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精编13篇
通过实例演示加法运算定律,结合具体情境引导学生探索,鼓励自主思考与讨论,帮助理解加法的交换与结合性质,如何运用这些法则解决实际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相关内容,供您学习参考!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篇1
教材第8~9页。
1、结合具体情景,经历探索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掌握100以内数加减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计算。
3、在解决简单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通过对这一部分的综合学习,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根据教材创设的主题图和加减法的含义,比较轻松的列出算式,自己试着算一算,在汇报算法。在列竖式计算时,可能分两步列两个竖式计算,也可能列一个连写的竖式进行计算。
在出示了情境图和问题之后,学生通过认真观察、收集信息,列出算式之后,根据已有知识经验来解决现有的问题。在练习时,要注意学生的书写格式,并注意进位和退位。让学生认真审题,再计算中发生的错误要及时纠正。
让学生通过类推的`方法学会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让学生通过类推的方法学会用竖式计算加减混合运算的方法。
课件
一、复习导入用竖式进行计算。
(1) 54 + 26 + 15 =
(2) 90 – 58 – 24 =
这样设计是让学生对刚学过的连加、连减的复习进行巩固,为列竖式学习加减混合运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指导探索。
1.创设情景
今天,住在森林公园的小松鼠们可高兴了,大家想去看一看吗?出示情境图
那位小朋友根据情景图来讲个故事?学生讲故事
那位小朋友能根据情境图编一道题?
这是我编的题:原来有46颗松果,吃了28颗松果,妈妈又采来35颗松果,现在有多少颗松果?你能列出一个混合算式吗? 46 – 28 + 35说一说,这道题与我们上一节课已经学习的连加与连减的两步式题有何区别和联系?
2.学生独立试做46 – 28 + 35 3
生(2)还可以怎样算?
让学生试着说做这种题时要注意些什么问题?
在这一环节中,根据已学过的100以内的加减法的有关知识,通过类推来解决这一问题。让学生通过情境图讲故事、编题。培养学生的思维和观察能力。引导学生分析列竖式进行计算加减混合,并比较那种竖式计算的简便。我能行:
3.我有22个气球,放走了16个,又买了18个气球,他现在有多少个气球?
列混合算式进行计算?
22 – 16 + 18 = 24 (个) 4.试一试、列竖式进行计算。
38 + 47 – 65 =
53 + 40 – 37 =三巩固练习练一练
1.先估计一下结果,再计算。
73 – 39 + 46 =
43 + 27 – 50 =
42 + 50 – 66 =
96 – 80 + 35 =
2.找书包。
3.公共汽车上原有38名乘客,到儿童活动中心有9名乘客下车,有12名乘客上车。汽车上现在有多少名乘客?
4.公共汽车上原有28名乘客,到儿童活动中心有13名乘客下车,有9名乘客上车,汽车上这时有多少名乘客?
到了人民商场时,有16名乘客下车,有14名乘客上车,汽车上这时有多少名乘客?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那些收获?
五、作业
第9页第3、4题。
板书设计
加减混合运算
原来有46颗松果,吃了28颗松果,妈妈又采来35颗松果,现在有多少颗松果?
46 – 28 + 35 = (颗)
加减混合运算得计算方法在一年级已经学过,学生在学习了两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加减混合运算比较容易掌握,但是限于二年级学生的特点,思维处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像混合运算这样需要较强注意力的知识点,在具体运用中,常常出现运算顺序、计算错误等情况,所以应引导学生养成认真的好习惯,并要强调:加减属于同级运算,计算时要按从左到右的顺序依次计算。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篇2
p28/例1(加法交换律)p29/例2(加法结合律)
1课时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合作交流
主题图挂图
学习流程设疑导入
情景图导入
出示27页情景图,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预习提纲
1、如何列式。
2、为什么列的式子不同?它们的结果是怎样。它们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3、试着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
4、通过这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能不能用一句话说出来。
5、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加法交换律吗?
6、例2的式子能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有几种方法。
7、不同的方法计算结果怎样。
8、再举出几个这样的例子。通过这几组算式,你们发现了什么?能不能用一句话说出来。
9、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结合律。
展示互动
学生展示的方式、内容等
教师预设需补充、分析、强调的地方
1、将讨论的式子的关系向各组同学展示。
2、各小组展示自己小组记定律的方法。
3、分别说说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运算定律的`。
4、讨论为什么要学习运算定律。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探究提升
(△+☆)+○=△+(☆+○)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
+☆=☆+△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归纳反思
学生小结本节课学习的加法的运算定律。
今天这节课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你能把这些运用于以后的学习中吗?
达标测评
1、填空
(69+172)+
○69+(
+28)
300+
=600+
a+b=
+
+36=25+
2、p28/做一做
p31/4、1
板书设计
加法的运算定律
a+b=b+a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a+b)+c=a+(b+c)
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篇3
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①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初步理解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小数加法同样适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运算。
②过程与方法: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和良好的计算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数感。
③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做事认真、讲究方法、注重实效和团队合作意识。
自制课件
1、复习:看哪组算得快。(开火车比赛。比赛规则:每列的第一个同学做完后第二个同学接着上来做,比比哪一列最先算完,其他同学边看边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 +=
+= +=
+= +=
(+)+= (+)+=
+(+)= +(+)=
2、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出示课件):芳芳想买一支钢笔元、一个卷笔刀元、一瓶墨水元和一支铅笔元,该带多少钱?
