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雪》教学设计【精选8篇】
【导言】此例“《看雪》教学设计【精选8篇】”的教学资料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资料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看雪》教学设计【第一篇】
《看雪》是小学语文第三册的1篇精读课文,课文共11个自然段,讲在冬天,我国台湾省很难看到雪,北京却能看到雪,通过看雪表现了祖国宝岛台湾的儿童与祖国大陆的儿童盼望着祖国早日统一的共同心愿。教学本课,教师应培养学生理解字词句的能力,体会句子的意思,弄清中国台湾是祖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一、谈话导入,激发情感
1、出示日月潭的图片,让学生感受日月潭的秀丽风光。转入课题:中国台湾四季常青,很少见雪,只有过春节的时候,孩子们才能在商店的橱窗里看到美丽的雪景。
2、运用课件展示北方雪景图,引发学生的学习激情,让学生分小组讨论下雪的景致,及孩子们在雪地里嬉闹的情境。
二、初步感知,情感体验
1、教师配音范读课文,学生闭目想像课文再现的画面。
2、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借助拼音,熟读课文。
3、同桌互相听读课文,帮助对方纠正误读的地方。
4、圈出生字,同桌交流记住字音和字形。
5、鼓励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朗读给同学们听,检查读课文的情况。
三、融入情感,愉快教学
1、自学课文,与自己的学习伙伴交谈一下自己明白了什么。
2、结合课文提出问题,同学帮助解决,教师点拨如何解决难点。
3、引导学生品析词句:第*自然段一共写了几句话?你喜欢哪一句,为什么?在这段中你喜欢哪个词语,为什么?
4、学习第3~11段,看看孩子们向教师提出了哪几个问题,把他们提的问题用横线画下来。指导学生在读中设疑、质疑、逐步解疑。你看见过真的雪吗?你是在哪儿见过的?北京离这儿很远吧?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到北京去看看真的雪呢?
5、请同学们看课件雪景图,然后闭上眼睛想像雪景,听教师描述第9自然段,让学生进入情境。(看到雪花纷纷扬扬,看到大地铺上了厚厚的白雪,看到孩子们在堆雪人、打雪仗的开心世界。)
6、看到北京孩子玩雪的情境,想像中国台湾孩子们的心情会怎样?(羡慕,想到北京去看雪。)
7、老师是怎么说的呢?“盼着”是什么意思?(北京的小朋友也盼望中国台湾的小朋友能到北京来。)
8、让学生提出问题,品析词、句、段。在这几段中你喜欢哪些段落,为什么?喜欢哪些词语、哪些句子,为什么?
9、分组讨论:你希望中国台湾的小朋友到北京来吗?两岸小朋友的愿望能实现吗?(充分发表学生自己的意见。)
10、指导学生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第3~11自然段中学生的四问和老师的三答。
四、加深理解,情感升华
教师小结:是啊,台湾省是祖国的宝岛,它在大陆的东南端,中国台湾小朋友永远是我们祖国大家庭中的一员,不久的将来,海峡两岸的小朋友一定会相聚在北京。
五、拓展训练,表达心声
小朋友们,我们学了《看雪》这篇课文,你们想对中国台湾的小朋友说些什么?让学生大胆地发挥创造性想像,把各自的心里话说出来。
学生的情感是丰富的,更是神奇的,教学《看雪》这篇课文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爱国热情,促进情感体验,发挥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进行爱国主义的情感熏陶,更好地把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小学二年级《看雪》教学设计【第二篇】
学习目标
1、诵读课文,积累文言词语。
2、欣赏西湖奇景,体会白描手法的运用。
3、学习文章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的写法,感受作者的情怀。
学习重点
积累文言词汇;体会白描手法的运用。
学习难点
学习文章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的写法,感受作者的情怀。
学具教具
搜集西湖美景图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课前师生搜集的西湖的诗展示。
1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3饮湖上初晴后雨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师:同学们是否感受到了:诗人心中有一个春天,他笔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诗人的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笔下的西湖就温柔缠绵。(学生回应)可是?如果诗人的心中一片寒冰,他笔下的西湖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和张岱一起去《湖心亭看雪》。
二、探究新知
(一)听读课文,初步感知
1、听读课文,注意生字的读音。
2、出示课件,检查预习情况,帮助正音。
3、指名读,检查朗读的正确熟练情况。
(二)译读课文,理解内容
学生对照注释和工具书小组合作翻译课文,教师个别指导。
1、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作者去湖心亭看雪。
2、作者什么时间去的?
