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教学论文『推选』

网友 分享 时间:

【引导】优质的范文往往能节省您大量的写作时间,让您的办公学习游刃有余,以下是由阿拉题库网友分享的“幼儿园教学论文『推选』”优秀范例,供您学习参考所有,轻松搞定再也不用加班熬夜了,希望下面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

幼儿园教学论文【第一篇】

1.幼儿园教育中存在的常见问题

部分教育内容教学方法过于单一常规教育应该贯穿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之中,而且在一日活动的许多环节都需要教师去发现和把握常规教育的契机。可是,有的教师却不善于发现或不会把握住这些契机,他们大多是这样完成常规教育的:首先对相关教育内容进行介绍和说明,接着是不断地提要求,最后通过监督和惩罚的方式来对所教授内容进行强化。过于生硬和单一的教学方法和方式容易导致学生的主动学习和接受的意愿不强烈,常规只需要幼儿被动地遵守它,而不会主动地落实到他们的行动中。

2.幼儿园常规教育问题的解决策略

①教育内容的制定中更多结合学生意见

教学内容的制定和方式选择过程中,除了要考虑方便教师管理幼儿,由教师为主导来制定意外,应主动引导幼儿参与规范的制定和讨论。通过幼儿的参与,来形成良好的常规。规范在日常教育工作中针对可能存在的不合理的地方,有针对性地进行逐步修改,以使规范更加合理。

②教育内容要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在幼儿园的课堂上,常常会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不高,且学习精力不够集中,但是当在游戏课堂上大多数同学都会表现得神采奕奕,欢声笑语不断。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主要是因为幼儿园的授课过程中过多地从大人和教师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去按教师的理解设置和开设相关课程,没有从幼儿的视角去看待周围的世界。教师应该通过采取措施让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积极性都提高上来,让学生在良好的课堂教育和学习中逐渐养成良好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③丰富幼儿教学的日常教育形式和方式

树立优秀学习榜样,促进学生向上。在小学生心中,榜样和典型的影响和作用是巨大的,大多数小学生会以榜样作为自己学习和模仿的对象。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们的表现,在学生中树立表现优秀的'榜样,让学生们都能以此作为学习的目标。另外,教师也需要在日常的生活和教育工作中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切实让自己能成为学生们的榜样,这样也可以对学生们的思想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丰富和增加课堂的授课形式和方式,让学生们在快乐的氛围中接受知识。讲故事:选择一些有教育意义的故事进行讲述,如通过讲相关的寓言故事,对幼儿进行爱惜粮食的教育。情景表演:在表演中渗透教育内容,如通过观看动画片等小学生喜欢的节目,针对节目内容让学生们对片中人物的行为进行分析,和讨论,辨别言行的正确性。另外,可以开展游戏教学,进行角色扮演,使幼儿在角色表演中受到教育。

幼儿园教学论文【第二篇】

摘要师爱是人间任何一种爱都无法比拟的,因为这种爱是一种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它是无比神圣的,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孩子最起码的心理需求,师爱对幼儿来说是一种良好的道德感化和心灵熏陶,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爱的教育;理解;尊重;交流;体验

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师爱是人间任何一种爱都无法比拟的,因为这种爱是一种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它是无比神圣的,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能够得到教师的关爱,是每个孩子最起码的心理需求,师爱对幼儿来说是一种良好的道德感化和心灵熏陶,更是一种鞭策和激励,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进步有很大的推动作用。由此看来对幼儿的品德教育应该让幼儿在生活和各项活动中时时感受爱,认识爱,学会爱。

一、爱更是一种理解和尊重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更需要多一份的理解和尊重,这种爱要能够把每一个孩子爱到心坎里,爱是那么温暖那么无私;孩子犯错时,能多给孩子一个机会,当孩子取得成绩时,会给孩子送上一片掌声;孩子有疑难时,又是孩子最好的帮手。游戏时最好的伙伴最真诚的朋友;当孩子大胆表现自己时,老师是最好的欣赏者。一个甜甜的微笑、一个鼓励的眼神、一句真诚的赞美、一个友善的态度,一颗充满的爱心……教师要用这份真诚的爱深深地去感染每一个孩子的心灵。

现实生活中父母往往出于“为孩子好”的目的,为孩子做好了他们认为应该的一切,但是由于没有考虑到孩子的需要和想法,结果事与愿违,遭到孩子的反对,造成关系紧张。我们应该信任幼儿、鼓励幼儿,让他们自己做自己的事,同时也让他们帮助别人做一些事。如:分发碗勺……每个幼儿都有机会,每个幼儿都可以做,所以在此活动中每个幼儿都得到了不同的锻炼和发展,不仅学会了做一些简单的事务,变的热爱集体、热爱劳动了,而且增强了幼儿的管理能力和独立性。因而成人应该看到,幼儿虽然年幼,但是他们同样有自己的思维,有能力做好每一件事,强加和包办代替就会使幼儿失去选择的主动权,使幼儿没有独立思考的机会,久而久之,幼儿就会出现事事处处依赖成人或者出现逆反心理,这对幼儿健康心理和思维能力都十分不利。成人应该重视孩子的想法,不应用成人的看法去评价孩子。

二、爱是一种情感的交流

用语言来播种、用汗水来浇灌、用心血来滋润。对孩子充满爱的教育活动,都仿佛在为孩子打开一扇扇窗户,让孩子看到一个色彩斑斓的新世界,并且让孩子感受到教师的博大胸怀和崇高精神境界。我作为一名幼儿教师我热爱幼教这个岗位,我捧出一颗火热的心去热爱孩子,熟悉他们,了解他们,关心他们,与他们真心实意地交朋友,使他们感到师生之间的真诚和依赖,教育才会成功。

记得孩子们刚上小班,还没有自己的朋友,有一次户外活动时,马思琪跑来问我:“老师,你有没有好朋友啊,你的好朋友是谁啊?”我笑着回答道:“我的好朋友是你们啊!”忽然史浩然大声说道:“老师是老师,老师不是朋友,要是朋友,她为什么不和我们一起玩滑梯啊?”“对啊,为什么呢?”孩子们开始议论起来,我一时不知如何是好,这时张楠跑来拉我手,说道:“老师,咱们一起去玩滑梯吧!”说完,不由分说的拉我来到滑梯前,看着孩子期盼的眼光,我“勇敢”的爬上了滑梯,虽然看起来我的身体和幼稚的滑梯是多么的不合适宜,但是看到孩子们高兴的样子,我感到很幸福,因为我在他们心中不再是那个遥不可及的老师,我变成了他们中的一员,我是他们可以信赖的朋友。

