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数学认识年月日教学设计【精选18篇】
通过生动的实例和互动活动,引导学生认识日期、月份和年份,培养时间观念,增强数学思维能力。以下是阿拉网友为您整理的三年级数学认识年月日教学设计优秀范例,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三年级数学认识年月日教学设计 篇1
1、联系实际生活内容认识小数,知道以元为单位,以米位单位的小数的实际含义。
2、初步感知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能识别小数,会读、会写小数。
3、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数学的情感。
1、重点:会读写小数,并理解小数的含义。
2、难点:知道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
多媒体课件、直尺、练习卷。
(一)复习旧知
师:我们来读几个以前学过的整数。(生读498、205、860,读完后贴在黑板上)
(二)情境引入
师:小明邀请我们和他一起去逛超市,一起来看看吧!(出示88页主题图)
(三)探究新知
1、初步感知小数。
2、认识小数各部分的名称。
小数有几部分组成?(3部分)哪3部分?(整数部分、小数点、小数部分)
3、读小数。
师:这些小数怎样读呢?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指5。98)这个小数读作五点九八。一起来读一读。(生读两遍)
师:(指0。85)这个小数读作什么?谁来领大家读一读?(指一名学生读,然后其他学生一起跟读)
师:(指2。60)把这个小数读给你的同伴听一听,然后把它的读法写一写,写的时候先把2。60抄下来,然后写读作什么。(实投)
师:(498、205、860)谁给这些整数添上小数点把它变成小数?
师:(找3名同学都添上小数点,其他同学来读)一起读读这个小数。
4、写小数。
5、课中小结。
师:我们知道小数各部分的名称,也会读、写小数了,那你们想不想知道小数是怎样产生的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研究一下。
6、小数的意义。
(1)(出示米尺)1分米
板书:1分米=米=0。1米
(指0。7米)如果以米作单位,小数点后面的7表示什么?(7分米)
(2)教学厘米
6、学生理解一位小数和两位小数。
师:0。1、0。3小数部分有几个数字?(1个)0。01、0。03、0。18小数部分有几个数字?(2个)
师:像小数部分有一个数字的小数是一位小数,小数部分有两个数字的是两位小数。
师:你们观察一下,分母是多少的分数能写成一位小数?分数是多少的分数能写成两位小数?(学生观察得出结论)
7、解决问题
师:到现在我们已经了解了很多关于小数的知识了,你能不能帮助老师解决一个问题呢?(课件出示:1米65厘米=()米)我的身高用小数来表示是多少米?和你的同桌讨论一下。
(四)巩固练习
师:同学们今天学得不错,老师出几道题考考你们。
(五)课后小结
三年级数学认识年月日教学设计 篇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运用估算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使学生学会从多角度思考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各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学前准备。
1、口算。
3分钟计时,学生在口算卡上完成20道口算题。
2、计算。
教师板书下列各题,学生在练习本上完成。
(1)集体完成。
(2)指名学生板演。
(3)说一说,各自是怎样计算,如何验算的。
(4)针对学生出现的错误,进行分析和指导。
(5)表扬算理清楚,计算正确及有进步的同学。
3、计算比赛。
二、探究新知。
1、学习教材第29页例8.
出示主题图。
师:观察情境图,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问:“大约”是什么意思?
师: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估算的方法。
估算267÷3时,把被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或几百几十数,然后应用乘法口诀,估出商是多少。在这道算式中,可以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300,也可以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几百几十数270,且300和270都是3的倍数。
指名学生板演。
方法一: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整百数300。
267÷3≈100(元)。
(300)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
答: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100元。
方法二:把267看作与它接近的几百几十数270。
267÷3≈90(元)。
(270)。
答:每天的住宿费大约是90元。
2、学习教材第30页例9.
出示主题图。
师:观察情境图,从中知道了哪些信息?跟同伴说一说。
师:下面我们就来探究估算的方法。
在解决这个问题时,可以用估一估的方法求出18个箱子大约能装下多少个菠萝。因为18接近20,可以把18看成20,算得20个箱子能装下160个菠萝,182160,所,18只纸箱肯定装不下182个菠萝;还可以用估一估的方法算出装完这些菠萝至少需要多少个纸箱。菠萝的总数为182,接近180,180除以8得数大于20,所以,18个纸箱肯定装不下所有的菠萝。
指名学生板书。
方法一:18≈20。
20×8=160(个)。
方法二:182≈180。
182÷820。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1、奥林匹克火炬在某地4天传递了816千米。平均每天传递多少千米?
(1)出示题。
(2)读题,理解题意。
(3)分析数量关系。
(4)列式解答。
(5)说一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2、有530把椅子,分5次运完,平均每次运多少把?如果分4次运呢?
(1)在理解题意的基础上,分析数量关系。
(2)估算一下,把530平均分成5份或平均分成4份,每份大约是多少。
(3)精确计算。
(4)交流计算结果。
3、现有643盆花摆进花坛,平均放进5个花坛中,每个花坛放多少盆,还剩多少盆?
(1)出示题。
(2)理解题意。
(3)分析数量关系。
(4)独立列式解答。
(5)提问:怎样理解还剩多少盆?(余数就是还剩多少盆)。
(1)创设情景。教师边讲边出示相关信息。
(2)营造解题氛围。
(3)分组合作,尝试多种解答方法。
(4)比一比,哪小组既解答合理又方法多样。
(5)想一想,在什么情况下师生分开购票是合算的?在什么情况下购买团体票合算?
(6)给学生充分的发言时间和空间。
四、思维训练。
如果同一节目每月播出的时间相同,每个节目每月各播出多长时间?
(1)出示题,讲述题意。
(2)解读图意。
(3)理解题目中所提的问题。
(4)直观看图,正确解答。
(5)交流解题思路。
三年级数学认识年月日教学设计 篇3
1.通过生活经历和年历卡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年、月、日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的知识,并记住各月及全年的天数。
2.通过年历卡自主探索,发现一年中有几个大月、几个小月,在合作交流中发现二月份的特殊性。初步学会判断某一年是平年还是闰年。
多媒体课件。
一、设情境导入新课。
1.你知道这个谜语的谜底吗?(一物生来真稀奇,身穿三百多件衣。每天都要脱一件,等到年底剩张皮。谜底:日历)。
2.你会看日历吗?这张日历是指什么时候?(出示一张日历图片)学生结合日常经历回答,老师板书。
3.这个日子中表示时间的单位有哪些?
学生回答:年、月、日。同时老师板书课题。
出示课本上的四张图片,简单介绍下,让同学在课本上填好。
二、利用年历表进行探索研究。
1.观察ppt上出示的2003年的年历卡,思考交流以下几个问题。
(1、一年有几个月?
2、哪几个月是31天?
