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碗少年》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优质17篇
通过多元化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对《顶碗少年》的兴趣,培养其思维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是否能更好地理解作品内涵?以下由阿拉网友整理分享的《顶碗少年》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相关文章,便您学习参考,喜欢就分享给朋友吧!
顶碗少年的教案 篇1:
一、角色──少年
我呆呆地站在台上,头上汗如雨淋,全身汗流浃背。我有些不知所措了。望着台下的各界观众,此时此刻,平时沉着稳定的我不知为何已跌入了失望、尴尬、慌张、紧张的深渊。面对一些观众的指责,我居然感到了前所未有的自卑。
我彻底地崩溃了,紧张、绝望、慌张像一种无形而又沉重的压力,压的我几乎喘不过气� 听见有人叫喊,要求那位少年下台,换下一个节目。此时气愤的我也大声地附和起来。可喊着喊着,我渐渐地停了下来,莫名其妙地红了脸……
终于,我意识到:每一个成功的人,不都是跌倒了再爬起来,跌倒了在爬起来的吗?这位少年已经很不容易了。要是别的演员,第一次失败早就不知所措了。他还能不失风度地鞠上一躬,已经是非常不错了。
我又有什么资格去批评,指责他呢?
北京版六上《顶碗少年》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有感情读课文。
2.体会文章思想感情。初步感悟文章的表达方法如:细节描写、前后照应。
3.明白在困难面前像顶碗少年那样拼博、不气馁、坚持不懈。
教学重难点:
体会文章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
我们预习了课文,谁能说说写了件什么事?(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归纳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二、新授:
预习时同学们根据课题、根据文中人物、根据首尾段、根据故事情节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问题,其中一个同学抓住文中感叹句,提出了一个很有价值的问题:这场表演中顶碗少年到底和什么在拼博?(板书)
1、带着问题我们边读边想,做好批注,等会我们交流。
2、相机归纳:
全班交流:
①找出描写碗的句子,体会难在自己高难度的动作。
A要教学的句子:
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
又捧出一大摞碗,还是金边红花白瓷碗,整整十只,一只不少……
他手里依然是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
B齐读思考:
为什么反复强调是金边红花白瓷碗?
指名读说从打点词中你体会到什么?
自由读找出描写碗摇晃的句子,体会难度大。
②顶碗少年与高难度动作拼搏,他的困难仅仅来自于碗吗?(观众的压力)
哪些描写观众的语句可以感受到压力?(找出描写观众的句子和体会)
读、议
③找描写少年神态的句子体会最大的困难来自他内心。
歉疚、微笑——信心尚存
不知所措
——自信全无
镇静
——找回自信
3、回归整体
①师述:他的压力这么大,他的表演关系到杂技在外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关系到整个表演团的声誉,关系到他的前途……。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少年最终取得成功,是什么让他成功的?
a少年:挑战自我……
b老人、少女……给了他支持鼓励。
②这场表演让作者二十年来难以忘记。每每想起总有些激动,我们也有许多感悟。我们也从这三个不同角度谈谈自己的感悟吧。
三、总结全文
你们从不同的角度谈出了自己的感受,让我们记住了这位顶碗少年。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之路上也应该像他那样……
板书设计:
碗 → 动作难
顶碗少年:拼搏(困难) 观众→ 压力大
少年→ 信心少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 篇3:
《顶碗少年》是1篇阅读课文。这篇文章为我们介绍了文章描写了一场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演杂技的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败了,但他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切重新开始;第二次,碗又掉下来了,少年又镇定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向观众鞠了一躬;第三次,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多少年后,作者每每想起,总会产生一阵微微的激动……
这篇文章的教育意义特别大。因为现在的孩子都是小公主小皇帝,养尊处优,环境过于优越。很多孩子不知道失败的滋味,不知道挫折的滋味。因此,极少有孩子能正确面对人生中的不确定。而我们这个社会是个多变的社会,有着人们无法预料的太多的意外。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如何能面对着人生中的变数呢?
因此在教学设计中我就设计了教学难点是接受失败,走向成功。
因为是阅读课文,我把更多的时间交给了孩子们。在弄清了课文的生字新词以及主要内容后就把时间完全交给了孩子们。让孩子们围绕“这是一场怎么样的表演?你是从哪些地方体会出来的?这仅仅是一场表演吗?�
学生的态度很积极,在第二堂课的时候我和孩子们进行了交流。其中第四个问题孩子们讨论的结果让我很是吃惊。
“我认为这不是一场表演。而是一场拼搏,因为这是顶碗少年自己和自己的拼搏,自己和碗的拼搏,他终于战胜了自己,战胜了碗!”
“我认为这是一场较量。是顶碗少年自己和失败的较量,他终于在较量中获胜!”
“我认为这是一场心理战斗。顶碗少年打败了害怕失败的心理,打败自己的懦弱。他终于战胜了自己 ,获得了表演的成功。”
“我认为这是一堂课,顶碗少年在这堂课里告诉我们如何面对失败,如何接受失败,如何走向成功。”
“我认为这是奇迹。因为小小年纪的顶碗少年能在那么短的时间内化失败为力量,对我们来说根本是不可能的事情。如果是我,早就掩面而逃了。而他居然能让奇迹展现在我们的面前。� ” 尽管我没有看孩子们所写的收获,但是我认为已经足够了。孩子们已经达到了本课的教学要求。
《顶碗少年》的教案 篇4:
设计理念:
一、弄清故事的梗概,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
二、感悟“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面对挫折应有的信心和勇气。
三、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教学目标:
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二、弄清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三、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教学重点:把握主要内容,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坚持一次次表演,最后获得成功的。
教学难点:领悟作者看表演时受到的启示。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明确阅读要求
(一)谈话导入:我们学了前面几篇课文,知道作者是如何感悟生活,获得人生启示的。今天我们也来学习第4课《顶碗少年》,看看作者又得到什么启示?
(二)学生读“连接语”,看看我们可以怎样来学习这篇课文?(一、想想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二、说说自己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
(三)教师导读: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请同学们按要求自读课文,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记录下来,小组内讨论。
二、学生自读,初步感知课文
(一)把课文读通顺,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理解字词。
(二)按以上要求初步理解课文内容。
三、集体反馈,检查自学情况
(一)学生反馈,教师引导理清全文的脉络。
四、学生品读,感悟哲理
(一)小组讨论: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引导学生主要抓住“少年、观众、碗”具体描写去体会。)
(二)学生自由谈。
1、作者看到的是一场惊心动魄、难度很大的杂技表演。
第一次表演:
(1)“在轻松幽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顶着高高的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
①你还体会到什么?(少年表演的柔美动作,技艺高超。)
②请大家用称赞的语气同桌一起读一读。
(2)“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摞碗突然从他头上掉了下来!”
①这时,观众的反应怎样?少年呢?(观众惊呆,少年没有慌乱)
(3)“台上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①从“微笑”、“不失风度”可以看出什么?(板书:镇定、充满信心)
②引导学生想象:这时少年心里会想些什么呢?(怎么会这样?平时训练都没问题,不用紧张,这次肯定成功,别怕。)
③请你们带着镇定的语气读一读。
(4)教师小结:顶碗少年虽然技艺高超,但意外还是发生了,这的确是一场难度很大的杂技表演啊!
第二次表演:
(5)“少年很沉着,不慌不忙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紧张不安的观众又陶醉在他的表演之中。”
“少年急忙摆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
①四人小组朗读,体会少年的镇定自如。
(6)“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①从“呆呆地”、“汗珠”、“不知所措”可以看出少年怎样?(板书:沮丧、信心顿失)
(7)“观众们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头上的碗……眼看身体已经转过来了,几个性急的外国观众忍不住拍响了巴掌。”
“场子里一片喧哗。”
“观众中有人在大声地喊:‘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好多人附和着喊起来。”
①观众在场的反应让你体会到什么?(少年的杂技表演惊心动魄)
②引导学生想象:少年第二次表演又失败了,“场子里一片喧哗。”人们在喧哗什么?当时的少年会想些什么?
(8)教师小结:少年两次表演都失败了,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难度极大的杂技表演啊!再次失败的少年会被吓倒吗?
