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通用8篇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课文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通用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课文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第一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体会人物内心情感。
2、学会12个生字,正确读写“倔强、疲惫、口吻”等词语。
3、抓住关键词语,通过自主读书、感悟,体会小红军的优秀品质。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流程。
一、让学生汇报搜集到的有关长征的资料。
二、解题:什么叫“倔强”?老师简介陈赓。
三、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要想知道课文是怎样写小红军的,请先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遍课文,生字要读准,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1)问一个问题: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2)检查读书情况,指名按小节朗读课文,学生互评并正音。
3、老师范读课文,请学生当小老师评一评。
4、默读一遍课文,用笔圈画、批注,留下思考的痕迹。
(设计说明:如于永正老师所说,初读要强化,要求要到位,训练要严格,不放过任何一处错误。把课文读正确、流畅是其他教学流程的基础,本环节师生共读了四遍课文。)。
四、解读陈赓――从配角入手。
1、课件出示:“陈赓同志终于被这个小红军说服了,只好爬上马背,朝前走去。”
2、多读两遍这个句子,你对哪些词语有话要说?
(学生可能会对“终于”、“只好”等比较关注。)。
3、“终于”说明了什么?(陈赓经过很多次的努力。)。
4、我们来看看陈赓是怎样帮助小红军的?默读3―9节,同桌讨论。
5、汇报:三次想帮小红军,
板书:骑马同行给青稞面。
6、其实陈赓自己的情况也不好,从哪里可以知道?自由读第二节。
指导看图,感受陈赓清瘦虚弱的形象。
小结:陈赓自己已经非常疲惫,却一而再,再而三地帮助小红军,这可以看出什么?板书:关心战士。
(设计说明:通过先解读陈赓的形象,既突出了环境的恶劣,又为学习小红军埋下了伏笔,让学生对小红军有一种情感上的期待。)。
五、细究小红军――体会“倔强”
1、为什么陈赓第一眼看到小红军就想帮助他?课件出示描写小红军外貌的一段话。多读几遍,说说你的感觉。
(通过不断的自主读书,引导学生体会小红军自己已经极度虚弱疲惫了。)。
2、即使如此,小红军也没有接受一次陈赓的帮助,我们一起来看看小红军是怎样一次次说服陈赓的。
3、自由读4―6节,说说小红军是怎样告诉陈赓他不需要骑马的。先自己读课文,然后同桌讨论。
(学生可能会抓住“满不在乎”、“笑”、“挺”等词语进行讨论,先让学生充分地说,老师顺势进行指导。)。
板书:不在乎、笑、挺。
4、有感情朗读4―6节,体会小红军的内心。
5、老师与学生分角色朗读7,8两节,说说你想到了什么?
板书:拉、拍、鼓鼓的。
7、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可以充分一些。
(设计说明:这一部分紧扣细节描写,引导学生自主读书,感悟,深入小红军的内心世界,学生将会经受一种精神的洗礼。)。
六、感悟“明白”――升华情感。
1、默读11―14节。思考:哪些地方特别让你感动?为什么?
2、汇报,“牙印”说明了什么?为什么特别让你感动?
3、想想“穷孩子”可能会是怎样的人?
4、课件出示:“陈赓同志全明白了。”全班讨论,他明白了什么?
总结:他明白了小红军的体力早就不行了,路也走不动了,干粮早就没有了,已经处于极度饥饿、疲惫的状态,随时会有生命的危险,但小红军认为自己年轻,宁愿挨饿受冻,甚至牺牲也不愿拖累别人。
5、此时此刻,你想对小红军说些什么呢?
