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的认识教学设计通用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圆的认识教学设计通用5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第一篇】

一、情景引入

出示一组生活中物体的图片,让学生欣赏。(如太阳、圆月、汽车的车轮、呼拉圈、光盘、钟面等)

1、刚才欣赏到的那些漂亮图片中的物体是什么形状?

2、在我们的生活中,就在我们的身边,还有那些地方能看到圆?

(学生衣服上的纽扣、身上的硬币、桌子里的杯子等等)

请学生用手指一指这些物体上的圆,并用手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3、看来,在我们的大自然中、生活中圆是无处不在,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个虽然不熟悉但和我们处处在一起的圆。(板书:圆的认识)

二、教学新知,初步画圆

1、刚才看了那么多的圆,说了那么多的圆。接下来请大家用你能想到的办法自己动手画一个圆。

2、请学生交流画圆的方法。如借助圆形的物体画,还有书上讲到的方法或是用圆规画)

3、通过刚才的看圆、说圆与画圆,你觉得圆与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不同?

总结:以前学过的平面徒刑都是由线段围成的,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圆比较光滑,没有角。

4、大家介绍了很多画圆的方法。为了使我们能画出任意大小的圆来,勤劳、智慧的人们制成了专门用来画圆的工具――圆规。

三、认识圆规,掌握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1、认识圆规。

让学生取出课前准备好的圆规,一起认识圆规的的构成并介绍圆规两脚的功能:圆规有两只脚,一只是针尖,另一只脚是用来画圆的笔,两只脚可以随意叉开。

2、尝试画圆。

1 )你能试着用圆规画一个圆吗?学生独立画圆。

2 )刚才老师转了转,发现有些同学要么没画好,要么画出来的不圆,下面我们一起看大屏幕,注意观察如何使用圆规画圆。(使用实物投影仪,教师示范使用圆规画圆)

3 )说说,老师刚才是如何使用圆规画圆的?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并板书:两脚叉开――固定针尖――旋转成圆。

4 )学生按照这个方法再练习画一个圆,同时思考:通过两次画圆,应该注意什么?

总结:针尖要固定,不能移动;两脚间的距离保持不变;要旋转一周。

5 )练习画一个两脚之间距离是2 厘米的圆。

四、学习圆的各部分名称及特征。

1、认识圆心、半径、直径。

1 )教学圆心:刚才我们画圆时,针尖固定的这个点,我们把它叫做圆心,用字母O 来表示。找出你刚才所画的圆的圆心,并标上字母O 。同桌相互检查一下,有没有标对。

2 )教学半径:连接圆心和圆上一点的线段是半径,用字母r 表示。指导学生画一条圆的半径,并标上字母。在我们用圆规画圆时,这个半径就是指什么?(两脚之间的距离)因此圆的大小就是由圆的半径决定的。

让学生联系画一个半径是4 厘米的圆,画出一条半径,标上圆心和半径的字母。向全班展示自己的圆,看一看,自己画的、标的还有什么地方部不对。

3 )教学直径。

出示一个画有一条直径的圆,让学生观察这条线段的位置有什么特点?

总结:像这样通过圆心并且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是直径,通常用字母d 表示。

同学们你们画的圆也有直径,请你画一条圆。

4 )闭好眼睛,回想标圆心、画半径与直径的方法。

2、练习,完成练一练的第1 题。

说说哪些不是半径或直径,为什么?

3、研究圆的特点。

我们已经认识了圆心、半径和直径,现在我们就继续来研究圆的特点。

1 )出示一张圆形的纸,你能找到它的圆心吗?(把圆对折两次)

通过对折,你还发现圆有什么地方比较特别吗?(对折后能完全重合,是轴对称图形)

2 )把你手中的圆通过:画一画、量一量、比一比、折一折,在小组内讨论交流下面问题: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多少条半径,多少条直径?

在同一个圆里,半径的长度都相等吗?直径呢?

同一个圆的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几条对称轴?

