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萨的天空》教学有感精编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教案“《拉萨的天空》教学有感精编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拉萨的天空》1

1

作者:佚名    转贴自:转载    点击数:135

苏教版国标本第五册第七课《拉萨的天空》

教材分析

这是1篇散文,文笔优美,描写了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表达了作者对拉萨的喜爱之情。

课文共5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日光城”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第二自然段写拉萨的天空在白云和草地地映照下越发纯净、明洁;第三自然段写拉萨的天空蓝得令人神往;第四自然段写一年四季拉萨的天空总是蓝晶晶的,也把布达拉宫衬托得更加雄伟、壮丽;第五自然段写湛蓝的天空像圣地拉萨的窗帘。

课文的语文优美,用词准确、生动,比喻贴切,对拉萨的天空的描写细致而且形象。因此,上课时要注意引导学生重点读好“湛蓝”、“透亮”、“用清水洗过”、“纯净”、“明洁”等词语,让学生通过这些生动形象的文字感受拉萨天空的“蓝”。

设计理念

细翻了一下《语文新课程标准》,发觉第二学段(3~4年级)阅读目标一共10条,其中1、2、3、4、5、8条是这样描述的:

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学会默读。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

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

读了《语文新课程标准》的1、2、3、4、5、8条,我发现:对于文质兼美的文章,只有通过有感情地朗读,借助图画以及音像资料营造情境,才能帮助学生体会、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在领悟的过程中才能逐步培养学生发现、感受、赞颂美的能力。因此,我对《拉萨的天空》这篇课文作出下面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课文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品读语言,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纯净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品读语言,体会作者对拉萨湛蓝、纯净的天空的赞美,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具准备

多媒体电脑一台,轻音乐,课件

教学过程

(搜索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本文转载

一、谈话导入,整体感知。

1、揭示课题。

(出示地图)老师游览过许多地方,去过秀美的江南,到过豪情的塞北,(边说边指地图上的位置)然而有一个地方,令我神往,却一直没有机会去。(指到拉萨所在地)——它在我国的最西部,海拔最高,离天空最近的地方,它就是我心中的圣地——拉萨。今天,非常高兴能有机会,和同学们一起走进拉萨,用心去感受拉萨的天空。

板书课题:拉萨的天空。(齐读)

2、拉萨能成为老师乃至全世界亿万人心中的圣地,一半的功劳在拉萨的天空。请你闭上眼睛,听老师读课文,等我读完后告诉大家,你都看到了怎样的画面?(配音乐读)

3、学生自由交流。

4、老师总结,过渡:同学们是擅于欣赏美的小行家,听一遍优美的语言就能带给你无限的遐想,读一读优美的文字一定能给你带来更多的收获。

二、初读课文。(10分)

1、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流利。

2、通过第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课文一共有5个自然段,老师请同学来读,哪一组举手多就请哪一组。指名小组读,评价。

3、大家喜欢拉萨的天空吗?那老师请你们选择你最喜欢的一个小节多读读,体会体会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小节。

4、喜欢各自然段的分别举一下手。

三、交流反馈。(这是全课的重点所在)

(一)第一自然段

1、请喜欢第一小节的同学把第一小节读给大家听。

2、这小节告诉我们拉萨的天空是怎样的?(湛蓝透亮)(板书:湛蓝透亮)

什么是湛蓝、透亮?(深蓝透明发亮)

3、发现没有,这是一个比喻句。把什么比作什么?(拉萨湛蓝透亮的天空比作清水洗过的蓝宝石)。洗过的蓝宝石是什么样的呢?(也是湛蓝透亮的)。我们来看看。(课件出示蓝宝石和拉萨天空的图)瞧,两者都是那么湛蓝透亮,美吗?

4、你能把这个句子读好吗?(课件: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评价:在你的朗读中,老师看到了蓝宝石,但还不够湛蓝、不够透亮,这宝石是用清水洗过的吗?(重读“清水洗过的”)再指名读。

5、为什么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呢?告诉大家,这和拉萨的日照时间长有很大的关系呢,因为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谁来读好第一个句子?(课件:拉萨是有名的“日光城”。)

6、正因为如此,拉萨的天空才总是那么湛蓝透亮,谁再来读第二句,让我们看到总是湛蓝透亮的天空。(重读“总是”)。我们一起读第一小节。

(二)第二自然段

1、请喜欢第二节的读给大家听。

2、谁来说说,这一节,拉萨的天空留给你怎样的印象?

