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北京说课稿(最新13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通过生动的案例和丰富的文化背景,展现北京的历史底蕴与现代魅力,激发对这座城市的热爱与探索欲望。以下是阿拉网友为您整理的我的北京说课稿优秀范例,供您学习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我的北京说课稿

我的北京说课稿 篇1

众所周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学校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我校参加了小学语文“四结合”教改试验的研究,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组。两年来,对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语文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为教育教学注入了勃勃生机,开创了语文课堂新局面。

今天,我要说的是一堂典型的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阅读教学的课例。

一、说教材。

《北京》一课叙述了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很大很美的城市。从教材内容看,本文有三大特点:

1.结构严谨。

课文共5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指出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最后一段是全文的总结,抒发了赞美和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中间2、3、4三段对北京的景物展开了具体的描写,并且都按照方位顺序来介绍。全文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2.选择精炼。

课文选取了三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事物:—是北京天安门和天安门广场,这是北京的象征;二是街道和立交桥,这是北京的市容,反映了北京近年来的建设成就;三是北京的名胜古迹和公园。通过以上三处景物的描写,突出反映了首都北京的风貌。

本课课文语言清新、简洁、浅显,字里行间洋溢着对首都北京的赞美之情和热爱之情。

《北京》一课是第五册第七单元的第3篇课文。第七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是“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要注意写了哪几个方位,每个方位都写了什么。”而本课的第二自然段就是按方位顺序具体介绍了天安门广场及其周围伪建筑。由此,可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课文第二自然段,按方位顺序具体介绍了天安门广场及其周围的建筑物。并且使学生通过本段课文的学习进一步掌握和巩固本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由于文字的描述是抽象的,加之三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要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明确建筑物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是有一定难度的。由此,可以确定本课的难点为:明确建筑物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并能按方位顺序具体介绍天安门广场及其周围的建筑物。

二、说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理解23个新词的意思。

2.能正确妙写课文中带顿号的句子,认识顿号。

3.能按方位顺序具体介绍天安门广场及其周围的建筑。

4.能正确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5.了解首都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初步培养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

本课的课时安排是两课时。

第一课时:感知全文,讲读课文1、2自然段,学习有关字词。

第二课时:讲读课文3至5自然段,学习有关字词,总结全文。

根据教材特点,单元目标及课时安排,我制定了《北京》第一教时的教学目标,具体如下:

(1.建军星露生字,掌握—个多音字“都”,理解,12个新词的意思。

(2.了解首都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操作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1、2两段。

(2.能按方位顺序阅读课文第2自然段,介绍天安门广场及其周围的建筑。

情感目标:感受北京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法。

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计算机以其独有的生动的画面、鲜明的色彩、形象的声音及完整的情节,在课堂教学中施展出独特的魅力,对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其效果是酚明显的。根据我以往的教学实践,把多媒体计算机合理运用于语文阅读教学,至少可以在以下四方面发挥辅助作用,而且是其他传统教学媒体所不能替代和超越的:

1.辅助掌握生字;

2.辅助掌握词语;

3.辅助阅读课文,落实重点,突破难点;

多媒体计算机多种优越功能,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良好教学情景,多方面地辅助课堂教学,力争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在短短四十分钟内学得有兴趣,学得有效果,学得有收获。

那么,把多媒体计算机运用于课堂教学,在具体的操作中,如何遵循教学原则、教学规律,发挥其优越功能和辅助作用呢?下面我结合具体的教学过程来谈一谈。

四、说教程。

(一)借助cai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一开课,我就让学生一边看大屏幕,一边放录音,同时出示课题,开门见山。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你对北京有哪些了解?”由此,通过多媒体计算机特有的声像效果,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简单的说话训练,活跃课堂气氛,使整堂课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借助cai创设情景,感知全文。

“同学们,大家想去美丽的北京城走一走、看一看吗?”通过简单的导语,让学生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图、文、声三者结合的全文朗读,多层面、多角度地来感知全文,给他们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好像真的去北京参观—样。借此既让学生感知了全文,又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奠定了整堂课的基调。

然后,在预习的基础上,检查学生掌握字词的情况,同时让学生提出预习字、词时出现的问题,请计算机帮助解决。

(三)借助cai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段,本段的教学是落实本堂课重点教学目标的载体,也是落实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的载体。下面我就重点来讲讲这一段的教学过程。

首先,教师演示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朗读。通过演示使学生对本段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直观的感知。

接着,运用课件导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这三个导读提示,是紧扣课文内容,针对课文阅读训练重点提出的,可以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初步分析、理解课文内容。在导读的过程中,如教学需要,计算机还可以提示正确的答案。比如在讨论第2题时,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井说一说天安门广场上有哪些雄伟的建筑物,然后用鼠标点击出答案,给学生及时的信息反馈,帮助学生判断、矫正自己思考结果的失误。

如果学生对某一建筑不是十分的了解,想作出进一步的认识,那么也可用鼠标点击、热击,找开视窗,从图片中了解建筑物的外形,从文字介绍了解建筑物的特征,让学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这样,通过cai课件的导读、演示、帮助、引导学生来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课文,明确天安门广场上的建筑物及其各自的位置,再让学生通过课堂练习进一步地巩固、深化、突出了教学重点。

接下来,出示第二自然段中描写了北面天安门城楼的一段话。请学生找出这段话中表示方位的词语,通过这些词语让学生初步明确城楼、小河、石桥、华表四者之间的位置关系,然后请学生通过cai课件,动手来放;放城楼、石桥、小河、华表的位置,并逐步要求一边操作,一边介绍,按方位的顺序来介绍天安门城楼的.景物。

这个环节是本堂课的教学难点,这里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来辅助,可以变抽象为直观,并让学生的手、脑、眼、口都动起来,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加深了印象,突破了难点。

在介绍“北面天安门城楼”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进一步深入,让学生结合广场南面、西面、东面及中央的建筑物再来具体地介绍一下。这既是本堂课的重点,也是本堂课的难点。但是,在前面我们已经有了两个十分扎实的铺垫:其一,是讨论三个导读题,完成课堂作业第5题;其二,是按方位顺序介绍“北面天安门城楼”的说话训练。所以在此,重点的落实,难点的突破,可以说是水到渠成,一气呵成了。相信学生有这一个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能力,当一个出色的小导游。在学生争先恐后、兴致勃勃的介绍中使本堂课达到高潮。

最后,运用课件辅助朗读的功能,指导学生正确、有感情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北京的美丽和雄伟,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落实本课的情感目标。

以上是本课的重头戏,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成功地驾驭多媒体计算机,合理地运用cai课件,可以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四)借助cai优化练习,达成目标。

这个练习是针对本课重点设计的,它充分运用了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功能,让它来帮助教师完成课堂中反馈这—个重要环节,使学生更快,更有效地获取反馈信息,并能及时矫正错误,从中获得学习的快乐,进一步达成本课教学目标。(以上说教学过程部分都是配合多媒体计算机课件演示进行的)。

综上所述,大家不难发现,多媒体计算机所能提供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它使学生在学习中眼看、耳听、口说、手脑并用,全面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大家也不难发现,把多媒体计算机引入课堂,无疑是教师学的“利器”,具有十分明显的辅助作用和十分巨大的潜力。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开创语文教学新局面,这将是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第二课时。

北京是一幅多彩的油画,画里盛开着鲜花,飘动着车流和人群,散发着浓郁的现代气息。从这幅画上,我们能读到高耸的大厦,闪烁的霓虹灯,彩虹似的立交桥,许许多多的建设成就。古老的北京,在不停地书写着新的一页,不停地画着新的图画。

一、说教学目标。

第二课时:讲读课文,学习有关字词,总结全文。根据教材特点,单元目标及课时安排,我制定了《北京》第二教时的教学目标,具体如下:

1、教学目标:1,巩固13个生字。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3、了解首都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2、重点、难点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难点:理解课文。

二、说教法。

在课堂教学中能利用多媒体,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把多媒体计算机合理运用于语文阅读教学,帮助学生掌握生字;掌握词语;辅助阅读课文,落实重点,突破难点;多媒体计算机多种优越功能,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良好教学情景,多方面地辅助课堂教学,力争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在短短四十分钟内学得有兴趣,学得有效果,学得有收获。

三、说教程。

1、借助多媒体创设情景,感知全文。“同学们,大家想去美丽的北京城走一走、看一看吗?”通过简单的导语,让学生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图、文、声三者结合的全文朗读,多层面、多角度地来感知全文,给他们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好像真的去北京参观—样。借此既让学生感知了全文,又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借助多媒体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2、指名读第一段后问:读后知道了什么?强调“美丽”一词读重音,齐读。

