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罐和铁罐》说课精编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案“《陶罐和铁罐》说课精编3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陶罐和铁罐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材在本单元所处的位置及课文特点

《陶罐和铁罐》是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七组课文中的1篇课文。这一组课文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到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想法不同,处理方式不同,结果往往也就不同。这篇课文是1篇寓言。讲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自恃坚硬,瞧不起陶罐。然而,埋在土里许多年后,陶罐出土成宝,铁罐却化为泥土。故事告诉人们,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对方特长、和睦共事。这篇童话,主要通过对话展现情节、推动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说明道理。这是本课表达上的特点。

2、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和本文的特点,本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骄傲、傲慢”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表现陶罐、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句,积累词语。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这三个目标的设置既提高了学生的词汇掌握量,同时也达到了从课文迁移拓展到实际的目的。根据本单元的教学目标、学习重点,并结合三年级学生的学习实际,确定其中(2)(3)是本课的重、难点。

二、说教法

课堂上,教师的引导及教材是学生感知和观察的对象,学生正是通过教师所讲和教材所展示的内容经过思考获得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这种观察与思考是有计划、有目的的,它不是消极的注视,而是一种积极的思维过程,是一种“思维知觉”。从这一点出发,再结合本篇课文的实际特点,确定本节课教法的指导思想是:想方设法引起学生注意,引导他们积极思维,热情参与,独立自主的解决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①提问法——逐步引导,逐渐深入。

②诵读法——反复朗读,把握语言特色。

③悬念法——带着问题,深入思考

④点拨法——展开联想,拓展思路。

其中提问法和诵读法是最基本的方法,三年级学生受思维发展水平的限制,完成对课文主旨的理解大多需要老师的指导。因而我采用提问导入,适时点拨的方法,一步一步展开教学。“万法读为宗”,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所以我将在本课教学中采取各种形式的朗读方法,让学生在熟读课文的基础上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三、说学法

我班的学生大都来自农村,少数是外来务工子女,因此学生良莠不齐,让所有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既是难点也是重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让学生自己动脑、动口、动手,让学生边读边在书上圈点生字词和勾画重要句词。这些都是集中学生注意力的手段,同时教师的启发诱导再贯穿始终,这样就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

四、说教学程序

(一)讲述故事,情境导入。

1、屏幕展示国王的御厨,让孩子走进文中的童话故事。(御厨富丽堂皇,陈列着精美的瓷盘、锃亮的炊具)

2、请生自由表达自己看到御厨后的感受。

3、老师借助图片生动讲述故事,并同时在屏幕中出示主人公陶罐和铁罐。

(设计意图:通过直观的图片和老师对故事生动地讲述,以及在讲述中与学生的互动,一下子把学生带入了课文所描述的童话中,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挖掘词语,感悟铁罐。

1、挖掘词语,读准字音。

(1)出示题目:我要把表现陶罐和铁罐神态和动作的词语找出来。

(2)请生拿出笔,带着问题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

(3)生自由读文,师巡视,把生找到的词语板书(板书:铁罐:奚落、傲慢、轻蔑、恼怒,陶罐:谦虚、争辩)。

(4)请生看板书,齐读词语,师纠正错误读音,对于难读词语师范读,生跟读。

2、理解词语,感悟铁罐。

(师手指“傲慢、轻蔑、恼怒”这三个词语)生再读这三个词,并围绕这三个词语理解铁罐的傲慢。

(1)师:这三个词语都是写铁罐态度傲慢,现在请大家默读课文2-8自然段,从铁罐说的话中,找一个例子来证明铁罐的傲慢。

(2)生默读课文,并谈自己找到的例子,体会铁罐的傲慢,对于生找到的例子给予恰当点评。

(3)小结:看来这个铁罐的确是个傲慢的家伙,大家再读一读这三个词语。(师手指“傲慢、轻蔑、恼怒”三个词)

(4)师:这三个词语都有傲慢的意思,可又有什么不同呢?

