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背上的小红军【最新4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马背上的小红军【最新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马背上的小红军【第一篇】
《马背上的小红军》一文记叙了在长征路上,一位小红军战士牺牲在马背上的故事。课文既没有波澜壮阔的长征场面,也没有刻画叱咤风云的人物形象,只是通过小红军“骗”陈赓这一事例,从侧面反映了长征的艰险,以及上下两代人对革命的忠贞不渝的精神。在教学中我紧扣“骗”字设计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层层深入地理解全文,从中去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找出“骗”的原因
1.从全文入手,让学生细读全文后思考:课文写谁“骗”谁?一共“骗”了几次?
2.小红军为什么要“骗”陈赓呢?(先因为陈赓两次要他骑马;接着是因为陈赓要与他同行;然后是因为陈赓要给他“一小包青稞面。”)
3.文中对小红军的外貌描写以及对环境的描写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从分析中了解到:小红军“黄黄的小脸”说明他十分瘦弱,“一双大眼睛”告诉我们小红军十分机灵,所以他才能想出方法来“骗”陈赓,“两只脚穿着破草鞋,冻得又青又红”写出了小红军不但忍饥挨饿,而且受到深秋寒冷的威胁。而“太阳偏西”、“荒无人烟”等环境描写则交代了时近傍晚,小红军在这样寒冷的、没有人烟的草地上行走很危险。)从以上分析中,学生会深深感到长征的艰险和小红军这时正需要陈赓的帮助。
二、分析“骗”的方法
小红军用神态来骗陈赓。当时陈赓让小红军“上马骑一会儿吧”时,小红军表现出怎样的神态?为什么要表现出这样的神态呢?(小红军用“满不在乎”、“微微一笑”的神态来表明自己并不疲劳,很有体力,不需要骑马。)
小红军用语言骗陈赓。陈赓两次让小红军骑马,小红军说了哪些话?这些话都说明了什么?(说明了小红军要让陈赓相信他身体很强壮,很有体力),当陈赓要求与他一块儿走时,小红军又说了什么话?是真的有同伴吗?(没有,小红军只不过让陈赓不必为他担心而已,为的是不拖累陈赓。)当陈赓要给他青稞面时,他又怎么说的?为什么要这么说?
小红军还用动作“骗”陈赓。指导学生自己读课文,画出有关语句,标出有关动词,思考每一动作写出了小红军什么心理。例如“把腰一挺”(小红军想以此表明他很有体力。)他“把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为什么他不重重地拍了拍?(这样陈赓就会发现里面不是干粮了)
三、抓装骗”的破绽
细读课文最后几节,问:从哪句话看出陈赓知道自己受骗了?
如果你是陈赓,你从小红军的言行中会发现什么破绽?(引导学生从小红军的言行之中分析:草地荒无人烟,艰险难走,连骑马的陈赓都十分疲惫,一个十一、二岁的孩子,脸黄黄的,身体又很虚弱,一双小脚冻得“又青又红”,怎么受得了?进入草地走了很长路程,战士们都“忍饥挨饿”,小红军的干粮袋怎么会“鼓鼓”的呢?)
陈赓发现自己受骗之后,他是怎么做的?他找到小红军之后,他发现了什么?课文中“陈赓全明白了”,他明白了什么呢?(明白了小红军既没有同伴,也没有干粮;已经疲惫不堪了,为了不拖累别人,才编出种种理由来“骗”他。)
指导学生朗读陈赓最后说的那句话,要读出陈赓的悔恨与自责之情。
四、体会“骗”的精神
生细读全文,思考小红军身处绝境,为什么不接受陈赓的几次帮助呢?(为了不给陈赓增加负担)从小红军“骗”陈赓中可以体现他什么样的精神?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小红军在生死存亡的关键时刻,为了不拖累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具有舍己为人,忠于革命,对革命忠贞不渝的崇高精神。)紧扣“骗”字教学《马背上的小红军》,既有利于学生层层深入地理解全文,也使教学过程 前后联系,浑然一体。
马背上的小红军【第二篇】
执教:苍南县教育局教研室 宋旭
整理:苍南县钱库镇三小 鲍克楚
师:同学们都认真地预习了课文,老师了解一下,你都做了哪些工作?
