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风筝教学设计范例(8篇)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小学风筝教学设计范例(8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小学风筝教学设计【第一篇】
1、会认5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时的心情变化,感悟童真童趣。
3、练习查阅课外资料,初步培养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2课时。
第一教时。
一、激趣导入。
1、出示课件,创设情境。
2、观察说话,导入新课:看了这些风筝想说什么?(根据回答板书课题:风筝)。
3、联系生活,请放过风筝的同学谈谈放风筝的情景、感受。
4、学习课文中的`资料袋,了解风筝的来源。
二、初读感知,了解文章大意。
2、认读本课词语。
3、指名读课文,正音。
4、根据学生的自由述说,相机反馈,并总结概括出下列内容:
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5、再读思考:“做、放、找”哪一部分最有趣?
三、感悟做风筝的乐趣。
1、指名读课文第二段,根据朗读情况,相机指导正确、流利地朗读。
2、师生合作解决下列问题:
(1)“憧憬”的意思。几个小伙伴精心地做着风筝,此时他们会想些什么?(这就是“憧憬”)。
(2)为什么做好的风筝什么都不像,我们却依然快乐?
给“依然”换换词语。
(3)为什么我们把风筝取名为“幸福鸟”?要是你来给风筝取名,你会取什么?
(4)我们把名字写在风筝的翅膀上,有什么意义吗?
3、指导有感情的朗读。
(1)激趣:课文当中的几个小伙伴做风筝时很快乐,谁能把他们的快乐心情读出来呢?
(2)练习朗读。
(3)小组内比赛朗读,评选优秀朗读者。
(4)展示朗读。
四/写字指导。
重点指导“丧、磨”。
一、检查。
1、认读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二、感悟放风筝的乐趣。
1、轻声读课文,看看课文中哪两个词语描写了风筝刚刚起飞和已经飞到空中时的优美样子。找到后把这两个词语多读几遍。
2、再次播放课件(风筝飞舞的片段),引导学生理解并读好“翩翩飞舞”。
并用“翩翩飞舞”说话练习。
3、看到风筝飞上天,我们快乐地喊着,会喊些什么?
指读课文,指导学生读出快乐的心情。
4、分小组练习朗读、比赛朗读。
5、展示性朗读。
三、体会找风筝的心情,感悟童真童趣。
1、默读课文描写找风筝的部分,看看哪个词语最能表现“我们”的心情。
3、请学生先谈谈应该怎样读好这段课文,再练习朗读、指名朗读,相机指导。
4、讨论:“我们”在水磨坊那儿能找到心爱的“幸福鸟”吗?
四、总结。
1、风筝飞走了,孩子们很着急,难过,为什么还说放风筝是快乐的呢?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小学风筝教学设计【第二篇】
2.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童年最大的快乐就是做风筝、放风筝,就让我们走进课文,走进他们中间,分享他们的快乐吧!板书并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以图片和言语激起孩子们的学习兴趣,为下一环节作出铺垫。。
1.自读课文,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生字可以多读几遍。
2.一共有几个自然段啊?
3.老师这有些词请大家读读。
(精心、希望、依然、飞舞、拼命、奔跑、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寻找、垂头丧气、磨坊、继续)。
4.再读读课文,想想课文围绕着风筝写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归纳板书: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对文章结构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根据回答板书快乐)。
(2)那就带着快乐的感受读一读吧?(3-5人读)。
设计意图:引入课文,体会课文是以快乐为主线。。
2.学习第二自然段。
(1)从你的读书声中我听出来了你快乐的心情,现在就让我们去做风筝吧!自己读读第二自然段,思考你从哪里知道做风筝是快乐的?(朗读第二自然段)。
(2)谁来读读你找到的句子?
(3)那你能带着快乐的感受读读这句话吗?
(4)谁能把依然换一个词但句意不变?(仍旧、仍然)。
(5)为什么风筝什么也不像,我们却把它叫做幸福鸟,还把名字写在上面?
(因为风筝上承载着我们的憧憬和希望)。
我们憧憬什么,希望什么呀?
(憧憬风筝做好以后飞上天空的样子,希望这只风筝飞得更高。)。
(6)我们在做风筝时就满心欢喜,如今它做好了,虽然什么也不像,但它所代表的快乐没变,憧憬没变,希望也没变!
谁能把快乐的感受读得更好?