3 )学生汇报回答上述四个问题,教师适当引导:前面三个问题为什么要强调在同一个圆里?可以画无数条半径和直径,你是怎么知道的?你能用字母来表示半径与直径之间的关系吗?(板书:d=2r )

4 )通过刚才的讨论和交流,我们掌握了圆的特征,谁来总结一下圆的特征。

五、巩固练习。

1、练习十七的第1 题。

填写表格,并说一说半径与直径之间有什么关系?

2、练一练的第2 题。

画一个直径是5 厘米的圆,并用字母O、r、d 分别表示出它的圆心、半径和直径。

教师提问:使用圆规画一个直径是5 厘米的圆,先要确定什么?(求出半径,也就是两脚之间的距离)

3、判断题。

1 )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2 )直径是半径的2 倍。

3 )画一个直径为4 厘米的圆,圆规两脚间的距离为4 厘米。

4 )圆的位置由圆心决定。

5 )两脚间的距离越大,画出的圆就越大。

六、欣赏生活中的圆

谈话:瞧,生活中,也蕴含着丰富的数学规律呢。其实,在我们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圆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并成为美的使者和化身。让我们一起来欣赏。

师:感觉怎么样?

师小结: 而这,不正是圆的魅力所在吗?

七、全课总结

谈话:其实短短的一节课,要想真正了解圆还不太容易。那么就让我们从今天起,走进历史,走进文化,走进圆的世界吧!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第二篇】

一、课题引入

1、课件出示:圆 这样一个圆让你联想到生活中的什么物体?(月饼、月亮、硬币、钟面……)

2、老师也收集了一组,瞧(出示图片)连大自然对圆也是情有独钟!(欣赏)

3、有什么感受?难怪2000多年前,伟大的古希腊数学家毕达哥拉斯在研究完大量的平面图形后,发出这样的感慨:在一切平面图形中,圆最美。

4、圆看起来很美,究竟是什么内在原因使得圆看起来那么美?现在就来研究圆的奥秘。

二、在画圆中,解读“圆”的概念

1、师:你能试着在纸上画一个圆吗?

预设:利用圆形物体描圆;利用工具画圆(有小孔的木条、绳子、圆规)

如果有学生用物体描圆,师则引导假如我们身边没有这些圆形物体,你准备怎么办?学生一下子想不出来,则课件出示:有小孔的木条、绳子。

2、学生说说利用工具怎样画圆,可以请学生演示。

3、其实,很多同学知道还有专门的工具:圆规,请同学们用圆规在纸上画圆。大胆地猜一猜,这些同学之所以没能成功地用圆规画出一个圆,可能在哪儿出问题了?

4、师:刚才我们用圆规画圆、用绳子画圆,工具不一样,画出来的却都是圆。这是什么道理?

(预设:都绕了360度;都有一个中心点;两者画圆的原理是一样的。运动时与中心点的距离是一样的。)

5、看到们画的这么好老师也想画一个圆,师作图,(教师画完半个圆后,停下。)想象一下,照这样画下去,会画出一会儿凹、一会儿凸的平面图形吗?

预设:因为圆规两脚间的距离没有变;就是从这儿(手指圆上的点)到这儿(手指圆心)的距离没有变。只要距离不变,就不会画出一会儿凹、一会儿凸的平面图形了。

6、自学圆的各部分名称及关系

生看书自学 反馈 给黑板上(或自己画的圆画出一条半径、直径,再标上字母)

7、学生画制定的圆:分别画r=2cm, d=2cm的圆

三、在运用中体验圆与半径、圆心的关系

让大家在一张正方形纸上画一个最大的圆,怎么画?