3、课文第二自然段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这一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目的是让学生知道本段的主要内容。并指导朗读好:“又庄严、又美丽”,“又“字读重一点。通过朗读要求读出感情来。接下来,学习第三自然段读后请学生说说:你又知道了什么?出示课件让学生理解“绿树成阴、鲜花盛开“两个词语。第四自然段出示课件让学生体验北京的美读后再讨论“你爱北京吗?为什么?再读第五自然段,并要用一种爱北京的语气来读。

四、不足的地方。

1、是对一些重点的词讲的不够到位,例如:“矗立、庄严、宽阔、绿树成阴、川流不息、高楼大厦”等。

2、在第二自然段中忘了让学生指出天安门、广场、纪念碑,弄清中央、前面、中间的方位。五、努力的方向不断学习新课程的理念,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从整体上把握教材内容,设计教学方法。丰富语文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备课时胸中要有全局,创造性设计教学,创造性的进行教学。

我的北京说课稿 篇2

一、说教材。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0课《北京》。这是1篇写景记叙文,作者用生动的语言、准确的词汇,将北京描绘成一幅多彩的图画,从这幅画里我们能读到庄严美丽的天安门,高大的人民英雄纪念碑,又宽又长的柏油马路和壮观的立交桥,还有许多名胜古迹、高楼大厦和风景优美的公园。这又是1篇培养学生语感,帮助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好文章,也是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的好教材。

本课的二、三、四自然段,条理清晰,详略分明地介绍了天安门、立交桥;名胜古迹、公园和高楼大厦。但是由于学生年龄小,大部分孩子还没到过北京,因此,理解课文的二、三、四自然段的内容,感受首都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激发学生热爱首都,热爱北京的感情既是本课的重点,又是本课的难点。特别是第四自然段,课文对所提到的名胜古迹、公园、新建的高楼大厦未做详细介绍,因此,要全面地了解北京,对于孩子们来说有难度。为了突破教学的重难点,我制定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扎扎实实地理解语言文字和课文内容,通过课文的学习感受北京的美丽和巨大变化,有热爱祖国首都的意识和感情。

二、说教法。

为了达成以上的教学目标,遵照阅读规律和儿童的认知规律,也本着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原则,我准备采用“图文结合法”教学。“图文结合法”即通过读课文,从整体上感知课文,再通过图片的辅助和对课文言语的细读入境界入角色,让学生直观、准确地感受祖国首都北京的美丽和伟大,同时有助于学生理解文章中重点词语。

三、说教学过程。

下面,我向大家介绍一下这节课的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

在学习新课之前,我将上节课积累的四字词语再现,通过指名读、齐读,为学习新课扫清障碍。

(二)整体感知。

师范读课文,生说听后感受引出北京是个美丽的城市,那么北京哪里最吸引你?品读下文。

(三)、品读文本,进入文本的情境。。

由于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内容浅显易懂,加上二年级学生在以前的字、词、句训练中,已有了初步的理解能力,所以我要求学生朗读这一自然段的过程中理解该段内容。我主要根据学生的'汇报相继指导课文第2、3、4自然段。在学习中注重朗读和感悟北京的美丽。

1、品读第二自然段。(美在天安门)。

(1)利用课件展示天安门和天安门广场的画面,看图体会天安门在北京城的中心地段,她的美丽和庄严。在这里我简介天安门的历史,再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说说他们见过的庄严的场面,比如每周一的升旗仪式;奥运会上奏起国歌,升起五星红旗的时候,都很庄严,这样学生和“庄严”交上了朋友。

(2)庄严的不仅是天安门还有人民英雄纪念碑,他矗立在广场中间。矗立一词比较抽象,我将在利用图片展示高耸的人民英雄纪念碑,让学生观察,通过图片猜测“矗立”的意思。

(3)在理解的基础上,指导感情朗读:是呀,北京的天安门是美的,那庄严的城楼,那高耸的纪念碑,那宽阔的广场,都给人一种美的享受。让我们用朗读来表达对北京天安门的热爱和赞美吧。

2、品读第三自然段。(美在柏油马路、美在立交桥)。

(1)、利用课件和插图展示北京交通的发达,环境的优美,结合画面认识“立交桥”、“图案”等词,体会“绿地毯”、“川流不息”等字词的意思。

(2)、说话训练:

(四)共享背诵的喜悦。

我用提示性的方法帮助学生背诵。

在这一步的阅读教学时,我是变教师的“指令性”为学生的“选择性”,努力营造一种“我想读,我要读”的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学会选择,在选择中学会判断,始终保持着那份“读”的热情和渴望,通过读书感受语言的魅力,提升阅读的乐趣。同时在潜移默化中引领背诵的方法,促使背诵指导有的放矢。

(五)、拓展练习,升华情感。

学到这里,北京在学生心中已有一定的印象,我在这个环节设计一个说话写话训练,要学生用一句话来赞美北京。

(六)、小结课文,设计作业。

其实,北京还美在有很多名胜古迹、公园等等,你们下课后可以再去搜集一些这方面的资料,下节课请你来当一回小导游,给我们介绍美丽的北京。

四、说教后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认为自己做到了以下几点:

1、遵循语文教学的原则。从整体—部分—整体。如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听老师范课文然后用一个词或一个句子来描述自己眼中的“北京”。当学生初知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后,我再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边读边找文中写到了北京的哪些地方美丽?当学生找出北京这些具有代表性的美丽地方后,我再引导学生学习文中是怎样来把这些美丽的地方写具体的。最后让学生回顾全文,感受北京的美,从心底发出赞叹:北京真美呀!我们爱北京!我们爱祖国的首都!就这样遵循从整体-部分-再回归整体的教学原则,也遵循了低年级学生对事物认识、了解的认知规律。同时也让学生对文本的解读、情感的深化水到渠成。

2、能抓住文中重点词句进行感悟理解文本。我在执教本课时,重点引导安门广场是北京的标志,是中华民族的象征。它不仅有悠久的历史,而且有恢弘的气魄。它是中华民族一路成长的见证。集历史氛围与现代气息于一身。北京的天安门广场很宽阔,可是它到底有多大?北京还有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纪念碑”,可是这纪念碑的作用等都不清楚。我想对于这些光凭老师的解说和学生的读悟是很难让学生真切感受其内涵的。我便充分利用信息资源,通过播放万众瞩目下的天安门升旗仪式让学生了解天安门的“庄严”;把天安门广场与我们的学校作比较,让学生感受其大;展示雄伟高大的“纪念碑”并让学生知道其作用。让学生对其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后,再让学生去读文,这样自然用情于文中。不需要生硬的指导,学生就会饱含深情地读出对北京的赞美与热爱。在此后的景点学习中,我采用了放手让学生读悟去理解课文。这样不拘一格,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但是教学确实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没有绝对的完美。当然对于我来说,遗憾就会更多。首先是教学中有些难理解的词语点的不是很透;其次是作为二年级的学生来说,应该把说写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亲身感悟的同时,由说到写,哪怕只写一句话,让孩子在听、说、读、写中培养多方面的语文能力。

总之,我认为这节课是一节真实、平实的课,虽然不尽完美,但一定能让学生学有所获。

我的北京说课稿 篇3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课《北京的春节》,本篇文章以时间为经线,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结构全文。作者先介绍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就开始了:人们熬腊八粥、泡腊八蒜、购买年货、过小年……做好过春节的充分准备。紧接着,详细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十五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最后写正月十九春节结束。文中列举了大量的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情趣盎然,学生喜闻乐见。全文内容安排有序,脉络清晰,衔接紧密,详略得当,推进自然。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学生并没有听说过老北京人怎样过春节,所以对本篇课文一定很感兴趣。

在本课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本课的教学重点:引领学生随作者的描述,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本课的教学难点:作者为突出北京春节的民俗特点所采用的表达方法。

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阅读学习能力和搜集资料的能力,学生在课前做好充分的预习,查找有关老北京的各种习俗的资料。课上,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要采用小组合作的学习方法学习本篇文章。课后,学生可以将家乡的春节与老北京的春节习俗进行对比或了解更多有关春节习俗的信息,感受中华民族特有的民俗文化。

在这节课中,我采用了创设情境、精读感悟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潜能,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力求达到本课的教学目标。

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在第一课时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一、创设情境,回忆春节上课伊始,我利用多媒体出示了一首老北京过春节的图片并用《恭喜恭喜》为其伴奏,学生对有声有色的文化很感兴趣,以此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回忆自己是如何过春节的。今天就让我们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感受那京味十足的春节,感受那独特的民风民俗和魅力十足的年文化。

