主旨,不必把某些观念强行灌输给学生。写作方法也不用专门讲,但《乐羊子妻》的两段话都是说理,讲讲说理的方式(援引和比喻)可能有助于记诵。
教学内容和步骤
A(适用于一般水平)
可根据B式略加改变。要点是:
1.学生诵读前加教师领读;
2.只背诵《乐羊子妻》的两段话,指导诵读可从简;
3.“积累词语”一项内容可适当减少,解词无须征引。
B(适用于较高水平)
两小儿辩日
《列子》
一、解题。
此题系编者所加。“辩日”,意思是关于太阳(距地远近)的辩论。按这类命题须观文而后会意,例如,屈原对自然界、历史传说等提出170多个问题命名为《天问》;柳宗元对这些问题逐个作了回答,命名为《天对》。这仅供教师参考。
二、教师范读并疏通文义。
可以先读后讲,也可以边读边讲。下面是讲解要点:
①“而日中时远也”,如果完整地说,该怎么说?(“远”前加“去人”二字。)文言文中常有这种省略方式,被省略的。字眼可从上下文去找。
②“一儿以日初远”中,也有省略,“初”后省“出时去人”四字。按:好几位专家都认为此句当作“一儿曰:‘我以日……’”’,才跟上下文协调一致,且有文献资料可证。这不要讲给学生听。
③“远者小而近者大”,说的是视觉印象,即远的看起来小,近的看起来大。
④“及其日中”,许多文献资料证明,“其”是传写中窜人之字,“其”指“日”,“其日”一义重出。这要讲,不讲学生可能难解文义,指出“其”字多余即可。
⑤“近者热而远者凉”,这是就触觉而言,近的觉得热,远的觉得凉。
三、诵读练习。(含背诵)
先齐读全文两遍,然后指导学生背诵两小儿对话部分。
前两句说的是两种相反的观点,都用肯定的语气读;后两句说的是根据,有为自己辩护兼驳斥对方的意思,都用反问的语气读。
“我以”“一儿以”“此不为”之后,须作停顿。
“大如车盖”重读,“则如盘盂”轻读——使有对比色调。
“沧沧凉凉”轻读,“如探汤”重读——同上。
自由练习诵读,能大体成诵即止。
四、说启示。(略讲)
1.从两小儿的辩论可以看出什么?(注意观察周围事物并思索其中的道理)
2.“孔子不能决”说明了什么?(天下之理,人不能尽知,应当实事求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不能强不知以为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