(5)请生做个轻蔑的样子给大家看看。

(设计意图:文中描写铁罐的三个词语含义并不深奥,但却用得准确、传神。我通过让学生找词语、读词语,谈例子、表演来发现、琢磨、比较这几个词语,感受陶罐的傲慢无礼,使学生义会词意、增强语感,使学生的认知水平从对词义的理解升华到对句子的理解,对人物的解读。)

(三)入情入境,读出韵味。

1、自创表情动作,表演感悟:

屏幕出示三句话:

A“你敢碰我吗?陶罐子!”铁罐傲慢地问。

B、“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铁罐说,带着更加轻蔑的神气。

C、“住嘴!”铁罐恼怒了,“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1)请生自由读这三句话,并从中选一句来设计相应的表情、动作再读一读。

(2)生自由表演读,体验铁罐的傲慢自大、不可一世。

2、师创设情境,指导学生个性朗读与表演。

A、师傲慢地说:“我来找一找!哪个是傲慢的铁罐?”(屏幕出示:“你敢碰我吗?陶罐子!”)请一名学生声情并茂地读这一句,师给予指导。

B、师:“太精彩了,好一个傲慢地铁罐!”师带着轻蔑的语气问:“轻蔑的铁罐在哪里?”(屏幕出示:“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指导一名学生一边表现出轻蔑的样子一边带着讥笑的语气朗读。

C、师:“真是一副瞧不起人的样子。”师恼羞成怒地问:“谁又是那个恼怒的铁罐?”

(屏幕出示:“住嘴!你怎么敢和我相提并论!你等着吧,要不了几天,你就会破成碎片,我却永远在这里,什么也不怕。”)

请几名学生分别来演绎这个恼怒的铁罐,感受铁罐此时的愤怒。

3、领悟情感,学写词语,积累词语。

(1)(屏幕出示:“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师:“铁罐在说这句话时是怎样的神情呢?”

(屏幕出示:“和你在一起,我感到羞耻,你算什么东西!”铁罐 地说,“走着瞧吧,总有一天,我要把你碰成碎片!”)

师:“你们能填上一个词语,来表示铁罐这时候说话的神态吗?”

(2)请生填词,并根据自己填的词语读出其中的味道,表现出铁罐此时“怒不可遏、怒火中烧、怒发冲冠、大发雷霆……”生每读一个句子,师都及时点评指导,要求学生读到位。

(设计意图:在这个环节的朗读教学中,老师主要通过自身的神态、语气来感染学生,学生在教师步步引导中领悟朗读的技巧,个个跃跃欲试,读出了韵味,读出了心境,读出了画面,读出了场景,读出了个人的体验。伴随着读,铁罐的傲慢形象在学生心中更是入木三分。)

四、激情思辨,领悟陶罐。

1、师鼓弄玄虚引出关键词,师:“学到这,老师不得不不请大家帮我解决一件棘手的事了。你们看,就是它!”(屏幕出示:懦弱)

2、请生读这个词语,师纠正错误读音,并范读,生再读。

3、请生读辞海中关于“懦弱”的解释,理解“懦弱”。

4、师抛砖引玉提出疑惑,生畅谈理解,感悟陶罐:

(1)师手指“懦弱”:铁罐说他要把这个词语送给陶罐,你们说老师能听他的吗?

(2)师装糊涂,问:“怎么不能?铁罐确实很容易破嘛,只要一碰他,他不就碎了,怎么还不懦弱?”

学生大胆辩驳,谈自己如何理解陶罐并不懦弱。

(3)师继续假装糊涂:“可老师还是疑惑!你们看!”(屏幕出示铁罐图片)“铁罐总是横眉冷眼、冷嘲热讽地对待陶罐,可陶罐(屏幕出示:陶罐图片)还是一脸微笑。铁罐都指着陶罐的鼻子骂了,陶罐还不还击,这还不懦弱啊?”激发学生再次辩驳,畅谈自己的理解。

5、师小结:是啊!陶罐哪里是懦弱。分明是他谦让的美德。(屏幕上的“懦弱”消失)

(设计意图:此处设计,主要抓住词语“懦弱”,给学生卖了个关子:正话反问。师两次看似糊涂的问话,引起了学生的强烈反对,激起了学生大胆辩驳,并畅谈自己的理解,学生在辩驳中领悟了陶罐的种种表现并不是懦弱,而是一种谦让的美德,学生对两只罐子截然不同的品质,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五、配音朗读,再起高潮。

