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必修一教学设计(优推4篇)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化学必修一教学设计(优推4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范文【第一篇】
[关键词]粮食加工技术 本科高职 人才培养方案
[作者简介]涂向辉(1970- ),女,辽宁沈阳人,沈阳师范大学,副教授,硕士,研究方向为高等职业教育基本理论。(辽宁 沈阳 110034)
[课题项目]本文系辽宁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1年度研究基地专项课题“本科层次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及实施途径的研究”的阶段性成果之一。(课题编号:JGZXY11035,课题主持人:曲洪山)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85(2013)18-0042-02
本科层次高等职业教育是我国为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而进行探索的一个新的职业教育层次,承担着为社会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任务。与一般本科院校培养的学术型和工程型人才相比,它具有鲜明的“职业性”和“技术应用性”特征。本科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技术理论基础、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并服务于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即技术工程师。为实现这一目标,首先必须要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本科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通过科学、合理、实用的课程体系来实现。
一、人才培养方案及其构成要素
人才培养方案在《教育词典》中的解释是:“根据教育的不同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性质任务而制定教学内容的范围及其实施方案。它包括学校应设置的学科、各门学科开设的先后顺序、教学时数、学年编制等内容。它体现了国家的要求,是学校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
本科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主要应由以下几部分要素组成:修业年限、专业培养目标、专业培养要求、毕业生应获得的知识和能力、主干学科、主要课程、主要实践环节、毕业与授予学位、教学计划等。由此可见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和基本要求的总体设计和实施方案,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和专业特色最为直接的体现,是所培养的人才在“知识、素质、能力”目标的综合反映。
二、本科高职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的原则
1.协调发展,全面培养的原则。我国教育法第五条指出:“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要坚持学生在德、智、体、美诸方面协调发展,处理好德育与智育、基础与专业、学习与健康、知识与能力的关系,以掌握优化的知识结构为基础,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2.依托行业,校企互动的原则。加强校企合作,实行开放式办学是本科高职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的必由之路。以行业企业为依托,积极依靠行业企业力量,聘请一线人员参与人才培养方案的开发、设计、评价等相关环节,从职业(群)、岗位(群)对从业人员知能结构的需求出发,构建以核心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同时积极引进企业的标准与技术,企业的技术环境和培训理念,着眼于学生全面素质的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这是成功构建本科高职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途径。
3.强化基础,拓宽专业的原则。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产业结构的调整,新兴、交叉职业不断涌现,社会对人才需求呈现综合化趋势,知识结构单一的人才难以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因此人才培养方案必须由培养狭窄的“单一岗位人才”向适应社会发展的“宽口径人才”转变。既要加强学科基础,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奠定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做事、学会做人的基础,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也要加强专业基础教育的综合性,拓宽基础学科范围,淡化专业方向,体现不同学科交叉、渗透、融合的时代特点,为打造宽口径人才创造条件。
4.优化知识结构,必选修课互补的原则。要坚持整体优化原则,构建融会贯通、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加强基础教学,提高学生的工作适应性和终身学习的能力;强化实践教学,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注重创新教育,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课程设置中必修课、选修课要知识互补,尽量拓展选修课程门数,扩大学生选择和发挥个人特长的空间,促进学生个性发展。课程内容不仅要直接着眼于学科知识,更要着眼于学生分析能力、解决问题能力、交流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培养。教学内容不求全、细,重在精、新,要注意知识内容的相互渗透、配合及衔接。