二、初读——读通读畅。

三、指导读难读段。

四、整体感知、理清脉络。画出老舍先生写的春节的日子及这些日子里的风俗习惯。明白写作顺序,分清详略。学生快速地浏览课文,看看在这些节日中哪些部分写得详细,哪些部分写得简略并让学生把详写的部分做上记号。然后教师做板书。

五、自读自悟。出示自读提示,让学生有目的的去读文。

六、同桌互相交流初读感悟。

第二课时的环节:

一、深入详写片段,感受民俗,体会表达方法。为了让学生学习的更加有效,发挥小组合作的优势,我让学生在老舍先生详写的四天中,选择你最喜欢一天深入地读文,读到印象最深的地方,你就把它画下来,并结合自己过年的感觉,简单地写一写自己的感受,写完后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感受。整个交流过程要注意读悟结合,在深入了解北京春节习俗的同时,感受过节的热闹氛围,体会老舍语言的魅力。

四、回顾全文,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学生学习了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也感受到了老北京春节的热闹和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写法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于是我问学生:中国的春节是个非常隆重的节日,从腊八到正月十九将近有一个月的时间,详细说起来恐怕一天一夜也说不完,为什么老舍先生让“腊八、除夕、正月处一、正月十五”给我们留下了这么深刻的印象呢?此处让学生感受老舍先生写作的详略得当,语言的简练。

五、课后小练笔学习文章的目的就是更好地帮助自己提高习作水平,所以,在本课的结尾我安排了一个小练笔:过年,讲究的就是热闹、火爆、祥和。这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有着浓郁的民族特色,是我们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凝聚。除夕之夜,天涯海角的炎黄子孙都会吃团圆饭、守岁、拜年,带着美好的心愿去辞旧迎新。但年的味道却越来越淡,正在变成电视机前对一场春节晚会的观看。请你结合《北京的春节》和自己所过的春节,写1篇短文。

我的北京说课稿 篇4

《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是北京市义务教育课程改革实验教材第十一册第三单元实践活动3中的1篇习作。第三单元共有4篇课文,都与困难和挫折有关,在实践活动中安排这一习作可以应用阅读中学到的写作方法进行习作。要求学生写清楚遇到了怎样的困难或者挫折以及在困难或者挫折面前是怎样想、怎样说、怎么做的,结果如何;并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感受。

2、学生背景。

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初步具有一定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学生能对1篇文章进行评价,发表自己的观点。并能从文章的精彩之处学到一些写作方法。了解记叙文的一些写作方法,知道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把事情写具体。但是选材仍然是学生作文的一大难点,无事可写、选材雷同是学生写作文的难题,因此多维选材是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3、教学设计思路。

指导学生选材是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师从难度较小的学生的自身体验入手进行指导。为了丰富学生的选材内容,教师采用了多种方式。如:回顾单元内容、用学生熟悉和喜爱的明星和身边的人物创设教学情景等启发学生选材的思路。再通过教师提示、小组合作、班级交流等形式帮助学生拓宽思路,丰富选材内容。然后通过剖析例文,让学生领悟到要把遇到的困难和挫折写清楚,通过描写怎样想、怎样说、怎样做的把过程写具体,表达出自己真情实感的写作方法。然后教师通过拓展延伸引导学生从别人、事物等方面进行多维选材,这样学生就不会感到无事可写了。

1、通过多种形式开阔学生思维,使学生能够恰当选材。

2、通过具体事例写清如何面对困难或挫折,使学生进一步掌握把事情写具体的方法。

3、在学习的过程中树立勇于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决心。

1、多维选材。

2、进一步掌握把事情写具体的方法。

开阔思维,从多个角度选材。

教学流程:

一、回顾内容,揭示文题。

二、拓宽思路,自主选材。

三、剖析例文,领悟写法。

四、拓展延伸,多维选材。

五、总结升华,尝试写作。

第一环节:回顾单元内容,揭示文题。

教师用课件展示第三单元学的4篇课文,和学生一起回忆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启发学生发现这4篇文章在选材上的相同之处,即都与困难和挫折有关。

设计意图:从回忆课文内容入手,引导学生发现课文选材上的相同点,调动学生已有认知,初步渗透选材角度的多样性。

第二环节:拓宽思路,自主选材(主要由以下四个步骤组成)。

1、创设情境,理解含义。

2、教师提示,拓宽思路。

3、小组合作,互相启发。

4、全班交流,丰富选材。

1、创设情境,理解含义。

(1)教师一边出示课件,一边饱含激情地向学生介绍:在生活中,还有许多面对困难和挫折的人,像聋人舞蹈家邰丽华以自己优美的舞姿向世人展示了残疾人蓬勃的生命力,正因为如此,她被评为了2005年度感动中国的人物。紧接着老师又出示了“夺回失去的金牌的杜丽、奥运会一人独得八金的菲尔普斯、北川折翅芭蕾女孩李月”的事迹,接着老师又向学生介绍了身边的两个榜样,城关小学的刘奕和程悦。

设计意图:教师用生活中学生熟悉和喜欢的人物事迹创设出教学情境,在选择上既有知名的艺术家、体育明星,也有在学生身边的同龄人。图片的出示可以给学生一些选材上的启发,让学生从这些人物身上领悟到该如何面对困难和挫折,给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导向。

(2)图片拓展之后,让学生说一说在这些人面前,困难和挫折是什么?在学生发言后教师总结:困难和挫折是什么?字典说:困难是事情复杂,阻碍多;挫折是遭受了失利、失败的打击;哲人说:困难是成功的垫脚石;诗人说:挫折是黎明前的黑暗:我说:困难和挫折是人生的老师,只有勇敢冲上去,战胜困难,征服挫折,你才是生活的强者,你才会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设计意图:困难和挫折对于学生来讲是比较抽象的词语,不易理解。首先让学生从课文和课件中初步了解困难和挫折。然后让学生说一说在这些勇敢面对并战胜困难和挫折的人物面前,困难和挫折是什么,接着老师再用诗意的语言阐释困难和挫折的含义。这样不帮助学生了解困难和挫折的含义,给学生一些选材上的启发,而且为学生奠定写作的情感基调,同时可以把这些优美的语言应用到作文中去。

2、教师提示,拓宽思路。

设计意图:选材是学生作文的一大难点,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更是如此,因为优越的生活让学生很少体验到困难和挫折。从学生自身的体验入手,对学生来讲难度较小,所以把写自己作为本节课指导的重点,教师从学习、生活等方面给学生一些提示,这样可以给学生一些启发,便于他们打开思路。

3、小组讨论、互相启发。

教师出示提示后,让学生想一想,在学习生活中遇到过什么困难和挫折?相好后在小组内交流。

设计意图:自主、合作的学习方式是新课标积极倡导的。通过小组合作,给每个同学发言的机会。同学之间可以互相启发,特别是对于一些程度比较差的学生来讲,通过小组合作,他们可以倾听其他同学的发言,给自己一些启发,也可以在组内得到其他同学的帮助。老师巡视时也可以对学生有针对性的指导。

4、全班交流,丰富选材。

设计意图:在小组讨论后进行班级交流,通过交流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可以进一步丰富选材内容。在班级交流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发言从内容和中心上进行相机的小结,例如:你在困难面前没有退缩,而是通过刻苦练习战胜了困难;爸爸妈妈的鼓励,教练的严格要求也帮助你最终战胜了困难。你说出了自己面对困难时是怎么想的,把自己的想法说的很具体。你说出了遇到困难后怎么做的。你把战胜困难的过程说得很清楚。你说出了自己的感受,这样可以给学生一些习作方法上的指导,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第三环节:剖析例文,领悟写法。

(2)把在困难或者挫折面前是怎样想、怎样说、怎样做的,战胜困难的过程写清楚。

(3)写好开头和结尾。

这时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及时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总结。

例如:在学生剖析到这一精彩片断(遇到的困难)时教师适时总结:作者在难字上下足了工夫,把自己遇到了怎样的困难写得很清楚,并板书:写清楚困难和挫折。

在学生剖析到作者的心理描写、怎样做、怎样说时,教师总结:要把自己在困难面前怎样想、怎样说、怎样做的,克服困难的过程写具体,并板书:过程具体。

设计意图:赏析精彩之处,是在学生欣赏的过程中领悟写作方法,而以上两点也正是本次习作的要求,在剖析例文的同时自然而然的总结出本次习作的要求。

在学生剖析到开头时。教师适时交给学生引用的开头方法。

意图:“好的开头是作文成功的一半”。根据本次习作的特点,教师教给学生可以引用谚语、诗句、名人名言、格言警句、还有歌词等等作为文章的开头或结尾,让作文的语言优美,起点明中心的作用。

