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说课稿教学过程太简单 我的家说课稿实用【汇编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写作参考】一篇好的范文往往能让您的写作事半功倍,下面是由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的“我的说课稿教学过程太简单 我的家说课稿实用【汇编5篇】”优质范例,供您写作参考之用,轻松写作,远离加班熬夜,希望以下内容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支持吧!

我的说课稿教学过程太简单【第一篇】

我的书包,是我的“好朋友”,在我的学习生活中。它已经陪我走过了许多年的风风雨雨。

我的书包,它虽然不想公主服那样绚丽,我的书包虽然不像水晶鞋那样闪闪发光。但是,他有一双宽厚的肩膀。是它伴我学习,使我感到学习中不困难。

我的书包,它的前面是黑白相间的,后面是全黑的。我的书包是布料的。后面就是两个宽厚的肩膀――背带。它里面是纱料的,它可以使我装很多的东西。它的层数很多,里三层,外三层。背起来很舒服。

我的说课稿教学过程太简单【第二篇】

今天我的说做课内容是湘版美术教材第一册第五课—《我的太阳》。下面我按照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教法设计与学法指导、作业要求和教学过程五方面进行讲述。

翻开《我的太阳》这一课,一幅幅生动活泼、构思新颖、富有童真童趣的太阳形象映入眼帘:有的太阳像甜甜的小姑娘扎着小辫儿;有的像绿色的公主戴着王冠,头发像青青的柳树条儿;还有的像花仙子,快乐的鸟儿围着她歌唱。这一课是要通过启发学生想象,让学生充分融入主观情感,从而表现出具有个性的太阳形象。

引导学生创作“我的太阳”,可以从激发学生主体热情和原本意识出发,诱发学生的表现欲望。教材内容难度不大,但可供学生表现的空间却很大。

从学生平时画的太阳来看,往往显得简单、模式化。如何使这一学生感兴趣的题材,不成为概念化的图示,教师的引导是关键。教材范图提供了画家米罗的作品和学生的课堂作业,画面充满了激情与活力,为学生提供了充分的样式。缩短了学生感受方面的心理距离。作业要求“说一说,画一画自己喜欢的太阳”也很宽泛地体现了灵活性和情谊性,给学生的创造、表现提供了最合适的环境。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能抓住太阳的基本形状进行大胆想象,创造出具有个性的太阳形象。从而培养学生对客观物象的深刻认识和综合表现能力。

2、在教学活动中,表现出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情感。

教学重点:利用谜语、魔术师表演和大量的范作欣赏激发学生的创作潜质,画出学生心中理想的、具有个性的太阳形象。

教学难点:以语言提示和启发为主,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对话,鼓励个性表现,积极肯定学生的主动行为,让学生大胆写照内心的观感,促使他们的情感健康发展与智力能力的提升和谐相融。

学生生活的空间有多大,学习的空间就有多大,我们面对的孩子,由于生活环境的不同,他们对太阳的认识也不一样,这就是孩子们的生活。课堂上,要真正让学生成为主人,真正走进学生的心灵,就要对他们各式各样千奇百怪的问题和意见给予响应,因势利导,真正走进他们的生活,和他们的心灵产生共鸣,如果我们能做到这一点,就一定会让新课标指导下的美术课堂更加生机勃勃。

教学过程中,我首先引导学生去感受、认识太阳,然后让学生自由地画太阳,使他们了解体会太阳基本形—是由圆形和四周的光芒组成。画完后讨论谁画得太阳最有趣、最美?为什么?使他们体会绘画带来的乐趣。进而启发学生从各个角度去联想太阳的变化,并谈出各自与众不同的想法。如以拟人的角度看太阳,太阳可以是慈祥的老人、美丽的姑娘、顽皮的小子、可爱的小丑。也可以从四季的角度看太阳,春天的太阳光芒是枝条、是花环,夏天的太阳光芒是火焰、秋天的太阳光芒是一串串果实,冬天的太阳光芒是糖葫芦、是雪花。还提出早上的太阳、中午的太阳傍晚的太阳又像什么?并且通过大量的图片展示直观、感性地推动学生思维。课程最后,我鼓励学生课后表现自己和太阳交朋有的画面,拓展学生的思维、创作空间。

