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 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及反思优推10篇
通过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结合图形与实际生活,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与应用能力,如何更有效?以下是网友为大家整理分享的“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相关范文,供您参考学习!
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精编 篇1
教学目的:
1、通过观察,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长方形的特征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2、使学生初步建立周长的概念,理解和掌握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3、通过对长方形周长计算公式的推导,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长方形周长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准备:多**课件、投影机、投影片、铁丝等。
教学过程:
一、准备
教师出示动物园篮球场*面图,**:“动物园篮球场是什么形状?”“长方形有几条边?有什么特征?”
二、诱发
投影:例1动物园篮球场长26米,宽14米,小狗花花绕篮球场跑一圈,它跑了多少米?
课件展示:小狗花花围着篮球场走一周。教师:“它走了多少米?怎么计算出来?”(激发学生动脑筋想办法)
26+14+26+14=80(米)
长+宽+长+宽=长方形的周长
三、释疑
1、教师引导学生说出:小狗花花走一周的长度就是这个长方形的四条边的总和。教师板书:长方形四边长度的和叫做长方形的周长。
2、让学生比划周围一些长方形的周长。例如:黑板、桌面、课本等。
3、展示:长方形对边相等。教师:“根据长方形的特征,我们能不能找出计算长方形周长的其他方法。”学生推导出下面的计算方法(利用对边相等)。
26X2+14X2=80(米)
长方形的周长=长X2+宽X2
4、展示:小狗花花先走一个长,再走一个宽。**:“这时它走了多少米?是长方形的周长的多少?”展示:小狗花花接着走完全程。教师**:“剩下的路程是长方形的多少?长方形的周长还可以怎样求?”学生进一步观察后,推导计算长方形周长的第三种方法。
(26+14)X2=14(厘米)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X2
教师根据实际情况板书几种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让学生观察以上几种计算方法,比一比发现第三种方法最简便。最后师生共同总结:长方形的周长=(长+宽)X2
5、让学生议一议:要计算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哪几个条件?
6、教师出示例2(投影),学生**解答。
7、教学例3,学生读题后,教师操作:拿一段长50厘米的铁丝,先量出一个长,用铁钳拧成90度角,再量出一个宽,用铁钳拧成90度角……拧成一个长方形后,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剩下的部分等于什么?(铁丝的长度-长方形的周长)然后让学生根据长方形的周长计算公式解答此题。
8、投影:(让学生在课堂**做两道题)
四、转化和应用
投影:
1、数一数,下图中有几个长方形。
2、量一量各个长方形的边长,计算各个长方形的周长。
课件:展示黄、红、蓝三个长方形。
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精编 篇2
一、教学内容
本节教材是苏教版义务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比较、测量及计算等活动,认识周长的含义,能正确测量和计算一些简单平面图形的周长。
2.使学生在认识周长的过程中,丰富对现实空间和平面图形的认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拓展学生想象的思维。
3.在获取知识的同时,组织有效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学会用不同的策略解决问题,体会“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
4、使学生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数学思维,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三、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体会周长的含义,会测量并计算简单图形的周长。
2、教学难点:理解周长的含义
四、教学过程
复习旧知
说一说下面图形其他边的长度。
2 4厘米2厘米
厘
米
(一)创设情境,认识周长
1、认识边线
(1)谈话:秋高气爽,小兔子们准备进行一场跑步比赛呢。
引导:比赛的规则是草地的边线跑一周,最先跑完的获奖。(板书:边线一周)这里的一周是什么意思?边线又是指什么?
师:同学们,仔细看,比赛开始了!
(比赛规则:每只小兔沿着草地的边线跑一周,最先跑完的获奖)
提问:看清楚了吗?哪只小兔子能得奖呢?为什么?
