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算除法》教学设计【精选4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口算除法》教学设计【精选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四年级上册《口算除法》教学设计_【第一篇】
口算除法 (分成了两个课时上完)
教学内容:13-15页图示和例1
教学目标:
1.在实践操作活动中理解掌握一位数除法(被除数各个数位上的数都能被除数整除的)口算方法。
2.能正确、熟练地口算简单的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
3.在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中学会倾听与反思。
教学重点、难点:通过分木棍的实践操作活动,让学生理解、掌握几十几除以以位数的口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 教学例1
1. 出示60个小木棍。
观察:这里有几个小木棍?(学生数,并口答。)
2.如果要把这些小木块平均分成3份,你打算怎样分?怎样列式?每份有多少?(学生实践操作,得出结论。)
3.分好后在小组里交流一下自己分的方法合解雇。
4.如果不分小木块棍,我们又怎样口算60÷3能?
结合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这样算 6÷3=2
60÷3=20
6. 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
80÷4 60÷2
(1)口算写出结果。
(2)说说口算方法。
二。 教学例1第二个问题
1.出示第二个(2)问题
60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
这样算 6÷3=2 600÷3=200
3.试一试。
360÷6 640÷8
三。 教学例1第三个问题
1.出示第三个问题
240÷3你能口算得出结果吗?
先独立思考,然后在组内交流一下口算的方法。
2.结合学生汇报,出图验证并板书:
这样算 24÷3=8 240÷3=80
四、巩固练习
1、口算下列各题,并说说口算的方法。
40÷5 640÷8
2、课堂小结
在这堂课上你学会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17页
《口算除法》教学设计【第二篇】
教学目标:
1、通过交流探索过程,理解和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的数(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并会口述口算过程。
2、通过每一组上下两题有联系的口算和估算练习题,帮助学生学习基本的估算方法和养成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口述口算过程达到准确口算。
教学难点:达到熟练口算。
教具:课件、口算卡片
教时:1课时
一、课前小研究:
口算:80÷20=60÷30=70÷10=
120÷40=100÷50=240÷60=
从以上题目中选一题说说你的想法并写下来:
( )
口算和估算对比题组:
(1)80÷20=(2)60÷30=
83÷20≈64÷30≈
78÷20≈59÷30≈
80÷19≈60÷28≈
80÷22≈60÷32≈
(3)160÷40=(4)420÷60=
162÷40≈421÷60≈
157÷40≈417÷60≈
160÷42≈420÷63≈
160÷38≈420÷58≈
二、堂上学习
1、小组内交流,补充、修改自己的课前小研究,达成共识。
2、组间交流,一个组汇报,其他组补充。
3、小组内再一次互相说说口算过程。
4、请一个小组上来每人任意选一题,轮流说说口算方法。
5、请一个小组上来每人任意选一估算题,轮流说说口估算方法。
师:虽然我们选择的题不同,但我们的估算方法是一致的,谁能把估算方法概括地说一说。
6、完成书p79的“做一做”
要求学生练习后选择你喜欢的`一组算式与同桌交流你是怎样口算的。师巡视,注意辅导有困难的学生。学生讨论后,请一个小组说说自己的口算或估算方法,表扬用不同方法解决问题的学生。
四年级上册《口算除法》教学设计_【第三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空间一)借助“用小棒摆三角形”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在平均分的情况下有时会出现剩余;并通过表内除法与有余数的除法分的结果和横式的对比,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2)(空间二)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活动,帮助学生巩固有余数的除法,并通过观察与分析,引导学生感受余数的特点。
(3)(空间三)借助“用小棒摆五边形”的活动,结合前面摆三角形、摆正方形的活动,深入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
2、过程与方法目标:
(空间一、二、三)在动手操作、合作交流、观察对比中,帮助学生积累活动经验,发展数学思维。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空间一、二、三)在用小棒摆图形的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探究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探索并发现余数和除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明白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教学准备:
教具:白板课件
学具:学具袋(12根小棒)
教学过程:
空间一:借助“用小棒摆三角形”的活动,理解余数及有余数的除法的含义。
(一)“用6根小棒摆三角形”,重点:复习表内除法,难点:解决除数问题。
1、谈话引入
师:同学们,老师为大家带来了一位老朋友,它就藏在学具袋中,快打开看看它是谁呀? 生:小棒。
师:今天我们就继续和小棒一起来学习新知识。
师:请你用小棒摆一个三角形,比比谁摆的最快?
生:动手摆。
师:你摆的可真快!能告诉大家“你摆一个三角形用了几根小棒?”你呢?