△纯净、明洁

1)书上哪个句子告诉我们,拉萨的天空是纯净、明洁的?生读。

(课件: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2)(课件演示有了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的天空,有了河畔草地对照的天空)师略加讲解:在白、绿的映照下,显得完美无暇。你看了以后有什么感想?

3)谁来读好这个句子?让人感觉到天空的纯净、明洁。

3、这一小节,拉萨的天空还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离天空很近

1)你从哪里感受到的?(课件: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能摸到蓝天。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

2)我们想象一下,我们现在就在拉萨,我们现在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我们伸出手,哇,能碰到蓝天了,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了,感觉怎样?指名说。是啊,多近哪,而那蓝天就像一池碧水,真是太美了,密老师带大家去掬蓝天洗脸,好吗?闭上眼睛,师范读。

3)谁带大家掬一捧蓝天洗脸?指名读。

4、喜欢这样的天空吗?是呀,这样的天空真是太美了,我们一起来美美地读读。

(三)第三自然段

1、请喜欢第三节的读给大家听。

2、这一节留给你怎样的印象?(蓝得让人神往)

3、我们一起看看这蓝得让人神往的天空。(课件出示拉萨天空的图片)

4、刚才不少同学在看的时候,眼睛紧紧盯着画面,还不时发出了“啊”的赞叹声,你想说什么呀?指名说。你被深深吸引住了,从心底里向往那拉萨的天空,这就叫“神往”。

5、所以,书上说——它把你的视线——紧紧吸引,让你——久久不忍移开。

6、来这里的游客回去之后,肯定在心里要留下深刻的印象,还在向往着它。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四)第四自然段

1、请喜欢第四小节的同学读给大家听。

2、这一节告诉我们拉萨的天空总是——蓝晶晶的。

3、见过布达拉宫吗?学生介绍,师给予补充。

布达拉宫在西藏自治区,古时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与唐联姻,为迎娶文成公主而建。宫内保存着大量珍贵文物。

(课件出示有蓝天映衬的布达拉宫的图,让学生感受一下,然后擦去蓝天,让学生比较)没有了蓝天映衬的布达拉宫怎样?(再恢复)所以说,有了这蓝天,依山而建的布达拉宫显得更加——雄伟、壮丽,没有了这蓝晶晶的天空,布达拉宫定会失去一半的美。

4、我们一起来读读吧。

(五)第五自然段

1、喜欢第五小节的读一下。

2、谁发现了,这里有一个什么句?(比喻句。)

把什么比作什么?(湛蓝的天比作圣地的窗帘。)

窗帘有什么作用?(装饰美化房间)

3、那这湛蓝的天空就是装饰美化圣地——拉萨的咯,多形象、贴切的比喻哪!我们一起来读读。

四、进行审美欣赏,陶冶审美情趣。

1.奖励课堂表现较好的学生进行配音乐朗读。老师和其他学生一起闭眼睛欣赏。

2.创设情境,配解说。

同学们,刚才我们跟随作者一同走进了拉萨,欣赏了拉萨天空无与伦比的蓝,感受到了拉萨天空的纯净明洁。

刚才“拉萨的天空”是我们在朗读课文时想象的,现在老师让你们睁开眼,亲自去看一看——(教师课件出示美丽的图片和音乐,并伴着动人的屏幕解说,学生欣赏)

过渡:老师从同学们的眼神中,看得出大家特别想说些什么,我把机会留给大家吧!

