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和盾的集聚教学设计

爱美丽 分享 时间:

 

矛和盾的集聚教学设计

 


《矛与盾的集合》教学设计与反思第1篇
    《矛与盾的集合》教学设计与反思
    彭勤
    教材:人教课标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25课
    教学目标:
    1.能正确认读课文中的生字新词,理解并积累“左抵右挡”“难以招架”“大显神威”等词语。
    2.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了解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品质。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弄清楚发明坦克的过程,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预习情况,鼓励学生养成预习习惯。
    2、通读课文,检查学生读文情况,提示读文注意点。
    二、导入课题,把握主体
    1、书写课题:提示“矛”“盾”“集”的写法。(故意设置错误写法,让学生判断写法正误)
    2、读课题,了解“矛”与“盾”。
    (1)、出示课文插图,哪是“矛”?哪是“盾”?从文中(哪些字词句可以看出)找依据。
    (2)、“矛”与“盾”的作用各是什么?(板:进攻、自卫)
    (3)、理解“集合”。你从文中哪句话知道的?“坦克把盾的自卫??在战场上大显神威。”(板:合二为一)
    (4)、课文写了什么?发明家发明坦克----坦克大显神威----明白道理(渗透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练习用先??接着??然后??最后??概括)
    过渡:发明家怎样发明坦克的呢?带着这个问题,读读课文的1——4自然段。
    三、了解坦克的发明过程
    1、带问题自读课文1——4自然段。
    2、朗读、感受比赛
    (1)、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起因?(比赛)
    (2)、画出发明家与朋友比赛的句子。
    “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3)、朗读,谈读后感受(紧张、激烈??)
    (4)、从哪些字词感受到的?理解“雨点般、刺、左抵右挡、难以招架”。
    (5)、把握上述字词,指导朗读。
    过渡:“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理解“关头”,发明家有什么想法?
    3、读悟议“想法”
    (1)、出示“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的想法。
    (2)、“盾太小了”———“铁屋子”
    读,发明家发现了什么?怎么解决的?
    发现“盾太小了”,读出感叹语气;解决办法:铁屋子,“如果??一枪也戳不到我啦”读出高兴语气。
    (3)、安全但不能进攻——-“枪口或炮口”
    这样做可以最大程度地发挥盾的作用,但仅仅这样行吗?发明家又发现什么问题,又是怎样解决问题的呢?
    学生读文、思考、交流,填表:发现问题“安全但不能进攻”,解决问题“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适时交流引号、破折号的作用。
    (4)、“还要会跑”------“装上轮子,安上履带”
    发明家又发现了什么问题?又怎样解决的?(生交流解决)
    4、交流“发明”,观看坦克图
    小结:发明家把矛的进攻与盾的防守合在了一起,发明了坦克,再读1-4自然段。 出示坦克图,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
    过渡:坦克把矛的进攻与盾的自卫合二为一,它在战场上?-----(生:大显神威)
    四、感受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1、出示片段:“1916年??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2、朗读,谈感受: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庞然大物、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3、朗读指导。
    4、观看坦克作战视频。
    五、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品质
    过渡:坦克神奇吧?了不起吧?但更了不起的是?(发明家)
    如果发明家站在你面前,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生自由表达观点)
    六、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过渡:坦克把矛的进攻与盾的自卫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取得了胜利;发明家把矛的进攻与盾的自卫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获得了成功。是的??
    1、出示“是的,谁??胜利者。”
    2、学生读句子,结合课文谈理解:
    (1)、坦克把矛的进攻与盾的自卫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取得了胜利。
    (2)、发明家把矛的进攻与盾的自卫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获得了成功。
    3、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生活中还有什么例子也能说明这个道理呢?
    (1)、举事物例子:轮子+椅子=轮椅??(出示图,集合使我们的生活更方便、更精彩)
    (2)、人物例子:学习别人的优点(集合使我们变得更加优秀)
    4、齐读“是的,谁??胜利者。”
    七、布置作业:摘录这一课的好词好句。
    板书设计
    25矛和盾的集合
    进攻自卫合二为一
    枪炮铁屋子坦克
    反思
    这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设计时我从课文预习入手,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并初读课文,了解学生对课文的熟知程度,为下一步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作准备。接着在出示课题时故意将“矛、盾、集”写成错别字,让学生来纠正错误。顺势引导学生根据课文插图认识矛和盾这两种兵器(因为学生以前没有学过《自相矛盾》,不知道什么是矛,什么是盾),知道两种兵器的作用。在结合生活与课文理解了“集合”后,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然后通过问题“发明家怎么把矛和盾集合在一起的?”引导学生了解坦克的发明过程;通过找问题,解决问题,体会发明家的思考过程;通过朗读及观看坦克作战视频感受坦克的“大显神威”;通过“如果发明家站在你面前,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来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品质;通过结合课文及生活中的事例来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这个设计在实际的教学中效果很好。能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能在课堂上进行了大量的听说读写训练,师、生、文本之间的交流非常深入。缺陷是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还不到位,缺少激励性语言的评价。还有一点值得说明,因为教学前期准备充分,所以上起课来得心应手,也使我深刻理解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的道理。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5《矛和盾的集合》教学案例第2篇