6、让我们带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朗读全文。
(设计说明:紧扣“牙印”和“明白”,通过深入讨论和自主发言,师生都受到了心灵的震憾。)。
七、学习生字。
1、同桌互相读准生字,讨论每个生字的写法。
2、出示生字卡片,全班齐读。讨论如何记住每个生字,并独立组两个词。
八、作业。
今年是纪念长征胜利七十周年,我们也应该以自己的方式庆祝一下。课后去准备与长征有关的故事,下节课开一个“长征故事会”。
课文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第二篇】
学教目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2、训练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3、学会本课10个生字,掌握“倔强、忍饥挨饿、疲惫、小鬼、络腮胡子、口吻、浮现、青稞、硬邦邦”的词语。
4、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词句,了解小红军和陈赓是怎么说、怎么做的,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教学难点:了解小红军在行军途中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体会他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体会陈赓为什么要打自己一个嘴巴?
教学准备:课文录音、挂图、投影片。
教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培养小学生语感,能准确熟练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在两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红军将士历尽千辛万苦,他们翻越雪山,强渡天险,横穿草地......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更为感人的是有许多小红军,他们人小志大,同样用自己的双脚走完了全程。但也有一些,则永远地倒在了行军途中,再也没有出来。陈赓同志每次回顾自己的革命经历,就会想起一个关于小红军的故事。陈赓同志把他称作《倔强的小红军》。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关于这个小红军的故事。
看老师板书课题并齐读。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请大家自己大声地来读读这篇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新词可以多读几遍。
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三、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奠定情感基调,读通课文。
听录音朗读全文。要求仔细听读,想想录音读的和自己有什么不同的。
四、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部分反复诵读。
请大家学着录音中的老师再次读课文。然后,选出一段你认为自己读得最好、或最受感动的内容读给大家听。
学生自己练读。教师巡回指导。
五、检查学生朗读情况,学习本文生字新词。
让学生有充分选择的机会。展现自己认为读的好的内容,以培养读书兴趣。
简单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读这段内容。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理解本文的新词意思。指导书写“稞”“忍”两字。
对于学生没有提到的自然段,老师提出朗读要求。可指名朗读,也可让愿意读的同学小组读。
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正音。
六、指名学生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小结:让学生回答,并且根据学生的回答作小结。学习语文重在读,贵在品。今天这堂课同学们认真朗读了课文,下一节课我们将进一步研究课文内容,一起来品品课文中的感情。
课文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第三篇】
师:请同学们读读课文第2至10自然段,看着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红军的倔强,并把表现“倔强”的词句划出来。
生:我从小红军“摆出一副满不在乎的样子”,“微微一笑’他说自己的体力强,看出他十分倔强。
生:小红军明明掉队走不动了,还做出要和马比赛的样子,说明他十分倔强。
生:他以“等同伴”为借口,支开陈赓,不要陈赓帮他,也说明他十分倔强。
生:小红军还谢绝了陈赓的青稞面,把自己的干粮袋“一拉”,“拍了拍”,证明他自己的粮食比陈赓的还多。
师:同学们读得很认真,找得也很准。但同学们想过没有,他这么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生:让陈赓先走,不拖累陈赓。
生:为了不拖累别人,宁肯牺牲自己。
师: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看出,小红军的表情、动作、语言都表现了他的“倔强”。但我发现第10自然段,作者在写小红军在拍粮袋时,不是像我们通常做的那样“挺起胸”,“使劲地一拍”,以此来表现“倔强”,而是用“轻轻地”来表现他拍的动作。这么写准确吗这不是与“倔强”的说法相互矛盾吗大家边读边想,看看能不能从书中找出答案来。
生:矛盾。这么做不能表现他的“倔强”,他应该“使劲地一拍”,这样更能让人相信。
生:我不同意。我认为小红军不可能“使劲地一拍”,因为课文前面写他已经累得掉队了,他没有那么大的劲来拍。
生:就算他有劲也不能“使劲地一拍”,因为他的粮袋中根本就不是粮食。
师:是什么。
生:课文后面说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他“使劲地一拍”,牛骨的声音和样子都和粮食不一样,那就露馅了。
生:我认为小红军又累又怕露馅,只能是轻轻地拍拍干粮袋。
生:他又累又饿,可是还要坚持装出有劲有粮的'样子,轻轻拍了一拍粮袋,正好说明了他的“倔强”。