(7)那就让我们一起去放飞这只满载着我们憧憬和希望的风筝吧!末读课文第三自然段,想想课文的那句话使我们感受到了放风筝的乐趣?把它划下来,并读一读。(过渡)。
3.学习第三自然段。
(1)生黙读第三自然段并画出句子。
(2)谁来读读你画的句子?大家都画的是这句话吗?
(如读了描写放风筝的句子,则要求他把句子读完整。
这句话写出了我们放风筝的动作,词语用得真好,让我们再去读读它吧!)。
(3)还有哪句话也写出了放风筝的快乐?风筝优秀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4)谁愿意读读这句话,读出快乐的感觉?
(5)文中用一个词描写出了风筝飞舞的样子?(翩翩飞舞)。
(6)什么叫翩翩飞舞?你能做个动作吗?
你平时都用翩翩飞舞来形容什么呀?(翩翩飞舞的蝴蝶,是在形容蝴蝶飞舞时优美的样子)。
现在在空中翩翩飞舞的风筝什么样啊?
(7)那请带着你的感受读读这句话。
(6)我们手中的风筝越飞越高,村里人看见说了什么?你从这句话中知道了什么?
(夸奖,羡慕的感觉)。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情感,能较好的朗读这段。。
4.生读第四自然段的第1、2句。(出示课件)。
(2)可是,天有不测风云!你们说发生了什么事?
看文中是怎么说的?
(3)看到风筝的线断了,我们怎么样?(大惊失色、千呼万唤)。
(5)什么是“大惊失色”?
(是惊讶吗?我们看到风筝倏地没了踪影心里有些恐慌,所以脸色都变了。)。
(6)什么是“千呼万唤”?
(千呼万唤真的是呼唤一千次一万次吗?
千呼万唤是用来形容呼唤的次数多,人数多,心里很着急。
我们在呼唤什么呀?)。
(个别读、齐读)。
设计意图: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作者情感,能较好的朗读这段。。
(1)你们找着了吗?都从哪里看出来的?(根据课文说一说)。
(2)不管找没找到,风筝上都承载着我们的快乐。
(3)让我们再次去寻找我们的幸福鸟吧!
出示最后一句话:我们向那房子跑去,继续寻找我们的“幸福鸟”……齐读。
幸福鸟啊!我们亲手做的幸福鸟!牵动着每一个人的心,牵动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快乐无论我们找没找到风筝,它都是我们童年的快乐。
让我们再满怀深情地呼唤这个名字,读读课题吧——风筝。
设计意图:情感升华。。
(1)老师这里有一首古诗,请大家读读。
(2)从诗中你知道了什么?这些孩子们在干什么?
(3)诗中没有说风筝这个词呀?你从哪知道的?
(4)请大家回去再查一查关于风筝的知识。
设计意图:知识拓展,增加孩子们的知识储备。。
这次的评优课让我对语文教学又有了一层更深刻的认识。语文教学注重对课文的分析理解和教师语言的严谨性。
在备课时我发现自己对课文的理解不够深刻,在师傅和李主任的帮助下我提高了对课文理解的深度,同时完成了教学设计。在最初理解课文时,我只是根据教参浅显的理解了课文的两条线索,并把重点句做了朗读处理,很像一节二年级的课。再次备课时,师傅和主任一次又一次的帮我理解课文的重点难点。课文围绕风筝给“我”带来的快乐,着重写了“做风筝”、“放风筝”、“找风筝”三个场景,紧扣“快乐”一词,沿着作者的心里变化:“充满了憧憬和希望、依然快活——快活的喊叫着,拼命的奔跑——大惊失色、千呼万唤——垂头丧气”来组织全文的。从课文中的词语句子中都可以体会到作者对这只风筝有着什么样的感情(或者说作者对童年快乐生活的感受),就连课文中村里人简单的一句:放得这么高!都可以品味出夸奖、羡慕等复杂的情感,可以想像这篇课文中的用词用句了。
虽然经过两次试讲。但在正式上课时还是有很多的缺点:对教案不够熟悉,课堂上出现了忘词现象,很让人尴尬(可能是由于教案改得太急了,上午第四节可刚定稿),从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我缺乏自信的问题;在课上没有做到精炼语言,废话太多影响了课堂;还有对于孩子们朗读当什么样才是好的标准不清,在孩子朗读不好时教师可以范读,要注重鼓励的语言,激起孩子读书的兴趣;在抓住重点词语理解课文时,我让孩子们做了动作,效果不好,那么结合文章理解课文就是一个好选择。当然我的缺点还不止这几处,希望其他老师能多给与指教。我会继续努力!