指名不同算法的同学板演。思考:
你是怎样算的?
这样算有什么好处?
同学们喜欢哪一种算法?为什么?
3、揭示课题。
《把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
4、总结归纳。
分小组讨论:小数加法简便运算的解题步骤有哪些?(先观察数的特点,看能不能凑成整数,再根据定律选择合适的算法,然后进行计算,最后还要检查。查运算顺序是否正确,查数字是否抄错,查每一步的计算结果是否有出错。)
5、课堂练习。
(出示课件:)任选一组文具计算它们的`总价。
(1)、圆珠笔元 圆规元 直尺元
(2)、彩笔元 橡皮元 涂改带元 别针元
(3)、圆规元 卷笔刀元 橡皮元 订书机元 墨水元
6、拓展练习。
(1)、判断下面各题哪些能用简便方法计算,能的在()里打“√”,不能的在()打“×”。
+ ( ) ++( )
++( ) +28+( )
(2)、填上一个数,使计算简便。
++( )
( )
(3)、运用今天的知识出一道题考考同桌。
7、总结:
同学们,这节课咱们学习了哪些知识?大家想一想还有什么问题吗?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和“小数连加、连减和混合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在教学设计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密切联系生活。以同学们购买文具为主线。在计算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得到情感体验。
2、改变学习方式。从问题出发,提出猜想,通过自主举例、验证,合作交流,探索出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加法的运算,在实现这一目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及应用意识等多元目标。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篇4
①认知目标:使学生初步理解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小数加法同样运用,并会运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小数的简便运算。
②能力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综合的能力和良好的计算习惯,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③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做事认真、讲究方法、注重实效和团结合作意识。
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小数加、减法的意义和计算法则”和“小数连加、连减和混合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在教学设计上力求体现以下几点:
1、密切联系生活。以同学们春游购物为主线。在计算每组商品的价线中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积极、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在活动中得到情感体验。
2、改变学习方式。从问题出发,提出猜想,通过自主举例、验证,合作交流,探索出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同样适用于小数加法的运算,在实现这一目标的同时,培养学生的演绎推理能力及应用意识等多元目标。
自制课件
㈠创设情境,初建表象
出示“春游购物”情况表,让学生仔细观察,哪几组商品的价线刚好合并成整元数?并根据这些信息,说说怎样判断两个小数能否合并成一个整数?
㈡自主探究,学习新知
1、回忆定律
说一说整数加法有哪些运算定律?
2、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①问题: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小数加法也适用吗?
②先独立举例验证,然后小组合格交流。
③小组汇报交流结果
结论: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对小数加法同样适用
3、解决问题,掌握方法
出示小明所买商品及其价格。
①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选择有代表性的算法)
②比较算法,哪一种算法更简便?
③小结:整数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数加法计算简便。
4、尝试练习,理解算法
学生独立完成“做一做”,教师巡视、关注学生对简便方法掌握情况。
5、看书质疑
㈢巩固新知,拓展应用。
㈣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还有没有什么问题?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篇5
第28页例1(加法交换律)和第29页例2(加法结合律)
1.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2.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加法交换律、结合律。
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
一、创设情境
1.引入谈话。
在我们班里,有多少同学会骑车?你最远骑到什么地方?
骑车是一项有益健康的运动,这不,这里有一位李叔叔正在骑车旅行呢!
(情景图演示:李叔叔骑车旅行的.场景。)
2.获得信息。从中你可以得到哪些信息?
(学生同桌交流,然后全班汇报。)
随着学生的回答,从左往右出示线段图,出现大括号与问题:
3.解决问题:能列式计算解决这个问题吗?(学生自己列式并口答。)
二、探索规律
1.加法交换律。
(1)解决例1的问题。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40+56=96(千米)
56+40=96(千米)
展示:从右往左再现线段图。
两个算式都表示什么?得数怎样?○里填什么符号?
40+56○56+40,
(2)你能照样子再举几个例子吗?
(3)从这些例子可以得出什么规律?请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出来。
(4)反馈交流。
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
(5)揭示定律。
①知道这条规律叫什么吗?
②把加数换成其他任意的数,交换律还成立吗?
③怎样表示任意两数相加,交换加数位置和不变呢?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示,好吗?(同桌轻声交流。)
④交流反馈,然后看书:看看课本上的小朋友是怎么说的。
⑤根据加法交换律对口令。
师:25+65=______(生:等于65+25)
78+64=______
⑥完成课本第28页下面的“做一做”:
300+600=()+()()+65=()+35
2.加法结合律。
展示:李叔叔三天骑车的路程统计。
(1)找出信息解决问题。
你能解决李叔叔提出的问题吗?
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多媒体展示线段图:根据学生列出的不同算式,表示三天路程的线段先后出现。
通过线段图的演示,你们发现什么?(不论哪两天的路程先相加,总长度不变。)
我们来研究把三天所行路程依次连加的算式,可以怎样计算:
比较88+104+9688+104+96
=192+96=88+(104+96)
=288=288
为什么要先算104+96呢?(后两个加数先相加,正好能凑成整百数。)
出示:(88+104)+96○88+(104+96),怎么填?
(2)你能再举几个这样的例子吗?