3、哪几个月是30天?)。
2.同学汇报思考交流结果:一年12个月,1、3、5、7、8、10、12月有31天,4、6、9、11月有30天。(老师同时小结并板书在黑板上)。
3.区分大月小月,知道大月多少个,小月多少个。
4.通过小游戏找出二月这个特殊月(游戏:老师报月份,大月男生举手,小月女生举手。二月没人举手,为什么?)。
5.通过观察年历知道二月是特殊月,也叫平月。知道平年28天,闰年29天。
6.用什么方法记忆大月小月?大家都会用脑记,你听说过“拳头记法”吗?书上介绍了“拳头记法”。打开课本48页,自己先学一学,组内交流讨论。
(学生自学,组内交流,全班反馈投影出示“拳头记法”)。
7.一起数了几遍后,问同学们有什么发现?说一说。老师注意引导。
8.还可以用什么不同的方法来记忆?编成歌谣帮助记忆:(课件出示歌谣)。
歌谣记忆: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9.还有没有其他的歌谣或方法来记忆大小月。
三、练习延伸。
1、猜一猜:
(2)我的生日是劳动节的那个月,日子数正好是月份的2倍。(1)我是“六一”儿童节前一天出生的。(5月31日)(5月10日)。
2、填空。
(1)、一年有()月,其中大月有()个,小月有()个。
(2)、二月,平年是()天,闰年是()天。
(3)、1月、3月、5月、7月、()月、()月、()月,都是大月。
3.判断。
(1)1年=365天。()。
(2)“六一”儿童节的前一天是5月30日。()。
(3)一年有7个大月,5个小月。()。
(4)老师准备6月31日去北京玩。()。
思考后说出原因。练习使学生巩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的同时也可。
让教师了解学生在本节课中的学习效果。
四、板书设计:。
20xx年7月13日。
31天的月份有:1、3、5、7、8、10、12。
一年有12个月。
三年级数学认识年月日教学设计 篇4
教材分析:
一、课标中对本节内容的要求。
1、建立空间观念,能够认识生活中的四边形;
2、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4、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进入课堂,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本节内容的知识体系:
1、长方形的概述。
2、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
三、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前后教材内容的逻辑关系。
本节内容是学生学习接下来的平行四边形以及周长知识的入门基础和铺垫。
四、本节核心内容的功能和价值。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学生对四边形、长方形以及正方形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并且初步了解了它们之间的关系,为以后比较深入地学习几何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情分析:
1、通过课前的提问,让学生复习回顾了以往知识,了解到学生学生学习了空间与图形之后,对长方形、正方形和三角形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
2、在此基础上,本节将讲授一些四边形的简单知识,并进一步介绍正方形和长方形的特征。
3、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和四边形的特点及共性,将抽象的几何知识形成表象,发展空间观念将会是学生形成本节课知识时最主要的障碍点。
教学目标:
1、建立空间观念,能够认识生活中的四边形;
2、进一步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3、通过找一找、涂一涂、画一画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和概括抽象的能力;
4、通过情境图和生活中的事物进入课堂,感受生活中的四边形无处不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和难点:
1、知道什么样的图形叫做四边形。
2、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三年级数学认识年月日教学设计 篇5
教学内容:。
学情与教材分析:。
这部分的教与学,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和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学习了常见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充分利用了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了较为丰富的,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小数的含义。作为小数的初步认识,其教学要求应注意把握两点。一是本单元不要求离开现实背景和具体的量,抽象地讨论小数。二是小数的认、读、写,限于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数的现实意义,懂得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小数的实际含义。
(2)初步感知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会读写小数。
(3)培养主动探索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
教师方面:多媒体课件、几种常见的实物图片。
学生方面:。
1、课前要求学生到商场了解商品的价格,选择几种自己最感兴趣的物品,并把价格记录下来。
2、测量自己身高,并以几米几厘米的形式记录下来。
3、搜集生活中的小数。
教学过程:。
一、导入小数。
1、师:昨天老师在超市里看见有两个同学在忙碌着,瞧瞧,他们在干什么?
(快速播放课件:两个同学在超市的货架边了解商品价格并用笔记记录着)。
2、师:当时我很奇怪,就上前问了一下,原来他们在做“社会小调查”,了解一些商品的价格。我看了看,发现他们是这样记录的:。
(课件出示两张记录单,第一张是在商品名称后面,以几元几角几分的形式记录价格,第二张是在商品名称后面,以几点几的小数形式记录价格)。
大家更喜欢哪位同学的记录单呢?说说你的看法。
3、师:是呀!两种方法各有长处,而第二个同学的记数方法,更简单、明了、方便,值得我们来研究它。
(点击课件,突显第二种用小数记录的记录单)。
4、师:像0、85、5、98和2、60(课件中的数字)这样的数叫做小数。这些小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呀?(课件闪现小数点)“、”叫做小数点。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些关于小数的知识。(板书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
二、认识小数。
1、师:谁来说说,这些小数应该怎么读呀?
2、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小数吧。
3、师:那小数该怎么写呢?让我们动手试试。
(老师示范,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特别强调小数点的写法)。
(设计意图:小数该怎么读?怎么写?这类比较简单的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以个别与集体的练读,老师的范写与学生的仿写直接解决。不拖泥带水,将主要的时间与精力放到下个环节的联系商品价格认识小数上。)。
4、师:哪些同学已知道,这些小数它们分别表示多少钱?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如下表示。之后,小结看用小数表示价格的方法:小数点左边表示几元,小数点右边第一位表示几角,第二位表示几分。)。
(课件显示出第一个同学的记录单,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口答,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三、教学例1。
1、师:看来通过刚才的活动,同学们已经对用小数表示商品的价格到底表示几元几角几分已经很清楚了。下面请大家在自己周围找一找,看看还有那些地方也有小数的存在。
(放手让学生畅所欲言后,老师再通过课件出示教材中第91页第2题的大象、鸵鸟、长颈鹿有关数据,让学生齐读材料)。
(学生可能会猜出正确答案,但讲不清楚其中的理由。)。
3、师:大家的猜想是正确的,接下来我们就来研究老师的身高1米75厘米为什么可以表示为1、75米这个问题。
(多媒体显示表示1米长的尺子,然后平均分成10份,第一段变为红色。)。
(媒体显示两种对应的表示方法)。
5、师:老师还可以从尺子上找到另一个小数,猜猜是指哪部分啊?说说你的想法。
6、师:同学们,面对同样的事物,我们只要换个角度,又有了新的发现。请看:。
(课件演示将1分米平均分成10份,使1米的尺子平均分成了100份。)。
现在一米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每份的长度是多少?
7、师:1厘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小数呢?
(要求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同桌间互相交流,再指名回答,说出想法)。
那么3厘米用小数怎么表示?你是怎么想的?
8、师:18厘米呢?
9、讨论:现在大家能理解老师的身高1米75厘米为什么可以写成米吗?
10、师:王东同学身高上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呢?
