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数学教学活动设计【推荐10篇】
【引导】优质的范文往往能节省您大量的写作时间,让您的办公学习游刃有余,以下是由阿拉题库网友分享的“中班数学教学活动设计【推荐10篇】”优秀范例,供您学习参考所有,轻松搞定再也不用加班熬夜了,希望下面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吧。
中班数学教学活动设计 篇1:
活动目标:
巩固图形认知:帮助幼儿巩固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等基本图形的认识。
分类与排序:引导幼儿根据图形的大小、颜色等特征进行分类和排序。
空间感知:通过拼图活动,培养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和想象力。
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幼儿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操作过程和结果,提升其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材料:
各种颜色、大小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卡片若干。
图形拼图底板及拼图块。
标记卡片(大小、颜色标记)。
实物投影仪或黑板及彩色粉笔。
环境布置:
将教室一角布置成“图形王国”,挂上各种图形的挂饰。
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5分钟)
故事引入:教师讲述一个关于图形王国的故事,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出今天的学习内容。
二、认知复习(10分钟)
图形认知:教师出示各种图形卡片,请幼儿说出图形的名称,并简单描述其特征(如边数、角数)。
三、分类游戏(15分钟)
分组操作: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一套图形卡片和标记卡片。
引导分类:教师引导幼儿根据图形的大小、颜色等特征进行分类,并请幼儿用标记卡片表示分类结果。
分享交流:每组选一名代表分享他们的分类方法和结果,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图形拼图(20分钟)
介绍拼图:教师出示图形拼图底板和拼图块,介绍拼图规则和玩法。
自由拼图:幼儿自由组合,选择拼图块进行拼图,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大胆尝试不同的组合方式。
展示作品:完成拼图的幼儿展示自己的作品,并用语言描述自己拼的是什么图形或图案。
五、总结评价(5分钟)
集体总结:教师带领幼儿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强调图形的分类和排序的重要性。
表扬鼓励:对积极参与活动、表现突出的幼儿给予表扬和鼓励。
活动延伸:
家园共育:请家长与幼儿一起收集生活中的图形物品,如饼干模具、玩具积木等,进一步巩固幼儿的图形认知。
区域活动:在益智区投放更多图形拼图材料,供幼儿继续探索和操作。
中班数学教学活动设计 篇2:
活动目标:
1、通过幼儿自主的探索活动认识高矮、高矮的相对性以及高矮排序。
2、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形、时空和空间等现象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高矮不一的:木棒、积木、瓶子、杯子、盒子、笔等等。
2、长颈鹿、小猴子的图片(小猴子站在椅子上,用布遮住只露出小猴子比长颈鹿高些)
3、红、黄、蓝三块积木。
4、气球2个、音乐《找朋友》、录音机。
活动过程:
1、游戏《排气球》引入高矮话题
请一高一矮2名幼儿拍气球,提问“他们都拍到气球了吗?为什么?”
2、游戏《找朋友》
音乐《找朋友》幼儿两两找朋友进行比高矮,引导幼儿学会比较高、矮、一样高。
3、探究活动
①师:小朋友在比高矮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为什么你跟xx小朋友比高了跟xx小朋友比又矮了?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很多玩具,小朋友去排一排、比一比看看能不能发现什么问题,讨论一下为什么?
②幼儿自主探究
教师重点就高矮的相对性、高矮的排序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并启发幼儿解决问题。
4、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①利用红、黄、蓝三块大积木的演示引导幼儿理解高矮的相对性。
②教师和幼儿共同进行高矮的排序。
5、活动的延伸
通过长颈鹿和小猴子比高矮引导幼儿理解比高矮必须在同一水平线上进行。
6、户外活动
幼儿到户外寻找物体比较高矮。
中班数学教学活动设计 篇3:
设计意图
通过对幼儿日常活动的观察,我发现幼儿对动物有浓厚的兴趣。结合《指南》精神、幼儿兴趣特点和年龄特点,我将感知数量与动物餐会的情境相结合,整个活动过程以游戏化的情景引导孩子在游戏中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培养孩子的数学思维,同时也让幼儿感受到分享的快乐,充分体现数学生活化的理念和数学的趣味性。本次活动的目标是在复习感知6以内数量的基础上,通过游戏帮助幼儿感知数量7,目测7以内的数量。
活动目标
1、了解7以内的数量间的关系。
2、能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目测和感知7以内的数。
3、体验在游戏中学习数学的乐趣,养成良好的规则意识。
活动重难点
重点:能按数匹配实物。
难点:能不受物体排列形式的影响,目测和感知7以内的数。
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食物图片若干。
3、操作材料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情境游戏“小猴摘水果”导入。
1、今天是小动物们聚餐的日子,小猴子想:我家果园里的水果都成熟了,一定要带给小伙伴们尝一尝。于是他来到了果园:看一看小猴的果园里有些什么水果呢?