小学风筝教学设计【第三篇】
1、知识与能力: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进行探究性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训练阅读能力,能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2、过程与方法: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理解文章的主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科学的儿童教育思想;学习鲁迅的自省精神;理解作品的批判性。结合自己的人生经验,在阅读中,明辨是非,追求真、善、美。
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多角度有创意地理解课文。训练阅读能力、写作能力、说话能力。
2、教学难点:结合个人人生经验及阅读体验,体会作者自我解剖的精神,培养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思路。
审视。本课计划从封建教育的角度去理解,从自我解剖的角度去理解。
么教师也要从文本中走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本。
写结合起来,最后在抒情的音乐声中结束新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学生掌握词语的情况。
2、联系全文谈谈读后的感受。
三、研读课文,走进悲剧事件。
学生讨论,明确本课学习方向。
1、态度对比,奠定悲剧背景。
曾经发生的那么粗暴的事一-一哥哥撕毁弟弟的风筝,这是一种偶然的行为吗?为什么?
出示第三段的内容:
得跳跃。他的这些,在我看来都是笑柄,可鄙的。
2、激烈冲突,酿成悲剧事件。
请同学们有感情地自由朗读第四段。考虑一下,如何把这些内容表演出来?同学们可以联系第三段的内容,加上自己合理的想象。
出示第四段:
掷在地下,踏扁了。论长幼,论力气,他是都敌不过我的,我当然得到完全的胜利,于是傲然走出,留他绝望地站在小屋里。后来他怎样,我不知道,也没有留心。
3、读书偶得,感受悔悟自责。
4、弥补前非,倍增悲哀难过,体会忏悔心情。
5、心育培养。
同学们朗读最后一段,想一想,“我”是否想过要摆脱这种悲哀的境地呢?结果如何?
四、分析景物,感受悲剧氛围。
1、文章的末尾一段在全文中有什么作用?
2、文章中还有哪些段落描写了景物?
3、文章中的景物描写有什么作用?
五、品评人事景,多角度理解课文主题。
1、请同学们试用一句话说说哥哥或弟弟的形象。
2、作为局外人,你有什么话想向哥哥或弟弟说吗?能给他们提点意见或给点忠告吗?
六、创新思维,心理培育,提高能力。
锻炼等角度考虑)。
七、总结全文。
刻地感受了鲁迅先生勇于自我解剖的高尚人格。希望同学们能从中受到启示。
于“风筝”的诗吧,尽情感受一下在春光明媚的季节里放飞风筝的乐趣!
设计亮点。
一个心理测试的环节,并且适当地使用了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专家点评。
入研读和领悟。研读时采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小学风筝教学设计【第四篇】
知识与技能:
品味语句,理解重点词句的语境意义。
过程与方法:
感受文中通过误解和冲突所体现出的兄弟间深厚的亲情。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鲁迅严于自省、知错就改的可贵精神。
理解“我倒不如躲到肃杀的严冬中去罢,——但是,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
一、设境导入:在大屏幕上展示“放风筝”的图片,用直观的画面和欢快的旋律调动学生的生活体验,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谈谈放风筝的感受。为课文学习设置情景,营造氛围。
二、作者简介三、背景简介。
四、出示目标。
五、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1、本文写“我”回忆了有关“风筝”的什么故事?(听读要求:找出自己感受最深的一段)。
(1)生听读后解答。
(2)师总结。
六、研读课文(一),寻找误解和冲突。
1、在文中找出描写弟弟对风筝入迷情状的句子,思考:这些句子在文中有何作用?
生读句子后做答。
2、“我”对风筝是一种什么态度?“我”为什么认为小孩玩风筝是没出息的?
(1)生答。
(2)师总结。
3、找出“我”毁坏风筝的动词,体会这些动词的作用。
(1)生答。
(2)师总结。
4、面对我的行为,弟弟是怎样的反应?
七、研读课文(二),自我反省感受亲情。
1、是什么原因让“我”闪电般苏醒过来了?
2、对早年的过错,鲁迅先生弥补的方法有哪些?他是怎样做的?结果怎样?
(1)生交流。
(2)师总结。
八、合作探究。
(1)生交流。
(2)师总结。
(1)生分小组讨论。
(2)师总结。
九、品味语句,渗透感情。
生自由找出自己认为用的贴切的词语或精彩的语句加以品味。
十、体验反思。
对待早年的鲁迅过错,鲁迅先生的心情如此沉重,你从老先生的身上学到了哪些精神呢?