2、作者看到的是一场体现老者对少年的宽容和关爱的杂技表演。
第三次表演:
(1)“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从后台走到灯光下,他的手里,依然是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他走到少年面前,脸上微笑着,并无责怪的神色。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摩着少年的肩胛轻轻摇了一下,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
①从老者的神态和动作中可以体会到什么?(着重抓住“微笑”、“抚摩”、“摇了”、“说了”等词语体会老者对少年的鼓励和关爱)
②引导学生想象:老者可能对顶碗少年低声说了什么?
(2)教师小结:这一次少年终于成功了,正是有了老者的宽容和鼓励,才有少年最后的成功!请大家带着敬佩的感情朗读描写老者的片段。(板书:镇定、充满信心)
3、学生可能会有其它答案,让他们自由谈。
4、品读描写少年的语句,体会少年内心活动的变化过程。
(三)感悟哲理。
1、说说自己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体会到“失败乃成功之母”、“成功来自拼搏”、“宽容和关爱能够帮助别人走向成功”等人生哲理。)
五、总结全文
教师总结:课文描写了顶碗少年三次表演的过程,紧紧围绕表演的“惊心动魄”展开。让我们体会到:人总会遇到困难、挫折的,要鼓起勇气克服困难,失败乃成功之母。(板书:
“失败乃成功之母”)
六、作业
(一)读了课文,你想到了什么?把你想到的内容写下来。
板书设计:
4*顶碗少年
镇定、充满信心
沮丧、信心顿失
镇定、充满信心
(失败)
(再失败)
(成功)
“失败乃成功之母”
《顶碗少年》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二、弄清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三、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教学重点:
把握主要内容,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坚持一次次表演,最后获得成功的。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看表演时受到的启示。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一、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看过杂技表演么?在观看杂技表演的时候,你有什么感受? 杂技是指演员靠自己身体技巧完成一系列高难度动作的表演性节目,“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今天我们就去了解一位顶碗少年的故事。(展示课件1)
2、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合作学习
1、我们先来学习这课得生字、词语。(展示课件2)
2、现在,让我们带着几个问题有感情地自读课文。(展示课件3)
三、问题反馈、整体感知
1、谁来读读自己喜欢的句子?
2、课文讲述了什么?
3、你觉得这是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
四、品读语句、体会感情
文中描写了顶碗少年三次表演,让我们再次快速地读文,找出描写少年表演时情形以及描写观众的句子。(展示课件4)
一、第一次表演
1、提问(展示课件5),你体会到了什么?带着你的感情读一读这段话。
2、对比读(同),你又有怎样的感受?
3、指名读,全班齐读。
4、少年那原本行云流水般的表演,此时,却戛然而止,叫人感到多么遗憾啊!在场的观众是怎样的反应呢?(展示课件6)
5、少年的反应是怎样的?(同)你体会到了什么?
6、让我们像顶碗少年那样镇定从容的读着两句话。
二、第二次表演
1、谁来说说描写顶碗少年第二次表演的句子?
2、你觉得那些词语需要重读才能体现顶碗少年的技艺高超?谁来试试?
3、观众们耐心的等待少年的精彩表演,结果,却仍然失败了,他们是怎样的反应呢?(课件展示7)
4、指名回答,男女读。
5、假如此时,你就是这位顶碗少年,面对在场观众各种各样的`打击,而且我们知道,这已经是第二次了,你会怎么想?你会怎么做?
6、是啊,顶碗少年和同学们的年龄差不多啊,面对这样的场面,他是怎样的呢?(课件展示8)你体会到了什么?
7、此时,他呆呆地站着,他已经不知所措了,他还有勇气重新站起来吗?是什么力量让他又一次的鼓起了勇气?
8、想想,老者会说什么呢?听了老者的话,少年又是怎样想的?
三、第三次表演
少年第三次捧起了碗,向观众第三次鞠躬,音乐也第三次奏响了!场子里静得没有一丝声息。有些女观众,索性用手捂住了眼睛同学们,假如你也是当时在场的观众,你的心情怎样?会想些什么呢?
1、作者觉得,这不仅仅是表演了,而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谁来读一下少年第三次拼搏的句子?
2、你体会到了什么?
3、顶碗少年终于成功了!他战胜了自己,把前两次的失败踩在了脚下!同学们,你们觉得,顶碗少年成功的秘诀是什么?
4、你知道哪些名言警句能用在此时此刻的?(课件展示9)
5、这位年龄和同学们相仿的少年给大家留下了什么印象?请联系自己的实际说说!
四、最后两个自然段
1、我想,观看了这场演出的所有观众都不会忘记这位顶碗少年在遭遇失败后,那种坚忍不拔、敢于拼搏的精神,让我们怀着这种感情齐读最后两个自然段!
2、(展示课件10)你是怎么理解这段话的?谁能联系课文中的顶碗少年说说?
五、小结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在人生的道路上没有绝境,只有被困难吓倒而绝望的人!所以,我们不能丢失对生活的信心和勇气!学了这篇课文,我相信大家一定有很多感触,把你的体会整理一下,写成1篇读后感!(展示课件11)
一、首先说说教材
《顶碗少年》这是1篇略读课文。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弄清故事的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二是感悟“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面对挫折应有的信心和勇气;三是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和感悟。四是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文章描写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演杂技的顶碗少年前两次的表演失败后,坚持不懈,勇于拼搏,终于在第三次表演的时候获得成功。多少年后,作者每每想起,总会产生一阵微微的激动……教学本文的重点是把握主要内容,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坚持表演,最后获得成功的。难点是领悟作者看表演时受到的启示。
二、说教法、学法
文章内容比较长, 第一点,顶碗少年是怎样进行表演的。
二、在场的观众有何反应。
三、理解作者从少年身上得到的启示。所以在教学中,第一步让学生抓住描写少年表演时的词语、句子体会少年的技艺精湛。第二步创设情境,让学生站在少年的角度去体会少年当时站在台上面对困境勇于拼搏的那种精神。第三步理解作者所得到的启示,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写1篇读后感。
三、说说教学效果、反思 至于教学效果,,这节课上得我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了。在座的老师也清楚,本来一节课上完的内容在本节课只完成了一半。课后我总结了下原因,首先说说学生,平常的上课的时候,我担心的不是学生没话说,而是他们太爱说了,有时候说个没完没了,有些时候被他们那种天马行空般的想法弄得焦头烂额,但在这节课上,他们可能是有些紧张了。上课前,有个同学对我说:“老师,我们上课的时候这样好不好?你提问的时候,我们都举手,但你看清楚了,我们不会的时候举左手,会的时候举右手,好不?”我说:“没必要,平常的时候是怎样的,现在就怎样。”当时,我在想,这些学生这么懂事了啊!但上这节课的时候,一个很简单的问题,叫了三个同学回答,却没一个人答对。 但主要的原因还是我自己。首先说说自己在课堂上的驾驭能力,当学生产生紧张情绪的时候,我当时没能去扭转这种局面,相反的,当时我自己都仍不住笑了。另一个方面,在教学设计的过程中,我有点画蛇添足了,在教学少年第二次表演的部分时,花了太多的时间。当时之所以这样设计是有这么几个原因,第一,我觉得一个人在失败后,第一次站起来是很容易的,但第二次在相同的地方跌倒再站起来却需要很大的勇气。要让学生体会少年那种敢于拼搏的精神,那么在这里必须做好充分的铺垫。第二个原因是我觉得设计的那几个问题对于学生来说其实很简单,书上有原原本本的答案。第三个原因是为了避免相同的错误发生,因为几年前上过一堂课,我记得当时那节课上完后,还有3分钟时间给学生做练习。所以,这几个原因导致了这堂课的最终结果。
顶碗少年的教学设计 篇6: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新词。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自然段。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过杂技比赛吗?说说你在观看比赛时的'感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
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1.自由读课文,根据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教师巡视指导)。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文章主要写一件什么事。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
2.指名读课文,矫正字音。
3.检查词语理解情况
优雅颓丧迷惘座无虚席不知所措
4.理解课文内容,理清写作顺序。
(1)默读,给课文分段,总结段意。
第一部分:
第1自然段:倒叙式开头。
第二部分:
第2自然段到倒数第2自然段:写顶碗少年不怕失败,第三次终于稳住了头顶的那一叠瓷碗,赢得了所有观众的热烈掌声。
第三部分:
第7自然段:写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2)自由读第二部分。
用序号从文章标出“顶碗少年”一共尝试了几次。
第一次失败。第2自然段。
第二次失败。第3自然段。
第三次成功。4到6自然段。
5.齐读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作业1.掌握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忆一下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品读词句,体会情感
1.默读课文,思考:顶碗少年进行了几次表演?(三次)
2.生读课文,以读带思。
(1)学生读第一个场面描写,画出失败后少年的表现(台上,却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2)学生读第二个场面描写,画出失败后少年的表现(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3)学生读第三个场面描写,画出少年的表现。
3.读这三句话,(投影出示)体会顶碗少年三次表演的心理变化。(联系前后文的场面描写。)(1)台上,却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2)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3)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4.顶碗少年连续两次失误,当第三次继续表演这个节目时,他心里会怎么想?如果表演者是你,你会怎样做?
