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池》教学设计实用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导言】此例“《小池》教学设计实用4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小 池1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音乐激情,创设情境。

1.(《春天在哪里》音乐起,教师随着音乐轻微晃动头部,音乐渐弱)

师:这是小朋友很喜欢的一首歌《春天在哪里》。春姑娘来了,她唤醒了山林,唤醒了红花,唤醒了绿草,唤醒了湖水,也唤醒了门前屋后的小池塘。(点击课件,出现小池塘画面)

2.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继续学习第三课《小池塘》。让我们响亮地跟苏醒过来的小池塘打个招呼。来,一起读。(课件出示课题,学生齐读)

3.整体感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知道课文说美丽的小池塘像什么?

4. 过渡:为什么说小池塘像一只大眼睛呢?

二、品读感悟美丽的小池塘。

(一)学习第一自然段——“明亮”

1.请同学们打开书,自由朗读第一自然段:看看小池塘是一只什么样的大眼睛?把你喜欢的句子用横线画出来,多读几遍。

2.指名回答。(板书:明亮)

3.学生交流,教师相机点拨,指名读。交流要点:

第一句:(1)、指名读。

(2)、你能学着春风姐姐那样吹一口气吗?

(3)、为什么春风姐姐要轻轻吹气呢?

(4)、谁能把这句话读得让人如沐春风?指名读。

第二句:(1)、指名读。

(2)、你能说说你为什么喜欢这句吗?(抓住“一闪一闪”、“明亮”)

睡了一个冬天的小池塘,终于可以伸伸胳膊,伸伸腿了,多高兴啊!

(3)、谁来做一做这个活泼明亮的小池塘,读读这句?

第三句:(1)、指名读。

(2)、现在你能说说课文为什么说小池塘像明亮的大眼睛了吗?

(3)、指名读。

4.教师:小池塘中水波闪动,池塘边的芦苇随风飘荡,多美啊!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就是描写的这个美丽画面,赶快打开书自由读一读:大声读、轻声读、自己读、同桌读都可以,看一看,谁的表情里小池塘最美?谁的声音里小池塘最美?

5.指名读,师生评议。

评价:

读得真好,多么温柔的春风姑娘啊!

你的朗读让我感受到这只大眼睛十分明亮;

仿佛看见你伸了个懒腰。懒洋洋的。

“一闪一闪”读得太平,没有起伏/ 师:看老师的手(做一闪一闪的手势),闪起来,眼睛才会亮。

真是一只明亮的大眼睛,有精神;

6.学生有感情地齐读:小朋友读得真好,我真的看到了一个清清的小池塘,一只明亮的大眼睛。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美丽”

1.教师:在这只明亮的“大眼睛”里,我们能看到些什么呢?指名朗读第二自然段。

2. 理解“倒映”,课件展示图画:小池塘很清澈、很平静,多像一面镜子啊!很多东西都能在水面上映出来:上面有一个;水中有一个倒过来的。这就是——“倒映”。

3.小池塘里倒映着什么呢?请小朋友自己读书,把相关的词语画出来。(学生自己读、思、画,教师巡视指导。)

4、指名回答。

4.交流,边读边想象,把句子读通畅、读出感情。

(1)白云:为什么说像一群白鹅?读好“一群”,感受云之多,云的颜色。

(2)太阳:抓住“鲜红”,感受颜色美。

(3)月牙:月牙还像什么?为什么这里比作“小船”?

(4)星星:“许多”与前文中的“一只”“一群”对比,使学生懂得用词要准确。

5.教师:正是这些景物把小池塘映衬得更美了,谁能把这段话读好呢?

6.指名朗读,齐读(配乐)。

前两句要读得明快而响亮,表现白天的热烈;后两句则要读得柔和而缓慢,体现夜晚的幽静。

5.教师:除了白云、太阳、月牙、星星,还有哪些景物会倒映在小池塘里呢?交流(布谷、燕子、蜜蜂、柳树、桃花、梨花、迎春花……)小朋友们,你能仿照课文将句子补充完整吗?     倒映在池塘里,像        的         。

6.学生交流,师生品评,使学生懂得打比方要恰当、生动。

7. 齐背课文:听了小朋友们的描述,老师觉得小池塘真是美啊,(板书:美丽)真想把小池塘的美景牢牢地留在脑海里,让我们来背背吧!(根据呈现的句式,教师引导背诵。)。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以上这4篇《小池》教学设计是来自于山草香的小池的相关范文,希望能有给予您一定的启发。

《小池》教案2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第二自然段。

2、感受春天到来时小池塘的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小朋友们,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春天到了,细心的你发现了什么?

2、过渡:春天多美啊,老师想带着你们一起去郊游,想去吗?让我们一起唱着《春天在哪里》出发吧。

教师弹奏,学生全体起立唱歌踏步。

3、好了,我们来到了一片青草地。(贴小朋友的图)

小朋友,快看,你们看到了什么?