我设计的本课作业要求是:抓住太阳基本的形状特征—圆形和光芒进行大胆想象,采用夸张手法和拟人化处理,创作出一幅与众不同的生动的太阳形象。

(一)、猜谜导入:课件出示谜语。

1、今天老师给分享的“我的说课稿教学过程太简单 我的家说课稿实用【汇编5篇】”,请你猜猜她是谁?课件出示谜语早上从东起,晚上从西下,没他花不香,没他果不熟。

谜底:太阳。

(以猜谜形式直接导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太阳出来了,小朋友们很高心,农民伯伯也很高兴,太阳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什么呢?

生自由说:可以带来光明,可以带来温暖,可以让植物生长……。

3、揭示课题:《我的太阳》,请同学们翻开书第五课。

(二)、新授。

1、认识太阳的特点。课件显示问题和图片。

a、太阳是什么形状的?(圆形)。

b、太阳的四周有什麽?(光芒)。

c、请4个学生上台在黑板上画一画你心中的太阳,其他学生观看,他们画的和你画的太阳有什麽不同。

(让学生初步体验绘画的乐趣,并有助于老师了解学生以往所学表现太阳的形式,为后来的创作练习做铺垫。)。

2、创作有个性、美丽的太阳的方法:(课件显示要点,老师模拟魔术师进行示范创作)。

步骤一:在圆圈里加上鼻子、眼睛、嘴巴等,把它变成一个人。

启发学生想象表现:可以把太阳当成人来画,比如:可以把它变成太阳公公,还可以变成什么呢?太阳阿姨、太阳姐姐、快乐的太阳妹妹等。(出示范图或者课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在黑板上即兴画出一些可爱的太阳的拟人形象。稍微夸张一点。

步骤二:在圈外变它的光芒。

我们也可以把他不同季节的不同样子表现出来。春天的太阳很温暖,我们可以把它的光芒画成枝条,花朵,(出示教材上的范图给学生欣赏)夏天的太阳很热,我们可以把太阳的光芒画成跳动的火焰等等。

(课件演示分析教材中的学生作品)。

(三)、作品欣赏。

第一幅图中,小作者把太阳画成了一个漂亮的小姑娘,大大的眼睛、红红的嘴唇,特别是太阳的光芒在小作者笔下变成了扎着蝴蝶结的小辫子。更显示出太阳姐姐的可爱。

第二幅画,太阳的光芒设计的更为丰富,密密麻麻的红花绿叶还引来了小鸟在太阳的周围唱歌、飞舞。

第三幅画面,太阳完全就是一位春天的使者。在这三幅作品中,我们感觉不到太阳的炎热,却深深体会到太阳的美丽与可爱。

(通过上面三幅作品的分析、提问、讲解,进一步拓宽生视野,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能力,为下面的绘画创作做进一步的铺垫。)。

1、你最喜欢那一个太阳,为什么?

2、你想画什么季节的太阳?你希望自己的太阳是什么样子的?(学生自由回答)。

(四)、课堂作业。

1、作业要求:抓住太阳基本的形状特征—圆形和光芒进行大胆想象,采用夸张手法和拟人化处理,创作出一幅与众不同的生动的太阳形象。

2、教师巡回指导:我们在画的之前要注意,太阳是圆形的,可别画成别的形状了,还要把最漂亮的太阳的光芒画出来哦!