是:这;更定:晚上八点左右,更:古代的计时单位。
3、作者是怎样去的?几个人去的?
引导学生明确:
拏:撑船;毳衣:用毛皮制成的衣服;拥:穿着、带着;独:独自。
第二步(出示两张图片,然学生配上原文内容,并说明理由)
第一幅图:帮助学生理解——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第二幅图:帮助学生理解——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出示第二段的翻译,设5处错误,让学生寻找。
到了湖心亭上,有两个人铺着毡席,相对而坐,一个小书童正在烧酒,酒炉中的酒正在沸腾。(那两个人)看见我,十分惊喜地说:“想不到在湖中更会有你这样有(闲情雅致)的人。”便拉着我一同喝酒。我勉强(痛)喝了三大碗(杯)就告别。(我)问他们的姓氏,得知他们是金陵人,在此地做客(客居)。急忙(等到)下船的时候,船夫喃喃自语地说:“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相公您一样痴的人!”
(三)赏读课文。
1、这篇短文中作者犯了一个颇严重的错误------前后矛盾,请你把它找出来。
预设:文中开头是说“独往湖心亭”,应该是一个人,可是后文又出现了一个舟子在说话。
(学生讨论)
2、文中有一个词语可以形象地概括出张岱的形象,请你找出来。(痴)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
3、你看“天与云与山与水”,一连用了四个“与”,如果去掉,表达效果有何不同。
这四个“与”并不多余,它让“天、云、山、水”四个景物融和在了一起,如果去掉,好像它们就有界限似的。
四个“与”字就造成了一种天地苍茫的浩大气象。有这四个“与”,后文的“上下一白”才显得更有气势。
4、分析“惟长堤一道,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湖中人两三个而已。”
在大自然面前太渺小了。原来痴人眼中有痴景,是因为有个“天人合一”。
功名耶落空,富贵耶如梦,忠臣耶怕痛,锄头耶怕重,著书二十年耶而仅堪覆瓮,之人耶有用没用?——张岱《自题小像》
请结合你今天品读到的张岱,尝试思考:张岱的困惑:之人耶有用没用。
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清淡雅致的西湖美景,白描手法的运用娴熟老练,浑然天成;写景、叙事、抒情,浑然一体;文中所展示的作者高雅脱俗的情怀,颇让我们这些生活在都市忙碌不堪的人唏嘘感叹。如此精美绝伦、形神兼备的小品文,读起来简直是一种享受。但不容忽视的一点是对作者这种消极避世的意绪,还应该批判地对待。
看雪的教学设计【第三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的词句。
2、抓住重点的语句品读,体会并理解课文。
3、体会老师和同学们对雪和北京的向往之情。
教学重点
1、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优美词句。
2、体会老师和同学们对雪和北京的向往之情。
教学难点
1、抓住重点的语句品读,体会并理解课文。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孩子们,你们今天特别有精神,表现的真棒!老师送给你们一些礼物,愿意要吗?(PPT中展示雪景图片,让学生欣赏)
2、你们都看到了什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看雪。(板书课题12、看雪,提示“看”字的偏旁和雨字头的第三笔写法,齐读课题)
二、共同研究
1、课文中有一些好的词语,我们先去认识他们。(屏幕展示词语,点名读,再齐读)
2、我们来看看最后两个词中,有两个字很重要,我们一起来学习它们?(屏幕中把这两个字变红,学生说结构,并为它们组词。)
3、(ppt中展示田字格,出示“指”和“故”)教师在黑板上范写这两个生字,让学生在书中田字格里书写这两个字。(尤其是“故”字的偏旁为四笔反文)
4、我们刚刚学习了指,这个字,谁能到前面为大家指一指台湾到底在哪里?谁能介绍这个地方呢?
