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论文大全【最新8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参照】优秀的范文能大大的缩减您写作的时间,以下优秀范例“高中地理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论文大全【最新8篇】”由阿拉漂亮的网友为您精心收集分享,供您参考写作之用,希望下面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高中地理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论文大全【第一篇】

课程资源需要教师去组织、去开发、去利用,教师应学会主动地创造性地利用一切可用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面对丰富多样的体育课程资源,教师应根据学生群体和个体的身心发展特点等实际,合理地选择、开发出为学生所接受和理解的课程资源,以符合他们的身体状况和认知规律,利于学生的身心体验及学习目标的达成,更好地为教学服务。

一、利用现有体育设施,发挥其最大作用。

根据现有器材,发挥“一材多用”的功效。在平时的教学训练实践中,我利用现有器材,结合项目的特点,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做到“一材多用”,发挥体育器材的多种功能。如利用跳绳既可以做绳操,也可用于游戏练习(如“跳跃绳索”)。将游戏者站成单圆,一学生站于圆心,手持绳子一端,将绳子抡起平行于地面转动飞行,绳子经过时,圆圈上的学生必须跳起让绳通过,这种练习不但激发了学生练习的积极性与趣味性,还大大地发展了学生的灵巧、协调性及反应判断能力。

二、活课堂,挖掘地方资源。

在平时教学中除了对现有的运动项目进行改造外,我还根据学校周围的复杂地形,挖掘当地所流行的民间游戏(如:滚铁圈、打“碉堡”等),把课堂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这样既搞活了课堂,又把学生的课余生活带动了起来,使学生在课外活动的练习中,从“被动学习”变为“主动练习”,让学生实现从“要我练”到“我要练”的转变。

三、变废为宝“,自制小器材。

充分利用废弃物品制作小器材。如:利用放弃的纸张、塑料袋、麻绳、矿泉水瓶、碎布等制作成相应器材既经济、实用,又环保、安全。如将废旧的”包装线“系在腰间,然后快速向前跑出,看谁的彩带飘得直,形成了一道”让我的彩带飘起来“的亮丽风景。总之,这些器材既可应用于热身活动,又可以引入游戏中,还可以作为发展学生素质的有效器材,学生在这种宽松、愉快、热烈的竞赛氛围中乐此不疲地学习,变枯燥教学为趣味教学,有效地培养了学生各种实践能力,为终身体育打下了良好基础。

四、新兴运动项目的利用与开发。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大众体育的蓬勃开展,新兴的运动项目层出不穷,许多的新兴运动项目(花样跳绳;体育舞蹈;郊游、远足、野营等野外活动)既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也有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对新兴运动项目可以进行一定的加工改造,使其成为学生喜欢的内容。在选择和开发这些项目时,需要对动作进行设计,以符合学生身心发展的实际需求,做到简单、大方、美观、健康、活泼、参与性强。

当然,体育课程资源是多种多样的,只要我们善于积累,用心去想,去做,定能找出更多、更好的方法。但不管怎样,在体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应用中,教师应始终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从实际情况出发,发挥地域优势,强化学校特色,展示教师风格,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地开发与利用体育课程资源,让学生每节课都有新的收获、新的感受、新的发展,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培养学生自觉锻炼身体的习惯,为学生的终身体育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高中地理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论文大全【第二篇】

古人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管是学什么科目,只要对一门科目有了兴趣,那么即使是再难学的科目也会有着攻破困难的决心,鼓励自身一步一步地往前进。但是兴趣,也并不是说培养就能够培养出来的,还需要教师一点一点地引导,以及学生自身对于地理看法的转变,我们明白高中地理不一样于初中地理的学习,所涉及到的方面很广,需要了解的知识也很多,给出一道图,就需要学生从图中看出该地区的建设、经济发展等等。而这些往往一下子就击溃了学生想要学好地理的决心。

度的高低,学习了大气环境后,就能够利用大气自身的逆辐射具有保湿的作用运用到生活实际中,能够防霜冻。不怕地理难学,就怕自身对地理没有兴趣,没有了兴趣的指引,学习任何一门学科都会感到吃力。因此,地理兴趣的培养很重要,其是提高高中地理教学的关键。

