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最新4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路引】由阿拉题库网美丽的网友为您整理分享的“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最新4篇”文档资料,以供您学习参考之用,希望这篇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吧!

上4《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第一篇】

一、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朗读中体会槐乡孩子劳动的快乐。

2、培养独立阅读的习惯,能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3、读懂课文,引导学生树立从小爱劳动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课文,感受槐乡的风土人情及槐乡孩子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感受劳动是快乐的。

三、教学准备查找槐树、槐花的图片和资料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1、激趣:同学们,我们的生活像七彩的图画,丰富多彩,快乐有趣。谁愿意和大家分享一下生活中让你感受到快乐的事。学生交流,教师指导学生用简短的词概括说说。

2、总结:无论是外出郊游,还是游戏活动,我们心中充满着快乐!我们在前面的学习中体验了民族小学的孩子有读书的快乐,金色的草地有玩耍的快乐,爬天都峰有游玩的快乐。

3、切入: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去一个地方,看看那里的孩子有怎样的快乐。接题,齐读课题“槐乡的孩子”,相机教学“槐”字。

(二)简介课型

1、简介课型

(1)、什么样的课文时略读课文。告诉学生从三年级起,我们所学的课文分为两种: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前带“☆”,课文前面带有导读提示。

(2)、怎样学习略读课文。先读“导读提示”,了解学习要求,带着要求自己朗读、思考、学习、发现、探究,发表自己的见解。

2、导读提示,自读“提示”,边读边画出本课的学习要求,交流并归纳本课的学习要求:

(1)读读课文,看看槐乡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快乐。

(2)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

(3)把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3、自读课文,注意带拼音的生字,碰到难度的地方反复多读几次,

4、适当的生字词教学。出示:

槐乡、花苞、散发、入药、染料、耷拉、黎明、一簇簇、觅食、飘荡、劳累

淡淡清香、缕缕炊烟、满载而归,月落柳梢

(三)重点赏读——品“乐”

1、简单介绍槐树和槐米。槐乡有一种宝贵的树叫槐树,出示槐树图片并简单介绍。槐米是槐树开出的花,叫槐花,又叫槐米。

2、抓住关键句“它们并不惹人注意,却是槐乡孩子的宝贝”。引导学生自学课文第二自然段,读懂课文中从哪些方面描写槐花,怎么样写出它的不惹人注意。了解课文为什么说槐米是槐乡孩子的宝贝。

3、槐米不惹人注意:米粒般大小,淡淡的清香,藏。从藏字感受到什么。结合朗读指导

槐米是宝贝:可入药、做染料、换学费

4、过渡语:槐乡的孩子用槐米换学费,他们到底是怎样割槐米、捡槐米的。组织学生品读第三自然段,找出描写孩子们割槐米、捡槐米的句子,感受劳动的场景。

抓住男孩动作,想象男孩们的语言、动作、神态

女孩劳动场景,把握两个比喻句,来感受女孩的动作灵快。

5、槐乡的孩子一干就是从黎明到炊烟袅袅的傍晚,而且是在怎样的天气状况下?引导学生找出文中相关句子感受。从哪些词语中感受到八月天的炎热

6、对比体验。如此炎热的天气,我们在干嘛,槐乡的孩子又在干嘛。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槐乡的孩子顶着烈日割了槐米、捡了槐米是干什么用的。让学生品味槐乡孩子的勤劳懂事、吃苦耐劳。

7、槐乡的孩子顶着烈日从黎明干到傍晚,身上的衣服干了又湿,湿了又干。他们心里觉得辛苦吗?你从哪里体会到。

以苦为乐,唱着快乐的歌,满载而归,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课文中描写孩子劳动的场面,,轻松欢快,没有辛苦、劳累的压抑,以苦为乐

(三)总结交流、拓展延伸

1、交流感受,读完课文仔细想想,你觉得“槐乡的孩子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大家一起来夸一夸、赞一赞槐乡的孩子。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梳理。

2、总结:看啦不光是外出游玩、追逐嬉戏能给我们带来快乐。槐乡的孩子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在劳动中收获了快乐。

3、组织学生说说自己的平时生活中,通过劳动获取快乐的事。

六、作业设计

积累文中描写生动的句子

七、板书设计

4、槐乡的孩子

可入药

槐米做染料

槐乡的(宝贝)换学费

勤劳懂事

孩子吃苦耐劳

以苦为乐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第二篇】

学习内容:

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槐乡的孩子》

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读懂课文内容。

2.学习作者抓人物的动作、细致描写的方法把事物特点写具体。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自己读懂课文内容,培养自读能力,使学生感受劳动是快乐的。

难点:学习作者抓人物的动作、细致描写的方法把事物特点写具体。

教学流程:

一、导入课题

1、同学们,我们的生活像七彩的图画,心中充满了无限的快乐。下面让我们走进第四课《槐乡的孩子》,看看槐乡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快乐。(板书课题)

2、观察课题,你们有什么发现呢?