5、那我们来看看你了解的台湾和老师知道的一样吗?(PPT中出示台湾的图片及资料)你从中发现那里的天气和北方的天气有什么不同啊?
6、是啊!正是那里冬季温暖,所以谁来读一读屏幕上的这两个句子?(“在我国台湾省,是很难看到雪的。”和“在我国台湾省,是看不到雪的。”这两个句子进行对比,学习用词的准确。)
7、既然很难看到雪?台湾的小朋友是怎样看雪的`呢?谁来读读一读?(教师板书台湾小朋友看假雪)
8、对于雪,台湾的孩子们有一系列的疑问?自读文章的三到八自然段,把小朋友的说的话,用横线画下来。
9、谁能按顺序读一读你画下来的句子?
10、再次自读自己画下来的句子,试着读出它们各自的语气?
11、孩子是怎么问的?老师又是怎么回答的呢?(师生合作再读这一段)
12、孩子又是怎么问的呢?你注意到了提示语吗?可以读出惊奇的意思吗?
13、孩子还问了什么?老师是怎么回答的?老师有一个问题,北京到天津要半个小时,北京到台湾要4个多小时,北京远吗?那为何老师说”不算太远呢?
14、老师见过真正的雪景?你愿意给大家读一读吗?你在读这一段时,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谁能帮帮它啊?(理解银装和雪毯)学会积累“打雪仗”一类的词语,将它们画下来。再次朗读,读出高兴来。(教师板书北京小朋友玩真雪)
15、孩子们又有什么疑问了?老师又是怎样回答的?理解“争着”。为何要盼着呢?我们和台湾是一家人,我们期盼着它的回归,让我们深情的将这两句再次读一读。
四、板书
指故12、看雪
盼来
北京小朋友一家人台湾小朋友
想去
看真雪玩假雪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第四篇】
教学目标:
1.把握文章运用的白描手法;
2.赏析课文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炉的写作特色
3.理解作者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和不随流俗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
深入理解写景的特点;
教学难点:
把握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
教学方法:
1.以读代析2.迁移延伸
学生学法:
1.分享交流2.自主合作3.探究性学习
预习任务:
1.疏通文意
2.收集写西湖的诗作、写雪景的诗句
3.搜集作者的资料
教学设计:
一、检查预习
1.请生交流收集的写西湖的诗句
2.“西湖之胜,晴湖不如雨湖,雨湖不如月湖,月湖不如雪湖。”四景中,雪为最盛。
3.张岱(1597——167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著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琅嬛文集》《三不朽图赞》《夜航船》《白洋潮》等绝代文学名著。
张岱: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因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城郭人民,翻用自喜,真所谓痴人前不得说梦矣。《陶庵梦忆自序》
二、疏通文意
质疑、讨论、交流(详见学案)
三、课文赏析
(一)通读
1.听读课文,初步感受情感氛围
2.自读课文,用心体会课文意境
3.思读课文,找出叙事的句子,理清记叙要素
4.理解关键句
(1)崇祯五年十二月
(2)独往湖心亭看雪(文中开头说“独往湖心亭看雪”,后来又写到“舟中人两三粒”,况且文章末尾舟子还出现了,这是不是矛盾?“独”字在这里是什么意思?联系全文看,表现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这种生活态度在《爱莲说》中也有相似的语句,请写出来。)
(二)美读
1.找出文中描写西湖雪景的语句,美美地读一读,并谈一谈如此读的理由。
2.关键词句:
“绝”
“雾凇沆砀”
“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
3.讲解写景手法
白描,原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是指一种不加色彩或很少用色彩,而只用墨线在白底上勾勒物象的画法。作为一种描写手法,是指抓住事物的特征,以质朴的文字,寥寥几笔就勾勒出事物形象的描写方法。
4.资料链接
(三)品读
1.找出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情思的语句,用心读一读,并谈一谈如此读的理由。
2.关键语句
(1)“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
(2)“舟人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四)小结
本文叙事是线索,写景是重点,抒情是灵魂。作者在文中做到了叙中有情、景中含情、情景交融、情事交融。
四、延伸拓展
1.张岱《自题小像》:“功名耶落空,富贵耶如梦。忠臣耶怕痛,锄头耶怕
重,著书二十年耶而仅堪覆瓮。之人耶有用没用?”