三、课后拓展,深化感悟
读了课文,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发?假如你到现场看了顶碗少年的表演,你会在观众留言簿上写些什么?
四、总结读到这儿,我相信同学们已经深深地感受到了顶碗少年那颗锲而不舍、勇敢顽强的心。真心希望我们班的每一个同学都有一颗这样的心,在生活中,在学习上,不怕困难,永不退缩。
五、板书设计:
第一次失败:微笑———鞠了一躬
第二次失败:呆呆地———不知所措
第三次成功:镇静———鞠了一躬
《顶碗少年》的教案 篇7:
设计理念
植根文本,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课文语言,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抓住关键词句深入体会,从而走进文中人物与作者的内心世界,领会表达方法,得到精神成长。
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内驱力,引导学生在读思议写的语文实践过程中,逐步形成独立阅读的能力。
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看到的是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领会正面描写、侧面描写及前后照应的表现手法;
2、抓住描写动作、神态等的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内心活动,领悟“成功需要自身努力和他人的宽容与爱”的哲理;
3、默读有一定速度,朗读有感情,积累语言。
教学重难点
抓住描写动作、神态等的关键词句,体会人物内心活动,领悟“成功需要自身努力和他人的宽容与爱”的哲理。
教学过程
一、读导语:明确学习任务
1、齐读课题。
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第四课。这是我国著名作家赵丽宏先生的作品。请大家一起读课题。(齐读:4*顶碗少年。)
2、明确任务。
这是1篇略读课文。请大家看看课文前面的导语,想想我们可以怎样来学习课文?(学生梳理:一是默读课文,想想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二是说说自己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
[设计意图:尊重编者意图,充分利用课本资源,从连接语引入,开门见山地明确了本课学习的任务。]
二、读文讨论: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
1、自主默读,勾画批注。
请同学们认真默读课文,仔细想一想:作者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边读边在相应的地方勾画批注。
(学生的理解一定会多种多样,只要言之有据,言之成理,都应该给予珍视和充分肯定。教师在倾听过程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和提炼出重点话题,以便深入理解课文:这是一场难度非常高的杂技表演,是一场体现了老者的宽容与爱的杂技表演,是一场体现了观众的宽容与爱的杂技表演,是一场令作者难以忘怀的杂技表演。)
2、小组讨论,准备交流。
刚才每位同学都在深入读文,都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请小组内的同学再交流交流,注意两点:一是要抓住课文中相应的片段、关键词句讲明各自的理解;二是小组要选择一种看法,商量好怎样在全班汇报,可以采用几个人分工汇报的方式,也可以采用一人主发言、其他同学补充的方式。
[设计意图:略读课文的学习,更多的应是学生运用已经具备的阅读能力和阅读方法,自主阅读,合作探究,去读懂课文,解决疑难。这两个环节设计的目的也正在于此。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小组交流后又选择一种看法精心准备汇报,更利于推进学生理解的整体性与深刻性,也能更好地实现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
3、全班交流,突破重点。
一组发言完毕,主动倾听其他小组的评价、补充或更正,真正把合作学习落到实处。此环节切不可以教师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与感悟。
(1)表演难度非常大。
从少年的表演、动作、神态等可以体会到,如“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骑在另一个演员身上……”“一个接一个艰难的转身”。这是正面描写。
从头顶上碗的形态可以体会到,如“碗厉害地摇晃”, “仿佛故意捣蛋,突然跳起摇摆舞”,两次掉下摔碎。这也是正面描写。
从观众的神态中也可以感受到,如“观众们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头上的碗……”这是侧面描写。
作者正是通过一系列的关键词句,从正面和侧面的不同角度,烘托出了这是一场难度非常大的杂技表演!少年经历两次失败的考验却最终获得成功,说明了什么呢?(成功需要自身不懈的努力。)
(2)体现了老者的宽容与爱。
老者的出现让少年的表演成功了。学生从“一位矮小结实的白发老者从后台走到灯光下,他的手里,依然是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他走到少年面前,脸上微笑着,并无责怪的神色。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摩着少年的肩胛,轻轻摇了一下,嘴里低声说了一句什么”这个片段中,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可以体会到非常丰富的情感,如,从老者镇定的表现,慈爱的神色,温情的动作都可以感受到他的宽容与爱。
还可以展开想象,老者可能说了一句什么呢?联系后文,也许是“当碗剧烈晃动时,轻轻抖一下脑袋,把碗稳住”的技巧提醒;也许是精神的鼓励,因为少年先前“没有慌乱,不失风度”,而这时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有些手足无措了”……
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这段话,体会老者的宽容与爱,进而体会到少年的成功凝聚了老者的宽容与爱。
(3)体现了观众的宽容和爱。
观众由“惊呆”到“紧张不安”,再到“叫喊附和”,“静得没有一丝声息”,最后“响起暴风雨般的掌声”,可以体会到情绪随少年的表演而波动,倾注着国内外观众对少年的宽容、期待与爱。
此处学生可能质疑:观众为何要大声喊:“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为什么好多人要附和着喊起来?这是理解的一个难点,一些学生可能误解为不耐烦,误解为批评。联系后文中“场子里静得没有一丝声息”,“全场响起暴风雨般的掌声”,可以感受到,观众大声喊不再演的目的也许是想保护少年的自尊,这也是对少年的爱!
可见,少年的成功,离不开观众的宽容、期待与爱。
(4)令作者难以忘怀。
作者在课文的首尾两段都直接表达了出来。这种写法叫“前后照应”。
[设计意图:这样的探讨建立于自读和小组讨论基础之上,植根于文本,抓住重点语段,关键词句,将理解与感悟扎根于文字的土壤之中,引领学生多维思考,深化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潜移默化地受到不畏失败、真爱他人的精神熏陶,领会了正、侧面描写和前后照应的表现手法,突破了教学重点,还为解决第二个问题奠定了基础,充分体现了“顺学而导”的教育理念。]
三、领悟哲理:从文中的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
是啊,这是一场难度非常高的杂技表演,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也是一场体现了老者和观众的宽容与爱的杂技表演!正因为如此,它也是一场令作者难以忘怀的杂技表演!现在请同学们把课文再快速地默读一遍,把首尾两个自然段连起来想一想,自己从省略号中读出了什么?
把自己想到的内容写下来。(学生写话,交流点评,领悟“成功需要自身努力和他人的宽容与爱”的哲理。)
朴实的话语,表达了作者的心声,也表达了我们的感受。看来这也是一场让我们获得人生启示的杂技表演!