那次后我和孩子们的心走的更近了,他们和我的感情更深了,于是我常常以朋友的身份和他们交流,引导他们正确的和朋友相处,在一次次感情的交流中,萌发他们爱的情感,认识朋友间的友爱。同时也让我感受到爱的力量是如此巨大,我用爱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脚印,孩子们的骄横、多疑、自私和冷漠少了,班上出现了团结友爱,互帮互助的好气象。孩子们互相帮助,师生们谈笑风生,在师生的共同呵护下,我们班成了一个学习、生活和成长的乐园。让我惊讶的是在让他们感受爱时,他们也回赠给我真诚的爱。记得那次我感冒了,很严重。我嘶哑着嗓子去给小朋友上课,那天恰巧我穿了件新衣。刚走进教室,孩子们就围了上来大呼小叫地说:“老师好!”我刚张开嘴让他们安静下来,突然有个声音大声地说:“不要吵了!老师的嗓子哑了!老师的嗓子都哑了!”顿时整个教室安静了下来,孩子们都在自己的座位上端正地坐好,安静地看着我。当我张开嘴让他们跟着我念儿歌时又有小朋友举手提议:“老师,我们今天学唱歌吧!我们能自己跟着磁带学,那样你的嗓子会好得快些,妈妈说嗓子哑了要少说话!”多懂事的孩子,只知他们平时爱惹我生气,不知他们竟也知道关心我!

下课了,孩子们硬要把剥好的橘子塞进我的嘴里,说:“老师吃了它吧!吃了你的嗓子就会好了!”在那一刻我发现孩子们已经学会爱别人了,面对这金子般的爱,我顿时热泪盈眶了。这不就是高尔基说的:“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才会教育孩子。”的确,爱是一种情感交流,当你把炽热的爱通过你的点滴传给孩子时,就会激起孩子对你情感的回报,从而乐于接受你所给予的一切。 三、爱是一种行动体验

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与心的呼应。作为一名教师,要对每一个学生撒种爱心,用爱的行动让他们重新点燃希望之火。当孩子拖着鼻涕走到我面前时,我会亲手用纸巾将他擦拭干净;当孩子离开父母哇哇大哭时,我会像妈妈一样抱起他,给他温暖给他安慰……我用我的行动表达着我的爱意,一个不经意的抚摸,一个鼓励的眼神,使孩子感到老师在意他、喜欢他、信任他、关心他。

小班幼儿刚刚入园,哭闹是常有的事情,看着他们哭着找妈妈的时候,我的心也被触动了,每每这时我便走过去把他们抱起来,摸摸他们的头,亲亲他们的小脸,让他们感受到妈妈一样的温暖……午睡对于有的幼儿来说是一件"恐怖"的事情,我们班的娜斯塔便是如此。中午午睡时,孩子们都躺下了,只有娜斯塔眼里含着泪的默默坐在床边,我走过去问道:“宝贝,你怎么了,不舒服吗?”,她没有说话,眼泪反而流的更多了。我摸摸她的头,没事啊。于是我有耐心的对她说道:“宝贝,是不是想妈妈了?在幼儿园,老师就是妈妈。让我当你的妈妈,看着你睡觉,好吗?” 马欣怡抬头看看我,用小小的声音说道:“我想妈妈,睡觉的时候我都搂着妈妈的胳膊,我要妈妈……。”为娜斯塔擦干眼泪,哄她躺下后,我从她耳边说:“老师就是娜斯塔的妈妈,你搂着我的胳膊睡好吗?”看着娜斯塔搂着我的胳膊甜甜的睡去时,我感到了做老师的幸福……以后的日子,每到午睡时,娜斯塔总是搂着我的胳膊缓缓睡去。一天,娜斯塔高兴的跑到我跟前大声说:“老师像妈妈,老师就是妈妈。”这是全班小朋友也都兴奋了,妈妈,妈妈的叫个不停,听到孩子们甜甜的叫声,我的眼角泛出了泪花,心里感到无比的欣慰。

除了自己做榜样,在教育过程中,我还在孩子们中间找榜样,谁爱劳动?讲卫生?谁守纪律?谁讲文明?谁就餐文明不挑食等……我都时时关注,时时表扬给予肯定,在每周一次的评选会上,引导幼儿发现每个幼儿的优点和进步,并做出评议,由教师执笔整理,最后和孩子的照片一起陈列在荣誉栏中,比如:被子叠的好、吃饭不挑食、有礼貌、对小朋友友好……同时,也会对榜上有名的幼儿提出新的要求。幼儿在这种环境中都愿意积极展现自己的优点,主动改正自己的不足,自然而然的孩子们的习惯好了。

在幼儿学习过程中我也不忘时时把爱融进学习里。我把烦琐的管变为对孩子的理解和信任。把过分的控制变为更多的交流和对话。把过于集中的教育教学全分散给孩子们,用他们的感官去感知这个世界的一切。记得,在一次“动物过冬”的主题活动中,孩子们产生了许许多多的问题,小动物是怎么过冬的?它们会冷吗?小动物吃什么呀?带着疑问我们分头去收集资料,丰富知识、去感知这个神秘的世界,也使孩子们多了一份对动物的爱。

正如我国近代教育家夏丐尊所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成其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这应该是我们所有教师的共识。愿所有的教师心中都充满真爱,把不同的爱献给不同的孩子,让我们把真爱的种子种进孩子的心里,相信它能生根、发芽,并结出喜人的硕果。

幼儿园教学论文【第三篇】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给我们广大幼教工作者树立了“以幼儿发展为本”的新的教育理念,使教师对幼儿作为有发展的并具有积极性的主体的意识增强了,幼儿自主性发展对幼儿一生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幼儿园教育活动中幼儿自主性发展的教学策略成为我们研究与思考的问题。

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在探索活动中发现问题,自己独立解决问题,在尝试操作中树立自信心逐渐完成任务,体验成功的快乐和获得发展。也就是说,在一定程度上幼儿要具备主动学习和自主学习的能力。这种学习的能力需要我们通过各种途径,经过日积月累培养起来的。年龄小的幼儿受知识、经验、身心发育特点等多方面的制约,在自主探索活动中往往遇到知识或能力方面的困难,这些困难就是幼儿发展中的截点,教师要善于发现幼儿自主发展中的截点,给幼儿适宜的材料支撑,帮助幼儿积累经验,提升认知水平。