(播放《种太阳》的音乐,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绘画创作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气氛中尽情展示自己心中的太阳。教师巡回辅导,并随时表扬、展示有创意的画作。增强学生创作信心,对于其他同学也有一定的鼓励、借鉴作用)。

(五)、学生作业展评。

1、朋友们画的太阳可真美丽,照得黑板上都五彩缤纷的,你们愿意自己来说说自己的画吗?也可以向别的小朋友来介绍你的画。

(六)、小结下课。

小朋友们今天都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画出了有趣的,美丽的太阳,回家以后可以想象自己和太阳交朋友的事情,有兴趣的话还可以把它画下来。

我的说课稿教学过程太简单【第三篇】

只要提起家乡,谁都会倍感亲切,只要谈起家乡的山水,谁都会滔滔不绝,情真意切。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一方人眷恋家乡一方情。根据艺术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我爱家乡的山和水》设计了“谁不说俺泉州好”这一主题,让孩子们通过艺术的眼光发现家乡的美,挖掘家乡的美,尽情表现家乡的美。让学生在搜集家乡的各方面资料的同时,唤起学生对家乡、对大自然的美好情感,让学生用眼睛去发现家乡的美,用美好的心灵去体验这好山好水与人们的密切关系,用真挚的感情去赞美家乡和祖国。鼓励学生用多种艺术方式,富有个性地表现和创造美,培养学生亲近、热爱家乡山水的情感。激发学生用心灵去发现美、创造美,用双手描绘美丽的家乡,并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

音乐教学大纲明确要求: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学习音乐的良好态度,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通过音乐实践活动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意识,使学生具有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并且要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学之中,启迪智慧,培养共处意识,积极进取的生活态度。

根据教材和大纲的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确定本课的教学目的、教学重点、难点以及教学过程。

一、教法:

通过情境导入,寻找家乡;观赏家乡;主动参与,夸夸家乡;真情呼唤,歌唱家乡等教学环节,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动手能力,运用听唱法、对比法、交谈法、讨论法等引导学生,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同时运用现代化多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增强直观性,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老师主导作用,二者相互结合从而达到教学目的。

二、学法:通过收集家乡资料的活动,进一步了解家乡的一些风土人情、名胜古迹,唤起学生对家乡的真情实感。运用听、看、亲身体验等方式、多角度地感受家乡的自然美、人文美。创编歌词这一活动,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每位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

我的说课稿教学过程太简单【第四篇】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沈阳出版社出版的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综合实践活动七年级上册《我为环保做件事》以下我主要从活动背景,活动目标,活动过程,反思四个方面加以阐述:

过富民桥,沿沈丹副线驱车20分钟,就来到一所环境幽雅的'校园,走进这儿,迎面而来的是满眼的绿色。随处可见郁郁葱葱的树木,绿茵茵的小草和活泼、可爱的孩子们,这就是我们的沈阳市六十三中学。可以说,我们是在一个“绿色的家园”里工作和学习。可是,就是在这样美丽的绿色校园里,也经常会有一些不和谐的音符:刚刚种植好的草皮就被践踏;花朵才抽出花苞,还没来得及开花,就被摘掉;各个班种植的植物由于学生不懂维护而枯萎。看到这些情形,考虑到综合实践活动主题的确定是在依据综合实践课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学校自身特色,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从学生接触的生活世界出发选取他们关注的问题,使主题的确定基于孩子们的兴趣,贴近学生的年龄及心理特点,符合他们发展的需求,于是,了解和研究绿色学校,改善校园环境的《我为环保做件事————我的绿色家园》活动开始了。活动中引导学生用童眼看校园,用童心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立志改变我校的环境,养成良好的文明习惯,通过思考想出对策,把口号变成实际行动。

了解长沙的历史与现在的发展,培养根据主题收集、整理、筛选资料的能力,引导学生掌握分析运用所得资料的基本方法。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小组学习讨论,认真完成小组分派的任务。加强交流,在跨组交流中实现资源共享,使双方达到“双赢”。增强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增进学生对历史与文化知识的探究心理。

此次活动分成五个阶段进行,它们分别是:

第一阶段:选择确立主题,制定活动方案。

第二阶段:依据活动方案,展开调查研究。

第三阶段:搜集整理资料,应用深化活动。

第四阶段:成果交流汇报展示评价活动。

第五阶段:提升延展活动拓展主题案例。

在整个的活动过程中,特别关注学生的生成性问题,及时的提供指导和解决方案。

学生的发展水平决定了教师要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自在动机,帮助学生确定体验的活动和探究的方向。开始上课了,老师提问:同学们,我们每天都生活在这所校园里,你眼里的校园是怎样的?听到是说自己的学校,孩子们可乐了,七嘴八舌地将说开来了。老师适时出示一些学校绿树成荫的图片,学生们看到自己美丽的校园都感到无比骄傲。自然而然的,我们走进了“绿色家园”的主题。接下来,一段拍摄的实景录像,改变了学生刚才的心情:绿色的草坪里是一个个脚印;花坛里的有被摘掉的花;随手扔的小食品袋……看到这些,刚刚还很兴奋的孩子们都沉默了下来,脸上的表情也发生了变化。

老师问:从刚才这段录像中,你看到什么?想到了什么?

学生说:我看到了学校很美,但是却太多的垃圾了,这些垃圾不仅破坏了环境,还让我们不自觉地形成乱扔垃圾的坏习惯。

我看到了很多同学在随意的踩踏花草,小草小花也有生命啊!

学生一个一个把自己看到的和想法表达出来。老师根据学生谈到的问题进行归纳:

校园环境。

文明习惯。

宣传发动。

激情过后,问题接踵而来。该选择什么作为活动的切入点,活动方案如何设计呢?我由一个问题引入:你对这几类的问题,哪一个更感兴趣?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择,但重要的是要知道到底研究什么,采用怎样的方法。

有的学生说:我对文明习惯这个问题很感兴趣,我想知道为什么同学很喜欢乱扔垃圾?可以去调查。

有的学生说:我对种植花草这个问题很感兴趣,我想知道怎样才能把我们班级的花草种好。可以去查找资料。

学生大胆说出自己的想法,我感到他们都成了学校的主人翁,并且已经有了自己的主见。

根据学生的兴趣自由组合分成4个小组,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计划:

组名内容主要方法。

喜洋洋组了解学校的绿色校园特色采访。

科学飞龙组调查学校同学的行为习惯调查记录。

五小福娃组收集花草种植的知识资料收集。

孙悟空组设计制作宣传标牌设计制作。

在这一阶段,教师侧重于策略上的指导。如:每一小组研究哪方面的内容,采用哪种方法,组内成员如何分工等。虽然由学生自主决定,但我都给予适当点拨和指导,尤其是人员分配方面,我要求组长根据每个人的特点进行恰当地安排,使每个人各尽所能,各负其责,扬长避短。但同时我更强调,每个小组之间、每个成员之间既要有分工,更要有合作,要体现团队精神。在各组制定好计划之后,我又指导各小组相互交流计划,互相补充,使计划更完善更合理。

综合实践活动是具有生成性的,随着活动的不断展开,新的目标不断生成,新的问题也不断产生。因此在这一阶段,除了面对全体上好方法指导课,更要根据学生在活动过程中生成的问题进行一对一的解决。让我们看看学生都遇到了哪些问题吧!

喜洋洋组:为了了解学校的绿色特色情况,喜洋洋组决定采访校领导。在第一天没有完全准备好的情况下就去采访学校的领导,加之他们看到校长、书记,紧张又激动,根本不知道问些什么,说不出话来。第一次的访问失败了,孩子们个个像斗败的公鸡来到我面前。针对这些,我帮助他们分析原因,第一,采访前的准备不到位,应该先设计好问题,并且拟好提纲;第二,太过于紧张,要放松心态,轻松面对,要好良好的心理素质。第三,要想好资料留存的方式,如笔记、录音等。找到问题,喜洋洋小组的同学又展开了第二轮的采访活动。在吸取了经验教训之后,采访活动终于顺利进行。后来,我又指导他们如何留存在资料,整理资料,并把采访的面扩大到其他的老师,甚至学生。