[设计意图:前面深入理解了文本内容,走进了人物内心世界,这里对哲理的领悟已经是水到渠成,所以设计读写结合的方式,引导学生在整体回顾全文基础上,写出自己的理解,并从中受到哲理的熏陶,得到精神的成长,轻松突破教学难点。]
四、积累词语,交流分享
摘录自己觉得值得积累的词语,推荐一个给大家分享(可以说说对词语的理解,或者推荐的原因),并希望以后能运用到表达中。
[设计意图:本文语言精美,好词很多,希望学生厚积薄发。]
板书设计
4、顶碗少年
怎样的杂技表演? 表现手法
难度很高 正面、侧面描写
宽容与爱 动作、神态描写
难以忘怀 前后照应
《顶碗少年》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2。指导学生学会本课“疚、胛、颓”3个会认字。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对顶碗少年的动作、神态的描写,了解少年是怎样从失败到获得成功的。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耐人寻味的语言,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学会本课“疚、胛、颓”3个会认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按文章不同内容分段并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学会本课“疚、胛、颓”3个会认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按文章不同内容分段并能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这是作者赵丽宏回忆二十多年前的一件事。一个表演杂技的顶碗少年那一夜的表演,为什么会使他常常想起?今天我们一起来阅读《顶碗少年》这篇课文,就会找到答案。
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1。自由读课文
根据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
2。检查词语理解情况
优雅惊羡颓丧迷惘座无虚席不知所措
(结合上下文或理解)
3。理解课文内容
(1)默读课文想一想,文章主要讲了什么事?分了几部分进行描写的?
第一部分:(1—5)写顶碗少年不怕两次失败,第三次终于稳住了头顶的那一叠瓷碗,赢得了所有观众的热烈掌声。
第二部分:(6—7)写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2)自由读第一部分
思考:顶碗少年失败了几次,失败后他是这样做的?最后怎样了?(小组讨论学习)
(3)集体学习
画出顶碗少年两次失败后的情景,又是谁给了他成功的信心?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朗读课文,体会少年的心理变化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抓住课文对顶碗少年的动作、神态的描写,了解少年是怎样从失败到获得成功的。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中耐人寻味的语言,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回忆课文内容,课文可以分几部分,每部分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二、学习第一部分
1。顶碗少年是怎样不怕失败最终获得成功的?他为什么能这样做?
默读,并批画,找出顶碗少年三次顶碗的动作,少年的神态变化以及场内观众情绪的变化的语句,加以体会。
2。结合观众们的表现,你能想像他当时的心理活动吗?
(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句子的意思。)
3。这时一位老者上台向少年说了些什么,使少年重新镇定下来,老者可能对他说了些什么呢?顶碗少年听了之后又是怎么想的?然后把自己想到的写下来。
出示ppt:
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摸着少年的肩胛,轻轻要喊了一下,嘴里低声说_____________。少年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他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4。交流讨论,思考。
5。第三次表演开始了,如果你是场下观众,你的心情是怎样的?会怎么想?
三、学习第二部分
1。多年以后,“我常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他那一夜的演出;而且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我想,他现在一定早已是一位成熟的杂技艺术家了。”我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
(一是:“我”认为他是一个强者,他在人生和艺术之路上不会颓丧、退却;二是:“当我迷惘、消沉,觉得前途渺茫的时候,那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打碎的声音变会突然在我尔畔响起”是少年在挫折与失败面前勇于拼搏的精神常常激励“我”前进。)
2。读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在读了全文后,你对这课文的最后一句有怎样理解,能结合课文内容谈谈吗?
出示ppt:
是的,人的一生是搏斗的一生。只有敢于搏斗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天——这就是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四、学习写法
1。读完这篇文章后,能够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都有什么?
2。“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在课文中出现了几次?画下来。(4次)
3。有没有让你有重复的感觉呢?为什么?
(这是一种“反复”的写法,它不是简单的重复,每一次都有不同的含义)
4。你还能在课文中找出类似的例子吗?
五、布置作业
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顶碗少年》教案 篇9: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少年在表演过程中的心理,情感变化。
2,通过学文,使学生感受并学习少年这种直面失败,战胜自我,走向成功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
体会少年在表演过程中的变化,学习少年这种直面失败,战胜自我,走向成功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观看录像,导入新课
1,观看视频录像(09年春晚杂技表演《抖杠》).
2,说说你在观看时的感受。
导语: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一位普通的顶碗少年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二十多年过去了仍记忆犹新。我想,读过课文后这位少年会同样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二,初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理清写作顺序。
1,学生根据 要求自学(投影出示自学要求):
a,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课文,思考这篇文章主要写一件什么事。
b,顶碗少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检查自学情况(词语,及自学要求中的问题).
三,深入课文,品读词句,体会情感。
1,你们真了不起,初读课文就能理解这么深。那么究竟是哪些语句让你留下了这么深刻的印象,让我们细细地品读课文,找到让你感受深刻的句子,划下来,圈圈重点词,写写自己的感受。
2,重点句子交流:
(1)台上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为什么你对这个句子感受深刻 从哪里看出来 结合 "微笑,不失风度,鞠了一躬" 这些词语理解体会。
此时,少年的心里会怎么想
有感情朗读。
(2)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朗读(自由读,指名读),评价朗读。
理解"不知所措",结合"呆呆地,不知所措"这两个词语谈感受。
有感情朗读。
(3)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学生谈感受。
3,是谁 是什么力量使少年重新镇静下来表演 引出老者。
读描写老者的这段话,猜测这老者是谁
从哪里看出是老者给了少年重新镇静的力量 (老者的神情,动作,语言)
想像老者会对少年说些什么呢
4,正是有了老者的鼓励,少年又一次重振信心,开始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当那摞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
师引:少年不仅仅稳住了碗,还稳住了__ (学生交流。)
当学生说到观众时,引导学生找出前两次少年表演时描写观众的神情的句子,品读感悟。
少年稳住了一切,他成功了!全场沸腾了,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听着这掌声,少年__ (笑了),老者__ (笑了),观众__ (笑了),他们为何而笑呢
写话练习: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
少年笑了,因为________
老者笑了,因为________
观众笑了,因为________
学生动笔写,写好进行交流。
如果当时你也在现场,你会说什么
四,小结全文:
读到这儿,我相信同学们已经深深地感受到了顶碗少年那颗锲而不舍,勇敢顽强的心。真心希望我们班的每一个同学都有一颗这样的心,在生活中,在学习上,不怕困难,永不退缩。
五,回归文本:
回顾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并以这件事让学生分3段,明确这种写作方法,通过一件事来阐述一个道理,可以运用到以后的写作中。
六,板书:
顶碗 失败 失败 成功
少年 不放弃 拼搏 强者
教后反思:
阅读课文的教学要舍得取舍
《顶碗少年》是1篇阅读课文。这篇文章为我们介绍了文章描写的一场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演杂技的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败了,但他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切重新开始;第二次,碗又掉下来了,少年又镇定下来,手捧着新碗,深深向观众鞠了一躬;第三次,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多少年后,作者每每想起,总会产生一阵微微的激动……
我在进行教学设计解读教材时发现文本有很多的点可以切入,如顶碗少年的表现,观众的反应,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的几次出现。一节课的教学不可能照顾这么全面,权衡之下,只能忍痛割舍,抓住少年的表现来设计教学,达到教学目标。
教学中我主要是通过指导学生阅读顶碗少年两次失败后的表现来感悟少年在挫折面前永不放弃的精神。为了引导学生突破这一重点,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少年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你是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中体会到的。然后让学生品读课文,找到相应的句子,抓住少年的神情表现来感悟少年在连续两次失败后永不放弃的精神。在学生感悟理解的同时穿插观众的反应,老者的描写,既深化了少年的形象又适时进行习作的指导。
通过阅读课文,弄清故事的梗概,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抓住重点句子理解,把握主要内容,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坚持一次次表演,最后获得成功的。通过分析领悟作者看表演时受到的启示;感悟"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面对挫折应有的信心和勇气,领悟做人的道理。
本堂课我的整体思路是清晰的,但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在教学少年两次失败的时候语句的理解还不够透彻,写作上的技法没有点明,以致后面的相关教学有点模糊。如果能做到位,学生后面的理解会更轻松,更到位。其次是课文结束的省略号的处理,我只是把学生停留在少年的身上进行想象,而没有让学生更深地领悟少年身上的精神,最后的环节可以让学生在"微微激动"上展开想象,这样或许会更好。
一堂课,一次锻炼,从锻炼中吸取教训,总结经验,使得驾驭课堂的能力逐步提高,能更加从容地站立在课堂之上,我想这是最重要的,也是我今后要努力的方向!
