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和盾的集聚》的教学设计(优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矛和盾的集聚》的教学设计(优质4篇)”的教案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第一篇】

问题的提出: 《矛和盾的集合》这是1篇3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课文。这一单元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想的不一样,做的不一样,结果往往就不一样。在设计这堂课之前,我想课文中发明家发明坦克的思维过程是让学生明白看待问题要多角度的关键。于是就将这一环节作为重点进行处理。

案例的描述:首先我在揭题时让学生说说有关矛和盾的故事,结合自相矛盾这个成语留下伏笔:当矛和盾再次碰在一起结果会怎样呢?

接着鼓励学生读好课文,在由衷赞叹声中,学生将课文读懂了,并能结合“矛、进攻、盾、自卫”等词语概括了全文主要讲的一件事。

其次为了让学生能对发明家的发明过程产生浓厚的兴趣,我抓住“大显神威”这个词分两层来感染学生。

1、说说你对“大显神威”的理解,用课文里的句子来说明。

2、生活中有没有让你感到“大显神威”的事物呢?

在感性了解的基础上,再次让学生朗读课文的第五小节。紧接着在学生对大显神威的坦克读得威猛无比之时,抛出了最重要的一个问题: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起来,发明了了大显神威的坦克呢?

四人小组读读2、3、4小节,进行讨论:发明家的思路是怎样的?划划有关的词句。

把学生讨论的内容板画下来:

比赛时难以招架-----盾太小了-----盾大得像屋子-------开小洞-------加上轮子------装上履带-------坦克

为了让学生能加深印象,我再让学生照着板画来说说发明家是这样发明坦克的。

最后进行思维训练活动:“为什么这次矛和盾相处在一起,不再自相矛盾而是变成威力无比的坦克呢?”在讨论交流中大家明白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时我让学生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

学生纷纷议论:铅笔和橡皮的结合——橡皮头铅笔;

电风扇和取暖器的——集合空调……

教学反思:新课标中具体的3~4年级阅读目标是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

本课的3、4环节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目标。“大显神威”词语的理解能为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起到重要的作用。而对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起来的过程复述,即训练学生的思维,又对文本有了更进一步的研究。

开发智力无凝是教育的一项根本任务,本文发明家的思维过程是值得学生体验的过程。学生在反思发明家想法的过程使自身学会在看待问题上能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发散思维,学会求知,学会思考,学会实践。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第二篇】

学习目标:

①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②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的好词佳句。

③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关于实践的品质。

教学重难点:了解发明家把矛和盾的优点合二为一发明坦克的过程是教学的重点。理解体会由坦克发明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路,激发兴趣

1、这个故事发生在1916年凌晨,在英法战场上,英军的18辆坦克浩浩荡荡地冲向德军阵地。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几公里。听了这个故事,你知道了什么?

2、是的,坦克的确威力无比。今天我们来学习1篇和它有关的课文——揭题

板书,强调“矛”与“盾”的写法。

3、读题,看图了解矛和盾的作用。(自卫   进攻)

4、那么坦克的发明与“矛和盾”又有什么关系呢?

二、初读课文,感知整体

1、自由读,要求读正确、通顺。

2、检查自学情况

①出示生字词:自由读,正音。

②分节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的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

三、仔细阅读,感悟探究

1、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的比赛,这是一场怎样的比赛啊?画出相关句子。

研读句子“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①自由读,这是场怎样的比赛?

②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比赛的紧张?

“雨点般”可看出什么?(矛来势凶猛)

面对矛雨点般的进攻,发明家用什么“左抵右挡”?(做做动作)

尽管身手相当敏捷,可还是“难以招架”。“难以招架”什么意思?

③你能把这种紧张的气氛读出来吗?

2、在这危急的关头,发明家想到了什么?