科学飞龙小组:科学飞龙组的同学是调查学生的行为习惯。一开始,他们设计了一些简单的调查记录表,但是通过实践他们发现,这些调查记录表并不能反映出学生的真实的想法和存在的问题,在这一内容的调查上,调查记录表的意义不大。于是,在老师的引导下,提出了应当设计调查问卷的问题。我们的方法指导又增添了设计简单的调查问卷的内容。

学生们通过上网、看书等方式查找了一些花草种植、养护的资料。资料查找完后,五小福娃的同学遇到了怎样向大家展示这些资料、让大家了解这些知识的问题。开始,他们把一些零散的打印或手抄的一些资料交到我面前,我问:怎样才能把这些零散的资料整合,更好的展示给大家看呢?这时,引导学生通过制作资料卡片、手抄报等形式,保留和展示资料。他们马上动手,制作了很多资料小卡片和种植花草的主题手抄报,并设立了专栏,进行展览。

在宣传牌的设计制作上,我们也经历了从粗糙、简单到精美的过程。孙悟空组的同学前面制作的宣传标牌存在很多问题,如设计画面不美观,排版不合理,标语不吸引人等问题,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呢?我引导他们去找专业的老师,也就是美术、语文老师来为他们出谋划策,学习一些专业的知识。通过反复的修改,一副副精美的作品产生了。我们结合学校开展的活动,将这些宣传牌插到了绿地上,让全校师生都欣赏到。

1、整理资料,完成活动阶段性小结。

2、跨组进行交流,实现“双赢”。

3、以倡仪书的方式向全校同学呼吁保护我们的绿色家园,倡议书中要提到:

(1)学校的绿色特色。

(2)绿色家园的现状、存在的问题。

(3)同学们的行为习惯。

(4)提出合理的建议。

通过写倡议书,我们把各个小组的资料进行整合,融入到这份倡议中来,并对每一个同学提出具体的行为要求和建议,通过电视台、广播站等媒体向全校进行倡议,并结合学校开展的绿色家园评比活动,让存在的问题能够逐步得到解决。

在这个阶段,我安排的是“我的绿色家园”主题班会,通过班会课的形式完成汇报、交流和展示。

在各小组利用课余紧张准备的同时,我也自然成为了他们的合作者,给他们出主意、提意见。我想,集体汇报是一个信息交融的良好环境。一方面通过成果的展示和交流来体现课题的研究价值,产生辐射作用;另一方面为学生再次提供创造的机会和学会欣赏别人的机会;再一方面是汇报的同学从精心准备到展示,大大得到了提高其实践能力和心理满足感。

汇报结束后,对学生的评价采用设奖的形式,并将“优秀组织奖”,“积极参与奖”、“最佳访问奖”、“最佳记录奖”“最佳设计制作奖”等等奖项的授奖权交给每个小组成员,在他们讨论和评议中产生获奖者。

经过一个多月的调查活动,学生们认识到要使我们的绿色家园向更文明的方向发展,要靠全校师生的力量。同时,在活动中我们又生成了新的主题:要使整个社会成为我们的绿色家园,要靠全社会的努力。他们把绿色家园的主题延伸到了校园之外的家庭、社区,将保护环境的主题进一步深化。

教师及时、有效的指导,是综合实践活动成功实施的基本条件。在《我为环保做件事————我的绿色家园》这一主题活动的实施过程中,我感受最深的就是综合实践这门课程的生成性。不论是在哪个阶段,都有许许多多意想不到的问题产生。有的学生半路改变兴趣方向,提出加入别的小组;有的小组的活动开展屡屡受挫,不得要领;就是在最后的交流展示评价阶段也存在奖励发放的争论……这些,都要求我们必须时时刻刻关注学生的每一个活动环节,及时的针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的指导,让学生顺利的开展好活动。

当然,学生的综合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在一次次的活动,我感到孩子们长大了,变得能干了。孩子们的问题意识、探究能力正逐步提高,我由衷地感到欣慰,感到快乐。这点点滴滴的进步让我意识到:不要小看了我们的学生,低估了他们的能力,只要能加以引导,相信我们的孩子自己也能撑起一片属于他们的蓝天。