3.请学生再说说感受,师相机评价并作总结。

五、课后作业

1.摘录文中优美的语句。

2.提供一些关于拉萨的资料,让学生办一个拉萨专题展。

3.把这篇课文读给家长听,让他们感受和分享拉萨天空的美。

(搜索课题关键的一两个字可以查找更多资料。本站(第一范文)地址

本文转载

《拉萨的天空》2

《拉萨的天空》优美抒情,通篇文质兼美,读来令人余香满口。在写作特色上格外引人注目。全文紧扣一个“蓝”字来写,通观全文,一个“蓝”字贯穿始终,湛蓝、蓝宝石、蓝天、蓝得令人神往、蓝晶晶,作者浓墨重彩去描绘眼中溢满的“蓝”,让人无限神游于拉萨的天空上。

我在教学本课中,抓住这一课文的特点,在教学设计上有意让学生去体验感悟这些佳句,激发学生们对祖国壮丽山河的热爱。课后,我在反思自己的课堂目标达成、重难点突破等方面上,感觉本课的设计如下几处亮点:1.指导学生学会抓重点词、句,引导他(她)们熟读深思。孔子说:“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只有学而且思,才可能免于迷惘和危殆。因此在教学中,我引导学生不断在对字词的感悟中去体会。

如教学“掬”——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让生思考这个字为什么是“提手旁”?用动作去体验一下。于是学生用手作出双手并起、高高捧住的姿态,在直观的教学中他们立即理解了:“掬”就是捧起的意思,文中用“掬”字更体现出一种圣洁,轻轻用手捧起仿佛就能碰到蓝天,用这美丽的蓝天流泻的“透亮”洗脸,这是多么奇妙的啊!那么,就让我们带着这种奇妙的感受去读读课文吧!自然,学生在读中仿佛身临其境,于是便比原来读得绘声绘色了。

再如教学“蓝晶晶”一词中的“晶”,学生对这个品字结构的“晶”字特别熟悉,于是我用字理识字的方法去教学这个字——晶,虽然由3个“日”字组成,但是它代表的是天上亮闪闪的星星。你瞧!(我动手演示着课件)一颗又一颗的星星,多么亮啊!中国的语言文字就是这样奇妙,每重复一次,意思就加深一层。文中的“蓝晶晶”就是——(生回答)“特别特别的蓝”,你们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在这样的引导和启发下,学生们兴致勃勃,他们说出了红通通、黄乎乎、绿油油等词,接着我又相继出示了几个品字结构的字——“磊”(生回答:石头多)、“众”(生回答:人多)、“淼”(生回答:水多),学生们均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学得可带劲了!

2.本课运用了多媒体课件,通过展示一幅幅美丽、神奇的拉萨画卷给学生们欣赏,再配上雄壮高亢的《青藏高原》响彻全场,学生们被深深的陶醉了。确实,孩子们对于拉萨天空的认识仅仅停留在图片、少量的资料记载上,让他们亲眼目睹,感受才会与众不同,

3.俗话说:板书是课文的浓缩,也是课文主题的升华,设计好板书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文章的脉络,因此我在本课的板书设计中能紧扣课文内容,同时又巧动心思,将板书串联起来合为一首可爱的小诗:

天空湛蓝明如镜,(课文第1段内容)一碧如洗显纯净。(课文第2段内容)

令人神往不忍移,(课文第3段内容)一年四季蓝晶晶。(课文第4段内容)

在学生们朗朗的吟诵中,课文的主线已了然于心了。

当然,我在这课中的设计仍然有一些感觉不够到位的地方:如频繁地运用及切换课件,有些课文的内容其实无须都投影出来,假如课件能够用在“最需要用的地方”,如重点词句、句子的比较,我想:效果一定更好,更有针对性。再如自己感觉对第2段的教学中运用比较手法的句子让学生体会得还不够到位:“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合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假如能让学生看画面后,自己再结合生活中的例子去说一说、比一比,相信还会更理想。

课堂教学艺术,本身就是一门需要不断完美的艺术,我在不断的反思中前行,去探索更为扎实有效的教学方法,让自己的课堂不断迸发出蓬勃的活力与朝气!