    激活思维 整活课堂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25《矛和盾的集合》教学案例
    《矛和盾的集合》这是13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课文。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想的不一样,做的不一样,结果往往就不一样。在设计这堂课之前,我想课文中发明家发明坦克的思维过程是让学生明白看待问题要多角度的关键。于是就将这一环节作为重点进行处理。
    教学片段再现:
    师:矛的进攻和盾的自卫是怎样结合的呢?请同学们读1-4段,划下矛进攻利害、盾自卫的句子。
    (生边读边划句子。)
    师:谁来读出矛进攻的利害的句子?
    生: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师:有更利害的矛吗?
    生: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师:从哪些词可以看出矛的利害?
    生:如雨点般、左抵右挡、难以招架。
    师:能抓住这些词语读出矛的利害吗?
    生: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师:一起读。
    (生齐读。)
    师:这个时候,发明家产生了一个想法?
    生:他觉得盾太小了,如果大得像个铁屋就好了。
    师:文中得句子是怎样写的呢?
    生: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站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师:一起读。
    (生齐读。)
    师:把感叹号用方框框起来再读读。
    (指生读。)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第一个感叹号要有点感情,第二个感叹号比较高兴。
    师:带着这样的理解再读。
    (生齐读。)
    师:这样的盾很安全,安全之余又有困惑了,文中是怎样说的? (生齐读第三段。)
    师:发明家又有自己的办法了,自己读读第四段。
    (生自由读。)
    师:发明家把坦克造起来了,你们来介绍一下坦克的发明过程。 (课件出示: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时,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_________可是,_________对了,_________)
    生: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时,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站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可是,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或乌龟。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再给铁屋子装上轮子,安上履带,就是坦克了。
    师:一号坦克造起来了,有二号坦克吗?谁能用自己的话来介绍吗?
    生: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比赛时,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站在铁屋子里,敌人戳不到我啦!可是这样自己就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乌龟了。对了,给铁屋子安上枪口,装上轮子,安上履带,这就是坦克了。
    此处我把坦克的发明过程用一个填充的形式展示出来,让学生根据这个格式,将自己的理解用自己的话复述出来。我在教学过程中称之为“一号坦克”和“二号坦克”,使学生的思路活跃,兴趣大增,生动自然的让学生对坦克的发明过程有了清晰地了解。
    师:两辆坦克已经造起来了,我们来看看坦克。(课件出示坦克图,师简单介绍。)
    师: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
    生: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师:坦克是怎样大显神威的?
    生:1961年德国兵头一次见到这个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师:能说得简单点吗?
    生:1961年德国兵头一次见到坦克,吓得直叫。
    师:再读读这个句子。
    师:为什么要用这个例子?
    生:是为了说明坦克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为了让学生能对发明家的发明过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我抓住“大显神威”这个词来感染学生,让学生说出对“大显神威”的理解,用课文里的句子来说明。
    师:矛和盾在一起变成大显神威的坦克,为什么没有自相矛盾呢?
    生:因为坦克是把矛和盾的长处集合在一起。
    生:矛的优点是进攻,盾的优点是自卫。
    师: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一起读最后一段。
    (生齐读。)
    此处设计思维训练活动:“为什么这次矛和盾相处在一起,不再自相矛盾而是变成威力无比的坦克呢?”在讨论交流中大家明白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师:你的生活中有这样的例子吗?先来看这里的趣味数学题。 (课件出示:矛+盾= 橡皮+铅笔= )
    生:矛+盾=坦克 橡皮+铅笔=橡皮铅笔
    师:日常生活中还有怎样的发明呢?
    生:电视+电话=可视电话
    生:轮子+椅子=轮椅
    生:镜片+镜框=眼镜
    师:请你用这个算式写一段话,可以模仿文中的写法,并举个例子说明新产品的作用。下课。
    这时我让学生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让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类似的案例。激发学生对生活的兴趣,同时激发学生在生活中发现发明的乐趣。
    教学反思:新课标中具体的3-4年级阅读目标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大显神威”词语的理解能为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起到重要的作用。而对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起来的过程复述,即激活了学生的思维,又对文本有了更进一步的研究,使得课堂气氛活跃,教学效果好。
    开发智力无疑是教育的一项根本任务,本文发明家的思维过程是值得学生体验的过程。学生在反思发明家想法的过程使自身学会在看待问题上能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发散思维,学会求知,学会思考,学会实践。
    激活思维 整活课堂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案例
    临沂三小 陈庆林
    2014年2月