11、师:谁愿意来介绍下自己的身高几米几厘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
四、运用拓展。
2、师:正如同学们所说的,事物的发展总是朝着简洁、方便的方向不断的演化,数学如此,生活也是如此。下面就让我们用今天刚学到简洁的小数记数方法来玩个“价格竞猜”游戏吧。
(老师出示实物图片,让学生猜价格,可以以“高了”或“低了”的提示形式,引导学生猜出正确价格。)。
[设计意图:“竞猜价格”的游戏既是对小数含义的巩固,又培养了学生对小数的数感。]。
五、总结延伸。
师:其实,关于小数还有很多很多的奥秘,等待我们去发现、去探索呢!我们下节课再研究。
设计思路:本课教学是学生第一次在课堂上正式接触小数。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小数的含义,设计时力求从学生现实生活出发,选取学生身边的事例,并让生活素材贯穿与整个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小数的含义。
一、突出小数与生活、小数与分数的联系,准确把握教学的起点与延伸点。
准确把握教学的起点,是确定教学目标和设计教学思路的关键。本节课考虑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小数已有一定的了解和接触,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是一项重要的课程资源。所以新课开始,创设学生在“社会小调查”中记录商品价格的情境,这样的情境给予学生较强烈体会小数在生活应用中的独特作用,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唤起他们对已有经验的回忆,使学生感受所学内容不再是简单抽象枯燥的,而且是非常有趣并富有亲近感的,并适时调控教学活动,以真正做到学生知道的不讲,学生已会的不重复,把时间用在刀刃上,从而提高了教学实效。
二、用多种计量单位的知识作为学生感知小数的形象支撑,同时预防思维定势的产生。
概念教学有一条很重要的原则就是一定要用具体可感、可知的形象作为支撑。只有在具体形象支撑下学生才能对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才有利于学生全面的了解概念的本质。教材的设计也充分的遵照了这一原则。先是通过商品价格来认识小数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各表示几元几角几分,再通过长度单位之间的改写来揭示分数和小数之间的这一本质联系,最后的应用是结合自己的身高说说怎样用小数来表示,三个环节每个都是在具体的情景中展开的。本课教学设计也是按照这一规律进行的,就是在传授例1前,让学生汇报课前要求收集的生活中的小数,老师也适时呈现一些小数的其他用途的资料,不但进一步让学生积累更多的感性认识,也防止部分学生形成小数只能表示商品价格这一思维定势。
三、为学生提供探索和交流的机会,丰富学生的学习形式。
整个教学过程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理念。各个教学环节的引入,期望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有启发思维价值的问题情境,能给学生的积极探索和合作交流提供有意义的现实背景。学生的学习方式既有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又有独自的思考和感悟。允许并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大胆发表个人见解,让孩子们在静思中,在交流中,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增长本领,从而达到乐学、会学、创造性学的境界。
三年级数学认识年月日教学设计 篇6
本节教学主要是利用各种多媒体课件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来设计教学的。通过课件与知识相结合,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知识和经验去观察钟表、了解钟面,通过自主探索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秒的认识。通过讨论、交流将实践经验上升为理性知识,再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利用实物钟表进行实际操作,在动脑、动手、动口的同时掌握所学内容。本节课教师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声音、歌曲等手段精心设计活动情境,促使学生主动参与。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发现、最后得出本课所要掌握的`知识,使整节课显得轻松愉快。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五册第五单元(秒的认识)。
1、认识钟面上的秒针,了解时间单位秒,知道1分=60秒。
2、在生活情境中体验一秒及几秒持续时间的长短,初步建立秒的时间观念。初步培养学生的观察、交流、合作探究能力,并有效地促进个性思维的发展。
3、让学生充分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积极、愉悦的数学情感。培养学生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建立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
学法指导:激趣、引导观察、自主探索、探索研究、合作交流。
教具:多媒体教学课件、实物钟表。
三年级数学认识年月日教学设计 篇7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能测量并计算出规则图形的周长。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演示操作,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观察和思考的习惯。
知道周长的含义。能计算图形的周长。
知道周长的含义。
通过说一说、摸一摸、画一画、猜一猜、量一量等活动获得丰富的感性认知,并在体验、交流中升华为理性认知。
各种图形,直尺、绳子、表格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蚂蚁公主》动画片段。
1.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吗?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段精彩的动画。你们想看吗?小蚂蚁上课打瞌睡,老师让它去做做运动。大家仔细来看,这只小蚂蚁是怎样运动的?(课件出示)。
你能说说小蚂蚁是怎样做的吗?(学生交流)。
根据学生的交流,进行板书:一周边线。
小蚂蚁爬过的路程就是沿着树叶的一周边线。
2.小蚂蚁看到美丽的树叶非常高兴,同学们想不想把树叶的.轮廓描下来?
学生描出p44中“描一描”两片树叶。
谁愿意给大家演示一下是怎么描的?(实物投影演示)说说是从哪开始的,又到哪里结束?
3.树叶一周边线你能找到,那么游泳池池口一周边线你能找到吗?
出示另一幅图(游泳池)学生指出游泳池池口一周边线。
4.小结:游泳池池口一周边线的长就是游泳池口的周长。谁能像老师这样,说说什么就是游泳池池口的周长呢?(指生说)。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周长(板书课题:认识周长)。
5.那你能说说什么是树叶的周长呢?出示p44中“描一描”两片树叶。
学生看图交流什么是树叶的周长。
二、实践操作。
1.找一找。
同学们知道了什么是图形的周长,那么你能指出图形的周长吗?
出示松树和五角星的图形,学生指出图形的周长。
引导学生说清从哪开始,到哪结束的。
2.摸一摸。
平面图形的周长你能指出来,那么我们身边物体表面的周长你也能找一找吗?
摸一摸(1)数学书封面的周长。(2)课桌面的周长。
3.描一描。
描出45-1中图形的周长。全班交流。
强调汽车图形的周长。(边线指的是图形最外围的一圈。)。
4.判一判。
出示四个图形,学生判断是不是图形的周长,并说明理由。
5.算一算。
小组合作,量一量图形的周长,并完成表格。在小组活动之前,先看清楚要求(课件出示要求)。
请你从中选择你喜欢的图形量一量,算一算它的周长。
师:谁来汇报一下自己是怎么算的,提问:你是怎么算长方形的周长的?(长方形形的周长就是把它四条边加起来的和)。
提问:你是怎样测量树叶的周长的?方法:用绳子围着曲线围成的图形绕一圈,再把它拉直测量。
提问:你是怎样测量圆形的周长的?
小结:由曲线围成的图形的周长我们可以想办法把它们一周的边线化曲为直测量出它的周长。
三、巩固应用。
1.用四个边长1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下面的图形。哪个图形的周长最短?
四、小结。
同学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呢?
三年级数学认识年月日教学设计 篇8
设计理念:数学源于生活,上课注重让学生经历生活数学化的过程,使学生明白数学就在身边。让学生在自主、探究、感知实践过程中。获得数学知识并在数学生活化过程中,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
学情背景:
1、该年龄段学生已充分认识与理解了用整数来表示物体的个数,而个别学生已在生活和实践中找到了分数。这都为本课新知识的认识提供了基础。
2、该班学生具有一定的动手实践能力,与口语表达能力。这也为本课在对新知的意义表述上提供了基础。
教学目标:
1、经历平均分的感知过程,初步认识几分之一,会读写几分这一,能结合图像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大小。
2、经历把一个图形通过折、剪、涂与数学语言表达以及观察比较等的生活数学化过程,培养与发展数学数感。
3、在动手操作,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勇于探索和自主学习的精神。
教学重点:几分之一的数学化过程。
教学难点:能正确理解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叙述几分之一的含义。
教具准备:图片(饮料、蛋糕、比萨)、磁扣。
学具准备:若干个圆形正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
师:孩子们!你们喜欢去公园玩吗?(生:喜欢),双胞胎兄弟淘淘和笑笑的妈妈准备带兄弟俩到北海公园玩。你们猜猜他们的妈妈会为他们兄弟俩准备什么?(生:略)。
生:饮料各人2瓶,蛋糕各人一块,比萨饼各人一小块(一个饼分成相等的两份是本课的重点,更是难点,学生道不清、说不明)。
师(故意激疑):是不是这样分(教师出示手中一大、一小图片)?
生(激动地):不对,这样的两份不一样多……。
二、引导探索,初步建模。
1、引导通过动手操作,建立1/2的数学模型。
师:孩子们,能否用手中的圆纸片当成是“比萨饼”动手折一折,看看到底怎样分合理?
展示学生的分法:
生1:老师,我是把“比萨饼”对折(边说边比划),分成相同的两份。
生2:每人分到的也就是“比萨饼”的一半。
……。
师:那也叫什么分,能否给它起个名称?(生:同样多、平均分)孩子,你真了不起,分的同样多我们把它叫着“平均分”(相机板书:平均分)。
师:在生活中用什么数来表示一半呢?你会写吗?
生:表示一半。
师:你是怎样知道的?(生:妈妈告诉的,一元的一半是元。)。
师:还有其他的数也表示一半?
生:1/2,我是自己看书知道的?