5.突出技术应用,实践、理论并重的原则。技术工程师的主要工作任务和内容是将技术原理应用到实践中,并有效地组织企业员工进行生产与操作。他们在生产过程中经常参与机械设备的维护与管理、产品的设计与开发等工作,因此技术应用性及实践能力是高职本科人才应具备的核心能力。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应以其为主线构建课程体系。加大实践教学力度,注重学生在生产真实情景中的体验,为学生将知识的掌握与领悟运用到生产实际中并解决实际问题创造条件。
6.坚持因材施教,注重个性发展的原则。人才培养计划要体现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要考虑本专业学生基础知识、兴趣、特长、能力差异对教学的不同要求;重视优秀学生的选拔和培养,重视“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要采取各种具体措施,充分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全面成长的同时,其个性得到充分发展。
三、本科高职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的依据
1.本科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应体现人才培养目标的特色。本科高职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技术理论基础、实践技能和应用能力,并服务于生产、建设、管理第一线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其基本特征是“技术应用性”,即要求培养的人才能够运用较深的技术理论知识解决企业生产过程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因此,本科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必须以该目标为宗旨,突出培养特色,构建科学、合理、实用的课程体系,才能保证培养的人才达到预定的质量要求。
2.本科高职人才培养方案应保证人才培养规格。本科高职人才培养规格既包括了我国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层次的基本要求,又提出了职业教育的特殊要求。即要求培养的学生不仅具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宽厚的专业知识,而且还必须具备较强的技术应用能力、技术管理能力、技术诊断能力和技术操作能力,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力,体现()“学术性”和“技术应用性”兼容的特点,并以突出“技术应用性”为人才培养特色。因此要求本科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必须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以“技术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体系,突出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保证人才培养规格。
3.充分考虑职业/岗位(群)对人才的智能要求。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的核心是课程体系的构建。课程体系由一系列课程及教学环节构成,职业/岗位(群)对人才的智能要求主要通过各种类型课程的学习来达到,因此应充分考虑职业/岗位(群)对人才的智能要求,在认真分析职业/岗位(群)工作任务对人才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的基础上,正确确定相应的课程设置、课程内容和课程排序。
4.兼顾本科高职学生的职业长远发展需求。随着终身教育理念的普及,人们对自身职业生涯发展的关注度逐渐提高。人才培养方案要符合学生未来发展需求,要为他们奠定终身学习的知识基础和技术基础。因此在课程设置和课程内容方面要充分考虑学生继续学习所必需的基本知识和技术理论,实践教学方面也要考虑学生未来职业取向和学习相关技术的需求。
四、本科高职粮食工程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构建
人才培养方案是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体现,厘清本科高职与普通本科、专科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的不同是正确构建本科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前提。笔者认为在这个问题上应把握好两个基本点:首先,本科高职教育人才类型与层次定位与普通本科教育相同,但在知识结构上,对技术知识除要具有普通本科要求的相应的“学术性”外,本科高职教育更加注重技术知识“应用性”的培养;其次,本科高职教育与专科高职教育相比,本科高职人才从事的工作更为复杂,在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上也更宽泛。
为此,我们将本科高职粮油加工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规定为:培养适应粮食行业发展需求,德、智、体全面发展,面向粮食加工、油脂加工企业生产第一线,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掌握粮食加工、油脂加工等基础理论与基本知识,具有工艺设计能力、工艺调控能力、技术管理能力、技术诊断能力和技术创新能力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1.本科高职粮食加工专业课程体系的构建。人才培养方案构建的核心是课程体系的构建。本科高职粮油加工专业按照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应以“技术应用”为主旨和特征构建课程体系,教学内容以工作岗位或技术领域的需要为出发点,在满足专业理论要求的基础上,开设针对性强和实用性强的课程,并引入专业的前沿知识和前沿技术;实践教学应以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为目的,在课程体系中应占有较大比例,以使学生获得系统的基本技能训练和专业技术训练,达到使学生掌握某一岗位(群)所需的理论知识和技术技能,具有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和应用能力,具有技术应用能力强、知识面宽、素质高的特点。
本科高职粮油加工专业课程体系主要由四大模块构成,分为通识课程模块、学科基础课程模块、学科专业课程模块和实践教学模块。