师:大家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吗。
生:我体会到小红军非常机智,非常懂事,他担心陈赓同志知道他没有干粮了一定要帮助他,使陈赓同志受到拖累,因而不“使劲地一拍”,而只是“轻轻地”一拍。
生:我体会到小红军的品质非常高贵,他一心只为别人着想,而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我们也应该学习他的这种品质。
师:对!我们读课文就应该像刚才发言的同学一样,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深入领会文中词语的含义。
[总评:语文教学中落实素质教育要求,重要的是要发展学生的语言,培养学生的语感,锻炼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在理解课文思想内容的过程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本教学片断较好地体现了这一要求。
一、紧扣重点训练项目。本组的重点训练项目是“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倔强的小红军》一文是落实这一训练项目的第1篇课文。设计者抓住“倔强”,以此为切入口引导学生从总体上把握,在训练学生一般语文基本功的同时,训练了学生“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的能力。
二、十分重视词句训练,培养学生推敲领悟词句的能力。在这一片断中,教师一开始就抓住“倔强”一词,让学生边读课文边找出表现小红军“倔强”的词句,学生通过对这些词句的品读,对小红军的形象从整体上进行感知,然后又抓住“轻轻地”这个描写小红军拍干粮袋动作的词让学生结合上下文进行揣摩、推敲,终于悟出了这一词语的运用反映了其匠心所在。
课文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第四篇】
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2、训练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3、学会本课10个生字,掌握倔强、忍饥挨饿、疲惫、小鬼、络腮胡子、口吻、浮现、青稞、硬邦邦的词语。
4、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通过理解词句,了解小红军和陈赓是怎么说、怎么做的,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
教学难点:了解小红军在行军途中为什么要这样做?从而体会他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体会陈赓为什么要打自己一个嘴巴?
教学准备:课文录音、挂图、投影片。
教时:2课时。
教学目标:
初读课文,大致了解课文内容。
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理解词义。
培养小学生语感,能准确熟练地朗读课文。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在两万五千里长征途中,红军将士历尽千辛万苦,他们翻越雪山,强渡天险,横穿草地......留下了许多动人的故事。更为感人的是有许多小红军,他们人小志大,同样用自己的双脚走完了全程。但也有一些,则永远地倒在了行军途中,再也没有出来。陈赓同志每次回顾自己的革命经历,就会想起一个关于小红军的故事。陈赓同志把他称作《倔强的小红军》。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关于这个小红军的故事。
看老师板书课题并齐读。
二、学生自由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请大家自己大声地来读读这篇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生字新词可以多读几遍。
想一想,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情?
检查学生自学情况,说一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三、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奠定情感基调,读通课文。
听录音朗读全文。要求仔细听读,想想录音读的和自己有什么不同的。
四、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找出自己最受感动的部分反复诵读。
请大家学着录音中的老师再次读课文。然后,选出一段你认为自己读得最好、或最受感动的内容读给大家听。
学生自己练读。教师巡回指导。
五、检查学生朗读情况,学习本文生字新词。
让学生有充分选择的机会。展现自己认为读的好的内容,以培养读书兴趣。
简单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读这段内容。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理解本文的新词意思。指导书写稞忍两字。
对于学生没有提到的自然段,老师提出朗读要求。可指名朗读,也可让愿意读的同学小组读。
在学生读的过程中正音。
六、指名学生说说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小结:让学生回答,并且根据学生的回答作小结。学习语文重在读,贵在品。今天这堂课同学们认真朗读了课文,下一节课我们将进一步研究课文内容,一起来品品课文中的感情。
教学目标:
1、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
2、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方法:以小组研究学习为主,引导学生发现问题,鼓励自己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引导学生质疑,提出本课时的教学任务。
二、学生充分质疑,老师根据学生的提问大致罗列出以下问题:(投影片)。
1、为什么称这个小红军为倔强的小红军?从哪些地方我们能够看出来。
2、小红军是如何一步一步说服陈赓同志骑上马先走的。他为什么要这样做?