生自由发言,师归纳。
十一、拓展延伸。
“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具是儿童的天使。”鲁迅在当时的社会和时代背景下所犯的错误称为“精神虐杀”,可是现实生活中,爸爸妈妈和老师却不让我们上网玩游戏,难道他们也是在对我们进行“精神虐杀”吗?请大家针对这一事件谈谈对爸爸妈妈及老师这种做法的看法或对游戏的看法。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给予激励性评价。
十二、小结。
小学风筝教学设计【第五篇】
1、开火车读词语。
山顶山脚小溪风筝纸船松果。
草莓纸条幸福快乐漂流飘荡。
2、选择喜欢的词语说句子。
3、指名读读课文。
二、指导书写。
1、出示要写的字,学生认读。
2、学生观察,提醒写好字注意什么?
抓:关键是“爪”的书写-第一个平撇要短,第二个竖撇一定要竖起来,第二笔竖要直。右边不要写成“瓜”。
祝、福:示字旁的书写-横撇的撇不要弯,竖要写直。
3、教师示范,学生认真观察。
4、学生先书空,后描红、临写。
5、展示,评议。
三、赠送“幸福”,感情升华。
1、纸船和风筝让小熊和松鼠成为了好朋友,并相互得到了对方的祝福,使他们拥有了幸福!今天,老师发现同学们不仅上课听讲认真,积极发言,而且书写也很漂亮,老师也想把祝福送给你们,祝你们越来越优秀。同学们你想把祝福送给谁,想对他说些什么?把你的祝福写在祝福卡上吧。(播放《友谊天长地久》)。
2、出示句式:我想把祝福送给,祝他(她)。
我想问一下,你收到了他的祝福后,你的心情怎么样?
有了朋友的祝福,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更加幸福。课下,把你的祝福卡送给自己的好朋友。
四、作业。
1、写生字词。
2、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
小学风筝教学设计【第六篇】
活动目标:
1、学习用优美轻巧的声音唱歌。
2、通过符号掌握和表现歌曲中的连贯与停顿。
3、能正确地对待评价,并从同伴的表演中获取信息。
1、对风筝的形状、特征、玩法有一定的了解。
2、两种不同符号的条形卡纸。
3、打击乐器若干。
一、 在《化蝶》的乐曲的伴奏下,做“蝴蝶飞”进教室,每句句末做采花蜜动作,表现乐句的起止。
二、 复习歌曲《柳树姑娘》。
1、我们一起来唱唱这首歌曲,谁会用优美和活泼的唱法演唱歌曲。
2、全体幼儿分成两组,用唱衬词的方法,练习简单的二声部合唱。
三、 学习唱新歌《放风筝》。
1、春天到了,一阵阵春风吹来,小朋友都到田野去玩,有的小朋友还放起了风筝,你们有没有见过风筝呀?幼儿学习新歌词,教师说出歌词后,与幼儿一起有节奏的念歌词。
2、教师范唱歌曲,幼儿感受歌词优美的情绪。
3、我们来听钢琴是怎么唱歌的,钢琴唱一句我们就跟着唱一句哦,幼儿跟随教师轻声学唱曲。
4、教师出示条形卡纸。比较两种符号的表现方法。(连贯与断顿)
教师出示波浪线问:“你们知道这代表什么吗?”
幼儿自由猜测。教师,这个符号在唱歌中表示连贯,就是我们要一直唱。
教师出示小三角形的卡纸,这在唱歌中会表示什么呢?
哦,这在唱歌中表示要短顿的唱。
5、倾听歌曲伴奏,体会歌曲的什么地方要连贯的唱,什么地方要短顿的唱。
6、边看教师(幼儿)指符号,边唱歌曲。
我们来看着图来唱歌,我来请唱歌好听的小朋友做小老师,指图我们唱歌。
1、讨论:用怎样的歌声表现风筝在天空中飘盈?
用怎样的歌声表现放风筝时的快乐?