通识课程模块、学科基础课程模块、学科专业课程模块均由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构成。其中通识课程模块必修课包括思想道德与法律基础、大学英语等15门课程共653学时,学分为42学分,占总学分的%。选修课程包括数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等8类素质教育课程,最低修学学分为10学分,占总学分的%;学科基础课程模块必修课包括高等数学、无机与分析化学等9门课程共518学时,学分为25学分,占总学分的%。选修课包括市场营销学、概率统计等10门课程,最低修学学分为9分,占总学分的%;学科专业课程模块必修课包括油脂制取与加工技术等技术专业课程12门共646学时,占理论课程总学时的%,学分为38学分,占总学分的%。选修课包括粮油技术标准、粮食机械与维修等23门课程,最低修学学分为13分,占总学分的%;实践教学模块除军训外,包括实验课程实习(设计、实训)、认识实习、专业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教学环节,共计54个实训周,38学分,占总学分的%,与学科专业必修课程学分比例相当。
2.课程体系特色。第一,课程设置模块化。粮食加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由通识课程模块、学科基础课程模块、学科专业课程模块和实践教学模块构成,四大模块中不同性质的课程相对独立,但教学内容相互渗透,知识和能力紧密结合,有机统一,能力培养循序渐进,在必要知识的支撑下,完成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的能力训练过程。
第二,课程内容综合化。通识课程、素质教育课程和学科专业基础课程按学科大类打通,淡化专业方向;在第一学期将经济类、管理类课程以选修课形式引入,在基础和人文教学中渗透工程意识、工程精神、工程文化教育;在第五至第七学期,进行专业课程内容整合,重视知识的“精、新”,通过大量的选修课程引入专业前沿技术,课程内容呈现出跨学科性、综合性和实用性特征,有利于复合型人才的培养。
第三,实践课程必修化。在本科高职粮食加工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构建中,实践教学环节包括实验教学、实践学期(认识实习、专业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实训)和毕业设计等环节,共计570学时,38学分,占总学分的%。实践课程要求学生必修,突出了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在人才培养中的重要地位。
在课程内容组织上,注重以实践活动项目为主线,始终让学生参与实验课和实训课,教学与实践紧密结合,实践学期与理论教学有机结合,将学生尽快带入专业技术领域。学生在实习期间,学校教师与企业技术或管理人员共同指导并帮助他们完成实习任务,实习结束后,学生必须提交实习报告并进行答辩,同时企业还要为学生开实习证明。学生在实习期间不仅增长专业知识、锻炼实践技能,而且通过在企业实际环境中工作,有利于学生了解企业的核心价值观,更有利于学生核心能力的培养。
第四,选修课程多样化。在学科专业选修课的设置中,开设了23门选修课,学生可以在学习专业必修课的基础上,通过修读专业选修课确定自己未来工作领域的专业方向,并掌握该专业方向的知识前沿和技术前沿,为学生扩大专业视野、培养职业爱好和创新能力以及职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奠定了基础。
第五,毕业设计(论文)项目化。毕业实习是学生综合实践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全面提升的重要环节,毕业设计(论文)是毕业实习质量的综合反映,也是整个人才培养过程是否达到预定目标的重要评价方面。毕业设计(论文)应体现学生运用基础和专业理论知识解决生产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因此,在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中要求毕业设计(论文)必须与毕业实习紧密结合,以解决生产实践中的真实课题为主,根据企业实际工作确定选题项目,在相应岗位上进行实验探索,最后在专业教师和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完成毕业设计和论文。
第六,职业资格证书强制化。按照国家目前实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的要求,在第六、第七学期开设了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课程。粮食加工技术专业属于国家特有工种专业,职业资格证书是行业、企业对从业人员职业技能的认证。本科高职毕业生应具有较强的实践动手能力,因此,在学生完成相应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通过国家职业资格鉴定课程的培训,将学术课程、技术课程和行业职业资格证书课程相结合,促进学生专业理论知识与模拟实训和生产实际深度融合,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并将此作为毕业生完成学业的一项必要条件和强制要求,大大增强了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分类教学设计【第二篇】
篇1: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一《物质分类第一课时》教案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感受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重要科学方法;了解两种常用的、具体的分类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
2.能用不同的方法对化学物质及其变化进行分类; 3.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丁达尔效应; [[ [[[[归纳与整理] 1.将事物进行分类时,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会产生不同的分类结果。
2.在认识事物时,运用多种分类方法,可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交叉分类法就是这种思想的体现。
3.对同类事物可以通过树状分类法进行再分类。[思考与交流] 1.对于化学物质,如果按照所含物质种类的多少,可以怎样分类?