生:我预习了生字新词。
生:我给自然段标上了序号。
师:这是一个很好的读书方法,给自然段标了序号,待会儿要学习哪一自然段,就能很快地找到它。
生:我理解了词语的意思。
……
师:陈赓第一眼看到的小红军是什么样子?
生:(读小红军外貌的句子)
师:{出示句子}“这个小家伙,不过十二三岁,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两片薄嘴唇,鼻子有点翘,穿着破草鞋的双脚冻得又红又肿。”
师:自由读一读这一句,想想,小红军是个怎样的人?
(生读)
生:是一个可怜的人。黄黄的小脸,天气这么冷,还穿着破草鞋,双脚冻得又红又肿。
生:是一个坚强的人,双脚冻得又红又肿,还坚持走着……
生:小红军长得十分俊俏,有一双大眼睛,鼻子有点翘……
生:小红军很穷,穿着破草鞋……
生:小红军非常勇敢……
生:小红军很饿……
生:(有感情地朗读外貌的句子)
师:这么一位小红军,最后的结果怎样了?
生:牺牲了。(读第11自然段的句子:“当陈赓找到那个小鬼的时候,小鬼已经倒在草地上了。”)
师:还有哪一段也是写结果?
生:(读第13自然段)“陈赓全明白了,就在这时,小鬼停止了呼吸。”
师:陈赓全明白了,他到底明白了什么?速读课文前面的内容,划出有关句子。
生:(自由读)
生:(读第12自然段)
师:陈赓同志明白了什么?
生:明白了小鬼的干粮袋里只是一块牛膝骨。
生:(齐读句子)“他掏出来一看,原来是……几个牙印。”
师:这只是一块牛膝骨吗?
生: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很难吃。
生:上面还有几个牙印,说明小红军经常啃它。
师:是啊,这块牛膝骨,小红军不只咬过一口。前天,他饿了,就咬它一口;昨天,他饿了,再咬它一口;今天,他更饿了,就又咬它几口。再读一读这一句。
生:(再读这句)
师:想听老师读一下吗?
师:(范读)
生:(再齐读这句)
师:在这之前,小红军又是怎样向陈赓同志说的?
生:(读第9自然段)
师:几天没吃东西的你,能读得这么流利吗?
生:(再读,读出了疲惫的感觉。)
生:(男女生分别读第9自然段)
师:你发现了什么?
生:……
生:(二读小红军外貌的句子)
师:这时,陈赓明白了什么?
生:明白了那时的小红军已经筋疲力尽了。
生:明白了那时的小红军已经没有粮食,饿得受不了了。
师:(板书:无粮)
生:明白了小红军已经没有一丝力气了。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3~5自然段,小红军真的没力气了吗?
生:(自由读)
师:现在,老师就是当时的陈赓,谁愿意读小红军的句子?咱们来读读课文。
(师生分角色演读3~5自然段)
师:(采访“小红军”)你的体力真的比我好吗?
生:没有。
师:那你为什么这么说?
生:我这么说是为了能让你能骑着马走出草地……
师:这是一位多么伟大的战士!
生:(三读小红军外貌的句子)
(师生再次分角色读3~5自然段)
师:这时,陈赓又明白了什么?
生:明白了小红军其实是没有力气,假装着……
师:(板书:无力)
师:现在让我们来读一读第5~7自然段。
生:(分角色读5~7自然段)
师:小红军真的是在等他的小同伴吗?
生:不是。
师:这时,陈赓又明白了什么?
生:小红军在骗他,其实他没有同伴。
师:(板书:无伴)
师:这时,陈赓全明白了,其实,刚才小红军说的全是……
生:谎话
师:其实小红军说的“干粮袋比你的还多呢。”是……
生:骗的。
师:小红军说的“体力比你强多了”是……
生:装的。
师:小红军说的“还要等我的同伴呢。”是……
生:假的。
师:小红军的形象是那么的高大!