北京版六上《顶碗少年》教案 篇10:
学习目标
1、借助词典,联系上下文,理解“座无虚席、惊羡、歉疚、惊心动魄、陶醉”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体会文章蕴含的哲理,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胜利的道理。
4、学习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课前准备
1、课前选读哲理小故事,试着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
2、课文最后一段的课件。
课时布置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看杂技扮演吗?谈谈你的感受。
是的,杂技是一项很复杂的扮演,有时一个节目经过几年的训练,可以说是台上3分钟,台下十年功。但是你想过没有,当一个杂技演员在扮演时两次出现了失误,他还有信心扮演下去吗?今天我们就来读读顶碗少年的故事,你或许你会从中悟出一定的道理来。
板题:
顶碗少年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2、同桌互相听读,纠正字音后练习读熟。
3、默读课文分段,看看课文是分几局部写的,每局部写了什么内容。
(第一局部:1~7自然段 写顶碗少年不怕两次失败,第三次终于稳住了头顶的那一叠瓷碗,赢得了所有观众的热烈掌声。第二局部:8自然段 写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三、自学感悟,理解课文
出示自学考虑题,同学小组自学讨论:
1、默读课文,找一找画一画:
“一摞金边红花大瓷碗”在文中出现了几次?每一次的'出现你都有什么感受?
2、自由读课文第二局部,理解所要表达的含义。
四、汇报交流,朗读体会
1、指名交流讨论结果。
2、结合汇报让同学朗读相应的局部,朗读第一局部让同学充沛地在读中去体会少年的心理变化及观众的心情。
3、青丝老者会对少年说些什么呢? 引导同学发散思维。
4、反复读,反复品味“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经常会想起这位顶碗少年,想起那一次的演出,每每想起,我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从文中的省略号你读出了什么?
5、有感情朗读全文。
五、畅谈感受,明确哲理
学习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
总结: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刻刻都会遇到失败的考验,但是,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是胜利者。在山穷水尽和绝境里,假如我们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再搏一下,可能会迎来温暖的春风;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再拼搏一下,就会到达大海的此岸;在一眼望不到顶的山脚下,再拼搏一下,就一定会登上世界最高峰……课文学完了,但是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位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六、拓展延伸,启迪思维
课文中作者只用了很少的笔墨写青丝老者,但正是这位老者的出现,使故事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他给少年的仅仅是几句话,但他给少年的也许是能启迪少年一生的哲理,请你按提示改写课文:
在以后的岁月里,不知怎的,我经常会想起那位矮小结实的青丝老者,想起……
《顶碗少年》教案 篇11:
教材简析
本文1篇写人的,情节简单而又一波三折,十分吸引学生;表述层次清楚,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作者对人物神态,动作和外貌的描写生动细腻,适于学生学习写人的方法,并作语言的积累。语句优美,适于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2.弄清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3.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重点难点
读懂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问题。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取得成功。
结合课文内容以及收集到的资料信息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准备
多媒体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看过杂技吗?都看过那些杂技表演?
2.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看到的都是杂技演员在舞台上成功的表演。其实,杂技师一项很复杂的表演,“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一位普通的顶碗少年,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过去了二十多年仍记忆犹新。我想,这位少年同样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一同回到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去感受那激动人心的一幕。(教师板书课题)
3.介绍作者。
4.教师导读:《顶碗少年》讲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二、提纲导路,学生自读
1.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不失风度惊心动魄附和陶醉不知所措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3.填空:这真是一场的杂技表演。
4.把令你感到的句子画出来,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三、自学反馈,整体感知
1.认读生字新词,正确认读文中的多音字。
喝(hè)彩 屏(bǐng)住气 附和(hè) 结(jiē)实
2.理解词语的意思。
3.指名反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快速默读课文,了解的表达顺序。(作者采用回忆的方式描写二十多年前的故事,以杂技表演的顺序“第一次失败——第二次又失败——第三次成功”为线索进行描写,最后抒发内心的感叹和激动。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5.交流:读了课文,你觉得作者当年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
6.教师小结:是呀,这场杂技表演令作者永生难忘,接下来就让我们通过课文的描述也去好好感受一番。
四、品析文本,感悟哲理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找找哪些描写让你感受到了杂技表演的惊心动魄,并在一旁写上自己的理解与感受。
2.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1)少年的表现。
(2)碗的描写。
(3)观众的反应。
3.教师小结过渡: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呀,然而令作者永生难忘的仅仅是顶碗少年高超的表演技艺吗?如果不是,那到底是什么让作者每每想起心中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呢?
(1)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少年面对失败时的表现进行品析。
(2)教师导言:在亲眼目睹了表演的全过程后,作者对这场杂技表演发出了怎样的感叹?请从文中找出来。
(3)指名反馈:“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
(4)引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5)交流:你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来什么?
4.了解结尾的表达效果。
5.学生练习有感情地齐读课文首尾两个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
1.教师引导交流:作者从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感悟到了一个人生哲理,那么学完这篇课文,你们又获得什么启示呢?
2.学生畅所欲言。
3.教师总结。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词句。
2.选做:写一写读后的感想。
顶碗少年优秀教学设计 篇12:
教材简析
文章描写了一场扣人心弦的杂技表演。演杂技的顶碗少年第一次表演失败了,但他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一切重新开始;第二次,碗又掉下来了,少年又镇定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向观众鞠了一躬;第三次,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多少年后,作者每每想起,总会产生一阵微微的激动……
文章描写了顶碗少年三次表演的过程,紧紧围绕表演的“惊心动魄”展开,主要抓住“少年、观众、碗”具体描写,突出表现了杂技表演的紧张程度。
本文教学要点,一是弄清故事的梗概,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二是感悟“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面对挫折应有的信心和勇气;三是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自己的体会和感悟。
l重点难点
1、重点:结合“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拚搏”这句话,从描写少年三次表演“失败-失败-成功”的三大意象(少年神态、碗、观众反应)来品读了解。
2、难点:从少年的表演过程体会文章的主旨。
l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学生在学习习惯和语文课堂呈现两个特点,一是平时课堂讨论发言热烈,但是在公开课场合却噤若寒蝉,需要花大力气引导,激其兴趣。二是喜欢朗读课文的人比较多,但是朗读水平不高。
l教学过程简说:
一、课前读书汇报:
请一名学生进行课前读书汇报,以预设的“林肯不畏失败”的故事引入本文教学。
目的:激发学生的兴趣,进行心理铺垫,为突破文章的难点做准备。
二、检查预习:
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预习《顶碗少年》这篇课文,所以首先进行预习检查。
PPT出示两个预习检查题,一是课文内容的整体把握,二是部分关键词语的认读。
目的:唤醒学生对于课文的理解,以便迅速地披文入义;词语的认读也是下一步朗读课文的需要,尤其是“惊心动魄”一词,是把握全文核心的关键和切入点,需要由此引入。
二、将“惊心动魄”一词放在文中“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这个中心句去理解。
教学步骤:初步理解“惊心动魄”是什么意思、它在文中的位置,请学生读这句话,并就这个句子质疑,然后带着提出的疑问浏览课文,从课文中寻找答案。找到句子的答案后,再一次品读这句话。
目的:从“惊心动魄”这个词引发对全文重点内容的思考。
三、组织学生仔细读一读描写这三次表演的段落,尤其要将少年的动作、神态、碗的状况和观众的反应的句子划出来。PPT表格出示
教学步骤:先组织研读每一次表演的经过,然后再整体地读第二至六自然段。读完每一次表演的部分,
以及全部段落读完后,要引导学生回读“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从一次次的分析中,读出不同的味儿。
目的:这一部分是全文的重点,主要要通过学生的反复阅读,特别是研读少年的动作、神态、碗的状
态和观众的反应的句子,来感悟表演的高难度和表演现场的紧张气氛。而这些环节,就是为了体现少年的顽强拼搏的精神。
四、引导学生讨论:少年连续两次失误,他内心已经没有多少信心,非常灰心了,这个时侯,是谁给了他鼓励和信心呢?