(4)指导命题。

意图:虽然本次习作是命题作文,但题目宽泛没有针对性。而平时的大多数作文为半命题或者自由命题,考试中也经常考察给文章命题,所以在习作中对学生进行命题指导,提高学生的命题能力。

3、在学生通过例文的剖析领悟到写作方法后,教师小结:写自己在困难和挫折面前的方法:我们在写自己亲身经历的困难或者挫折时首先要把遇到了怎样的困难或者挫折写清楚,然后要把在困难和挫折面前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的,面对困难的过程写具体,同时要表达出自己的感受,写明这件事给予自己的启迪。

1、写别人。

在学生掌握了写自己亲身经历的困难和挫折的方法后,对于班里作文水平比较高的同学来讲,可以给他们提出更高的要求,写一写你看到的其他人在困难和挫折面前的表现。引导学生进一步丰富选材内容。然后教师小结写作方法:我们在写别人时要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板书)写清楚他面对困难或者挫折的过程。还要写出看到了他的表现你想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受到什么启迪。

此外教师以安徒生的童话《丑小鸭》为例,告诉学生也可以发挥想象,写成1篇童话故事。

意图:从写别人、写事物着两方面给学生提出更高的要求,通过拓展延伸,进一步丰富选材内容。另外从体裁上进行拓展,让学生的写作内容更加多样。

1、明确写作要求。

写作要求是在分析例文中自然而然的总结出来的,教师此时点明这就是写作要求,让学生齐读,明确要求。

2、教师总结。

意图:在情感上升华,明确面对困难和挫折的态度。

板书的整体包括四方面的内容。

一是习作的题目。

二是选材:学生可以从板书上清晰的看到可以从自己、别人、事物三方面进行选材。

三是写作方法(写自己要写出自己的想、说、做;写别人要抓住你所写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进行描写;写自己、别人和事物都要写出给予自己的启迪)。

四是写作要求。清晰地呈现在学生面前。

(1)写清困难或者挫折是什么。

(2)过程具体。

(3)真实感受依据教学过程的进程依次呈现:先出示题目:在困难和挫折面前;

然后出示“自己”,在剖析例文的过程中呈现写自己的方法:想、说、做和习作的要求:

1、写清困难或者挫折是什么。

2、过程具体。

3、真实感受。

在小结写自己的方法时板书“启迪”。接着板书别人和写别人的方法:语言、动作、神态;再板书事物。最后在明确习作要求时板书“习作要求”。

我的北京说课稿 篇5

今天我向大家介绍的是《神奇的小罗盘》一课。课文写的是物理学家爱因斯坦幼年时的故事,反映出他从小就对事物充满了好奇心,喜欢观察、思考和探索的特点。课文的特点是没有说明罗盘里的指针为什么总是指向北方,这样激发了学生阅读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观察、思考、探索的欲望。

一、学会本课生字和认读生字,培养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二、通过朗读课文、在角色体验中学习,抓住重点词语,体会文章内涵,明白道理。(以上两点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三、知道爱因斯坦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探索、研究,后来成为一位伟大的物理学家,激发学生观察、思考的兴趣。(这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一、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开展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体验式学习,在角色的转变中实现与文本的对话。

三、以读为本。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阅读、感受、理解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展示实物,给学生时间动手摆弄小罗盘,进而提问,你觉得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玩意儿?因为不同于学生平时的玩具,学生可能会说有意思的、好玩的、新奇的。抓住学生答案,引出课题,探讨小罗盘的特点。

在初读课文时,请学生找到有关“奇”的词,奇怪、好奇、新奇、神奇,面对四个近义词,让学生再读文,体会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发现新奇、神奇是在描写小罗盘,奇怪、好奇是描写爱因斯坦感受的。根据板书让学生质疑,小罗盘为什么由新奇转变为神奇?小爱因斯坦为什么会对小罗盘产生好奇心?以“奇”为线,进而体会他喜欢观察、思考和探索的特点。

先请学生找到描写小罗盘新奇(即小罗盘的样子)的句子,指导学生读出新奇的特点。再请三名学生上台模仿爱因斯坦的三次不同动,抓住描写动作的关键词:转一个方向,捧在胸前,身体扭过去,再拉回来,变化各种方式,同时体会小罗盘的变化:红色指针仍旧指向北方;红色指针还是只向北方,那根针始终不肯改变方向。教师课件出现这三句话。使学生通过动作演示体验式学习,句式的对比,体会出仍旧、还是、始终的含义,并训练三次读的感情,体验三次读的层次,训练朗读,体验感情。使学生觉得小罗盘真的神奇。

最后根据学生课前搜集的资料揭示小罗盘的奥秘,引导学生说说面对神奇的小罗盘,自己和爱因斯坦一起从疑问、探究、揭开奥秘的过程体会到了什么,进一步激发学生观察、思考的兴趣。

我的北京说课稿 篇6

第一单元的教学也基本上完成了。回顾分数乘法这一单元的教学,在备课时一直被如何处理分数乘法意义困惑。后来一想,如果从数学应用的角度来看,学生只要能从具体的实际问题中判断两个数据之间存在相乘的关系就可以了,而这个相乘的关系在本单元有了新的拓展,即求几个相同加数的和、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和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

在教学分数和整数相乘时,根据学生的已有的知识基础,引导学生回忆复习整理整数乘法的意义和同分母分数的加法的计算法则。另外科学的学习方法,能提高学习效率,能使学生的智慧得到充分发挥。在教学分数和整数相乘的计算法则时,从学生所熟悉的整数和小数乘法的意义入手,引入分数乘法。

此外本单元在备课之初,师傅就提示自己在教学完分数乘整数和一个数乘分数后要先补充一个课时比较分数加法和分数乘法之间的区别,再进行分数乘法混合运算和简便计算的教学。当时的自己是听的一头雾水,不明白师傅的用意。直到真的开始教学分数乘法混合运算时,才明白了师傅的良苦用心。虽然在师傅的提醒下自己有进行分数加法和乘法的对比教学。但是晚上的作业还是有部分学生计算分数加法时按照分数乘法运算的规则进行计算(按分子和分子相加,分母和分母相加),到这时自己才知道师傅当时为什么要让自己对比分数乘法和加法。看到学生的作业,自己在第二天的分数乘法混合运算时,在课前复习时再次讲解分数乘法和加法的不同。让学生在计算的时候有个比较清楚的认识。虽然这个问题解决了,但是学生在分数乘法混合运算时又遇到了另一个问题,部分学生在计算加乘混合运算时,特别是加法在前面而乘法在后面的问题时,先计算加法而不是先计算乘法,在老师的指点之下才恍然大悟。说明学生对于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不够熟练。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也应着重强调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

本单元的教学,分数乘法解决问题也是一个重点内容。在帮助学生分析题意时,学生如果会画线段图,对于理解题意会有很大的帮助。但可能是由于在五年级时,比较少要求学生画出线段图,根据线段图理解题意。因此当六年级明确要求要根据题意画出线段图时,学生刚开始时很不习惯,画出的线段图也不能很好的反应题意,对于这一方面,教学时需要再进行加强,因为这对于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将会有很大提高。而下一单元的教学如果学生能根据题意画出合适的线段图,对正确解答问题将会有很大的帮助。

此外,在教学中注重对单位1的理解,重点放在在应用题中找单位1的量以及怎样找的上面先找出问题中的分率句再从分率句中找出单位1,为以后应用题教学作好辅垫。在以后教学前我还要深钻教材,把握好课本的度,向其他教师请教,取长补短。在课堂上多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后多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动态。根据实际情况来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我的北京说课稿 篇7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二年级下册第14课《北京亮起来了》。

教材分析:

本课图文结合,描绘了我国首都北京那灯光灿烂迷人的夜景,展示了北京这座文化古城改革开放以来发生的巨大变化,表达了作者对首都北京的热爱、赞美之情。

教学方法:

1、利用图片展示法,来引导学生对难度较大的词语的理解,弥补他们生活经验的不足。

2、运用阅读赏析法,让学生找到自己最喜欢的景点和句子,并进行交流展示,有重点的来阅读赏鉴。

3、通过层次背诵法,让学生自由读--看图读--填空试背--背诵,降低难度,以便好的掌握课文。

教学目标:

我执教的是第一课时,我将教学目标设为以下三点:

1、会认15个生字,会写“辉煌”两个字,积累优美的词句。

2、理解“焕然一新、金碧辉煌、犹如”等词语。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和日新月异的变化。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重、难点:

结合教学目标我将本课的教学重点设为:指导识记生字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设为:结合课文重点语句感受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同学们:北京是我国的首都,它是一座闻名世界的古都,也是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上学期我们学习了1篇描写北京的课文,让我们再来领略一下北京的风光。我们就来学习第14课《北京亮起来了》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板书课题。

听教师读一下《北京亮起来了》和同学们读得有什么不一样?对亮应该重读,下面让我们再读一遍。

二、初读课文识记字词。

1、接着进入我的第二大环节,初读课文、识记字词。配乐听老师范读课文,边听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

2、让我们来进入识字大闯关,看看谁是我们班的识字大王。

第一关:请你读出带有拼音的'词语。这里我会重点关注学生对“烁”“绚”“幢”的读音。

3、同学们第一关这么轻松的闯过,让我们进入第二关,去掉拼音你还能读出它们吗?