让学生认真看黑板上的图,说清图意。

二、学习课文

1、整体感知课文

(1)过渡:蓝蓝的天空一望无边,清清的小池塘显得格外可爱。小朋友,让我们轻轻地打开课本,一起来感受小池塘的美吧!

(2)自由读课文。

(3)指名分段读课文。

2、学习第一自然段

(1)小池塘中水波闪动,池塘边的芦苇随风飘动,多美啊!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就是描写的这个美丽画面,请小朋友们读读第一自然段,你能选择自己最喜欢的一句话,说说自己的理由,然后通过朗读,把小池塘的美读出来吗?

(2)学生自由朗读、指名读并进行评议。

3、学习第二自然段

(1)池塘里的水波一闪一闪的,就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那在这只明亮的“大眼睛”里,我们能看到些什么呢?请你接着读读第二自然段。

(2)学生自由读第二自然段。

(3)谁来说说看?

(4)指名读课文。并把相对应的图片贴到黑板上去。

(5)美丽的小池塘倒映出了白云、太阳、月牙、星星,还会映出些什么呢?昨天刘老师让小朋友来动手画一画,谁想来展示展示?

(6)学生上台展示自己的画图,贴在黑板上,并用“倒映在池塘里,像”的句子说话。

4、学习第三自然段

你觉得现在的小池塘美吗?对呀,引读“美丽的小池塘,明亮的大眼睛,映出一个”——五彩的世界。

5、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1)五彩的世界倒映在小池塘里,把小池塘装点得格外漂亮。让我们拿起书,把小池塘的美景看个够吧!

(2)齐读课文。

6、时间不早了,我们就要离开小池塘了,此时此刻,你想对小池塘说些什么呢?

7、在我们伟大祖国广阔的土地上,美丽的`景色还有很多很多,这需要小朋友用眼去观察,用心去体会,这样你会发现更多更多的美!

教学反思:

《小池塘》是国标本苏教版小学语文第二册中的1篇阅读课文。这是1篇文字优美、形象生动、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的散文。它描写了春天到来时小池塘的美丽景象。课文运用拟人化手法,赋予静态的池塘以生命的动态方式呈现。课文展开了丰富的想象,描绘了小池塘的水波,小池塘边的芦苇以及白云、太阳、月牙、星星倒映在水中的美景。它给孩子们带来了美的体验与享受。

我在本课的教学中采用了直观、生动的课件演示来调动孩子的视觉器官,配以优美的音乐烘托,作用于孩子的听觉器官,一下子就把孩子带入了那种优美的意境,引起孩子读书的兴趣,让每个孩子都能喜欢读书,主动地读书,把读书当作一种乐趣,一种享受。让孩子在朗读课文时能领悟到小池塘那充满生命力的美。

识字、写字是低年级语文学习的重点。为了让孩子扎实、有效地掌握汉字,就必须通过调动学生主动探究汉字的愿望,来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为此,我在教学汉字时把音、形、义进行分散教学。如:在初读课文时先扫清字()音的障碍。请学生先自主地学习字音,发现问题;再全班交流,把自己自学过程中发现的较难读的字去提醒大家注意。而识记字形,则是通过请学生自己寻找方法来记忆。形声字(姐、波)、会意字(鲜)它们都具有汉字典型的辨字识意功能。学生在识记此类汉字,不仅记忆方法多,而且还学得乐,掌握快。

同时,正确规范地书写汉字,也是一个重要的内容。为了让孩子理解汉字间架结构之间的美,我则用了形象的比喻:把“吹”的口字旁比做是人的嘴巴,不能写得太大;把下边的“人”比做是一个人的腿,要又细又长些。鱼羊的味道很鲜美,所以就是“鲜”字。

另外,我在教学时注意了引导孩子们进行拓展,如:“小池塘里还可以倒映出什么呀?用“()倒映在池塘里,像()。”拓展练习说话。”等。

当然,我的课堂预设和生成之间还有很大的差距。比如,由于紧张,有个别环节处理的不恰当,这是1篇优美的短文,我原想充满激情的放开声音去引导孩子朗读,可看到那么多老师听课,我觉得自己底气不足,想还是别班门弄斧了吧,最后也没有读成。由于自己准备的也不是很充分,最后留下的写字时间不是很多。

《小池》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两首古诗。袁枚的《所见》写的是“意欲捕鸣蝉”的情趣。

杨万里的《小池》写的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情景。这两首古诗贴近学生的生活,从不同侧面表现了夏天的情趣。学习古诗,重在吟诵,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因此,本课的

教学重点可以定为: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培养朗读古诗的兴趣。

2.认识“所、枚”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

3.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难点

如何让学生反复朗读,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教学方法

教法:情景教学法。

学法:诵读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课前准备

生字卡片、教学挂图、录音机、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激发兴趣

1.播放多媒体课件:

(大意是:在茂密的树林中,一个牧童骑在

黄牛背上,唱着嘹亮的歌儿,歌声穿过树林飘向远方。树上的蝉“知了、知了”地叫个不停。忽然牧童停止歌唱,一声不响地站在树下。)

2.教师引导学生猜想:

牧童停止歌唱,他想干什么?