1、学生指读第四段有关白发老人的段落。
2、这位白发老人究竟低声说了句什么话,使之具有一种神奇的力量,使得少年“镇静下来”?情景思考:
PPT出示:他把手中的碗交给少年,然后抚摸着少年的肩胛,轻轻摇了摇,嘴里低声说_____________。少年心想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他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目的:引导学生进行深一层次的领悟,体会到另一层意思:在人生中,宽容和鼓励也很重要。
五、追问:少年终于表演成功,难道仅仅是因为老人的一句话吗?还有什么促使他重新燃起希望之火,开始第三次表演?组织学生讨论:点出主旨,这个环节可以众说纷纭了。
目的:这是很关键的部分,少年的成功和信心,不仅来自老者的鼓励,其实更要紧的是内因:他自己的意志和毅力。
六、引导探究,这次表演对作者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从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请将首位两段连起来读一读。
PPT出示首位两段。重点放在“激动”、“碎裂声”
这一环节的目的,在于进一步突破中心,少年的成功只是个案,作者等人得到启迪才是一个普遍化的道理。
七、拓展:少年的表演能否真正算得上成功?(讨论,辩论)
目的:考虑到到此为止,还有部分学生并不很明白少年的精神,所以,故意进一步将矛盾激化,让学生在“成功”与“不成功”的辩论中进一步明白道理。
八、结课:以林肯的故事和顶碗少年的启示结尾。
PPT出示:是的,人的一生是搏斗的一生。只有敢于搏斗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中,再搏一下,一定会迎来温暖的春天!
l教后反思:
在设计本文教学时,最初有两条思路,一是上述的思路,二是在开篇即抛出“表演是不是成功、精彩”的问题,然后趁着激化的矛盾,围绕“成功”、“不成功”两大矛盾读文寻句进行分析。
按理说,第二个思路会比较精彩,容易产生高潮。但是本班学生在有老师听课的时侯,不太愿意表现自己,所以我担心这一预想的矛盾如果激化不起来,就容易出现问题。故而从“稳妥”的角度考虑,选择了第一个思路,仅把第二个思路的矛盾讨论作为补充拓展。
从上课来看,做的比较好的是:
第一,从林肯的故事切入,抓住了“多次失败”、“最终成功”的对比,通过这种对比,让学生形成了基本的情感态度。
第二,从复习词语入手,抓住“惊心动魄”以及相应的“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这句话进入课文,应该说抓住了主要问题披文入义,基本达到了由点到面,点面结合,而且思路比较清晰的目的。
第三,设身处地,让学生进入情境。教学中不只一次让学生换位,换成少年本身、观众和老人,从不同的角度体会当时的情境,有利于加深对主题的感悟。
从以上三点来看,基本上体现了本次教研活动“高效”的目的。
欠缺的是:
第一,中间对少年三次表演的有关句子的品读落实不够,对学生预想不够,有些匆促。
第二,重点和难点突破不够。
《顶碗少年》评课稿
刘爱民
今天,聆听了陈老师执教的《顶碗少年》,受益匪浅。这堂语文阅读课,陈老师的整个教学思路是“以读代悟,以悟促读,读悟结合”,在读读悟悟中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课堂教学中体现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强调了师生对话的互动,积极倡导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实现了新课程理念下,阅读教学中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重视了学生的感悟、体验、理解和评价等综合能力的培养,真正做到了学生在学语文,在用语文。现结合本文内容谈谈自己肤浅的认识。
1、整体把握,抓主线
这篇文章主要描写了顶碗少年三次表演的过程,紧紧围绕表演的“惊心动魄”展开。(1)抓住少年表演时的动作、神情进行描写,表现顶碗表演动作的高难度;(2)具体描写了观众观看表演时的反应,突出表演的扣人心弦;(3)采用了拟人的手法对“碗”进行描写,不仅体现了表演的难度之大,还烘托了表演的紧张气氛。作者主要抓住“少年、观众、碗”具体描写,突出表现了杂技表演的紧张程度。因此,陈老师的教学首先是抓住了文章的主线,以此来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教学环节中老师设计的导言、问题、引读等都不能偏离文章的主线。文章的主线很清晰、明朗。陈老师沿主线引、沿主线导、学生很自然地沿主线学,沿主线思,沿主线悟。达到学有目标,学有重点。如导言中教师让一位学生讲述林肯的生平,以此来引导学生明白课文中要讲的道理也和课前的故事所蕴含的道理一样。然后从生字词的认读、理解中导出文章的重点句也是文章的主线“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老师 学生汇报时,由词到句,由句到段,由段到篇的理解和感悟都围� 这样设计,既找准了切入点,又适当地进行了变序教学,有利于突破重难点。从而让学生理解了“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既是作者看了表演发出的感叹,也是文章的。题眼所在。表达了作者对顶碗少年不畏艰难、不怕挫折、承受压力、敢于拼搏的赞叹。
2、抓好字眼,重感悟
在这个环节上,教师设计了一个表格,这个表格抓住了文中的重要字眼“少年”“碗”“观众”,学生在填写表格的过程中进一步感悟少年不放弃希望,不怕失败、敢于挑战的精神。同时,在学生的交流过程中老师不失时机的进行朗读指导,加以点拨。实实在在让学生在“读中思、思中悟”,最后出示一到扩展填空,进一步让学生在填空时理解少年为什么能取得成功。
总之,从教学设计和教学细节上看出陈教师的教风朴实,不设花架子,语文功底扎实,潜心研究文本。正像崔峦老师说的“教学的最高境界是真实,朴实,扎实,要真真切切地做到“三实”,达到简简单单教语文,本本分分为学生,扎扎实实求发展。
(小小建议:1、可否以小组为单位,把表格印发下来,让学生边讨论表填写重点的词语,这样既可以让学生学习写法又活跃了课堂气氛,同时对文章的重点字眼的理解更加到位。而且我个 重点应该引导学生分析少年的成功离不开两点因素:自身的努力和功底;老者适时地鼓励。从而使学生对课文最后一节的理解有所突破;2、进一步指导朗读,学生读书的拖腔比较严重;3、能否变说体会为写体会呢?4、缺少了一点板书。)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 篇13: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2.弄清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懂得“失败乃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3.透过对人物动作、神态的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感知作者表达情感的方式。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内容,能回答课后问题。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取得成功。
教学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以及收集到的资料信息理解课文最后一句话的含义。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导入新课
1.教师谈话:同学们,你们看过杂技吗?都看过那些杂技表演?
2.教师小结:同学们,我们看到的都是杂技演员在舞台上成功的表演。其实,杂技师一项很复杂的表演,“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一位普通的顶碗少年,给作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以至过去了二十多年仍记忆犹新。我想,这位少年同样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我们一同回到上海大世界的露天剧场,去感受那激动人心的一幕。(教师板书课题)
3.介绍作者。
4.教师导读:《顶碗少年》讲述的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自读课文。
二、提纲导路,学生自读
1.默读课文,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工具书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不失风度 惊心动魄 附和 陶醉 不知所措
2.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3.填空:这真是一场 的杂技表演。
4.把令你感到的句子画出来,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在旁边。
三、自学反馈,整体感知
1.认读生字新词,正确认读文中的多音字。
喝(hè)彩 屏(bǐng)住气 附和(hè) 结(jiē)实
2.理解词语的意思。
3.指名反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4.快速默读课文,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作者采用回忆的方式描写二十多年前的故事,以杂技表演的顺序“第一次失败——第二次又失败——第三次成功”为线索进行描写,最后抒发内心的感叹和激动。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5.交流:读了课文,你觉得作者当年看了一场怎样的杂技表演?
6.教师小结:是呀,这场杂技表演令作者永生难忘,接下来就让我们通过课文的描述也去好好感受一番。
四、品析文本,感悟哲理
1.学生快速默读课文,找找哪些描写让你感受到了杂技表演的惊心动魄,并在一旁写上自己的理解与感受。
2.指名反馈,全班交流。
(1)少年的表现。
(2)碗的描写。
(3)观众的反应。
3.教师小结过渡: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呀,然而令作者永生难忘的仅仅是顶碗少年高超的表演技艺吗?如果不是,那到底是什么让作者每每想起心中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呢?
(1)引导学生找出文中描写少年面对失败时的表现进行品析。
(2)教师导言:在亲眼目睹了表演的全过程后,作者对这场杂技表演发出了怎样的感叹?请从文中找出来。
(3)指名反馈:“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
(4)引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5)交流:你从文末的省略号中读出来什么?
4.了解文章结尾的表达效果。
5.学生练习有感情地齐读课文首尾两个自然段。
五、总结全文
1.教师引导交流:作者从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感悟到了一个人生哲理,那么学完这篇课文,你们又获得什么启示呢?