生:我发现课题4前面加了“*”。

3、(出示课件)“*”这是什么意思呢?(这种符号表示是略读课文。)

设计意图本环节从课题入手,有意识的让学生去发现这篇文章与以往所学文章的不同,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的习惯。

二、初读感悟

1、根据提示语,归纳学习要求:(出示课件)

①自由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②边读边画,看看槐乡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快乐?

③完成后与同桌交流。

2、集体汇报阅读收获:

设计意图本环节先由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找快乐,再进行同桌交流。恰到好处地为学生自主性的发挥开辟了广阔的空间,接着允许他们去交流自己的想法,从中享受学习的愉悦。

三、重点赏读

1、同学们,槐乡的孩子以采摘槐米而快乐。下面让我们细细品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去看看那快乐的劳动场景。学习作者抓动词、细描写的方法。

(出示句子):男孩常常是爬到树上,用长长的钩刀一下又一下地削着槐米。一簇簇槐米落下来了。女孩有的弯腰捡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上下飞舞着;有的往篮里塞着槐米,头一点一点的,像觅食的小鸭子。

(1)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这段话。

(2)指名展示读、齐读。

2、同学们这段话作者抓住了男孩和女孩两个人物,具体描写了劳动的场景,那男孩干什么?女孩又干什么呢?

(1)(出示课件)指名读描写男孩的句子。其他同学边听边动笔画出描写男孩动作的字词。

a、生回答,师板书:

抓动词:

男孩

爬——削——(槐米落)

b、指导朗读。

c、小结:这段话抓住了男孩削槐米的连贯动作进行细致描写。

(2)(出示课件)男孩子是负责削槐米的,那女孩是干什么的呢?下面让我们走进描写女孩的句子。

a、自由朗读描写女孩的这段话,看看哪些是看到的,哪些是想象到的?

b、学生汇报:

女孩

有的。(捡)辫子像翅膀

有的。(塞)头像小鸭子

c、学生带着动作读。

3、小结:作者运用有的。有的。句式,写出了不同女孩的动作,并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劳动场景写得生动、具体。

4、练习背诵。

设计意图通过抓重点词句,学生在品读中积累优美语言并学会了“抓动词、细描写”的方法,感受文字的美,深化习作特点。

四、牛刀小试

看到槐乡的孩子这快乐的劳动场景,中秋节这天我也体验了一次掰玉米的快乐。而且还以小日记的形式记录了下来。下面请同学们读一读,看看这个片段运用了什么方法细致描写的呢?

例文:掰玉米

秋天到了,地里的庄稼都成熟了。八月十五这天,吃过午饭,我和家人去地里掰玉米。我左手抓起玉米棒子和茎秆的连接处,右手攥住玉米棒子使劲往下拽。只听啪的一声,一个胖胖的玉米棒子就被我掰了下来,随手一扔玉米棒子就像跳舞一样蹦到口袋里。而那些卸了包袱的玉米秆则在我的身后轻松地摇晃着,像是在给玉米告别。

设计意图学生通过朗读老师的下水文,让学生亲眼见证了习作方法的'实践运用。不仅让学生对学到的方法加深了印象,而且起到了带头示范的作用。

五、学以致用

出示图片:(在学校和同学们一起做值日、掰玉米、摘苹果、葡萄、打枣子等等)

同学们图片中的场景是不是勾起了你美好的回忆呢,下面请同学们根据“抓动词、细描写”的方法,写一写自己感受最深的一个场景吧!

设计意图学以致用是我们学习的根本,只有知行合一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附学生片段:

摘苹果

星期六下午,妈妈领着我和妹妹去果园摘苹果。妈妈负责摘,由于果子长得太高,妈妈搬来一个梯子,爬上去,她一手扶着梯子,一手抓住一个大苹果,往上一撅,苹果就下来了。我在树下也使出了浑身的力气,纵身一跳,伸手一拽,一个红彤彤的大苹果就被我摘下来了。妹妹负责放苹果,每放一个她都高兴的跳着,两条辫子像蜻蜓的翅膀,一上一下。

捉蝴蝶

我在院子里的月季花上看见了一只美丽的蝴蝶,想抓住它。我目不转睛地盯着,抿着嘴,弓着腰,蹑手蹑脚地走到蝴蝶旁,猛地把手一伸,蝴蝶被我拢住了,我高兴地跳了起来,心里乐开了花。

