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视资源对高中地理教学的运用论文【范例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影视资源对高中地理教学的运用论文【范例8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影视资源对高中地理教学的运用论文【第一篇】

“学案导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切实做到了从学生实际出发,也就是结合学生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来位学生设置学习方案,引导学生进行知识的主动构建,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积极性,发挥师生合作的巨大效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作为培养学生信息素养的载体,需要恰当的运用学案导学方法来增强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习惯和态度,发挥学案导学的应用价值。

“学案导学法”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模式,它旨在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教学效益。所谓“学案导学”是指以学案为载体,以导学为方法,以教师的指导为主导,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体,师生共同合作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一改过去老师单纯地讲,学生被动地听的“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使主导作用和主体作用和谐统一,发挥最大效益。“学案导学”教学法分为五步,即教师设计、学生自学、讨论交流、精讲释疑和巩固练习。在这种模式中,学生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认真阅读教材,了解教材内容,然后,根据学案要求完成相关内容,学生可提出自己的观点或见解,师生共同研究学习。这种教学模式一方面满足了高中学生思维发展的需要,另一方面又能满足高中学生自我意识发展需要,对学生的自我发展和自我价值的体现有十分积极的作用。

要想将学案导学更好的应用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推动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成效的提高,教师就必须把握学案导学的关键之处,即科学地设计以及编制导学案。在学案的设计编写时,首先,高中信息技术教师应全方位地对课程标准和信息教育改革的要求进行研究,以便将新课标的理念渗透到学案当中,推动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其次,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互动沟通,也就是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基础、学习目标、学习需要等,这样才能确保设计的学案与学生的学习实际相符合,以保障教学的.效果。最后,教师设计的学案必须坚持循序渐进和逐步深入的原则,以提高学案设计的层次性,引导学生逐步的感知和深入的探究教材内容。学案的设计和编写工作对教师综合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学校应采用教师分工合作的方法来做到集思广益,使备课组的集体力量得到最大化的发挥,以提高学案的完整性和系统性。在学案设计编写时要遵循以下原则:

第一,课时化。信息技术课程的学案设计编写需要采用“菜单式”来划分课时,做好每节课程的划分工作,避免将多个专题进行混乱的课题安排,否则学生将无法根据学案来明确学习方向和重点的学习内容。

第二,问题化。在学案设计编写当中,教师应将新课程改革当中的一些知识和技巧,渗透和融合到学案当中,并且将其变成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探究的问题,用问题来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能够自主探究和解决,这样学生不单单可以出色的掌握信息技术知识,还可以锻炼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

第三,参与化。学案导学强调的是师生互动参与,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动力,并引导学生在合作当中总结学习策略与技巧。

第四,层次化。富有层次的学案设计和编写能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学有所获,因此,学案编写要把握难易程度,选用阶梯式的设计技巧。

导学案的设计编写对于学案导学法的应用效果来说有着重要的影响,而学案导学能否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当中成功地应用和发挥最大化的功能,则与学案导学的应用过程密不可分,所以教师需要在学案导学的过程中不断创新,恰当地把握重点教育环节。下面笔者以《多媒体技术的应用》一课为例,对学案导学的过程安排进行说明。

第二,交流讨论。学生根据导学案当中的问题在进行了预习和初步的思考之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自学的收获以及在自学当中遇到的问题和障碍进行交流。教师要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分类整理,通过学生的疑难反馈来对教学方案进行调整,还可以明确本课学习的重难点,以便对这一部分内容进行精讲,对于能力提高问题进行适当的启发和点拨。教师在这其中需要特别注意的是发现学生的进步和闪光点,并给予学生激励,让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得到增强。

第三,练习巩固。为了让学生巩固课上学习的有关于多媒体技术应用的内容,并让学生真正做到知识迁移,教师需要在学案导学实践当中为学生设计难易适当并且突出重点的练习题。针对于多媒体技术的应用,教师可以让学生恰当的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艺术节海报,并通过学生等作品来了解学生的优势和不足,以便进行教学的归纳总结。在信息化时代的大背景下,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性逐步凸显,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作为信息技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关键环节,更要承担起教育的重大责任,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信息综合素养的提高。学案导学在信息教学应用当中有着突出的应用价值,能够极大的拓宽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空间,引导学生主动的构建知识和完善学习策略。高中信息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实际情况和教学需求科学设计导学案,注重优化学案导学的教学过程。

影视资源对高中地理教学的运用论文【第二篇】

随着网络技术的日新月异,特别是网络多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多媒体网络应用于外语教育领域、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成为可能.结合网络教学与传统教学的优势,达到拓宽英语听力教学的'深度与广度,从而形成一个新型的听力教学模式.