2、桃树上有几个桃子?伸出你的小手指,我们一起数一数。7个桃子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
苹果树上有几个苹果?是不是7个苹果呢?我请xx来数一数。7个苹果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
梨树上有几个梨子?大声告诉刘老师。它又可以用数字几表示呢?
小结:我们的数字7可以表示7个苹果,也可以表示7个桃子。数字7的本领可真大。
二、基本部分
通过小动物分食物和装盘子的`游戏感知7以内的数量,尝试桉数匹配实物。
1、感知食物的数量
小猴子摘完水果了,你们猜猜他摘了几个呢?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这么多桃子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
小猫也来了,它带来了几条小鱼呢?五条小鱼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看看还有什么小动物来参加聚会了?她带来了几根香蕉?七根香蕉梨可以用数字几表示?
2、小动物分食物
这时,小鸡们也来参加聚会了。来了几只小鸡啊?我们一起数一数。小鸡什么都没有带,小动物们都想把自己的食物分给小鸡吃。那请小朋友们想一想,该把哪一种食物分给小鸡,才是正好每只小鸡分一个,不多也不少呢?
小鸡有食物了,这时又来了几只小狗?那谁的食物可以分给小狗,正好每只小狗一个,不多也不少呢?
3、分组练习:小动物装水果。
最后,小狐狸也来参加聚会了,可是食物已经没有了。我们一起来帮小狐狸装食物吧。装之前,请你仔细观察一下,小狐狸想要几个食物呢?(7个)
是的,有的小狐狸需要7个食物,有的需要6个食物。请你按照小狐狸的需要帮它装好食物。
三、结束部分
数一数食物有多少。
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你们的小盘子里都有什么食物呢?
xx的香蕉有几根?我们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我们一起把水果带回教室给小狐狸吃吧。
活动延伸
进餐前通过数碗,进一步巩固按数取物的能力,同时通过小组内人数的变化进一步感知数量间的关系。
中班数学教学活动设计 篇4:
活动目标:
巩固图形认知:帮助幼儿巩固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图形的认识。
分类与排序:培养幼儿的分类和排序能力,能根据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和排序。
空间感知:通过拼图游戏,提升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和想象力。
语言表达能力:鼓励幼儿用语言描述图形的特征和自己的操作过程,发展其语言表达能力。
活动准备:
教具材料:
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基本图形的卡片或贴纸。
图形拼图(可以是简单的动物、房屋等图案,由不同图形组成)。
分类盒或篮子,用于装不同图形的卡片。
标记卡片(如颜色、大小等标记)。
环境布置:
教室一角布置成“图形王国”,墙上贴有各种图形的图片和介绍。
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5分钟)
故事引入:教师讲述一个关于图形王国的故事,激发幼儿的兴趣。例如:“在遥远的'图形王国里,住着各种各样的图形宝宝,他们今天邀请我们中班的小朋友去探险,你们愿意吗?”