①画出句子读一读

②想到了解决问题的办法,发明家的心情怎么样,带着这种感受读一读。

③像铁屋子一样的盾确实安全,但是发明家又产生了新的困惑——读句子

你认为这样的铁屋子像————,只能--------,不能————。

3、只能自卫,不能进攻,要想赢得比赛是很困难的,于是发明家又有了新的想法。

①引读——第四段

②出示坦克图。找找什么像坦克的盾?什么像坦克的矛,随机理解“履带”。

④说说坦克比起铁屋子来的进步:坦克不仅能————而且能————

4、发明家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发明了坦克,那么它在战场上又能发挥什么作用呢?自由读。

①你从那些地方看出坦克威力巨大?

②如果你是德国兵,头一回见到坦克,你会怎么说呢?

③发明家把矛和盾的长处集合一身,发明了坦克,帮助英军大获全胜。

让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

四、课堂小结,终结延伸

1、这个故事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齐读第五自然段。

2、你还能用别的例子来说明这句话吗?

3、让我们来做做趣味数学

矛+盾= 坦克   铅笔+橡皮=

电视+电话=轮子+椅子=

五、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课堂作业

3*、模仿课文,举一个例子说说新产品发明的过程。

《矛和盾的集合》教后反思

由于题目上就有生字,所以上课时我采用先出示“矛”“盾”两个字分别让学生说说自已对这两个字的理解,学生联想到古代的兵器,这时我引导学生或画或表演说出这两种兵器的优缺点,引导学生思考这两种如果集合在一起会是什么样子呢?进入课文。学生基本在读了课文后就理解了大概内容,所以我请学生说说自已读懂了什么,学生在用个性化语言说时,我趁机引导学生品味了“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固然安全”等词句。体会作者用词用句的准确。并引导学生读相关句子,去掉第五段比较体会作者文章结构的严密。最后让学生说说自已读了这个故事的感受,再集体读最后一段,让学生明白这篇课文是通过一个故事来讲一个道理。让学生知道以后写一个道理时就可以用事例来说明的写作方法。最后让学生从生活中找出一些“矛和盾的集合”的例子,由于学生一时想不到,我只好先提示了双层汽车、带橡皮铅笔等,学生经提示马上说出了生活中的很多事例。

《矛和盾的集合》的教学设计【第三篇】

教学目标:

1、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14个字。    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16个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摘抄课文中你认为用得好的词语。

3、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善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教学重点: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而成坦克,形象展示它的神威做为教学的重点。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是教学的难点。

课时安排:两课时

课前准备:制作ftp课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课题紧抓,学字疑题。

1.师课件出示两个手持矛和盾的人,询问学生:他们在干嘛?

生:———

2.师再让学生从图片中得知矛与盾的图象,可问:他们手持的是什么兵器?(课件出示矛、盾)

3.听学生回答后再让学生看师书写“矛”与“盾”。

边写边指导记忆:

矛:(最后一笔撇,好锋利呀!)

盾:开始两撇,真像是勇敢的小卫士。

4.紧接着再让学生仔细看图,矛和盾分别有什么作用?(课件演示)攻击、防守(进攻、自卫)

5.师激疑:矛和盾谁厉害?

师小结:同学们,你们真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总之我们清楚了,矛和盾都有自己的优点和缺点。它们是相对立的两种兵器,现在有人要把它们团结在一起,用我们文中的新词来说,就是——集合。(课件出示词语),这集是生字,我们看,有那么多的笔画,好团结呀,跟老师书写一次。“集”跟“合”意思是一样的,他们组合在一起,似乎力量更大了。(再让学生齐读这个词)

6.师激疑: 似乎是像敌人的矛和盾现在被集合在一起,你们不觉得奇怪吗?谁来把自己的疑问告诉老师?

生:矛和盾互相集合会变成什么呢?

矛和盾集合,厉害吗?(课件显示)

二。初读课文,质疑寻疑。

1.师:a.这两个问题,我们都可以从课文中学到,来,齐读一次课题。

b.这篇课文有很多的词语要我们积累,老师先把一部分词带来,跟同学们见个面,会读它们吗?

c.哪个词不顺口?(课件出示:指名读、齐读)

2.师:现在老师放心你们去读课文啦!让我们带着刚才的?去读课文吧!(再次出现刚才的问题)

3.初步理解课文。

1)矛和盾互相集合会变成什么呢?——坦克

2)见识过坦克的威力吗?