文档为doc格式。

我的说课稿教学过程太简单【第五篇】

《我的家乡在哪里》是浙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三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生我养我的地方》的第一课。本单元由四个主题构成,即《我的家乡在哪里》、《我来做个小导游》、《家乡特产知多少》、《了不起,家乡人》。全面展示了家乡的可爱、可亲与可喜,激发孩子热爱家乡的情感。《我的家乡在哪里》作为第二单元的开篇, 由如何在地图上寻找自己的家乡这一问题展开教学,孩子通过在地图上寻找家乡的过程,掌握相关的地图知识,知道家乡的地理位置、以此给孩子建立一个科学的、正确的家乡地理观。它渗透着想念家乡、热爱家乡等多层面的教育理念。

基于对教材的理解和分析,我将本节课教学目标定位于:

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家乡在哪里,能正确辨认地图上的方向,知道家乡的地理位置,培养识看地图的能力,知道家乡所属的行政区。

2、行为与习惯目标:能为家乡做点事,培养孩子勤于思考、乐于探究、善于学习的好习惯。

3、情感态度目标:通过对地图的认识,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增强对家乡的感性认识,萌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看一看、找一找、说一说等丰富的教学活动,引导孩子了解自己的家乡在哪里。

重点:引导孩子认识自己家乡的地理位置,能说出家乡相邻的县市。

难点:如何引导孩子探寻家乡的地理位置,培养初看地图的能力。

《品德与社会》课程强调以儿童的现实生活为主要源泉,新课程倡导孩子的主动参与,强调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本节课我从孩子的生活实际出发,力求寻找教材与生活的链接点切入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将课本中生动的画面创设成一个个鲜活的情景展示给孩子,指导他们沿着观察-实践-感知的思路,在开放式活动中认知家乡、感悟家乡,增强热爱家乡的感情。

本节课我从学科特点和孩子的认知现状出发,拟定了以下教学框架:

兴趣是开发潜能的钥匙,上课开始,我播放《金华有座江南城》这首歌曲,让学生欣赏后我问学生:"这首歌唱的是什么地方?"学生回答后我引导:"金华是生我养我的地方,是我们的家乡。今天我们要了解、认识我们自己的家乡。同学们,你们知道我们的家乡在哪里吗?"通过孩子们的回答引出我们的家乡是浙江金华。

"儿童是以声音、形象、色彩来思维的。"这个环节力求以优美动听的歌曲开始新课,满足孩子们的听觉需求,唤起孩子们对家乡的关注,激发他们探求知识的欲望,使课堂教学能很快进入佳境。

我又紧接着提出问题:"想知道金华在哪儿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地图乐园去看看吧!随之展示中国地图,自然而然引出课题"我的家乡在哪里?"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我把这一环节分为三个板块展开:

1、识看地图

展示给学生一张中国地图,提问:"你从地图上知道了什么?"引导孩子们从整体感知祖国版图的形状犹如一只傲然挺立的雄鸡,雄赳赳气昂昂地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接着引导认知方向图标,引导他们正确感知各个方位。再查看地图,尝试找一找祖国的东西南北分别是哪里?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来寻找自己的家乡。我再补充讲解:中国由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和 2个行政特区组成。

这一板块的预设,通过孩子们自己找金华的过程让孩子们感知金华所在的行政区和地图的认知过程,拓宽孩子们对各省级行政区的认识,培养初看地图的能力,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在认知地图的基础上转入第二环节:寻找家乡。

2、寻找家乡

在孩子对祖国各省级行政区有所了解的基础上,我再启发引导:我们祖国有23个省,我们的家乡在哪个省呢?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吗?请学生找找浙江省在哪,并请一名学生上来指一指,说一说他是怎么找的。通过学生找一找、指一指、说一说的过程,让大家都知道要找到金华市,得先找到浙江省。此时,我打开浙江省地图让孩子们找到金华。通过感知浙江地图,相信孩子们可以很快找到家乡。

我接着引导:下面老师有几个问题请同学们讨论,出示讨论提纲:金华在中国的什么位置?在浙江省的什么位置?形状像什么?他的邻居都有谁?他们分别在金华市的哪个方位?围绕这几个问题,我组织孩子们以对答、抢答等方式,从不同的方位交流家乡金华的地理位置。

3、剪一剪

找到了家乡,让我们把它从地图上剪下来,贴到书本第29页吧!