学生思考后动手操作、反馈

预设:学生有不成功的作品,则让大家一起分析;有成功的作品让他说方法。引导学生理解在正方形画最大圆的关键:①如何找到圆心(圆的位置)②如何确定半径(圆的大小)

师:(借助PPT动态演示找正方形中心点的过程)这就是圆心。接着确定半径,有了圆心和半径,就可以画出一个最大的圆。(让学生修正自己的作品)

四、拓展与延伸

师:其实,今天我们对圆的认识还是很初步,关于圆你还想学习知道些什么?(生说)

师:圆与正方形有什么不同?为什么汽车的车轮要用圆的,不用方的呢?这些问题,同学们课后去思考。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活动教案【第三篇】

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中感知并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圆柱和圆锥的底面、侧面和高。

2、让学生在活动进一步积累认识立体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让学生进一步体验例立体图形与生活的联系,感受立体图形的学习价值,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探索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知道各部分名称。

教学具准备:

配套课件、一些圆柱和圆锥形状的实物,学生四人小组准备好长方形、三角形、半圆形的小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课件显示:例1情境图及自拍图片(茶叶罐、薯片罐、蛋筒、铅笔长方体、正方体等)

2、师:这些物体的形状是各式各样的。其中哪些物体形状我们比较熟悉?你能说出它们各是什么形体吗?(生答)

3、除了长方体、正方体还有些形体你认识吗?(学生随意说说)

4、师:看来大多数同学已经能叫出这两个新朋友的名字了。今天我们就近距离的接触新朋友,充分的了解他们。板书:圆柱和圆锥

二、联系实际,自主探索

1、教学圆柱的认识

(1)观察例1中的物体,你知道哪些物体的形状是圆柱吗?(生答,课件显示)

(2)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时圆柱形的?(学生举例)

(3)认识圆柱的面

课件出示研究题:

① 圆柱是由几个面围成的?长方体和正方体有这样的面吗?

② 上下两个面都是什么形状?大小相等吗?用什么方法可以验证?

③ 拿出准备好的圆柱,摸一摸有什么感觉?

④ 圆柱上下一样粗吗?

学生小组合作探讨研究题,教师巡视聆听学生的意见。

全班交流反馈。情各小组代表发言。在学生发言的基础上,教师配以课件演示小结:

① 圆柱有3个面围成。(课件显示红色)长方体和正方体没有这样的面。教师讲解:圆柱的上下两个面叫做圆柱的底面,围成圆柱的面叫做圆柱的侧面。(课件上显示名称)

② 上下两个面都是圆形,大小相等。(学生演示自己的验证方法,教师课件演示上面的圆形往下移动,和下面的圆形完全重合)

③ 用手摸的感觉是底面是平的,侧面是弯曲的。

④ 圆柱上下是一样粗的。(明确课本上所说的圆柱都是直圆柱)

(4) 认识圆柱的高

① 教师:圆柱的高在哪里呢?是指哪一段的距离?(同桌互相指一指自己带来的圆柱的高)

② 指名上台指给全班学生看。明确:圆柱的高是上底面到下底面的距离。(课件显示)

③ 你能找到几条这样的高呢?(明确圆柱的高有无数条)

(5) 练习

下面的物体,哪些是圆柱?为什么?

学生口答并说明理由。

2、教学圆锥的认识

⑴课件显示例题1中的圆锥物体。日常生活中你见过这样的物体吗?(学生举例说说)

⑵拿圆锥又有哪些特点呢?请你们观察自己带来的圆锥

物体,完成以下表格。

物体名称 底面 侧面 顶点 高

圆柱 两个底面是圆形,大小相等 一个侧面是曲面 无数条

圆锥

(3)交流圆锥具有哪些特征?学生回答,教师课件配着演示。

①圆锥由几个面围成?

②圆锥的侧面有什么特点?底面呢?

③什么是圆锥的高?

(4)把自己圆锥上各部分名称指给同桌看。

(5)怎样测量圆锥的高呢?利用手中的工具尝试测量一下,教师巡视辅导。

指名上台演示,教师课件演示。

3、 比较圆柱和圆锥

问:圆柱和圆锥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呢?

三、巩固深化,拓展运用

1、课本第19页“练一练”。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口答,并说说理由。

2、判断说理:

(1)圆柱的高只有一条。( )

(2)圆锥的高有无数条。( )

(3)圆柱两个底面直径相等。( )

(4)圆柱和圆锥都有一个曲面叫侧面。( )

3、书本第20页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讲评。

教师讲解:从正面、侧面或上面观察物体,看到的图形画下来都应该是平面图形。

4、操作题

(1)拿一张长方形纸卷一卷,看能卷成什么形状?有几种卷法?

