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优推4篇】
【前言导读】此篇优秀范文“鸦片战争教学设计【优推4篇】”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精心整理分享,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吧!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第一篇】
第1课 鸦片战争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和认识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侵略中国战争的基本史实。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认识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
2、通过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和中英签订《南京条约》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发展过程,培养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3、通过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史实,认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揭露资产阶级道德的虚伪和唯利是图的本质。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记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命感。
教材分析:
本课是中国古代史和近代史之间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和分水岭。鸦片战争既是中国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开始,也是中华民族奋起抗争、探索富强的开始。中国近代史发展的三条线索都可以在本课找到源头,它决定了中国近百年的历史走向,是本册书中的重要单元。这节课的特点是内容庞杂,联系广泛,既有贯穿古、近代的纵向联系,又有沟通中、外的横向联系,理论要求较高。
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关于虎门硝烟、鸦片战争的视频、资料,并制成多媒体课件。
2、教师课前可按照学生的兴趣,将其分为中国组和英国组,分别研究鸦片战争前的中英概况。各组搜集相关资料,着眼于中英双方国情的综合性比较。课堂上两组陈述两国概况,大家讨论中英两国情况说明了什么?鸦片战争是否可以避免?
教学方法:
主要采用情境讨论式教学法、启发式谈话法。由浅入深,层层推进,从高度、广度、深度上开拓学生的思维,师生共同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语(2分钟):请大家看一幅图片:罂粟花,这种花外表非常的美丽,这种花的汁可以熬成鸦片,具有麻醉作用。鸦片确实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但它也是一种毒品。人一旦吸食就不易戒除容易上瘾,大量吸食不仅对人体有害,而且给社会带来许多不安定的因素,如倾家荡产、家破人亡等。这些毒品是英国作为商品向我国非法输入的,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呢?
二、教授新课: 学和练(28分钟)任务一: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
1、相距遥远的英国为什么向中国走私鸦片?
教师讲解:19世纪英国成为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生产力迅速发展,在对外政策上采取殖民扩张,力求打开国外市场,掠夺原料、倾销商品,它把侵略的矛头指向中国。(中国是西方人一直梦寐以求的地方。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在他的旅行纪中这样描述过,东方遍地是黄金,更是激起了西方对中国的向往。在清康熙帝时,英国曾有使节到中国访问,结果无功而返。)
而此时的中国,仍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对外采取闭关锁国的政策,国势日益衰弱,逐渐落伍于西方各国。英国通过广州十三行销往中国的商品(呢绒、布匹)没有市场,在中英贸易中处于出超(赔钱)。后来,英发现从事毒品贸易可谋取暴力,就向中国走私鸦片。从教材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的激增表中可以看出,到1838年已达到40200箱,获利白银519万两。所以说,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根本原因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思想教育:英国资产阶级认为鸦片有害,应严格限制国内消耗;而一方面为了获取巨额利润而鼓励外销。这一目的彻底暴露了英国资产阶级的无耻和伪善,认识了资本主义发家史的肮脏和血腥。)
2、鸦片的危害有哪些?
指导学生看自由阅读卡、阅读P3《袍子谣》分析鸦片战争的危害:银外流、国贫弱、人体弱。许多白银流入英国,加剧了中国的贫弱。官僚吸食鸦片,腐蚀了清朝的统治机构。严重摧残了吸食者的体质,中国国民素质整体下降。官兵吸食鸦片,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给中华民族带来沉重的灾难。
3、简述虎门销烟的背景、时间、地点、历史意义。
讨论:你将如何面对因鸦片走私所带来的严重局势。在学生充分讨论、各抒己见后,教师再归纳鸦片走私已严重危及清王朝的统治,所以道光帝派林则徐到广东禁烟。林则徐实行严厉的禁烟措施,派人暗访密查,缉拿烟贩。强迫交出鸦片,并写下保证书。加强海防,训练水师、民团。虎门销烟并将缴获的230多万斤鸦片在虎门海滩销毁(销烟是采用化学反应的方式方法进行,并非烧烟)(林则徐卓越的组织才能和高尚的人格精神)
虎门销烟时间:1839年6月3日,地点:虎门,历史意义: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讨论:近年来我国吸毒人数呈上升趋势,面对这种情况,谈谈在“拒绝毒品,养成文明生活方式”方面,我们青少年应当怎样做?加强对青少年的思想品德教育。
任务二:学习“中英《南京条约》”(课本4-5)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林则徐虎门销烟打击了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挫败了英国用鸦片打开中国大门的美梦。他们决心发动侵略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教师提问:这场战争是否因林则徐的禁烟引起的? 经过学生的辩论,最后师生达成共识: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资产阶级的既定政策,这场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保护鸦片贸易、推行殖民扩张政策的必然和继续,没有林则徐的禁烟,他们也是要这样做的,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所以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为了打开中国市场,林则徐禁烟只是英发动战争的一个借口。(英国人的三块敲门砖:正常贸易——鸦片——炮舰)
鸦片战争的结果如何?原因何在?对我们有何启示?