三、组织学生讨论以上问题。
我们今天学习的方法是这样的,一四人为一个学习小组,个小组用自己最喜欢的方法,通过反复朗读,仔细寻找,认真思考、小组讨论的方法,解决这些问题。假如学习的过程中还有什么疑问,可以问问其他小组的成员,或者直接问问老师。
四、组织交流以上问题,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小红军的倔强和在陈赓同志内心的后悔、自责中表现出的对小红军的关心。
投影句子。课文第四、第六、第八、第十自然段内容。指名学生抓住小红军的神态动作来感悟他的倔强。
2小红军的倔强和课文中的陈赓同志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如何一步一步地说服陈赓同志的,也能看出他的倔强来。
对比投影课文第三、第五、第七、第九自然段。分角色朗读课文2到10自然段。
回答怎么说服的?根据学生的回答,老师板书。
不肯骑。
体力强。
不肯走。
等同伴。
不肯吃。
有干粮。
那他为什么要这样做呢?
板书。
一心想着别人。
陈赓同志有没有意识到这点?
4学生表情朗读课文11到16自然段。说说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让学生能够畅所欲言。
5出示练习题,启发想象,深化认识。
陈赓同志一把搂住小红军,狠狠地打了自己一个耳光,他是多么_______________,他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教师总结全文,课外延伸。
在长征途中,像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无论在什么情况下,红军将士都会把他人放在自己前面。同学们如果想了解更多这样的故事,可以利用各种方法去寻找收集。
课文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第五篇】
《倔强的小红军》是九年制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四组的1篇讲读课文。本课的教学重点是:通过理解小红军和陈赓的动作、神情、语言的描写,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在教学中我紧扣“骗”字设计课堂教学,指导学生层层深入地理解全文,学习小红军的高尚品质,从中去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已期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下面,我就来谈一谈我是如何进行这一课教学的: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学习方式”。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书、交流,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课文内容进行学习,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这种放手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学习方法、学习手段、学习伙伴的开放性教学,体现了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中心而“把教学的主动权让给学生”、“把学习的自主权还给学生”的本真回归,体现了“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要”的新课程思想以及“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的现代教育理念。
合作学习是信息时代人们学习的重要特征,学会合作是现代社会人才必备的基本素质。《语文课程标准》倡导“合作”的学习方式,就是要求在教学中进行师生、生生的合作、交流与互动、在本课的教学过程中,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伙伴读书学习,以及学生质疑问难时的互帮互助等,都体现了学生学习的合作性。学生在合作中形成互动,在思考中相互接纳,这样可以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可以互相影响,互相促进,团队精神和合作意识得到增强。而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角色也由传授者转为引导者、参与者、合作者,使教学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师生之间形成“学习共同体”,教学过程成为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强调,在教学中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由被动地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地探究学习,要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调动学生积极性,使学生学会学习。在本课教学中,通过创设小红军为什么要“骗”陈赓的问题情境,来激发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勇于探究的浓厚兴趣;引导学生分析小红军“骗”时的动作、神情、语言,再将学法迁移到小红军是怎样一步步说服陈赓同志先走的;通过学生自读、自练、自悟,明白了小红军在急需帮助的情况下,为了不拖累别人而拒绝了陈赓的帮助,心中对小红军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然后引导学生大胆地评价小红军是一个怎样的人,并敢于发表自己的独特见解,进而使学生的心中深深刻印上小红军的光辉形象。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充分感受,深刻体悟,满足了“希望自己是—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的强烈需要,为他们学会学习、终身学习和可持续性发展奠定基础。