观察、比较这些算式,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秘密?(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来说。)
(3)揭示规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就是加法结合律。
(4)用符号表示。(学生独立完成,集体核对。)
(▲+★)+●=____+(____+____)
(a+b)+c=____+(____+____)
(5)①用语言表达与用字母表示,哪一种更一目了然?
②这里的a、b、c可以表示哪些数?
三、练习巩固
1.指出下面哪几道题运用了加法运算定律,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
(1)用“凑十法”7+9=6+(1+9)(运用了加法结合律)
(2)~(7)为教材练习五第4题(略)。
2.连一连。
83+315
64+(73+37)
87+42+58
315+83
(64+73)+37
87+(42+58)
56+78+44
78+(56+44)
想一想:最后一组连线的依据是什么?
四、小结
1.今天我们发现了哪些数学规律?
2.这些运算定律是怎样发现、归纳的?
3.对于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的应用,我们已经知道的有哪些?
五、布置课后作业
完成课本练习五第1题、第3题。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篇6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的过程,进行举例、观察、发现、验证并概括出运算律。
3、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结合律和交换律的过程,发现并概括运算律。教学流程
一、故事激趣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个有趣的动画,我们来一起看看吧。(师生观看动画片:《朝三暮四》)
师:看完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学生畅所欲言)
二、合作探究
1、加法交换律
(1)引出等式:
师:早上3个,晚上4个,一天吃的是3+4=7个,早上4个,
晚上3个,一天吃的是4+3=7个,它们的结果一样,我们就可以用什么符号把这两个算式连接起来?
根据学生的回答及时板书:3+4=4+3 (学生齐读等式)
(2)学生举例:你还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
学生举例——教师板书——检查正误
(3)观察发现:观察这些等式,你发现了什么?
独立思考——同桌交流——学生汇报
(4)进行验证:你们的发现正确吗?请举例验证。
小结:通过举例、观察、发现、验证,我们发现“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个规律在数学上叫做“加法交换律”,也就是今天学习的“加法运算定律”中的一个重要定律。板书课题。
(5)读书之悟:找出关键字。
(6)字母表示
用语言描述加法交换律比较麻烦,怎么表示既简单又清楚,试一试,用你喜欢的符号表示两个加数,用一个式子表示加法交换律。 学生要求:独立写——组内展示——全班展示
师:在数学上通常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a+b=b+a(齐读一遍)
想一想:a、b可以是什么数?(所有数)
(7)试一试:运用加法交换律填上合适的数
300+600=()+()()+ 65=()+35
0+15 =()+()a+ 80 = 80 +()
2、加法结合律
两个数相加,发现了加法交换律,三个数相加,又能发现什么呢?请看大屏幕
(1)出示例2,独立思考。
(2)学生独立列式计算。
(3)生板书不同计算方法并讲解计算思路(师及时引导)
小结:三天骑了多少千米,可以先算第一天和第二天,也可以先算第二天和第三天,结果一样。这两个算式可以用等号连接起来。适时板书:(88+104)+96 = 88+(104+96)
(4)猜想:三个数相加,改变了计算顺序,但结果一样。是不是所有的.三个加数,计算顺序改变,结果都相等呢?
(5)探究:请看这两组算式,对照学习要求自主探究
(69+172)+28 ○69+(172+28)
155+(145+207)○(155+145)+207
⊙计算比较
⊙认真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小组内交流你的发现。
学生汇报,师小结:这个规律就是加法的结合律: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举例验证。
(6)字母表示: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表示加法结合律。
3、阅读课本
三、畅谈收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篇7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结论”的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3、情感与态度:让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能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让学生经历“猜想——验证——结论”过程,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活页练习题
随堂课
一、加法交换律
(一)故事引入,得出猜想
1、讲故事
(同学们想听故事吗?老师今天给大家讲个《朝三暮四》的故事。)
古时候,有个老人养了一群猴子,这一天,老人对猴子说:“现在粮食不多了,要省着点吃。以后每天早上吃3个饼,晚上吃4个饼,怎么样?”猴子一听,怎么早上吃的比晚上还要少,不干,抗议!老人眼珠一转计上心头,马上改口说:“那么早上4个饼,晚上3个饼,好不好?”猴子一听早上多了一个饼,自己占便宜了,这才开心的答应了。
2、适设问
猴子占到便宜了吗?为什么?
3、巧引用
引:也就是什么没变,只是什么变了?(也就是猴子一天一共吃的饼个数没有变,只不过是早晚吃的个数换了换。)
4、活板书
早上吃3个饼,板书3,晚上吃4个饼,板书4,一共吃了3+4个饼,也就是7个饼。早上吃4个饼,晚上吃3个饼,一共吃4+3个饼也是7个饼,所以3+4=4+3。(猴子占到便宜了吗?)
5、细观察
观察等号两边的算式,你发现什么?(数不变,符号不变,和不变,位置交换)
6、得猜想
是不是任意两数相加,交换位置,和都不变呢?这只是我们的猜想,需要验证。怎样来验证呢?我们可以像这样举例子。
(二)验证猜想,得出结论
1、举实例
你能举出这样的例子吗?自备本上写一个。
谁先来?4+5=5+4你怎么知道相等的?左边,4+5=9,右边5+4=9,所以两边相等。所以下面请你这样说:左边4+5=9,右边5+4=9,所以4+5=5+4。谁再来说?1+6=6+1。这些都是几位数相加的例子?还有别的例子吗?12+11=11+12,这个例子和上面的有什么不同?还有别的吗?100+22=22+100,这个例子又有什么不同。还有吗?我们就不说了,用……表示。
评价:同学们举的例子都很好,不但想到一位数加一位数的例子,还想到一位数加两位数,两位数加一位数等等,这样各种类型的例子越多,验证的猜想也就越可靠。
2、得小结
这时,我们通过验证就可以来下结论了,谁能说一说?