2.对于化合物我们按照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可以产生哪些分类结果? [归纳与整理](2)树状分类法 12[[ [[1.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将化学物质分成哪几类?每类物质具有哪些主要的化学性质?你的这种分类采取了哪种分类方法?
2.查阅有关资料,列举几个具体实例,说明分类法对于化学科学发展的重要意义。[归纳与整理] 1.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运用分类的方法不仅能使有关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知识系统化,还可以通过分门别类的研究,发现物质及其变化的规律。
2.在认识事物时,运用多种分类方法,可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是化学分类中常用的两种分类方法。[回顾与总结]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1.化学物质的分类(1)交叉分类法(2)树状分类法 2.化学反应的分类
补充习题
1.农药波尔多液不能用铁或铝的容器贮存,是因为铁或铝能跟该农药中的硫酸铜发生化学 a2a3a4。a564224 cuso4+fe=cu+feso4置换反应
篇2:高中化学人教必修一第二章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教案
篇3: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第一节物质的分类教学案(2012-09-12)第二章 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一节 物质的分类 编写、校对 费德军
学习目标:
1、了解分类的方法:交叉分类法和树状分类法。学会对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从不同角度进行分类。
2、了解胶体及分散系的概念,知道胶体是一种常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的重要性质及实际应用。学习重点、难点:
常见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分类方法、胶体的性质。学习内容: [课题引入] 1.图书馆里有许许多多的书籍,为什么你很快就找到你需要的书?
2.超市里有成千上万种商品,为什么你能够迅速挑出你所需要的东西? 3.化学实验室如何摆放仪器和药品?
一、简单分类法及其应用 1.分类法:
定义:分类法是把说明的对象按照一定的标准分成不同的种类,然后分门别类地加以说明的一种方法。关键:找出正确的分类标准。
思考与交流一:以下物质的分类方式,依据是什么?(1)? ?na2co3,ba(oh)2?fe,h2,i2?h2,o2,co2(2)?(3)? ?mg,cuo?naoh,h2so4,k2so4?agcl,mg(oh)2,caco3 思考与交流二:从铁、盐酸、氧气、水、硝酸银溶液五种物质中选出一种或两种作反应物,按下列要求的反应类型各写一个化学方程式:
(1)化合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置换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复分解反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交叉分类法
练习1:对于na2so4、na2co3、k2so4、k2co3这几种盐如何分类?
由于一种分类方法所依据的标准有一定的局限,往往采用多种分类方法,来弥补单一分类方法的不足,其中一种是交叉分类法。
交叉分类法练习: 按物质所属类型连线:
na2so4 硫酸盐 na2co3 碳酸盐 k2so4钠盐 k2co3 钾盐
小结:交叉分类法——对事物按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的方法。3.树状分类法
练习2:世界上超过3000万种物质如何研究?请根据学过的分类知识将物质分类,并将下列物质归类。si、na2co3、co2、naoh、粗盐、al(oh)
3、al、空气、cuo、hcl、h2、h2so4、baso4 思考1:初中学过那些有关物质类别的概念? 思考2:请大家用已有知识对上述概念进行分类,并用图示把这些概念的相互关系表示出来?