4、下面进入第三关,你是怎么记住这些生字的?请大家互相交流一下。这里我会引导学生说出用加一加、换一换、偏旁归类等这些识字方法并让学生在此基础上进行组词造句练习。如“幕”字:老师这里有一个字谜,你能猜出他是什么字吗?“太阳落在草丛中一块大布遮起来”就是“幕”字。

5、在学生熟练掌握生字后,指导学生学写生字“辉”、“煌”。

(1)出示本节课要求写的生字,让孩子们孩子们仔细观察:“辉煌”这两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哪些笔画容易写错?“辉”字左边“光”字变竖弯钩为“竖提”、“煌”二字左边的火字旁捺变为点。书空这两个字。

(2)老师范写。

(3)学生练习,教师巡视指导。

(4)同桌互评。

三、接下来进入第三环节:图文对照,朗读感悟。

1、课件出示:每当夜幕降临,北京就亮起来了。整个北京城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齐读)同学们本段中哪个词语能概括出北京夜晚的特点?板书: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指导读好“整个”、

2、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找一找文中描写了北京哪几个地方的夜景?根据学生回答板书长安街、环形路、商业街、故宫。

(二)学习第二自然:长安街附近。

到了北京,大家最想去哪里游览?--天安门。

好,那我们就到天安门附近的长安街去看看。下面就让我们先来欣赏长安街美丽的景色吧!课件出示。请同学们在第二自然段找出描写长安街夜景的词语。同学们找的真准确。(点课件)。

1、看:这是夜晚中的天安门城楼。他在灯光的照射下,显得格外华丽、光彩夺目。(课件出示)让我们以赞美的语气读出来吧。

2、再来看看广场四周,一幢幢高大的建筑物在彩灯的勾画下显出他们雄伟的轮廓。同学们:什么是勾画,瞧,这样用线条描画出物体的轮廓这就是勾画。高大建筑物的轮廓在彩灯的勾画下显得更加雄伟让我们以欣赏的语气读出来吧!师范读。

根据学生回答,知道这段讲解了长安街、天安门城楼和广场周围的夜景,结合图片有重点的讲解“川流不息”“金碧辉煌”、“华灯高照”、“勾画”等词语的含义,利用多种方式朗读词语和词语所在句子,如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最后各个句子合成一段,再来美美地读,并利用重点词语填空的方式来引背,直至能够全段背诵。

3、小结“同学们长安街亮起来了,整个长安街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让我们大声读出这一段吧。(课件出示)。

(三)学习三到五自然段。

读3-5自然段。选出最喜欢的一个地方好好读一读,说一说美在哪里。请试着用这样的句式来与大家分享:我最喜欢,那里有、根据学生交流,分别点出以下重点。

1、第三自然段,道路上。

(1)喜欢这里的同学齐读。

(2)”犹如“是什么意思?你能用”犹如“说句话吗?

(3)图片展示”照明灯、草坪灯、喷泉灯、礼花灯“,装点着--美丽的北京。使整个北京变成了--灯的海洋,光的世界。

(4)齐读。

2、第四自然段,王府井西单商业街。

(1)根据学生的回答,图片展示”明亮的橱窗,绚丽多彩的广告,五光十色的霓虹灯“。

(2)师:(出示图片)王府井大街和西单商业街具有悠久的历史。50年代这里充满了杂七杂八的小摊小贩。现在经过改造和整治这里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所以说,王府井、西单商业街--焕然一新。

(3)出示图片引背,那里有……有……还有……变成了--”不夜城“。

3、第五自然段:故宫。

(1)点出”她“,拟人,作者对故宫的热爱。

(2)文中有一对反义词,你能找出来吗?--”古老“和”年轻“,怎么理解?

(3)创设情境:当夜晚来临了,经历了一天风尘洗礼的故宫此刻就静静地矗立在那里,灯儿一盏盏地亮了,快看,此刻的她简直就象水晶宫了--齐读。

4、第六自然段,总结。

(回顾板书)我们游览了长安街附近、道路上、王府井西单商业街和故宫的夜景,见证了北京的确是灯的海洋,光的世界。最后我们不禁要感叹--学生齐读最后一段。

第三个环节:课后积累。

作者怎么把北京城写得这么美呢?是因为他用了许多优美的词语,比如说:

夜幕降临、华灯高照、川流不息、灯光闪烁。

金碧辉煌、光彩夺目、焕然一新、绚丽多彩。

银光闪闪(引导学生积累优美的词语)。

(意图:让学生积累优美词语,落实了教学目标3)。

第四个环节:拓展延伸。

针对第三个环节孩子们积累的优美词语,如果孩子们能用这些词写我们的开发区就更棒了,出示课件,采用填空式补充帮助孩子写**的美景。

五、拓展延伸、升华情感。

板书设计:

北京亮起来了。

长安街。

灯的海洋环形路明亮。

光的世界商业街辉煌。

故宫。

我的北京说课稿 篇8

今天我要说的是西师大版小学语文九年制义务教材第11册第一课《北京的色彩》的教学设计及其分析,这是著名学者型作家陈章武先生的1篇文章。本文独辟蹊径,从“北京的色彩”这个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北京的美好,激起我们内心深处的感动。作者观察细致,描写生动,语言优美,适于反复诵读,细细品位。

目标结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小学5—6年级的阶段目标,结合本组的训练重点以及本课的写作特点,考虑到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达到正确书写、灵活运用。

2、能在读通读懂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有感情的朗读,理解文章内容,领悟作者的细致观察,体会词语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欣赏文章语言文字的美,并积累描写色彩的词语。

3、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从秋色和建筑(也就是自然和人文)两方面,感受北京的美丽,激发学生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4、本课的教学重点在“色彩”,要从自然和人文两方面体会北京的特点,使学生受到情感的熏陶。而“学习文章独辟蹊径的写法”则是本课教学的难点。

“教师是为学生服务的”,教师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从而收到良好的学习效果。每篇文章都应该选择最适合的教法。《北京的色彩》一文语言清新流畅、生动优美,以独特的视角描绘了北京的美好,文中蕴涵的很多东西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因此,课堂上老师的任何分析讲解都会显得贫乏、无力,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用心灵去体会、去朗读,达到与作者情感上的共鸣,才能理解体会到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悟到文章的语言美。因此,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我主要采用:自主读悟,合作交流的方法,师生、生生互动,创设实践语言的场景,通过朗读,达到情感上的共鸣,,通过片段练习的尝试,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具有一定的朗读和欣赏能力,应该让他们通过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从秋色和建筑两方面感受北京的美丽,从而激发他们对北京的热爱。学法:老师指导学生运用“读读、想想、议议”的学习方法,在学习中通过朗读课文,观察图片,展开联想,充分发挥语言表达、思维、朗读的能力,积累规范语言,感受北京“壮丽而辉煌的色彩”带给我们的震撼,体味作品的语言美。课前准备:师生搜集的北京名胜古迹的图片;《北京欢迎你》的cd等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安排得是否科学合理,是教学成败的关键,为了圆满完成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出示多媒体课件,在《北京欢迎你》优美的旋律中,一起欣赏课前师生搜集的北京名胜古迹的图片。让我们一起走进北京,去领略她那壮丽而辉煌的色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指导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2、默读课文,把描写色彩的词句画出来读读写写。

(三)、分析课文,体会理解。

1、找出能概括北京“色彩”的句子,启发学生在首尾段中找出总起句和总结句。总起句:深秋时节的北京城,很快便以她那壮丽而辉煌的色彩,驱除了我的偏见)。总结句: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