教师指导学生看鸦片战争示意图,讲述鸦片战争的两个阶段:一是攻广州、陷定海、逼天津,道光帝将林则徐撤职查办;二是占香港、进吴淞、到南京,清政府被迫签订城下之盟。可得出鸦片战争的结果是以清政府的失败而告终。
对于清政府失败的原因,可由学生从政府机构、生产力水平、武器装备、军队战斗力、对外国策、综合实力等方面指导学生讨论,最后教师归纳总结:由于清王朝入主中原后,采取闭关锁国政策,失去了通过对外经济文化交往来发展生产力、提高综合国力的机遇,造成了固步自封、愚昧落后、夜郎自大的心理,结果“落后就要挨打”,在战争中吃了败仗。尽管中国所进行的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尽管有关天培这样的爱国将士的英勇抵抗,但仍然挽回不了失败的结局,腐败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失败的根本与原因: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清朝腐朽的封建制度。英国军事实力,军事装备优于中国;清王朝的落后、腐败、无能,没有重用贤能;妄自尊大,闭目塞听;缺少必要的准备,打无准备之仗;没有充分发动人民群众。
启示:“落后就要挨打”“发展是硬道理”“ 弱国无外交” 应该怎样做:以史为鉴,奋发图强,避免历史悲剧重演。2、中英《南京条约的》签订的时间、地点及内容。
让学生阅读《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指导学生看割让香港岛示意图。引导学生将条约的主要内容归纳为割地、赔款、通商、关税协定十个字,学生自主掌握。教师可结合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帮助学生分析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危害: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赔偿巨款,增加了人民负担;开放五口,协定关税有利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商品输出。再与学生交流讨论、分析,得出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对外来侵略、反对本国封建主义的斗争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教师解释什么是半殖民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的含义是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帝国主义控制和压迫的国家。半封建社会的含义是原有封建经济遭到破坏,资本主义有了一定成分,但仍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而后依据中英《南京条约》内容引导学生讨论分析,认识条约签订后,中国虽然是形式上独立的国家,但其独立自主的政治已开始受到外来的干预;以自然经济为特征的封建社会也受到外来资本主义的冲击,已不是完整的封建社会,因此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板书设计:
英国为了打开中国市场→向中国走私鸦片→鸦片给中华民族带来深重灾难→林则徐禁烟、虎门销烟→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清战败,被迫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课堂小结:
本节课我们主要学习了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英国通过三块敲门砖:正常贸易——鸦片——炮舰,打开了中国的市场,迫使中国签订了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中国开始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落后就要挨打”“弱国无外交”,我们要以史为鉴,努力学习,振兴中华,避免历史悲剧重演。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第二篇】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鸦片战争》(人教版)·历史·高一(必修)第四单元第10课,需1课时 教材分析
《鸦片战争》这一课包括两次鸦片战争的背景、经过、结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及影响等内容,其中两个鸦片战争的背景和影响为重点,正确理解“虎门销烟与鸦片战争爆发的关系”和“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为难点。
教材以19世纪初英国的对外侵略扩张讲起,作为一个导入,由此帮助学生进行一个回顾性的知识连接,帮助学生为本课的学习提供背景材料,并进一步向学生提出疑问:英国在经过一个多世纪的侵略扩张后,已经建立了一个庞大的殖民帝国,为什么还要把中国作为他的下一个目标?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由此进入这堂课的重点问题:分析第一次鸦片战争发生的原因,简单讲述经过,对于结果《南京条约》的签订,要引导学生分析条约的危害。影响是另一个重点,要使学生明确,它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接着在以列强侵略的不可满足性导入第二次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经过简单的一笔带过,重点讲结果即《天津条约》和《北京条约》并比较两者的内容和给中国带来的危害有什么变化?接着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影响。最后可以提出两个问题由学生进行探究学习总结:
1、两次鸦片战争清政府为什么会战败?
2、学完本课你有什么启示?请学生回答后教师做总结,点明“落后挨打”“思变才能崛起”的道理,进而帮助学生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情分析
1、学生在初中时已经学习过《鸦片战争》这一课,对鸦片战争已经有深刻感性认识。
2、鸦片战争既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又是中国屈辱史的开端,学生在平时的爱国主义教育中也接触的比较多。
3、学生本身的知识基础和素质都比较好,接受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很强。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林则徐虎门销烟,鸦片战争的爆发,中英《南京条约》,英、法、美三国提出的“修约”要求,第二次鸦片战争的爆发,英军炮击广州,英法联军攻陷广州。英法联军进攻天津,《天津条约》的签订及主要内容。英法联军攻占北京,火烧圆明园,《北京条约》的签订及其主要内容。沙俄侵占中国大片领土。
(2)通过对鸦片战争前夕中国和世界的讲解,使学生认识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和必然性。通过对英国走私鸦片和中国禁烟的讲述,使学生认识到英国为保护鸦片走私发动战争的可耻,虎门销烟是中国禁烟运动的正义举动,林则徐是永载史册的民族英雄。
(3)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第二次鸦片战争是英法两国为扩大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取得的侵略权益,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而发动的又一次侵华战争,美俄是英法侵略中国的帮凶。这次战争实质上是鸦片战争的继续;这次战争不仅加深了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化,而且促进了中外反动势力的勾结。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和直接原因的讲解和分析,引导学生把历史事件放到特定的历史条件下去分析,培养辩证地观察和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2)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林则徐的史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出道光帝接受禁烟要求的原因,以培养学生辨析史料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林则徐以及其他爱国将士义无反顾地反抗侵略的英雄壮举,培养爱国主义情感及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和历史责任感。(2)反思鸦片战争中腐败、衰落、落伍的清政府难以抵御外国侵略的史实,树立国民对国家的历史责任感,逐步理解“落后挨打”“御侮必先自强”的道理,进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重点、难点
1、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是重点。
2、正确理解虎门销烟与鸦片战争爆发的关系和为什么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是难点。教学理念
本课内容的教学重点是两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难点是正确理解虎门销烟与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的关系,这一问题既涉及鸦片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也涉及如何正确评价林则徐主持的虎门销烟。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发生了许多“变化”,如何抓住“变化”深入浅出的引导学生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是本课的又一难点。对《南京条约》中“协定关税”“领事裁判权”“最惠国待遇”等概念的理解,以及第二次鸦片战争为什么是鸦片战争的继续也是难点。学习的时候,教师可补充一些爱国官兵英勇抗敌的史料以及清政府如何腐朽的资料进行对比,使学生认识西方走私鸦片借口发动战争的险恶用心以及鸦片战争战败的原因,可结合战争形势示意图讲述战争的过程;可用表格的形式帮助学生对比各个不平等条约给中国带来的危害;可以用对条约内容的分析的方法使学生自己归纳鸦片战争的影响;可以用小组讨论探究的办法总结归纳:
1、两次鸦片战争清政府为什么会战败?