2、倡导自我学习,反馈学习的学习方式。

学习策略,并能够用这些学习策略解决。

3、要充分理解课本,掌握课本知识。

那就耐着性子把它看下去。不懂的就请教老师、同学多做题、勤复习遇见困难解决后记下不断地总结经验把容易错的知识点记在一个小本子上。没事的时候就拿出来看看这样有助于提醒有助于自我进行不断地反思。其实高中地理的学习不一样于初中地理初中地理更多的是讲究是什么在哪里。而高中的地理学习则是更多地在强调为什么。因此对于刚刚从初中步入到高中的学生来说需要转换当初学习地理的观念多问些为什么。我们要重视高中地理课本其是多位专家经过多年的研究总结的经验其对我们的教学有着很大的帮忙。综上所述对于高中地理的学习我们要足够的重视同时由于地理学科的特殊性我们教师要不断地努力培养学生的兴趣倡导自我学习并找到适合自我的方法从而提高教学潜力。

高中地理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论文大全【第三篇】

我们应树立这样的教学理念:多媒体技术是辅助教学的一种手段。多媒体只是辅助教学,它可突破教学难点、突出教学重点,它可扩充教学容量、拓宽学生知识面,但却不能解决教学的所有问题,也不能把它当成教学的必备“法宝”或者对多媒体技术视而不见或不敢接触它。毕竟,是否运用多媒体技术要视教学的内容而定,教学是教师和学生的双边活动,这里既要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同时还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成功与否要靠教师的高超教学艺术的引导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因此,有效整合地理教学与多媒体技术是势在必行的。

多媒体技术应用的着力点在于重点掌握、难点突破。

多媒体技术的作用在于辅助教学,既然是辅助教学,辅助就要有所侧重,即解决教学中十分棘手的问题。我认为,多媒体技术应用的着力点应该在于地理学科教学重点的掌握、教学难点的突破上。例如,高中地理中有大量抽象的概念、地理现象、地理规律与原理,这些凭教师的讲解是很难达到实际效果的,如“太阳运动”、“三圈环流”等内容,不管教师如何描述,教学效果总不会太明显。如果引入多媒体技术,把“太阳运动”、“三圈环流”制作成形象化的课件,通过视频、图片、声音等形式将教学难点形象化、具体化,这样学生可直观感知所学的地理现象,可化抽象难懂的地理知识为形象具体的一般地理知识。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要以培养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如果学生对地理学科感兴趣,那么学生大部分的注意力会向地理倾斜,会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在地理上。同时,兴趣还可以激发其学习的内驱力,挖掘其学习的潜力,激发其学习的欲望,点燃其积极思维的火花。因此,我认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应把培养学生学习地理学科的兴趣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地理学习的提高需要很强的抽象思维,高中生习惯于形象思维,往往通过具体而形象的事物来认识地理。而多媒体技术可通过图文并茂、视频加音频等方式把抽象内容变得直观、形象、具体,易使学生主动学习,从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引起学生想进一步探究的积极心理,对地理现象背后的本质想“打破砂锅问到底”。例如,在“地壳运动”的教学中,我将“向斜成山,背斜成谷”内容以动画的形式呈现给学生,让学生了解地壳运动发生的全过程。再向学生讲述地壳运动的原因,即由于向斜受到挤压的作用形成山地,背斜受到张力和外力的作用形成谷地。接着,向学生继续讲解,背斜是很好的储存天然气和石油的地质构造,向斜是储存水的地质构造。同时针对向斜和背斜的地质构造,我及时设问:“如果建水库应避开什么部位?修筑铁路、开通隧道、铺设管道应避开什么部位?”这里多媒体技术活跃了课堂的氛围,刺激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使学生掌握了多种学习的方法。

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要助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方式的开展。

倡导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开展地理观测、地理考察、地理实验、地理调查等实践活动,是高中地理新课程追求的基本理念之一,多媒体技术应用要顺应这一新理念,助推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方式的顺利开展。例如,“环境问题”教学,为了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探究能力,我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利用双休日等时间,对本县化肥厂、垃圾处理厂等进行调查,要求学生依据小组拍摄的图片和书写的调查报告,合力制出幻灯片,上课时进行展示,而其他小组则对幻灯片的成果进行评价。这样,学生了解了本县环境污染的基本程度、造成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治理污染的主要措施,对本县的环境保护也有了更高的理解和认识。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和运用,使新课程倡导的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方式得到了有力的开展。

总之,多媒体技术和高中地理教学的整合,是新课程理念实施的迫切需要,地理教师要善于把握多媒体技术运用的侧重点,以生为本,努力提高地理教学的实效性。

作者:於爱平单位:江苏省茶高级中学。

高中地理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论文大全【第四篇】

在围绕“强化监督、公正执法”的主题实施法律监督、维护社会公平和正义的过程中,检察系统对检察资源的充分开发利用成为继执法作风建设、检察改革等重点课题之后,检-察机关应予关注的又一重要问题。本文谨就如何充分开发和利用检察系统的资源,使其达到或尽可能达到最优配置,为检察工作发挥最大功效的问题作一粗浅探讨,以作抛砖引玉之用。