师:你会写吗?能否是来写写?(生:略)。
师:、1/2都是表示一半,而我们以后在研究。
介绍分数各组成部分的名称:
……分子,表示1份。
……分数线,表示平均分。
……分母,表示平均分2份。
师:“1/2”读作二分之一,那1/2是怎样分出来的?(突出“平均分”)是谁的1/2?把你的想法再与同桌相互说说。
生:把一块“比萨饼”平均分成2份,一份就是1/2。
……。
2、采用素材转变的方法建立并认识几分之一的分数。
生:把2瓶饮料再平均分成2份,每份1瓶。1块蛋糕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1/2。
师:我们用手中的学具代替“蛋糕”,再来帮助陶陶、笑笑分一分、折一折,再看看第一次吃了“蛋糕”的多少?第二次吃了“蛋糕”的多少?(突出“平均分”)。
展示学生的分法:
生1:我是把一个圆平均分成2份,一份就是1/2。如:
生2:我是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2份,一份就是1/2。如:
生3:我是把一个长方形平均分成2份,一份就是1/2。如:
生4:我是从比萨饼的厚度中平均分成2份,一份也是1/2。
……。
展示学生的分法:
生(讨论互相补充):我是把1/2(圆纸片的1/2)再对折,也就是一半的一半,是平均的`平均,所以我们认为是1/4。
师:是谁的1/4,为什么?(生:比萨饼的1/4)。
师:比萨饼的1/4是怎样分出来的?怎么平均分?把你的想法与同桌说一说。
生:就是把一个比萨饼平均分成4份,一份就是1/4。
师:说的真好!谁还能象他这样再说一说?(生:略)。
师:通过同学的动手、动脑得到了1/2、1/4,象1/2、1/4都叫什么?(生:分数)。
师:那1/2和1/4谁大、谁小?
生:1/2比1/4大(即1/21/4);1/4比1/2小(即1/21/4)。
3、创造分数。
师:1/2、1/4都是怎么分的?你们想不想创造一个自己心目中的分数?
生(齐答到):想!
师:好!那就用信封里的正方形分一分,并把分的部分用分数表示出来。
展示学生创造出来的分数:(图略)。
生:1/4、1/2、1/8、1/3……。
师:你们是如何得到的?(让学生说说创造过程)。
生1:我创造的分数是1/3,我是把它(正方形纸)平均分成3份,一份是1/3。
生2:我创造的分数是1/4,我是把正方形纸对折再对折(平均分成4份)一份是1/4。
……。
生:我们可说成1/21/8,或1/81/2。
师:看到这些分数你发现了什么?
生:我们发现横线下的数越大,分数就越小,横线下的数越小,分数就越大。
师:真是了不起的发现。我们看看书上是怎能样说的,与大家想法是否一样。
三、巩固深化,拓展练习。
1、看书p92——92。
2、p93做一做第1、2题(请认真读题,看看要求我们做什么)。
3、联系生活实际,找出“几分之一”的分数。
师(出示一把伞):你们能在伞上找到分数吗?
生1:我找到1/8,黄色的占1/8。
师:你是如何找到的?(生:把伞平均分成8份,黄色的占1/8)。
生2:我找到1/4,红色一份、黄色一份,合起来为一份,即伞的1/4。
……。
四、课后小结。
师:孩子们,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们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数学认识年月日教学设计 篇9
“秒的认识”是在学生已经认识时、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我认为本节课的难点是初步建立秒的具体概念、感受1分、1秒的时间观念。我的设计理念是: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体会秒的实际意义,建立秒的时间观念,逐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和意识。时间单位又不像长度、质量单位那样可以用具体的物体表现出来,时间单位比较抽象。时间单位之间的进率是60,学生会感到不习惯。这就给学生认识时间单位、学习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注意了以下几点:
1、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使数学学习活动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在教学中借助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会分、秒的实际意义,丰富学生对时间观念的感性认识,逐步养成遵守和爱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2、重视直观教学,注重实际体验。在教学中借助多媒体课件,使学生在观察、动手实践、自主交流中获得对时间观念的体验,积累丰富的表象,从而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掌握分、秒之间的进率关系。
3、以“自主、探究、合作”的方式,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程度,培养“主角”意识,重视体验。新理念下倡导自主学习,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只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1秒看不见,摸不着,1秒到底有多长,只有让学生经历丰富的活动,才能形成自己的体验。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看着钟面秒针的走动拍手、数数,学生的眼、耳、口、手等多种感官都能同时参与活动,全方位地感受1秒,充分体验了1秒的长短。
4、将数学教学融入生活应用中,让数学问题生活化,提高学生应用数学知识水平。练习中,与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做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几秒钟,由此,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是由生活中来,又回到生活中应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这堂课中,我也有许多的不足之处:
1、在学习“1分=60秒”的这个环节中,应适时地“放”一下学生,教师讲得太多,学生讲的太少合作交流比较少。
2、对后进生关注不够。
三年级数学认识年月日教学设计 篇10
1.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并能列出综合算式。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自主获取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渗透分析问题的两种一般策略,分析法和综合法。
3.培养学生有意识地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策略进行回顾反思的意识与习惯。
4.让学生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习兴趣。
1.学会用连乘的方法解决相关实际问题。
2.初步体验分析问题的两种一般策略分析法和综合法,培养学生有意识地对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策略进行回顾反思的意识和习惯。
主动获取信息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并能理清解题思路。
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
师:同学们还认识我吗?喜欢数学吗?其实数学就在我们身边,今天李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走进生活,走进生活中的数学世界。
大家都逛过超市吧,我们一起去看看超市中有哪些数学问题?
(课件出示几幅超市画面,定格一张。4个信息,每盒有4个蛋挞,有6盒蛋挞,每个蛋挞3元,每个面包5元。)。
你看到了哪些数学信息?
出示:每盒有4个蛋挞,有6盒蛋挞,?
1、师:你能根据这两个信息提出一个问题吗?同意吗?怎样解答?
师:为什么用乘法计算?
孩子们真能干!继续。
师:如果要解决这个问题(课件出示),买一盒蛋挞多少钱?那必须得知道哪些信息?同意吗?可不可以补充有6盒蛋挞,每个面包5元这两个信息?为什么呢?(解决问题时要选择与问题相关联的、有用的信息)。
根据学生回答把信息补充完整出示,(每盒有4个蛋挞,每个蛋挞3元)。
那么我们补充的这个问题怎样解决?
为什么这样列算式?
学生答:因为是求4个3是多少,所以用乘法计算。
因为每个的钱乘以个数就能够得到总的价钱。是的,每个的价钱是物品的单价,个数是数量,一共的钱就是总价,我们通常用单价乘数量就可以得到总价。
师:同学们,你们真能干,已经能解决求几个几是多少的一步计算的乘法问题了,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板书:解决问题。
二、新授。
师:回忆一下,解决问题一般分哪几个步骤呢?(学生回答,师贴板书,
3个步骤阅读与理解,分析与解答,回顾与反思。)。
师:接下来我们就按这个步骤来解决超市中售卖保温壶的问题吧。(课件出示题目)。请同学们拿出学习任务单,自主学习。
1.自主学习。
(老师巡视指导时追问,你为什么先求这个问题?方法的不同。对比它的分步列式和综合算式有什么不同呢?)。
2.汇报交流。
师:哪位同学来把你的方法展示一下。
阅读与理解。(预设,学生说,在阅读理解这里我知道了已知信息是……,要求的问题是……)老师立即贴黑板。
师:12箱这个信息是在哪里找到的?我们在阅读理解时就要从文字或者图片中去寻找信息,图文结合。
分析与解答。
方法一:学生汇报,先算每箱卖了多少钱?
列式:12x45=540(元)。
再求5箱一共卖了多少钱?
540x5=2700(元)。
综合算式:12x45x5。
=540x5。
=2700(元)。
答:一共卖了2700元钱。
同意他的做法吗?你有什么问题问问他呢?