作者:李石友万雯作者单位:李石友(江西蓝天学院外语系,江西,南昌,330098)。

万雯(江西教育学院,附属实验学校,江西,南昌,330029)。

刊名:考试周刊英文刊名:kaoshizhoukan年,卷(期):“”(41)分类号:h3关键词:网络技术听力教学教学模式

影视资源对高中地理教学的运用论文【第三篇】

内容提要:

9月,北京市开始全面实施新课改,如何在地理教学中全面体现课改精神,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作为怀柔一中首批实施新教材的地理教师,本人结合地理教学实际,确定以“学案”教学作为课改的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从一、设计学案,落实新课程目标;二、地理教学中“学案”的设计;三、实施“学案”教学取得的初步效果;四、实施“学案”教学需注意和进一步探索的问题等方面,探讨了在新课程实施中以“学案”作为突破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效率的具体做法和取得的效果。

209月,北京市开始全面实施新课改,我和许多教师一样,有幸成为第一批探路者,在经历了一系列地培训、实践、再培训、再实践……我越来越真切地感受到课改带给教学的一些变化,这不单纯是教材内容和体系上的变化,更多的是教学观念和教学方式的变革。

新课程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它要求教学过程是互动的。如何在地理教学中体现新课改精神,让学生真正参与到教学中来,不是被动地学,而是主动地学,学会学习呢?这就要求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学生会怎样学习,怎样才能弄清一堂课的知识。由于“学案”是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计,因此具有的典型特点是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思维习惯,自主构建知识体系和落实学习过程等起着重要作用。正是由于学案所具有的这些特点符合新课程理念又便于操作,所以在地理教学中,我们以此为抓手实施新课程。

一、设计学案,落实新课程目标。

1、学案的内涵和特点。

什么是学案?学案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知识经验,为指导学生进行主动构建知识体系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案的编制基于这样的理念:让学生学会学习。由于“学案”是站在学生“学”的角度设计的,因此学案具有的最典型特点是: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便于操作。学案在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思维习惯,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落实学习过程等方面有着重要意义。

2、学案与教案的区别。

“学案”与“教案”虽然都是由教师设计,但它们的侧重点不同,因此二。

者有着明显区别。二者反映的理念不同:教案是教师教学活动的依据,是单边教授,而学案是从学习者的角度研究教学过程;二者表现的形式不同:教案和学案有着不同的组成部分;使用的方法不同:教案是在课前设计的教学程序,而学案则贯穿学习过程始终。此外,学案和教案在问题引领,方法落实等方面也不同。

3、学案是新课程实施的重要抓手。

新课程致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它要求教学过程是互动的。这就要求教师站在学生的角度,来思考学生会怎样学习,怎样才能弄清一堂课的知识。由于学案完全从学生的“学”出发,是为学生的“学”服务的,因此“学案”成为课堂教学改革,实现以学生为主体的较为理想的载体。正是由于学案具有的这些特点又符合新课程理念又便于操作,所以成为新课程实施的抓手。其目的是建立起以学生的“学”为中心的全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使学生学会学习,提高自学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二、地理教学中“学案”的设计。

地理教学中如何设计学案,从而达到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这就要求教师明确课标要求,根据学生现有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经验,从促进主动建构这一角度来设计学习方案,体现新课标的要求。

“学案”的编制是由我们怀柔一中首批参加课改的3位地理教师共同合作完成。在开学初第一次备课组活动时,由备课组长进行明确的分工,将每个人所负责的章节明确下来,同时让每位教师明确设计学案要达到“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思维习惯,自主构建知识体系,落实学习过程”的作用。因此学案不是简单的教材知识的再现,而是以引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自主构建知识体系为主线,贯穿在整个课堂教学中。

我们所设计的学案,一般分为四个环节:旧知回顾、新课学习、课堂练兵和拓展提高。

1、旧知回顾。

旧知回顾这一环节,是指在新课学习前,教师引领学生回顾上一节课的知。

识要点,并在学案上呈现出来。设置这一环节主要是想达到承前启后、温故知新的作用。这一环节具体操作要点有二:一是所设计的问题要紧密围绕课标的要求来设计,二是面向的是全体学生,要求学生动笔写,强调知识的落实。问题设置的形式可以是框架式的知识要点填空,也可以是选择题或者是画图题等。这一环节根据教学内容灵活设置:不一定每份学案上都有,但如果两节课之间的知识联系比较紧密时,设计这一环节便很有必要。之所以在学案中设置这一环节,主要是因为以往的复习提问,常常是教师问,学生齐答或个别学生回答。表面上看很热闹,实则只有少数学生在思考,多数学生是看热闹,没有面向全体学生,而且只注重说,没有落实写。通过在学案中设计这一环节,有意识强化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巩固,同时由此引发新的思考,激发对新课学习的热情,既深化了知识的内在联系,又对新课的学习起了铺垫的作用,课堂实效性好。

例如:《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这部分知识(包括地球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规律及其地理意义),原理性很强,抽象不易理解,而这部分知识恰恰又是第一章的重点和难点所在。在以往的教学中,我总觉得自己已经讲得很明白了,可是学生理解得并不好。在新课改中如何化解这部分重点和难点知识?我通过设计学案,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很好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在讲到自转和公转共同作用产生的地理意义时,由于此部分知识和上节课(自转和公转的运动规律)知识的内在联系很紧密,因此在学案“旧知回顾”这一环节我是这样设计的:

首先让学生回顾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黄赤交角)并完成其内在联系,填框架(横线上为学生填的内容)。其次让学生在图上用折线和箭头画出太阳直射点从当年春分到次年春分的移动轨迹,标注太阳直射a、b、c、d时的节气,并说出太阳直射点移动规律。

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既回顾了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强化了对已有知识的落实,同时引发新的思维,激发了学生对本节课学习的热情,课堂效果很好。

2、新课学习。

新课学习这一环节,主要突出两个作用:一要突出问题引领,引导学生思维,落实学习过程;二是要突出方法的落实,让学生在知识的学习中提炼方法。新课学习包括:明确课标要求(学习目标)、新知探究、归纳总结等。