1、为生创设展现自我的舞台,每个人都来当配音演员

师:“刚才同学们学得很好,现在老师为你们设计了一个脚本,请你们来演一演。你们看!”(屏幕出示:陶罐和铁罐对话的无声动画)

师:“今天就要请你们来当一回配音演员。文中正好有四组对话,第一组同学配第一组对话,照此类推。排练时要记住把台词背下来,还得配上神态、动作。”

2、同桌两人练习配音。

3、小组推荐配音演员:师:“有请配音演员!”(每组各请一桌同学)

4、生配音,师点评,

(设计意图:充分运用多媒体,结合文本制作了无声动画,营造了视觉氛围,请学生担当配音演员,为学生创设了一个展现自我的舞台,学生在这个舞台上尽情演绎,把课堂推向了高潮。)

六、迁移拓展,深化感悟。

1、完成板书,谈感受,领悟故事告诉人们的道理

(1)师:“哦!许多年后,铁罐消失得无影无踪了!这个故事给了我们深深的启发!看板书!”(板书:启发 )

师:“这又该填什么呢?”

(2)生根据自己所填的板书,谈自己学完本文后所受到的启发,感悟故事所告诉我们的道理。

2、总结:看来这个故事已走进了我们每一个孩子的心中,它给了我们深深的启示,大家回去后把这个故事说给你们的爸爸妈妈听听!

《陶罐和铁罐》教案2

学习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奚落谦虚傲慢懦弱轻蔑等词语。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正确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

4、抄写表现陶罐和铁罐神态与动作的词句,积累词语。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难点:

体会课文寓意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读通课文,认识“陶、懦”等几个生字,会写“陶、谦”等6个生字。了解课文大意。

2、学习课文1—9自然段,体会铁罐的骄傲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

3、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9自然段,学会从不同的语言体会不同角色的人物情感,知道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和别人的短处去比。

教学重点:

指导朗读,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描写,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教学难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2-9节,理解课文讲的道理,不能用自己的长处去和别人的短处比。

教学过程:

一、揭题

1、师: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一个非常有意思的寓言故事,故事有2个主人公,一个叫“陶罐”,跟老师一起写(分析陶的写法),另外一个叫“铁罐”,(出示课题)

2、读题,

师:谁来读题?(读题)

3、质疑:你有什么问题:陶罐和铁罐之间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故事呢?下面让我们去读读课文。

要求:

1、努力把生字词读正确,努力把课文读通读顺。

2、读完以后想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并能用这个句式试着说一说:

这个故事讲了许多年以前,许多年过去了,陶罐,铁罐。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整体感知

1、生自由读课文。

2、学习生字、新词。

出示带拼音的词语:陶罐御厨奚落懦弱

轻蔑争辩恼怒羞耻

流逝宫殿掘开 朴素

和睦相处相提并论

小老师带读,正音,齐读。去掉拼音开火车读,齐读,提示“和睦相处”是多音字。

说说你读懂了哪个词语表现人物的神态?(懦弱、轻蔑、恼怒、羞耻)并适当理解。

3、生字词语都认识了,再来读读难读的句子。

4、那你能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故事呢?

出示:这个故事讲了许多年以前,许多年过去了,陶罐,铁罐。

指名说。

追问,铁罐哪里去了?

补充小资料袋:关于铁罐氧化作用的科学道理。

铁的化学性质很活泼,铁罐遇到空气中的氧和水中的氧会生锈。年代久远,铁罐层层氧化直到完全氧化,变成了粉末。

5、整体感知

请你观察人物的表神态,说说故事中的2个主人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是的,故事一开头就写出了铁罐的骄傲,出示第一自然段,齐读。

这段中的哪个词让你感受到铁罐非常骄傲?(骄傲、奚落)

奚落是什么意思?我们往下读读看——

6、认真默读2~9自然段,

用“——”划出铁罐奚落陶罐的话。用“~~”划出陶罐回答的话。

三、学习课文2——9自然段

1、抓住人物“神态语气”体会,以读代讲,以读促讲

师:首先我们来看这部分对话。

出示第一部分对话:1-6自然段

○第一次练读(直接读对话)

①同桌分别挑选一个角色,自由练习该怎么读。

指名分角色读,评价。

②注意神态的词语就能把句子读好。那铁罐和陶罐在说话时的神态和语气到底是怎么样的呢?找出第一次对话时描写神态的词语。

你看看陶罐说的这句话,你从哪里能感受到他很谦虚?(称呼上)

再看看铁罐对他的称呼呢?(真是太骄傲了,没礼貌)

③再请一组对话。

问1:铁罐,你为什么这么傲慢啊?