2、学完本课你有什么启示?在学生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动态,对学生的学习方法和思路加以指导,并辅助以学案教学。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展示相关资料、图片、学案及练习题 教学过程(1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本课为第四单元的第一课,教师可简单介绍本单元的内容,指出第四单元包括10——17课,主要介绍的从1840年鸦片战争的爆发到1949年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共110年的历史,我们讲其称之为中国近代史。要想学好这一单元,必须抓住两条线索:一是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史,指出1840年,英国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随后,西方列强接踵而来,发动了一系列侵华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然而,面对强敌,中国人民从来没有屈服过。他们不屈不饶,前赴后继,英勇反抗外来侵略,积极探索民族复兴道路,这就是第二条线索,即中国人民的抗争史,如:太平天国运动、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抗日战争等等,一浪高过一浪。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标志着中国近代史开端的鸦片战争。[二]新课讲解
一、虎门销烟(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的背景)
用多媒体设置三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本p50的四段,请学生回答问题。问题为:(1)你能归纳出鸦片战争前夕的国内外形势吗?
(2)中英对外贸易的情况怎样?鸦片战争的导火线是什么?(3)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给学生五分钟的时间,在学生看完课本、思考后,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逐一解决以上问题。
1、将鸦片战争前的中英情况对比制作成一张表格,从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综合五方面对比中英两国的实力差距。
国际(英国)
政治 经济 军事 外交 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完成了工业革命,需大量 的原材料和广阔的市场 船坚炮利
殖民扩张,“日不落”帝国
国内(中国)
腐朽的封建专制统治 落后的自然经济占统 治地位,政府财政困难 军备废弛
闭关锁国,愚昧无知 综合 综合国力强大 腐朽落后
教师在讲解时需指出:(1)政治上,英国于1688年光荣革命后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通过颁布《权利法案》限制了王权,确立了资产阶级在英国的统治地位,建立了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政治制度,是一个民主国家;中国则处于封建社会的晚期,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顶峰,封建专制统治腐朽,官僚机构腐败,走向了没落。当时有“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和珅扳倒,嘉庆吃饱”之说,足见社会制度之落后。(2)经济上,英国于18世纪60年代至19世纪40年代率先完成工业革命,号称“世界工厂”,成为世界资本主义工业首强。由于工业革命的进行,科技大量运用于生产,就需要大量的原材料和广阔的市场;中国虽然在明清时期出现了一些资本主义萌芽,但封建政府重农抑商,极力压制资本主义萌芽的进一步发展壮大,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依然占据了主导地位,这就使中国在社会生产力和经济基础上远远落后于英国。(3)军事上,英国在海军方面在世界上拥有绝对优势,曾打败了号称“无敌舰队”的西班牙和拥有“海上马车夫”之称的荷兰,可谓“船坚炮利”;而我们呢?由于清朝统治者的奢侈浪费和挥霍无度,政府连年削减军费,清军军备废弛,战斗力低下。以武器装备为例,清军尚处于冷热兵器的混用时代,只有精锐部队能装备火器。而这些火器绝大多数是明朝时期仿制西方的“鸟枪”,比英军的武器装备落后两百多年,由于军费短缺,克扣成风,有些鸟枪甚至康熙初年制造的,已经用了一百五六十年。(4)外交上,16——19世纪以来,英国不断在世界各地进行殖民扩张,其殖民范围已延伸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号称“日不落”帝国,正虎视眈眈的看着我们,地域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的中国正在成为它的下一个目标:面对险境,面对落后,腐败的清政府没有任何有效举动,甚至是忧虑,依然闭关锁国,拒绝和外界来往,做着天朝上国的“迷梦”。(教师讲到这里时可以插入一张关于清政府闭关锁国的漫画,以此来描述清政府的心态。)
清政府闭关锁国
2、正是因为清政府的闭关锁国,所以在众多外商要求通商的情况下只设置了广州十三行作为对外贸易的关口,那么贸易情况怎么样呢?由此提出让学生来回答第二问:中英对外贸易的情况怎样? 鸦片战争的导火线是什么?(教师在此处可向学生展示图片“19世纪初中英对外贸易图”)
单位:千万元
1818年 1820年 1827年 1831年
19世纪初中英对外贸易图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总结后指出:中国出超(出口>进口),英国入超(进口>出口)。提问: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经济体制来看,当时的中国都远远落后于英国,为什么还会出现在对外贸易中中国赚钱而英国亏本的情况呢?回答:这主要和双方对外贸易的商品有关:中国出口的多是茶叶、生丝和药材,这些都是中国自古以来的传统优势行业,在西方很受欢迎,有很大的市场;而英国卖给中国的多是呢绒、棉纺织品和金属制品,由于中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主导地位的国家,作为消费者的农民是极端贫穷的,无购买能力,所以,英国商品在中国只能滞销。但这并不是英国和中国做生意的最终目的,他们要的是使中国成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所以,为了改变这一局面,英国人找到了一种特殊的商品——鸦片,大肆的向中国倾销鸦片。(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幻灯片“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数量激增表”)
吸毒人数:200万/35年 掠夺白银:3—4亿两/40年
鸦片战争前英国向中国输入鸦片数量激增表
提问,请学生说说什么是鸦片?它有什么危害?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点出下一张幻灯片“林则徐的上书(鸦片)流毒于天下,则为害甚巨,法当从严。若犹泄泄视之,是使数十年后,中原几无可以御敌之兵,且无可以充饷之银。”可以请学生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接着教师指出,道光帝命令林则徐南下广东禁烟,缉拿烟贩、整顿海防,这就是1839年6月的虎门销烟。(可以用多媒体形式向学生展示幻灯片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虎门销烟”)。
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虎门销烟”