师:你是根据怎样想到先算每箱卖多少钱的?
生答:我根据每个保温壶是15元,每箱有12个想到的,老是迅速贴思路图。师:又是怎样算到一共多少钱的?贴。
师:和他一样,想到这种方法的同学请举手,真棒。(学生回位,单子留下。)。
师:同学们,看这个思路图,我们一起来说说这种方法是怎样解答的。根据已知信息每个45元,一箱12个,用乘法可以求出每箱多少钱(添乘号),然后再用每箱价钱和卖出了5箱这两个信息,又用乘法就能求到了一共卖了多少钱?(添乘号)。
师:按照这样的思路好多同学用了分步计算解答和列综合算式解答这个问题,比较这两种解答方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生答。
(相同:解答思路相同,都是先求一箱卖了多少钱,再求5箱一共卖了多少钱。不同:分步计算时用了2个算式来解答,综合算式解答是由两个一步计算的算式合并成一个两步计算的连乘的.综合算式。板书“用连乘”今天我们就是用连乘来解决问题的)。
方法二:
师:除了先算每箱卖了多少钱这种方法外,还有其他方法吗?
学生汇报:先算一共有多少个?
列式:12x5=60(个)。
再求5箱一共卖了多少钱?
60x45=2700(元)。
综合算式:12x5x45。
=60x45。
=2700(元)。
答:一共卖了2700元钱。
师:也想到这种方法的同学请举手。谁能照黑板上的方式介绍一下这种方法的思路吗?学生说老师贴,用每箱12个乘一共有5箱这两个信息可以求到一共有多少个保温壶,再用求到的数量乘每个保温壶的单价,就求到了一共的价钱。
1.这个题我们解答正确了吗?还要怎么办?(生:检查------)你是怎么检验的?(重算一遍)。
我们做的第一种方法的结果和第二种的结果一样,可以互为检验。用两种方法都算出来,一共卖了2700元,证明做的结果是正确的。在解决问题时,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决同一个问题。全班口答。
(课件出示两种方法)。
2.师:刚才我们用了两种方法来解答这个问题,比较这两种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请在小组内说一说。学生小组讨论。
(相同:结果相同,综合算式都是用连乘来解决的。都用到了单价乘数量等于总价这个数量关系。第一种方法的第一步是用单价乘数量求到每箱一共卖的总价;第二种方法的第二步也是用单价乘数量求到5箱一共卖的总价)。
不同:解题思路不相同。方法一是先算每箱卖了多少钱?方法二是先算一共有多少个?
解题思路不同找到中间问题就不同。解决问题时找准中间问题是关键,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来解答,用一个成语来说就是……殊途同归)。
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多种多样,我们一起看看有关问题解决的微课。
看了微视频你想说点什么?
三、巩固练习。
1.小红坚持锻炼身体,每天跑2圈,跑道每圈长400米,他一个星期(7天)跑多少米?学生独立完成再汇报。
2.开放题。补充一个信息和一个问题,让它变成用连乘计算的问题,并解答。
张庄小学新盖16间教室,。每扇窗子安装8块玻璃,
老师巡视。汇报。
师:适时表扬,真能干,同学们真棒,今天学了新知识的连乘问题就知道运用了,我太佩服你们了。
四、全课总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到了什么?还想学什么?
师:是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多种多样,只要认真分析,理清思路,就能解决更多的其他问题,成为解决问题的高手。
三年级数学认识年月日教学设计 篇11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2个生字,理解关键性词语的意思,如“信息、信息高速路、便捷、网上购物、拍卖、五州四海、电子邮件、羡慕”等。
2.能正确朗读课文。能读懂本课的内容,了解叙述的顺序。
3.了解电脑网络的意义和用途及有关知识,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1.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初步认识网络的用处。
2.增长学生的见识,激发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关心信息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学情分析:了解电脑网络的意义和用途,从而激发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使用的动手能力。
教学准备:
生字小黑板、计算机。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思路及过程:
第一课时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板书课题:学生谈自己的想法感受。小结,过渡。
二、检查预习,顺情引导。
1.检查学生认识生字情况,(课件1出示词语)比较难理解的通过各种方式理解:
1)联系上下文理解。
2)通过肢体语言理解。
3)在实际生活中理解。
2.检查学生初读课文情况,整体感受课文内容。
3.评价(学生自己评价,学生之间评价,老师评价)。
4.小结,过渡。
三、协作学习,解决疑难。
1.默读课文,试着自己读懂课文。
2.小组内讨论交流。
3.汇报自学成果,教师相机引导。
4.抄写词语。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听写生字、词。
四、精读课文。
1.再读课文,老师出示自读要求(课件出示2。a按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b边读边想,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明白;c请教周围伙伴解决问题,还是解决不了的旁边打上问号,一会儿告诉老师。)。
2.学生提出问题(简单的老师随即解决)。
3.师生共同归纳问题。
老师随即打出问题。
学生可能会说:为什么电脑网络这个新鲜玩意儿到底是什么呢?网络到底神奇在哪儿?(出示课件3)。
4.分小组讨论以上问题。
(以一小组为例,重点说明。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指导朗读,充分利用身边的多媒体辅助工具,例如投影仪,可出示课文内容,用各种方式读:例如指名读,评价,赛读;师范读)。
5.其他小组也可按照这个小组的汇报方法交流,也可有自己的想法。
五、总结全文,拓展练习。
1这篇课文给你了一个什么样的感受?
2.联系生活实际,说说电脑网络给我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带来了什么影响?
3.老师出示宽带网,给学生提供一些比较好的网站,学生也可以自主查阅更多网站,亲身感受宽带网带来的神奇。
4.把自己的知道的网络用处写下来,如果有时间可以进行交流。
六、板书设计。
我家跨上了信息高速公路。
互联网(奇妙)。
查阅信息。
建立联系。
网络购物。
其他用途。
三年级数学认识年月日教学设计 篇12
人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材地76——78页内容。
以新课程标准为指导,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以学生学生活中的数学,学有用的数学为理念,给学生充分的时间、空间进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在师生互动的动态生成中推进课堂,并使学生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年、月、日是在学生学习了时间单位时、分、秒基础上的继续和延伸,由于这几个时间单位比较抽象,所以教材在编排上注重选择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素材进行教学。教材首先呈现了xxxx年年历,并圈出了不同的节日,如:五一劳动节、六一儿童节、教师节等,利用这些素材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接着又呈现出20xx年年历,着重引导学生观察、统计、对比、发现,在这个过程中有意识的让学生沟通年、月、日之间的关系。最后教材还特别安排了“拳头记忆法”和“歌诀记忆法”帮助学生记忆每月的天数。
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身边,我选择了让学生观察xxxx年和xxxx年的年历,这样更容易调动学生学习探究的兴趣。
1、使学生学会看年历卡,并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记住各月的天数,能正确判断大月、小月。
2、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方式,开展观察、统计、交流、讨论、游戏等活动,培养学生培养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合作探究的能力。
3、在探究过程中体会数学在生活中处处存在,渗透分类思想,适时对学生进行惜时教育。
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
分清大月、小月,记住每个月的天数。
多媒体、年历表。
一、谈话导入。
年、月、日是生活中常见的比时、分、秒更大的时间单位,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年、月、日。(板书课题)。
二、探究新知。
活动1:认识年历、初步感知。
通过刚才的交流,我们发现年、月、日在生活中总是帮助我们记录着那些快乐的、难忘的日子。接下来我们就借助年历深入研究年、月、日。
活动2:合作探究、认识大月、小月、特殊月。
1、出示活动要求。
2、同桌合作探究。
(1)填一填,将xxxx年、xxxx年每个月的天数填在复式统计表中。
(2)说一说:
a、一年有多少个月?
b、按天数给月份分类,哪几个月的天数是一样的?
c、怎样计算一年有多少天?试着算一算。
3、汇报交流,教学大月、小月、特殊月。
师选一组统计结果进行展示,生仔细观察,你们和他们组统计的结果相同吗?(适时纠正错误)。
a、一年有12个月;
b、31天的月份是1、3、5、7、8、10、12月;
c、有30天的月份是4、6、9、11月;
d、2月份有时是28天、有时是29天。
师揭示:每个月有31天的叫大月,每个月有30天的叫小月,2月既不是大月也不是小月,是特殊的月份。(板书)。
e、怎样计算一年有多少天?试着算一算?(板书)。
活动3:交流方法,记忆大小月。
这么多大月、小月,怎么才能很快记住呢?