25、《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第3篇
    25、《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能根据自己的水平用一个词或几个词造句、写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好的词语。
    3.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4.培养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能力。
    5.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
    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教学重点和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
    过程,是教学的重点。
    2.理解、体会由坦克发明引发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成语故事引出课题
    从前,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商人,为了推销他的矛和盾,他夸他的盾说到:“我的盾很坚固,任何矛都刺不破。”又夸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能刺破任何盾,”有人就问他:“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样?”那人涨红着脸,半天回答不上来。
    1、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成语?板书:自相矛盾
    今天我们学习的这课文就和矛与盾有关,揭题《矛和盾的集合》
    齐读课题,响亮的再读一边。
    刚才同学们听了《自相矛盾》这个成语故事,那么当课文中的矛和盾再次相遇,又会碰撞出什么火花呢?结果会怎样呢?学完了这篇课文你们一定会得到一个意想不到的答案。
    2、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课文,请同学们打开课文,用你们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带着两个要求,a读准字音,读通句子。b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同学们刚才读书都很认真,哪位同学来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儿? 生:坦克集合了盾自卫和矛进攻的优点,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4、这课的生字朋友已经迫不及待的要和同学们见面了,想一起去认识一下吗?
    矛盾如雨点般左抵右挡难以招架首次、长处战场、
    蜗牛大显神威庞然大物自卫乌龟
    a、自由读生字词
    b、我请一位同学来当当小老师,提醒一下其他同学小黑板上哪几个字是容易读错或容易写错的。
    教学生识字,如“抵”“乌”字,范写“威”“神”字,正音“长”“神”“招架”等
    指名读,正音,不要拖音。
    c、还有哪位同学能把生字朋友的名字都准确的读出来?
    d、开火车
    e、齐读。
    5、同学们都知道矛和盾是我国古代非常常见的兵器,矛是用来进攻的,盾是用来抵御敌人刀箭进攻的,下面就请位同学来配合我一下。
    现在我用我的“手矛”(食指)来攻击你,你用你的“肉盾”(手掌)来防御我矛的进攻。看看是你的盾厉害还是我矛的厉害。
    师:看了表演,有谁能够说说“左抵右挡”的意思吗?
    生:左边挡挡,右边挡挡。
    师:那他挡住了吗?
    生:没有。
    师:噢,矛没有挡住,那课文中用了哪个词语来形容他没挡住,谁能最先找到。
    生:难以招架。
    师:是呀,同学们找的真认真,难以招架,哪位同学能给招架找个近意词?(生: 难以抵挡,承受)
    师:那我来采访一下配合我表演的这位同学,为什么你的盾会挡不住我矛的进攻呢?
