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原地手拍球教学设计及反思优秀5篇
【请您参阅】下面供您参考的“一年级原地手拍球教学设计及反思优秀5篇”是由阿拉网友精心整理分享的,供您阅读参考之用,希望此例范文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复制下载支持一下小编了!
一年级原地手拍球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一篇】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91~92页。
1、使学生认识钟表的组成部分,知道时针、分针及钟面的数字。
2、使学生结合生活经验学会看整时,并知道整时的两种表示方法。
3、使学生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从小养成珍惜时间和合理安排时间的良好习惯。
4、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学会看整时。
整时时针、分针所在的位置。
实物钟、模型钟,实物展示及相关多媒体课件,头饰。
1、请同学们听听这是什么声音?(嘀嗒……)。
再听听这是什么声音?(闹钟声……)。
1、说一说,关于钟表,你都知道哪些知识内容?
2、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下钟表。
1、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学生拿出学具钟,说说在钟面上你都看见了什么?
2、合作学习,解决问题。
同桌比一比,看钟面上有什么相同的地方?(指名汇报)。
3、教师点拨,解决问题。
(1)时针、分针、12个数(数一数)12个大格、一些小格(秒针)。
(2)师拨动按钮,生说针是按怎样的方向转的?(顺时针)。
1、认识整时。
(1)师:听闹钟又响了,文文还在睡懒觉呢。(出示情境图)。
快告诉文文,现在是什么时刻了,再睡下去,她会迟到的。
(纠正7点说成7时)。
(2)师:再说说这些是什么时刻?(出示图片)8时、3时、6时。
生观察这些钟面上的针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
生汇报:分针指着12,时针指着几就是几时。
(3)整时的常用方法8时、3时、6时(文字表示法)。
(4)整时的另一种表示法:8:00、3:00、6:00。
你见过这种时间吗?在哪见过?(电子表示法)。
(5)怎样用电子表示法记录时间?(同桌互练)。
1、找朋友(头饰)时间相同的才是好朋友,刻别找错呀。
2、拨钟表说时间。(同桌互做)。
3、过一小时是几时?(出示图片)生思考动手操作。
一年级原地手拍球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二篇】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100以内的数的多少,会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描述数之间的大小关系,感受数学无处不在。
2、使学生从活泼可爱的小金鱼身上感受生活的丰富多彩。
教学重点:能在具体的情境中用准确的语言描述100以内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教学准备:例9主题图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揭示课题。
1、口答:
(1)3个十和6个一是()。
(2)7个十是()。
(3)8个一和7个十组成()。
2、比较两个数的大小,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比较的:
354378764540。
二、游戏导入,引出新知。
1、请同学们一起和老师来玩一个“猜猜看”的游戏:
教师手里握一把小棒,请同学们猜一猜老师手里大约有多少根小棒?
2、同学们猜的答案有这么多,到底谁猜得比较准确呢?下面我们先数出一部分:师生共同数出10根。
3、现在请同学们再猜一猜老师手里有多少根小棒?
4、这一次同学们猜得比较集中,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师生共同数出小棒的根数。
我们第一次猜时,我们没有参考,而第二次猜时,我们知道了10根有多少,就可以比较准确地猜出小棒的根数了。
6、小结:我们在估计物体的多少时可以先找出参照物,然后再来估计,这样就比较接近正确答案了。
三、教学例题,深化新知。
1、课件出示有48条金鱼的鱼缸图。请学生估一估,有多少条金鱼。
想一想:我们怎样才能比较准确地估计出鱼缸里有多少条鱼?