2、根据总分结构,理清课文层次。课文主要是从哪些方面突出北京“壮丽而辉煌的色彩”?(自然风光,人文景观)。

3、作者观察细致,语言优美,重点以第4、5、7自然段为例进行分析。

(1)自读描绘“自然风光“的部分,勾画出自己感兴趣的句子,感悟北京色彩的“壮丽而辉煌”。

(2)本自然段可分为3个层次。第一句是总写句,概括了秋天的树叶带给作者的感觉。第2、3、4句具体描写了在从机场进入市区的路上,作者欣赏到绿色时又惊又喜的感觉。第5、6句用了两个比喻表现了银杏树叶的曼妙。

出示佳句赏析。

a、就在这绿色中间,呈现出我在家乡所看不到的深深浅浅的黄,闪闪烁烁的金,团团簇簇的红。一时辨认不清的乔木、灌木,把千百种奇妙的色彩纷繁而又和谐地展现在我的面前,使我又惊又喜。

(作者惊的是居然在绿色中又呈现出千奇百妙的色彩,一连串aabb式的词语,如“深深浅浅”“闪闪烁烁”“团团簇簇”点缀在句中,语言显得很靓丽;作者喜的是北京的色彩虽纷繁但又十分和谐。

b、随后,我漫游天坛,发现北门内那两排银杏树,满身都停满了黄蝴蝶。秋风一吹,蝴蝶纷纷扬扬飘落地上,待细细一看,却又都变成用黄绢裱制的小扇面,宽边上,还留着一道未曾褪尽的绿镶边呢!(“纷纷扬扬”突出了树叶的轻盈,“黄绢裱制的小扇面”突出了树叶表面的细腻、光滑。表现了作者被“征服”的惊喜。朗读这一自然段,边读边根据内容想象画面。

(3)默读第5自然段,自主探究。

找出本自然段中描绘香山红叶的色彩的词语,读一读,写一写。

本自然段中出现了两处省略号,展开想象,你还能想到哪些颜色?(在想象中让香山红叶的色彩在学生的脑海中更加丰富起来,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作者所说的被“征服”的原因。)。

(4)有感情的朗读第七自然段,思考、讨论:第1、2句突出了什么?(突出了黑灰色的长城“凝重而又冷峻”朱砂色的故宫“深沉而又威严”)第3、4句突出了什么?(突出了新楼宇和立交桥色彩的“热烈明快”之美。

(5)、我常常把脸孔紧贴在公共汽车的窗玻璃上,不断从街道两旁飞驰的楼群中寻找雪山的洁白,草原的嫩绿,沙漠的金黄,大海的蔚蓝……(加点词语表达了“我”想看到北京色彩的急迫心情)在赏析佳句,想象画面这一部分时,出示这些句子,旨在引导学生有感情的品读课文,把学生带入如诗入画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以形象的画面带动学生的思维,边读边想象北京的色彩,在想象中进一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四)紧扣题眼,深化主题。

1、再读勾画出的概括全文的句子,想一想:这样的开头、结尾有什么作用?

2、理解“大自然有的,北京都有”这句话的含义。

《教学大纲》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这就明确地告诉我们:阅读是作文的基础!所以在课后,除了完成课中习题,我还将安排一个小练笔:学习作者独辟蹊径的写法,细致观察,写一写你喜欢的一处景物,可以只抓住其中一个点来写详细写具体,完成片段。

每个教师都懂得板书就是微型教案。板书集中体现教学目的、重点、难点、教学过程,体现教学的特色与特性。本课的板书,以重要词句为点,以文章脉络为线来安排,明确地体现教学目的与教学过程的有机统一,本课教学特性与学生实际的有机统一,始终着眼于“阅读要有自己的见解”,始终着眼于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生动,学会创新,学习实践,既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又有利于学生个性化见解在教学中发展。

北京的色彩秋林(自然风光)北京之美壮丽而辉煌建筑(人文景观)(色彩纷繁而又和谐)。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课程标准》中指出:“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是多元的,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感受”,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以人为本,以学定教”,让学生自主能动的学习,积极的探究体验,在合作中交流,互帮互学,实现生本对话,“让学生更多的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规律”,同时穿插师生对话,生生对话,引导学生在语言环境中感受、体会、领悟、运用,重视学生的读、说、写,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力,让课堂成为学生的课堂,教师成为参与者,引导者,甚至是旁观者,真正体现“课程标准”提倡的人文精神。

我的北京说课稿 篇9

各位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的是人教版二年级上册第十课《北京》,(板书:北京)主要从以下7个方面说起:

一、说教材。

《北京》是1篇讲读课文,通过描述北京美丽和变化,表达出作者对首都的赞美,对祖国的热爱。

二、说学情。

1、二年级学生好奇心强爱探索易感染。

2、积累了与课文有关的生活素材。

3、掌握了一定的朗读技巧。

4、语言表达能力也有了相当的基础。

三、说教学目标:

新课程提出,只有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三维目标的优化整合,才能打造出一种崭新的、充满活力的课堂。因此在充分研读教材、了解学生的基础上定出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巩固13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和课文内容。

技能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北京的美丽,并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能用自己的话描述出北京的美!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热爱首都、热爱祖国的意识和感情。

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教学难点--用自己的话描述出北京的美丽!激发爱国的情怀。

【设计意图】。

新课程标准提出:对文章的理解,要紧紧抓住情感要素,发掘人文内涵,增强学生的参与性,感染学生情绪,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进而培养学生具有丰富情感内涵的精神境界。

四、说教法。

1、先学后教。

2、朗读品悟。

3、创设情境。

4、拓展延伸。

【设计意图】。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是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有效方式,它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

五、说学法。

1、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2、创设情境感情朗读。

【设计意图】。

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加强朗读训练。迎合新课标中在阅读教学方面的要求。

六、说教学程序。

本节课我将以闯关的游戏方式进行,

第一关:我会认5分钟。

第二关:我会读25分钟。

第三关:我会讲10分钟。

(一)第一关:我会认。

出示闯关目标:我能准确的读出生字词。

【设计意图】。

读准生字是学好课文的前提。采用各种游戏来检测孩子对生字的掌握,简洁高效,又能极好的调动孩子的学习兴趣,激发学习热情。

(二)第二关:我会读。

出示闯关目标:我能找出文中描写了哪几个景点,还能有感情的读出来。

我会说:“小朋友们,请大家先自读课文,找找有哪几个美丽的景点,试着通过你的声音和情感读出它的美丽。然后在小组里交流交流。”

【设计意图】。

让学生带着目标去自学,这是高效教学的关键,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体现了先学;然后小组合作交流,强弱搭配,体现了“兵教兵”的理念。这个目标的设置帮助学生理清文章脉络,从整体上把握课文。

然后小组展示,全班交流。师生共同。

根据学生的回答,顺势完成板书。

(三)传递美丽。

闯关目标:我喜欢这迷人的景色,我能美美地读一读,然后展示给小伙伴听,哈哈!我开始啦!

这一环节重在阅读,是教学的重点,力求学生在读中理解,在读中感悟,以读促思,以读代讲,这是实现高效课堂的有效途径。要做到这一步,需要孩子用心灵去体会,从字里行间领悟,从遣词造句中揣摩,这是一个吸收、消化、积淀、酝酿、而后再倾诉的过程。为此利用多媒体创设情景,从而实现了学生阅读主动性、多样性、独特性。

具体是这样处理的:第二段的配乐朗读。第三段老师引读。第四的想象阅读,第五段欣赏阅读。最后给全文配音“正当小小播音员”的比赛,把朗读环节推向了高潮。

课件展示。

在朗读的同时进行重点词句理解。理解和朗读二者是相辅相成的,没有充分的理解就没有深刻的感悟,没有深刻的感悟就无法实现感情朗读。期间我运用课件引导孩子掌握三种理解词语的方法,一是联系生活实际理解,二是从字面上理解。三是配合画面想象理解。(配以课件展示)。