《拉萨的天空》教学反思

《拉萨的天空》是1篇散文,文笔优美,描写了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表达了作者对拉萨的喜爱之情。课文语言优美,用词准确,生动,比喻贴切,对拉萨的天空描写细致而且形象。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审美情趣的好文章。拉萨离我们比较遥远,同学们对她的认识很少,但能从图文中深感受到那天空之蓝。文中用词用句优美,如:“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仿佛一切事物都被这蓝所浸润,包容,已经到了触手可及的境地。“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描绘出这蓝天如水的意境。在教学时借助图文让学生亲身感受拉萨天空的辽阔、蔚蓝,通过朗读与作者产生共鸣。但在教学中我充分让学生品读语言,感受美景,让学生在与文本的对话中,语文能力得到培养。具体做法如下:

本文紧扣一个“蓝”字来写,通观全文,一个“蓝”字贯穿始终,“湛蓝、蓝宝石、蓝天、蓝得让人神往、蓝晶晶“等让人无限神游与拉萨的天空上。教学中,我抓住这一特点,在设计上有意识让学生去体验感悟这些优美语句,激发学生对祖国,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教学时抓住重点词句,引导学生熟读深思。如“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让学生思考“掬”字为什么用提手旁,请同学用动作去体验理解“掬”的意思。再让学生交流:从这句话体会到了什么?学生有的说“蓝天很蓝,像水洗过的一样。”有的说:“天空蓝蓝的,像池子里的水干净、明亮可以用来洗脸。”也有的:“我觉得天很蓝,离我们很近,轻轻用手捧起仿佛就能碰到蓝天,蓝天就像碧水,就像双手捧水可以洗脸。”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带着这中神奇的感受去读课文,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读得有声有色。

抓住第一自然段中的比喻句(也是全文的中心句)"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引导学生品读,了解拉萨天空的特点,并通过读,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拉萨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课文是怎么具体来描写的呢?

进入后文的阅读。自由阅读二,三,四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并用笔把那些最能体现拉萨天空特点的语句勾画出来。同桌交流后,从这几个自然段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一个自然段来读,读出自己的感受。在画画,读读,评评中,在与文本的多次对话中,学生们对拉萨天空的特点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透过语言文字,感受到拉萨的美。在培养学生各种语文能力的过程中也受到了美的教育。

《拉萨的天空》教学反思

师:先请同学们自由读第一自然段,可以读一遍,也可以多读几遍。要求读正确。

生:自由朗读。

师:同学们读的特别认真,愿意站起来读给大家听听吗?要求读得同学认真读,其他同学仔细听。

生1:读第一自然段。

师:谁来说说他读得怎么样?

师:谁愿意再正确地来读一读这段文字呢?

生:评价。(通过学生的评价纠正了:湛蓝、透亮两个词语的读音)

生:读第一自然段。(2人)

师:同学们读得很投入,通过我们的努力,已把所有的生字词都读正确了,接下来还要请同学再读一读这一自然段,说说拉萨的天空给自己留下了什么印象?

生:自由朗读后回答。

生1:读了这一自然段我知道了拉萨的天空好像用清水洗过一样干净。

生2:我知道了拉萨的天空像蓝宝石一样蓝。

生3:我认为这一段主要写拉萨的天空湛蓝、透亮。

师:这么多同学都发表了自己的见解,说法各不相同,同学们能用书上的一句话来概括天空的特点吗?

生4:那里的天空总是那么湛蓝、透亮,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

师:从同学们的交流中,我们知道拉萨的天空很美,(多媒体出示图画)瞧,这就是那美丽的天空。这样的天空使人产生一种怎样的感想呢?请同学们朗读第二自然段。

生:自由阅读、圈划,然后同桌交流。

生1:我觉得这句话写得特别美“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师:你觉得它写得美在哪儿呢?

生2:有蓝蓝的天、白白的云、绿绿的草地,所以我觉得很美。

师:(指图)是啊,拉萨的天空纯净明洁,令人神往。

生3:我的感受是蓝蓝的天空好像就在我们的头顶上,说话得声音能碰到蓝天,伸手就能摸到蓝天。

师:那“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是什么意思呢?

生:同桌合作探究。

生1:意思是说用水来洗脸。

生2:用蓝天来洗脸。

师:蓝天可以洗脸吗?

生3:是说蓝天很干净,就像清清的水,捧在手里洗一洗脸,多么舒服!

师:你说的真好,你能读出这种感受吗?

生3:读。

师:多媒体出示填空:拉萨的天空蓝得(  ),它把你的视线(   ),让你(   )久久不忍离开。从中你能体会到什么?