??是否是同种元素组成纯净物? ?? ?组成成分是否单一 ??? 物质? ?混合物? 小结:树状分类法——对同类事物进行再分类的方法。
二、分散系及其分类 1.定义:把一种(或多种)物质分散在另一种(或多种)物质中所得到的体系,叫做__________。前者属于被分散的物质,称作_____________;后者起容纳分散质的作用,称作__________。2.分类:(1)当分散剂为水或其他液体时,如果按分散质粒子的大小来分可以把分散系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与交流三:三种分散系的比较 3.胶体
(1)fe(oh)3胶体的制备:取1个小烧杯,加入25ml蒸馏水,然后将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沸水中滴入5~6滴__________________。继续煮沸至溶液呈________色,停止加热即制得fe(oh)3胶体。练习3:请写出制得fe(oh)3胶体的化学方程式。(2)胶体的性质:丁达尔效应(鉴别胶体与溶液的一种常用物理方法)
丁达尔效应:当一束强光通过胶体时,胶体粒子对光线产生_____作用,从与光线垂直的方向可以看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后作业] 俗名纯碱,下面是对纯碱采用不同分类法的分类,不正确的是
是碱 是盐 是钠盐 是碳酸盐 2.交叉分类,hno3应属于
①酸 ②氢化物 ③氧化物 ④含氧酸 ⑤难挥发性酸 ⑥强氧化性酸 ⑦一元酸 ⑧化合物 ⑨混合物 a.①②③④⑤⑥⑦⑧b.①④⑥⑦⑧ c.①⑨ d.①④⑤⑥⑦ 3.盐是一类常见的物质,下列物质通过一定反应可直接形成盐的是 ①金属单质 ②碱性氧化物 ③碱 ④非金属单质 ⑤酸性氧化物 ⑥酸 a.①②③b.①④⑥c.②⑤⑥d.全部 4.下列叙述合理的是
a.金属材料都是导体,非金属材料都是绝缘体 b.用激光笔检验淀粉溶液的丁达尔现象 c.棉、麻、丝、毛及合成纤维完全燃烧都只生成co2和h2o d.向煮沸的1 mol/l naoh溶液中滴加fecl3饱和溶液制备fe(oh)3胶体 5.下列分散系中分散质的微粒直径属于纳米级的是
a.溶液 b.悬浊液 c.胶体 d.乳浊液 6.用下列方法来制备胶体,能够得到胶体的是 a.将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的bacl2溶液和硫酸相混和并振荡 、cl2、naclo、cl2o5、hclo4是按某一规律排列的,下列物质系列中也完全按照此规律排列的是 、c、co2、co、、s、na2s2o3、so2、h2so4 、no、n2、no2、、h3po4、na3po4、na2hpo4、nah2po4 8.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钱逸泰教授等以ccl4和金属钠为原料,在700℃时制造出纳米级金刚石粉末。该成果发表在世界权威的《科学》杂志上,立刻被科学家们高度评价为“稻草变黄金”。同学们对此有下列一些理解,其中错误的是
a.金刚石属于金属单质 b.制造过程中元素种类没有改变 c.ccl4是一种化合物d.这个反应是置换反应
9.单晶硅是制作电子集成电路的基础材料。科学家预计,到2011年一个电脑芯片上将会集成10亿个晶体管,其功能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的多,这对硅的纯度要求很高。用化学方法可制得高纯度硅,其化学方程式为 :①sio2 + 2c si + 2co; ②si + 2cl2 sicl4; ③sicl4 + 2h2si + 4hcl。其中,反应 ①和③属于
a.化合反应 b.分解反应 c.置换反应 d.复分解反应 10.氯化铁溶液与氢氧化铁胶体具有的共同性质是
a.分散质颗粒直径都在l~100nm之间 b.能透过滤纸c.呈黄色 d.呈红褐色 年2月1日国家实行牙膏新标准,对牙膏中成分的探究要用到许多化学知识。
(3)牙膏中的摩擦剂碳酸钙可以用石灰石来制备。某学生设计了一种实验室制备碳酸钙的实验方案,其流程图为:
石灰石――→生石灰――→石灰水
①高温
②加水
③加na2co3溶液
――→碳酸钙
请写出上述方案中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指出反应所属的基本类型。① ; ② ; ③。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范文【第三篇】