(四)介绍美丽。

出示闯关目标:面对这迷人的景色,我忍不住想当小导游向大家介绍北京的美!让孩子们当小导游,就是把学过的知识加以综合运用。这个环节孩子们自由选择,结合自己的生活素材和阅读经历,随意介绍,任意发挥。孩子们会挑选自己喜爱的地方去介绍。根据孩子的选择适时的出示相应的画面,(课件配合)这些画面会给孩子的介绍在最大程度上提供最充足的信息。孩子们会在视觉的冲击下,快速灵动的思维,开始生动的介绍。这样使孩子的介绍不拘泥于教材,不局限于文本,灵活而丰盈,这是对知识的综合运用。对孩子的介绍我预设会出现以下三种情况:一是程度不太好的照本宣科,面对图画背诵相应的课文。二是在背诵课文的基础上,适当的添加自我的元素。三是根据画面提供的信息,按照一定条理,把自我的元素和课文的信息加以整合,流畅的表情达意。我会分别选择不同程度的孩子进行展示,师生共同评价,着重加以引导,力争在实际意义上实现“学以致用”目的。

【设计意图】。

语文学习的终极目标是学以致用。这个环节用多媒体来辅助,可以变抽象为直观,以形象可感的画面给学生带来视觉的冲击,学生的眼、脑、心、口都动起来,所有的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使视野更加开阔,使思维更加活跃,使表达更加流畅,从而轻松突破难点。

(五)拓展延伸。

学生在充分感受首都的美丽和巨大的变化之后,热爱之情油然而发,当然不能使这种情感只在心底荡漾翻滚,得想办法使孩子们把这种情感表达出来,以便从小扭转中国人羞涩内敛不善表白的缺点。于是我就设计了这个环节。

说话训练:

我想对北京说----------------。

我想对世界人民说--------------------。

这样使孩子学生个性化语言得以张扬,思维得以拓展,情感得以释放,心声得以表达,一切水到渠成。

六、说板书。

天安门广场纪念碑。

马路北京立交桥。

名胜古迹公园高楼大厦。

【设计意图】。

板书简洁,明了。有多个景点围绕的北京城嫣然变成了一轮火红的太阳,寓意深刻,即勾勒出了文章的脉络,又升华了文章的主题。

道别:各位老师大家好,我的说课到此结束,不当之处恳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您的聆听!

我的北京说课稿 篇10

众所周知,“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是学校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是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有效途径。,我校参加了小学语文“四结合”教改试验的研究,成立了专门的课题组。两年来,对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语文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了深入的探索和研究,为教育教学注入了勃勃生机,开创了语文课堂新局面。

今天,我要说的是一堂典型的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阅读教学的课例。

一、说教材。

《北京》一课叙述了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是一座很大很美的城市。从教材内容看,本文有三大特点:

1.结构严谨。

课文共5个自然段,第1自然段指出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最后一段是全文的总结,抒发了赞美和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中间2、3、4三段对北京的景物展开了具体的描写,并且都按照方位顺序来介绍。全文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2.选择精炼。

课文选取了三个非常有代表性的事物:—是北京天安门和天安门广场,这是北京的象征;二是街道和立交桥,这是北京的市容,反映了北京近年来的建设成就;三是北京的名胜古迹和公园。通过以上三处景物的描写,突出反映了首都北京的风貌。

本课课文语言清新、简洁、浅显,字里行间洋溢着对首都北京的赞美之情和热爱之情。

《北京》一课是第五册第七单元的第3篇课文。第七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是“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要注意写了哪几个方位,每个方位都写了什么。”而本课的第二自然段就是按方位顺序具体介绍了天安门广场及其周围伪建筑。由此,可以确定本课的教学重点为:课文第二自然段,按方位顺序具体介绍了天安门广场及其周围的建筑物。并且使学生通过本段课文的学习进一步掌握和巩固本单元的阅读训练重点。由于文字的描述是抽象的,加之三年级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不是很强,所以要学生通过阅读课文明确建筑物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是有一定难度的。由此,可以确定本课的`难点为:明确建筑物之间的空间位置关系,并能按方位顺序具体介绍天安门广场及其周围的建筑物。

二、说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5个生字,理解23个新词的意思。

2.能正确妙写课文中带顿号的句子,认识顿号。

3.能按方位顺序具体介绍天安门广场及其周围的建筑。

4.能正确地朗读课文,会背诵课文第3自然段。

5.了解首都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初步培养学生热爱首都北京的思想感情。

本课的课时安排是两课时。

第一课时:感知全文,讲读课文1、2自然段,学习有关字词。

第二课时:讲读课文3至5自然段,学习有关字词,总结全文。

根据教材特点,单元目标及课时安排,我制定了《北京》第一教时的教学目标,具体如下:

(1.建军星露生字,掌握—个多音字“都”,理解,12个新词的意思。

(2.了解首都北京是一座美丽的城市。

操作目标:

(1.能正确朗读课文1、2两段。

(2.能按方位顺序阅读课文第2自然段,介绍天安门广场及其周围的建筑。

情感目标:感受北京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

三、说教法。

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多媒体计算机以其独有的生动的画面、鲜明的色彩、形象的声音及完整的情节,在课堂教学中施展出独特的魅力,对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其效果是酚明显的。根据我以往的教学实践,把多媒体计算机合理运用于语文阅读教学,至少可以在以下四方面发挥辅助作用,而且是其他传统教学媒体所不能替代和超越的:

1.辅助掌握生字;

2.辅助掌握词语;

3.辅助阅读课文,落实重点,突破难点;

多媒体计算机多种优越功能,用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创设良好教学情景,多方面地辅助课堂教学,力争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在短短四十分钟内学得有兴趣,学得有效果,学得有收获。

那么,把多媒体计算机运用于课堂教学,在具体的操作中,如何遵循教学原则、教学规律,发挥其优越功能和辅助作用呢?下面我结合具体的教学过程来谈一谈。

四、说教程。

(一)借助cai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一开课,我就让学生一边看大屏幕,一边放录音,同时出示课题,开门见山。然后让学生说一说:“你对北京有哪些了解?”由此,通过多媒体计算机特有的声像效果,激发学生兴趣,通过简单的说话训练,活跃课堂气氛,使整堂课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二)借助cai创设情景,感知全文。

“同学们,大家想去美丽的北京城走一走、看一看吗?”通过简单的导语,让学生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图、文、声三者结合的全文朗读,多层面、多角度地来感知全文,给他们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好像真的去北京参观—样。借此既让学生感知了全文,又创设了良好的教学情境,奠定了整堂课的基调。

然后,在预习的基础上,检查学生掌握字词的情况,同时让学生提出预习字、词时出现的问题,请计算机帮助解决。

(三)借助cai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课文第二自然段是本文的重点段,本段的教学是落实本堂课重点教学目标的载体,也是落实本单元阅读训练重点的载体。下面我就重点来讲讲这一段的教学过程。

首先,教师演示课文第二自然段的朗读。通过演示使学生对本段的内容有一个全面的、直观的感知。

接着,运用课件导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这三个导读提示,是紧扣课文内容,针对课文阅读训练重点提出的,可以引导学生边读、边思考,初步分析、理解课文内容。在导读的过程中,如教学需要,计算机还可以提示正确的答案。比如在讨论第2题时,让学生从课文中找出井说一说天安门广场上有哪些雄伟的建筑物,然后用鼠标点击出答案,给学生及时的信息反馈,帮助学生判断、矫正自己思考结果的失误。

如果学生对某一建筑不是十分的了解,想作出进一步的认识,那么也可用鼠标点击、热击,找开视窗,从图片中了解建筑物的外形,从文字介绍了解建筑物的特征,让学生有一个全面的认识。

这样,通过cai课件的导读、演示、帮助、引导学生来阅读按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课文,明确天安门广场上的建筑物及其各自的位置,再让学生通过课堂练习进一步地巩固、深化、突出了教学重点。

接下来,出示第二自然段中描写了北面天安门城楼的一段话。请学生找出这段话中表示方位的词语,通过这些词语让学生初步明确城楼、小河、石桥、华表四者之间的位置关系,然后请学生通过cai课件,动手来放;放城楼、石桥、小河、华表的位置,并逐步要求一边操作,一边介绍,按方位的顺序来介绍天安门城楼的景物。

这个环节是本堂课的教学难点,这里运用多媒体计算机来辅助,可以变抽象为直观,并让学生的手、脑、眼、口都动起来,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加深了印象,突破了难点。

在介绍“北面天安门城楼”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进一步深入,让学生结合广场南面、西面、东面及中央的建筑物再来具体地介绍一下。这既是本堂课的重点,也是本堂课的难点。但是,在前面我们已经有了两个十分扎实的铺垫:其一,是讨论三个导读题,完成课堂作业第5题;其二,是按方位顺序介绍“北面天安门城楼”的说话训练。所以在此,重点的落实,难点的突破,可以说是水到渠成,一气呵成了。相信学生有这一个举一反三、学以致用的能力,当一个出色的小导游。在学生争先恐后、兴致勃勃的介绍中使本堂课达到高潮。