生:同桌合作交流。

生1:我觉得拉萨的天空太美了。

生2:拉萨的天空美得令人神往,人们不愿意离开。

师:说得真好,听老师读读这句话,读出对拉萨天空的深深喜爱。

生:同桌互相读一读,读的好的你就表扬他。

生:读课文第三段。

师:大家读得很认真,透过简单的语言文字,我们品味出了拉萨天空的美,相信大家一定能将感受到的读出来,请一位同学来读读这1-3自然段,读出自己的感受,老师为你配上音乐。

生1:配乐朗读。

师:现在提高点要求,请你来当当拉萨的小主人,将家乡的天空介绍给我们这些外地的游客。可以用书上的语言,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说。先自己准备一下吧!

生:准备,说给同桌听,指名说……

案例反思

这是我教学《拉萨的天空》第1-3自然段的课堂教学实录,这篇课文是苏教版三年级上册的第7课。这篇课文的重点是通过语言文字,体会并想象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体会作者借对拉萨天空的赞美来表达对拉萨的无限热爱之情。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感受美。

教学时,我充分给学生以自主权,最大限度地在时间上、空间上给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机会。让学生在同桌探究、班级交流中形成正确的认识,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获得学习的技能。课堂上放手让学生充分去读,放手让学生去说,教师不要怕学生说不好,要给充分的时间去思考、探究。如在教学《拉萨的天空》中“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样一句话时,我让学生先同桌合作探究,然后指名说,教师再有针对性的引导,学生终于明白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拉萨的天空很干净,像清澈的湖水一样,可以洗脸”。教学实践的告诉我们:只有大胆地“放”,才能让每一个学生得到练的机会,才能让不同的学生得到最好的发展,才能让学生带着自己学习成果,向老师和同学展示自己的成功,才能得到老师有针对性的帮扶。重要的是,只有大胆地“放”,才能唤醒学生自主意识,激活学生主动参与意识,使“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得到落实

《拉萨的天空》教学设计3

一、导入读题,激发“向往”之情

师:同学们,今天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第7课《拉萨的天空》。你们想不想去看一看拉萨那与众不同的蓝天?

生:想!

二、自读课文, 整体感知“蓝天”美

师:同学们都看得都入迷了,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在青藏高原生活了多年的作家王宗仁的笔下,走进海拔3700米以上的青藏高原,去领略拉萨那令人神往的蓝天。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36页,自由朗读课文。

师:透亮的天空就好像是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太美了!我们一起来读。

生:(全班读)。

师:老师刚才注意听了,你们读书的时候强调了——“总是”这个词,“总是”是什么意思?

生1:天天都是。

生2:一直都是。

师:是呀,正因为拉萨的天空每一天、一直都是那么湛蓝、透亮,难怪人们把拉萨称为有名的——日光城。

三、品读课文,细细品味“蓝天”美

(一)学习第二自然段

师:拉萨的天空,还有很多迷人之处呢,请大家自由地大声读第二自然段,把你喜欢的句子用波浪线划出来,再多读几遍。(生轻声自读第二自然段。读后交流自己喜欢的句子,说到哪句,就出示哪句)

1、(出示)在拉萨,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

师:多么奇妙的感觉呀!生活在拉萨就是这样,蓝天包围着每一个人,每一寸土地,人们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甚至我把头一抬,就能挨着蓝天,轻轻一跳还能顶着蓝天,这蓝天触手可及真是无所不在呀!(带着学生做动作)你们自己练一练读一读。

2、(出示)有人说“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这话真是太妙了。

师:你还从哪些句子中体会到拉萨天空的奇妙之处?

生:(读)

师:你真会读书,能带着全班同学一起读吗?

师:“掬”字的字音读得可准了。谁来做一做“掬”的动作?

生1:(做“掬”的动作)

师:注意蓝天在上呢,谁再来做?