生讨论,汇报:先数出10条金鱼,再估一估鱼缸中大约有几个这样的10条。
2、分别出示有15条花金鱼和10条黑金鱼的鱼缸图。
让学生根据这三幅图用“多一些、少一些、多得多、少得多”说一句话。使学生懂得描述两个两位数之间的大小关系除可用符号“”、“”外,还可用语言来表述。
3、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让学生用语言描述生活中某两个两位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四、练习:
1、40页做一做。
(1)第一题,学生合作完成。4人一组,每人说1――2句话。
(2)第二、三题学生先独立完成,然后在交流、订正。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作业布置: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一年级原地手拍球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三篇】
1.掌握本课生字,学习“讠、虫、”3个偏旁。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图文结合理解诗歌内容,知道四季的一些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分享的“一年级原地手拍球教学设计及反思优秀5篇”,你们想看吗?(播放四季景物--拟人化的可爱的草芽、荷叶、谷穗、小雪人图片的课件。)。
3.师:它们呀,给美丽的大自然写了一首优美的诗歌--《四季》。
二、整体感知,质疑问难。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要求:
(1)读准字音,边读边圈出课文生字,多读几遍。
(2)有不明白的地方做上标记。
(3)再数一数课文中有几句话,把它读通顺。
2.小组交流,看看小伙伴间能不能把你不理解的问题解决。
3.反馈。
(1)课文有几句话?每一句话讲了什么?
(2)提出难点,全班交流解决。
三、朗读诗歌,识记生字。
1.让学生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以及笔顺,老师示范书写。
2.老师引导学生在田字格中书写“四”“是”“天”三个生字。
3.学生练习,独立书写,评讲,看谁写得美观。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教师批注。
一、复习检查。
1.出示生字卡,老师随机抽取,让学生开火车读出卡片上的生字。
2.师:火车顺利到站,让我们一起接着去领略四季的美景吧!
二、学习第一小节。
1.学习课文,指导学生按(读,说,问,读,演)的方法学习第一节。
(1) 读:请一位同学读第一小节。
(2) 说:从第一小节你知道了些什么?能和同学们说说吗?(草芽尖尖)。
2.师:(看图)青青的小草刚冒出地面,很尖很嫩。所以我们可以把“尖尖”读得轻一点,细一些。(课件出示课文)范读,让学生自由举手读。
3.师:读了这一节,你们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吗?(老师可适时点拨)。
4.师:草芽对小鸟说了些什么?(“我是春天。”)。
5.师:草芽跟小鸟都不会说话,为什么作者都用“说”字呢?(学生互相讨论,明确作者把草芽当作人,当作小朋友来写了,这样我们读起来的时候很有趣,很高兴。)。
6.指导朗读,师拓展小结:春天里小草悄悄探出了头,露出尖尖的小芽,传达出春的讯息,它就是春的使者。聪明的你发现春天里还有哪些景物呢?(指名学生说,师相机出示课件图片。)。
三、学习第二至四小节。
3.指导学生学习第二至四小节(方法如第一小节)。
四、拓展练习。
1.欣赏四季景色。(课件逐一出示四季的图画,指导学生用文中的句式说一说)。
2.师:各种美丽的景物组成了美丽的一年四季。你们也可以用自己的小画笔把这四个季节画下来,你看老师这里就有一幅画,也是一位小朋友画出来的。
3.让学生自由画画,鼓励学生给画涂色。
[教学板书]。
4四季。
春天:草芽夏天:荷叶。
秋天:谷穗冬天:雪人。
[教学反思]。
上课伊始,我通过多媒体课件依次呈现美丽的春、夏、秋、冬四季景色,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轻松愉快地走进课堂,把学生带入了一个有图、有声、有色的教学场景。同时引导他们边看图边交流感受:“春天,小草芽是什么样的?”“你为什么最喜欢冬天?”学生在看和说的过程中,对四季有了更深的认识,语言表达能力也在不知不觉中得到了训练与提高。