二、初读感知,正确流利

小朋友们,有一个诗人叫袁枚,他看到这样的画面,觉得很有趣,就写了一首小诗《所见》。

(板书课题)

相机学习“所、枚”。

1.教师范读,感受节奏。

小朋友们,你们听一听,老师哪儿停顿长一些或者声音延长一些。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学生自读,读准字音。

3.小组合作,试读诗歌,注意诗的节奏与音准。

4.指名试读,认读生字。

课件出示生字:捕、蝉、闭、立、童、林、黄(1)带拼音读。

(提醒学生读好翘舌音“蝉”,后鼻音“童、黄”,前鼻音“林”。)

(2)去拼音读。

谁愿意当小老师?带领大家把自己读得准的字读一读。(及时表扬激励。)

(3)游戏:我指你说。

一个小朋友随即指大屏幕上的生字、其他小朋友齐读,要求迅速而准确。

三、再读感悟,了解大意

1.自由读,结合图画理解诗意。

小朋友们,读读诗,看看图,你能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吗?如果有不理解的字词就把它圈画出来。

2.小组读,合作学习,说说诗意。把不理解的词讨论讨论;把诗的大意轮流说一说。

3.欣赏读,结合图画,想像意境。

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观察图画,体会诗的意境。

四、想像画面,熟读成诵

1.闭目想像。

小朋友们,请把眼睛闭起来,想像画现,一个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唱着嘹亮的歌儿,歌声穿过树林飘向远方,树上的知了不停地叫着,忽然牧童停止了唱歌,注视着树上鸣叫的知了。这种情趣,你有过吗?

2.带着这种情趣,有感情地朗读。

3.练习有感情的背诵。

五、识记字形,练习写字

1.教师再次出示会拼音的生字。

瞧,你们的好朋友又来了,还认识吗?指名读。

2.通过形旁理解字意来帮助识字。

(如提手旁跟手的动作有关:捕;木字旁跟树木有关:林;虫字旁跟昆虫有关:蝉)。

3.通过猜谜引导学生识字。

如:一户一斤米

(所);骑牛写文章

(牧);人才进了门

(闭)

4.读词语,造句子识字。

如:认读:所有所以;放牧、牧草;关闭、闭路电视机等童———牧童———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唱歌。

5、教师示范,指导书写。

重点对学生进行指导:“林”字左边“木”字的捺变成点;“童”“黄”的中间一横要写长,其他的横要写短;“立”字下横要写长。“黄、童”笔画较多,指导学生书写时可以通过分解笔画,化难为易。

六、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背诵《所见》。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小朋友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袁枚的《所见》,你们会背诵吗?

(齐背)

你还会背诵哪些古诗呢?

(指名背)

2.教师及时热情表扬,导入新课。

哇,小朋友们真了不起,会背这么多的古诗。今天老师跟大家再来学习一首南宋诗人杨万里的《小池》,你们愿意吗?

(出示古诗)

二、初读古诗,正确流利

1.教师范读,感受节奏。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学生自读,读准字音。

3.小组合作,试读诗歌。

四人一小组,请小组长安排好读的顺序,其他组员听一听,评一评节奏与音准。

4.指明试读,认读生字。

课件出示:池、惜、阴、晴、柔、露小朋友们,你们认识这些字吗?

(1)带拼音读

读准翘舌音“池”,前鼻音“阴”,后鼻音“晴”,边音“露”。

(2)去拼音读

谁能像老师一样带领大家准确地读一读这些生字。

(3)游戏:找朋友

老师把写有生字的卡片发给小朋友。如:师:“阴”字在哪里?快来和我做朋友。

生:“阴”字在这里,我来和你做朋友。

三、再读感悟,了解大意

1.自由读,结合图画理解诗意。

(1)播放多媒体课件:

泉水悄然从泉眼里流出,浓密的树阴倒映在清清的池水里,嫩绿的小荷叶露出尖尖的小角,一群群蜻蜓飞来立在它的上头。

(2)小朋友们,读读诗,想想画面。

你能说说这首诗的意思吗?用笔圈出不理解的字词。

2.小组读,合作学习说说诗意。

四人一小组,把不理解的词讨论讨论,把诗的大意轮流说一说。

3.欣赏读,结合图画,想像意境。

播放朗读录音,学生观察图画,体会诗的意境。

四、想像画面,熟读成诵

1.教师语言描述,激发学生想像。

初夏的早晨,阳光灿烂,我们来到一个幽静的小池边,只见水池中已经长出了一些嫩绿的荷叶,有的荷叶还没有完全展开,只是露出一个尖尖的小角;池里的泉眼正在悄悄地流动,池水非常清澈,倒映着浓密的树阴。这时候,飞来几只蜻蜓,有一只飞累了,落在尖尖的荷叶上休息。如果你就是那只蜻蜓,面对这样的景象,你有一种什么样的感觉?