生:(四读小红军外貌的句子)
师:(读第十自然段)
师:请同学们也来读一读,要努力读好“终于”和“只好”这两个词。
生:(齐读)
师:这两个词语说明了什么?
生:……
师:小红军装得太像了,像得陈赓同志都给“骗”了。
生:(再读这一自然段)
师:陈赓怎么知道自己受骗的?
生:(读有关句子)
师:对啊,从上海、广州直到香港码头,他打过交道的那些孩子,个个都像这位小红军那样高尚……
生:(五读小红军外貌的句子。改“这个”为“这些”)
生:(再读第13自然段)
师:陈赓全明白了,明白这一切是短暂的,但这份明白,在陈赓的心里却是漫长的。
生:(读句子)“就在这时,小鬼停止了呼吸。”
师:陈赓全明白了,明白这一切是短暂的,但这份明白,在同学们的心里却是漫长的。
生:(再读句子)“就在这时,小鬼停止了呼吸。”
师:陈赓全明白了,明白这一切是短暂的,但这份明白,在听课老师的心里却是漫长的。
生:(三读句子)“就在这时,小鬼停止了呼吸。”
师:这时,我们的眼前仿佛又出现了这位可亲可敬的小红军……
生:(六读小红军外貌的句子)
(用“如果……可能就……”说话;再用“但是,如果……可能就……”说话;又用“……宁可……”说话。这一部分没认真听,忘了。)
师:同学们,你们不要小看那一小包青稞面。当时,对于小红军来说,可能就是……
生:生的希望。
师:(板书:生的希望)
师:但小红军却把“生的希望”……
生:留给了别人。
师:(板书:给别人)
师:而把什么留给了自己?(板书:给自己)
生:死亡。
生:生命危险。
生:牺牲生命。
……
师:(板书:死的危险)
师:十年以后,当陈赓回忆起这段往事时,眼前仿佛出现了……
生:(七读小红军外貌的句子)
师:二十年以后,当陈赓回忆起这段往事时,眼前仿佛又出现了……
生:(八读小红军外貌的句子)
师:今天,当我们读着这段故事的时候,我们的眼前仿佛也出现了……
生:(九读小红军外貌的句子)
师:人生自古谁无死,但要死得轰轰烈烈,像小红军一样死得有价值。现在,请用你真情的笔,写一写此时此刻你很想说的话,写在课文插图的旁边。
生:(写话)
生:(上台深情汇报)
师:同学们,现在请你用三个字来夸夸小红军。
生:真英雄。
生:很无私。
生:有志气。
生:很顽强。
生:了不起。
生:……
师:(补完板书成诗) 小小红军了不起,
无粮无伴又无力。
生的希望给别人,
死的危险给自己。
生:(再次齐读全文)
(实话实说,这节课本人毕恭毕敬地听,听得格外细心,但难免有所出入,请宋主任雅正。)
小学三年级语文《 马背上的小红军》教案【第三篇】
一、教学目标
1、学会13个生字及新词,认读4个字。
2、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二、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三、教学策略
“以读为本”与多种方法有机结合。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介绍故事背景。
(二)承接:初读文本,理清顺序与结构
1、这篇课文主要写什么?
2、初读课文画出不认识的字,把课文读正确。
3、自学生字,初步理解新词。
4、交流:易错字如何记?
5、容易读错的字音。书写。
6、读熟课文,理清文章层次。
7、指名逐节读。试说节意。
8、说说本文主要写什么?
(三)作业:
读课文。抄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讨论理解课文难点:陈赓到底“对得起”还是“对不起”小红军?
2、了解外貌描写对表达人物情感的作用。
3、了解红军长征中的艰苦生活,体会红军战士患难相助、生死与共的革命精神以及小红军一心为他人的崇高品质。
二、教学重点
了解红军长征中的艰苦生活,体会红军战士患难相助、生死与共的革命精神以及小红军一心为他人的崇高品质。
三、教学难点
理解:陈赓到底“对得起”还是“对不起”小红军?
四、教学策略
“以读为本”与多种方法有机结合。
五、教学过程
(一)由题入手,指导学法
1、今天我们学习新课——《马背上的小红军》(板书课题),大家已经预习了课文,这两个字(“倔强”)怎么读?“倔强”什么意思?题目的意思是——
2、从课文的题目可以看出这是篇写人的课文,我们要怎样学习?