教学伊始,我创设故事情境,让学生边听《过雪山草地》边观察插图,讲一讲这个故事;带着“小红军是怎样说服陈赓先走?小红军为什么要“骗”陈赓?”这两个问题读课文。
先让学生轻声读3、4自然段,画出描写小红军说服陈赓的句子。并引导学生找出描写小红军神态的句子,如:“满不在乎”、“微微一笑”等。而后,又引导学生对描写小红军表情的这两个词语进行提问。然后,再对学生进行朗读的指导。
学生自学完课文后,我让他们用“当陈赓---小红军却----”的句式说小红军是怎样进一步说服陈赓的?并相机指导学生理解:“小红军为什么“把腰一挺”,做出准备赛跑的姿势?“倔强”在这里指什么?当陈赓同志给他青稞面的时候,小红军为什么不收下,还说自己的干粮多,这是为什么?他是怎么想的?小红军说他干粮多,实际上他鼓鼓的干粮袋里装的是什么呢?”这样,学生了解了课文的内容,明白了小红军在急需帮助的情况下,为了不拖累别人而拒绝了陈赓的帮助,心中对小红军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
接着,我又让学生速读课文第11~15自然段,提出不懂的问题:“陈赓同志怎么知道自己受骗了?陈赓同志明白了什么?”大胆地评价“小红军是一个怎样的人?”
课后,许多老师都给予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我相信,在各位老师的帮助下,在今后的教学活动中,我将本着“语文教学必须致力于形成和发展学生的语文素养”现代教育理念,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做到“为了发展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的发展,为了发展一切的学生。”
课文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第六篇】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小红军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的高尚品质,了解陈赓同志关心战士的美德,并受到感染和熏陶。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物的高尚品质,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描写人物言行的语句体会人物的高尚品质。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倔强的小红军》,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3.这是一个发生在红军长征路上的故事,我们来看一段关于红军长征的影片,请同学们仔细观看,边看边想,通过影片你对红军长征又有了哪些了解?(播放影片)。
4.长征途中,面对艰苦的环境,红军战士患难与共的故事很多。下面,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走进那个时代,走近红军战士高尚的心灵。
二学习课文。
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中这是一个怎样的的小红军?把你认为最能体现小红军特点的语句画下来。
2.把你的体会和小组同学互相交流。
3.谁愿意把你的体会和大家一起交流?
4.集体交流:
(1)重点指导体会3――10自然段中描写小红军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
a.出示描写小红军外貌的语句,说出不同的体会,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b.重点体会小红军的倔强,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相关语句。
c.出示描写小红军动作、神态的语句,说体会,做动作,并有感情地朗读句子。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3――10自然段。读后指名评价。
5.面对这个倔强的小红军,听了他充足的理由,看着他勇敢坚强的表现,陈赓被说服了,他骑着马往前走去。当他想到自己上当后再次找到小红军时,他已经倒在草地上牺牲了。这时,陈赓全明白了,他到底明白了什么呢?请同学们一起朗读课文13、14自然段。
(1)齐读课文13、14自然段。
(2)陈赓发现了什么?他明白了什么?
a.重点体会“他掏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
b.找出其他相关的语句,说出自己的`感受。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13、14自然段。
6.小红军牺牲了,陈赓捶着自己的腿说:“陈赓啊陈赓,你怎么对得起这个小兄弟呀!”
(1)对他说的这句话,你是怎么想的?
(2)从课文中可以看出陈赓是怎样的一个人?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总结全文。
1.此时此刻,你想对小红军或陈赓说些什么?