幼儿自主性发展不是“放羊”,幼儿毕竟知识和能力是有限的。自主性更多的是体现在活动中我们如何保持幼儿的兴趣,让幼儿能按自己的意愿,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架构新的知识。教师励和支持幼儿积极动手动脑,积极探究解决问题,其过程中知识点教师要推敲它的科学性、适宜性、考虑幼儿是否通过活动能获取知识的方法和能力,为下一阶段的学习做好学习能力的铺垫。

活动区是幼儿快乐活动的地方,更能体现幼儿自主的发展,但我们也要考虑幼儿的经验和年龄特点,尽量减少幼儿在区域活动中的盲动行为。适宜的由孩子们发自内心归纳出来的活动区活动规则,有效的帮助幼儿自由活动和自主发现。活动区多元的材料可以满足幼儿多种需求,但有时也会成为幼儿的武器,在活动区活动中,随着幼儿的年龄增长规则意识要不断地加强,让孩子不仅能自主性活动,也能体会到自己学习的过程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和社会关系中学习。帮助幼儿学习怎样与人相处,怎样看待自己,怎样对待别人,在自己生活游戏的小环境中,逐渐内化社会的行为规范,形成集体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得到自我的发展。

幼儿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遗传因素和环境等,造成幼儿在各方面表现上各有不同。幼儿自主发展更多的关注幼儿自己做主,是依据孩子们自己的意愿,选择自己要做什么,通过自身的活动获得发展。在这个自身发展的过程中,教师往往更多的是一种整体的担忧,担心家长因为孩子的某些表现不如其他幼儿提出质疑,教学中往往要求孩子尽量达到一个标准。

游戏是孩子最喜欢的活动,也是幼儿年龄特点所需要的最感兴趣的一件事情。一根小羽毛也会引发孩子玩的乐趣,幼儿自主游戏,教师有效介入的前提是尊重幼儿游戏的意愿,教师要融于幼儿游戏之中,目的是帮助幼儿获得新的经验,提升游戏水平,而不是为了达到教师的教学目的而终止幼儿游戏,或将游戏变成了教学和训练,产生负面效应。保持幼儿的兴趣使游戏在充满兴趣中让幼儿得到新的知识,或新的道理,或解决新的问题的方法等等,更有效的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发展。

幼儿自主选择活动,在自发兴趣的支持下,活动逐步走向目标。幼儿用原有的经验开展新的游戏活动,教师适时的指导,在幼儿原有经验的基础上获得新的经验和发展。教师的材料支持与建议,无需讲很多道理,幼儿自己能够接受,能够使用自己理解的方式方法来解决问题,从中得到能力的发展。

集体教学中教师教学设计应关注幼儿的需要,设计来源于幼儿的问题,结合幼儿的现实生活设计教学活动。这需要教师具有一定的教育思维。活动设计不仅多样化,还要保持幼儿学习的兴趣,帮助幼儿有机会积累经验,有可能提升能力,促进幼儿自主性发展。教学活动关注幼儿需要主要是要让设计走在发展的前面,具有引导发展的功能。集体教学活动应形成孩子们学习的共同体,同伴之间的差异是在相互启发,相互学习中体现活动的乐趣,使共同体学习成为促进幼儿自主发展的推动力。为幼儿提供更多的交流、合作、分享的机会,才能使幼儿个体自主性得到发展。

无论是集体教学还是活动区活动,充足的材料多样化的材料才能满足幼儿不同的需要,为幼儿活动提供材料的支持。材料投放的层次性和多样性是我们教学中应该多思考的问题,不同层次的材料投放因为难度的不同给幼儿更多的`选择的机会,根据幼儿个体差异,为不同层次的幼儿,不同能力的幼儿,提供不同发展的机会。多样性是让幼儿觉得,这是我选的,我可以选和别人不一样的,是我和材料在互动。

有效的自由操作成为幼儿自我发展的可能,活动中的自我运转更为幼儿发展作支撑。幼儿玩的如鱼得水,在材料中自我运转,关键教师应该掌握幼儿现阶段该学什么,幼儿是怎么学习和发展的,目前班级幼儿对发展需要和行为水平是什么样的,应做到心中有数。教师的介入和有效引导才能使幼儿在操作活动中能自我运转,站在幼儿的视角分析幼儿的发展水平,观察幼儿的行为,是有效引导的前提,也是我们教育的一个抓手。

宽松的氛围是幼儿喜欢的、安全的、温暖的、富有激励性的环境,在宽松的氛围中,幼儿才能主动投入积极的学习,幼儿才能主动与环境,与人或物互动,专注的模仿、体验、探究,愉快的学习,快乐的成长。营造良好的氛围需要教师做到:尊重幼儿的权利,包括选择学习的权利,选择发展的权利;尊重幼儿生长发育规律;尊重幼儿学习和发展的规律,创设符合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条件,这样的氛围才能使幼儿的自主性充分发挥,快乐发展。

幼儿园教学论文【第四篇】

摘要:

篆刻艺术融入幼儿园课程对提升幼儿的审美素养、沉淀良好的学习品质、培养爱国爱乡情怀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开展研发工具、确立各年龄段的课程目标、构建主题课程、创建童印工作室, 开设班级童印工作坊、打造特色园所环境以及开展家园合作等研究, 发现重视幼儿兴趣、团队教研、营造环境和家园共育, 对篆刻艺术融入幼儿园课程起到关键作用。

关键词:

篆刻艺术; 幼儿园课程; 园本课程;

篆刻艺术是将书法 (主要是篆书) 和镌刻 (包括凿、铸) 结合制作印章的艺术, 是书法、章法与刀法三者浑然天成的结合, 迄今为止已有两三千年的历史, 又称玺印、印或印章等。[1]一方印章中, 既有豪壮飘逸的书法笔意, 又有赏心悦目的绘画构图, 兼得灵巧生动的雕刻神韵, 可谓“方寸之间, 气象万千”。在20xx年9月28日至10月2日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 中国申报的中国篆刻和端午节、中国书法等22个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录”。福州市晋安区拥有享誉全国、名扬海外的寿山石文化资源, 将地方积淀深厚、历史悠久的篆刻艺术转化为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教育资源, 研发篆刻园本课程, 有助于幼儿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华民族文化, 体悟篆刻艺术的独特魅力, 丰富幼儿审美体验, 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一、篆刻艺术融入幼儿园课程的价值导向