新课程强调要以课标为依据,教材只是辅助材料,而课标才是根本。因此,学案中要体现出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新知探究中:不是简单的教材内容的再现,而是体现了教师教学的流程和意图。教学中,针对教材中浅显的内容,教师没必要讲,而是通过让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完成“学案”设置的问题,即通过学生自学完成。这是我们实施“学案”教学要达到的第一层次要求。但有一些重点和难点内容则要大做文章。注重问题的引领,依据教材中所提供的案例(或者图表),分层次、有梯度地设置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维,落实学习过程。通过对案例(或者图表)的.解读,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读图识图的能力,并从中提炼解决此类问题的方法,做到知识迁移。

例如:《高中地理•必修1》第一章第三节“地球的运动”中,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是教学难点,在教学过程中我先利用多媒体三维动画把太阳高度角变化和昼夜长短状况进行动态演示,然后让学生观察分析地图册上二分二至日“静止”的图片,在“学案”上将知识进行梳理,设计如下:

请你根据动态演示和读地图册第12页“二分二至日不同纬度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图,填表归纳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

夏至日(填度数)冬至日(填度数)春分日或秋分日(填度数)。

北极点。

北极圈。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纬度变化规律1、北半球的夏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向递减。

2、北半球的冬至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向递减。

3、北半球的二分日,的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向递减。

※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角由向南北递减。

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季节变化规律1、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在日(节气)时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地区,一年中有次直射,但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不出现在日。日,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2、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在日(节气)时正午太阳高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地区,一年中有次直射,但正午太阳高度角最大值不出现在日。日,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一年中最小值。

读图填数据,是浅层次要求(比较简单,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做到),但关键是通过数据分析得结论,这一高层次要求,不是每个学生都能做到的。通过在学案上设计这样有梯度的问题,由浅入深,学生的思维过程也逐渐深入,进而得出“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这一难点。通过这样的设计,突破了难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并且学生初步学会了“通过数据得结论”的方法。

3、课堂练兵。

课堂练兵这一环节的作用是巩固知识,训练方法。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知识进行强化,加深理解,并有意识训练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从而培养地理思维能力,掌握学习方法。为此在设计问题时一定要应精挑细选,力求起到点睛之作用。我们所设计的题,多是根据阅读材料,设计有梯度的串题或是图表题。

例如:《高中地理•必修2》第三章第二节“工业区位”知识,在新课探究环节时我以“首钢的选址”为例,分析影响首钢选址的主要区位因素,意在培养学生的解题思路和方法。为巩固知识,训练方法,我在课堂练兵这一环节设计这样一道题:

通过这样的设计,学生对影响工业的区位因素有了更深刻地理解,并掌握了分析此类问题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4、拓展提高。

拓展提高这一环节主要以实现知识迁移,有效应用方法为核心。通过这一环节的设置一方面开阔学生视野,激发学科兴趣,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地理,体会学习地理的实用性和有用性,达到学以致用。

例如:在设计“地球自转和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学案时,我在拓展提高环节设计了“太阳能热水器的架设”案例分析,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效果很好。首先让学生调查自己家或邻居家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的情况,包括观察集热板的朝向,并分析为什么这样架设?集热板和楼顶或屋顶间的角度(a角)是否需要调整?如需调整,应怎样调整,才能最大地发挥太阳能热水器的效能?最后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使用太阳能热水器的人们提建议。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了调查,他们理解了太阳能热水器的工作原理,同时发现在实际生活中,人们在使用太阳能热水器时,其实并没有真正发挥它的最大效能,为此还提了一些建议。

通过设计这样的案例,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习地理的实用性,激发了学习地理的热情,他们开始关注生活中的地理,并学以致用。

三、实施“学案”教学取得的初步效果。

实施地理“学案”教学已经一年半,可以说初见成效,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生的变化大。

通过使用学案,学生不再是被动地学习,而是主动地参与,积极性很高。

我们设计的学案,一般是在上课前3-5分钟发到学生手中。我们的学生,现在只要一拿到学案,他们就会主动地去看书,然后自己试着整理知识体系。上课时学生依照学案,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参与学习,积极思考问题,形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在模块考试和地理会考复习中,学案更是发挥了引领的作用,在知识体系的构建上,学科能力的培养上,知识的落实上,发挥了一定作用。一些学习基础较薄弱的学生,因有了学案,复习时有了抓手。由于学案的使用,在地理会考中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全年级地理优良率达88%,通过率达%,分别比以往有了很大的提高,我所教的四个班中有3个班优良率达100%。一些原本不太喜欢地理课的学生也开始喜欢地理课了,他们说:“原来以为地理课很难学,其实没那么难,学案上的有些题我也能独立做出来。地理课挺有意思的。”不仅如此,学生的思维得到了拓展,研究能力也得到了提高。我指导的学生刘畅同学因受“学案”启发,通过实际观测,撰写的《寻找“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的证据”观测报告》在北京市天文科技竞赛论文评比中获优秀论文二等奖。

2、教师素质的提高。

以“实施学案教学为抓手,深化新课改”这一探索,教师的观念和教学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课堂不再沉闷,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现在的课堂气氛活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随时可见。真正地将课堂教给了学生。在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同时,教师的专业能力也得到了提升,可谓是教学相长。我们独立开发了高一和高二地理学案,以及高中地理会考复习学案,深受学生欢迎。教改与教学获得了双丰收,我所撰写的研究课题《新课改中地理“学案”的设计》成为区级重点研究课题,并在全区推广,受到领导好评。