这一环节力求由远及近,层层递近,充分尊重孩子的年龄特点和认知规律,通过演示,让孩子清晰认识家乡所在的地理位置,争取让学生形象直观地感受到"我的家乡在哪里"、"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

并且通过剪一剪的活动,更加直观、多感官的参与,加深学生对家乡的认识,激发他们热爱家乡的感情。

1、找一找

金华是我们的家乡,你觉得我们的家乡有什么可敬可爱的之处呢?学生一定有话要说。我接着引导:金华有丰富的物产,优美的风景,出色的名人。我们的家乡还上了中央七台的两会特别节目呢!大家一起去看看吧!播放两会特别节目后,让学生小组讨论在片中所提及的金华物产、景色和名人。在学生讨论发言的基础上,我再补充了一些物产、名人的图片,美景的视频做介绍:金华是个茶花之乡,盛产酥饼、火腿,浦江是个水晶城,兰溪是个兰花之乡,永康是个五金城,东阳有个木雕城,磐安是个药材基地,武义的茶叶也很有名,义乌的国际商贸城还与世界接轨了呢。这一板块是本环节的重点,通过"两会"特别节目导入这一环节,让孩子仔细看一看两会的特别节目、认真新赏了金华丰富的物产、优美的景色,进一步加深孩子们对金华的了解,树立他们的自豪感。

2、贴一贴

让孩子进一步了解了家乡之后,我有引导孩子:我们的家乡有这么丰富的物产,这么优美的景色,我们能给他们对号入座吗?出示县市名称、各种称号、名人的名字,让学生进行对号入座贴一贴。通过操作,更深刻的了解家乡。在充分学习之后,我想学生一定能出色完成的。为此,我鼓励他们:我们的家乡很棒,咱们的同学们也很棒!

临近结尾,当孩子们为拥有这样的家乡感到自豪时,我又布置了一个倡议活动--以"我为家乡建设出力"为主题,让孩子把自己能为家乡做的事情写在心愿卡上。把孩子们写的心愿用许愿树的形式展示出来,并且保留在教室里,让大家时刻提醒自己。以此激发起孩子创造的愿望和乐趣,让孩子继续在生活中与家乡共成长,体验热爱家乡之情。为此,留给学生两个课后拓展:1、对心愿卡上的心愿经常进行反馈;2、继续搜集有关家乡的资料。

这一板块,力求孩子能够为家乡着想,由教师发起倡议,效果可能会更好。

这节课预设的活动基本结束,经过歌曲导入,引出课题;识看地图,寻找家乡;飞进两会,赞美家乡;课后延伸,热爱家乡。经历知、情、意、行四个过程,运用了听一听、看一看、找一找、指一指、说一说、剪一剪、贴一贴、写一写,让学生多感官参与,使学生产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我的家乡在哪里

县市

称号

名人

左边板书让学生归类,理清本节课所学知识,有助于巩固新知;右边板书是一个延伸,展示学生写的心愿卡,谈谈"我为家乡建设出点力"。

板书简单明了,很普通,但它突出了本课的教学主绳,引申了本课的教学意义,这正是品德课所要求的,为今后学生的思想行为做出一个正确的铺垫。

教学总是遗憾的艺术,我的感受是每上一节课,就会有新的问题,新的启示。如何更好地与孩子们交流,如何用好教材同样重要,我想,我会不断的探索,与新课程同行!

我的说课就到这儿,不妥之处恳请各位提出宝贵意见,谢谢大家!

22 33487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