两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它们的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3、想简写
用语言文字叙说比较麻烦,大家能不能用自己喜欢的符号、图形、字母等把发现的规律表示出来呢?在自备本上试着写一写。教师巡视,让部分学生上台展示创意,并让学生解释说明。
4、得结论
看来,用符号、字母等表示就是简单!在数学上,我们统一用字母a、b来表示两个加数,可以写作a+b=b+a这就是加法交换律,请大家读一读。
其实一年级你们就接触过加法交换律,看!数的分成,对吗?二年级也学过,笔算加法并交换加数位置来验算加法,是不是也是交换律?
二、加法结合律
过渡:刚刚,我们研究了两个数相加,发现了交换律,告诉你哦,数学家们研究了三个数相加,也发现了一个很重要的定律呢,你们想知道吗?
1、出示定律
请你们自己读一读,你能理解吗?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结合律。
2、分析定律
我们一起来分析。“三个数相加”,懂吗?谁来举一个三个数相加的例子。简单点的。4+6+8。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什么意思?也就是先算几加几?再加几?为了强调先算什么,老师在4+6外面加上括号。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也就是先算?再加几?我们只要怎么办?在6+8外面加上括号就行了。和不变吗?我们要计算。左边先算4+6=10再加8等于18,右边先算6+8=14,再4加14等于18,所以(4+6)+8=4+(6+8)
3、观察发现
观察等号两边的算式,你发现什么?特别是什么没变?位置没变。
4、自由验证
那么是不是三个数相加,位置不变,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是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和都不变呢?这虽然是数学家验证的结论,但我们学习数学要抱着怀疑的学习态度去学,别人说的就一定对吗?只有自己验证了,你才能说这个结论是对还是错。
你该怎么样验证呢?举例子。
就近五人一组合作交流每人举一个例子其中一个人记录。注意一定要左右算一算,看是不是和不变。
5、汇报交流
谁先说?左边……右边……所以……。这是几位数相加的?还有别的吗?这个例子和前面的有什么不同?还有不同的例子吗?还有吗?我们用……表示
6、事例验证
同样的,我们也可以举出生活中的事例来证明。看,我们班男同学34人,女同学21人,后边还有听课的老师12人,问一共多少人?可以怎样算呢?我们可以先算男同学的人数和女同学的人数,再加老师的人数,也可以先算男同学的人数和老师人数,再加上女同学人数,还可以先算老师人数和女同学人数再加上男同学人数。虽然运算顺序变了,但是都是求总共人数,所以和不变。
7、得出结论
现在我们可以肯定的说,数学家的结论正确吗?请你读一读,看看大家这次读得懂吗?如果用a、b、c来表示这三个数,结合律怎么表示呢?谁来表示一下?
8、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发现的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我们书中的小朋友也发现了找出来读一读,看看和我们总结的一样吗?我们把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统称“加法运算定律”你们都掌握了吗?下边我就来考考你们。
三、巩固练习
1.下面各题中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律?(以手势进行判断,用手掌代表加法交
换律,拳头代表加法结合律。)
82+0=0+82
●+★=★+●
(84+68)+32=84+(68+32)
75+(48+25)=(75+25)+48
(注意引导学生发现第4小题是运用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2.填空练习。
(45+36)+64=45+(□十□)
560+(140+70)=(560+□)+□
18+(24+82)=(18+□)+□
小结:看来运算律真有用,可以使计算变得很方便,大家把加起来是100的两个数放到一起先加,这可真是个好办法。
3.那么这两题要怎么算更简便!
25+32+4572+43+28
四、拓展延伸
著名数学家高斯以很快的速度算出了这样一个算式你行吗?
1+2+3+4+......+99
五、全课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掌握了什么?分别说一说。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篇8
教材通过李叔叔骑自行车外出旅游所行的路程引出问题,先教学交换律,再教学结合律;先教学运算律的含义,再教学运算律的应用。这样安排有三个好处:首先是由易到难,便于教学。交换律的内容比结合律简单,学生对交换律的感性认识比结合律丰富,先教学比较容易的交换律,有利于引起学生探索的兴趣。其次是能提高教学效率。交换律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活动可以迁移到结合律,迁移能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再次是符合认识规律。先理解运算律的含义,再应用运算律使一些计算简便,体现了发现规律是为了掌握和利用规律。
知识与能力
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过程,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情感与态度
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进一步增强对数学的兴趣和信心,初步形成独立思考和探究问题的意识、习惯。
重点: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够用字母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难点:使学生经历探索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的过程,进行比较和分析,发现并概括出运算律。
多媒体课件
课前小游戏:比眼力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师:孩子们,谁能说一说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内容?(加法运算定律)
你是怎么知道的?(看大屏幕上写的)
非常好,你是个会观察的孩子。
师:在四则运算中包含了一些规律性的东西,我们把这些规律叫做运算定律。加法的运算定律是什么呢?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加法运算定律。(板书课题——加法运算定律)
2.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1)师:漫长的暑假好多人都外出旅游放松心情去了,当然李叔叔也不例外,看他是怎么去的?(出示幻灯片)
生:骑自行车。
师:你们看的真准,再仔细看看,你从图中还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学生汇报自己了解的信息。
(3)根据你了解到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提问)
(4)学出问题: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二、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一)探究加法交换律
1.列式计算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应该怎么算?请自己列式计算然后汇报。(40+56和56+40,如果没有学生说出56+40这种算法,教师要引导他们这样列出)
2.两种算法不同,为什么结果是一样的?(因为都表示的是上午和下午的路程和,所以结果是一样的。)
3.既然这两个算式的结果是一样的,我们可以在里填上什么符号?(“=”号)
4.像这样的算式,你们还能举出例子来吗?