检察资源的初步分类及分布结构。

现阶段的检察资源大致可分为三种:物质资源,信息资源和人力资源。物质资源是开展检察工作的基本保障,对其进行开发利用属于检察资源的初级管理;信息资源为检察决策提供必要参考,对信息资源准确有效的利用,会使检察工作事半功倍,这属于检察资源中级管理的范畴;人力资源在检察资源当中最为宝贵,且总是处于极为稀缺的状态,管理起来难度也最大,故对人力资源的管理属于检察资源的高级管理。

三种检察资源的价值呈金字塔状分布,与其稀缺程度呈正比。物质资源处于最下层,信息资源居中,人力资源最为稀缺,位于塔尖。物质资源的充足是顺利开展检察工作的保障,在检察系统中起基础性作用;处于“信息爆炸时代”的信息资源看似丰富,但其中有效信息并不多,收集者需要费更多的精力、用更高的标准来甄别良莠,加工整理;人力资源的稀缺是社会各个行业都面临的问题。这里所说的“稀缺”并非单纯是指人才缺乏,也包括管理使用不当造成的“假性稀缺”。作者将在后文对此进行探讨。

物质资源即通常我们所说的检察机关的“硬件”。检察院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其经费的相对固定和不甚充足。北京市检察院在近一两年的工作部署中多次提到,要加强检察机关的基本建设,其中就包括要加强经费、物质装备、办公用房等物质资源方面的保障。在检察系统整体经费不够充足的情况下,要想实现有力、充分的物质保障,对检察物质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就成为重中之重。主要说来,就是“开源节流”式的开发和“优化配置”。

(一)物质资源的开发。

物质资源的开发首先要从“开源”上想办法。经费保障是基本建设的首要内容,检察机关应当了解本级政府的财政状况,争取其对检察工作的大力支持,并制定出一定时期内的'物质资源规划表,分阶段、有步骤地逐项落实,实现物质资源的逐步“开源”。

其次,在检察机关经费来源很有限的情况下,“节流”更为关键。特别是在全院范围内形成节约的风气尤为重要。如尽可能多的进行无纸化办公、办公用纸的两面使用、计算机耗材的合理调配、一次性用品的统筹采购等等,均能为并不宽裕的检察财务预算节约可观的一笔款项。

(二)物质资源的优化配置。

[1][2][3][4][5]。

高中地理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论文大全【第五篇】

地理教学内容中有很多区域地理,其学习的目的就在于在具体的区域内,对经济、环保、社会发展进行综合的考虑、协调、解决。因此,要求我们能运用所学的基础知识来分析、解决地理问题。在教学中,我们应该以区域基本条件、区域发展的方向为教学内容开展教学活动。地理课本中涉及了资源、环境等各种事实,也明确了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这有利于现实树立正确的可持续发展观念。例如:在学习“区域可持续发展”时,在学生已经了解这方面知识的基础上,教师就进一步分析关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些实例,来帮助学生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让学生学会把学到的地论知识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掌握了相关的基本知识,同时,还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以“美国田纳西河流域”为例,要懂得区域可持续发展,就要学会分析该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了解该流域开发建设的基本状况与基本条件,以及怎样促进这个地区经济的发展等。美国的田纳西河流域是开发与整治、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成功典范,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以此为例,不断引导学生探究与规划河流开发整治的过程与方法。

2.运用乡土地理,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

《高中地理课程标准》强调:“地理教学要结合学生所在地区的自然、经济与社会发展情况,突出本地方的区域地理特征,体现人地关系协调与可持续发展的观念。”这种可持续发展观念,是人类在长期改造自然、利用自然的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所以,仅让学生从书本中的理论知识中是很难实现的。但是,通过对乡土地理知识的学习,结合一定的社会调查实践活动,分析当地的.自然条件对家乡的社会、经济、生态、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以及当地人民的生产、生活等对当地自然环境的影响,在理论联系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也就是说,可持续发展观念必须要在实践中获得。而学习乡土地理知识能较好地体现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例如:在学习“自然资源”这一内容时,就从淮安地区的资源特点与发展现状出发,使学生认识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如淮安地区的盐化资源与凹吐资源蕴藏量都是有限的。