    生:因为你的速度太快了。
    师:是啊,矛进攻的速度太快了,那用课文里的一个词语就是什么? 生:如雨点般。
    师:蒽,真聪明,矛速度太快了,如雨点般,盾左挡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师:出示小黑板,找出哪些词可以看出矛的利害?
    生:如雨点般、左抵右挡、难以招架。
    师:那位同学能抓住这些词语读出矛的利害和盾的困境吗?
    (指名生读)还有更厉害的矛吗?
    6、那老师心中又有个疑问了为什么这次矛和盾相处在一起,不再自相矛盾
    而是变成威力无比的坦克呢,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生:读课文中发明家发明坦克的段落。师综合学生答案,总结。
    师:发明家在和朋友比赛时处与弱势,忽然他产生了一个想法,什么想法呢?
    生: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师:是啊,盾大得像个铁屋子,发明家就谁都不怕啦。这个发明家还真会思考和想象,谁来读一读,读出发明家想到点子时的心态和语气。
    师小结:同学们真厉害,从一个“忽然”了解了发明家产生想法的过程。 生: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师:本来呆在铁屋子里,谁也戳不到,很好啊,可是发明者又有了困惑?什么困惑?
    生:这样的话自己就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与乌龟。
    师:是啊,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怎么办呢?发明者又是怎么想的呢? 生: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 师:这样既可以防守,又可以进攻,一举两得,两全其美了,这个办法真不错。
    师:这里的“矛”指的是什么?
    生:这里的“矛”指的是枪口或炮口。
    师:是的。中间这个标点符号叫“破折号”,起到解释说明的作用。 师:那么,同学们,你们告诉我,发明家是不是把矛和盾的优点合二为一后,这辆坦克就是威力无比,就可以在战场上大显神威了?
    生:不是的。
    师:他还想到了什么?
    生:发明家想到了这铁屋子还要会跑,得装上轮子,安上履带。
    师:是啊,给铁屋子装上轮子,这样一来,坦克就可以在战场上进退自如,能攻能守了,看,一架坦克造好了。
    多好的发明呀,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一段吧。读出发明家想出好办法的语气和心情。
    哪位同学还能结合黑板上的词语来说说发明家发明坦克的过程。
    生答。
    7、坦克集合了盾自卫和矛进攻的优点,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师:同学们思考一下:大显神威什么意思?( 很厉害,把潜力都发挥出来,) 课文中那些词语让你体会到坦克的“大显神威”了?
    找到的同学用波浪线划出来。
    生:我从“德国兵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知道坦克大显神威的样子。
    师:你是从德国兵的失败中体会到大显神威的。还有吗?
    生:从“庞然大物”这个词我知道了坦克很大,让它大显神威了。
    师:你是从坦克的大体会出来的。还有吗?
    生:首次是第一次的意思,坦克第一次出来就大显神威了。
    师:是啊。多么厉害。这段话中还有一个词也是第一次的意思,请你把它找出来。
    生:头一回。
    师:对,坦克第一次出场就这么厉害,大显神威了,指名把威武神勇读出来。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这课,了解了发明家是如何将矛和盾的优点合二为一发明坦克的,并且他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是如何大显神威的。这位发明家是个多么善于思考的人啊,那么我们在坐的每一位同学是不是也应该像这位发明家学习,在生活中做个有心人,勤动脑,善动脑呢。
    8、布置作业。