(学生举例)
5.仔细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特点?
(两个加数没有变,只是它俩的位置交换了,和不变。)
6.这样的算式我们能写完吗?你认为你举得例子左右两边一定相等吗?为什么?(因为无论它俩的位置怎样,都是算它们的和是多少,所以左右两边相等。)
7.揭示规律
(1)同学们,像刚才我们举得那些例子中包含的规律,就是加法的交换律,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加法的交换律吗?
(学生总结)
(2)小结:两个加数交换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的交换律。(板书)
8.既然像这样的算式写不完,你们能想个办法用一个算式概括加法的交换律吗?试一试。
(学生尝试)
9.展示学生的方法。
10.确定用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并板书。
师:由于字母表示比较简便,所以通常我们用a、b表示任意两个加数,所以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为:a+b=b+a。(板书)
11.对口令
师:83+17=生:等于17+83
57+44 a+b 100+60 18+75 35+65 85+768
12.介绍加法交换律在加法验算中的应用。
(二)探究加法结合律
1.刚才提到李叔叔要旅行七天,下面是李叔叔前三天经过的路程,我们来了解一下。(出示情境图二)
2.学生观察,说说了解到的信息。
3.出示问题:你知道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吗?请自己先算一算。
4.展示学生的算法。
(88+104)+96 88+(104+96)
哪种算法简单,为什么?
5.我们来理一理这两种算法。
师:算法一,先算前两天骑的路程,再加第三天的路程。
算法二,先算后两天骑的路程,再加第一天的.路程。这种方法简单。
师:算法不一样为什么结果一样?(因为它们都算的是三天的路程和)
6.既然结果一样,我们可以用什么符号把这两的算式连接起来?(等号)
7.比较下面两组算式
68+152+48 68+(152+48)
(225+175)+67 225+(175+67)
8.让学生照样子写出几组算式,并展示。
9.观察这些算式,你有什么发现?
生: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想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
10.揭示加法结合律。
(1)师:像刚才我们又发现的加法中的这一规律,叫做加法结合律。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是加法结合律吗?
(2)小结: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加,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这叫做加法结合律。(板书)
11.试着用符号表示加法结合律。
师: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为:(a+b)+c=a+(b+c),a、b、c分别表示任意三个加数。
三、巩固练习,检测反馈。
1.填一填:
(1)两个加数交换( ),和不变,这叫做加法( )。
(2)三个数相加,先把( ),或者先把( ),和不变,这叫做加法( )。
(3)加法交换律用字母表示:
a+b=________。
(4)加法结合律用字母表示:
(a+b)+c= ________。
2.应用学过的定律在下面( )中填上适当的数。
(1)29+17=( )+29
(2)120+( )=35+( )
(3)138+(62+365)=( + )+365
(4)( +358)+ ( )= 198+( +42)
3.连一连,再说一说每组连线的依据是什么?
63+325 64+(19+81)
87+32+68 325+63
(64+19)+81 87+(32+68)
36+78+64 78+(36+64)
4.比一比,那组算得快。
(1)(195+32)+68 (2) 195+(32+68)
(205+59)+241 205+(59+241)
486+78+14 78 +(486+14)
师:利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四.合作总结,整理内化。
1.本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2.请用是什么、为什么和干什么把本节课学到的知识对你的同桌说一说。
师:同学们今天的表现非常出色,用自己善于发现的眼睛和聪明的头脑找到了加法算式中的规律,认识并理解了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并能初步应用。你看,数学家能总结出来的运算定律我们也能总结出来,我相信只要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勤动脑、多动手,一定可以把数学学得更棒!
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
加法交换律a+b=b+a
加法结合律(a+b)+c=a+(b+c)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篇9
课本30页例3及练习五相关习题。
1、知识与技能: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
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一、自主学习
(一)自学提纲
1、例3中都给出了哪些已知条件?求的问题是什么?
2、你能列出算式吗?
3、你能很快算出此题的答案吗?你是怎样计算的?与同桌交流。
4、在此题中,你运用了加法的哪些运算定律?