问2:陶罐,听了铁罐的傲慢的语气,你没有生气,反而很谦虚,又是为什么呢?

(引导学生讲出铁罐的坚硬和陶罐的易碎的特点。)

④你还找到了铁罐说话时的哪些神态和语气?

(更加轻蔑)轻蔑是怎样的,你能来做个动作吗?谁来用更加轻蔑的神气读读铁罐说的这句话?(指名几个同学读句子)

(恼怒)恼怒就是说他(很生气了,越来越骄傲)铁罐为什么会越来越生气呢?(因为陶罐在争辩)

⑤陶罐要争辩些什么?出示句子(他不是懦弱……)这个省略号表示什么?(陶罐还想继续说下去)会说些什么呢?(自己读读,想想——指名说)但是铁罐容许他争辩吗?(不)哪里看出来的?(铁罐打断他说的话)所以这里朗读的时候要注意,读的快一点,硬一点。

⑥再指名2人来读这两句对话

○第2次推荐读(直接读对话)

(1)再同桌分角色练读,要读出铁罐和陶罐不同的神态和语气,你还可以加上一些眼神和动作。

(2)推荐分角色读

师:同学们来推荐一位同学读铁罐,一位同学读陶罐。到台上来读,表演读,其他同学同样要听仔细,一会来点评。

(3)评价(估计读的好)如果读的不好,老师范读

○第3次展示读(直接读对话)

师:下面1、2大组做铁罐,3、4大组女生做陶罐,分角色来读这部分对话。

2、想象神态朗读

出示余下的对话:7-9自然段。

(1)师:这部分对话又该怎么读呢?这里并没有写出陶罐和铁罐的神态,你能不能想象一下陶罐和铁罐当时说话的神态吗?

出示:“陶罐()地说”(心平气和、温和、平静、好言好语等)

“铁罐()地说”(歇斯底里、怒不可遏、暴跳如雷等)

在书本上写写,读读

(2)指名同学分别说说铁罐和陶罐的神态,说好后读一读。

(3)同桌两人,也分别加上神态,再来练习一遍。

问1:铁罐,为什么你越来越生气了?

问2:陶罐,你为什么总是心平气和呢?难道你真的很懦弱吗?最后为什么又不再理会铁罐了呢?

3、全部对话练读

4、整体感悟

师:刚才大家从铁罐和陶罐的对话中读懂并体会了铁罐的骄傲和陶罐的谦虚,

铁罐的态度一次比一次傲慢,一次比一次狂妄,而陶罐却始终是那么心平气和地在和它讲道理。

5、师:为什么铁罐一次比一次傲慢?

骄傲的铁罐自以为很坚硬,总拿自己的长处去和陶罐的短处比,总觉得自己很了不起。

板书:坚硬

是的,陶罐的确不坚硬,容易碎,板书:易碎。

但是陶罐面对铁罐的奚落,他惧怕了吗?

指导书写:谦虚。

四、存疑结束

师:同学们,骄傲的铁罐一直拿自己的长处去奚落陶罐的短处,那故事最后的结局又将带给我们哪些更深的思考呢?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板书预设:

27陶罐和铁罐

(无价之宝)陶罐——谦虚,友爱,善良

(无踪无影)铁罐——骄傲,自大,傲慢无理

第2课时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陶罐和铁罐》,知道了国王的御厨里有两个罐子,一只是陶罐,另一只是铁罐,铁罐仗着自己坚硬,常常傲慢地奚落陶罐。若干年后,陶罐从废墟里挖出来依旧精美,成了无价之宝,而铁罐却被氧化得无影无踪了。(板书:无价之宝无影无踪)

男女生分角色朗读课文1-9自然段。

二、学习10——17自然段。

铁罐自以为坚硬,(板书:坚硬),瞧不起陶罐,常常奚落陶罐,陶罐很容易碎(板书:易碎),二者就发生了争吵,最后以不欢告终,随着时间的变化,故事又有什么变化,让我们来继续学习课文。

1、课件显示第10自然段,齐读后点红“流逝”,学生利用近义词来理解。教师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句子来理解。许多年过去了,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当人们发现陶罐时是什么样子的?而铁罐呢?