这真是一件大快人心的事!敢于抗争外来侵略的林则徐被中国人民称为民族英雄,但是由于损害了英国烟商在中国的利益,激化了中英矛盾。于是英国便以此为借口发动了这场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因其爆发和鸦片有关,因此称之为“鸦片战争”。而虎门销烟也就成为其爆发的导火线。
3、提问:那什么是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呢?根本原因为内因,因为这是一场英国蓄谋已久的侵略战争,是由英国率先发动的,所以事件的主动方和内因都在英国方面,所以根本原因为:英国:完成工业革命,需大量原材料和广阔的市场。这也就是刚才思考的第三个问题: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目的是什么? 过渡:下面我们就接着来了解和学习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经过、结果和影响。
二、鸦片战争
1、经过:战(林则徐)——和(琦善)——战(海龄)可以先给学生两分钟时间阅读经过,接着教师再结合“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简单讲解经过。指出英国曾七次进攻广州,都遭到林则徐的顽强抵抗,于是英国放弃广州,一路北上,在经过定海等地后,直达天津白河口,威胁北京,大为恐慌的清政府于是弃战求和与英军谈判,表示只要英军退回广东就惩治林则徐。于是,英军南下广东,道光帝将林则徐撤职查办,改派琦善为钦差大臣赴广东与英军“议和”。在议和过程中,英军竟然还强占我香港岛,于是道光感到有失尊严,又对英宣战。当英军进攻镇江时,满族将领海龄同敌人浴血奋战直至牺牲。(用多媒体幻灯片向学生展示“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
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
2、结果:为中国战败,签订了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可以用多媒体打出条约签字现场图片)
项目 割地 内容 割占香港岛
影响和危害
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 权,开了割让土地的先例
100万银元
开了勒索赔款的恶例,加重 了人民负担,阶级矛盾尖锐
开放广厦福宁上
通商口岸 五处
打开了中国东南沿海的门户,便利了资本主义倾销商品和 掠夺原料
议定关税
教师在讲课时要逐一分析它给近代中国带来的危害。(可结合幻灯片“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和“《南京条约》的签订场景”)图一
图二
图一和图二分别为“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和“《南京条约》的签订场景”
结合课本p52历史纵横,指出除《南京条约》外,西方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如《南京条约》及其附件(《五口通商章程》和《虎门条约》)、中美《望厦条约》、中法《黄埔条约》,关于这几个条约及其内容只要求学生简单了解,知道就可以了。
3、影响。
(1)中国的大门被迫打开,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
(2)中国开始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
教师在此处要强调:鸦片战争带给我们的最大影响是是使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即开始由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由于一系列权益的丧失,中国开始成为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成为其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市场。
三、战火再燃
再通过提出三个问题过渡到本课的第三大块内容“战火再燃”的讲解。(1)英法等国为什么再燃战火?战争过程如何?(2)第二次鸦片战争有何结果?(3)第二次鸦片战争对中国产生了哪些影响? 关税要与英国商定
中国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 赔款
1、关于第二次鸦片战争的原因,由教师讲解,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虽然英国在中国获得了一系列的侵略权益,开放了一批通商口岸,但是英国人发现他们的商品在中国依然滞销。于是他们觉得肯定是在中国获得的侵略权益太小,开放的通商口岸太少。于是,英国联络已经完成工业革命的美法两国向清政府提出“修约”的要求,希望以此扩大侵略权益,在遭到清政府的拒绝后,决定以武力解决问题,于是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教师在这里要注意讲清:这次战争的发生和鸦片无关,为什么要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因为这次战争在性质、目的和结果上于第一次鸦片战争类似,所以称为第二次鸦片战争,所以说第二次鸦片战争是第一次鸦片战争的继续和扩大。
2、经过,用多媒体打出“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利用图画简单讲解战争经过。
第二次鸦片战争形势示意图
注意提示学生:战争是由英法两国共同发动的,他们首先攻陷了广州,然后直接北上进逼天津。当时的咸丰帝十分恐慌,在武力不敌的情况下,清政府被迫和英法两国签订了《天津条约》。接着,由于英法两国不满清政府制定的进京换约路线,双方再起冲突。英法联军接连攻陷天津、北京,咸丰帝十分恐慌,立刻把国家大事交给了恭亲王奕后,自己慌忙逃亡承德避暑山庄,置国家安危和人民的生命安全于不顾。英法联军在北京洗劫并焚毁的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圆明园。(可用幻灯片打出图片“圆明园图”和“圆明园大水法和远瀛观残迹”)图一
图二
图一和图二分别为“圆明园大水法和远瀛观残迹”和“圆明园图”
教师可向学生简单描述侵略者的野蛮与残暴行径。可以引用著名作家雨果的一段话的证明侵略者在中国犯下的罪证。接着,战败的清政府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地位,又于1860年被迫与英法签订了《北京条约》。
3、结果:(1)清政府战败,被迫签订《天津条约》《北京条约》 教师在讲解的过程中注重分析两个条约的危害并把他们做比较。项目 割地 赔款 赔偿英法巨额白银 《天津条约》
《北京条约》 割九龙司一区 英法各增至800万两
增开十口通商,开埠 外国军舰和商船可在 长江各口岸自由航行 允许外国公使进驻
其他权 利的丧失 北京、外国人可到内 地游历经商传教
增开天津
承认《天津条约》有效
注意补充香港问题的形成过程(三步骤),在讲解的过程中也要注意和《南京条约》的比较和衔接。(用多媒体幻灯片展示“香港被英国逐步割占情况图。)英国割占香港地区(三步)①1842年《南京条约》割香港岛; ②1860年《北京条约》割九龙司; ③1898年租借“新界”。
香港被英国逐步割占情况图
(2)美俄两国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与它们签订不平等条约。特别是俄国,乘机强占了中国北方大片领土。(用多媒体幻灯片展示出图画“沙皇俄国侵占我国北方领土”。)
沙皇俄国侵占我国北方领土
4、影响。
(1)中国领土主权进一步被侵害,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加深。
(2)清政府开始被列强控制,中外反动势力 勾结起来,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三]综合小结,疑难突破(探究学习总结)
1、分析鸦片战争清政府战败的原因?