2.学生畅所欲言。
3.教师总结。
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朗读课文。积累词句。
2.选做:写一写读后的感想。
板书设计:
4.顶碗少年
少年的动作(难度很大)
杂技表演 (三次) 对碗的描写(气氛紧张)
(惊心动魄) 观众的反应(扣人心弦)
坚持
六年级下册《顶碗少年》教学设计 篇14:
教学目标: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把握主要内容,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点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
★学习作者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重点:
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方法。
教学准备:
预习课文,熟读课文,自学生字词,了解作者赵丽宏。给学生推荐赵丽宏的作品《三峡船夫曲》《雨中》《学步》《雨中的鸽子》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欣赏杂技)教师谈话:同学们,今年的春节联欢晚会你看了吗?还记得其中的杂技表演节目《抖杠》吗?让我们再来回顾那精彩的一幕。
你想说什么?
是啊,杂技表演已经作为一项艺术搬上了春晚的大舞台,那么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场少年顶碗的杂技表演。 (上课)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介绍作者(出示):赵丽宏,1951出生,著名的诗人、散文家,上海人。发现和表现社会生活和自然的美,是赵丽宏散文创作的主旋律,他的作品感情真挚细腻,文风清丽典雅,被誉为“捕捉生活色彩和芬芳的诗”。代表作有《三峡船夫曲》、《雨中》、《学步》、《雨中的鸽子》等。
同学们课后可以去读一读。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作者说他看过的一次演出,二十年来每每想起,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那到底是一次怎样的演出呢?让我们一起打开课本,翻到第11页。
自己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一场杂技表演中,一位少年表演顶碗时,头顶上的碗两次失误掉了下来,少年不气馁,第三次顶碗终于获得了成功。)
板书:一次——失败 二次——失败 三次——成功
同桌之间说一说主要内容。
三、品读课文,明白道理
1、读了课文,能用一个词说一说:作者看了一场( )的杂技表演。(出示)
2、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那么作者是怎样描写这三次表演的呢?默读第3-7自然段,边读边用铅笔画出你感受最深的句子,自己读一读。
3、全班交流:
我们先来看第一次表演(出示),从哪些地方读出了惊心动魄。
“在轻松幽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摞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上摇摇晃晃,却总是不掉下来。”“最后他骑在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个人一会儿站起,一会儿躺下,一会儿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站在别人晃动着的身体上,很难再保持平衡,他头顶上的碗,摇晃得厉害起来。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摞碗突然从头上掉了下来!”“这意想不到的失误,让所有观众都惊呆了。”“台上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小结:小结:同学们,对其他人或事物的描写,可以间接衬托出想要描写的人或事物,这样的描写方法叫侧面描写。这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作者既写了少年精彩的表演,又写了观众的反应和碗,这就是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描写方法。我们在自己的写作中也可以用到。接下来我们用刚才的学习方法读第二、三次的表演,从哪些地方读出了惊心动魄!
第二次顶碗时:“少年很沉着,不慌不忙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到最后关头了,又是两个人叠在一起,又是一个接一个艰难的转身”。“碗,又在他头顶厉害地摇晃起来。““观众们屏住气,目不转睛地盯着他头上的碗……眼看身体已经转过来了,几个性急的外国观众忍不住拍响了巴掌。”“那一摞碗却仿佛故意捣乱,突然跳起摇摆舞来。少年急忙摆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碗,又掉了下来。”“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第三次顶碗时: “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当那摞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欣赏视频)你有什么想说的?
四、拓展延伸,领悟道理
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所以每每想起,作者内心总会有一阵微微的激动,他想到了什么?请你联系自己实际写下来。
总结:同学们,在我们的生活中,时时刻刻都会遇到失败的考验,但是,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是胜利者。在山穷水尽和绝境里,如果我们再搏一下,也许就能看到柳暗花明;在冰天雪地的严寒,再搏一下,可能会迎来温暖的春风;在无边无际的大海上,再拼搏一下,就会到达大海的彼岸;在一眼望不到顶的山脚下,再拼搏一下,就一定会登上世界最高峰……课文学完了,但是让我们永远记住那位顶碗少年给我们的启迪。
板书设计:
顶碗少年
少年 正面
惊心动魄 观众
侧面
碗
失败乃成功之母
顶碗少年教案 篇15:
教学目标: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结合课文内容理解重要语句的含义及文章的主旨。
阅读需要突破的核心问题:少年两次失误后的表现有何不同,反映了少年怎样的心情?
写作训练的借鉴目标:学习用心理描写来刻画人物。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句子的含义,根据课文提供的具体语境来为人物设计心理活动。
教学难点:
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设计导语,激发兴趣
昨天我们认识了一位美国费城的小男孩。这位体弱多病的男孩在父亲的鼓励下终于克服了内心的恐惧,勇敢地迈出了人生的第一步。故事感人,又发人深省,让我们获益非浅。
今天,老师想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故事的主人公也是一个男孩。不过,他不是外国小孩,而是一位英俊的中国少年。
明确要求:认真倾听,听完故事后,概括故事主要内容。
(备注:对课文内容作一些处理,选择文中主要情节讲述故事)
二、倾听故事,概括内容
主要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请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要求:讲清楚时间、地点、人物、事件
说明:不让学生接触文本,采用听故事这种形式,是为了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故事情节上。为概括打基础。
三、引入新课,介绍作者
故事中的这位英俊少年是散文《顶碗少年》中的主人公,作者是赵丽宏。赵丽宏,上海市崇明人,是我们的同乡。
板书:顶碗少年
赵丽宏
四、沉浸文本,理解课文
1、思考:结合课文内容,请谈谈你对这位少年的印象。
①学生默读课文,圈画有关内容,并简记自己的观点。
②朗读感悟,交流。
说明:引导学生抓住少年三次表演的动作、神态进行分析
2、训练:根据上下文,揣摩少年在两次失败以及在老者的鼓励后,可能会产生的心理活动
①学生根据上下文揣摩少年的心理活动,任选一处形成文字
②组织交流活动
3、小结:探究少年成功的原因
①客观原因:老者的鼓励
②主观原因:自身的努力
五、拓展思维,提升感悟
1、主要写了顶碗少年,为何文中多处提到观众的反映?
2、读完,你得到了什么启迪?
六、作业:(2、3选做)
1、抄写词语:优雅惊羡颓废迷惘座无虚席不知所措
2、选择以上三个词语写一段话。
3、第五段中有一处省略号,请试着补出其省略的内容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 篇1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弄清课文内容,了解课文的表达顺序,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坚持一次次表演,最后获得成功的。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语言。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同桌相互交流、正反双方辩论等方式,透过人物的动作、神态描写,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初步培养面对失败不气馁的精神,懂得“失败是成功之母”的人生哲理。
教学重点:
抓住人物的动作、神态,弄清顶碗少年是怎样面对失败,坚持表演,最终获得成功的。
教学难点:
领悟作者看表演时受到的启示。
课前准备:
20xx春晚杂技《梦蝶》图片。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视频激趣,导入新课
1、观看20xx春晚杂技《梦蝶》图片。
2、同学们,刚刚我们观看了一场美轮美奂的杂技表演,你能不能说说这场杂技给你留下的印象?
3、学生自由反馈预设:很美,很惊险,如果一不小心,表演可能就会失败。
4、是的,一场精彩的杂技表演并不是偶然的,它需要表演者付出无数艰辛的努力。今天,我们就随着作家赵丽宏的文字,去看一场惊心动魄的顶碗杂技表演。
5、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走近作者
1、你对本文的作者赵丽宏了解多少?
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作者的资料。
2、根据学生的交流情况作必要补充。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自己喜欢的部分画下来,多读几遍。
2、检查字词理解情况
⑴通过预习,你还有没有不理解的词语,有的话请提出来。
⑵有谁能为提出问题的同学答疑解惑?
⑶根据学生的反馈情况作必要补充。
3、指名分段读课文,相机指导字词。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4、反馈情况
主要内容:一位表演顶碗的少年在接连两次失败的情况下,顶住各方面的压力,不断尝试,最终获得了成功。
四、交流、辩论,明白道理
1、上课伊始,我们观看了《梦蝶》这一杂技表演,同学们都觉得很精彩,那么顶碗少年的表演你觉得精彩吗?成功吗?