请快速默读课文11-17自然段,找出有关的内容。出示14、17段,分别齐读。 (引导学生抓住“光洁、朴素、美观、很有价值”“影子也没见到”等词语朗读理解。)

2、陶罐依旧和以前一样光亮、朴素、美观。铁罐被氧化消失得无影无踪。

陶罐和铁罐,你喜欢谁呢?为什么?

当年被铁罐奚落的陶罐,如今却成了很有价值的文物被人们永久的保存下来,(板书:永久)。而当年狂妄自大的铁罐却被氧化消失得无影无踪(板书:氧化)。当初铁罐有没有想到会有这样的结果呢?

3、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表现以及最后不同的结局,你得到什么启发?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4、拓展延伸,联系生活中的事情。(知道实践,做个谦虚,不骄傲,汲取别人长处的孩子。)

三、作业:

其实,像陶罐和铁罐这样的故事我们以前在课内课外都读到过,比如《小柳树和小枣树》、《骆驼和羊》,老师还重新编了一个陶罐和铁罐的故事,想读吗?咱们自己也能编一个这样的童话故事。

板书预设:

陶罐←———→铁罐

↓↓

易碎坚硬

↓↓

永久氧化

↓↓

无价之宝无影无踪

《陶罐和铁罐》第一课时3

教材分析:

《陶罐和铁罐》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人教版实验教材三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1篇精读课文。课文讲的是发生在国王御厨里陶罐和铁罐之间有趣的故事,故事通过对话展开情节、推动故事发展,塑造人物形象,说明“每个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善于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道理。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理解课文说明的道理,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二是在阅读中继续练习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仔细研读分析教材,我发现这篇童话不仅语言朴素、充满童趣,而且哲理深含,寓意深刻。其教学内容的纵深挖掘空间极大。若深入阅读和理解课文内容,文章能给阅读者带来更多的启示,比如我们都知道看问题要看到事情的本质,那么导致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友善这两种态度根本原因在于陶罐选择了一个正确的比较点(比盛东西),而铁罐选择了一个错误的比较点(比坚固),由此使得它们的态度也截然不同。这让我想到在生活学习中我们应该怎样引导学生去与别人相比的问题?通过本课学习引导学生懂得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要学会选择一个正确的比较点与他人去比,正确全面的看待人和事,从而从小树立学生正确的比较观,这样对促进学生健康品格和价值观的形成都有极其深远的意义。又如由于时间的变化,事物的命运也会变化的道理。我们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事物,看待事物的过去、现在和将来等等这都是我们在分析解读教材时,可充分挖掘和利用的教材资源。

学生分析:

三年级是学生学习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学生的学习热情较高,兴趣浓厚,但稳定性不强。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有一定的课内外阅读量,尤其喜欢读童话故事,但学生的知识储备还不够丰富,其认知水平还比较浅显,学生的听、说、读、写的能力还有待培养和提高。本组单元教学中,学生通过《矛和盾的集合》《科利亚的木匣》两篇课文的学习,对于本单元教材以“阅读故事,从故事中得到启示,学会看问题、想问题的方法”这一主题已有了明确的认识,学生已能通过阅读故事,感受人物形象,懂得了故事中的道理。但在前两课学习中,学生在朗读中还存在一定问题,不能达到以声传情的最佳效果。阅读的方法上还需老师进一步指导。针对学生学情及年龄特点,结合《陶罐和铁罐》一课的内容特点,我在本课教学中我力求突出朗读与阅读方法指导与训练,通过引导学生朗读与阅读,加深其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中促其感受形象,领悟寓意,懂得道理,受到熏陶。

设计理念:

根据主体性教学理论,从教学角度来看,学生是认知和发展的主体。教育的的本质就是唤起学生主体内在的需要、动力,创设发挥学生主体性情境,激励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帮助学生不断创造新的自我。所以,在本课教学中,我结合课文内容,抓住三年级学生的特点,以读入手,侧重于朗读与阅读方法指导,注重过程及方法的探究与体验,注重学生在阅读及朗读过程中的个性的感知、想象、体验、感悟等心理活动,以此开启学生心灵,发展学生语言,启迪学生的智慧,拓宽学生思维的深度,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心灵和情感都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目标:

引导学生体会语言、语气与神态,进行感情朗读和思维训练,从而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寓意。

德育渗透:

1.通过理解课文,引导学生学会选择正确的比较点去看待人和事物。

2.进一步掌握童话的特点,渗透童话的写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体会语言、语气与神态,通过方法指导和感情朗读,引导学生边朗读边理解课文,从而领悟寓意,学会选择正确的比较点去看待人和事物。

教学难点: 体会童话的特点,渗透童话的写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课前准备:铁罐及陶罐的图片

课时安排:二课时(第二课时)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陶罐与铁罐》一课的生字新词,熟读了课文。今天老师想先问一问大家,你们平时在学校里都喜欢和别人比什么?

生谈:比谁学习好。比谁最爱班集体。比谁最勤劳······

师:可以看出同学们都是上进心很强的孩子,是啊,通过比较,我们可以发现自身的优势和不足。通过比,有人比出了勇气,比出了自信;也有人比出了不足,比出了失望。比是推动我们进步的原动力,问题的关键是我们应该怎么去比?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陶罐与铁罐》,一起来看看陶罐和铁罐它们在比什么?相信大家一定能从中懂得更多的道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结合学生生活实际,从“比”巧妙切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探究的欲望。)

二、精读课文,读出感情,加深理解。

1、读课文,整体感知陶罐与铁罐的不同。

师:同学们,陶罐与铁罐你更喜欢谁?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能让你喜欢或不喜欢铁罐与陶罐的词语或句子。

师:同学们,读后你觉得陶罐与铁罐你喜欢谁,不喜欢谁,为什么?

请用这样的句式来说一说。

因为······,所以我喜欢······;我之所以喜欢····,是因为······;

因为······所以我不喜欢······;我之所以不喜欢····,是因为······;

生谈:因为我觉得铁罐傲慢无礼,所以我不喜欢铁罐。我之所以喜欢陶罐,是因为它谦虚、善良等)

(此环节重在训练学生学会运用因果关系的关联词来表达自己初读后的感受,让学生的语言表达更完整,更准确,更有逻辑性。)

师:读出你画出的句子。

生:试读相关句子。

(设计意图:此环节,学生在初读中能体会到陶罐与铁罐的态度及性格的不同,但试读中并未读出铁罐的傲慢与陶罐的谦虚善良,语气较平淡,缺乏感情。于是老师可随机调整内容,加入教师的示范朗读环节,教师有感情的读课文的16自然段。让学生在听读中更充分的感受到陶罐不仅谦虚,而且有着善良、宽容、心胸开阔等品质,也让学生从中深刻体会到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能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从而为下一个环节,教师进行朗读方法指导和训练做好铺垫。)

师:陶罐不仅仅是谦虚,岁月流逝,许多年之后,世界上发生了许多事情。当人们发现陶罐时,听老师读陶罐说的这句话。它说:“谢谢你们!”陶罐兴奋地说,“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也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

师:老师和前几位同学读的一样吗?有什么不同?从老师朗读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生:陶罐善良、宽容、心胸开阔······

2.再读课文,读出感情。

师:同学们谈得真好,看来有感情地朗读能够加深我们对课文及文中人物性格的理解,我们都能体会到了陶罐的谦虚善良与铁罐的傲慢,但刚才在同学们试读时还没有从你们的语气中让人感受到这一点。那怎样才能通过你的朗读让人体会出陶罐谦虚善良与铁罐的傲慢呢?我们先来结合朗读的实际感受做一个探究。

师:体会这四句话的感情,结合语境用你认为恰当的语气、神态自由练读。

语言  —(体会)——       神态与语气(标注) ——(实践)——感情朗读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           傲慢             生练读     生展示读

“不敢,铁罐兄弟。”               谦虚

“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   轻蔑

“住嘴!”                         恼怒

懦弱

师:谁来上台连线并朗读,之后说说你的体会。

(设计意图:此环节,重在对学生进行朗读方法的指导和过程训练。教师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引导学生走入情境,历经“体会语言—琢磨语气和神态—书中标注—练读—有感情朗读这么一系列有步骤的朗读体验过程,让学生在体验中真正的学会有感情的去朗读,切实达到口发其声,耳醉其音,以声传情的效果。)

生谈。 “你敢碰我吗?陶罐子!”这句话让我觉得铁罐特别蛮横和傲慢,所以我选择用傲慢的语气和神态来读铁罐的话,带着这样的体会和感情去读就会读得很好。

师:大家和他的体会和方法一样吗?有没有不同?