1、交流方法:
方法一:拳头记忆法。
方法二:一三五七八十腊,三十一天永不差。
方法三:八月之前单月大,七月之后双月大。
2、熟练记忆: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记忆大月、小月。
3、小游戏:我说你来做。
老师说月份,学生判断,是大月的男生举手,是小月的女生举手。
看样子同学们已经熟练的掌握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了,可有几位老朋友正在为这个问题正犯愁呢,让我们去帮帮他们吧!
三、巩固练习。
1、判断;
2、填空;
3、拓展。
四、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不知不觉,一节课马上就要结束了,每位同学在这40分钟里都有不少收获,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时间对于每个人都是宝贵的,老师希望同学们珍惜时间、努力学习,争取每天学到新知识,每月都有新收获,每年都有大进步!
五、布置作业:
1、中华人民共和国是1949年10月1日成立的,到今年10月1日是多少周年?
2、在今年的年历中找出长辈的生日,并给长辈过一个难忘的生日。
六、板书设计:
三年级数学认识年月日教学设计 篇13
这部分的教与学,是在学生认识了万以内的数和初步认识了分数,并且学习了常见计量单位的基础上进行的。教材充分利用了小数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创设了较为丰富的,贴近儿童生活实际的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小数的含义。作为小数的初步认识,其教学要求应注意把握两点。一是本单元不要求离开现实背景和具体的量,抽象地讨论小数。二是小数的认、读、写,限于小数部分不超过两位的小数。
(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数的现实意义,懂得以元为单位、以米为单位小数的实际含义。
(2)初步感知十分之几可以用一位小数表示,百分之几可以用两位小数表示,会读写小数。
(3)培养主动探索的意识和合作交流的能力,体会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师方面:多媒体课件、几种常见的实物图片。
1、课前要求学生到商场了解商品的价格,选择几种自己最感兴趣的物品,并把价格记录下来。
2、测量自己身高,并以几米几厘米的形式记录下来。
3、搜集生活中的小数。
1、师:昨天老师在超市里看见有两个同学在忙碌着,瞧瞧,他们在干什么?
(快速播放课件:两个同学在超市的货架边了解商品价格并用笔记记录着)。
2、师:当时我很奇怪,就上前问了一下,原来他们在做“社会小调查”,了解一些商品的价格。我看了看,发现他们是这样记录的:。
(课件出示两张记录单,第一张是在商品名称后面,以几元几角几分的形式记录价格,第二张是在商品名称后面,以几点几的小数形式记录价格)。
大家更喜欢哪位同学的记录单呢?说说你的看法。
3、师:是呀!两种方法各有长处,而第二个同学的记数方法,更简单、明了、方便,值得我们来研究它。
(点击课件,突显第二种用小数记录的记录单)。
4、师:像、和(课件中的数字)这样的数叫做小数。这些小数有什么共同特点呀?(课件闪现小数点)“.”叫做小数点。今天我们就要学习一些关于小数的知识。(板书课题:小数的初步认识)。
1、师:谁来说说,这些小数应该怎么读呀?
2、师:同学们说得很好,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小数吧。
3、师:那小数该怎么写呢?让我们动手试试。
(老师示范,学生在练习本上书写,特别强调小数点的写法)。
(设计意图:小数该怎么读?怎么写?这类比较简单的问题,让学生用自己的经验和知识的积累,以个别与集体的练读,老师的范写与学生的仿写直接解决。不拖泥带水,将主要的时间与精力放到下个环节的联系商品价格认识小数上。)。
4、师:哪些同学已知道,这些小数它们分别表示多少钱?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如下表示。之后,小结看用小数表示价格的方法:小数点左边表示几元,小数点右边第一位表示几角,第二位表示几分。)。
(课件显示出第一个同学的记录单,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口答,并说说自己是怎么想的。)。
1、师:看来通过刚才的活动,同学们已经对用小数表示商品的价格到底表示几元几角几分已经很清楚了。下面请大家在自己周围找一找,看看还有那些地方也有小数的存在。
(放手让学生畅所欲言后,老师再通过课件出示教材中第91页第2题的大象、鸵鸟、长颈鹿有关数据,让学生齐读材料)。
(学生可能会猜出正确答案,但讲不清楚其中的理由。)。
3、师:大家的猜想是正确的,接下来我们就来研究老师的身高1米75厘米为什么可以表示为米这个问题。
(多媒体显示表示1米长的尺子,然后平均分成10份,第一段变为红色。)。
(媒体显示两种对应的表示方法)。
5、师:老师还可以从尺子上找到另一个小数,猜猜是指哪部分啊?说说你的想法。
6、师:同学们,面对同样的事物,我们只要换个角度,又有了新的发现。请看:。
(课件演示将1分米平均分成10份,使1米的尺子平均分成了100份。)。
现在一米平均分成了多少份?每份的长度是多少?
7、师:1厘米用分数表示是多少米?用小数呢?
(要求学生独立思考,然后同桌间互相交流,再指名回答,说出想法)。
那么3厘米用小数怎么表示?你是怎么想的?
8、师:18厘米呢?
9、讨论:现在大家能理解老师的身高1米75厘米为什么可以写成米吗?
10、师:王东同学身高上1米30厘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呢?
11、师:谁愿意来介绍下自己的身高几米几厘米,写成小数是多少米?