2.刚强的小红军战士在生与死的考验面前,宁可牺牲自己也不愿拖累别人,一心为别人着想,把困难和危险留给自己。他的心灵是多么美好,他的品德是多么高尚。陈赓同志关心战士,助人为乐的品质令我们敬佩。
3.有感情的朗读全文。
四.拓展活动。
红军长征途中还有很多很多感人的故事,请同学们课后搜集有关红军长征的故事和图片,办一份主题为“红色长征”的手抄报。
课文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第七篇】
教学要求:
1学会6个字,会认4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
3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结合实际理解“只有长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感受小松树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难点:
结合实际理解“只有长得高,才能看得远”的道理。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唱歌曲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小松树》,学生齐唱。
这首歌表达了什么思想感情?
2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1自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谁能用简洁的语言说出来。
2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按小松树的成长过程将课文分为四部分。
3小松树在不同的阶段看到了什么?画出有关内容。
4练习复述课文。
三学习生字生词。
1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生词。
2交流学习心得。
3练习书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指名复述课文。
二细读课文。
1默读课文:
思考:小松树为什么要长高?你能在文中找到表现小松树这种感情的句子吗?
2交流。你能读出这种感情吗?
3小松树在不同的阶段又看到了什么?它的心情怎样?你能读出这种心情吗?
4指导朗读。
5讨论:小松树在成长,变得越来越高,但小松树有一点没变。是什么呢?
三联系生活,理解中心句。
2齐背古诗《登鹳雀楼》,说说这首诗的哪两句话与小松树明白的道理相似。
3站得高,看得远。你从这个简单的事实中受到了什么启发?想到了什么?
4学生交流。
四思维拓展。
想象一下,长成森林中最高的小松树望到了什么?
教学总结:本课是1篇寓言故事,讲的是山上的一棵小松树觉得自己长的很高,瞧不起山下的大松树,风伯伯批评了小松树缺乏自知之明,盲目骄傲自大的行为。本课的难点是理解风伯伯对小松树说的话。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手段帮助学生理解内容,紧扣重难点,上了一节扎实有效的低年级阅读识字教学。
一、根据低年级学生特点,注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低年级学生的学习往往是从兴趣入手。《语文课程标准》中把“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目标的第一条,所以我就努力去创设一种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用简笔画和贴图来吸引学生,加之导入语又带着点儿神秘的语气,运用故事化、儿童化的语言进行教学,使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乐于读书、乐于交流。
二、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在对话中感悟、体验。
语感是语文素养的集中体现。表演是对课文进行再创造。教学过程中,我引导学生通过朗读课文,与文中的人物对话,分角色表演来感悟、理解课文,获得情感体验。在指导学生朗读表演时,让学生想象人物说话时的动作﹑表情﹑语气,尽可能读出当时的情境。读小松树的话时体会出它居高临下﹑骄傲自大。读风伯伯的话时,抓住“摸”、“高多了”、“托起来”等关键词语,感受风伯伯的宽厚慈爱,语重心长。使学生在表演中体验、感受不同角色的不同个性。在指导学生充分朗读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与小松树、大松树、风伯伯对话,拉近了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在这个对话过程中,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对人物的感受和体验更加深刻,潜移默化地提高了认识,陶冶了情操。
三、结合生活及语言环境,加深理解。最后一段,我抓住“惭愧”,让学生想象出小松树后悔,不好意思的神态,并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如果你是小松树你会怎样想?会说些什么?”以此使文本得到延伸,深化课文主题。
存在的不足:
1、课时安排的容量太大,教学内容面面俱到,不能进行大胆的取舍。生字的教学不够扎实,老师对学生的回答没有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教学机智有待极高。
2、教师情感投入不足。语文教学是教师、学生和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教学过程中老师虽然利用了各种教学资源调动学生的朗读、交流的积极性。但是由于老师本身的情感投入不到位,导致学生读的时候时候情感不到位,影响了读书效果。
3、老师叙述和重复的语言过多,学生的听和说的能力有待加强。
课文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第八篇】
(人教版第八册13课)。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正确读写“倔强、荒无人烟、忍饥挨饿、疲惫、口吻、递给、香港、硬邦邦”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分角色朗读课文中的对话部分,体会重点词语的意思,读出人物相应的语气,了解人物的内心。
3、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并通过人物的外貌、动作、语言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品质及所蕴含的感情。
〖教学重难点〗。
1、从课文的对话体会人物的内心(思想);
2、联系上下文,从“陈赓明白了什么”理解小红军的高贵品质。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由题入手,指导学法。
2、从课文的题目可以看出这是篇写人的课文,我们要怎样学习?