生2:(做“掬”的动作)

师:对了,蓝天在上,从上往下用双手捧,这就是“掬”。蓝天如水,多美呀,我们应该怀着怎样的心情来“掬”呢?来,让我们捧蓝天在手,舒服地掬——(一边做动作一边引读)让我们享受地掬——让我们陶醉地——

生: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

3、(出示)有贴着山顶的白云映衬,湛蓝的天空显得越发纯净;有拉萨河畔草地的对照,湛蓝的天空显得更加明洁。

师:蓝天如水,让人沉醉,但是如果天地间只有湛蓝,那拉萨多单调呀,它定会失去一半的美,而现在——天空并不孤单,白云映衬着蓝天,草地对照着蓝天,多美的画面呀,书上的句子更美呢!(多媒体投影在白云、草地映衬下的蓝天)

生:映衬——对照、越发——更加(它们都表示比原来的程度更深了)、纯净——明洁。

师:既然他们意思相近,那我们就换个位置读一读吧。(多媒体给词语换位置)

生:(齐读)

师:相同的内容可以用不同的词语来表达,这就是我们中国语言文字的魅力所在!

(二)学习第三自然段

师:拉萨的天空就是这么蓝得让人神往,它把你的视线——

生:紧紧吸引

师:让你——

生:久久不忍移开。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师:在拉萨,吸引人们视线的不仅仅是蓝天,还有那最雄伟、最壮丽的佛家建筑——

生:布达拉宫

师:(出示布达拉宫图片)你们对布达拉宫了解多少呢?谁来把课前搜集到的资料与大家分享交流?

师:(出示第4自然段:一年四季中……雄伟、壮丽。)一年四季中,不管是大雪纷飞的隆冬,还是烈日炎炎的盛夏,布达拉宫的上空总是蓝晶晶的。来,男生先读这一段。

男生:(读)

师: 布达拉宫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更加雄伟、壮丽,相信我们的女同学也能读出这种气势来。

(四)学习第五自然段。

师:同学们,这蓝晶晶的天空再配上朵朵白云,多像一幅美丽的窗帘呀!你看第五自然段中就有这么一句话“在藏语中,拉萨是圣地的意思。那么,这湛蓝的天,就是圣地的窗帘了。”学写“窗帘” 二字,“帘”字组词。

生:(和老师一起学写“窗帘”二字)

师:拉萨,这佛教的圣地,有了这湛蓝、透亮、纯净,好像用清水洗过的蓝宝石一样的窗帘,显得更神秘、更令人神往了。现在让我们拉开窗帘,走进这个世界上最具特色、最富魅力的城市拉萨……

师:拉萨是藏传佛教的发源地,每年都有成百上千的佛教徒从千里之外的家乡一步一叩首地走到拉萨来跪地朝拜,祈求降福。

师:多么虔诚,多么神圣呀,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情感来朗读第五自然段。

生:(满怀深情地朗读第五自然段。)

四、 总结拓展,深化感情

《拉萨的天空》教学有感4

这是1篇散文,文笔优美,描写了拉萨天空的湛蓝、透亮,表达了作者对拉萨的喜爱之情。

拉萨离我们比较遥远,同学们对她的认识很少,但能从图文中深感受到那天空之蓝。文中用词用句优美,如:“说话的声音能碰到蓝天,伸出手来能摸到蓝天。”仿佛一切事物都被这蓝所浸润,包容,已经到了触手可及的境地。“掬一捧蓝天可以洗脸”描绘出这蓝天如水的意境。在教学时借助图文让学生亲身感受拉萨天空的辽阔、蔚蓝,通过朗读与作者产生共鸣。

拉萨的天空为何会如此之蓝?在教学时。我有机的结合我们这的天空与拉萨所呈现给我们的天空进行比较,同学们一看就体会到了其中的差别。我们这的天空基本是灰白结合,确实没有了书中所描写的蓝的感觉,经常写的蓝天白云只是自己所想的:天空原本应该是这样的。拉萨的天空是那么的蓝,透亮、晶莹,没有任何的杂质。为何会有此区别,不是同在一片蓝天下吗?——环境。是的,同学们一语道破。两地天空的不同,从侧面也就体现了我们所处环境的不同。我们这环境已遭受破坏,空气已经不纯净了,工业废气把原本湛蓝的天空遮住了,让我们难见天日了。拉萨几乎没有工业污染,环境得到了良好的保护,因此才有那么蓝晶晶的,令人神往的天空。在教学中,同学深深感受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知道了要保护环境就要从我们每个人做起,从我们身边做起,从我们的教室,我们的校园做起,做一个保护环境的小卫士。(孙礼君)

16 13937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