最后,运用课件辅助朗读的功能,指导学生正确、有感情朗读课文,通过朗读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北京的美丽和雄伟,激发学生热爱北京的思想感情,落实本课的情感目标。

以上是本课的重头戏,在这个环节中,教师成功地驾驭多媒体计算机,合理地运用cai课件,可以突出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

(四)借助cai优化练习,达成目标。

这个练习是针对本课重点设计的,它充分运用了多媒体计算机的交互功能,让它来帮助教师完成课堂中反馈这—个重要环节,使学生更快,更有效地获取反馈信息,并能及时矫正错误,从中获得学习的快乐,进一步达成本课教学目标。(以上说教学过程部分都是配合多媒体计算机课件演示进行的)。

综上所述,大家不难发现,多媒体计算机所能提供的学习环境对学生的吸引力是不言而喻的,它使学生在学习中眼看、耳听、口说、手脑并用,全面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大家也不难发现,把多媒体计算机引入课堂,无疑是教师学的“利器”,具有十分明显的辅助作用和十分巨大的潜力。运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开创语文教学新局面,这将是实施素质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我的北京说课稿 篇11

上周五教研组活动中有幸聆听了沈肖肖老师执教的《古老而现代的城市——北京》公开课,这堂课值得回味的地方很多:

1、沈老师的这堂课思路清晰,紧抓标题中的“古老”、“现代”、“首都”三个词而展开教学。从六朝古都引入对北京的地理位置、自然环境进行分析和描述,非常顺利自然,采用大量图片和文字资料依次表现北京的现代和作为首都体现在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这体现了教学程序上“清”,思路清晰,严谨有序。

八年级语文《古老而现代的城市——北京》评课稿。开头由歌曲《北京欢饮您》导入,接着释题,教学“古老”、“现代”、“首都”,小结、板书、巩固练习等环节齐全。作为一个新教师,第一次上公开课,教学游刃有余,自然老练,可显示沈老师的基本功。

教育是一门“遗憾艺术”,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下面针对此课提出两点建议作为交流,以求大家共同进步。

1、新课程理念强调“自主、合作、探究”,而小组合作模式是学本课堂比较常用的模式。其实李老师的这堂课在有些环节如果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可能效果会更佳。如在体现“古老”、“现代”这两个特点时,沈老师收集了大量的文字和图片资料,然后自己一一进行讲述。若是改为让学生阅读和欣赏的同时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来自己解决更能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课堂更生本化。

2、细节成就完美。古语说:大礼不辞小让,细节决定成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如能注意教学细节,认真对待每个细小的行动(如教学语速、给予充分思考时间等),我们的教学就会更趋完美。

我的北京说课稿 篇12

各位老师:

一、说教学目标。

1、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通过观看图片,增强对北京的热爱之情。

(我是依据课程标准改革的精神,以及实验的要求,确定了本课的教养、教育和发展目标。)。

2、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首都北京夜晚的美丽景色,增强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我是依据实验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结合本课教材的特点,通过本课的教学,引导学生积累词语,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字的兴趣和增强对首都北京的热爱之情。)。

3、学习准备。

(1)教师:制作课件。

(2)学生:正确朗读课文。

(我是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而准备学具的)。

二、教法和学法。

根据教材的特点和配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创设具体、生动的画面,使学生通过形象感受来理解课文,并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法,民主交流等手段,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教学过程中,创设愉悦和谐的情感氛围,充分发挥以学生的主体,老师为指导的作用,成功地达成教学目标。

四、课堂教学设计。

一开始上课,我就用充满激情的导语创设优美的情境,把学生引入课文,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这样的设计活跃课堂气氛,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为了使教学取得较好的效果,依据课改教材的特点,配合学生本身的年龄特点,主要采取了直观、朗读、形象的程式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接受知识,用奔放、激情满怀的声音,表现出对祖国的热爱之情。陈老师的教学设计主要分五大环节:

1、引题激趣。

整节课,我们用去北京旅游展开课堂教学,由于学生们对去旅游很感兴趣,就认真去学习课文,这样的设计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2、学习课文。

在初读课文前,老师先提问:“你认为怎样才能把课文读好?如果在读课文时,你遇到不懂的字,你会怎么办?”通过启发式的提问,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方法。初读课文时,让学生自由选择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老师充分发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使学生在无压力的情景中,较好地完成熟读课文的教学任务。(这是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课堂教学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为原则的要求设计的。)。

在学习文段过程中,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文段进行学习,我采用了先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然后指导学生总结学法,运用学法自读自悟,充分体现学生的自主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中,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通过自制课件,让学生通过多种形式来读课文,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学得开心,学得投入。(这是根据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教学方法来设计教学的,这个环节能充分展示学生的表演才华,发挥学生的想象能力,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增强师生间的亲和力。)。

4、在课外活动中,让学生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给家长或小伙伴听,以及把收集的资料向小伙伴说说。以此来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家乡的变化,同时更好的培养学生收集、整理资料和动手动脑的能力。

5、总结全文。

总结课文时,利用多媒体,播放新旧家乡建筑物等方面的图片,给学生一些与课文相关的知识,以促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知识的拓展。

板书设计:12、北京亮起来了。

北京亮起来了(爱)明亮辉煌。

设计板书意图:

1、这样板书简洁扼要,它清晰地展示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是课文的精华,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2、同时,又以形式的美感吸引了学生,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审美情趣。

我的北京说课稿 篇13

尊敬的评委老师,大家好。

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六课,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文章《北京的春节》,我的说课内容:说教材分析、说教学目标、说教学方法、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

一、说教材。

分析《北京的春节》是人教版六年级下册第二组的第1篇精读课文,文中列举了大量老北京过春节的习俗。语言表达朴实简洁,生动形象,耐人寻味,字里行间处处透出人们欢欢喜喜过春节的心情,反映出老北京人热爱生活,追求美好生活的心。

二、说教学目标。

学生并没有听说过老北京人怎样过春节,所以对本篇课文一定很感兴趣,在本课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14个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老北京春节的风俗习惯,感受春节的热闹、喜庆气氛。

3.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本课的教学重点:感受老北京过春节的隆重和热闹,领悟民俗文化的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品味老舍的语言风格,学习有顺序、详略得当的写作方法。

三、说教学方法。

本节课我采用了创设情境法、读中感悟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四、说教学过程。

为了突破重点和难点,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几个环节:

1、情境导入、共话春节,激发心中兴趣。

上课伊始,我出示了一首老北京过春节的歌谣和北京春节的图片,学生对歌谣一定很感兴趣,以此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让他们继续跟随作家老舍,走进老北京,重温那京味十足的春节。

2、诵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把生字读正确,句子读通顺。

(3)交流汇报。老师板书:腊八---腊月十三---除夕---正月初一---正月十五---正月十九(明确老北京的春节从腊月初旬开始,一直到正月十九结束)。

(4)说说老北京的春节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引导学生结合阅读说出“热闹、忙乱、喜庆、团圆”等初步感受)。

3、入境学文、精度品味。

(1)让学生选择出文中春节中你印象最深的一个日子,反复读一读,能品出年的什么味道,在空白中批注。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汇报。

a、年的味道是爆竹的味道。

爆竹的声音,文中哪些地方提到?

b、年的味道是香甜的味道。

a、找文中有关饮食的句子,说说体会(充足、美味、丰盛)。

b、人们一年辛苦劳动之后,对自己劳动所得的展示与享用,洋溢着幸福感与满足感。在香味四溢中,将年过的有滋有味。

c、年的味道是开心的味道。

a、正月初一逛庙会,元宵节的灯会。体会人们的轻闲、娱乐、高兴地心态。

b、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文中大人、小孩的快乐。

4、品读课文、感受民俗。

(1)快速浏览课文,找出春节中最热闹、喜庆的日子(除夕和正月十五)。

(2)认真读第七自然段,联系你过年时的感觉,说说怎么样理解“除夕真热闹”。

(3)配歌曲《恭喜》朗读课文,体现“除夕真热闹”5回顾全文,体会详写、略写的好处。

学生学习了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也感受到了老北京春节的热闹和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心愿,对于高年级学生来说,写法的指导是非常重要的,于是我问学生:从腊八到正月十九将近有一个月的时间,详细说起来恐怕一天一夜也说不完,为什么老舍先生让“腊八、除夕、正月处一、正月十五”给我们留下了这么深刻的印象呢?此处让学生感受老舍先生写作的详略得当,语言的简练。

五、作业。

(略)。

48 37504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