(一) 提升审美素养, 促进精神成长

学习篆刻园本课程, 创作童印作品, 有助于幼儿积累对各种线条和图形的审美经验, 激发审美情趣, 逐步提升审美素养和能力。《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 幼儿艺术学习的核心是在大自然和社会文化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 引导幼儿学会用心灵去感受和体验, 用自己的方式进行想象和创造, 达到和谐与自由的状态。[2]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需要以及个人的生活经验、能力水平创作出具有个性特点的童印作品, 实现创造性发展。感受底蕴深厚、内涵隽永的篆刻文化, 有利于幼儿抒发情感, 促进幼儿的精神成长。

(二) 养成良好习惯, 沉淀学习品质

有序的童印活动, 能够帮助幼儿养成认真细致的操作习惯, 产生探索、学习的愿望, 发展观察、创造、想象和表现的能力, 养成专注认真、坚持不懈、有始有终的良好学习习惯。面对一幅幅精心篆刻的艺术作品, 参与班级环境的创设和艺术节展示活动, 能使幼儿产生极大的自信心与成就感, 为学习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 对话地域文化, 激发爱乡之情

篆刻园本课程为幼儿提供了零距离接触地域文化中篆刻艺术的机会。儿童人类学强调文化对儿童的作用, 儿童的学习要以所处的文化环境为基础。篆刻艺术正是一种区域本土资源, 这种本土资源作为幼儿身处的文化背景, 对其进行篆刻艺术的教育符合儿童人类学的观点。幼儿创作童印作品的过程即与篆刻文化进行直接对话, 有利于切身感悟本土文化的魅力, 产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二、篆刻艺术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实践路径

高深的篆刻艺术与幼儿处于认知、操作发展水平初期似乎格格不入, 传统的篆刻技艺只有通过常年专业训练才能掌握, 所以把篆刻艺术融入幼儿园课程并非易事。通过研发工具、确立各年龄段目标、构建主题课程、创建童印工作室、开设童印工作坊、打造特色园所环境、开展家园合作等路径, 晋安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幼儿园 (简称晋师附幼) 通过十年坚持不懈的努力, 探索出行之有效且助力幼儿健康成长、促进教师和家长共同成长的篆刻园本课程。

(一) 研发工具, 破解课程首要难题

孔子曾说过:“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3]由于幼儿的手部肌肉还未发育完全, 传统的篆刻工具并不适合幼儿操作。如何制作适合幼儿使用的篆刻工具成为课程研发团队面临的首要问题。经过多次反复修正与改良, 课题研发团队终于找到便于幼儿篆刻的油泥代替寿山石, 用挖耳勺和刮刀作为阴阳刻的主要工具。适合幼儿使用的安全工具、材料由此诞生, 而指令明确清晰的童印制作工序也呼之欲出。

(二) 确立目标, 引导幼儿逐步提高

为达成教育目的, 晋师附幼将教育目的转化为课程目标。确立课程目标时, 综合考虑了幼儿发展、社会发展、幼儿教育领域知识特点以及国家和地方政策要求等因素, 并处理好它们之间的关系。[4]

课程研发团队综合考虑幼儿发展的需求、篆刻艺术的特点和地域特色文化, 确立了篆刻园本课程的总目标。在总目标的指引下, 课程研发团队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特点, 从认知发展、动作技能发展和情感社会性发展等方面分别为小班、中班和大班的幼儿制订了适宜的课程目标。

(三) 主题建构, 完善园本课程体系

幼儿园的主题活动通过相互渗透的方式, 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扩展幼儿的经验, 从不同角度促进其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社会交往能力等方面的发展。课程研发团队充分发挥主题单元与领域活动的交互作用, 确立了各年龄阶段主题活动课程体系。无论是领域活动还是主题活动, 都按照“感知积累———多元美术———创意童印”的思路, 选择核心议题进行扩展, 整合五大领域发展的内容, 生成一系列多彩缤纷、灵动有趣的主题活动, 激发幼儿的学习与创作兴趣。课程研发团队不断挖掘地域篆刻文化课程资源, 构建特色主题活动课程, 加强幼儿对篆刻艺术的认同和理解, 促进幼儿全面发展。

(四) 路径创新, 探索全新实施策略

课程实施是将课程计划付诸晋师附幼教育实践, 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的和课程目标的过程。晋师附幼园内创建童印工作室, 旨在为幼儿打造一方充满童趣、自由创作的篆刻艺术天地。在工作室内, 陈列着精美的寿山石雕、摆件、印章和图书资料等, 吊顶的网格上垂吊着孩子们创作的童印作品。工作室也是教师组织幼儿开展童印欣赏和创作活动的基地, 操作台和各式工具、材料一应俱全。幼儿置身于篆刻文化艺术环境之中感知艺术, 创造艺术。此外, 各班级根据自身特色在班级内设置童印工作坊, 坊内设有童印艺术欣赏角、寿山石印章展台和童印作品展示台等。工作坊的内容根据幼儿年龄特点、欣赏水平和主题进程建构, 呈动态性、生产性和持续性的特点。每个孩子都拥有专属的童印工具箱, 可以在坊内无拘无束地进行创作、交流和展示。童印工作坊集欣赏性和创造性于一体, 成为幼儿日常感受、表现和创造篆刻艺术的.重要平台。

(五) 环境创设, 外化隐性教育能量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 应通过创设并有效地利用环境促进幼儿的发展。”[5]让幼儿在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 潜移默化地加深对篆刻艺术的理解和喜爱。晋师附幼从布置大门墙饰到打造各层走廊上空的“童印艺术长廊”再到各个班级的环境创设无不传递着童印特色课程的魅力, 特别的是所有的装饰作品都是在幼儿创造的基础上融入环境之中的。如, 进入幼儿园, 首先映入眼帘的极具篆刻艺术特色的童印大门墙饰便是幼儿创作的童印作品———“十二生肖”。既彰显了童印、童趣, 又可成为幼儿园向社会展示文化品牌的宣传窗口。