2、师:正如同学们所说的,事物的发展总是朝着简洁、方便的方向不断的演化,数学如此,生活也是如此。下面就让我们用今天刚学到简洁的小数记数方法来玩个“价格竞猜”游戏吧。
(老师出示实物图片,让学生猜价格,可以以“高了”或“低了”的提示形式,引导学生猜出正确价格。)。
[设计意图:“竞猜价格”的游戏既是对小数含义的巩固,又培养了学生对小数的数感。]。
师:其实,关于小数还有很多很多的奥秘,等待我们去发现、去探索呢!我们下节课再研究。
设计思路:本课教学是学生第一次在课堂上正式接触小数。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体会小数的含义,设计时力求从学生现实生活出发,选取学生身边的事例,并让生活素材贯穿与整个教学的始终,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感悟小数的含义。
准确把握教学的起点,是确定教学目标和设计教学思路的关键。本节课考虑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对小数已有一定的了解和接触,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认知基础对于教学目标的实现是一项重要的课程资源。所以新课开始,创设学生在“社会小调查”中记录商品价格的情境,这样的情境给予学生较强烈体会小数在生活应用中的独特作用,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唤起他们对已有经验的回忆,使学生感受所学内容不再是简单抽象枯燥的,而且是非常有趣并富有亲近感的,并适时调控教学活动,以真正做到学生知道的不讲,学生已会的不重复,把时间用在刀刃上,从而提高了教学实效。
概念教学有一条很重要的原则就是一定要用具体可感、可知的形象作为支撑。只有在具体形象支撑下学生才能对概念形成正确的表象,才有利于学生全面的了解概念的本质。教材的设计也充分的遵照了这一原则。先是通过商品价格来认识小数每一个数位上的数字各表示几元几角几分,再通过长度单位之间的改写来揭示分数和小数之间的这一本质联系,最后的应用是结合自己的身高说说怎样用小数来表示,三个环节每个都是在具体的情景中展开的。本课教学设计也是按照这一规律进行的,就是在传授例1前,让学生汇报课前要求收集的生活中的小数,老师也适时呈现一些小数的其他用途的资料,不但进一步让学生积累更多的感性认识,也防止部分学生形成小数只能表示商品价格这一思维定势。
整个教学过程力求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理念。各个教学环节的引入,期望创设富有生活气息的、有启发思维价值的问题情境,能给学生的积极探索和合作交流提供有意义的现实背景。学生的学习方式既有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又有独自的思考和感悟。允许并鼓励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大胆发表个人见解,让孩子们在静思中,在交流中,轻松、愉快地学到知识,增长本领,从而达到乐学、会学、创造性学的境界。
三年级数学认识年月日教学设计 篇14
《年月日的认识》是人教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下册的年月日这一单元的内容之一。时间单位是较为抽象的计量单位,学生在二年级已经学过与他们生活比较接近的时间单位时、分、秒。随着年龄增长,生活经验的增多,年、月、日的知识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他们的生活和学习中,有了形成较长的时间观念的基础,理解一年或者一个月的时间有多长,需借助一定的想像力。因而教材注意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初步了解年、月、日的有关知识。
1、在观察年历卡的活动中,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知道一年有12个月,分为大月、小月和二月,大月有31天,小月有30天,能记住一年中哪几个月是大月,哪几个月是小月。知道一年有365天或366天。
2、在年历上查找、交流一些有纪念意义的日子,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提高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接受思想教育。
3、通过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方式,开展观察、操作、游戏、计算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学习能力,充分调动学生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
学习重点:认识时间单位年月日,掌握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学习难点:发现并掌握闰年的判断方法。
数学学习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所以有效的学习更应促进学生的发展。维果茨基认为:“只有当教学走在发展前面的时候,这才是好的教学”。他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其实质就是教学要把那些正在或将要成熟的能力推向前进。促进学生的发展,必须关注学生的发展的自主性、主动性,尊重学生发展的差异性,强调学生发展中的体验与交往过程。使他们成为发展与变化的主体,进而帮助他通过现实与寻求走向完人理想的道路。
活动是数学学习的重要特征。新课标十分重视数学活动的建设和开展,指出:“教师应向儿童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的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揭示规律,建立概念,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三年级数学认识年月日教学设计 篇15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感悟周长的含义,知道绕平面图形一周的长度就是它们的周长。
2、通过测量图形各边的长度初步感知计算图形周长的一般方法。
3、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数学思考能力。
认识周长,理解周长的含义。
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对周长的理解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一)感知周长。
情境引入:同学们,老师在公园里发现了一些有趣的现象:
1、出示媒体:小猫绕花坛跑了一圈、金龟子绕树叶爬了一圈。
(1)看到了什么?
像小猫、金龟子绕着花坛、树叶跑了“一圈”,我们也可以说它跑了……的一周。(板书:一圈、一周)。
(2)怎么看出来正好跑了一周?
从起点出发,绕着……跑了一周又回到了起点,所以说正好跑了一周。
(3)像这样树叶一周的长度就是这片树叶的周长。媒体配合演示(板书:周长)。
(二)理解周长。
1、出示媒体图:钟面书本封面三角形、红心图。
(1)找物品图形的周长。
(2)指一指钟面的周长。
(3)描一描图形的周长,完成练习纸上的第一大题。(实物投影反馈核对)。
2、抽象出平面图形。(媒体配合滚动一周长度)。
什么是这些图形的周长?
3、判断:红线部分是下列图形的周长吗?
反馈核对、媒体更正。
(三)探究求周长的策略。
1、出示三角形。
(1)怎么求这个三角形的周长?
(2)三角形的周长其实就是它三条边的长度和。
(3)测算三角形的周长。
反馈核对,纠错。
2、完成第二大题另外三题。
正六边形。
正方形。
长方形。
小结:平面图形几条边的长度总和就是它们的周长。
(四)全课小结:
今天你学到了什么?
三年级数学认识年月日教学设计 篇16
1、经历从现实生活中认识周长的过程,理解周长的含义,会指出并能测量物体的表面和简单图形的周长。
2、通过观察、测量、计算等活动,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
3、通过从实践中发现问题,在操作中分析问题,又在实践中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现实生活里的数学。
4、发展对数学的兴趣,培养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能力,培养数学思想和创新精神。
认识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出周长。教学准备:线、直尺、皮尺、树叶、课件预习:
内容:数学书45页。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老师今天给大家介绍一位新朋友!它个子小小的、力气却大大的,能举起自身重量100倍的物体,被称作动物界的大力士,你们能猜到它是谁吗?生:蚂蚁。
师:同学们太棒了!它就是小蚂蚁淘淘,快跟淘淘打个招呼吧!生:淘淘好!
师:今天这节课淘淘就和我们一起来研究数学问题!
二、探究新知。
(一)出示自学提示。
1、描一描。
2、说一说什么是周长?
把书打到45页,开始自学上半部分内容学生汇报交流。
让学生找一找身边的任何一个物体,指一指或摸一摸它们的边线,如摸一摸桌面的边线、文具盒的边线。
辨一辨下面哪些图形有周长,哪些没有,为什么?
(二)、量一量。怎样能得到树叶和数学书封面的周长呢?
师:淘淘知道你们知道了什么是周长,可是它还想知道自己爬树叶和数学书的封面到底爬了多少厘米?该怎么办?同桌讨论,指名汇报。议一议:
1、可能有哪些测量方法?你们准备用哪种?
2、选择哪些测量工具?
3、小组内如何分工?做一做:实际测量,师巡视。
说一说:
1、使用了什么测量方法?
2、选择的测量工具有哪些?测量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
3、测量的结果是什么?指2名学生汇报。
(三)数一数。
三、巩固练习。
2、淘淘看大家这么聪明,他又带来了一道题,想考考大家,练一练第二题。
四总结。
师:这节课上到这里就要结束了!我们回想一下,我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三年级数学认识年月日教学设计 篇17
师:老师昨天买了一把米尺,谁能猜猜这把米尺的价格?(生答略)。
师:现在我公布它的实际价格,(板书:元)它怎么读?
生1:读作“三元八角五分”。
生2:我觉得应该读作“三点八五元”。
……。
师:同学们,这个数就读作“三点八五元”,我们一起读一下。你们知道它是什么数吗?
生:小数。
师:对!这是小数,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数的有关知识。
二、联系经验,学习读写。
师:谁知道小数里面这个小圆点叫作什么?
生:小数点。
生1:我在商场里看到过小数,因为商品的标价都用小数表示。
生2:我以前去过欧尚超市,那里的商品标价也都是小数。
生3:我在“厘米”上面看到过小数。
师:你在“厘米”上看到过小数,什么意思?你能解释一下吗?
生4:用米尺量身高的时候有小数。
师:他在量身高的时候用到过小数,你们用到过吗?
生:用过!
师:原来我们对小数并不陌生,不仅看到过,也用过!你们想不想再来读一读、写一写小数?(投影出示六个小数:、、、、、)先在自己心里默默地读一遍,再请几位同学依次读给大家听听。
生4:三点零五。
生5:十五点十五。
生6:我认为这个小数应该读作“十五点一五”。
(部分学生认可,其他学生感到迷茫)。
生:十五点一五。
师:你们读得真不错!再来写写小数,好吗?(师口报小数学生写,然后同桌相互检查、评价)。
三、突出重点,理解意义。
师:学习小数的知识还需要四把金钥匙,同学们愿意和章老师一起去寻找这四把金钥匙吗?