二、图形认知与分类(10分钟)
图形认知:教师出示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图形的卡片,引导幼儿说出图形的名称,并指出图形的特征。
分类游戏:教师将图形卡片混合在一起,请幼儿根据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可以先从简单的颜色分类开始,逐渐过渡到形状分类。分类完成后,教师与幼儿一起验证分类结果,并表扬分类正确的幼儿。
三、图形排序(10分钟)
排序游戏:教师出示一组图形卡片,请幼儿根据图形的某种特征(如大小、颜色)进行排序。教师可以先示范一次,然后让幼儿自己尝试排序。排序完成后,请幼儿分享自己的排序方法和理由。
四、图形拼图(15分钟)
介绍拼图:教师展示图形拼图,引导幼儿观察拼图由哪些图形组成。
拼图游戏:幼儿分组进行拼图游戏,每组一套拼图。教师鼓励幼儿互相合作,共同完成拼图。在拼图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幼儿观察拼图的形状和结构,帮助他们理解图形之间的空间关系。
分享展示:拼图完成后,请每组幼儿展示他们的作品,并用语言描述拼图的过程和结果。
五、总结与延伸(5分钟)
总结:教师与幼儿一起回顾今天学到的图形知识,强调分类、排序和拼图的重要性。
延伸: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寻找和识别各种图形,如家里的家具、玩具等,并尝试用图形进行简单的创作。
注意事项: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幼儿的个体差异,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帮助。
活动设计应注重趣味性和互动性,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在学习中游戏。
教师应及时给予幼儿正面的反馈和鼓励,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中班数学教学活动设计 篇5:
活动目标
不受物体大小、排列形式的干扰,感知7以内的数量,提升目测点数的能力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
幼儿已认识数字1到7。
课件准备:
图片《气球》,纸面教具《穿糖葫芦》《水果连连看》。
纸面教具:
《穿糖葫芦》《水果连连看》各打印班级人数的一半。
活动过程
观看课件,数一数,判断7以内的数量。
观察图片上3排气球的'差异:大小、颜色、排列都不同的气球,引导幼儿数一数,发现数量都是“7”,用数字“7”来表示。
有几排气球?第一排有几个?第二排呢?第三排?一样多吗?
小结:每排气球大小颜色不同,但每排的数量都是7。
打印纸面教具,幼儿分组进行7以内数量的等量判断。
1、第一组:操作《穿糖葫芦》,请幼儿找出数量相同的两串糖葫芦,用彩笔给它们画上竹签。
2、第二组:操作《水果连连看》,请幼儿数一数每张卡片上的水果数量,把数量一样多的水果用线连起来。
互相分享活动结果,巩固7以内等量判断。
1、教师引导幼儿检查操作结果(用数一数、比一比的方法)
出示个别幼儿“穿糖葫芦”的结果:这位小朋友做的对吗?若有错就继续引导:这两串糖葫芦一样长,一起数一数他们数量是多少?一样多吗?
出示个别幼儿《水果连连看》的结果:这位小朋友连得对吗?谁来说说?
2、正确判断7以内等量的物体。
可以用什么方法知道两排/两堆的东西是不是一样多呢?
小结:两排/两堆东西的大小、排列都不同,可以用数一数、比一比的方法,判断出它们的数量是不是一样多。
活动延伸
游戏活动:在美工区开展绘画、泥工、盖印章等活动,让幼儿设计相应的物品,如7个三角形、7朵小花、7个球等,制作完把相同数量的物品放在一起。
中班数学教学活动设计 篇6:
一、活动目标:
幼儿园数学大纲提出,幼儿园数学必须正确处理知识与能力,教与学的关系,使幼儿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智力得以发展,能力得以提高,蹦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根据这一要求,我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基本要求和中班幼儿年龄特征,在制定本节课教学目的是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
1.能用用语言、图画或手势语描述自己的图形经验,大胆与同伴交流。
2.能进行创意动作表达。
二、活动重点:
初步认识各种几何图形,区分各种图形。
三、活动难点:
如何引导幼儿比较和区分长方形、梯形、菱形。
四、活动准备:
学具: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半圆形、椭圆形、梯形、长方形、菱形
本节课采用的主要方法有启发式谈话法、观察法、对比法、操作法、比较法等。
五、活动过程:
在活动中,突出观察、比较、启发谈话,大胆发现,使幼儿通过看一看,比一比,说一说,折一折等方法,知道贯穿于教学全过程,且与教法相结合,培养幼儿的思维能力及勇于探索,创新,求知的良好品质,这样做,使幼儿明白学习不仅仅是为了获取知识,同时要学会获取知识和运用知识的方法和能力。
本节课我设计了这样三个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二)观察思考,探究新知识;
(三)巩固强化,完善新知识;
1、采用启发式谈话法——活动开始,以幼儿熟知的各种几何拼搭的物体引出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半圆形、椭圆形、梯形、长方形、菱形等,通过看一看,说一说,比一比。认识各种图形。
2、采用(观察法、对比法、操作法、比较法)——重要环节介绍:幼儿自选认识的图形,交流和讨论:这是什么图形?它是什么样的?我看见过什么东西像这个图形?老师观察了解幼儿已经认识到哪些图形,能够说出哪些图形特征和相似物。如果在认识长方形和梯形、菱形时,幼儿容易混淆,让幼儿跟着老师一起变魔术“把长方形纸变成梯形和菱形的`”。使幼儿进一步掌握三种图形的区别,同时,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有培养了幼儿勤动手动脚,勤探索的良好品质。
3、采用游戏法——巩固强化游戏:照我说的做
教师发信号,幼儿根据信号自创动作到相应的图形里。如:请像小猫一样走进圆形里,像水一样流进长方形里,像支一样飘进梯形里。
我班的小朋友,只有把教学与游戏结合一起自然会让小朋友们感兴趣而不觉枯燥无味了……
中班数学教学活动设计 篇7:
活动目标:
认知目标:巩固幼儿对基本图形(如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等)的认识,并能识别图形的颜色、大小等特征。
技能目标:发展幼儿的分类、排序和计数能力,能按图形的特征进行分类和排序,并准确数出物体的数量。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以及初步的合作意识。
活动准备:
教具准备:
各种颜色、大小、形状的图形卡片(如红色大圆形、蓝色小正方形等)。
数字卡片(1-10)。
分类盒或篮子,用于放置分类后的图形。
图形拼图模板及拼图块。
实物或图片(如苹果、香蕉等),用于计数练习。
环境布置:
将教室一角布置成“图形乐园”,挂上各种图形的装饰物,营造浓厚的数学氛围。
活动过程:
一、导入环节(5分钟)
故事引入:讲述一个关于图形王国的故事,激发幼儿的兴趣。
展示图形:出示各种图形卡片,引导幼儿说出图形的名称、颜色和大小。
二、认知与操作环节(20分钟)
图形分类:
教师示范如何按图形的颜色、形状或大小进行分类。
幼儿分组进行图形分类,将图形卡片放入相应的分类盒中。
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描述自己的分类方法。
图形排序:
引导幼儿观察图形卡片上的标记(如数字、箭头等),进行排序练习。
幼儿尝试按不同特征(如从小到大、从长到短等)对图形进行排序。
图形拼图:
提供图形拼图模板和拼图块,引导幼儿根据模板上的图形进行拼图。
鼓励幼儿发挥想象力,创造新的'图形组合。
三、计数与游戏环节(15分钟)
实物计数:
出示实物或图片,引导幼儿数出物体的数量,并贴上相应的数字卡片。
逐渐增加难度,如混合不同种类的物体进行计数。
数字游戏:
进行“数字接龙”游戏,幼儿轮流说出比前一个数字大1或小1的数。
玩“数字捉迷藏”游戏,教师说出某个数字,幼儿找出并举起相应数量的图形卡片。
四、总结与分享环节(5分钟)
回顾知识点:带领幼儿回顾今天学习的图形和数量知识。
分享体验:邀请几位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体验和收获。
表扬与鼓励:对积极参与活动的幼儿给予表扬和鼓励。
活动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投放更多图形和计数材料,供幼儿自由探索和操作。
鼓励家长与幼儿一起进行图形和数量的亲子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中班数学教学活动设计 篇8:
活动目标:
1、认识6以内的序数,并感知序数的方向性。
2、能够正确运用“第几”来表示物体的顺序。
活动准备:
1、能调头的火车图片一幅(画有6节车厢,分别为红色、蓝色、黄色、绿色、紫色、粉色)、数字卡1—6(1套)。
2、小动物图片6张(小熊、小猪、小狗、小鸡、小猫、小兔)。
3、电脑、投影仪、投影幕、
4、记录表若干、电影票若干、水彩笔若干。
活动过程:
1、创设情境“小动物坐火车旅行”,帮助幼儿认识“6”以内的序数。
(1)教师出示火车图片(火车头朝左),引导幼儿观察。
导语:“今天天气真好,小动物们准备乘火车去旅行。现在火车开来了。”
提问:
①这辆火车有几节车厢?(6节)
②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
③第一到第六节车厢分别是什么颜色的?(看序号说颜色)
④绿颜色的车厢是第几节?数字几来表示?……(看颜色说序号)
(2)教师边出示小动物图片边提问:
①哪些小动物都来乘车了?(小熊、小猪、小狗、小鸡、小猫和小兔)。
②小动物们分别坐在第几节车厢呢?