3、课堂教学效率的提高。

在实施“学案”的教学中,由于增加了科技含量、知识容量和学生思维量,讲练结合,正确处理了学生“减负”与增效的矛盾,提高了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学习能力,使地理教学有条不紊,提高了整个课堂教学效率,很好地体现了课改的精神。

此外在实施学案的过程中,学习成果和评价形式等方面也发生了一些变化,我们更注重了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

四、实施“学案”教学需注意和进一步探索的问题。

1、“学案”的设计一定要有可操作性,讲求课堂的时效性,切莫流于形式。

“学案”以提纲的形式发放给每个学生,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给予学生。

充分的学习时间,让学生去思考、归纳和整理。要有程序、有梯度。但一定要在课上完成,不要给学生增加课外负担,讲求课堂的时效性。

2、“学案”的运用要与教学管理挂钩。

“学案”的运用要与教、学、讲、练、考相结合,检查与评价相结合。“学案”的运用只有与教学管理挂钩,才能发挥学案的真正作用。

因为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态度和自觉性是有差异的。使用“学案”一定要检查,检查的方式可以是在课堂上师生的交流之中,或者生生交流之中,也可以是让学生交“学案”(作为作业)进行检查,也可以通过测验进行检查。评价要及时,通常我们采用的评价有两种:在师生交流过程中的及时评价与考核评价。考核评价可以使学生自己知道学习成效及相对状况,可以使教师了解学生状况并为教师改进教学和学生后续学习提供具体的依据。

3、对教师和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求。

我们对学生的要求有三:用好、填好、留好。“学案”作为课上的学习材料,学习的依据和指导,要高效完成,做到“人人动脑,人人动手,全员行动”。学生要认真填写,并且要保存好,作为复习材料。

对教师的要求:要恰到好处地用好,不做无用功,再忙再累也要及时检查,并记录在案(作为平时成绩)。每节下课时就收,有时内容没完成,下次完成就收,这样不给“懒”学生制造偷懒的空间。

当然,“学案”的理念有待于深化和拓展,而我们的“学案”教学还存在很多不完善的地方,今后我们会继续努力,争取让它更完善。

参考资料:

1、杜持红:《高中地理“学案”的目标分层及运用策略》杭州教师教育网年;

2、孙建文:《高中地理“六步学案”教学模式的探索》《滨州教育》第2期。

3、余小妹《浅谈新课程理念下学案的编写》江西教育08期。

影视资源对高中地理教学的运用论文【第四篇】

现如今,越来越多的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运用多媒体技术来展现教学内容。在高中地理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为学生呈现不同的情境。可以在此基础上,把抽象的概念和生动的情景,形象地呈现在学生面前。如此一来,学生可以提高自己的学习积极性,还可以在思维模式、解决问题能力等方面得到提高。因此,教师应该尽可能多地在实践中,借助多媒体技术来增加课堂趣味性、提高教学效率。

(一)有利于在教学中解决重点和难点。在高中地理的学习内容中,存在着若干抽象的概念和内容。这时,学生就应该运用自己的思维能力,不仅是依靠教师讲授的内容,而是根据自己的理解来掌握。这些重点和难点有了多媒体技术的帮助,就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因为,借助多媒体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将抽象的概念和生动的情景呈现给学生,使学生更加易于理解和掌握。

(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在高中地理内容的学习中,有许多借助图形来表示的概念和情景。这时,多媒体是一种有力的辅助工具。教师可以将自己制作的,或者上网搜集的图形和图片呈现在学生面前,如果有进一步的需要,教师还可以通过相关的软件或程序,对图形和图片进行处理,甚至制作成动画的形式。在教师展示这些图形和图片的过程中,学生可以跟随教师的方法和步骤,从而逐渐培养读图能力。

(三)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料,增加学生的知识。此前,教师在进行高中地理教学时,主要是通过课本和板书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而知识的主要来源,是课本和教师的教学经验,学生对知识的获取途径十分有限。然而,在课堂引入多媒体教学之后,教师和学生可以在更加方便的平台上获取知识,这有利于学生在课外对感兴趣的知识进行探索。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增加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教师在多媒体的帮助下,可以使学生的视觉和听觉被感染、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被调动,从而提高教师教学的效率和效果。如此一来,学生对学习的内容有更深刻的印象,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也会更加深刻。在兴趣的驱使下,学生还可能在课下对所学知识进行进一步的扩展。

(二)加强教学中师生的互动。在传统的高中地理课堂教学中,教师主要采用面授的形式。在这种形势下,教师和学生很少沟通和交流。但是,如果将多媒体引入课堂,就会有更多的机会提供给教师和学生进行相应的交流。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反馈来对教学内容和方式方法,进行及时的调整,也可以发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进而对学生进行适当地引导和鼓励,激发学生对学习的兴趣。在具体的互动过程中,学生也可以发现自己的兴趣所在,进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教学中,只让学生单纯的掌握知识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还需要注重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其中创新能力就是一个主要的方面。通过运用多媒体技术,教师得以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对学生的读图能力、思维模式等方面进行培养和引导。进一步在思维和行为两方面,提高学生自己的创新能力。具体来讲,教师可以借助一系列小型的讨论或提供一些展示机会,来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适当的锻炼。