(学生在自学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并告诉学生在看不懂的地方要做上标记,
(二)学生自学
(三)自学检测
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425+14+18675+168+25
二、合作探究
1、小组互探(把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不会问题在小组内交流探究小)
2、师生互探(师生共同探究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不会问题及经小组讨论后还未能解决的问题)
在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三、达标训练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46+()=75+()()+38=()+59
24+19=()+()a+57=()+()
要求学生说出根据什么运算定律填数。
2、根据第一个算式直接说出第二个算式的结果。
632+85=71785+632=()
304+215=519215+304=()
3、下面各式那些符合加法交换律。
140+250=260+13020+70+30=70+30+20
260+450=460+250a+400=400+a
4、下面哪些算式运用了加法运算定律?分别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
76+18=18+7637+45=35+47
31+67+19=31+19+6756+72+28=56+(72+28)
24+42+76+58=(24+76)+(42+58)
5、计算下列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60+255+40282+41+159548+52+468
67+25+33+75245+180+20+155135+39+65+11
6、解决问题。
东风小学四年级三个班去植树,四(1)班植树78棵,四(2)班
植树245棵,四(3)班植树122棵。这三个班一共植树多少棵?
四、堂清检测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下面的□里填上适当的数。
369+258+147=369+(□+147)
(23+47)+56=23+(□+□)
654+(97+a)=(654+□)+□
2、用简便方法计算。
91+89+1178+46+154
168+250+3285+41+15+59
3、解决问题:三个班为残疾儿童捐款,一班捐了113元,二班捐了96元,三班捐了87元,三个班一共捐了多少元?
(二)检测反馈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按照计划,李叔叔在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
115+132+118+85=115+85+132+118←加法交换律
=(115+85)+(132+118)←加法结合律
=200+250
=450(千米)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篇10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水小数同样适用,并会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和减法的运算性质比较熟练地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能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和减法的运算性质进行小数加、减法的简便计算。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多媒体课件
一、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以前我们学习了哪些加法运算定律?生: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
师:你能用字母把它们表示出来吗?(学生说,教师板书)生: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师:我们学这些运算定律的目的`是什么?
生:学这些运算定律是为了帮助我们进行简便计算。
师:下面的每组算式两边的结果相等吗?计算后,你发现了什么?
+○+(+)+○+(+.4)生:相等,两个小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三个小数相加,先把前两个小数相加,再加第三个数,或者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再加第一个数,结果不变。
师: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在小数加法的运算定律页同样适用。应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数计算简便些、我们今天就学习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板书)
二、自主探究
出示例4.计算+++
师:上面的算式属于什么算式?我们应该怎样计算呢?
生:上面是连加算式。按照运算顺序,从左往右计算,计算出的小数如果末尾有0要去掉。
师:自己试着计算一下。(学生独立完成,板演)+++=++=+=12
师:观察上面的算式,想到其他的计算方法吗?生:整体观察算式发现,如果交换和的位置,这样与、与都可以凑整计算,也就是说在运用加法交换律后,再继续使用加法结合律就可以使计算更简便些。
师:你会解答吗?
(学生独立完成,板演展示)+++
=(+)++)=4+8
三、探究结果汇报
师:通过上面的学习,把整数加法运算定律推广到小数,你有哪些收获?
生1: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在小数加法中同样适用,运用这些运算定律,可以使得计算简便些。
生2:计算小数加、减法,可以按照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也可以根据算式的特征,灵活选择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四、师生总结收获
师:通过本课时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生:整数加、减法中的运算定律对小数加、减法同样适用,在计算时,我们要先观察算式中的数据,根据数据的特点选择合适的简便算法。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篇11
1.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掌握万以内数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通过交流、合作,体验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多样化、运算顺序的合理性。
3.在经历探索混合运算运算顺序的过程中,进行有条理地思考,充分感受解决数学问题成功的喜悦,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和兴趣。
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教学难点]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我听说我们班的学生个个都是计算小能手,大家敢不敢挑战两个计算题?计算:
26+35+11 65-21+18在两位数运算的基础上,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位数的加减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1、出示数学信息
星期天妈妈带礼物去姥姥家,给姥爷买了一件上衣112元,一件下衣103元,给姥姥买了双鞋88元。
2、根据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有:
(1)买一件上衣和件下衣一共需要多少钱?
(2)买一件上衣和一双鞋一共需要多少钱?
(3)买两件下衣需要多少钱?
(4)上衣比下衣便宜多少钱?
(5)姥姥的上衣比姥爷的裤子贵多少钱?
(6)买衣服和鞋一共花了多少元?(板书)
(7)衣服比鞋贵多少钱?(板书)
大家真善于思考,提了这么多的问题,今天我们着重解决这两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3、解决问题:买衣服和鞋一共花了多少元?
(1)认真思考,你可以列出什么算式?由复习导入,学生可以列出112+103+88
(2)你会解答吗?自己在本子上试一试,看能有哪些方法解决?
(3)找学生展示他的算法。
(4)学生说算法及运算顺序,其他同学补充。
可能出现的方法有:
(1)列分式计算:112+103=215(元) 215+88=303(元)
(2)列综合算式计算:112+103+88=303(元)
(3)用竖式计算:112 215 112 + 103 + 88或+ 103 215 303 215 + 88 303
(4)口算(凑整百、整十)师:你喜欢用哪种方法?
独立思考说出理由。重点让学生说一说综合算式的计算过程。
第一个问题这么快就解决了,你们的计算能力真强,第二个问题敢不敢挑战?
4、解决问题:衣服比鞋贵多少钱?