(2)拿一张正方形纸卷一卷,卷成什么形状?

5、书本第20页第5题

(1)猜一猜,想一想:能得到什么形状?

(2)转一转,看一看,验证猜想。

四、课堂总结,梳理知识

这节课上你获得了哪些新知识呢?和同桌交流一下。

五、作业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教学反思

圆锥的认识和圆柱的认识在研究内容上有其相似之处。认识圆柱后我及时地引导学生进行回顾:“我们是从哪些方面对圆柱的特征进行研究的?”通过交流学生明白了对于圆柱是从面、直观图、高等几个方面进行研究的。我及时设问:“你打算从哪些方面来研究圆锥?”通过交流学生对学习的方法进行了有效地迁移,学习的积极性得到有效地激发。兴趣盎然地投入到观察、研究之中。对于圆锥,不同的同学有了不同的认识。然后,通过适时地交流和组织阅读课本,学生对于圆锥有了较好的认识。

圆的认识数学教案【第四篇】

教学内容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北师大版试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3页圆的认识一。

教学目标

1、结合生活实际,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圆,认识到同一个圆中半径都相等、直径都相等,体会圆的特征及圆心和半径的作用,会用圆规画圆。

2、结合具体的情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能用圆的知识来解释生活中的简单现象。

3、通过观察、操作、想象等活动,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圆的特征。2、画圆的方法。

教具、学具准备

1、三角尺、直尺、圆规。

2、教学课件。

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说明

一、观察思考。

1、欣赏生活中的圆:棋子、桌面、钟面、车轮、中国结。

2、观察这些图形与我们以前学过的图形有什么不同?

3、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的面是圆形?

4、做套圈游戏,哪种方式更公平?

二、画一画。

1、你能想办法画一个圆吗?

(1)用手比划着画圆。

(2)用一根线和一支笔画圆。

(3)用圆规画圆。

2、教学用圆规画圆的方法。

三、认一认。

学生用圆规画一个圆。

讨论:圆规的尖、圆规张开的两脚之间的长度所起的作用。

告诉学生半径和圆心。

四、画一画、想一想。

1、要求学生画一个任意大小的圆,并画出它的半径和直径。

观察比较得知:圆有无数条直径,无数条半径。

在同一个圆内直径都相等,半径都相等。

2、以点A为圆心,要求学生以A为圆心画两个大小不同的圆。

3、画两个半径都是2厘米的圆。

五、讨论。

圆的位置与什么有关系?

圆的大小与什么有关?

《圆的认识》教学设计【第五篇】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活动中认识圆,知道圆的各部分名称,掌握圆的特征,理解和掌握在同一个圆里半径与直径的关系;

2、学会用工具画圆;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以及抽象概括能力。使学生初步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

理解和掌握圆的特征

三、教学准备:

纸、剪刀、圆规、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1、(大屏幕展示高年级同学课间投篮比赛情境图)

2、师质疑:你们认为安排这样的队形公平吗?大家有什么好的建议?

3、生自由回答,师相机点拨。

4、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圆的知识。(板书:圆的认识)

(二)、恰当引导,自主学习

1、师:你们认为圆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平面图形有什么区别?

2、(师板书:圆是一种由曲线围成的封闭图形)

3、生齐读三遍。理解意思。

(三)、师生交流,感受新知

1、找身边的圆。

2、师:(出示教具圆规)这是什么?它表面上有圆吗?(生边看边答。)

3、在你的纸上画一圆。

4、师抽生在黑板上画圆。

(1)没成功:他为什么没画成功?(1是没有固定好有针的那个脚;2是没固定好圆规两脚间的距离;3是可能不太好旋转;4是黑板比较滑,不太好固定)

5、师示范画圆。

师:刚才同学们总结得很好,看来,用一只手固定住圆规的针尖很关键。看老师画。

师:圆规固定不动的这个脚,也就是这个点,对画圆至关重要!谁能给它起个名字?圆心一般用字母O表示。点出你所画圆的圆心,标上字母O。一个端点在圆心板书:圆心,另一个端点在圆上板书:圆的曲线上、圆边上、圆的边缘上、圆的弯线上

师:我们把统称为圆上板书:圆上

师:只能画这一条吗? 生:还能再画!