③你是怎么知道的?你是从哪边开始数的?(从左到右)
(3)玩游戏:“我来问、你来答”,复习巩固从左到右1至6的'序数。
教师:“xx,我问你,小白兔在第几节?”
幼儿:“金老师,我来答,小白兔在第2节。”
教师:“xx,我问你,第3节坐着谁?”
幼儿:“金老师,我来答,第3节车厢坐的是小狗。”
2、引导幼儿感受不同方向物体的排列次序。
教师:“小动物们玩得真高兴,它们又要出发了。(变换火车方向,车头朝右)请你们看一看现在小猪坐在第几节车厢?原来小猪坐第几节车厢啊?为什么变了呢?”
教师小结:火车调头了,数的方向不同了,小动物排列的次序也就变了。
3、指导幼儿个别操作,学会用第几层、第几号的形式来表示动物的住处。
(1)利用多媒体展示出一幢六层的楼房,引导幼儿观察并了解上下的空间关系。
提问:
①楼房一共有几层?用数字几来表示?
②第一层在哪里?(下面)
③数楼房要从哪儿开始数?(从下往上)
教师小结:我们数楼房时应该从下往上数。
(2)让幼儿学会用第几层、第几号的形式来表示动物的住处。
引导语:“小动物们都累坏了,都回到了自己的家。小朋友们找一找小熊住在几层、几号?用数字怎么表示呢?……(小狗、小鸡、小猫、小兔)”并与幼儿一同给其他剩下的小动物找家。
(3)幼儿操作活动:帮小动物们的家都贴上门牌号码
引导语:“哎呀……小猪在哭,怎么回事?我们一起问问它:小猪小猪你为什么哭呀?”
①教师与幼儿一同观察讨论,找到小猪的家,并给写上门牌号。
②出示记录表并示范讲解写法,重点指导把小动物们的门牌号码写在记录表上,记录下相应的层数和房间号要对应相应的数字。
4、游戏:“看电影”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提供4排,每排为红、黄、蓝、绿颜色的椅子,每排的椅子靠背上贴有数字号码1—6。
教师给每位幼儿发一张红、黄、蓝、绿颜色的电影票,每张电影票上写有座位号码。幼儿根据电影票上的颜色和座位号,找座位。
教师引导:先让幼儿仔细观察电影票的颜色,找相应颜色的排,再根据电影票上的座位号找座位。
(2)幼儿自由取票找座,观看动画片〈小鲤鱼〉。
活动延伸:
1、在活动区投放可以排列序数的材料供幼儿进行操作。
2、在日常生活中,如站排、户外游戏时渗透序数。
中班数学教学活动设计 篇9:
活动目标
1、发现生活中的数字,初步了解它们的不同用途。
2、学习运用数字解决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从中体验活动的乐趣。
3、激发对数字的兴趣,培养幼儿积极关注身边事物的情感态度。
4、了解数字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初步理解数字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收集生活中常见的有数字的物品进行展览。
2、教具:0~9数字卡若干套,与幼儿人数相等的“我的名片”、汽车、包装袋等,水彩笔等。
3、拍摄生活中有数字的场景录像资料:如汽车牌照、公共汽车站牌、居民住宅楼、钟楼、红绿灯、邮编……
活动过程
一、复习认读数字,出示数字说:“数字宝宝来我们班做客,看谁来了。”
二、找一找:发现物品上的数字
1、数字宝宝来和我们捉迷藏,请小朋友到后面柜子上的'物品上寻找它们藏在哪里?通过参观展览的形式让小朋友发现物品上的数字。
2、相互交流:
(1)你在哪里发现数字?你发现了哪些数字?(出示0—9数字)
(2)这些物品上的数字有什么用呢?(幼儿结合具体的物品,凭借自身生活经验,互相交流、猜测这些物品上数字的用途)
师小结:原来,数字就在我们身边,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有数字,小朋友还在哪些地方看到过数字呢?