2.带着这种感情朗读。

3.练习有感情地背诵。

五、识记字形,练习写字

1.教师再次出示去拼音的生字,指名读。

2.联系前面的课文,熟字带生字,如:蜻———晴(同声旁);怪———惜(同偏旁);阳———阴(反义字)

3.创造性识字,如:柔

(把矛放在树上。)

4.读词语,造句子识字。

如认读:可惜、爱惜;晴空、晴天;柔和、柔软

池———池塘 池塘里开满了荷花。

露———露珠 露珠在荷叶上跳舞。

六、总结全文

小朋友们,这两天我们学习了两首古诗

(揭题:古诗两首)

《小池》教案4

荣成市实验小学 一  年级  语文  学科教案、学案一体化设计

课型

新授

课题

13、《古诗两首》(所见/小池)

课时

两课时

设计教师

教学目标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所、牧”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3、培养学生阅读兴趣,阅读能力,激发对祖国古典文学的热爱之情。

教学方法设计

情景教学法。

诵读法、小组合作学习法。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活动设计

(一)看图激趣   图上画了谁?他在干什么?他想干什么?   (二)初读感知,了解诗歌大意   1.齐读,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自由读,圈出不理解的词语。   3.小组读,合作学习,理解词义。   (三)再读感悟,想象诗歌画面   1.自由读,结合图画理解诗意。   2.小组内交流自学。   3.课堂讨论自学中的疑难处,教师相机点拨。   4.教师范读,学生想象诗歌描绘的画面。   (四)简述诗意,熟读成诵   1.教师简述诗意。   2.教师引导学生根据诗意练习背诵。   (五)启发想象,感情朗读   1.联系诗意,激发学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   (六)读一读,想一想   (七)书写生字   (八)评价、指导 本课是两首古诗。袁枚的《所见》写的是“意欲捕鸣蝉”的情趣。杨万里的《小池》写的是“小荷才露尖尖角”的情景。这两首古诗贴近学生的生活,从不同侧面表现了夏天的情趣。学习古诗,重在吟诵, 通过反复朗读,让学生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因此,本课的教学重点可以定为: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培养朗读古诗的兴趣。2.认识“所、枚”等12个生字,会写“诗、林”等6个字。3.背诵两首古诗。 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反复朗读,感悟诗歌的韵味和意境的美好。 古诗大意是:在茂密的树林中,一个牧童骑在黄牛背上,唱着嘹亮的歌儿,歌声穿过树林飘向远方。树上的蝉“知了、知了”地叫个不停。忽然牧童停止歌唱,一声不响地站在树下 初夏的早晨,阳光灿烂,我们来到一个幽静的小池边,只见水池中已经长出了一些嫩绿的荷叶,有的荷叶还没有完全展开,只是露出一个尖尖的小角;池里的泉眼正在悄悄地流动,池水非常清澈,倒映着浓密的树阴。这时候,飞来几只蜻蜓,有一只飞累了,落在尖尖的荷叶上休息。 学生看图,交流图意。指导学生有顺序观察,并进行语言训练。 老师进行朗读指导。 进行认字教学,学生交流认字方法。 并进行词句训练。                     教学程序设计

教材处理设计

师生互动设计

朗读指导: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越。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认字板块:联系前面的课文,熟字带生字,如:蜻———晴(同声旁)怪———惜(同偏旁)阳———阴(反义字) 创造性识字,如:柔(把矛放在树上。) 读词语,造句子识字。 认读:可惜、爱惜;晴空、晴天;柔和、柔软 池———池塘  池塘里开满了荷花。 露———露珠  露珠在荷叶上跳舞。 学生说诗意,并背诵。 指导书写,并展评。 板书设计

古诗两首

所见     小池

课后反思

这节课,较大的突破就是改变了古诗教学由老师牵引着学生,逐字逐句串讲诗意的传统做法。课堂上,从学生自由背诵学过的古诗开场,引出今天要学的两首古诗。而后,安排自学时间,使学生有一个潜心读书的过程。在充分自学的基础上,让学生汇报“读懂了什么”,师生共同讨论,互相补充。对于学生没有弄懂的问题,老师安排了质疑环节,启发学生共同探讨。在朗朗的读书声中,在学生自由发表意见的探讨中,完成了教学任务。这种设计,体现出对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使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老师只是一个参与者、合作者。

22 9547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