(二)整体感知,读通课文
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抓住“对话”,体会思想
1、课文对小红军的描写,哪方面给你的印象最深?是动作、语言、还是神态?
2、本课有个特点,就是在小红军与陈庚的对话中表现小红军的思想感情。课前已经要求大家画出对话部分。请同学们再次认真默读对话部分,想一想,课文写了几次对话?从每次对话中你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画出有关语句,在旁边简单写出你的感受,再与同桌交流。
3、小红军和陈庚的三次对话,你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比较具体指导理解第一次对话,第二、三次对话主要是自学)
听到看到想到
第一次:体力强赛跑拒绝让马
第二次:等同伴坚决拒绝同行
第三次:粮食多拍拍拒绝让粮
4、小红军为什么不骑陈庚的马?为什么拒绝与他同行?为什么拒绝他让出的青稞面?小红军到底想的是什么?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自己就是小红军,当时是怎么想的,然后用上“(我)虽然……还是(不能)……因为……”的句式表达。
5、想象要有依据,小红军筋疲力尽,小红军饿得发昏,你是从课文找到依据的吗?说说看。
6、已经累的走不动了,要是能骑会儿马,那该有多好;已经好几天是孤单一人了,要是有个伴那该有多好;已经饿了好几天了,要是能吃上一口,那该有多好。可是,小红军在特别需要帮助的时候,却拒绝了帮助,这又是为什么?他是个怎样的人?
练习朗读:
1、接下来我们分角色朗读课文对话部分,请看要求:
先自己读一读,注意体会“用命令的口吻说”“倔强地说”“无可奈何”“轻轻地拍了拍”等词语的意思,读出相应得语气,再由同桌分角色朗读。
2、哪位同学来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3、哪两位同学来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要读出相应的语气。
(投影:
“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马走吧。”
“你要同我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
“不。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讨论:
1、陈庚回头找到小红军,他看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想一想,用上“陈庚全明白了:小红军说自己……其实……,说自己……其实……,小红军这也拒绝,那也拒绝,是……”等提示语说一说。
2、陈赓到底“对得起”还是“对不起”小红军?
(四)小结。
了解外貌描写对表达人物情感的作用。
(五)作业
搜集有关红军长征的书籍读一读。
马背上的小红军【第四篇】
教学目标:
1、会认本课9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弄懂“忍饥挨饿”、“倔强”、“满不在乎”等词语的意思。
2、引导学生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细心体会人物的品质以及所蕴涵的感情。
3、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学习陈赓同志关心战士的美德。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的语感。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理解文中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体会小红军和陈赓同志的高尚品质。
2、通过理解词句,了解小红军和陈赓的做法以及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小红军倒在地上的画面、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情,引起悬念。
1、在举世闻名的中国工农红军二万五千里长征的路上,留下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动人故事。而更为感人的是许多小红军,他们人小志大,有的用双脚走完了漫漫长征路,有的则牺牲在长征的途中。《马背上的小红军》就是陈赓将军在红军过草地时亲身经历的一件感人至深的事。
2、板书课题,引导质疑。
读了课题,同学们还想知道什么?
二、范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听教师范读课文,边听边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件什么事?
2、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自读课文,检查预习。
1、指名读课文,纠正读音。
2、引导学生借助工具书,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语。
倔强:性格刚烈不屈。
满不在乎:一点也不在意。
忍饥挨饿:忍受饥饿的折磨。
荒无人烟:荒凉、偏僻,没有人居住。
无可奈何:一点办法也没有。
四、理清课文层次。
1、默读课文,按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段中概括性的词语和句子,然后归纳段意。
第1自然段:陈赓同志谈起一件往事。
第2自然段:在草地上行军时,有个小红军和陈赓同志一样掉队了。
第3自然段:陈赓同志让小红军骑马。
第4自然段:小红军说他体力强,不要骑。
第5——6自然段:陈赓同志命令小红军骑一段路,小红军倔强地要跟马赛跑。
第7——8自然段:陈赓同志和小红军一起走,小红军没同意。
第9——10自然段:陈赓同志给小红军青稞面,小红军拒绝,陈赓只好走了。
第11自然段:陈赓同志平静不下来。
第12自然段:陈赓同志掉转马头返回来,小红军倒在地上。
第13——15自然段:等陈赓同志明白过来时,小红军停止了呼吸。
2、课文写陈赓会议的这件事,从哪里开始的?