关键词:本科;培养方案;修订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志码:A?摇 文章编号:1674-9324(2013)05-0130-02 本科人才培养方案是落实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及其工作的依据,培养方案体现了高校办学的教育理念,是组织教学活动的重要依据,一定程度上体现了高校办学的自,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在本科教学活动中是一项常规性的工作,意义深远,直接影响了人才培养质量。《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了要全面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严格教学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离不开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高校应以此为突破口,积极实践“十二五”规划关于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内涵建设。
一、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几个问题
1.从修订的理念和思考问题的方式来看,培养方案的修订容易被理解成对原培养方案的否定,导致在修订过程中,对原有培养方案进行大刀阔斧的改动。忽视人才培养方案的稳定性,过大的改动影响年级间的衔接,不仅不利于人才培养,反而会影响教师和学生的正常教学。
2.从修订的过程、修订的方式以及修订者来看,培养方案的修订在修订前缺乏广泛调研,指导性意见论证不充分,在修订过程中缺乏规范审核,修订过于频繁,在修订后缺乏健全的评价机制。每一轮的计划修订只是表现在个别课程的调整上,对于调整的必要性以及调整后对计划实施的意义存在主观判断,缺乏说服力。培养方案的修订者在很多情况下是教务员或者不熟悉本专业的其他工作人员,而不是专业负责人。
3.从修订的内容来看,课程结构安排不合理,实践教学的安排缺乏整体架构,为了突出培养方案,经过修订,修订者会破坏原有的课程结构,添加或者删除课程,尤其是实践教学的安排,往往没有经过系统论证,随意安排。
4.从修订后的执行情况来看,对修订后的方案执行坚持度不够,常因人因事改动培养方案。
二、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相关依据
1.人才培养计划的修订与其培养目标有关,高校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人才培养目标进行的,制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前都会确定人才培养方案的目标,一切的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等工作都是为了达到这个目标。因此,在计划制定过程中每一门课程的设立,每一个知识结构体系都必须紧紧围绕人才培养目标。
2.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其培养对象有关,许多教师反映学生学风较差,上课不专心,考试不理想。一方面可能与学生本身的学习能力和学习习惯有关,但不可忽视的一点是,学风差和考试成绩不理想的重要原因与课程设置不合理,无法因材施教有关,修订要充分考虑学生对课程的可接受程度,学习积极性以及课程的难易度。
3.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与其各项教学资源有关,许多本科院校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设计得非常合理,课程设置接近当前社会需求,学生也喜欢学习,但是无法开设。究其原因是没有充分考虑学校的相关教学资源。在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时要充分了解学校的教师、教学场地(包括实验室)等各项教学资源。缺乏任何一种资源,再完美的计划也是一纸空文。因此,方案修订者必须以本校实际情况为基础,实实在在地制定可行的方案。
三、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的建议
1.人才培养方案的管理者要加强理论修养,树立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高等教育的基本目标始终围绕培养学生,科学研究,服务社会开展。学校在培养人的过程中要遵循教育的发展规律,修订要体现一定的教育理念。修订者和管理者要不断地学习和深入探讨,切忌实用主义和浮夸主义,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管理者要本着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完善计划,让学生在大学四年有所学,而不是充斥一些眼花缭乱的课程。