(六) 家园共育, 实现教育合力效应

在课程构建伊始, 晋师附幼便积极呼吁家长参与为孩子们打造的篆刻艺术空间。从前期研发工具和材料到商定课程内容和实施方案等, 凝结着家长们的智慧和努力。幼儿园将篆刻文化物化进园所环境之中, 定期举办幼儿童印作品展览和亲子童印制作活动, 深化家长的认同感。家长走进开放性的教室, 既能第一时间了解课程的进展, 又能激发其参与幼儿园教育的热情。幼儿园定期召开座谈会、家长会等, 宣传共建校园文化的理念, 争取家长的支持和认可, 鼓励家长和幼儿园每一位教职员工一同承担起打造园所文化的责任, 共同创造适宜幼儿生存与发展的环境与文化。

三、篆刻艺术融入幼儿园课程的启示

(一) 合理利用文化资源, 激发幼儿参与兴趣

教师带领幼儿收集各种各样的石头和不同种类的印章, 逐步引导幼儿进入篆刻艺术的世界。教师引导幼儿欣赏大师作品时, 幼儿对大师高超的篆刻技艺产生好奇与敬佩, 可激发幼儿的创作热情和动力。教师邀请家长中的民间篆刻艺人, 与幼儿进行面对面的交流, 神奇的篆刻技术使其貌不扬的石头变身精美的艺术品, 大大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引导幼儿自主建构知识、主动创造, 感受着神奇的篆刻艺术, 使小小的方块在自己的手中变幻无穷。

(二) 打造教师攻坚团队, 形成浓厚教研氛围

根据篆刻园本课程的总目标, 研究分析教学中遇到的难点问题, 课程研发团队有针对性地成立了以材料、内容和技能为专题的工作小组, 引导教师根据自身的特长和喜好, 自主选择不同专题的工作小组, 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参与研究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既尊重个人意愿、发挥个人优势, 又以小团队的模式有侧重地解决教学难点。三个小组分专题开展教研活动, 既围绕共同目标, 又各有侧重, 大大提高了教研的质量和效率, 持续提升教师的教研能力, 使全园上下形成浓厚热烈的教研氛围。

(三) 发挥隐性教育作用, 营造魅力园所环境

环境可以影响人的身心发展, 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 尤其是在幼儿阶段, 环境创设起到不可忽视的作用。孩子们身临其境, 深受篆刻文化的陶冶与熏陶, 文化涵养日益丰盈, 艺术素养逐渐升华, 在极具篆刻文化魅力的环境中自由创造与成长。

(四) 汇聚教育合力, 共推课程深入发展

幼儿园调动一切积极因素, 汇聚来自全园师幼、家长和社区的教育合力, 共同推进篆刻园本课程朝着体系化的方向发展。家园共育, 引导家长积极参与幼儿园的活动和建设, 家长来园, 从研发工具到构建课程内容, 再到同孩子们一起参与篆刻活动, 一点一滴感受着孩子的成长与进步。此外, 幼儿园带领孩子们走进社会, 开展“童印宝宝送祝福”活动。幼儿现场篆刻出“吉祥葫芦”“花开富贵”“年年有鱼”等极具民间和地域文化特色的童印作品, 为社区居民送去诚挚美好的祝福, 有效拉近幼儿园与社区的距离, 加深彼此之间的友谊。

参考文献

[1]江晨.浅析中国篆刻的艺术表现[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 20xx.

[2]教育部.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教基二[20xx]4号) [A].20xx-10-9.

[3]苟东锋.孔子正名思想研究[D].上海:复旦大学, 20xx.

[4]裘指挥.幼儿园课程与活动设计[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xx:24.

[5]教育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 (教基[20xx]20号) [A].20xx-7-2.

幼儿园教学论文【第五篇】

通过对幼儿园发展情况的观察,需要不断提升幼师教学能力,才能更好地形成核心竞争力。幼儿园幼师教育教学能力构成中需要坚持角色论分析方法,对不同幼师在教学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进行全面分析,准确科学地定位幼师教育教学能力情况,才能更好地提升幼儿园整体教育水平,为幼儿园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提升幼儿园整体教学水平。

我国幼儿全面教育在政府、社会、学校努力下取得一系列发展,其幼师教育教学能力构成需要全面研究和深刻分析,才能更好地提升幼儿全面教育水平,营造良好的全面教育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全能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幼儿园幼儿学习基础相对比较差,学习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因此需要从幼师教育教学能力角度提升幼儿的综合能力,让幼儿的学习能力能够适应时代的要求。

一、角色论视阈下幼儿园幼师教学能力构成要素分析

教学是一种特殊的人际交往关系,幼儿园幼师教育教学活动需要通过引导和组织,全面优化教育教学体系结构,对影响教学效果的要素进行全面分析,建立合理的教育教学体系,提升幼儿园幼师教育教学能力和水平。

1.角色论视阈下教学设计能力构建

幼儿园幼师教学活动需要和教学内容紧密结合在一起,最终设计总体教学进程,对每个幼师进行角色分析,让师生之间能够进行全面的沟通,全面提升幼师教学组织能力,其主要包括知识加工能力和教学方案总体设计能力。从知识加工能力要素角度看,幼师需要对教学目标进行全面的认识和理解,形成合理的组织和变换能力,让幼儿能够全面获取知识。幼师教学需要在一定的专业学科知识背景下进行,在深刻理解教学内容的基础上,对教学目标导向进行指引,通过分析知识要点,全面把握知识体系结构,并且能够按照一定的方法进行描述,采取角色论的基本方法,全面优化教育教学内容,实现全面教育的全方位突破,提升幼儿课堂整体水平。

2.角色论视阈下教学沟通能力要素

角色论视阈下幼师教育教学方法引导过程中需要拥有良好的沟通能力,因此沟通要素是幼师教学能力和水平提升的重要条件,幼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加强与不同角色幼儿的沟通,形成良好的沟通效果,幼儿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才能全面提升。教学沟通能力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理解能力,另一方面是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另一个重要的要素是理解幼儿的基本能力,让幼儿能够听懂幼师所表达的基本内容,同时能够判断其是否正确,从幼儿的表达能力中去理解幼儿独特的内心世界,全面优化幼儿园教育教学方法,提升整体教学水平。

二、角色论视阈下幼儿园幼师教育教学构成目标分析

幼儿教育教学构成过程中需要坚持正确的教学方向,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推动幼儿教育教学工作不断发展。从当前情况看,幼儿园面临的各类教学问题需要进行全面分析,形成目标方案。

1.坚持教育教学面向大众化的具体目标

随着幼儿教育的扩招,幼儿园幼儿的素质需要从总体上进行控制,只有全面重视教学工作,才能推动幼儿教育教学工作的全面发展。幼师和幼儿之间需要形成良好的`互动作用,幼儿问什么,教师需要根据实际回答什么,从多方面推动幼儿园教学水平的提升。