3、这篇课文我们可以把它分为几部分?
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讲故事来历。
第二部分(第2——10自然段):讲遇到小红军。
第三部分(第11——15自然段):讲失去小红军。
五、学习课文第一部分。
1、齐读第1自然段。
2、教师提示:这是故事的引言,交代了故事的来历,可单独作为一个部分。
3、这个环节应该修改一下。
这一自然段中“深情”一词,你是怎样理解的?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指名读故事的两部分,边读边思考:每一部分主要讲的是什么?
2、学生用简洁的语言试着概括每一部分内容。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第二部分
1、师:在茫茫的草地上,部队不知走了多少天,陈赓将军虽然骑着马,但因为马和他一样疲惫不堪,他掉队了。此时他发现前面有个小红军也掉队了。
2、指名读课文第3自然段,看陈赓同志遇到了一位什么样的小红军。
3、出示插图,想象小红军的形象。
4、读了这段外貌描写,你能说说小红军给你留下的印象吗?
5、谈谈读了这段描写后自己的内心感受。
6、当陈赓同志上前准备帮小红军时,小红军是怎样想法设法说服陈赓呢?
a、找出文中陈赓与小鬼对话部分读一读。
b、勾画出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
c、组内分角色朗读,体会勾画词句的意思,读出人物相应的语气。
d、班内指名分角色朗读。
7、指导朗读陈赓与小红军第一次对话,总结“从内容体会思想”的学习方法。
a、初读对话,了解对话内容。
b、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进行理解。
重点体会的句子:
“小红军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事实上,小红军忍饥挨饿,身体是那么疲惫,怎么会满不在乎呢?这里的“摆出”一词告诉我们小红军是为了让陈赓放心,故意做给陈赓看的。
“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马走吧”。这句话要读出对老同志的关怀和体贴。
c、分角色朗读对话。
8、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学习方法。(先是初读对话了解内容,然后再读,抓住人物言行的词语进行理解,最后分角色读,从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
9、运用上述学习方法,自学以下三次对话。
10、组内交流学习。
11、检查自学效果。
a、指名分角色朗读三次对话。
b、点拨:三次对话中“用命令的口吻”、“倔强地说”、“无可奈何”、“轻轻地拍了拍”这些词语你是怎样理解的?
c、指导朗读。
12、引导:小红军说服陈赓的理由有几点?
13、完成表格
对话
陈赓
小红军1上马骑一会儿
体力比你强2骑一段路再说
同马比赛3一块走
等同伴4把它吃了
比你还多
14、从小红军的言行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15、小结,指导全班齐声朗读。
第三部分。
1、质疑:陈赓为什么感到受骗了?
2、以“我明白了……”为题,让学生谈体会。
3、陈赓为什么觉得自己对不起这个小红军?文中的“搂”、“打”表达了陈赓怎样的思想感情?
4、激发想象,深化情感。
文中描写小红军粮袋里装着的牛膝骨时,为什么还写上面有几个牙印?你想到的是怎样的情景?
三、教师小结:多么勇敢的小红军啊!为了不拖累别人,他宁可牺牲自己一,这是何等可贵的精神和品质!
四、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拓展延伸。
1、把这个感人的故事讲给别人听。
2、召开一次“长征路上的赞歌”故事会,把自己找到的有关长征故事讲给同学听。
板书:
14、马背上的小红军
宁可牺牲自己也不拖累别人
对话
陈赓
小红军1上马骑一会儿
体力比你强2骑一段路再说
同马比赛3一块走
等同伴4把它吃了
比你还多
上一篇:《葡萄沟》教学实录精编4篇
下一篇: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优推5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