师:再画一条。还能再画吗?再画一条。还能画吗?到底能画多少条?

师:所画出来的表示圆规两脚间距离的这几条线段,一个端点都在哪?另一个端点呢?

生:一个端点都在圆心,另一个端点都在圆上。

师:我们给这样的线段起个名字吧!

师:板书:半径(r)半径一般用字母r表示,在你的圆上标上r。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叫半径。(一个端点在圆心,另一个端点在圆上的线段就叫半径。)

师: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有多少条?长度怎样?

生:在一个圆里,半径有无数条,长度都相等。

师:既然半径有无数条,那么在围成圆的这条曲线上,像这样的端点能找出多少个?

生:能找出很多(无数)个。

师:(在三个点的旁边紧密地多点几个点)这行吗?

师:正是这无数个点紧紧地手拉手,靠在一起,连接成一条完美的曲线,围成了圆。

师:请同学们拿出剪刀,剪下你所画的圆。

师:这是一个平展的圆,上面只有圆心和半径,请大家像老师这样把它对折,用食指触摸折叠的地方,打开。多了什么?

生:一条折痕。痕迹、印子、折痕

师:我们把对折产生的这条线段、这条痕迹统称为折痕。

师:朝不同的方向再对折一次,用手触摸折痕,打开,请同学们照这样再做几次。生:折圆

师:原本平展的圆上,多了很多很多的折痕,在这些折痕里藏着许多许多关于圆的奥秘,同学们想发现吧?请同学们在4人小组里围绕折痕,展开讨论,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然后由组长记下“我们的发现”。汇报发现的时候,由组长上来发言,组员可以补充。但每一组只能用一句话汇报一个自己认为最精彩的发现,别的组发表过的观点,其他组便不再重复,开始讨论。

1、(小组合作,讨论问题)

2、各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3、课堂小结:下面我们来整理一下我们的思路。今天,我们认识了圆。板书:圆的认识一开始,我们学习了画圆,你觉得画圆要注意什么? (定点、定长)圆是由无数个特定的点手拉手围成的优美曲线。半径和直径有助于我们进一步认识圆。半径的两个端点分别在哪?直径呢?在同一个圆里,半径有多少条,长度怎样?直径呢?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

师:同学们在回过头去,你现在知道为什么投篮比赛要站成圆形了吗?谁来说说为什么?

(四)、巩固练习,问题解决

1、判断直径 、半径

2、[媒体]填一填:

3、[媒体]再请你辩一辩:下面各句话对吗?

4、画圆

请你画一个半径为4厘米的圆

画的圆半径为4厘米的同学,说说你是怎么画的?简单地说你是怎么确定半径为4厘米的?

师:下面我们还将面临3个实际问题的挑战,同学们敢接受挑战吗?

问题1、你能测量出1圆硬币的直径吗?(参考用工具:直尺,一副三角板)

问题2、你能在地面上画一个半径1米的圆吗?(参考用工具:绳子、粉笔)

问题3、车轮都做成圆的,车轴装在哪里?为什么?(参考用工具:自行车)

师:我已经发现,很多同学都笑了,这说明他心里有底了。每个同学选择一个自己最感兴趣的课题来研究。

(五)、课堂小结,课外延伸

发挥想象,灵巧操作

<1>、给你两枚钉子和一条一定长度的绳子,你有办法画出圆来吗?

〈2〉、任意画出一个圆,再标出圆心、半径、直径。(字母表示

师:学完这节课,同学们还有什么想法吗?圆里面藏着无穷无尽的奥秘,等待着同学们去研究和发现!愿我们的学习和生活都像圆那样完美!

2213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