三、结语。

在现如今的高中地理教学中,多媒体技术是广大教师有力的辅助工具。在其帮助下,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形式将知识呈现给学生,给课堂增加趣味性。使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这有利于教学效率和效果的提高。在这一意义上,教师可以在今后注重对多媒体教学的运用和创新,以促进学生能力、素养的提高,并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影视资源对高中地理教学的运用论文【第五篇】

两种方式的有机结合来提高读者的阅读能力。在中学听力教学中不妨借用这一说法,即通过精听和泛听的有机结合来提高学生的听力技能和水平。这里所说的“泛听”有以下几层意思:

1、题材泛:尽可能地让学生多接触各种题材的听力材料。

2、渠道泛:利用多种媒体进行听力教学。

3、风格泛:让学生熟悉各种风格的英语。

4、时空泛:鼓励学生随时随地多听英语,帮助学生养成通过耳朵。

学习英语的习惯。

因此可以认为,“泛听”,即通过选择好课内课外的听力材料,通。

过多种途径,增加学生听音量,达到以量变求质变的目的,即提高听力水平,扩大英语学习的视野,丰富语言和文化知识。

二、中英语教学开展“泛听”教学的必要性。

1、新课程标准对听力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英语教学大纲对听力二级目标与要求的描述:

(1)能听懂课堂用语,并作出相应的反应;

(2)能听懂教师用学生所学过英语解释新的语言现象和教学内容;

(4)能听懂没有生词、题材熟悉、难度略底于所学材料的语段;

(5)能听懂广播、电视及其他音像制品中与本学段水平相当的语言材料。

新课程标准对听力八级技能所作的目标描述:

(1)能识别不同语气所表达的不同态度;

(2)能听懂有关熟悉的话题讨论或谈话并记住要点;

(3)能抓住简单语段中的观点;

(4)能基本听懂广播、电视英语新闻的主题或大意;

(5)能听懂委婉的建议、劝告等。

从以上两个目标的描述对比中可以明显看出,新标准在听力题材方面。

的要求不在局限于先行大纲中反复出现的“学生所熟悉的”或“所学过的”范围,而是要求增加课外听音的量,以量变求质变;对学生听力技能的要求不再是只停留在听懂语言材料的字面意思,而是要求学生能理解其“话外之音”。

2、高考对中学生听力理解水平的要求逐年提高。

自2000年高考试题增设听力测试以来,其难度逐年增加,2002年的高考听力理解语速明显加快,语句间隙时间也略有缩短,而且语句中的关键词故意设计得较含糊以增加试题的难度,从而进一步考察了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因此如何通过有效的听力教学来适应高考提出的新要求就成了一个很现实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行的听力教学不能适应上述两个要求。

(1)教师观念问题。

高考英语听力测试的增设确实引起了师生对听力训练的关注和重视,但。

由于教师缺少科学的理论指导、班级学生众多等因素,许多教师把听力课上成了听力测试课,认为只有机械反复的操练才能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水平。这种呆板的测试使课堂气氛沉闷,师生情感压抑且缺乏互动交流,结果却事倍功半,违背了增设听力测试的初衷。

(2)听力教材缺乏。

现在教师可使用的听力材料除教材中的有关听力材料外,大多只有各省。

自编的一些听力测试训练册,而人教社高中英语教材每单元的最后一课也只提供了10分钟左右与此单元话题相关的听力材料。因而至今无一本系统的合适中学听力教学的教材。教师在平时的听力教学中除了使用这些听力材料开展听力教学之外,还得寻找一些合适自己学生听力水平的补充材料,时间、精力花费不少,但效果不甚理想。

(3)听力课时不足。

很多学校由于课时有限便没有考虑到安排专门的听力课,老师们只能随。

机的利用一些零碎时间,见缝插针地组织学生进行一些听力训练。这样的训练缺乏计划性、系统性和科学性,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4)师资不足。

中学英语教师可是“全才”,一个任课教师往往是听说读写一把抓。既然国家教育部提出“中学生的英语水平向大学四、六级靠拢”的要求,那么中学英语课程的设置和师资配备也应该与大学接轨。就听力而言应该有专门的教师从事听力教学与研究,这必将是对师生双方、教学双方均有利的。

三、“泛听”教学。

1、结合教材丰富的题材进行教学。

sefc新教材题材丰富,结合这些题材适时地进行“泛听”教学能让。

学生既提高听力技能,又对教材有更深更好的理解。

著名英语广播节目。在教学时教师可以从listeningexpress网站下载两个节目中的部分节目内容,如specialenglish中的newsreport,wordstudy或sciencereport等,让学生感受和理解,并引导他们利用这些英语广播节目来提高自己的听力水平,扩大知识面,增强对英语国家的文化意识。

又如新教材共有5个篇幅涉及了5个specialenglish国家的一些情况,在处理这些国家的人文历史、自然风貌、社会文化等录像资料,另一方面让学生对国家有关国情有一个较为感性的认识,另一方面通过要求学生就听到的和看到的内容回答有关问题,可以使他们了解自己的听力理解水平,从而激发他们不断提高听力的愿望。