1.说人品“痴”:你还知道哪些如作者张岱一样的“痴”人?你有过这样的“痴”举吗?
阅读下文,完成9~15题。
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花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家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意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9.选出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组()
10.翻译句子。
(1)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
(2)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
(3)月景尤不可言。
11.文中描写西湖春景、月景的句子分别是什么?
12.本文最后一句话中的“此乐”是什么意思?“俗士”是什么人?作者为什么用这句话结尾?
13.具体描写“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
14.从文中找出原句,概括这段文字的内容。
15.用现代汉语描绘下列景色。
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二、
10.(1)我当时被桃花之美迷恋,竟然不忍心离开湖上。
(2)绿柳如烟,桃花似雾,一片浓艳,长达二十多里。
(3)月光下的美景尤其不能用言语形容。
11.春景:今岁春雪甚盛……尤为奇观,由断桥至苏堤……艳冶极矣。月景:月景尤不可言……别是一种趣味。
12.“此乐”指游湖赏景的乐趣。“俗士”暗指忙于功名利禄而没有雅兴的人。作者用这句话结尾,是为了抒写自己游湖赏景的乐趣和体会,表达自己寄情山水,愤世嫉俗的感情。
13.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chōnɡ)末下,始极其浓媚
14.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
小学二年级《看雪》教学设计【第五篇】
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
这是1篇行文优美,图文并茂,适合儿童阅读和学习的课文,作者用简洁流畅的笔触把我们带进了宝岛台湾,讲述了台湾小朋友只见过用棉花做的雪,没有见真的雪,老师给他们讲了自己的童年在故乡北京玩雪的情景,听到了那浓浓的乡音,看到了那深深的乡愁,“什么时候能带我们去看看那真的雪呢?”“那里的小朋友正等你们和他们一起玩呢!”两句话,激起了孩子们想去北京看雪的愿望,强烈的表达了海峡两岸同胞盼望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具有浓厚的人文气息。
学情分析:
学生对海峡两岸骨肉分离的原因知之甚少,课文内容与学生生活有一定距离,学生体会文中的思想感情难度较大。教学时,要采用探究式阅读方式,引导学生在探究和朗读中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
教学目标
1.认识“省、店”等10个生字,会写“讲、打”等8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学生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
3.有盼望台湾回归,实现祖国统一的愿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自主识字、写字,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让学生了解课文蕴含的海峡两岸人民企盼祖国统一的愿望是难点。
课前准备:
1.生字、词卡片。
2.学生收集的有关台湾的资料。
3.中国地图,雪景图和雪景动画。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1、小朋友,你们喜欢雪吗?还记得去年下雪时的情景吗?
2、是呀,下雪时一件令人开心的事情,整个世界都雪白雪白的,像童话世界一样美。小朋友还可以在雪地里打雪仗、堆雪人。可是,在我国台湾省的小朋友却不像你们这样可以享受到雪带来的乐趣,因为台湾冬季较温暖,是很少下雪的,因此那里的小朋友是很难看的雪的。
3、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看雪》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检查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借助拼音朋友读一读,把生字和读不懂的词、句划一划。
(引导学生边读边画边想,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
2、教师范读,让学生养成把字音读准确、句子读通顺的习惯。
3、学生我学会了什么字,知道它的音是什么样的。
4、齐读课文,读通读顺。
三、识字。
1、出示生字卡片,学生齐读。
2.出示生词卡,学生开火车读,也可以让学生当小老师领读。(课后“我会读”)
台湾省、商店、橱窗、指了指、接着、讲故事、铺着、雪毯、银装、打雪仗。
3.出示生字卡,学生读字音,可让学生互相提醒,那些字的读音不要读错。
“省、橱、指、仗”等字都是翘舌音;“铺”是多音字,在本课中读“pu”。
4.交流识字方法。
这些字你在哪里见过,用什么好办法记住他们。如:形近字比较:讲――进、铺――辅等;做动作:指、接、讲、铺等。
(让学生用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并有意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在生活中主动识字,拓宽识字的途径,充分体现了生活处处皆语文的教学理念。)
5.设计游戏巩固识字。如:开火车读、摘桃子等,让学生感受识字的乐趣。
四、学习课文(再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里讲了谁看雪?在什么地方看到了雪?看到了怎样的雪?)交流以上问题(相机学习)
1、自由畅谈:欣赏了北国冬日雪景,你想说些什么?