生:我摆一个三角形用了3根小棒。(指两人说完整话)
师:也就是说:(课件出示)每3根摆一个三角形。
2、用6根小棒摆三角形,复习表内除法
师:下面请同学们准备出这样的6根小棒,(课件出示:依次排开的6根小棒,并在“每
3根摆一个三角形”前面出示“6根小棒”。)
师:接下来,“6根小棒,每3根摆一个三角形”,大家赶快动手摆一摆。
生:动手摆。
师:谁到前面来摆一摆,并说说你是怎样摆的?
生:(在白板课件上操作)6根小棒,每3根摆一个三角形,我摆了2个三角形。 师:摆完了吗?嗯,6根小棒,摆2个三角形,正好摆完。
师:谁能用一个算式记录刚才摆的过程?你说呢?你再说说?
生:6÷3=2(个)(师板书)
如果学生写成6÷2=3,师:谁跟他列的不一样,你们同意谁的?说说理由。
师:能告诉大家你们为什么用除法计算吗?
生:因为“6根小棒,每3根摆一个三角形”就是求6里面有几个3,所以用除法。 师:这里面6是?3是?2是?
师:在除法算式中它们都叫什么,谁还记得?
生:6是被除数,3是除数,2是商。
师:这个算式读作:(生齐读:6除以3等于2。)
(二)“用7根小棒摆三角形”,重点:引出有余数的除法,难点:理解余数的含义。 师:(课件上把小棒依次摆开,并把6改成7,同时添一根小棒)现在是几根小棒? 生:齐说:7根。
师:“7根小棒”,还是“每3根摆一个三角形”,赶快动手摆一摆。
生:动手摆。
师:把你摆的结果先和你的同位说一说,并商量一下,这回该用怎样的除法算式来记录? 生:同位合作。
师:谁愿意和大家说说?
生:指名到白板边操作边说。
预设:7根小棒,每3根摆一个三角形,能摆2个三角形,还剩1根小棒。(生如果说不全,教师要引导说全)
预设:7÷3=2或者7÷3=2剩1根等等。(教师引导学生把各种不同的除法算式展示出来) 师:这里的7是?3是?2是?1是?
师:在除法算式中,我们知道7是被除数,3是除数,2是商,那这1叫什么呢? 生:余数。(就是剩下没有分完的那部分。)
师:重新规范板书:7÷3=2
师:为了区分商和余数,我们在商的后面点上六个小圆点,看像什么呀?(像省略号)然后写上余数1。这个算式读作:7除以3等于2余1。
生:指名读算式。
(三)“圈一圈,填一填,8根小棒摆三角形”,重点:巩固有余数的除法,难点:正确区分商和余数。
师:现在不摆小棒了,拿出一号答题纸:(课件出示)圈一圈,填一填。
8根小棒,每3根摆一个三角形。
能摆个,还剩根。
8÷3=□(个)□(根)
生:独立完成。
师:谁在白板上填出你的结果?边填边说。
师:(追问)前面的2指的是?后面的2指的是?
师:板书:8÷3=2(个)2(根)
空间二:借助“用小棒摆正方形”的活动,引导学生感受余数的特点。
师:现在咱们继续摆小棒,注意听,请你快速摆出一个正方形。
师:告诉大家你摆一个正方形用了几根小棒?
生:完整表述。
(一)“用8根小棒摆正方形”,重点:巩固表内除法,难点:解决除数问题。
师:(课件出示)下面请同学们准备出8根小棒,边摆边想:能摆几个正方形?
生:指名课件演示。(图片)
师:这回的`除法算式该怎样列?
生:8÷4=2(师板书)
师:怎么不除以3了?
生:每4根小棒摆一个正方形。
师:发现了题中隐藏的信息真好。
(二)“用9根小棒摆正方形”,重点:巩固有余数的除法,难点:独立完成有余数的除法横式。
师:(课件出示)再添一根是几根?“9根小棒,能摆几个正方形?”赶快动手摆一摆。生:课件演示。(图片)
师:谁会用除法算式记录摆的过程?
生:指名回答。(学生互相补充,注意名数的书写)
(三)“用10、11、12根小棒摆正方形”,重点:发现余数的特点,难点:余数比4小的道理。
师:用10、11、12根小棒,能摆几个正方形呢?下面咱们同位合作,一个人摆,一个人
生:同位合作。
师:指名汇报。(展台)
师:整理到黑板上。 师:请大家仔细观察,余数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1、2、3。
师:余数有没有可能是4?为什么?比4大的数呢?那大家的意思就是余数肯定都比4小。是不是这样呢?(板书)
空间三:借助“用小棒摆五边形”的活动,深入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
师:
师:这回余数还是比4小吗?这回是比谁小?
师:(指板书)除数是3,余数要比3小;除数是4,余数要比4小;除数是5,余数要比5小,那余数到底和谁有关系呀?什么关系?
生:余数要比除数小。
师:为什么余数要比除数小呢?