生:我认真体会这个句子,还把我认为恰当的语气写在句子旁边,用来提示我在读时注意语气。

生针对句子分别谈方法·····学生结合体会分别读四句话。(方法同上)

师:人说声情并茂才能情真意切、才能感人。现在请一对同桌也摇身一变变成陶罐与铁罐,用我们总结出的方法,结合自己的体会,选择恰当的语气自己去读一读吧,看谁读得好。

生读:1.先同桌个别练读。2.个别学生分角色进行朗读一到九自然段。(两生分读陶罐和铁罐,一生读旁白)。3.学生参与度较高,全班分角色朗读十到十七自然段。(女生读陶罐,男生读铁罐,老师读旁白。)

师:铁罐们,知道你们在做什么吗?

生:在奚落陶罐。

师:奚落你理解什么意思了吗?(嘲弄、讽刺、挖苦)

生:面对奚落陶罐是否真的懦弱了吗?书中有一词能看出它并不懦弱,请迅速找出来。生很快找出。

(设计意图:此环节引导学生在朗读方法指导下,能进行有感情的个性化朗读,通过自由读、合作练读、分角色读等多种形式的朗读,以读促悟,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鲜明形象,体会蕴含的道理)

3.读中感悟,加深理解,理解寓意。

师:铁罐为什么会看不起陶罐?它有什么资本这样做?

生谈:因为他觉得自己坚固。

师:它拿什么和陶罐的什么相比?

生:哦,它是拿自己的优点(坚固)和陶罐的易破碎(板书)去比呀。

师:陶罐就没有优点吗?大家看(出示课件:陶罐的外观)有什么优点?

生谈:美观、光洁······

师:如果它也拿自己的美观与铁罐相比,想象一下,它会说什么?生自由想象,发言。(瞧我多美呀,看你这么丑,都生锈了·······)

师:这么说拿自己的优点(美观)和铁罐的缺点(易氧化)(板书)去比,它也会怎样?

生:傲慢。

师:实际上它傲慢了吗?拿自己的优点与铁罐比了吗?生:没有。

师:它选择的比较点是什么?在课文中找出来。

生:它比的是盛东西,所以它的态度是谦虚的。

师:真好,看来骄傲与谦虚的态度不是根本,导致这两种态度最本质的原因是比,现在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生:和别人相比,要选择了一个正确的比较点。

生再谈:内心比的标准不同,他们的态度也会不同;选择一个正确的比较点,这是造成他们态度不同的主要原因。

生谈:不要拿自己的优点与别人的缺点相比,也别拿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比。

生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我们要学习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师: 懂得了这么多道理,看来处事待人需要给自己选择一个正确的比较点是非常重要的。同学们,在我们班有身体强壮的李,有聪明好动的王,有勤奋好学的牛,有胆小细心的李······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优点,你觉得,在我们这个温暖的集体里大家应该比什么呢?(结合自己实际谈一谈)

生谈。在学习上,比谁最勤奋、比谁学习好。在劳动中,比谁积极肯干······

师总结:同学们谈得都很全面,我们要比谁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孩子。

师:王(柔道队的,同学、母亲都反对他参加此队)你觉得你要跟同学比什么?王谈:在柔道队,比谁最有搏击力,谁最棒。

师:到了学校就不能拿你的拳脚和同学比了吧?比什么呢?(大家笑)

生:到学校,就要比谁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好孩子。

(设计意图:此环节引导学生在充分朗读体会的基础上,抓住本质,探寻导致两种态度的根源所在,即要学会选择正确的比较点去与人相比,从而促使学生掌握正确、全面地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读懂文中道理,并结合实际,让学生谈出启示和所获,对学生进行德育渗透,拓宽了学生思维的深度,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掌握童话的特点,渗透童话的写法。

1.师:其实,生活中有许多道理,爸爸妈妈或老师通常会直接告诉我们。课文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给故事中的事物赋予人物的性格和语言,并把道理寄寓在故事之中,让人读后给人以启迪和教益,这种文体就是童话故事。

师:你读过哪些童话?童话的题目是什么?主要人物是谁?你从中懂得了什么道理?给大家介绍一下。

生谈。

师:看来同学们读过许多童话故事,那你发现童话有什么特点呢?