只有合理地开发与利用,才能让这些有限的资源能够满足淮安地区经济健康的发展。这样,使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开发与资源保护要与当地经济建设同步发展的正确观点。总之,新课改下高中地理教学内容中包含着很多可持续发展观方面的教育内容,为有效地实施地理教学中可持续发展观教育奠定了基础。我们通过可持续发展观教育有目的、有计划地渗透这种崭新的理念,促使学生树立科学发展观,培养学生良好的情感,为其将来走向社会服务。

高中地理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论文大全【第六篇】

”可见高中地理课程的复杂与困难。课堂上往往是教师讲得淋漓尽致,学生听得昏昏欲睡,导致学生对高中地理课程产生了厌倦的情绪。教师达不到地理课程教学的目标,学生也学不到地理的知识。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是培养地理课堂注意力的有效催化剂。因此,教师要充分激发学生对学习高中地理知识的兴趣,要把知识性与趣味性有效地结合起来,采用灵活新颖的教学方式,要让学生从头到尾对高中地理课程保持着浓厚的学习兴趣。很多学生认为地理太难学,因为又要背又要记,十分枯燥,对地理不感兴趣。这时我们就要对学生说:“学习地理知识可以让我们对地球有所了解,可以增长我们对自己国家的大好河山的认知,也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世界的、祖国的、家乡的地理环境,地理知识在生活中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它还能使我们更好地了解世界,扩展我们的胸怀,能在我们足不出户的情况下,带我们游遍世界,能上高山下海底。”这样能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地理的重要性和学习地理的好处。例如,教师在开始讲课之前,在黑板上挂图,由此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曾有学者对学生讲了个案例:我们的地球好比一辆远途旅行的汽车,这辆汽车规定成员是50亿人,我们给这辆车准备了相应的燃料,给乘客准备了食物等生活必需品,如果在旅行的途中,我们无限制、无规划地乱搭乘客,汽车就会严重超员,车上备用的东西远远满足不了需要,结果不到目的地燃料就会被耗尽了,汽车会中途停下,或者是车子底盘变形,轮胎也可能会爆破,在缺食缺水的情况下,会导致客人死亡。这样一则故事激发了学生的注意力,通过思考,就会令他们产生学习地理的兴趣,使课堂达到积极活跃的气氛。

在传统概念的教学方式下,多数地理教师在课堂上大多采用黑板、粉笔、地图等方式为学生讲解高中地理知识,教师取代了学生的位置,成为了课堂的主体,而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那这样的教学效果就可想而知了。“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地理知识的特点是内容多,比较繁琐,知识所涉及的领域非常广泛,教师在地理课程教学中,采用现代多媒体手段,可以更加直观、更加动态地展现地理现象,使学生从枯燥乏味的课堂学习中解脱出来。

高中地理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论文大全【第七篇】

01年国家教委出台《新课程标准》,之后《新课标》在全国各地逐步扩大影响,它给我们传统的教学方式以有力的挑战。身为教师的我,学习、感受了新课标,并有意识地在自己的教学中渗透《新课标》的精神。通过学习,我发现,自己几年前的一些尝试教学与其中的理念不谋而合,特别是在课程资源的开发方面。我觉得只要多留心,到处都有可利用的课程资源。作为普通教师,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可以从以下几点入手:

一)充分利用课本资源。

1.利用好教学内容本身。

1)课本中选用的内容本身就具有很好的教育意义。教师在讲课的同时,要记住通过课文给孩子们传达文中渗透的思想,让孩子们在学习知识的时候,同样在接受思想的熏陶。

2)根据课文内容,给孩子们介绍或推荐类似的文章、书籍,让他们有更广的涉猎。

3)根据课文的作者,给孩子们推荐此作者的更多的作品。

4)故事性较强的文章可以给孩子们进行表演的机会。

……。

2.注意教材的延伸。

很多时候,我们会为了让学生掌握更多知识点而忽略了对教材内容的延伸,而这些延伸其实是很好的教材资源的开发,它会产生你意想不到的结果。记得在教《乌鸦喝水》,我问学生:假如你是那只乌鸦,会用什么方法喝水呢?学生的答案自然是五花八门。其中一个十分捣蛋的孩子插嘴说:如果瓶子里的水不多,乌鸦放石子进去也喝不到水呀,因为水在石头缝缝里呢。这孩子答非所问,加上我当时也未认真思考,只是敷衍一句“是吗”便没再理会他了。两年后,有次我在洗鱼池,将鱼池的水吸到差不多见底时发现,鱼池虽有水,可都在石头缝里!我猛然想起,那小男孩是对的!若当时让孩子们回家试一试,孩子们收获会更多。