一年级原地手拍球教学设计及反思【第四篇】
文本解读:《动物儿歌》是部编版小学语文一年级第二个识字单元第一课。这首童谣以孩子们熟悉的动物名称和动物的生活习性带出生字。童谣读起来节奏鲜明,朗朗上口,是孩子们喜欢的语言形式,可以开展多种形式的朗读培养学生语感。形声字是本课识字的重点也是一种识字方法。本课主要认识虫字旁的字,了解虫字旁字的造字原理有效识记汉字。童谣语言优美,想象丰富,是学生学习语言的范例。
设计意图:结合一年级识字目标和本单元识字任务,将教学重点确立为:通过学习虫字旁的字,了解虫字旁字的造字原理,利用形声字的特点有效识记汉字,并拓展识记一部分虫字旁的汉字。教学时,从朗读入手,在读中感受童谣的节奏和韵律,培养语感,积累语言。学习这首童谣以“谁、在哪儿、干什么”的方式构句,并练习说话。
教学目标:
1、朗读童谣,读出童谣的节奏、韵律和趣味,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2、学习虫字旁的字,了解虫字旁字的造字原理,利用形声字的特点有效识记汉字,并拓展识记一部分虫字旁的汉字。
3、学习“谁、在哪儿、干什么”的句式,并练习说话。
4、指导书写带有走之旁的“造、运、迷”三个字。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练习说话。(出示书上插图)
1、你看到了什么?用完整的句子说一说。
2、结合图画试读动物词语
二、初读课文,在文中巩固识字。
1、借助拼音指读课文,读正确。
2、指名读课文,正音。
3、男女生轮读,开火车读课文。
4、自由读文,找出文中写到的小动物,用横线画下来。
指导学生用规范的语言完整地回答问题。
(一)这首儿歌写了()种动物,分别是()、()、()、()、()和()。
(二)这首儿歌写了()、()、()、()、()和(),共()种动物。
三、识记虫字旁的字
出示这些动物名称,学生总结这些字的特点。
(1)都有虫字旁(这些在古人眼中是虫子)
a、思考为什么这些字带虫字旁
b、拓展识记虫字旁的字
(2)形声字
根据形声字这一造字特点,猜测、识记廷、朱、胡等字。
四、朗读儿歌,随文识字,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
1、分行出示儿歌,相机识记“迷、藏、食、粮、造、网”。
2、理解“造宫殿、游得欢”
3、加上动作读儿歌。
4、两队问答儿歌,了解课文。
五、仿照课文句式说话。
1、思考课文句子的共同特点——谁在哪儿干什么的句式。
2、用这种句式练习说话,规范语言,丰富词汇。
六、指导写三个带走之旁的字。(培养学生给汉字归类,发现同类汉字的书写规律,培养分类意识)
一年级原地手拍球教学设计及反思【第五篇】
在朗读中感受韵文美(教学重点)。
师:你们喜欢这首儿歌吗?如果喜欢它,你就美美地读。
(学生边想象美丽的夜空,边美美地朗读。)。
师:大家读得真美,谁能站起来给大家读一遍呢?
(学生个个跃跃欲试,纷纷举手朗读。)新课标第一网。
师:谁还想读?请你做“小老师”领大家读一遍好吗?
(学生非常开心地领读。)。
师:你喜欢儿歌的哪一句?
生:我喜欢第三句。(“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师:你为什么喜欢这一句呢?
生:因为读到这一句话就感觉我自己坐在小船里一样。
师:你的这种感觉真的很美,能让人感觉到你坐在小船里的那种愉悦的心情。
生1:我喜欢第一句,因为它好读。(“弯弯的月儿小小的船。”)。
生2:我喜欢第二句,因为它非常好听。(“小小的船儿两头尖。”)。
师:老师有个问题想请教同学们,蓝天上的月儿除了像小船以外,还像什么?
生1:这月儿弯弯,像一个香蕉。
生2:这月儿像小船,也像镰刀。
生3:这月儿有时候还像弯弯的眉毛。
师:那小女孩为什么觉得月儿像小船而不像香蕉和镰刀呢?
生1:老师,我知道,香蕉只能吃,不能坐。
生2:因为月亮是弯弯的,两头尖尖的,小船也是弯弯的,两头尖尖的。
生3:还有天空是蓝蓝的,大海也是蓝蓝的。
生4:老师,我还有补充。因为大海很大很大,很广很广,天空也很大很大,很广很广。
生5:说月儿像小船,因为它离我们太远了。
师:同学们太聪明了,听你们一说我也感觉到了天空的美丽,小船的可爱。
生:我也喜欢第三句,我仿佛看见了闪闪的星星在向我招手,向我微笑呢!(“我在小小的船里坐,只看见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