三。深读课文,解疑生情。

(一)学习第5自然段。

1.课件展示坦克的威力。

2.能说说对坦克的认识吗?

3.我们课文是怎么展现坦克的风采?请同学们朗读第5自然段。

1)学生朗读。

2)用“~~~”划出坦克厉害,神威的句子。

3)让学生读。(评:a.句子是找出来了,但坦克的神威在你的口中没有展现。b.你不光找得好,还把我们带到了坦克的威猛中。)

4)你觉得哪几个词让我们充分感受坦克的神威。

5)适当点评并进行多种方式进行课文朗读。

6)师:学到这儿,我们不得不对那个发明坦克的人致敬。能夸夸发明坦克的人吗?

生:聪明,会思考……

(二).学习课文1—4自然段。

师:同学们真会夸,现在让我们了解一下,发明家是如何想到发明坦克的?

1)看录相(资料)师:老师让你们静静地欣赏一段录相。

2)默读1—4自然段。

3)用——划出发明家的具体想法。

4)让学生读出发明家的想法。可指导学生用上“先……再……接着……然后……最后……”来说。

5)指名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发明家是怎么把矛和盾集合成坦克。

6)课件展现发明家的想法。(运用坦克图片加以解说)

师:我们看,发明家就这样集合了矛和盾,发明了坦克。从这个故事中,你们懂得了什么?

生:……

四。课外延伸,易于悟理。

师:是呀,课文有一句话说得非常精典,跟同学们说得差不多。

课件出示第6自然段。

“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齐读。理解这句吗?之后,(课件点击“善于、集于、胜利”)

2)生活中,我们的身边也有很多事例,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变成新的事物。让人耳目一新,同学们能想到吗?

3)师:同学们,刚才同学们举的事例,让老师想到了这么几个词。

“集思广益、取长补短、博采众长” (课件出示)

4)齐读最后一节。

五。课外延伸,易于悟理。

1.你能不能想一个合二为一的妙计改变你身边的小物品。(课件)

2.把你的想法写在本子上,交给我们喜欢人的手里。(课件)

六。深情小结,跃于实践。

同学们,只要我们仔细观察,认真思考,敢于实

践,一定能够解决我们生活中的许许多多的问题,

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加美好。

第二课时

一。再学习1--4自然段。感受发明家的思考过程。

二。小练笔《我的奇思妙想》

1.要求学生细读1—4自然段,大胆放飞自己的想像。

2.在班内交流,点评谁想得奇说得清。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第四篇】

教学目标:

①认识“矛、盾”等6个生字。会写“矛、盾”等生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等词语。

②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③了解发明家发明坦克的思维过程,学习发明家勤于思考、善于实践的品质,懂得“谁善于把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用坦克图片导入新课,激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师:谁来说说自己对坦克的了解。

坦克作战的确是威风八面,无坚不摧,站功赫赫,它的来源就是利用矛和盾的集合?

图片出示:矛和盾,板书课题

这其中有个神奇有趣的故事,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矛和盾的集合》

二。整体感知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把课文读通、读顺,遇到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1、 学生读书

2、反馈读,体验读书的快乐。

2、 思考课文的哪一句很好解释课题?(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三:学习课文

过度:发明坦克,它的起因是来源于发明家一次与朋友比赛。

1、 学习第2-5小节,了解发明家发明坦克的思维过程。

随机指导重点句的朗读。

(1) 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2) 对了,在铁屋子上开个小洞,从洞里伸出进攻的“矛”——枪口或炮口。当然,这铁屋子还要会跑,得装上轮子,安上履带。于是,发明家发明了坦克。

(3) 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1916年,英军的坦克首次冲上战场。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2、 学习道理,拓展延伸。

(1) 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出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2) 师:其实在我们生活中,谁善于吸收别人的长处(优点),谁就能成为生活的强者,受到大家的欢迎。看1+1 小发明,课件出示

(3) 由此在生活中,你还想到什么呢?

(4)小结:同学们,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让我们带着这节课的收获和疑问走向生活,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学会创造,也许你就是未来的发明家。

四:写生字

五:阅读链接

20 148327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