(1)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
(2)学生展示并说出自己的想法。
【设计意图】
本节课在学习了两位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所以教学过程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再通过学生讲解补充掌握计算方法,为后面的应用奠定基础。
5、总结归纳运算顺序。
思考:在只含有加法或减法的算式里,该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学生交流。
结合学生发言,归纳总结:一般情况下,在只含有加法或减法的算式里,要按从左往右的`顺序依次进行计算。
真了不起,这么快这两个问题已经解决,看来大家的计算能力非同一般。老师带来了过关游戏,敢不敢闯?好,请看第一关。
第一关:计算795-35-138 335+280-104
第二关:一水果店有300斤苹果,上周卖了132斤,这周卖了121斤,现在还有多少斤?
第三关:王阿姨去逛商场看中三件商品:电话248元,果汁机187元,饮水机186元,她的钱包里有600元,够吗?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发言。
县优质课参赛课后反思
这次优质课评选参赛人数比较多,比赛用四天的时间完成了整个比赛。参加完讲课比赛后自己有很多感想:
一、自我反思
1、思想不重视,准备不充分。
在起初接到参赛通知后,由于认识不是很到位,我没有十分投入的去积极准备,以至于过了几天才算是定下了整个讲课内容。幸好得到我校兰主任和赵主任
给予的积极的指导和帮助,一起研究教材,针对出现的错误情况进行纠正。并让我在有评委的情况下反复多次的练习,使自己在一些环节上改进和提高了很多,真的是发自内心的感谢他们。
2、评价语言不丰富
大家都知道老师的评价语言亲切自然,可以为学生创造了一种安全和谐的学习环境。比如,教师评价学生:“你说得太好了,老师和你想得完全一样”,“真了不起,老师真为你们高兴”,“你回答得很正确,如果声音能再大一点就更好了”,“不要怕,大胆地说,把你的想法说出来,让老师和同学帮你找出错的原因,你会进步得更快”。在起初练课时,我总是不能自然的评价学生,在两位主任的帮助下总感觉进步不小,但在讲课时还是不能自如的进行评价。
3、教学基本功不足,相关知识学习不够。
通过讲课发现自己在这次比赛中存在基本功不足的问题,可以说这与自己平时放松了对自己基本功的练习有关,同时对教材以及讲课中语言的点拨不到位,对学生出现错误状况后反映不敏感,这些都反映出了对课堂的内容的学习不够,所以我认为自己该学的东西还很多。
二、成长收获:
1、经受磨练。
我参加工作10年来,从未参加过县级数学讲课比赛,在接到参加优质课比赛通知后感到很兴奋,这对我个人来说是很难得的一次机会。在准备课的时间里,总是感到,心里挂着,脑子里想着,梦里梦着,心情从一开始的兴奋,到准备课时的自己的思路与他人观点的不一致时的心乱如麻,再到后来的思路清晰,到即将比赛时的紧张心理,到讲课结束后的一身轻松。可能整个过程是很多参加过类似讲课比赛的老师们都经历过的,我为自己经受住其中的磨练而快乐,也为磨练后的提升而幸福,最终的成绩并不理想,但是我通过参加这项活动从中得到了、收获了一份属于自己的东西,这也许在我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会起到积极的作用。
2、在讲课中找到了自己的不足
从准备课到讲课过程中,对教材以及教案的多次修改;从学校老师对我的这节课提出的意见、建议,针对不足改进和提高我的这节课的过程,过程中的改进提高,是自己的一大收获。
通过观摩选手们的讲课,开阔了视野,看到了自己一直追求却没有做到的东西;很多做法和经验值得借鉴和学习。通过观摩,发现有些课讲的确实很棒,选手的教容教态、驾驭课堂能力、课堂处理问题能力和与学生交流方式方法等方面都有可学之处,通过观摩课我也知道了自己的不足。
总之,通过此次活动我感觉收获很大,对如何准备课,如何上课,如何反思课都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同时对自己还应该学习哪些东西也更加明确了。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篇12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p20——p21
1、知道简便运算的基本思想方法是凑整,利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使运算简便;会正确运用加法运算律,对某些算式进行简便计算。
2、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简便计算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积极情感。
重点:理解并掌握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计算。
难点:能正确迅速找出凑成整十、整百或整千数的两个加数。
实物投影、课件。
(一)导入新授
1、根据运算定律,在上填上合适的数或字母。
(a+b)+ = +(b+c)
125+38+75=(125+ )+38
2、计算并验算。
480+547 456+358 789+457
利用加法交换律,我们可以进行加法的验算。在计算过程中,这两个运算律还可以使计算简便。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部分知识。板书课题: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二)探索发现
1、出示教材第20页例3情境图。
创设情境:回顾李叔叔骑车旅行一事,得知李叔叔后四天将继续行驶并计划好了骑车的行程。
李叔叔是如何安排后四天的行程计划的?按照计划李叔叔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你会计算吗?