教学反思:

本课是1篇略读课文,但是由于是学生第一次接触,为此,课堂上我还是扶多放少。但就这节课我觉得最大的成功之处在于敢大胆取舍,力求让学生一课一得,扎实有效,围绕提示语“看看槐乡的孩子有什么样的快乐”为导线,先放手让学生找“槐乡孩子的快乐”,接着合作交流,然后重点品读孩子们劳动场景的部分,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朗读,掌握作者“抓动词、细描写”的写作方法。最后学以致用,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描写自己生活中感受最深的一个场景。为了让学生亲眼见证习作方法的实践运用,我先让学生读一读我课前写得一个小片段,从而降低学生的习作难度。整堂课思路清晰,一以贯之,学生学有所得。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第三篇】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槐乡孩子采槐花的欢快。

2、读懂课文内容,和同学交流读后的感受。引导学生从小树立热爱劳动的观念。

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体会一些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

教学重点、难点

1、培养自读能力,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朗读课文,感受槐乡孩子勤劳淳朴、吃苦耐劳的品格,感受到劳动是快乐的。

教学准备

查找槐树的图片及文字资料。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你们有没有尝过快乐的滋味?是在什么情况下品尝到的?(学生畅所欲言)也有这么一群孩子,他们通过自己的劳动挣钱作学费,同样生活得快快乐乐。那他们的快乐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学──《槐乡的孩子》(板书课题)。

二、引导自渎,初步感知

1、生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借助注音多读几遍,遇到长句多读几遍。

2、指名读自然段,师生正音评价。

3、再读课文,师生相互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三、借助细读,重点感悟

1、理解2自然段:

⑴槐树什么时候开花?文中又称槐花为什么?

⑵槐米有什么用处?课文哪部分介绍了槐米?读读相关的句子,交流自己的感受。

⑶指导朗读。

2、理解课文第3自然段:

⑴八月份,天气很热,你能说说你经历过的炎热夏天吗?

⑵文中用了哪些句子来描写这种情景的?

⑶在这样炎热的天气里,槐乡的孩子是怎么去割槐花的?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⑷指导有感情朗读。

四、熟读积累,总结提升

1、你喜欢文中的哪些句子?用笔画出来,先自渎几遍,再与同桌合作读,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2、谈感受:我们认识了槐树,认识了槐乡的孩子,那么你有些什么感受呢?

五、课后延伸

1、摘录佳词美句。

2、把自己参加过的劳动过程与感受写下来。

《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第四篇】

“导读、自读、解读”略读课文教学一例——《槐乡的孩子》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三读读通课文”

一、读字词

1、自读课文,圈出不认识的字词,拼读带拼音的生字。

2、自查互读,认识生字。

二、读句子

1、自读、互读、齐读带生字的句子。

三、读课文

四、交流不理解的词语。

第二课时:“解决两个问题”

问题一:“读了这篇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实录:

师:读了这篇文章,你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槐乡的孩子离不开槐树。

师:你是从哪儿知道的?(板书:离不开槐树)

生:我是从第一自然段知道的。

师:你能给大家读一读吗?

生:读第一自然段。

师:槐乡的孩子离不开槐树,这是为什么呢?你从这一段怎么知道的?

生:因为槐乡的孩子从小就和槐树结成了伴,槐树是他们的好朋友。

生:海边的娃娃经常和海在一起生活,山里的孩子经常和石头在一起,槐乡的孩子周围有许多槐树,时间长了,就有感情了。

师:是啊,槐树和槐乡的孩子生活在一起,已经成了孩子们生活中重要的一部分。

师: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我还知道槐乡的孩子上学的钱是用槐米换来的。

师:你从哪儿知道的?(板书:上学钱,槐米换)

生:读“勤劳的槐乡孩子……换来的。”

师:老师想知道,你们的上学钱,还有平时的零花钱是怎样来的?

生:爸爸妈妈给的,还有过年的时候亲戚给的压岁钱。

师:是啊,这些都是别人给的,可是槐乡孩子的上学钱是“槐米换的”,他们可从不向父母要钱。

师:还有呢?课文还讲了什么?

生:我还知道八月,天很热。

师: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八月天很热呢?(板书:炎热)

生:读“八月,天多热。鸡热得…………叫着‘知了,知了’。”

师:天多热。怎么热呢?多热是怎样热啊?热到什么样子呢?书上是借哪三种动物来写的?

生:书上是借“鸡、狗和蝉”这三种动物来写的。

师:怎么写的呢?