2、听英文歌曲。

英文歌曲是英美文化的精髓,也是不同历史时期的优秀产物,从古老。

的英国民歌及圣歌到非洲奴隶深沉的“布鲁斯”。英文歌曲经历了历史熔炉的锤炼,形成了不同的风格。适当地给学生介绍一些英文歌曲的经典作品,既能加深学生对英美文化的了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又对提高他们的听力水平有一定的帮助。英文歌曲如能同课文教学结合起来,还有助与活跃课堂气愤,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观看英语原版片。

每隔一段时间组织学生观看外语教学录像片对提高学生的听力理解技。

能、增强学生对听力教学课的兴趣是大有益处的。考虑大大多数学生听力水平不高的实际情况,在选片时不要一味追求名片名著,而要尽量做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以适应大多数同学的需要,如可以选取《走遍美国》这套录像。每次在播放前,将背景、人物、剧情等有关资料先印发给学生,帮助他们了解相关内容,以达到更好的视听效果。这样长期坚持下去,学生们对美国社会的方方面面也会有感性的体会。

4、充分利用学校先进的视听设备和校园网。

有条件的学校可设置一个“视听吧”,配备适合中学生听力水平的各。

种题材外语音像资料,每天开放,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借听;另外,校园网也可定时向学生开通诸如listeningexpress等听力网站供学生练习。

5、开办隔周一次的英语角活动。

每隔一周组织一些教师和听说能力较强的学生积极参与英语角色活动,并让他们发挥作用,带动广大学生参与,不仅听,而且说,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增加语言习得的机会。

6、合理布置听力家庭作业。

以前的听力教学往往是老师在课堂上播放磁带,学生听了核对答案之。

后,听力课也就结束了,没有什么听力家庭作业。可以想象学生的听力水平在这样的听力教学中是难以得到较大提高的。因此,适当地布置一些听力作业,增加学生听的机会是十分必要的。听力作业的设置可灵活一些,间隔时间可以一周一次或两次,形式可以与本周的教学内容相结合,也可以由学生自由选择,如口头或笔头叙述简易英语录像片的概要、学唱一首英文歌曲、记录一则英语小故事的主要情节或是听了voa慢速度英语节目后的书面报告等。这样的听力作业形式多样,题材广泛,不仅能提高听说能力,扩大知识面,而且还有助开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四、“泛听”教学的评价。

“泛听”教学主要是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自学习为主要方式而开展,因此合理、有效地实施监控、指导和评价,有助于这一教学活动的成功进行和不断完善。在实践中,我们尝试了“档案袋评价法”。

在criterion-referencedlanguangetesting一书中定义道:档案袋是学生的策略,达到的能力和取得的成就的一个集合体。它是以学生为中心从多方面反映学生在教师、家长、集体共同教育下某段时间内的学习进展的过程。学生可以不断地回顾自己档案袋中的内容,并不断改进它们,从而探索出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学生泛听档案袋中可包括以下内容:

1听英语歌曲,用英语叙述自己最喜欢的2首歌曲的歌词大意,

并说明喜欢理由。

2写一则内容概要,叙述你你听过的其他同学的dailyreport中的内容,并写出你对这个话题的评价或感想。

4.是否观看了教师指定的《走遍美国》英语录像片?从中了解了哪些与中国不同的美国生活和社会习俗或思想观念?有哪些需要教师帮助解决的语言问题或其他问题。

5记录自己参加的课外听说活动,如英语角、英语广播站、英语演讲比赛或英语小品表演等的时间、地点、话题、合作者和所获得的成绩或体验。

6.对上述活动写自我评价或反思心得,如得失的原因,有得等待进的的方面;其他同学(至少两位)和老师对自己活动的评价。以英语演讲赛为例,评价可从以下几方面展开;选题是否恰当一语言是否标准一口齿是否清楚一表达是否准确一是否运用演讲技巧一台风如何一时间控制得如何等。

主要参考文献:

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ass.

3张小红“英文歌曲在英语教学中的辅助作用”,《外语电化教学》1998年第4期。

影视资源对高中地理教学的运用论文【第六篇】

“创造性”一词,在心理学中的定义和概念有许多解释,但比较一致的观点是指有新的价值的特性。这里的“新”的意思,既包括给社会、科学、文化等方面带来质的变革,也包括对个人来说是新的思想、观点和经验。所以,马斯洛把创造性分为“特殊才能的创造性”和“自我实现的创造性”。前者如科学家、艺术家等天才的创造性,其创造活动是根据是否给社会带来新的有价值的东西来评价的。而后者则是人人都具有的,对其本人来说,是创造出了新的有价值的东西的创造活动。很显然,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是教学价值观的一大进步。

被誉为“发现学”的地理学,一方面有显著的综合性,它要求学生在学习地理时,既要自觉综合自然和人文各要素,又要灵活地将已学的相关学科知识运用到地理学习中来,以获得对地理环境的整体认识,这一学习过程有利于使学生在知识和认识联结时产生出创造性的“火花”。另一方面,地理学又有鲜明的区域性。虽然,地理环境的区域特点一般是有规律可循的,但也有些区域特点是在特殊规律作用下而生成的,这些表现特殊性的`地理现象是学生进行发现学习、创新思维的绝好素材。当学生能独立发现“新”的地理现象,进而用自己的理解分析、解释它们时,便是最生动的创造性学习。因此,地理学科实施创造性教学具有极其广阔的舞台。

地理创造性教学的成果是诱人的,但获得成果需要众多的条件和脚踏实地的实践,其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地理教师。