2.坚持培养高技能人才为目标的理念

幼儿园在教育教学过程中需要以培养全面发展人才为根本目标,树立良好的教育教学理念,改变传统教育教学方法。幼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坚持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提高幼儿学习能力。

3.角色论视阈下幼师本身知识结构需要不断优化

幼儿园幼师本身需要不断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根据幼师的不同角色采取不同的知识优化方式。教育教学构建元素需要和幼师的教学能力紧密联系在一起,通过联动作用形成良好的教学体系,提升整个幼儿园的教育教学水平。

三、角色论视阈下幼儿教育教学能力培养体系构建

1.转变教学思路,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

幼师模式转变是个系统化过程,幼儿园需要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建立科学合理的教学模式,推动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当前需要根据幼儿园教育教学基本情况,构建合理的教育教学体系,教学模式构建过程中需要以实践为先导,以任务为本位,不断激发幼儿学习的动机。

2.角色论视阈下努力实践幼儿教育教学方法和手段

角色论视阈下幼儿园教育需要坚持正确的方法,具体实施过程中需要面向一线人才,注重理论和实践的完美结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突出全面性和实践性,加大对实验实训的投入。从教学内容角度看,需要把幼儿教育和普通教育区别开来,形成科学合理的教育教学体系。

幼儿园教学论文【第六篇】

一、培养幼儿的良好性格,提高幼儿情商

情商是一个人的为人处世能力,高的情商可以让智力平平的幼儿创造出不平凡事业,低的情商却可以使人变得平庸。幼儿的性格基本是在幼儿园时期初步形成的,影响因素主要包括父母的态度、家庭环境,幼儿的启蒙教育等等,在内部和外部环境的作用下,幼儿会逐渐形成自己的性格特点

幼儿的每一个习惯,在养成以前的教育都是特别重要的,因此,对幼儿的初期教育要坚持原则,不能迁就幼儿,有利于性格成长的就要让幼儿长期坚持,不良的习惯一有迹象就要坚决制止,逐渐地幼儿就会形成良好的性格特点。

幼儿园阶段的幼儿意志行为比较差,随意性强,没有明确的目标,往往是个人兴趣或愿望的需要。因此,要培养幼儿有一定的自制力,做事情先有目标,然后努力实现,并能为实现目标,克服幼儿控制意志差的良好品质。

二、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

所谓习惯,就是人们在相同的模式下不断的重复从而形成了模式化的行为方式。习惯的最大特点就是自发性,良好的习惯一旦养成,就会发过来影响人的活动,学习和工作的效率可以大大提高。

研究发现,幼儿园和小学时期是人的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但是,一些家长总是认为孩子还小,对孩子的不良习惯进行纵容,让孩子在饮食方面养成挑食的坏习惯,有的家长生怕孩子饿着,经常是在孩子后面追着喂,小孩子一般都是喜欢吃的拼命吃,不喜欢的一口不吃,家长为了迎合孩子,每天都做孩子爱吃的饭菜,使孩子养成了偏食的坏习惯

同时,也不能满足孩子生长发育所需营养的需要;科学合理的食材搭配才能让孩子健康快乐地成长。幼儿的教育,需要幼儿园和家庭共同努力,家长也应该在这一关键期多了解孩子的心里特点,给予孩子各方面足够的关爱。

从小培养孩子的良好习惯,在生活、学生过程中多陪伴孩子,及时纠正孩子的不良行为,鼓励和引导孩子正确的行为规范,帮助孩子形式良好的习惯。

三、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责任是每个人都应该具有的素质,也是人类发展和进步的源泉,所以培养孩子的责任心是幼儿教育的重要工作。这个需要幼儿园和家长共同努力。

在幼儿教育中,老教师是幼儿学习和生活的指导者,老师应当以幼儿好朋友的角色,认真倾听幼儿的心声,正确引导幼儿热爱学习和生活,与其他小朋友和谐共处,善于分享,让幼儿在教育中逐步形成良好的责任心,对自己、家人和小朋友有明确的责任感。幼儿教师在对幼儿的教育中,要适当的锻炼幼儿的承担能力。给予幼儿适合这个年龄段承担的机会。

教师可以布置一些适合幼儿的作业,例如让幼儿给别的小朋友分发玩具,共享自己的玩具用品,等等,教师也可以让幼儿进行合作表演,大家一起做游戏等集体的活动,在与老师和其他小朋友的交流互动过程中,让幼儿在享受其他小朋友的快乐的.同时,也要将自己的东西和快乐一起与大家分享,逐渐地培养起孩子的责任心。

教师要在学习生活中,让幼儿有主人翁的意识,在集体活动中正确的引导幼儿的集体观念,要让幼儿有参与和担当的精神,分享大家一起活动的快乐,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看到自己的行为能让大家快乐,孩子的信心就备受鼓舞,产生强烈的荣誉和使命感。

四、全面培养孩子生理、心理的健康发展

目前,大多数家长认为幼儿不生病就是健康,对幼儿的心理发展不够重视,甚至是漠不关心,这种传统的观念是片面的,这样往往会忽视了对幼儿的心理教育,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发展。

因此,在幼儿教育中,教师要生理和心理的发展全面抓起,给家长普及培养幼儿心理健康的作用和方法,在培养孩子生理健康发展的同时,也要重视孩子心理的发展,多关注孩子的心理活动,正确引导幼儿要有积极的心态。

在幼儿教育过程中,首先老师要保证孩子的生理健康,这个是幼儿学习和生活的基础,让幼儿养成放前边后勤洗手,不挑食偏食,正确的锻炼身体,劳逸结合等等,使幼儿有一个健康的身体。

在此基础上,教师也要大力培养是儿童心理的健康发展,在教育过程中开发幼儿的智力,丰富幼儿的感情,让孩子们有一个积极乐观的心态,教师也应该全面掌握幼儿的心理特点,通过沟通和交流,掌握幼儿内心的需要

为孩子们创造一个和谐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教师在教学中,鼓励和引导孩子能够独立和自主的完成一些简单的小任务,让幼儿的天赋得到充分的表现,增强幼儿的自信心,慢慢形成积极向上的心态。