2、学完了本课,你有什么感想?
在学生思考、讨论和回答后教师总结为:
1、答:(1)主要原因:政治制度落后、社会生产力落后、武器装备落后、战略战术运用不当;(2)客观原因: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英国的国力强大;(3)根本原因:腐朽的封建制度对抗不了先进的资本主要制度。
2、答:封闭所以落后、落后所以挨打、挨打必须思变、思变才能崛起。[四]试题精讲精炼(1)高考精题讲解
(2004上海单科,12)1861年,维克多·雨果在给朋友的信中怒斥火烧圆明园的罪行:“在我们眼中,中国人是野蛮人,可是你看文明人对野蛮人干了些什么!”信中的“文明人”指()a、英国军队 b、法国军队 c、英法军队 d、八国联军
(2007年上海单科)下面是18世纪一位法国贵族肖恩公爵“最重要的中国藏品”目录,从中可以推测()(1)很多漂亮的、上乘的男女服饰(2)一面橄榄绿色的丝绸的中国旗(3)一个彩色瓷制的中式观象台(4)一个六边形的中国灯笼 ……
(5)一张竹制的女士用床
a.当时的清政府鼓励海外贸易
b.中国已陷入落后挨打的状况
c.其收藏受到中国文化热影响
d.其藏品都是从中国掠夺而来(2)课堂训练
1、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的直接目的是()a.扭转贸易逆差
b.毒害中国人民 c.打开中国市场
d.寻找战争借口
2、我们说林则徐是中华民族伟大的民族英雄,主要是因为他()a.上书道光帝请求严禁鸦片
b.到广东整顿海防、缉拿烟贩、收缴鸦片 c.下令虎门销烟,领导禁烟运动
d.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
3.虎门销烟的主要意义在于()a.遏制了列强的鸦片走私活动 b.阻止了中国白银的大量外流 c.体现了道光皇帝严禁鸦片的强硬态度
d.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国侵略的坚强决心,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斗志
4、.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根本原因是()a.虎门销烟损害英商的利益 b.打开中国市场,掠夺中国原料和财富 c.清朝政治腐败、经济落后、军备废驰 d.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
5、《南京条约》对中国造成的最严重的后果是()
a.外国列强从此相继入侵
b.中国开始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c.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自然经济开始解析
d.中国开始丧失独立自主权
6、《南京条约》签订后,欧洲资产阶级未能实现其向中国倾销工业品的愿望,主要原因是(a.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尚未打开
b.中国人民抵制洋货
c.列强争夺中国市场的矛盾尖锐
d.封建的自然经济对外国的商品入侵起一定的抵制作用 [五]课后作业 练习册第10课。
课后探究题:落后一定要挨打吗?)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第三篇】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英国向中国走私鸦片给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并由此发动了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以及对中国的影响。
能力目标: 分析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以及南京条约给中国社会带来的影响。知道学生阅读插图资料,自由阅读卡,从中获取与课本相关的知识。
情感态度价值观: 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模式:问题启发式、自主探索式
●教学重点:中国从主权独立,领土完整,自给自足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过程。●教学难点:分析鸦片战争前后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重大变化,理解中国近代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让学生知道什么是鸦片,吸毒有何危害。
师生活动我: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六页,看一下PPT上展示的罂粟花图片,这种妖艳美丽的花朵与鸦片有怎样的关系呢?什么是鸦片?吸食鸦片有怎样的危害呢?请在阅读卡里找到答案。
学生:(阅读之后给出答案)鸦片是一种毒品,吸食可上瘾,致命。使吸食者倾家荡产,败坏社会风气等。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看图片和读材料中认识鸦片,有意识地提取有效信息。这样的导入比较适合八年级的学生,使他们注意力能够快速集中到图片上,然后带着问题进入阅读状态。师生活动我:吸毒者一般都骨瘦如柴,精神萎靡,失去劳动能力,因而毒品在全世界都是被严禁滥用的,只能取少量作为医疗用途。而正是这样一种危险致命的毒品,却在十九世纪初期被英国商人大量地走私倾销到中国。
教学内容了解英国走私鸦片的原因,以及鸦片流入造成的危害。师生活动我:同学们看一下课本第二页最左侧的快蟹号的资料,想想它为什么叫做快蟹?英国人用这样先进的船只来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是为了什么呢?结合课本第二页的正文第一段,来回答这些问题。学生:快蟹能逃逸能抵抗,好像螃蟹。英国人走私鸦片是为了开辟国外市场,打开中国大门。师生活动我:是的,之前英国与中国的贸易往来中英国商人并没有赚到钱,因为中国农民自给自足,不接受他们的产品,所以他们想到了鸦片这种罪恶却暴利的毒品来打开中国的市场。同学们看第三页的图表,可以看出什么信息?