2.立足本校实际情况,充分调研,突出专业特色。生源的竞争日趋激烈,如何培养有特色的人才成为吸引高考生的重要指标,做为教育管理者和方案制定者应该立足于本校的实际情况,进行充分调研,全面掌握目前的人才培养动态,科学合理地设计课程结构。既能给学生架构本专业的知识体系,又能让学生学得满意,在工作岗位上学有所用。照抄照搬其他本科院校的培养方案,或是进行略微改动,最终的结果是教与学的矛盾日益突出,人才培养出现问题。
3.调整课程结构,突出实践课程的比重。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学习习惯和学习期望,调整课程结构,在专业课程中相对压缩理论课时时间,强化实验和实践课时。
4.规范审核机制,加强执行力度。方案的修订者对修订意图有自己的理解,为了避免一言堂现象,必须建立规范的审核机制,让各种力量加入到计划的修订中来。学生(包括毕业生)、任课教师、学校专家、行业专家甚至家长在修订计划时都可以积极参与。也正由于多方面的参与,计划的执行力度才会加强,不会出现只有一两个人能了解计划修订的意图和内容。人才培养方案的管理者和修订者应该担负起传经解道的责任。
5.规范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只有拥有一支合理的专职队伍,教学活动才能顺利开展。师资力量强大与否决定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课堂教学质量。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者,本科院校要想办出特色,培养优秀的人才,必须要解决师资队伍建设问题。通过各种招聘引进人才,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6.建立健全的评价体系。在制定计划的流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是对所修订培养方案的评价和论证。包括实施前的评价和实施后的效果评价。目前大多数本科院校比较热衷对计划实施过程中的评价。而比较忽视对源头的评价和效果的评价。方案的修订者和管理者要深入学生、深入课堂、深入社会,切身体验,更要与相关的单位部门沟通交流,多听听任课教师和学生的意见,甚至是毕业生的意见。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任何改动都要有所依据,并按照规范的审核流程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一方面注重计划要紧随社会需求而改变,另一方面尊重方案的稳定性,因为只有在规范的审核流程中才能对方案修订进行科学的评价,才能避免因方案修订而对教学管理的其他方面造成不良后果。
参考文献:
[1]陈孝彬。教育管理学修订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8:271.
[2]王伟廉。高等学校本科课程编制的层次问题[J].高等教育研究,2002,(5).
[3]翁妮尔。高校教学计划的运行管理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4]苏柏山,王秀清,崔晓华。关于开设公共选修课几个问题的量化研究[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
[5]罗刚淮。高效热的冷思考[J].教育科学论坛,2010,(1).
[6]王帅。论校本知识创造与校本能力建构[J].教育学术月刊,2010,(1).
[7]古祥生。对班主任“批评教育权”的几点思考[J].教育科学论坛,2010,(2).
高中化学必修一教案范文【第四篇】
关键词高中课改;选修;分层走班
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推动普通高中多样化发展”,“全面提高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举措,是推进教育现代化、让每个孩子接受高质量教育、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保证。2012年6月,浙江省教育厅根据国家教育改革试点要求,制定颁布了《浙江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方案》浙教基〔2012〕81号,自2012年秋季开始实施。该方案围绕“调结构、减总量、优方法、改评价、创条件”的总体思路,不仅对浙江省普通高中的必修课程提出了调整意见,也对选修课程的建设提出了指导意见,并对四类选修课程(知识拓展、职业技能、兴趣特长、社会实践)课程内容、课程开发、课程开设、课程管理以及学分认定方面提出了实施建议。