2、解决问题。
教师出示问题:按照计划,李叔叔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
学生独立解答。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15+132+118+85。
3、组织交流。
交流各自的算法,全班汇报。
汇报预设:
方法一:
115+132+118+85
=247+118+85
=365+85
=450(千米)
方法二:
115+132+118+85
=115+85+132+118
=(115+85)+(132+118)
=200+250
=450(千米)
4、比较算法。
比较一下哪种算法更简便,你是怎么想的,运用了哪些运算定律?(学生通过比较发现:运用加法交换律、结合律改变其运算顺序,可以使计算更为简便)
教师强调:在计算时,应先观察题目,分析是否能够应用运算律使计算简便。
学生小结:把能凑成整十、整百的数结合起来先算,可使运算简便。(板书:关键:“凑整”方法:“用运算律”)
5.基本运用。
用简便方法计算。
718+57+82 57+62+138
(1)学生独立完成,并说说为什么这样计算。
(2)师生共同归纳方法:碰到一个加法算式,先看有没有能“凑整”的数,如有,再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
①观察有没有能凑整的数。
②如无,按顺序计算或竖式计算;如有,用加法运算律计算。
6、凑整训练。
把左边和右边的数相加的和是整百、整千的用线连起来。
36 283
1597 253
47 164
317 403
决定是否运用运算律,关键看题中有没有可凑整的数。因此要正确迅速地做出决定,必须加快我们分辨凑整数的速度。
(三)检测评价
1、完成教材第20页“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交流,集体订正。交流时让学生说清楚应用了什么运算律。
2、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
60+145+40+355 372+42+258 146+143+54+257
(四)评价反馈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如何应用加法运算定律使计算简便?
让学生互相补充,充分发表自己的想法。明确只要把能凑成整十、整百或整千的数结合起来先算,就可使运算简便。
(五)板书设计
加法运算定律的应用
例3:按照计划,李叔叔后四天还要骑多少千米?
115+132+118+85
=115+85+132+118加法交换律
=(115+85)+(132+118)加法结合律
=200+250
=450(千米)
关键:“凑整”方法:“用运算律”
在计算加法时,运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计算简便。
加法运算定律教学设计 篇13
1.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2.通过学习,让学生学会用符号或字母表示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通过观察比较、归纳的方法、来进行教学。
一、情景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体育活动吗?谁来说说你最喜欢哪项体育活动(学生说了他们各自的爱好,老师都给予了肯定)看来同学们都非常爱运动,俗话说的好,“会运动的孩子就会学习,就会生活。”
师:请同学们观察课本27页主题图,你从图中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要求学生根据图说出了与数据有关的信息)
师: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用加法计算的问题。
师:同学们提出的问题都非常的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其中的两个问题。
(1)李叔叔今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2)李叔叔三天一共骑了多少千米?
二、探索加法交换律:
师:首先我们来解决第一个问题,怎样烈式?
生:40+56=96(千米)
师:还可以怎样列式呢?
生:56+40=96(千米)
师:由于这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所以我们可以写成:40+56=56+40
师:请孩子们观察这两道算式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生:相同点是都是40和56在相加,不同点是两个加数位置不同(交换了一下)。
师:你能举个象这样的例子?(学生非常踊跃)
师:同学们能说出这么多的例子,一定是发现了什么规律吧?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一下。(等待学生的交流)谁来把你的想法说给我们听一听。
师:(学生们有的是用自己的话概括,教师适时引导)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叫做加法交换律。(板书加法交换律)
师:这样的例子有多少个?
生1:很多。
生2:无数。
师:那怎样来表示所有的例子呢?请同学们用自己的方法在随写本上写一写。
(有的学生用的是省略号、有的是图形、有的是字母、有的是汉字,通过和学生的交流都开始朝图形和字母去表示这个规律,并让学生到黑板上板书)。
师:同学们真不简单,能想出这么多方法来表示加法的交换律,通常我们是用a+b=b+a来表示加法交换律,其中a、b可以是任意数。
三、小组合作学习加法结合律:
师:刚才我们通过解决第一个问题,发现了加法的交换律,现在我们来解决第一个问题,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
师:同学们先在下面做一做,点一生到前面做。
师:这位同学做的对吗?那它第一步求的是什么?解决的是什么问题?为了便于观察,我们把先算的打上括号,还是这个算式,怎样算比较简便?(强调算式的书写顺序不变)
(学生说,老师写)我们给先算的打上括号
(88+104)+96 88+(104+96)
=192+96 =88+200
=288(千米) =288(千米)
这两个算式的结果相等,所以我们可以写成
(88+104)+96=88+(104+96)
大家仔细观察这两个算式,又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生:都是相同的数在相加,只是运算顺序不一样,但结果相等。
再比较下面两个算式,你又发现了什么?(小黑板出示)
(69+172)+28○69+(172+28)
155+(145+207)○(155+145)+207
(聪名的学生一看就知道用等号连接,但有的同学有点怀疑,让小组同学分工验证。
师:请同学们小组交流发现的结论,最后概括出规律。)
师:(学生的看括不规范)三个加数相加时,可以先把前两个数相加,也可以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和不变。叫做加法结合律。
师:谁上来用字母把它的规律表示出来。(a+b)+c=a+(b+c)
(揭示课题)今天我们所学的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都叫做加法运算定律。下面老师想出几个题目考考大家,看看大家对新知识掌握的怎样,有没有信心,。
四、巩固应用
1.根据加法运算定律在□填上适当的数,并说说依据了加法的什么定律?
□+270=270+80
(33+16)+84=33+(16+ □)
□ +56= □+44
400+500= □ + □
(25+□)+72= □ +(28+72)
2.下面算式符合加法交换律吗?为什么?
45+59=45+59 90+10=5+95
3.p28/做一做
4.p31/4、1
5.p31/3
上一篇:单元整体教学反思(精选3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