2、幼儿回忆、讲述生活中见过的数字。
3、观看录像,了解生活中更多的数字。
师:你们还看到过这些地方的数字吗?这些数字又表示什么意思呢?
①幼儿再次发现、寻找并思考:数字的用途。
②交流:鼓励幼儿积极提问,老师和幼儿一起解答疑问并出示相关的图片。
4、小结:原来,数字的用处还真多呢!它们有的用来编号,有的用来表示时间、地址,有的用于表示商品的价格,有的说明物品的生产日期、保质期、重量等等,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许多方便。数字的用处还有好多呢,我们以后再去找一找,好吗?
三、玩一玩:数字组合游戏,体验数字与自身的关系。
1、数字组合法:数字宝宝要和我们玩游戏,看它们变变变“1、1、0”可以组合成“110”表示特殊的电话号码。“0、1、2、5、8……”可以组合成电话号码。“1、4、6、8”可以组合成数字1468,表示数的多少,也可以表示家庭电话号码,还可以表示你的生日呢!如20xx年6月1日
2、幼儿分组来数字组合游戏,体验数字与自身的关系。
(1)组合汽车车牌号
(2)给房子编号
(3)制作名片(填写电话号码)
(4)填写包装袋(重量、生产日期、)
3、交流小结自己制作的组合表示什么意思。
中班数学教学活动设计 篇10:
活动目标:
1、感受欢快的音乐形象,模仿青蛙跳,捉虫的动作。
2、喜欢听音乐做游戏。
3、懂得青蛙是保护庄稼的益虫。
活动准备:
1、农田背景一幅,纸制害虫若干,青蛙胸饰人手一份,音乐磁带、录音机。
2、活动前让幼儿认识青蛙和了解青蛙的生活习性。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律动:教师份青蛙妈妈,幼儿扮青蛙宝宝,宝宝和妈妈一起随着音乐做律动愉快地进教室。
2、发声练习:12|34|565|5432|1—我是一只小青蛙呱呱呱呱呱
(二)基本部分
1、复习歌曲《青蛙捉害虫》
2、提问:
1)宝宝先想一想,捉害虫的时候,为什么动作要轻,不能发出声音?
2)宝宝做给妈妈看一看,你是怎样捉害虫的`?(让幼儿用形体表现)
3、教师示范青蛙捉害虫动作要领。
1)青蛙跳:两脚分开,两腿屈膝,手心向前,五指张开,轻轻跳。
2)捉虫动作:蹲下来,两臂在体前伸直,手触地,腿分开,眼睛盯住虫子,轻轻跳过去捉害虫。
4、幼儿在教师指导下,练习两遍青蛙跳和捉害虫动作。
5、游戏:小青蛙捉害虫
1)教师讲解游戏规则。
2)幼儿在教师指导下做游戏两遍。
音乐开始,幼儿唱歌小青蛙捉害虫,唱完后,做模仿动作青蛙跳,来到农田,蹲下来,做捉虫准备。当教师说轻轻跳过去捉害虫小朋友模仿青蛙捉害虫的姿态,靠近害虫跳跃,捉住害虫,假装吞食。
(三)结束部分教师小结,做律动小青蛙离开教室。
上一篇:金色的玉米棒教学设计【优质5篇】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