加强选修课程建设,是推动普通高中构建富有特色课程体系的重大举措。加快选修课建设,转变育人模式,将课程选择权交给学生,将课程开发权交给老师,把课程设置权交给学校,促进高中多样化、特色化、实现学生在共同基础上有个性的发展。从浙江省首批30所特色高中建设试点学校的课程规划方案来看,一些新的想法和思路可以为省内同类学校提供新的经验。但从总体上看,选修课程的建设质量问题也给我们的教育理论和实践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选修课程的规划如何体现出学校的办学特色与发展定位?选修课程的开发如何避免低水平的重复倾向?选修课程的开设如何有效走班?分层走班教学管理有哪些困难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摆我们面前亟待解决的重要研究课题。
为了解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进展情况,调研学校课程方案、选修课程建设、选课走班等情况,总结经验,发现问题,进一步推进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省厅巡查组通过看、听、问、记的方式,听取42所普通高中学校校长的报告,查看课改资料,个别访谈和现场听课。巡查组发现,在各级部门的努力下,我省深化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工作正在平稳推进,各高中学校都成立了课改领导小组,以确保课改工作有序进行。经过调研走班现状情况如下:
一、学校课程方案基本制定,学校课程体系开始呈现多样化、特色化特点
一些高中对学校定位较为清晰,并能融合学校文化,彰显学校办学特色。例如,杭高的“选课走班”教学涌现出一批受学生欢迎的具有良好社会影响力的选修课程,尤其是杭高天文社已是全国著名的中学生天文社团,在国际上也形成了一定的影响。杭高编辑出版了校本选修课教材,开发了杭高特色校本选修课程资源。挖掘教师潜能,突出专项发展,培养特色教师。如浙大附中依托明远文化、求是文化和西湖文化,尝试整合必修和选修,构建了基础类、拓展类和研究类的三层课程体系。
二、选修课程建设进展较快,选修课程质量和课程群建设得到普遍关注
重视打造特色课程和精品课程。学校选修课程已达到一定规模。据统计,2年来平均每校开发了122门(不包含国家选修课程)。其中知识拓展类选修课程约占%,职业技能类选修课程约占%,兴趣特长类选修课程约占%,社会实践类选修课程约占%,四类选修课程比例也较为符合深化课改方案的要求。两年来,我省选修课程建设已经经历着从追求数量到追求质量的过程。
三、学校有意识地利用校外课程资源,重视能体现办学特色的选修课程群的开发
如衢州江山中学“技术教育”课程群,包括平面设计、程序设计与信息学奥赛、摄影技术、生活中的创新设计、电子技术和传感器应用、电视节目制作(学生电视台)、数码小电影制作、asp与网络数据库、多媒体技术与应用、flash游戏的开发、电子控制技术等多门课程,学生通过该系列课程的学习不仅取得了全国信息学奥赛优异的成绩,同时学校也成为浙江省社科普及示范基地,省社科普及工作先进单位。
四、选课走班正在从选修课程延伸到必修课程
(一)走班现状
大多数学校都已实现了选修课程选课走班,教师也普遍认同选课走班有利于学生的学习兴趣的激发及其个性化发展。本次巡查学校中,约有1/3学校每周8节走班,少数学校每周走班仅为2节。可贵的是,部分农村中学如兰溪游埠中学是硬件设施最艰苦的农村中学,制定走班管理方案、选修课教学评价与方法、学分认定与管理办法,因地制宜利用各种场地,开出选修课程,实行选课走班。
(二)选课指导
不少学校选课指导工作做得比较细致,如衢州一中、江山中学,不仅尊重学生的选择,同时还通过例如课程推荐会、班主任辅导、家长辅导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选课,有的学校还采取预选与正选、纸质与网络相结合的方式尽可能地使每位学生选到自己想修的课程。据本次学生问卷表明,学生主要是在班主任(%)和指定教师(%)指导下选课的,约有%学生根据自己意愿选课的。
(三)必修走班
调研发现,少数学校已经开始尝试必修走班。湖州第二中学三年前就试行英语学科必修课的走班教学,是省16所必修走班试点学校之一。浙江大学附属中学在英语学科实施分层走班,每周5节。乐清中学历史、地理学科实行必修走班。松阳二中是一所普通高中,生源质量三流。学校定位明确:“立足专科、发展本科、做大做强美术教育”,在物理、化学、历史、地理四个学科实行平衡班必修课走班上课模式。必修走班教学初见成效,学生成绩进步显著。
五、广大学生普遍赞同我省深化课程措施,选修课程和选课走班受到学生追捧
上一篇:《争吵》教学设计精编4篇
下一篇:《环形面积》教学设计(最新4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