学生:从图表中可以看出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增长的速度特别快。1799年是4000箱,1820年是7889箱,仅仅过了十九年,到1839年时便猛增到40200箱。我:如此大量的鸦片流入中国会造成怎样的危害呢?请同学们阅读第二页到第三页的内容来总结一下。
学生:一是白银外流,二是腐蚀了统治机构,清政府因腐败而受贿放私,又因受贿放私而更加腐败。三是毒害了中国人民的身心健康,给社会带来的不安定因素与日俱增。由于军队也吸食鸦片,严重地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是民风日下。整个社会一片萎顿萧条,种种罪恶因此而生。
教学内容讲述虎门销烟的故事。了解林则徐虎门销烟的重要意义 师生活动我:当时的清政府已经注意到了有这么多的鸦片进入中国,腐蚀着当时的中国社会,于是朝廷中出现了两种主张,一部分大臣认为,不用过于紧张,慢慢禁毒就可以了,而另外一部分则认为禁烟刻不容缓。那么同学们,假如你们是当时的大臣,你们会建议皇帝采取怎样的措施呢? 学生:立即禁烟。
设计意图让学生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这个社会问题,真正体会当时爱国人士的忧心,假如答案出现说不必立即禁烟,要进一步询问学生这样回答是出于怎样的思考,同时根据情况给予肯定,因为历史上确实有朝臣有着同样的建议。而最终皇帝决定听从林则徐建议立即禁烟,也是因为林则徐奏章中说出了皇帝最在乎的统治大权的问题,财政。所以很容易引导学生去理解,为什么立即禁烟是当时中国不可选择的自救道路。
师生活动我:同学们的想法与大臣林则徐不谋而合,他当时就上书给道光帝说到,如果不尽早禁烟,清朝恐怕没有能作战的士兵,也没有能当军饷的白银了。这一下就让道光皇帝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于是便任命他为钦差大臣,奔赴广州查禁鸦片。同学们阅读一下第三页剩下的文字资料,回答我的问题,林则徐采取了哪些禁烟措施呢? 学生:缉拿烟贩,收缴鸦片,虎门销烟。我:之前让同学们自己学习了虎门销烟的故事,请一位同学来给我们讲一讲他所知道的虎门销烟。(学生讲完之后根据时间来决定是否播放视频,以及给学生讲解销烟与烧烟的区别)我:那么老师接下来就要提出问题了,请同学们一起回答,虎门销烟有什么重大意义? 学生:虎门销烟是中国人民禁烟斗争的伟大胜利,显示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领导这场斗争的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
教学内容了解鸦片战争的时间,结局以及影响
师生活动我:虎门销烟的消息传入英国之后,英国资产阶级终于找到了合适的借口入侵中国,用武力手段打开中国市场,于是英国开始了一系列的挑衅活动,并最终升级为战争。我们看看第四页这两艘兵船,左边是中国兵船,右边是英国兵船,哪一个更先进?从哪里看出来的?
学生:从船上的大炮上看出来。
我:英国在海上的实力远超过当时的中国,中国显然是不能赢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了,但是我们看一下第五页左边的战争形势图,有没有同学发现什么问题呢?为什么英国军队同样的路线进攻了两次呢?这又是什么原因呢?请同学们阅读第四页的正文部分,来告诉我答案吧。学生:因为前期林则徐在海上有积极防御,后来被撤职查办,南方海域才彻底失守。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读图的同时,学会在图片细节中收获不同的历史信息,带着信息中自己发现的问题来进行针对性的阅读,自己提问自己解答,让他们明白历史作为一种图文结合的知识是非常有趣的,每一个历史细节,都是值得去深入了解探究的。
师生活动我:战争的结局,当然是中国战败,清政府同英国签订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这一条约使当时的中国社会性质开始发生了转变,从一个主权独立领土完整的封建社会,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那么什么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呢?我给大家分别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解释一下,半殖民地半封建指的是一个国家在政治上失去了部分主权,一部分自主,失去的部分主权由殖民国家行使。在经济上呢,半殖民地半封建指的是当时中国既保留着当时自己自足的封建小农经济,同时还被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了列强殖民经济的一部分。接下来,我们带着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疑问,来解析一下南京条约,同学们就会有更清晰的认识。南京条约有哪些内容呢? 学生:答出四条内容。我:首先,我们看到,香港岛作为我们国家的领土,在条约中被割让给了英国,这就意味着国家的主权以及领土完整遭到了破坏,香港岛变成了殖民地,归英国管理,这就是我说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再看赔款一条,这一条虽然不关乎主权,但是金额巨大的赔款并不是从皇帝的腰包里出,而是从国库里拿钱,国库的钱来自于当时农民上交的税收,所以赔款无疑会加重劳动人民的负担,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成为了英国殖民者倾销货物的地区,冲击了自然经济,在经济上使中国走上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之路,同时也让他们的侵略势力突破了海上防线,渐渐向沿海地区渗透。最后一条,则是严重破坏了中国的关税主权,使中国的关税始终处在英国人的监视之下。所以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社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学生: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我:正是由于社会性质的根本性转变,才将鸦片战争作为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有人说,鸦片战争是由林则徐虎门销烟引起的。这种说法对不对?