五、初步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

幼儿阶段的教育也包括幼儿的数学逻辑思维能力,教师在让幼儿掌握基本的数字以后,可以通过数字,玩具或是食物的数量,适合的引导幼儿进行简单的加减运算,让幼儿通过基本的操作明白加减的初步规则,初步培养幼儿的思维意识,感知数学的规律性。

这个阶段的幼儿基本靠感知和操作来学生,在幼儿初步有了思维意识以后,教师可以适当增加难度,變换物品和数量,或是几种物品混合操作,让幼儿在脑海对数字的加减有初步的人生,教师在给予必要的引导和帮助,鼓励幼儿进行独立的思考,从而培养和提高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幼儿园教学论文【第七篇】

摘要:随着高新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教育也在不断地深化改革,而现代教学技术的运用越来越受到广大教师和学生的青睐,如多媒体技术、投影仪、微课、电视机等,因此,在幼儿园科学教学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能更好地提高幼儿园教学质量,丰富幼儿园课堂内容。笔者将对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科学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究,提出相关意见。

关键词:信息技术运用;幼儿园;科学活动

一、引言

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科学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可以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激发幼儿主动探索知识的潜能,使幼儿对大千世界取得更直观深刻的认识和探索,帮助老师进行有效的教学,丰富教学方法,信息技术的运用在幼儿科学教学过程中有很多优点,怎样高效地运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怎样使信息技术有效地辅助科学教学,本文从以下几个要素进行全面的剖析。

二、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科学教学中的有效性

(一)提高幼儿的学习热情

幼儿在幼儿园的学习,是属于早期的教育启蒙阶段,此时幼儿对学习还没有明确的概念,他们也没有自我控制力,因此在幼儿园教学中要使幼儿主动的学习,必须要增强幼儿学习的兴趣,提高他们学习的热情,而信息技术能够提供丰富多彩的东西给幼儿,如卡通图片。动漫视频教学、美妙的音乐,能给幼儿视觉和听觉带来极大的冲击力,引起幼儿的注意,提高幼儿学习的热情,进而使他们自觉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

(二)加强幼儿对文化知识的理解

对幼儿而言,科学是神秘又充满无限想象的,但同时科学也是很难理解的,由于幼儿缺乏思考和分析能力,因此还不能对科学正确深入的理解,而幼儿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把深奥的东西简单化,让幼儿有效的理解和把握,信息技术能把复杂的东西更简单更生动具体地呈现给幼儿,从而大大增强了教学效果。

(三)丰富幼儿的想象思维

在幼儿园科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幼儿年龄尚小加上知识储备严重不足,因此幼儿对事物认知缺乏思维想象能力,单凭简单的图片展示和实物教学,也难以弥补幼儿面对科学想象力不足的现状,如果能借助信息技术,把幼儿难以想象的`东西用计算机技术制作成Flash视频,并让幼儿参与制作的全过程,这样不仅丰富了幼儿的想象思维空间,也让幼儿掌握了科学知识,提升了课堂质量。

(四)减小幼儿学习的困难

科学知识一般比较理论化,对幼儿来说很是深奥且难以理解,可幼儿对卡通图片和动画片有着超强的感知力和浓厚的兴趣,因此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把深奥的理论知识用卡通动画片呈现给幼儿,使幼儿在轻松快乐的氛围下掌握深奥的知识,减小幼儿学习的困难,提高幼儿的专注力和积极性。

三、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科学教学中的运用

(一)创建教学情境辅助幼儿学习

由于知识严重匮乏,所以幼儿科学知识学习中,很难对之前没有接触过的事物进行很好地理解和想象,如果依然固守传统的科学教学模式,那么很难提高课堂的质量,完成教学目标,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为幼儿创建教学情境,促进高效教学。比如教师在引导幼儿认识小麦的教学活动中,很多孩子从小生长在城市,根本没有见过小麦,因此也难以想象小麦的形状以及生长的过程,这时幼儿教师利用计算机信息技术将小麦生长的过程以视频方式呈现出来,让幼儿直观地认识到小麦生长的过程,更体会到大自然的神奇,丰富幼儿知识,提高幼儿思考能力。

(二)制作动画视频辅助幼儿学习

在幼儿园科学教学过程中,仅仅依靠图片和实物教具等传统的手段教学,很难提高幼儿学习兴趣,提升效率。为了解决课堂单调枯燥的现状,幼儿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动画视频,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效果。比如在引导幼儿理解“下雪”时,单单通过播放图片进行讲解,很难使幼儿明白雪的形成过程,幼儿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其制作成动画视频《小雪花旅游记》,不仅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还使幼儿明白雪花凝华的过程,直观轻松地掌握了“雪花形成的过程”。再比如,在引导幼儿对树苗的成长过程进行理解时,教师如果只是简单地指出浇水施肥根本不会对幼儿的理解提供帮助,可以利用信息技术制作动画视频《小树苗长大啦》,通过快慢镜头结合播放,让学生明白光合作用对树苗成长的作用,提高幼儿学习的效率。

(三)制作幻灯片辅助幼儿学习

现代科学技术更新换代的速度让人叹为观止,但很多幼儿教师的教学观念依然陈旧落后,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传统的说教、图片展示、实物教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新时代幼儿对知识的需求,而且还大大降低了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此时,幼儿教师可以利用幻灯片制作,使授课内容生动有趣,绘声绘色,能够极大地调动幼儿参与教学的热情,把神秘的科学世界通过幻灯片呈现出来,并提出一些思考性的问题,既能满足幼儿的好奇感,也能提高幼儿的思考能力,增强科学教学的实效性。

(四)制作动画实践练习题辅助幼儿学习

幼儿时期,由于其心智还处于不成熟阶段,每个小朋友还都存在贪玩的天性,因此在日常的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幼儿的这一特性,本着不压抑幼儿天性的原则,给幼儿营造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在幼儿园科学教学过程中,不能只让幼儿获取理论性的东西,或者只是明白科学产生的过程,更应该注重对幼儿实践操作能力的培养,因此,幼儿教师在科学教学中应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制作图文并茂的实践操作练习,培养幼儿动手创新能力,增强幼儿的求知欲望,实现教学效果的最优化。通过这种方式做好习题练习,提高科学教学质量。四、总结信息技术在现代教学中的运用,是提高幼儿学习热情,拓展幼儿视野,丰富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的最有效的手段和方法,它冲破传统教学的束缚,更能满足新时代幼儿全面发展的需求,因此,教师需高度重视信息技术对教学的辅助作用,在幼儿教学活动中,让科学技术发挥其重大的作用,推动现代幼儿教育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俞小艳.信息技术和幼儿园科学活动的有效整合[J].科技视界,2017(33):70+88.