25矛和盾的集合教案第4篇
    语文备课大师  目录式免费主题备课平台!
    25《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能根据自己的水平用一个词或几个词造句、写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好的词语。
    3.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4.培养学生针对课文内容提出有价值的问题的能力。
    5.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1.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
    2.理解、体会由坦克发明引发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方法:观察法谈论法,朗读指导法
    教学准备小黑板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师:(出示课文中的插图)请认真观察这幅图,图上发明家手持矛和盾,正在与朋友比赛,从图上看,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说说“矛”和“盾”的样子和作用。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板书(范写2个字):
    矛进攻
    盾自卫
    “盾”是一个象形字,一个人的手举着盾牌,以盾蔽目(身体) )大家看看这个“集”字,上面的念“隹”,是指一种短尾巴的鸟。下面是个“木”,谁能猜一猜它的意思?)
    师:如果我们把矛和盾的这两种相对立的兵器集合在一起,那会是怎样的情形呢板书课题:矛和盾的集合。齐读课题。
    师:读了课题,你有哪些问题呢?根据学生反馈板书问题要点。
    如:矛和盾为什么要集合?怎么集合的?结果怎么样?
    二、初读课文,扫清障碍
    1、师:矛和盾这两种兵器怎么集合?集合结果会怎样?请同学们仔细读读故事吧。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学生自由读课文。
    三、检查预习,质疑问难
    1、小黑板出示词语:先由学生领读到抢读到忆读竞赛,重点纠正要强调读音的生字是“戳、履”,熟读的新词有:
    2、六句带有生字的句子(1)矛(máo)和盾(dǜn)的集合;
    (2)发明家手持(chí)矛和盾,与朋友比赛。
    (3)对方的矛如雨点般(bān)向他刺来;
    (4)敌人就一枪也戳(chuō)不到我了;
    (5)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wō)牛或乌龟;
    (6)装上轮子,安上履(lǔ)带。于是,发明家发明了坦(tǎn)克;
    4、出示词语:左抵右挡、难以招架、合二为一、大显神威、庞然大物。再次默读课文,借助部分词语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呢?
    语文备课大师  今日用大师 明日做大师!
    四、、深读课文,解疑生情。
    (一).学习课文1—4自然段。 、感受比赛场面,品读佳句
    1、出示课文插图,谈话:原来坦克的发明源于一场比赛,谁愿意当任现场解说员,为大家现场直播?(说话训练)
    2、我们来看看课文中是怎么描写这个场面的。
    出示句子: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①比——把你自己对比赛场面的解说与书上的描写比一比,你有什么感觉?(体会用词)
    ②读——自由读一读,感受比赛的紧张激烈。
    ③演——指名演,同桌互演,亲身体验比赛的紧张激烈,理解“矛如雨点般”、“左抵右挡、难以招架”
    ④悟——从这句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⑤读——把你体会到的读出来。
    过渡:虽然只是朋友间的比赛,但依然十分紧张,就是这样一场比赛,让发明家受到了很大的启发,最终发明了坦克。
    3、反馈交流:
    ⑴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①请大家用心去读读,看看你能发现什么?读懂什么?
    ②交流:
    a、盾的缺点是什么?(太小啦!)哪些地方写出了盾的缺点?
    b、从第一个“!”,你读出了发明家怎样的心情?(不满、可惜)从第二个“!”,你又读出了发明家怎样的心情?(盾可以改变的喜悦心情)
    c、你能不能把发明家的这种心情读出来?指导朗读。
    d、目前还存在着什么问题?
    ⑵相机出示句二: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矛”字上加了什么符号?表示什么意思?(板书:枪炮)这样的铁屋子可以坐着去和别人比赛了吗?为什么?相机板书:坦克。
    三、发明家就这样集合了矛和盾,发明了坦克。学习第五自然段
    1.经过发明家的一步步完善,终于发明了坦克,那它的作用如何呢?(板书大显神威)
    课文怎样描写坦克大显神威的?
    2.为什么坦克能发挥出这么强大的威力?
    从这个故事中,你们懂得了什么
    [三]、畅谈感受,理解道理。
    相机出示句子: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①用心读,反复读,反复思考,你能读到什么?感受到什么?你想到哪些人,哪些事物?
    ②交流。(师及时引导学生语言的准确性)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取长补短,相得益彰。??(你为什么要向他学习?因为??所以??)
    ③发明家用集合的方法发明了坦克,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到处都能见到集合
    的影子,如橡皮头铅笔、双层汽车等等。
    小组讨论:生活中还有哪些是运用了集合的方法来发明的。
    交流。
    3、你能不能想一个合二为一的妙计改变你身边的小物品。
    六、小结
    师:同学们,社会在迅速的发展,人类时时刻刻在创造,在创造中发明,也许正在勤奋学习的你就是将来的创造者呢!
    矛进攻
    坦克大显神威
    盾自卫
    (三年级李学梅)
 

 1 / 17

 

22 313308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