指出:第三只小兔子能得奖。第一只跑的慢,第二只跑的路线不符合规则,而第三只从这一点出发,沿着边线跑,又回到了这一点,这才是沿边线跑了一周。它跑过的路线,就是草地一周的边线。(板书成:一周边线)让学生集体说一说:一周边线。
(2)丰富感知
让学生了解“想想做做”第一题题意
要求同桌相互指一指数学书封面的一周边线,并说说要怎样指。
交流:指名学生指一指数学书封面的一周边线。(注意指导学生指正确,说明白)
说明:(比划演示)指数学书封面的一周边线,要从边线上一点开始,沿着封面的边线绕一圈再回到这一点,经过的路线就是数学书封面的一周边线。
让学生依次指一指课桌面和三角尺的一周边线。
交流:指名学生分别指一指课桌面、三角尺的一周边线。
2、认识周长
(1)描述概念
出示三张书签
引导:你能指一指每张书签的一周边线吗?
让同桌之间互相指一指,说一说一周边线。
指名学生(演示)指一指书签的一周边线。
追问:刚才大家指的都是书签的什么?(一周边线)
指出:一周边线有长有短,这里书签一周边线的长,就是书签的周长
(板书:一周边线的长=周长)
(2)深化认识
让学生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描出一周边线。
交流:展示学生描的一周边线,检查一周边线描得是否正确。
追问:这里每个图形一周边线的长是它的什么?
强调:围成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平面图形的`周长。
(板书补充:围成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周长)
互动:请你在题里任意选一个图形,把它的周长指给同桌看一看。
(二)测量计算,加深认识
1、出示例2的三角形和四边形,你能知道它们的周长各是多少吗?请你想办法解决,算出周长写在图形下面。
学生测量、计算。
交流:三角形的周长是多少?你是怎样知道的?
你又是怎样知道四边形的周长的,是多少?
提问:算图形的周长,为什么要先测量每条边的长,再相加?
小结:周长是围成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所以把一个平面图形每边的长相加所得的长,就是这个平面图形的周长。
2、完成“试一试”
让学生拿出树叶。
引导:同学们,有什么办法能知道树叶的周长是多少呢?同桌之间互相讨论一下。看看哪位同学最先想到办法。
交流:你想到了什么方法?(围一围,量一量)
师:请同学们用围一围,量一量的方法,测量出你们手中树叶的周长,并把周长写下来。(学
生操作)
师:你们树叶的周长是多少?为什么这样测量的长就是树叶的周长?
你认为测量时要注意什么?(紧沿边线围号,正好一周,拉直再量)
师:我们围一围,量一量得到的长度,就是围成树叶一周边线的长,是树叶的周长。
3、小结:学到现在,你知道周长指的是什么了吗?要知道一个平面图形或者物体面的周长,你有哪些办法?
指出:通过指一指、量一量、算一算。我们知道了周长是指围成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要知道周长,可以把围成图形每条边的长相加,也可以用线围一围、量一量。
(三)练习巩固,深化理解
1、“想想做做”第3题
师:你能算出它们的周长吗?计算时想想可以怎样算,为什么这样算。
学生独立计算周长。
交流:每个图形的周长是怎样算的,周长是多少?
注:板书算式,注意比较不同的算法,说说各是怎样想的。
指出:计算周长,就是求围成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度。计算时,可以根据每条边长度的特点,采用合适的方法灵活地计算。
2“想想做做”第4题
引导:每个图形的周长指的什么?同桌的小朋友互相指一指。
每个小方格的边长是多少?能算出每个图形的周长吗?小朋友独立想一想。
让学生计算周长,分别指定每个小组完成一个图形。
交流你们小组是怎样计算周长的。(引导说明怎样想的)
指出,根据条件灵活的计算周长,可以使计算简便。小朋友以后解决问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想,图国有更合理的方法,尽量采用。
3 思考题
一片长方形草地被分成A、B两部分,小鼹鼠和大象要分别绕A、B两块草地跑一圈,他们跑的路谁长呢?
师:觉得小鼹鼠跑的路长的举手,觉得大象跑得路长的举手?
提问,小鼹鼠和大象跑的路线分别是什么?他们的路线分别由哪几部分组成?
他们跑得路谁长呢?
(四)全课小结
1、通过本节课学习,你收获了什么?你还有什么疑惑?