3.课本插图的利用。

中、低年级的课本,特别是一、二年级的课本,有大量的生动的插图,而且这些插图与课本教学内容有一定的联系,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插图进行说话训练,既训练了学生思维能力,又训练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而教师亦可以利用插图进行拓展。如我在教丁氏教材第一册时,就利用其中的插图编儿歌教给学生:

木字旁,爱树木,

松树、杨树来聚会,

伸展绿叶空气新。

我们要爱护树木,

绿色世界笑盈盈。

心字底,要用心。

思想好,立大志。

老师教导不忘记。

在读儿歌中,学生认识了生字,增长了知识,同时还可以在思想上也有所收益。

在高年级,教师则可以利用课本插图进行观察、复述课文内容的训练。如讲《捞铁牛》一课时,我利用课本插图让学生讲述捞铁牛的过程,并利用此图让学生展开想象,当时岸上一定有很多的观众,他们会有什么反应。学生通过朗读、看图复述,心中一定有不少感受,于是进行想象,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去感受,从而体会那个和尚的高明。

再者,可以给孩子们机会自己给课文画插图,他们一定会很感兴趣。

4.利用预习课文开拓孩子的视野。

我给学生布置预习作业时,其中有一条是查找相关资料。孩子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去寻求自己所需的资料。这个过程看似简单,却能很好地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知道了如何可以获得自己想要的东西,并在查阅、了解的过程中开拓了视野。

二)课本外的课程资源。

1.我们身边的课程资源。

生活是最生动的教材资源。教师,特别是班主任,可以充分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具体事例以及周围发生的事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让学生在学习、生活的碰撞中学会待人处事。如有一次同学们排队跑步,一个在班上不受欢迎的男生故意将紧跟其后的另一男生绊倒在地,谁知害人又害己,自己也跌倒。他却恶人先告状,竟将后者反咬一口,并骂那些道出事实的同学。接下来的那节语文课,我让同学们就这件事情发表自己的见解。当我收上文章,发现同学们的内心世界是如此让人意想不到:声讨绊人的男生的占近一半;有的分析此男生不受欢迎的原因,有的劝勉绊人的男生要勇敢,要敢作敢当,还有两个女生觉得每个人都会犯错,我们应该大宏大量,给他改正的机会。第二天,我将同学们写的情况告诉大家,又花了一节课的时间给同学们讨论,最后,同学们基本达成共识:不要做“小人”,“小人”不受欢迎;敢作敢当才算男子汉;每个人都会犯错误,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并改正。同学们从此事中学习思考,学习分析,学会做人。

2.让学生学会利用家中的电脑。

电脑可说是现代查找资料的最便捷的工具。让学生利用电脑查找自己所需的资料,甚至可以把你的电子邮箱告诉学生,鼓励学生用电脑完成部分家庭作业,让学生建立利用现代先进科学技术为我服务的观念。同时通过网络,让学生认识包罗万象的现实世界,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培养竞争意识。

3.走出教室。

4.教师的言行身教是最有力的课外教学资源。

教师,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的最好的榜样。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将进入孩子们的眼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学生的思想。教师用自己的言行教育学生,这将是最好的教育。

不用特地去编写,只要我们有心,教材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对普通教师来说也是一件比较容易的事。别看教师的这点举动小,可是也许会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

高中地理教学资源开发与利用论文大全【第八篇】

摘要:21世纪是知识大爆炸的信息时代,全球人才竞争异常激烈,中国主导的产业体制迫切需要强化转型,即由消耗自然资源过多、污染较重的资源密集型,及产品附加值较低、科技落后的劳动力密集型,转型到具有可持续性发展的技术密集型产业。这必须要我们教育工作者加强保护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作为中学地理教师在地理教学中需要通过多种途径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与独立思考能力。

关键词:创新能力概念培养途径。

21世纪已经走过了,新世纪全球范围内科技、经济、人才竞争日益激烈,教育必须培养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创新型人才,而现行的教育在体制、结构、教学内容以及学生培养模式等方面与现实要求存在很大差距。中学阶段是学生思维能力与思维品质形成的关键阶段,因此中学教学,素质教育中创新意识的建立和创新能力培养显得尤为重要。下面,笔者拟就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的经验,谈谈关于创新能力培养的点滴体会。

