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乡五月》教案(精编4篇)
【序言】由阿拉题库最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槐乡五月》教案(精编4篇)”学习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文档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槐乡五月》教案1
油田一小 徐丽
教材分析:
苏教版语文(第六册)《槐乡五月》是1篇散文。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生动的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 ,对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文章写花又写人,花与人交织在一起,使花美人更美的主题自然的生发开去。
课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写五月的槐乡到处盛开着槐花,婀娜多姿,香气醉人。第二自然段写被香气熏醉的孩子们尽情享受槐花饭的香甜。第三自然段写孩子们用槐花装扮自己,表示他们对槐花的喜爱之情。第四自然段总写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课文的语言如诗般动人,对称句式的错落有致,描写抒情的水乳交融,使全文呈现出较强的节奏感和浓浓的意境美,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提供了很好的语言材料。
学情分析:
学生喜欢这类语言诗化,意境美妙的课文。课上可以引导学生赏文中如同诗一样美妙的句子,细细咀嚼,读出滋味。
根据本文内容、语言、结构等方面的特点,结合《语文课程标准》的精神,我设计如下教学目标以及教学过程。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新词。能写出和"白茫茫"等词语结构相似的词语。
3、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槐乡孩子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体会课文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让学生感悟“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们的季节”。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初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出示槐花)
同学们,这是什么?仔细观察,说说你观察到了什么?
(实物观察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且让学生对槐花的美、香有个感性认识。)
你知道槐树几月开花吗?
2、板书课题
3、针对课题质疑: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
(学生可能提出的问题:槐乡五月什么样子?那里的槐花什么样子?)
二、初读课文,解答刚才的疑问。
(让学生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学习。)
1、 自由读课文。
2、讨论交流:从刚才的阅读中,你知道了什么?
3、全班交流。
4、刚才读课文的时候遇到了哪些“拦路虎”(生字词)?想办法赶跑它。
5、 学生默读课文,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划出生字词,并用适合自己的方法学习生字。
(选择自己的喜欢的学习方法,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学生主体性的表现。)
6、 (出示卡片)
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语
(2)指名读,齐读
(3)指名理解词语(联系课文内容理解)
(4)齐读词语
7、方法交流:你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生字词的?
8、自由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9、分自然段指名读,及时纠正。
10、理清课文脉络。
在读通读顺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课文写了哪些主要内容。
(鼓励学生尽量运用课文中的词句来说,将字词句的学习与了解课文内容相结合。)
11、自由读课文,看看自己喜欢哪一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给同桌听。
12、文中哪些地方你读不懂,提出来交流。
以上就是一米范文范文为大家整理的4篇《《槐乡五月》教案》,希望对您有一些参考价值。
槐乡五月教学反思2
初读《槐乡五月》,深受其吸引。那优美形象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整篇课文展现了槐花盛开的美丽,香气的迷人,槐乡孩子的勤劳能干、热情好客和淳朴可爱。毫不犹豫地我便选择了它作为公开课的教学内容。
真巧,随着开课时间的临近,我们家乡的槐树也相继开花了。课前我采摘了一些将教室稍稍布置了一下,整间教室都沉浸在槐花的清香里。我想孩子们在这样的教室读这篇课文更能感受槐花的美,槐花的香以及槐乡孩子的快乐。
“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这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主要思想。于是教学一开始我便设计了以小黑板出示这句话,让学生自由朗读。紧接着抛出问题:“为什么说‘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以此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学习课文内容,做到抓一句而带动全篇。
“以读为主,读中感悟”是我教学中主要的教学方法。运用多种形式的读,并引导学生在读中感受美,继而去表现美。一方面,我结合文章特点设计自由读、比赛读、男女生读、齐读、角色体验读,让学生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中感受语言文字本身的美;另一方面,结合课文中插图,教室的环境布置,引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发挥自己的想象去读,以达到读中感悟的目的。
例如:“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一句,作者用比喻手法去描绘槐花的形态美,我在引导学生走进课文,理解作者语言之后,设计问题:“小朋友,你们眼中的槐花像什么呢?”进而丰富学生对槐花形态的想象,用心去欣赏槐花。这个时候再回过头来读课文,对课文的理解就跳出文字本身了。
再如:“嗡嗡嗡”、“啪啪啪”,读读这些拟声词,它们使文章语言更富形象性的同时,也如同一个通道将课堂中的学生与蜜蜂、槐乡孩子相连接。让学生去猜小蜜蜂说的话,像槐乡孩子一样跑一跑,改变身份,融入文字才能感受作者创作时所处的意境。
在教第三自然段时,我逐渐放开。请事先化装好的几个小姑娘和小伙子来到讲台前,头上戴满槐花的小姑娘,笑容满面。袋中塞满槐花的小伙子美滋滋地吃着槐花。无需我多讲,孩子们便心领神会。
这堂课也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对学生的关注,调动学生的情绪方面有所欠缺。这次教学也让我认识到了自身的一些不足之处。以后我会更加努力地教好语文,教活语文!