2、出示地图,了解北京和台湾的地理位置。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自己找一找。
3、启发想象。台湾小朋友看到棉花做成的雪景,他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4、假设你就是台湾的小朋友,你一定向往北京的雪景,那么带着对北京雪景的向往,再读课文。
5、出示地图,了解北京和台湾的地理位置。可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经验让学生自己找一找。
6、启发想象。台湾小朋友看到棉花做成的雪景,他们会想些什么,说些什么呢?
7、假设你就是台湾的小朋友,你一定向往北京的雪景,那么带着对北京雪景的向往,再读课文。
五、朗读。
1.进入角色读好老师和小朋友之间的对话。
默读:把老师和小朋友说的话画出来。
扮演角色读:一生扮演老师,一生扮演台湾小朋友,读后师生评议,重点读好几个问句。
2.借助图画,读美下雪时的景象。
看图找句子:画出描写美丽的雪景的句子,把自己喜欢的词、句多读几遍。
谈感受:回忆自己堆雪人、打雪仗的情景,说说当时的心情。
读句子:可以加动作表演读,在读中理解“飘着、铺着、披着、堆、打”等动词的意思。
积累词句:把你喜欢的好词佳句抄写在积累笔记上。
3.读最后两个自然段,读好孩子们“争着问”和老师“深情说”的句子。
台湾自古以来就是祖国的一部份,台湾人民本来就和我们是一家人。可是由于各种原因,直到今天,台湾还没有回到祖国的怀抱,台湾人民也很难和祖国大陆的人民团聚。台湾小朋友盼望着到北京去看雪,北京的小朋友也盼望着台湾的小朋友能过来北京看雪,一起玩儿。有一位热情的北京小朋友还写了一首诗来欢迎他们呢?
《欢迎台湾小朋友》
一只船,扬白帆,
飘呀飘呀到台湾,
接来台湾小朋友,
到我们北京来玩一玩,
伸出双手紧紧握,
热情的话儿说不完。
拍着手一起读一读诗,一起来欢迎台湾小朋友。
5、假如你就是北京小朋友,你会对台湾小朋友说些怎样的热情话儿?
6、终于有一年冬天,台湾的小朋友来到了北京,但是那年北京刚好没有下雪。那么你会怎样台湾小朋友描述北京冬天的雪景,玩雪的情景呢?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a)复习巩固生字。
b)会写课文里要求写的十个生字,并能用这些生字组词。
c)分角色朗读对话,进一步体会课文中老师和孩子对雪、对北京的向往之情,激发学生盼望祖国回归的愿望。
教学过程:
一、分角色朗读
1同桌之间互练,师生分角色读。
2表演读。
复习生字
1、出示生字,自由认读。
2交流生字的识记方法。
三、生字组词,指导写字
1、用要写的生字组词。
2、教师在田字格里范写“奇”。请学生观察字的结构,写时应注意什么。这时教师再边写边提示笔顺。学生在书上描一遍,临一遍,在本子上写两个字。
3、范写“指”字,学生运用以前所学的知识了解字形特点,再描红、临写。
4、其余生字请学生自己观察、书写。
四、总结本课学习情况。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正确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提出不懂的问题。
上一篇:《草原》教学设计精编4篇
下一篇:小学数学教学课件【精彩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