学生:不对。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资产阶级的既定政策,这场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保护鸦片贸易、推行殖民扩张政策的必然和继续,没有林则徐的禁烟,他们也是要这样做的,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
设计意图这一提问如果学生可以直接给出答案,说明前面的解读应该基本已经被了解,如果学生有懵懂的感觉,就继续回到南京条约的解读中,让学生发现,鸦片在条约中几乎没有被提到,赔款也不是主要项目,结合香港的地理位置,以及通商口岸的位置,让学生明白,通商才是英国人的最终目的,然后回答这一问题,自然而然便可以得出答案。
师生活动我:最后,我们一起来回忆今天学过的内容,复习过后有一道思考题,大家下节课来一起回答。
本课结束。
鸦片战争教学设计【第四篇】
第1课鸦片战争
邮编 843000
单位 阿克苏市第九中学
姓名 郑凤玲
电话 ***
第1课 鸦片战争
[教学分析]:
本案例采用的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的《中国历史》教材第一课的内容—《鸦片战争》。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教材将这段内容放在第一课,具有一定的历史影响和历史地位。林则徐虎门销烟不仅是鸦片战争发生的直接原因,它还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和尊严,显示了中国人民反对外来侵略的勇气和决心。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它的签订给中国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鸦片战争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教学中不仅仅要学生掌握一定的基本史实,更重要的是学会分析问题﹑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方法。此外本课中鸦片的相关内容也有很强的现实意义,可在历史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提高学生的禁毒意识,珍爱生命,远离毒品。
[学情分析]:
本课是八年级上册的内容,八年级的学生虽然经过一年历史学科的学习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基本的学习历史的方法,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分析问题的能力还不高,具有片面性和表面性,而且活泼好动,求知欲表现欲强。由于我校是一所普通中学,而且学生大多为打工子女,在课余查阅资料的途径有很大局限性,大多学生对历史知识的了解主要来源于课本和课堂教学,因此教师教学中要注意利用现有资源,借用图片﹑配音﹑录像﹑小品等方式制造意境,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心理,激发其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实效。
[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讲述林则徐虎门销烟的故事;简述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认识鸦片战争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教学目标:
⒈基础知识: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掌握林则徐维护中华民族利益,进行虎门销烟的壮举,中英《南京条约》的内容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⒉能力训练与过程方法:通过分析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和《南京条约》对中国社会的影响,指导学生阅读资料、插图、自由阅读卡,获取相关史实,培养学生由现象到本质、由表及里的辩证思维,锻炼学生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记取鸦片战争“落后挨打”的历史教训,培养学生的忧患意识和振兴中华的历史使责任感。教学重点:
一是林则徐虎门销烟;二是中英《南京条约》。
教学难点:难点是怎样理解中国开始从封建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教学方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创设情景教学法和问题启发式教学法及分组自学讨论法。
教学手段:1.“课标”内容标准。
2.教材及《中国历史地图册·八年级(上)》
3.教学挂图和《中国国耻大事记》中有关鸦片战争的内容。4.教师提供与“鸦片战争”历史相关的资料、录像、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语:中国自近代以来,屡遭外国列强和帝国主义的侵略,今天我们要学习中国近代史上遭受到的第一次外来侵略—鸦片战争。放映林则徐虎门销烟和鸦片战争的插曲﹑图片导入新课。﹙二﹚、讲授新课:
一、林则徐虎门销烟
1出示英国工业革命和中国闭关锁国相关图片、史料,学生四人一组讨论回答问题:英国为什么要向中国走私鸦片?
组织学生充分交流讨论后,提问学生代表回答。老师给与表扬和鼓励并进行总结。
2、学生朗读《炮子谣》,阅读“英国输入中国的鸦片激增表”,结合以下材料 材料1:由于鸦片的进口而“漏银”,“以中国有用之财,填海外无穷之壑,易此害人之物,渐成病国之忧。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臣不知伊于胡底”。——引 自黄爵滋的奏疏
材料2:从吸食者来说。“其初不过纨绔子弟,习为浮靡”,“嗣后上自官府缙绅,下至工商优隶,以及妇女、僧尼、道士、随在吸食,置办烟具,为市日中。” 验证鸦片危害中国社会的史实,联系现实生活中的吸毒现象和我国政府的禁毒决心,让学生思考讨论,对学生进行远离毒品的德育渗透,并引导学生得出结论:珍爱生命,拒绝毒品。
3.设问:面对严重的鸦片走私,一些具有民族自尊心和改革倾向的清朝官员,主张严厉禁烟,你们知道代表人物是谁吗?
放映影片剪辑(林则徐上书道光帝的片段),使学生更加直观、形象地了解当时的历史史实。
出示林则徐相关图片及史料,介绍林则徐,并指出他是道光年间最有见识的一位大臣。还可提一下林则徐在新疆的相关史料,放映短片《林则徐销烟》,指出林则徐到达广州后,很快就掀起了轰轰烈烈的禁烟运动。他宣布:若鸦片一日不绝,本大臣一日不回,誓与此事相始终,断无中止之理。
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林则徐禁烟的故事及名言并给予简要评价。然后提出问题:
面对着鸦片的危害,林则徐采取了怎样的措施?收到什么效果?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总结并指出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了中华民族的利益,表现了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林则徐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现在每年6月3日的“国际禁烟日”和6月26日的“国际禁毒日”就是为了纪念林则徐呢﹗
活动:就“我心目中的林则徐”一题进行讨论
小结、过渡:林则徐虎门销烟打击了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挫败了英国用鸦片打开中国大门的美梦,在全世界人民面前展示了中国严禁鸦片的动人画卷,开创了人类历史上大规模打击毒品走私这一罪恶活动的先河,虎门销烟是中华民族反抗外来侵略的坚强意志的表达。那么,面对中国的这场禁烟运动,英国方面的反应是怎样的呢?
展示幻灯片:英国外相巴麦尊在议会上发表的讲话:
二、中英《南京条约》
1、教师指出,林则徐虎门销烟打击了鸦片贩子的嚣张气焰,他们就悍然发动侵略战争,用大炮轰开中国的大门。
放映《鸦片战争》短片,出示《鸦片战争形势图》,学生阅读本目,四人一组讨论思考回答问题:
⑴这场战争为什么称之为“鸦片战争”?
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引用德国近代著名军事学家克劳塞维茨“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 的名言,指出打开中国市场是英国资产阶级的既定政策,这场战争是英国资产阶级保护鸦片贸易、推行殖民扩张政策的必然和继续,没有林则徐的禁烟,他们也是要这样做的,只是时间的早晚而已。由于这场战争是因鸦片走私引起的,所以马克思说:“英国用大炮强迫中国接受一种名叫鸦片的麻醉剂”,因此,这场战争就被称为鸦片战争。
⑵有人说:因为林则徐禁烟,鸦片战争才爆发。你们是否赞同这一观点。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是要使中国成为英国商品自由开放的广阔市场,要打开中国的大门。试想,如果没有林则徐的禁烟运动,英国资产阶级也会寻找出另一借口来发动战争的,这是毫无疑问的。由此可见,鸦片战争的爆发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出示相关史料感受历史再现。
材料1:英军攻入定海,将全城洗劫一空,一个参加了这次战役的英军官记载到:“军队登陆了,英国国旗竖起来了。从这一分钟起,可怕的掠夺在眼前展开了。横暴的闯入每幢房子,打开每一只箱箧,„„这一切都被席卷而去,剩下来的只是被无情炮火击毙击伤的死户和伤员,„„直到再没有什么东西可拿的时候,抢劫才停止。”——古柏尔等著《殖民地保护国新历史》
材料2:三元里的抗英:“逆夷自破虎门以来,未有如此之受创者。”“乡民熟睹官兵不可恃,激于义愤,竭力抵抗,一呼而起,遂令英夷胆落魂飞,骤解围困”。——引自林增平《中国近代史》
教师指导学生看鸦片战争示意图,讲述鸦片战争的两个阶段:一是攻广州、陷定海、逼天津,道光帝将林则徐撤职查办;二是占香港、进吴淞、到南京,清政府被迫签订城下之盟。再归纳提示:由于清王朝入主中原后,采取闭关锁国政策,造成了固步自封、愚昧落后的心理,结果“落后就要挨打”,在战争中吃了败仗。尽管中国所进行的是正义的反侵略战争,尽管有关天培这样的爱国将士的英勇抵抗,但仍然挽回不了失败的结局,腐败的清政府被迫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3、出示条约内容,并找学生朗读。指出中英《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结合中英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请你分析一下,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什么危害?