《槐乡五月》教案3
《槐乡五月》
一、复习导入新课。
昨天,我们初读了课文《槐乡五月》,这篇课文如同一首优美的田园诗,把我们都深深地吸引了。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篇课文,走进美丽的槐乡。
二、整体感知,直奔中心。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出本文的中心句。
2、交流: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3、指名读 齐读
4、哪些自然段主要写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哪些自然段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我们先来学习为什么说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板:槐花飘香)
三、感知第一自然段。
1、听课文录音第一自然段,边听边想象画面。
2、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画面,又听到了什么声音?从哪些语句中,能够看出“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呢?
3、学生交流。
四、精读品悟
1、作者梦笔生花写下了五月洋槐开花的情景,读读这段,用——划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2、学生自由圈画读书。
3、班级交流:作者用生花妙笔写下了槐花盛开的情景,在这美妙的文字中,你最喜欢读哪一句?并说明原因。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出示句子。
a“槐乡的山山洼洼……一片白茫茫。”
①能说说你喜欢读的理由吗?(教师相机板书:数量多、颜色白)
(还有其他的理由吗?)
②指名有感情地读
③谁能比他读得更好?
过渡:哪位同学再来读你喜欢的句子?
b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1、能说说你喜欢读的理由吗?
2、边读边欣赏挂图。
3、投影出示
比一比哪句最精彩:
有的槐花抱在一起,;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
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4、朗读体会作者这样写的好处。
5、学生朗读。
过渡:有人喜欢其他的句子吗?
d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
1.嗡嗡嗡”是小蜜蜂的语言,猜猜,小蜜蜂在说什么?
2.同学们都说出了蜜蜂的心声。
3.从这句话中,你还读懂了什么呢?
4.开心的不止是小蜜蜂,还有槐乡的孩子们!你听---(引读)“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
5.你能带着这种心情把小蜜蜂和槐乡孩子们的喜悦读出来吗?生读。
过渡:同学们说了不少自己喜欢的句子,老师也有喜欢的句子,给老师个机会,好吗? e“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浸在香海中了“。
1、听了老师的读,你有什么样的感受?
2、槐花不仅颜色美,形态美,而且-----(味道香)
3、这一自然段最后一句中,有一个词语,虽然没有直接写槐华的香味,但这个字却形象的写出了槐华的香味很浓很浓。到底是哪个词呢,请将最后一句读一遍。
4、你能说出几个带有“海”字,但不是指大海的词语吗?
5、配乐齐读最后一句,再次感受槐花的美。
6、如此美丽的景色,难怪,作者发出这样的赞叹: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作者写出这样优美的文字,不是一朝一夕成的,积累是很重要,尤其对我们三年级的小朋友,那更是必不可少的!所以,我们应该把这一段-----(背诵)。给一点时间自己练习背诵,同桌之间可以合作完成!比一比谁最先背好,背得最有感情!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导入。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22课槐乡五月,来,一起美美地把课题读一下。
二、 学习第一自然段,感受槐乡之美。
1、 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五月,洋槐开花了。同学们,你们想看看那槐花盛开的情景吗?那就让我们走进美丽的槐乡。请同学们用心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2、在这美妙的文字中,你最喜欢哪一句?
(一) 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
(我觉得槐花很白,槐花很多很多,像下过一场雪一样。)
就在这样的五月,竟然有雪花飘落在大地上,到处都是白的,到处都是雪。可现在出现在你面前的不是一地的雪花,而是一大片的槐花呀!看到这一大片的槐花,你想说点什么?
(槐花真是太美了!)
(啊,真是太神奇了!)
(真是大自然的杰作!)
你想通过朗读把你的这份惊喜/喜欢表达出来吗?
(听出来了,你呀,恨不得在这片槐花的海洋中奔跑。)
(看,她的嘴角微微上扬,正在笑呢!)
让我们一起动情地来读一读这句话。
(二) 你还喜欢哪些描写槐花的句子?
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a、 我觉得玉雕的圆球很美。
玉看上去很有光泽,摸上去滑溜溜、凉丝丝的。(放槐花图片)
(指名读,齐读)
b、 我觉得那小辫儿很可爱。(放槐花图片)
(指名读,齐读)
这槐花真是婀娜多姿,让我们再次欣赏一下这多姿的槐花吧!(齐读两种形态的槐花)
这么美妙的文字,我们真应该永远地把它记在脑海中。试试看,你能不能将这段文字背下来。(生自由背)
轻轻地闭上眼睛,让这美丽的景象重现在我们的眼前,老师给你们配上音乐,好吗?