2、根据讨论的结论,进行练习。(优美连贯;活泼轻巧的)
,其余幼儿学做评论员,在表演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学习他人的长处,正确对待同伴的评价。
打击乐《拔跟芦柴花》。
1、在教师与幼儿的指挥下,分别演奏两次,注意演奏时用合适的力度,与同伴合作表演。
2、正确的收拾活动室,整理打击乐器。
小学风筝教学设计【第七篇】
这篇略读课文是1篇回忆性的文章。以一个学生的语气,描写了一位残疾教师的形象。文中的刘老师乐观开朗,爱学生,爱工作,爱祖国,对生活充满了强烈的爱与执着的追求。
整篇文章结构严谨,善于用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并充分注意了人物工作态度和生活态度之间的联系,使这两方面的典型事例能相映生辉,互为例证,共同展现人物的精神风貌。
因课文较长,又是略读课文,教学时不宜过细。教学前应先让学生把课文读熟,通过预习,解决文中生字词。课上根据“阅读提示”自学,小组交流。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探讨,帮助学生了解课文的整体结构,从感性上对刘老师是个什么样的人有个初步的印象。
一.教法:自学引导。
二.学法:小组合作交流。
一.情意目标:学习刘老师乐观开朗、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二.能力目标:学习本文从不同方面选取典型事例写人的方法。
三.认知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的叙述顺序和主要内容。
2.认识本课5个生字。
重点:了解课文通过哪两方面的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的精神境界。
难点:理解两方面事例之间的关系,明白一个人的生活态度与工作态度是紧密联系的。
2.质疑:如,理想的风筝是什么样?为什么叫理想的风筝?……
教师相机介绍作家苏叔阳的一些情况,使学生知道,作者曾遭受过不公正待遇和绝症的折磨,因而对刘老师了解更深,对刘老师的尊敬、怀念更浓、更重。
1.自学生字新词。
2.读“阅读提示”,自学探究。
(1)本课“阅读提示”中例举了哪些给自己提出的问题?这些“自问”有什么特点?
(2)鼓励学生学习“阅读提示”的方法,通过给自己提问题,思考解答学习课文。
3.默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结构,掌握文章内容重点。
课文的重点部分写的什么内容?(刘老师讲课和课下放风筝这两件事。)
1.自渎课文,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从不同方面自问。
如:(1)作者对刘老师的回忆写了什么事,每件事写了几层意思?
(3)作者为什么不写刘老师左腿残疾的原因?
(4)怎样理解课题?
2.按照“自问”自学探究,讨论交流。
(1)指导方法:先找出有关句段;再读那些句段(反复地读,边读边品味);思考并说说对“自问”的理解。
(2)点拨、指导,通过群体评议,归纳总结。
作者写人物的表达方法:选材是最能表现人物的典型事例;具体细致地描写人物的外貌、神态、动作、语言;“我”在其中,作者写自己的心情、想法。
这样写人,一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感染力;二更重要的是使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对工作和生活强烈热爱、有理想、有追求的思想品质更鲜明突出。三“我”在其中地写,通过衬托更强化了刘老师的美德和形象。
a写“我”的心理活动“后来我考入历史系,和刘老师的影响有极大的关系”。进一步说明了刘老师的课讲得好,对学生的发展、成长影响至深。这也是在暗点文题——在“我”的心中播下理想的种子,升起了理想的风筝。
b刘老师的身教,给学生深刻地影响,使作者在心灵里升起了理想的风筝,要像刘老师那样身残志坚、乐观向上、有理想、有追求。
在小组内交流学习本课后的一些收获。
小学风筝教学设计【第八篇】
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体会松鼠和小熊的友谊
对怎样交朋友和维护友谊有一定的感受。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折过纸船,做过风筝吗?想知道纸船和风筝会引发怎样的故事吗?
二、自读自悟,教师点拨,理解课文
1.齐读第六自然段
2.自读课文1—6自然段思考:纸船和风筝是怎样让他们俩成为好朋友的?
三、学习课文,感悟体会
(1)纸船和风筝让他们俩成为好朋友后课文里用什么词形容他们的心情的?
(2)你能用“乐坏了”造个句子吗?你愿意跟大家分享一下让你“乐坏了”的事吗?
(3)你能带着这种“乐坏了”的`心情读一读课文吗?
在生活中同学们可能都有和好朋友吵架的时候,那么你是怎样处理的呢?松鼠和小熊也不例外,正当他们沉浸在幸福和快乐中时,这快乐却没有了,因为他们吵了一架,从此,山顶上再也看不到飘荡的风筝,小溪里在也再也看不到漂流的纸船了。
2.学习7——11自然段
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课文,可以小组学习,可以自己学习,弄明白已下两个问题。
(1)吵架后,小熊和松鼠的心情是怎样的?你是通过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2)他们分别是怎样做的?
(3)学习完后,汇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