教师带领学生阅读《南京条约》的主要内容,指导学生看割让香港岛示意图。引导学生将条约的主要内容归纳为割地、赔款、通商六个字。再与学生交流讨论、分析,得出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论。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总结,指出割让香港岛使中国领土主权不完整;巨额赔款,增加了人民负担;开放五口通商和协定关税,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对中国的商品输出。结果,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延伸: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有哪些影响呢?
一是中国的社会性质发生了变化,中国从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开始沦为半殖民半封建社会。二是中国的社会矛盾也发生了变化,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三是革命任务的变化,中国人民开始了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进入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总之,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讲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涵义:“半封建”指原有的封建经济已被破坏,有了一定成分的资本主义经济形式,但仍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半殖民地”指当时形式上独立,但在政治、经济、文化各方面受帝国主义压迫和控制的国家。
4、学生交流讨论、自由发言,将《19世纪上半期的中英两国的情况对比表》再次用投影展示在学生面前,这场正义与邪恶、文明与野蛮、自卫与劫掠的搏击,其结局是:正义遭到惩罚,野蛮亵渎了文明,劫掠者弹冠相庆,自卫者俯首求降。为什么会是这种结局呢?
师:(从学生讨论中归纳、概括)具体原因是清政府政治腐败;中国封建经济落后;军事技术和装备落后;综合国力衰弱;掌握战争领导权的清朝统治集团战和不定,军事指挥失当。根本原因是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不能抵抗新兴的资本主义。
总结:中国和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几乎是同时产生的。但是,中国的资本主义萌芽却受到封建专制主义的严重阻碍,一直处于萌芽状态。相反,欧洲的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后,欧洲社会的一系列活动、运动都在促进它的成长发展。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资本主义制度的建立、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功,促使资本主义生产力的迅猛发展,特别是英国,成了号称‚世界工厂‛的资本主义第一强国。这样拥有先进生产力和近代战争武器的英国在同清王朝的较量中就明显处于优势,这也就决定了社会制度和生产力落后的清政府在鸦片战争中必然失败的结局。战争虽然结束了,但是留给我们的是沉痛的思考:为什么中国会战败?实际上,归根结底,失败的根本原因腐朽没落的封建主义战胜不了新兴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落后。落后就要挨打‛是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和深刻的历史教训
三、课堂练习:(使用多媒体)﹙略﹚
四、巩固小结
本课通过学习林则徐虎门销烟,维护中华民族利益和尊严的爱国主义精神;吸取鸦片战争“落后就要挨打”的历史教训,树立我们的民族意识和忧患意识。只有大力发展“科教兴国”战略,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才能自立自强于世界民族之林,国家的强大是我们赢得平安的保障。
五、作业:
1、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5页“练一练”。
2、完成《优化设计》的第五题和第六题。
六、板书设计:
第一课 鸦片战争
㈠ 林则徐虎门销烟:
1、背景:
2、经过:
3、意义: ㈡鸦片战争:
1、原因:
2、时间:
3、经过:
4、结果:
㈢鸦片战争对近代社会的影响:
1、性质:
2、影响:
七、教学反思:
历史学科不只是关于过去的学科,还是一门具有现实性、时代性的学科。在教学中我们应力求做到贴近学生、贴近社会。在我看来,兴趣是历史教学的第一要务,无兴趣这无真正的有效教学。
在本课的教学中通过展现教材文本以外的更丰富的历史,以多种史料图片、音频相配合的形式,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创设情景教学法和问题启发式教学法及分组自学讨论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其中,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课堂实效,这是设计这节课的思想。本课的教学基本是成功的,表现在:课前预设的教学目标基本得以实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始终表现出较浓厚的学习兴趣并积极主动参于其中。特别是问题情境的设计,调动了学生的思维深层次的参与教学。比如在解答鸦片对中国社会造成哪些危害时,学生的回答不仅很全面,还联系到了现实社会的吸毒现象和毒品走私,自发地意识到要远离毒品,还有一些学生联想到了国际戒烟日和国际禁毒日,不仅使历史教学渗透了德育教育,而且使历史课堂成为展示自我的舞台。
但在教学中我也发现有两个问题很难处理,一是如何精选史料、图片,也就是围绕什么问题、通过什么途径以及如何筛选史料的问题,常常使我们感到困惑。有针对性、灵活的选择使用史料、图片不仅要不断提高教师自身专业素质,还要发挥集体的力量,资源共享。其二是如何设计更好的问题,调动全体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参与课堂教学。在本课中虽然我力图让问题设计得更适合学生,但由于学生的知识储备不够充足,认识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等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加之课堂学习时间有限,有些问题学生不易答出,教师自能采取自问自答的模式,使得设计的问题有落空的感觉。例如在解答鸦片战争对中国社会的影响以及鸦片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时学生就觉得很茫然,不知该从哪里下手,未能很好完成这一教学目标。
上一篇:信息教学设计方案【优质4篇】
下一篇:语文《搭石》教学设计【通用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