听了你们的背诵,老师仿佛也沉醉于这一片花海中了,沉醉于这一片香海中了。
(三) 是啊,槐花把最甜最美的花香倾吐到了槐乡的每一个角落,听
“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
谁来啦?
小蜜蜂,你们嗡嗡嗡在和同伴说什么呀?
(四) 快看呀,这沁人心脾的花香把孩子们也引来了。
“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
“啪啪啪……”你为什么要读得这么快啊?
a、 孩子们是跑来的,脚步声一定是很快的。
b、他们急着采槐花回家,好快点吃上香喷喷的槐花饭。
c、他们越想越高兴,心里美滋滋的,心简直就要飞起来了。
d、心里的快乐像潮水一样涌出来。
让我们一起怀着喜悦的心情来读读这句话吧!
(五)引读: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
(六)(深吸一口气)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
你也想像老师一样来嗅一下吗?(指名读)
你闻到那醉人的香气了吗?
来,我们一起来嗅一下。(齐读)
(七)的确,五月的槐花漫山遍野、美丽无比、香飘万里,正是文中“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让我们一起美美地读一读第一自然段,再次欣赏一下槐乡那迷人的景色吧!(齐读)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老师也被这美丽的槐乡所深深地吸引了。
三、 学习2-3自然段。
1、在洋槐开花的季节,你们一定很想去槐乡看看吧!那就去吧,让我们好好地在槐乡逛逛吧!请同学们尽情地读一读课文的2、3两段,用你们明亮的眼睛去看吧,用你那灵敏的鼻子去闻吧,不用害羞,尽管用嘴去尝吧,用心去感受槐乡那些天真可爱的孩子们吧!呆会儿,老师要请你说说你在槐乡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尝到了什么?
2、交流。
(一)学习第3自然段。
交流:你看到了什么?
a、我看到了俊俏的槐乡姑娘。
槐乡的小姑娘变得更俊俏了,她们的衣襟上别着槐花,发辫上戴着槐花,她们飘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一阵清香。
你感受到了什么?
这里为什么要用“飘”而不用“走”呢?
(小姑娘非常开心,脚步也变得轻快起来。)
(小姑娘都飘飘欲仙了。)
(小姑娘真像一个槐花仙子了。)
老师可喜欢这群槐乡的小姑娘了,也想来读一读,行吗?(范读)
你从老师的朗读中听出了什么?
老师刚才读的时候,把自己就当作槐乡的小姑娘了,有了槐花的装扮,我变得更美了,心里可开心了,你也想体会那份快乐吗?(指名读)
让我们带着微笑,一起来读好这段话。
b、槐乡的小姑娘很可爱,槐乡的小小子更有意思。
出示:小小子呢,衣裤的口袋里装的是槐花,手上拿的还是槐花。他们大大咧咧的,不时就朝嘴里放上一把,甜丝丝、香喷喷的,可真有口福呢。
(老师,你打错字了,你把塞打成放了)
“塞”和“放”不是一样的吗?干脆我们就别换了吧!
塞是不管三七二十一,就这样随手一放的,而放是很小心的,可见小小子很大大咧咧的。
谁来当一回这槐乡的小小子?(指名读、齐读)
小小子的嘴里塞得满满的,哎呀不好,不小心噎到了。唉,只怪这槐花实在太诱人、太美味了。
3、你又闻到了什么?尝到了什么?
(一)我闻到了槐花的香味,都不想回家了。
——,天不早了,该回家了。
(不嘛,——)
唉,这孩子,看把你给迷得。
(二)我尝到了美味的槐花饭。
你吃的槐花饭是甜的还是咸的?
(咸的,里面浇上了麻油、蒜泥、陈醋)
啊,真令人垂涎三尺啊!
(甜的,撒上炒芝麻,拌上槐花蜜)
咬上一口,啊,满嘴清香,真是人间美味啊!
(三)短短的槐乡之旅结束了,小朋友临走时,(引读)槐乡的孩子还会送他一大包蒸过晒干的槐花,外加一小罐清亮清亮的槐花新蜜。
(四)五月,真是槐乡孩子的季节,槐乡的孩子真快乐啊,这份快乐充溢着他们的心田,
他们将这份快乐传递给了你,传递给了我,传递给了我们所有的人。让我们再看一眼槐乡吧,再感受一下槐乡孩子的快乐吧!
(齐读2-3段)
四、 小结:槐花是洁白无暇的花,是芳香四溢的花,是装扮孩子,让孩子们大饱口福的花,让我们再次深情地说: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五、谈感受。
其实读了这篇文章也勾起了我对童年的回忆,一个扎着羊角辫的小姑娘,傻乎乎地卧在槐树下不想回家,享受着槐花所带来的快乐和满足。于是,我情不自禁地写下了一首小诗,想听吗?