地理创造性教学的各种措施和途径,首先离不开在教学中占有主导地位的理教师的实践和努力。但是,只有富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教师才更懂得,现代地理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再也不能把学生培养成仅仅知道“这地方是什么”“那地方有什么”的再现型人才,而要把学生培养成乐于探究“这地方为什么是这样”“那地方怎么办才可以更好”的创造型人才。

观念的更新常常比技术的进步更重要。现代教学论认为,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他们是一群有思想、有情感、有创造精神和创造能力的人。面对这样生气蓬勃,并肩负开创未来伟业的一代人,地理教师不但要自觉接受终身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的思想,主动了解地理科学的前沿动态,更新知识,以适应时代的需要,满足学生的需要,而且要具备勇于开拓的精神,随时把握时代的脉搏,以丰富的地理教育(-上网第一站xfhttp教育网)内涵来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以自身的创新形象来激励学生的创造精神,尤其是一种直面失败、总结教训、继续探索的精神,一种锲而不舍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

在根据教学实际,来创造和开发先进的教学方法和技术,使学生能在良好的教学氛围中,在声、光、形的协同刺激下,发挥出更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二、地理教材。

地理教材是地理教与学的主要依据,其内容和形式对地理创造性教与学具有重要的作用。

1.地理教材内容。

地理学科与社会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因而地。

[1][2][3]。

影视资源对高中地理教学的运用论文【第七篇】

研究性学习是指学生基于自身兴趣,在教师指导下,从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和确定关于自然、社会和学生自身等方面的研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学习活动,也是一种学习方式。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是一种课程领域。

因而开发研究性学习的课程资源显得非常重要,我们要因地制宜,发掘资源。合理选择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注意把对文献资料的利用和对现实生活中“活”资料的利用结合起来。要引导学生充分关注当地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现实的生产、生活,关注其赖以生存与发展的乡土和自己的生活环境,从中发现需要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把学生身边的事作为研究性学习的内容,有利于提高学校开展研究性学习的可行性,有利于培养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以及社会责任感,有利于学生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保持较强的探索动机和创造欲望。

二、研究性学习学生课题点评。

学生们根据自身的兴趣爱好,组成了各自的研究性学习课题小组。并积极讨论交流,涌现出多个关于陕西的p具有地方特色的课题。

1、《陕西的人文风情》课题。

在研究性学习活动中,有一个课题组的题目为“陕西的人文风情”。回想当初选取这个课题时,组员只有2个人,后来逐渐增加到了5个人。初期,他们在选题方面下了许多功夫,面对形形色色的课题,他们对每一个都很感兴趣,但却不知道接下来该怎样研究。后来,在翻阅地理杂志时发现,原来值得他们研究的课题就在身边,那就是自己的家乡陕西。

陕西拥有十三朝古都西安,有震惊中外的`秦兵马俑,有远近文明的牛羊肉泡馍,有香气四溢的肉夹馍,为何不将其介绍给大家熟知呢?同时,他们还考虑到,现在有许多年轻人渐渐喜欢上发展快速且可以给自己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大都市,如上海、深圳,已不愿在陕西这个地方苦苦等待创业的机会,为了让这些年轻人不再忽视陕西这座古城的独特美丽,让古老的都城重新焕发出新的光彩,吸引世人,于是,他们小组便决定了这个课题“陕西的人文风情”。

经过正式的开题报告之后,课题组的首要任务就是共同商量拟订出一份关于陕西知识的调查问卷。经过老师的帮助,近一百份调查问卷已向校内、校外发出,问卷回收率还是不错的,基本上全部回收。经过对问卷的研究及分析,他们又进一步明确了各个组员的任务。经过将近一个半月的收集及整理,组员把成果交给组长。一周过后,他们的作品已有了一个雏形。之后,经过指导老师的指导,组员又参观了陕西的一些名胜古迹,进行了实地拍摄及调查访问,更加了解了陕西的历史发展和人文风情。

正如课题组长所说:“对于一个一向热爱历史,热爱祖国的我来说,这次活动无异于一次享受的过程,在活动中,我体验到了西安的旅游氛围,以及陕西的历史底蕴。我以后更要加倍学习,以回报这片养育我的黄土地。”

2、《外地游客心目中的陕西小吃》课题。

经过小组成员数月对陕西小吃的调查研究,对西安以及周边一些饭店的调查,对来自不同地区的游客调查。小组成员对游客们反映的各种情况进行了汇总、评价、总结、反思等工作。

游客们反映的情况主要分为对陕西小吃喜爱,讨厌,既不喜爱,也不讨厌。其中,喜爱的原因主要可以分为:对陕西小吃口味喜爱,物美价廉,对陕西文化的喜爱,比较有特色;不喜爱的原因主要因为口味不适合,营养搭配不合理,不卫生,价格不合理,服务态度差等。此外,小组成员还对原因更深一步的分析,得出地域原因也是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比如大多南方人对陕西小吃比较排斥,而陕西小吃却受到北方游客的好评。

小组还对陕西小吃的一些优缺点进行了评价,首先,陕西的小吃只是小吃,并没有能成为集体系的大菜,所以除了一些固定的饭店外,大多数还是以“游击队”形式出现在街头巷尾,这些“游击队”大多没有卫生保障,很容易影响陕西小吃在游客心目中的地位。还有一些饭店,开在某些旅游景点周边,不但服务态度差,而且价格高,小吃质量差,这些饭店影响了陕西小吃在游客心目中的地位,还有一些饭店也存在很严重的安全隐患。可喜的是西安还有相当一部分饭店能做到风味纯正,价格公道,环境优良,特别是一些老字号店,就更胜一筹了!