生:鸡热得耷拉着翅膀。

师:是啊,天太热了,对连撑起翅膀的力气都没有了。

生:狗热得吐出舌头。

师:狗实在受不了了,喘着粗气说:“太热了,太热了”。

生:蝉热得……

师:知道热了,知道热了。(生:哈哈)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见过这样的情景吗?是什么时候?

生:夏天的中午。

师:那这个时候一般你都在干什么呢?

生:我在家里吹电扇。

生:我呆在空调房里不愿意出来。

生:我在吃西瓜和冰棒,这样就不热了。

师:哈哈,是啊!这样的生活多美好啊,可是槐乡的孩子这时在做什么呢?

生:他们的在山上采槐米。

师:你是从什么地方知道的,读给大家听听。

生:读“槐乡的孩子可不怕热……爬到小山上了。”

师:是啊,他们不怕炎热。(板书:不怕)文章还写了什么呢?

生:我还知道了他们每天都起得很早,回来的很晚。

师:说得好,用一个词来形容,叫“早出晚归”。(板书:早出晚归)

师:你从什么地方知道他们“早出”的呢?

生:槐乡的孩子不怕热……就已经爬到小山上了。

师:从这句话什么地方看出“早”?

生:没等云雀开口歌唱黎明。

师:是啊,天还没有亮呢,槐乡的孩子已经出去采摘槐米了。你又从什么地方知道他们“晚归”呢?

生:当缕缕炊烟………快乐的歌声。

师:你又从什么地方知道“晚”的呢?

生:我从“缕缕炊烟从村中升起的时候”知道的。

师:是啊,家家都开始做晚饭了,太阳都快下山了,他们才从山上采槐米回来。读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然,你还知道了什么?

生:我知道他们“劳累了一天带着甜蜜的微笑进入梦乡。”

师:经过一天的劳动,他们实在太辛苦了,所以“带着甜蜜的微笑入梦乡”。(板书:微笑入梦乡)

生:我还知道他们第二天,又要冒着炎热,早出晚归出去采摘槐米。

师:说得真好,你从哪一句知道的,给大家读一读。

生:读“孩子们的小床下放着………炎热的劳动中………”

师:通过读课文,我知道同学们对槐乡孩子的生活有了了解,知道他们生活中为什么离不开槐米了。

问题二:你认为槐乡的孩子怎么样?

师:了解了槐乡孩子的生活,你知道觉得槐乡孩子怎么样呢?

生:我觉得槐乡孩子很勤劳。

师:你从什么地方知道的呢?

生:他们的学费都是靠自己采槐米换来的,从来不向爸爸妈妈伸手要钱。

师:那你知道“槐米”是怎么来的?

生:槐米是槐乡的孩子早出晚归,冒着炎热采来的。

师:那是他们辛勤劳动的成果。槐乡的孩子是用劳动换来了自己的学费,他们可不像同学们那样总是依靠父母。你还从什么地方知道他们很勤劳?

生:他们不怕炎热,那么热的天都还在外面采槐米。

生:他们还早出晚归,天不亮就出去,到傍晚才回家。

生:他们劳累了一天,可是第二天还要出去劳动。

师:是啊,从同学们的话中,我知道大家已经感受到了槐乡孩子的勤劳。劳动是辛苦的,可是在槐乡的孩子看来,劳动是不是辛苦的,让人讨厌的事情呢?

生:不是。

师:那劳动带给他们的是什么呢?

生:是快乐。

师:你从什么地方感受到槐乡的孩子很快乐呢?

生:“当缕缕炊烟……快乐的歌声。”

师:你从哪些词中感受到了快乐?

生:快乐的歌声。

师:劳动了一天,他们并不觉得劳累,还很快乐地唱着歌。你从这句话中能找出他们为什么快乐吗?

生:孩子们满载而归。

师:“满载而归”是什么意思?

生:疑

师:他们回来的时候,带着什么呢?

生:槐米。

师:而且是很多很多的槐米,这就是“满载而归”,意思是说收获了很多东西,得到了很多东西。你知道他们为什么这么快乐吗?

生:他们采到了许多槐米,就能换许多钱交学费了。

师:是啊,他们还就能上学,学习很多的(知识)了。他们能不高兴吗?你还从什么地方感觉到他们的快乐呢?

生:“月落柳梢,劳累了……微笑进入梦乡。”

师:你知道他们为什么笑着进入梦乡吗?

生:因为他们采到许多槐米。

生:因为他们用劳动换来了自己的学费。

生:因为他们可以学到更多的知识。

生:因为他们很喜欢采槐米,觉得很有意思。

……

师:这就是槐乡的孩子,多么勤劳,多么纯朴的孩子,他们热爱劳动,能从劳动中寻找到快乐,相信他们给了你们很多的启示。

22 942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