槐乡五月教学反思4
《槐乡五月》是1篇文质兼美散文,文章如诗般清新流畅,语言如歌般富有韵律。读完文章,第一感觉就是,要带着学生美美地读好它。因此,“以读为主,读中感悟”是本课教学中最重要的教学方法。
一、以读代讲,感受槐乡美
在本课教学时,本人设计了多次读书,力求让学生在课堂上书声朗朗。个别读、齐读、自由读、配乐读、表演读、分组读、老师范读等形式不同的朗读就不下二十次。老师设计各种方式让学生能多读、乐读。学生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中感受到槐乡的美、人的美,感受语言文字本身的美,并在不同形式、不同要求的读中表达美,再现美。
朗读不光只是一种形式,也不是一种技巧,从技巧上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做法是不可取的,这种舍本逐末的指导得到的效果并不好,老师要着力在激发学生的情感上下功夫,以情促读。因此,巧用媒体,给学生提供图片、音乐创设槐乡五月的意境。在这样的“阅读情境”中,学生的朗读情趣盎然。
二、以悟促读,品味语言美
新课程改革以来,语文老师谈“讲”色变,认为老师讲就陷入“烦琐分析”的樊篱。其实不然,毕竟学生的知识水平有限,特别是处在三年级这个语文学习的转折期的学生来说,老师应该充分认识自己不仅是学生的、合作者、参与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语文学习离不开语言文字的训练,离不开对字词的品味、推敲。引导学生扣词扣句的感悟、推敲,正是《语文课程标准》所强调的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体现。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了几处对语言文字的推敲。
“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这两句比喻句勾勒出生动、形象的画面是美的,但城市学生对从未见过槐花,要让学生纯粹地从读文感悟,是很困难的。如何让学生体验到这种美,图文对照学习是一个途径。在学生从文本中粗浅地感受到槐花就像“玉雕的圆球”时,出示像“玉雕的圆球”状的槐花,让学生看这幅图上的槐花像什么,当学生纷纷回答,像“玉雕的圆球”时,老师追问为什么。这个“为什么”就提醒学生好好地看图,从花的颜色、光泽、许多花簇拥在一起的样子,感受作者把槐花比作“玉雕的圆球”是十分贴切的。这时,通过对语言文字的咀嚼和图片的直观的形象,“玉雕的圆球”般的槐花便开在学生的脑海里了。再通过图片,将学生存留在头脑中的文字符号激活,感受加深,体验丰富了。由图到文,从直观的形象思维到对语言文字的品味,填补了学生认知上的空白,符合儿童认知的一般规律。
再如读到“她们飘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一阵清香”时,追问学生,此时怎么不用“走”,而用“飘”,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体会,小姑娘走路时非常轻快,由此可见,她们的内心是十分快活的。叶圣陶先生曾说:“一字未宜忽,语语悟其神。”一个“飘”字中蕴藏着槐乡孩子的“乐”,这是何等精妙,因此教师设疑,激发学生探究的热情,不遗余力地感悟、品味,从而体会文章谴词造句的精妙。
“‘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
这两句话有中蕴涵着对仗美,如何让学生感受到这种美,烦琐的讲解只能让学生感到味同嚼蜡,让学生分成两大组轮读这两句话,体会对仗语言的“应和”之美。然后将这两句话分成小诗状排列,让互相对仗的语言一一对应,让学生在对比中反复诵读,将这种语言美、文字美积淀。
三、以写促读,感受人物美
本文是1篇文质兼美的散文,语言轻松活泼,且富有韵味的对仗语句随文可得,通过让学生改写小诗的形式,对文本进行“二度创造”,想象小姑娘,小小子在五月的槐乡快乐生活的场景。
学生改写儿童诗其实也是对本文的一个吸收、内化,运用的过程,也是对前文朗读欣赏对仗语言这个知识点的巩固。课堂实践证明,学生在这一环节中灵感迸发,不仅能做到语言对仗,而且想像丰富,“挂”“缠”“绕”“叼”“冲”等动词也用得极为贴切,充分体现了槐乡儿童的活泼、快乐。
本课教学,本人的愿望是除了教出阅读的本色,读出文本的特色,还要充分考虑到三年级孩子的心理特点,使课堂开放而富有情趣,在教学中能充分调动学生阅读的内驱力,使他们很积极地走进文本,与文本对话,这是吸收。接下来小诗的创作,给孩子充分的空间,对文本进行再创造,让学生将内化的语言融入了自己的情感,达到“情动辞发”的境界。
上一篇:《小摄影师》续写【4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