生:余数比除数大就又可以摆一个图形了。
(练习十四第一题备用,有时间就做,没时间就舍)
总结:这节课,我们共同学习了《有余数的除法》例1和例2(板书),通过用小棒摆图形的活动,我们认识了余数,并且知道了余数要比除数小。希望同学们以后继续认真倾听,用心思考,踊跃发言,相信你们会越来越出色!
四年级上册《口算除法》教学设计_【第四篇】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口算除法》是人教版三年级下册13、14、15页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表内乘、除法,一位数乘多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为后面学生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的除法,学习除数是多位数的除法奠定了扎实的知识和思维基础。本节课教材在编排上注意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学习数学的实用价值。本节课教材安排了主题图和例1,主题图为我们提供的资源是一幅运送蔬菜的场景图,通过小精灵的问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引出除数是一位数的口算除法。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我校新课堂改革强调“先学后教,合作探究、差异发展”,对于不难的知识,学生能够通过自学而得到,就要放手让学生自学得到,学生通过自学得到的知识往往会记得更牢,而且通过自学获得知识时,会产生一种愉悦的心情。一节成功的课堂不仅要让学生学得知识,还要看学生的自学能力是否有得到提高,是否会主动的去探索知识,发散思维。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制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与技能: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理解算理,掌握口算一位数除整十、整百、几百几十(或几千几百)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 数学思考: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和学习经验主动有效的探索新的口算
解决问题:在具体情境中应用数学方法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与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认真细心,积极思考的学习习惯,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学习的习惯
基于以上的分析,确定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掌握口算除法的方法,正确进行口算,教学难点是理解整十整百整千数除以一位数的口算算理。
对于本堂课,我注意突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提出数学问题,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另一方面加强新旧知识的联系,突出数学知识的迁移。在课堂中,着力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一理念,努力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课开始,我首先设计了复习旧知这一内容,为新知的学习做好铺垫。接着,对于书本里的情境图和例题,让学生带着一定的问题自主学习,通过自身的能力获得新知识。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发现并总结出一位数除整十、整百、几百几十(几千几百)的口算方法,并理解其算理。由于这个内容比较简单,学生有能力通过自学而得到,所以我就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学,而通过自主学习而得到的东西往往就不容易忘记。再接着,通过各种练习对所学的知识加以巩固,在本节课中,我设计了口算,判断,解决问题和找规律这样几个类型的题目,最后,课堂总结,让学生对本节课自己的表现进行总结评价。
这节课我觉得比较好的地方是首先是让学生从生活情境中学习数学,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体会到自己所学的知识能运用到生活中去,能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提高了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积极性。其次是把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这一理念落实在了课堂里,把更多的时间还给学生,让他们自己去交流,去学习,通过自身的努力获得新知识,着力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
口算除法教学反思
一、设计意图
本节课的主要课型方式是要素组合方式,辅助课型是平台互动。由于本节课的重难点是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和口算能力,因此,从情境的创设到新知的探究,再到练习,各个环节都充分使用了看、听、讲、想、做、动、静七要素,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掌握口算方法并得到多次的强化。
1、讲、动。本节课在探究口算方法时设计了1次四人小组交流,在两个“想一想”和“摘苹果”环节设计了3次同桌交流,共计4次小动。另外,还设计了自己说一说口算方法、个别汇报,目的在于通过“动”为学生创造更多“说”的机会,强化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2、“做”。除了两个“想一想”和“摘苹果”外,还设计了3个挑战练习,让学生在“做”中提高口算能力;
3、想、动静转换。探究口算方法时,先让学生静静的思考,再4人小组交流;练习时,学生先独立思考、完成,再同桌交流或者自己说算法。使学生先有想法,再交流,先静后动,动静转换,让学生的每一个学习活动都有明确的目的性。
4、听。师生每一次的“讲”就是其他同学的“听”。
5、看。看主题图,集体订正习题等,都用到了“看”这个要素。
二、具体反思
(一)成功之处
1、师生之间有约定,效果较好。
2、在口算方法的及时巩固练习中,即“摘苹果”环节,合理使用了小卡。
3、教学中合理而有效的运用了看、听、讲、想、做、动、静七要素,使学生掌握了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方法,并得到了多次的强化,提高了学生的口算能力。
4、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把学习的主动权完全下放给学生,创造小组交流的平台,引导学生把学过的知识迁移到本节课的新知来,培养学生的类推能力。
5、学生的小组、同桌交流效果较好。
6、板书设计使用了气泡图。
(二)不足之处
1、在时间的调配上稍微有一点欠缺,“摘苹果”环节以及挑战练习环节用时多了一些,导致35分钟的课,超出了2分钟左右。
2、课堂上表情可以再丰富些,语言还不够抑扬顿挫,有时语速较慢。
3、要进一步加强学生的讲、听训练。如:发言人要面向大多数同学,声音要响亮等;倾听者要关注发言人,听清别人说了什么等。
上一篇:估算教学设计【优秀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