为此,课题组向有关部门提出以下建议:

(1)希望有关部门加强对西安市区和周边大小饭店进行不定期抽查,特别是对于著名景点周边的饭店要加大、加强检查的力度和密度。

(2)对一些经验不足,资金短缺的饭店经营者进行统一培训,给予资金上的帮助。

(3)对有安全隐患的饭店要强行停业整顿。

(4)保护老字号,发扬所长、互相学习、互相借鉴。

(5)有关部门作好对外的宣传工作。

三、研究性学习学生感悟。

第一,初步树立了研究和创新意识。第二、了解了研究的一般过程和基本方法。虽然由于时间和条件的限制,学生的研究过程还不是很规范,但学生对设计问卷、问卷统计、查找资料、提炼观点、撰写等主要环节都有了一些亲身的体验和初步的体会,对展板的设计制作也有了一些感性认识。第三,学生们感受到学无止境。平时各科的学习一般是学得多用得少,所以学生往往只感到知识太多而感受不到知识的不足。而研究性学习正好是反过来:先确定要解决的问题,再回过来寻找解决问题所需要的知识。这样可使学生深切地体会到知识的不足,体会到“书到用时方恨少”。第四,深切地体会到团结就是力量,合作就是成功。第五,从刚开始的那一种不以为然,逐渐过渡到在过程中品味学习的乐趣;从进行调查刚开始被拒绝的沮丧,到之后开心的发放调查问卷。第六,一门课程让学生受益匪浅,从中所得到的责任心,交际技巧,从刚开始的不以为然到逐渐感到兴趣,从刚开始的不知所措到最后的自由放松,这是一个飞跃。

四、研究性学习总结与反思。

正如一位课题小组长所说:“我负责组织小组成员共同研究,并完成了本次课题。在此次活动中,我和组员一同制作了一套幻灯片,从收集资料开始,到整理,排版,再到修饰……虽然辛苦,但却能从中获取知识,获得快乐。总之,这是一个自我探究的过程,自我学习的经历,自我发现不足并不断改进的活动。相信我们下次会做得更好。”品读学生的感悟体会,我感到研究性学习课程为学生开辟了一块探究的乐土,是学生实践的园地。研究性学习课,着重在实践。从选题到结题,这一年来,课题组的学生收获颇丰。学生们在过程中得到了锻炼。组员们在这个过程里使自己不再胆怯,更加自信并享受到快乐。

作为教师,我们应根据中学生的认知水平与兴趣特点,立足陕西,推介陕西,开发陕西历史地理、自然环境、文化艺术、民俗风情、观光旅游等资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有地方特色的研究性学习内容,为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尽自己最大的力量。

参考文献。

葛炳芳.高级中学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性学习教程.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

影视资源对高中地理教学的运用论文【第八篇】

摘要:高职院校日语教学是我国为应对世界经济全球化而开设的一门课程,其主要是培养能够应对日本贸易的专业日语人才。在当前的高职院校日语专业教学中存在着严重的接受式教学方法的影响,这对我国高职院校日语专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限制。为了能够提高我国日语专业学生的日语学习能力,较好地掌握日语应用技能,需要对传统的日语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改善,本文对当前高职院校日语专业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提出了作者的一些建议。

关键词:高职院校;日语专业;教学方法;问题。

对于高职院校日语专业来说,其最主要的目的就是培养具有较高日语交际能力的日语专业人才,通过对学生的各方面日语应用能力进行培养,为其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本文作者对当前的高职院校日语教学方法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简单的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建议,希望能够帮助高职院校更好地开展日语教学工作。

教师教学的传统性。

根据当前的高职日语专业教学方法分析可以发现,大部分的高职日语专业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还是采用的传统的教学方法,在进行日语基础课程的讲授时,主要是靠教师填鸭式的灌输,而对于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沟通则很少,这种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一个很大的打击。此外,教师在进行日语知识的讲解时,采用的也是以单词和语法讲解为主,这种教学方式使课堂显得非常单调,教学的效果也和期望相差较大。对于教学中的难点和易混淆点,学生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往往是将教师讲解的内容进行强制性的记忆,尽管教师通过一些提问等方式对其进行强化,但由于学生对这些问题没有一个正确的理解,导致学习效果仍不理想。长此以往,学生会逐渐失去主动思考的能力,而变为一个只知道死记硬背的学习机器,这对学生的学习来说是非常不利的。

教学对象的`特殊性。

对于高职教育来说,其在我国教育中的作用是承上启下,和高等教育之间存在着一定的相似性,但却低于高等教育,同时,又比初中和小学的教育要高一级。但这种情况对于日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不适用的,因为学生在初中的时候学习的主要是英语,日语作为一种小语种和英语之间存在着较大的差别,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英语和母语两种语言的影响。学生在进入高职院校的日语专业时往往需要从头开始重新学习,包括基础的发音和句型等。在进行日语教学时,初中阶段的英语学习对其基本没有多大的促进,学生需要重新开始学习,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把握学生的实际情况,不要盲目地追求和英语同样的学习效果。

22 30402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