生谈。

童话想象很丰富。

童话故事很有趣,很神奇。

故事中的事物有人物的语言、性格、神态等

童话故事既引人入胜,又给我们有益的启示······

2、拓展练习。(结合你的发现和体会,编写童话故事,先说一说,再写一写)

师:同学们在生活学习中,我们可以明白许多道理,请你们借助桌子与椅子、文具盒里的铅笔、你喜欢的小动物等事物,赋予它们人物的性格和语言,告诉大家一个道理。请同学们展开想象,不妨可以试编一则童话故事。(学生先说后写,时间机动,随机调整)。

(设计意图:此环节使学生的思维进入了一个更广阔的空间,促进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实现了知识的迁移,在交谈中进行写法渗透,结合实际调动学生的写作或表达兴趣,激发学生想去表达或写作的强烈欲望,力求超越文本,创新运用。)

板书设计:

(美观  易破碎)

谦虚        27. 陶  罐

比(盛东西)                 与                     比(坚固)

铁  罐         傲慢

(坚固  易氧化)

总评分析:

本课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主要亮点有三个:

一读——方法巧,二思——切入点新,三渗透——有创新。

《陶罐和铁罐》一课教学设计获陕西省教学设计评比一等奖,本课教学受到了教研组同仁的一致好评,自己感觉在授课中也比较从容,教学容量与教学各环节的时间安排都比较合理,在注重教学目标实施的整体性的同时,又力求凸现课堂的开放性与灵活性,重视课堂上信息的灵活处理和过程及方法的及时调整,学生的掌握情况与课堂表现较好。究其原因,我在本课教学设计中重在为学生的发展搭建了三个阶梯式平台:

一读——方法巧。读是解读文本,调动参与,重视朗读的分层次分阶段训练,在教学设计中,从默读,感知人物性格-——试读,初步感受人物品质——练读,体会朗读时的语言、神态表情,以情促读,激发情感,加深的理解——分角色朗读,体会理解,感情朗读。四次朗读,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循序渐进,每一次引导都使学生对课文的体验加深了一层,以读启悟;同时,在朗读中,既要对学生朗读分层次分阶段训练,又结合学生朗读的实际情况,随机调整课堂教学,注重教学的灵活性。如在本课教学中,针对学生试读后,未从学生的语气中让人感受到陶罐的谦虚、铁罐的傲慢这一情况,我在课堂教学中结合实际随机调整,设计了教师示范环节,老师试读陶罐被发现后,所说的一句话,让学生从听读中谈出感受,让学生切实体会到了朗读的作用。这一小环节的设置,效果很好,学生切实从中听有所悟,教师也起到了引导和带动示范的作用。这一环节的随机设计既让学生有所体会,切实感受到了有感情朗读的效果,又使环节与环节的过渡十分自然。

二思——切入点新。思是进行简单的逻辑推理,引导学生重构文本,激活思路。引导学生不仅仅是停留在文本表面事物性格中所体现出的谦虚与傲慢上,而是重在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思考、感受和领悟,落实教学重点,抓住本质,找寻探究导致两种态度的根本原因,使学生在简单的推理比较与思考中明确因为陶罐与铁罐所选得比较点不同从而导致了他们态度的不同,使学生在自主思考中学会选择正确的比较点去与人相比,掌握全面、正确地看待人和事物的方法,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三渗透——有创新。此环节是超越文本,创新运用。本环节没有进行硬性的作业规定,而是在交谈中进行写法渗透。结合实际调动学生的写作或表达兴趣,激发学生想去表达或写作的强烈欲望,并利用桌椅、文具盒里的铅笔兄弟、五个手指头,学生喜欢的小动物,学生图画等等开启调动学生思维,拓宽学生思维的深度与广度,打破学生写作的局限性,让学生结合对童话故事的体会,先编后写。本环节重在引导学生自己去创新思维,让学生体验到创造的乐趣与成就感。

16 15790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