二、整体感知,读通课文。
1、课前,同学们预习了课文,一定把课文读通读顺了,哪几位同学来读给大家听?其他同学要边听边想,字音读准了没有。
(要指导读准第三声“忍”“吻”)。
2、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怎么样?请大家默读课文,想一想。
3、交流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三、抓住“对话”,体会思想。
(一)解读文本。
1、课文对小红军的描写,哪方面给你的印象最深?是动作、语言、还是神态?
2、本课有个特点,就是在小红军与陈庚的'对话中表现小红军的思想感情。课前已经要求大家画出对话部分。请同学们再次认真默读对话部分,想一想,课文写了几次对话?从每次对话中你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画出有关语句,在旁边简单写出你的感受,再与同桌交流。
3、小红军和陈庚的三次对话,你听到什么?看到什么?想到什么?(比较具体指导理解第一次对话,第二、三次对话主要是自学)。
答题要点。
听到看到想到。
第一次:体力强赛跑拒绝让马。
第二次:等同伴坚决拒绝同行。
第三次:粮食多拍拍拒绝让粮。
4、小红军为什么不骑陈庚的马?为什么拒绝与他同行?为什么拒绝他让出的青稞面?小红军到底想的是什么?请同学们联系上下文,展开想象的翅膀,想象自己就是小红军,当时是怎么想的,然后用上“(我)虽然……还是(不能)……因为……”的句式表达。
5、想象要有依据,小红军筋疲力尽,小红军饿得发昏,你是从课文找到依据的吗?说说看。
(二)练习朗读。
1、接下来我们分角色朗读课文对话部分,请看要求:
先自己读一读,注意体会“用命令的口吻说”“倔强地说”“无可奈何”“轻轻地拍了拍”等词语的意思,读出相应得语气,再由同桌分角色朗读。
2、哪位同学来说说这些词语的意思?
3、哪两位同学来分角色朗读对话部分,要读出相应的语气。
要指导评读,是不是读出了相应的语气。
评读时,相机指导读好下面的句子。
(投影:
1、“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骑上马走吧。”
2、“你要同我的马比赛啊,那就比一比吧。”
3、“不。你先走,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
“你快骑上马走吧”“那就比一比吧”“我还要等我的同伴呢”都表示强烈感情,可是句末用的却不是感叹号,而是句号。朗读的时候,语调要上扬好,还是不上扬好?大家读一读,体会体会。
四、读懂“感动”,明白“倔强”
1、小红军瞒过了陈庚,陈庚骑上马走了,课文的后半部分,谁来读一读?
2、陈庚回头找到小红军,他看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想一想,用上“陈庚全明白了:小红军说自己……其实……,说自己……其实……,小红军这也拒绝,那也拒绝,是……”等提示语说一说。
3、小结。课文的后半部分,表面上是在写陈庚,其实还是在写小红军。陈庚受的感动有多深,小红军的精神感人就有多深。
五、朗读全文,升华情感。
听到看到想到。
对体力强赛跑拒绝让马。
等同伴坚决拒绝同行不拖累别人。
话粮食多拍拍拒绝送粮。
第二课时(略)。
设计说明。
一、体现“依目标定教,为达标而教”
二、关注言语形式,融合“对话”“训练”
1、言语形式教学,要体现三维目标。
2、言语形式教学,要引导体验之思。
3、言语形式教学,要引导学习表达。
上一篇:画漫画教学汇聚【优秀4篇】
下一篇:一年级春季数学教学实用(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