[2]景艳玲.现代信息技术助力幼儿教育教学的思考[J].中华少年,2017(25):243.

[3]陈小珠.信息技术在幼儿园科学领域中的应用[J].吉林教育,2017(31):156.

[4]王佐莉.信息技术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的应用分析[J].考试周刊,2016(88):191.

幼儿园教学论文【第八篇】

摘要:幼儿教育教学对儿童的成长有着重要的影响,它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幼儿的认知能力与自控能力都相对较差,因此教学方式应当进行适当调整与改革。在幼儿教育的实践过程中发现,如果能够将游戏与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将会提高教学的效果,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学到知识。文中将对当前游戏在幼儿园教学中运用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促进游戏在幼儿教学中融合的途径。

关键词:游戏;幼儿园教育;运用;融合

幼儿展开活动的最基本形式就是游戏,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能够毫无顾忌的将本性展露出来,同时游戏也能够激发幼儿的潜质,促进幼儿身心的健康发展。在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应当意识到游戏对幼儿学习与发展的重要性,应当游戏作为教育的基本形式之一。

一、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运用与融合的问题

(一)缺乏游戏教学的意识

长久以来幼儿园教育也遵从着小学、中学的模式展开教学,课程设计缺乏趣味性与吸引力。幼儿园教育将游戏与课堂分离,没有意识到游戏对于课堂教育的重要性。随着教育的发展,幼儿教学中也会涉及到数学、语文、英语等不同科目课程的教学,这些课程设置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幼儿打好基础,但是枯燥的教学模式会给幼儿造成一定的心理压力,从而阻碍了幼儿天性的培养与发展。现阶段虽然有很多幼儿园开始有意识的将游戏融入课堂教学,但是游戏只是辅助性的内容,幼儿难以真正感受到游戏的乐趣。有些教师甚至仅将游戏作为课堂管理的手段,只有幼儿遵守纪律、表现良好,才有机会参与游戏,这种形式会抹杀、扭曲游戏的价值,使儿童的天性被遏制。另外,由于缺乏游戏教学的意识,即使将游戏引入到课堂上,教学效果也并不明显。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并没有对幼儿予以启发与引导,反而以自我为中心展开教学,幼儿不能够积极主动参与到游戏中,而是依赖于教师,教师怎么说他们就怎么做,幼儿无法真正融入游戏,游戏也不能真正融入课堂。

(二)缺乏对游戏精神的挖掘

游戏的价值不仅仅在于娱乐,它本身会蕴藏一种游戏精神,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能够充分感受到这种精神,并在潜移默化中加深对这种精神的理解与运用。这种精神可能是对能力的培养,也可能是对价值观的培养。例如“看谁数的对”游戏中,幼儿A抽取动物卡片与数字卡片,按照卡片上的要求学习几声动物叫,然后由幼儿B说出是什么动物,叫了几声。这一游戏能够锻炼幼儿的反应能力、听觉能力以及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在例如“领路人”游戏,有一个幼儿牵引蒙着眼睛的另一个幼儿过障碍,这一游戏能够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与信任意识。在实际的幼儿教育教学中,教师很少注重对游戏精神的挖掘,而是单纯的以游戏来调动课堂气氛,如果幼儿过于投入游戏,教师则会采取一定的手段加以制止,这种现象的存在都不利于教学的展开。另外,教学游戏也缺乏一定的'创新性,长期参与同一种游戏会使幼儿丧失对游戏的兴趣,继而忽略对游戏精神的领悟与学习。

二、促进游戏在幼儿园教学中融合的有效途径

(一)树立游戏教学的意识

教师应当树立游戏教学的意识,了解游戏在课堂教学中的价值。在现阶段的幼儿教学中,教师更注重教育而忽略了游戏,这不仅不利于教学的展开,也会遏制幼儿的发展。为了促进游戏在幼儿教学中的融合,教师应当有意识的关注游戏的价值,并充分挖掘其内在的精神与意义。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给予幼儿足够的想象与创造空间,使其天性能够被释放。教师应当将尊重幼儿的主体地位,让他们在教学中能够按照自己的方式进行游戏,将自己的本性展露出来。

(二)促进教育模式的改革

教师应当对课堂内容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在适当的时候加入游戏,让游戏元素贯穿课堂,与学习自然的融合到一起。这就要求教师要能够从幼儿的角度出发,了解游戏的魅力。实践证明,幼儿能够在游戏的影响下记住知识,游戏能够提高幼儿的学习兴趣,并且这种兴趣将极大的推动学习效率的提升。同时游戏的展开要保证幼儿享有主体地位,使他们充分融入到课堂的学习与游戏。例如在讲十以内的数学时,可以设计主题为“记忆力大比拼”的游戏,教师准备1个皮球、2个香蕉、3个苹果、4个梨、5个橘子等可以满足十以内计数的物品,让幼儿在几分钟内记忆下各物品的数量,然后将物品遮盖住,让幼儿说出某样物品的数量或者某几种物品相加的数量。

(三)挖掘更多的游戏资源

如果在不同的课堂上都应用同一种形式开展游戏教学,那么幼儿很可能会逐渐失去对游戏的兴趣,因此将游戏应用于课堂中还要注意对游戏的创新,这要求教师充分发挥想象力,发掘周围能够用于教学的游戏资源。例如在课堂上可以将室内教学与室外游戏结合起来,可以将亲子互动引入课堂教学等。教师也可以对幼儿加以引导,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为他们提供泡沫、硬纸板、彩纸等工具,让他们针对所学的内容自制工具,或者自己创造游戏。在进行自我创造的过程中幼儿的创造性将得到极大的开发,在将作品完成后,他们也会感受到一定的成就感与认同感,为幼儿未来的身心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结语

游戏在幼儿的成长中扮演着的重要的角色,在游戏中幼儿会积极投入,将自己的天性毫无保留的展现出来,在游戏中幼儿的能力与身心都将得到极大的发展。幼儿园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游戏在教育教学中融合与运用的意义与价值,并对教育模式进行改革,让二者能够自然而然的融合到一起,通过对游戏资源的扩充,促进幼儿教学的展开。

参考文献:

[1]韩丹.游戏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的运用与融合[J].新课程学习(上),20xx(12).

22 32594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