1创新能力概念与重新教育。

狭义的创新能力是指对过去积累的知识和经验实行科学系统的加工与创造,以产生新知识,新思想,新概念,新成果和新产品的能力,它以感知、记忆、思考、想象等能力为基础,体现了智力品质的综合性,表现出探索性与求新性。广义的创新能力包括利用现有知识去重现前人已经探索的发现过程的能力。中学地理教学,是对前人研究发现所积累的基础地理科学知识成果的传播再现,不具有首创性,不是去开拓与创新未知的知识与知识体系,而是创设一定条件与氛围,引导启发学生去模拟、探索原地理学家的实践活动过程,发现新现象,通过联想、判断、推理及综合分析,归纳出物事物呈现如此现象的本质与规律,这便是中学地理教学中的创新教育。

2地理教学中创新能力培养的实施途径。

创新能力是个人多种能力和心理素质复杂且高水准的结合,不同学科的创新能力的构成各不一样,中学地理教学需要教师通过创新教育,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知识储备与基本技能,努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确实营造创新能力的培养氛围,鼓励学生敢于创新。

创新能力的养成,离不开良好的教学氛围,与宽松的育人环境。法国哲人卢梭说过:“只有环境与教育,才能把牛顿变成科学家,把荷马变成诗人,把拉斐尔变成画家”。改善师生关系,营造民主、自由、和谐的教学范围,让学生获得创新应具有的自由性。在教学中,要改变单一的师讲生听的单向交流,而是允许并鼓励学生间,师生间相互讨论的多向交流,缩短师生间感情距离。鼓励学生勇于发现问题,敢于提出问题,乐于解决问题。如,讲“天体系统”内容时,讲解天体之间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及各种天体系统之间层级关系。这时,一生提出:是否所有的天体之间都有引力关系?夜空中的星座是不是也是天体系统?这一问题虽然淡化原来主题,笔者非但没有制止而是大加赞赏一番,因为笔者觉得,这位学生具有创新精神意识,要及时点燃其创新意识的火花。

重视利用地理史实,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创新思维模式与习惯。

一个正确的地理原理或结论的形成往往涉及:发现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而地理课程中科学探究与科学家们的科学探究有诸多相似性。教师要重视利用典型的地理史实,使学生产生思想上的共鸣。如:在讲解板块构造时,可从魏格纳的考察推断进行分析。19世纪以前,世界地理学界还没有整体全面地开始探究地球的地质构造,对大陆与海洋是否变动,还没有形成科学的认识。公元19德意志的地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魏格纳先生生病时在病房偶然看到世界地图时,观察出一个有趣现象:大西洋的两边———非洲和欧洲的西海岸遥对南北美洲的东海岸,轮廓很是吻合,这边大陆的海岸线恰好能和另一边大陆的海岸线拼合起来;假如从地图上把这两块陆地裁下来,再拼接,就可以拼成一个基本上耦合的一块大陆。把非洲与南美洲的海岸线对比一下,更能够明确地得出这一结论:伸入大西洋西海岸的南美洲凸出部,恰好能够嵌入大西洋东海岸非洲的凹进部。魏格纳根据他的观察经历,认为这肯定不是随机的巧合,并提出了一个创新的猜想:推论距今3亿年前,地球上的大陆是整体一块的,是一个广大的原始陆地,并称为泛大陆。泛大陆的周围是一个非常广阔的原始海洋。

之后从约距今两亿年开始,泛大陆前后于一些地方出现裂缝。各个裂缝的两边向反方向逐渐漂移。裂缝越来越大,导致海水进入,于是诞生了新的海洋。另一面,原始海洋则渐渐变小。分离开的陆块逐渐移动到目前的位置,成就了现在大家所熟悉的陆地分布状态[2]。在讲说上述史实的过程中,笔者不失时机地提出问题:(1)根据大西洋两岸板块的构造,你能否发现其他可能的板块分界位置呢?(2)收集怎样的证据可以证明你的猜想是否正确?在上述的学习中,学生们感受到了科学家们付出的不懈努力,逐步形成科学探究的创新思维模式和习惯。总之,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中学地理教学中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我们只有更新观念,深入改革传统教学模式,以丰富的现代教育手段,教会学生学习,突出思维训练主线,才能把分散个别的知识变为综合、系统的知识,才能有综合能力和创新能力。要达到这一点,这有待于我们长期不懈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

注释:

[1]王俊道,王汉澜.教育学[m].人民教育出版社,20xx.

[2]百度百科:魏格纳[eb/ol].

40 13846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