2、教师根据学生的观点,引导学生分成两方:一方认为顶碗少年的表演很精彩,很成功;一方则认为顶碗少年的表演不够精彩,不很成功。
3、正反双方展开辩论:同一观点的同学坐在一起,互相交流,归纳总结本方的观点。
4、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展开辩论。正反双方各选出四名辩手,展开辩论。首先由双方一辩表明各自观点,接着双方展开激烈辩论,最后又双方四辩总结陈词。教师及时推波助澜,激化矛盾,引领学生对自己的观点进行深入思考。
⑴具体观点归纳如下:
正方认为顶碗少年的表演是很精彩,很成功的:
①精彩之一——第一次顶碗时:“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柔软而又自然地舒展着肢体,做出各种各样令人惊羡的动作,忽而卧倒,忽而跃起??碗,在他的头顶摇摇晃晃,却总是不掉下来。”“他骑在另一位演员身上,两个人一会儿站起,一会儿躺下,一会儿用各种姿态转动着身躯。”
②精彩之二——第二次顶碗时:“少年很沉着,不慌不忙地重复着刚才的动作,依然是那么轻松优美??到最后关头了,又是两个人叠在一起,又是一个接一个艰难的转身”。
③精彩之三——第三次顶碗时:”这真是一场惊心动魄的拼搏!当那叠碗又剧烈地晃动起来时,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
④成功——尽管顶碗少年前两次的表演失败了,可是他没有被失败吓倒,在一次次努力之后,第三次表演获得了成功。从“全场响起了暴风雨般的掌声”,可以感受到,观众
反方认为顶碗少年的表演不够精彩,不很成功的:
①少年前两次的顶碗表演时,由于没有把握好平衡,头顶上的碗两次掉下来摔碎了——“在一个大幅度转身的刹那间,那一大叠碗突然从头上掉了下来!”;“那一叠碗却仿佛故意捣乱,突然跳起摇摆舞来。少年急忙摆动脑袋保持平衡,可是来不及了。碗,又掉了下来。”
②从观众的反应看出——“观众中有人在大声地喊:‘行了,不要再来了,演下一个节目吧!’好多人附和着喊起来。”观众对少年表演中出现的两次失误不满意。真正精彩、成功的表演,应该是一次就成功,而不应该是第三次。
③从少年表演失误后的表现看出来——第二次:“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⑵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充分自主读书,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各抒己见、畅所欲言,不管是赞成哪方观点,陈述时都要做到有理有据,“理”,即自己的观点,“据”,即从课文中寻找相关句子证实自己的观点。
⑶教师根据学生充分交流、辩论的基础上,适时引导:
①相对于我们平常所看到的杂技表演,顶碗少年的前两次表演出
现了失误,的确并不精彩;
②从顶碗少年在表演中所体现出来的不怕失败,面对两次失败,勇于拼搏的精神来看,他的表演是十分精彩、成功的。正是有这样的拼搏精神,他的第三次表演才取得了成功。
③如果,少年第一次表演就成功了,那么看表演的观众可能会在当时给以响亮的掌声,但没过几天可能就会遗忘。而这位顶碗少年历经两次失败终于获得成功这一体验,是很多观众以前没有接触过的,这不仅是他们觉得新鲜,还是他们感到震惊。特别是最后,少年战胜一次次失败获得成功,他以及杂技班的人们面对失败时态度,给观众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所以作者在以后的岁月里,才会常常想起这位顶碗少年。
五、感情朗读,升华情感
1、在学生找到课文中描写少年神情、动作的句子论证自己的观点时,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体会少年两次失误后的心理活动。
2、指导学生朗读描写少年神情、动作的句子,感受少年的心理活动。
3、拓展延伸,想象说话
⑴如果你是那个白发老者,你会对少年说些什么?
⑵你的生活、学习中有没有遇到过困难和失败,你是怎么做的?学习了本文,你得到什么启示?
六、布置作业
以《失败乃成功之母》为题,写一则小短文。
板书设计:
顶碗少年
正方反方
↓↓
精彩不精彩
(战胜失败,获得胜利)(两次失利,技艺不精)
失败乃成功之母
顶碗少年教学设计 篇17:
一、导入
1、师:同学们,看过杂技表演吗?都看过哪些杂技表演呢?
2、师:同学们,我们看到的都是杂技演员在舞台上成功的表演。但在这成功的背后,饱含着演员们多少汗水和泪水。正可谓“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看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吧,让我们认识一位顶碗少年。
3、教师板书课题。
二、提纲挈领,整体感知
1、检查预习效果,引导整本感知。
师: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作者是怎样评价这位顶碗少年的?
2、交流、反馈。
三、品词析句,强化语感
师:在文中,作者称这位顶碗少年为“强者”。作者为什么会称他为“强者”呢?你从文中的哪些语句感受到他是一位“强者”?自由地读课文,你可以边读边在书上圈一圈,画一画。
(一)重点引导学生抓住以下句段,感悟哲理
1、预设(一)第一次表演
出示:“在轻松优雅的乐曲声里,只见他头上顶着高高的一叠金边红花白瓷碗……那一大叠碗突然从他头上掉了下来!”
(1)师:从这些句子中,你读懂了什么?你是从哪些词语中体会到的?
教师创设情景,指导朗读:同学们,少年娴熟柔美的动作带给了我们美的享受,可那摇摇晃晃的碗却让我们不由得紧张起来,让我们把那份紧张读出来。
(2)师:可是,意外还是发生了,那一大叠碗从少年头上掉了下来,此时观众的反映怎样?少年的表现又如何?
出示:“台上,却并没有慌乱……”
(1)师:此时少年的心情是怎样?(引导学生抓住神态“微笑着,动作鞠了一躬”来体会少年歉疚的心情)
(2)师:此时此刻,少年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小结
2、预设(二)第二次表演
出示:“于是,音乐又响起来,碗又高高地顶到了少年头上……碗,又掉了下来……”
师:你读懂了什么?从哪些词体会到的?
(引导学生抓住“很沉着”、“不慌不忙”等词体会少年的沉着坚定,毫不气馁)
师:是呀,当音乐再次响起,我们多么希望表演能顺利完成,可表演还是失败了,此时此刻,少年的心情又是怎样的呢?
出示“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师:看到少年的再次失败,观众有何反应呢?观众在议论写什么呢?
师引读:是呀,再一次的失败严重地打击了少年的自信心,这使他——面对如此多热情的观众,又一次的失败,让少年愧疚不已,于是他——
3、预设(三)第三次表演
出示:“当那叠碗又剧烈晃动起来,少年轻轻抖了一下脑袋,终于把碗稳住了。”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话。
(2)师:同学们,顶碗少年的成功容易吗?他经历了几次失败?为什么经历了两次失败后,少年还能成功?
(一方面来自老者的鼓励,另一方面是少年有坚持不懈,勇于拼搏的精神。)
四、创设情境,引导想象:
师:那位白发老者对顶碗少年说了什么呢?
五、拓展延伸,迁移运用
(1)同学们,少年的成功容易吗?他经历了几次失败?
(2)就在你的面前,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你们从中受到了怎样的启发呢?
(3)经历了两次失败之后,少年终于获得了成功,每当作者想起这个?
(4)顶碗少年,心里总会有微微的激动,在作者心中他是一位真正的强者,是他给了作者人生的启迪。
“只有敢于拼搏的人,才可能取得成功。在山穷水尽的绝境里,再搏一次,也许就能看到柳安花明!……启迪。
(5)拓展练习,补充句子
在_______________,再搏一下,也许_____________________。
(6)此时此刻,你想对顶碗少年说些什么?
(7)再次朗读最后一段。
六、总结提练,升华情感
(1)师总结:同学们,人生的道路上不可能一帆风顺,不经历风雨,怎么能见彩虹。我们总会遇到困难和挫折,甚至失败。
(2)老师引导再读最后一段。
(3)推荐相关文章阅读,开阔视野。
板书设计:
4顶碗少年
镇定自信→紧张失败
丧失勇气→镇静再失败
自信→充满勇气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