投影:这是前面两把“金钥匙”。
(1)1角=()/()元(2)1分=()/()元。
师:谁来把这两把“金钥匙”补充完整。
生1:一角等于十分之一元。
师:为什么?
生1:因为一元里面有十个一角,所以一角等于十分之一元。
生2:一分等于一百分之一元,因为一元等于一百分,所以一分等于一百分之一元。
生:想!
师(结合板书):1角等于1/10元,还可以写成元;1分等于1/100元,还可以写成元。
师:现在这两把金钥匙已经完整了,你们从这两把金钥匙中明白了什么?
生3:分数可以用小数来表示。
生4:小数就是由分数得来的。
生5:十分之一就是零点一,百分之一就是零点零一,或者说零点一就是十分之一,零点零一就是百分之一。
师(手指第一把“金钥匙”):如果是2角应该等于什么呢?自己想好了再举手。
生6:二角等于十分之二元,又等于元。
师(手指第二把“金钥匙”):如果是6分呢?
生7:六分等于一百分之六元,又等于元。
师:看来这两把金钥匙你们都得到了,那第三和第四两把金钥匙看哪些同学自己能获得。
课件显示第三和第四两把“金钥匙”:
(3)1分米=()/()米=()米。
(4)1厘米=()/()米=()米。
(学生思考后汇报)。
生:1分米等于十分之一米,也等于分米。(许多学生有意见)。
生8:最后的单位应该是米,而不是分米,因为1分米不会等于分米的。
师:是呀,1分米用米作单位是米,而不是分米。
生9:1厘米等于一百分之一米,也等于米。
师:如果是8分米、2厘米用米作单位,应该等于什么呢?同桌互相说说。
[评析:初步理解小数的意义,既是学习的重点,也是学习的难点。教师精心设计了富有童趣又具有悬念的“四把金钥匙”,在引领学生主动获得“金钥匙”的过程中,充分发挥了教师的引导作用,从易到难,从“扶”到“放”,使学生在学习探究中直观地感悟到小数与十进分数的联系。最后再出示练习让学生尝试,不仅是对小数的进一步认识,更重要的是学生运用数学思维的一次再创造行为,让学生主动地探索,类推出这类问题的解决方法。
如果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能有机地借助直观的图示,将更有利于学生对小数意义的理解。]。
四、联系巩固,深化提高。
师:同学们真能干!我们获得了这四把宝贵的金钥匙,现在我们就用这四把金钥匙去学习更多的知识。请同学们用这四把金钥匙的知识,完成练习上的第一大题。
1.填表:先在数量下面画上横线,再填表,想一想为什么这样填,最后同桌交流。
(生独力完成练习,师巡视辅导,然后评价修正)。
2.猜身高。
师:你们真能干!(投影显示姚明打球和站立的几张照片)同学们认识他是谁吗?
生:姚明!
师:你们知不知道姚明的身高是多少?(投影显示姚明与一个普通身高的人的合影)要求用小数说说。
生1:我觉得姚明身高是米。
生2:他的身高是厘米。
生3:应该是米。
师:对,如果是厘米的话就是2厘米多一点,就该到小人国去了!
生4:可能是米。
生5:可能是米。
生:比两把还要多。(师在墙上量出米的高度)。
生:哇!这么高!
师:所以大家都叫他“小巨人”!你们知道自己的身高吗?
生6:我的身高是米。
……。
师:用小数猜猜章老师有多少高?
生7:我猜是米。
生8:我猜是米。
……。
师:章老师的身高是米。
3.猜价格。
师:下面,我们来一次价格竞猜!(投影显示一个可爱的小瓷娃娃,并把实物放在讲台上)用小数猜猜这个可爱的瓷娃娃的价格,章老师想把这个瓷娃娃送给猜得最准的同学。每位同学可以猜两个小数,并请你把猜得的两个小数写在本子上。
生1:我猜是元。
生2:我猜是元。
生3:我猜是元。
……。
师投影显示正确价格:元。
4.了解古代小数。
生1:。
生2:。
生3:。
……。
师(投影显示):它表示。再来看一看外国古代的小数是怎样写的。(投影显示:3⊙2①5②)。
生(诧异地议论纷纷):啊?是这样的啊?
……。
师:数学是在不断地发展的,如小数的记数,中外的数学家通过不断的改进,最终才形成了现在这种最简捷的方法。
5.组数比赛。
师:下面我们进行一次比赛,看谁能够写得最多。
(投影显示题目:用3、0、9这三个数字和小数点组成小数,看谁写得多!)。
生写小数,然后交流展示。
五、课堂总结。
师:同学们今天学得真好!说说你今天的收获。(生答略)章老师要留一个小作业给大家,请同学们回家后去搜集三个小数,并写清楚是从哪里搜集到的。
[评析: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学过小数的认识后,要求学生寻找生活中的三个小数,能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进一步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作业:自己完成课本例2的填空。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三年级数学认识年月日教学设计 篇18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分数,知道把一个物体或图形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可以用分数几分之一来表示,并理解只有“平均分”才能产生分数。
2、正确认识和读、写几分之一的分数,知道分数各部分名称。
3、能用实际操作的结果表示相应的分数。
4、会直观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教学重点难点。
正确认识几分之一的分数。知道平均分才能用分数表示,会直观比较简单分数的大小。
教具学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学生每人准备同样大小的圆形纸、长方形纸,绳子,水彩笔。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2、结合学生口答,老师出示下列图案:
两个苹果、1瓶矿泉水、半个蛋糕。
3、比较这三个数字,哪个数字比较特别?
4、“半个”你能用一个数来表示吗?揭示二分之一,写作,读作二分之一。
5、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像这样的数,它们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分数。(板书:认识分数)。
二、研究二分之一。
1、那么什么样的数是分数呢?
(边说边用动画课件演示切蛋糕)把一个蛋糕,平均分成2份,这其中的一份就是它的(老师指着左半个蛋糕,在蛋糕上出示分数)。老师指着另一半蛋糕问:那这一份呢?(学生回答后,动画出示分数)也就是每份都是它的。就是分数。
2、你能说说是怎么得来的?(先学生自己说,后指名说。)。
3、老师小结,并用课件出示文字,读一读。
三、操作活动,经历二分之一的产生过程。
1、在我们桌上有一些纸片和绳子,你能找到它们的吗?
(学生动手操作)。
2、交流:你是怎么得到二分之一的?
3、小结:不管怎样,只要把一样物体平均分成2份,每份就是它的。
4、这个分数里,1表示什么?横线和横线下面的数又分别表示什么呢?
交流,结合回答板书:……分子……分数线……分母。
5、分数的写法:先写分数线,再写分母,后写分子。
四、导入其它的几分之一。
1、你觉得还有哪些分数?(指名学生口答并板书出分数)。
2、你能用你准备的纸片折一折,涂一涂、说一说吗?(学生操作交流)。
3、下面的图形的涂色部分你能用分数表示吗?(书本第99页第1题)。
五、比较大小:
1、取出同样的纸片折出的不同分数,直观比较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2、学生交流,小结(同样的物体,分的份数越多,每份就越小。)。
3、练习:(书本第100页第5题)。
六、分析判断:
1、仔细观察下列图形,哪些图形的涂色部分能用来表示?
2、观察第99页,第2题,判断,说一说为什么?
3、观察第100页第6题,思考并讨论交流。
七、轻松一刻:
八、总结:
今天学习了哪些内容,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
上一篇:《采松果》教学设计(通用10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