2、布置作业。
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精编 篇3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教材三年级数学上册第48-49页内容
教材分析:
《长方形的周长》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学会了测量并对周长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课时的教学,使学生学会测量长、正方形的周长,掌握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并会计算它们的周长。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习热情。通过摸课本,课桌等面的边线,量长、正方形纸的各边,发现长、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明白长、正方形的周长公式算理。
教学目标:
1.经历探索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2.能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体会策略的多样化。
3.在测量、计算、交流等学习活动中学会独立思考问题,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体会数学与实际生活的紧密联系。
教学重点:
重点: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难点:能运用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准备:
课件、长正方形生日卡片、尺子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生日卡片,要求给四周装上花边。
2.猜一猜,哪张卡片需要的花边长?
3.导入,板书课题。
二、自主探究:
(一)探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课件出示教材第48页长方形插图。
2.请学生独立看图,先自己说说图意,说说什么是长方形的周长。
3.汇报各自的算法:
方法一:先量出4条边的长度,再加起来。
5+3+5+3 = 16(厘米)
方法二:先分别量出长和宽的长度,再把2个长和2个宽加起来。
5× 2 + 3 × 2 =16(厘米)
方法三:先把一个长和一个宽加起来,再乘2。
(5 + 3)×2 = 16(厘米)
4.理解并比较计算方法,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
5.得出最简方法: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二)探讨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1.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
2.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3.汇报各自的算法。
方法一:把4条边长加起来。
3+3+3+3=12(厘米)
方法二:4条边都是3厘米,边长乘4就可以了。
3×4=12(厘米)
4.比较,选择最简方法。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三、巩固练习:
1.求下面长方形的周长。(课件出示图形)
2.再次拿出生日卡片,让生量一量,再算出各图形的周长。见证课前到底谁猜对了。
四、拓展延伸:(课件出示)
淘气想靠墙围成一个长方形的蔬菜园,长是6米,宽是4米。可以怎样围?分别需要多长的围栏?
引导学生认真分析题意,学生可能只想出一种方法,教师予以点拨。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六、布置作业:
“练一练”第题。
板书设计:
长方形周长
5+3+5+3 = 16(厘米) 3+3+3+3=12(厘米)
5× 2 + 3 × 2 =16(厘米) 3×4=12(厘米)
(5 + 3)×2 = 16(厘米)
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精编 篇4
【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小学数学人教版三年级的教材。这部分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以及前一课经历了许多测量实践活动了解周长的一般意义(并未给周长下定义);了解了规则图形和不规则图形的周长的求法的基础上教学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本课教学目标是能够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多种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主动精神和抽象概括能力,会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基本目标:
(1)使学生巩固应用周长的含义。
(2)探索并发现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
(3)培养学生观察、推理、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2.发展目标
(1)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生活中的数感。
(2)培养学生积极探究、大胆尝试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同学间协作互助的精神。
[重、难点]:
重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难点:引导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感悟和发现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特殊性。
【教学方法】:
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我在本节课的教学方法中力求体现以下几个方面的理念:
1、从学生爱听的故事出发,为学生创设探究学习的情景;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运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
4、运用电化教学手段增加教学的新颖性,引导学生以多种感官参与学习的全过程。
我主要采用: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师生互动探讨新知、引导学生总结、点拨学生迷惑等教学方法。
【学生的学法】: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那么,如何体现新课程所提倡的学习方式呢?设计教学时我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经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
通过动手操作、独立思考和开展小组合作交流的活动,总结规律,完善自己的想法,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
通过联系生活实际解决问题来增加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并体验数学的乐趣。
【教学过程】:
教学活动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过程,传统的教,将让位于学生的学,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一切只有从学生出发,才能有效的促进教学,才能有效的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自主、探索的空间。根据教材的特点及学生的认知规律,我运用电教手段,在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教师引导的学习方式中进行教学。
【教学流程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一、故事导入,引出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看动画片吗? 生:喜欢! 师:今天老师就为大家带来了一个大家都喜欢的动画片,你们想看吗? 师出示《喜洋洋和美羊羊》的动画片,美洋洋和喜羊羊准备比赛赛跑但是它们却吵了起来。原来,他两个都很喜欢散步,美洋洋每天围着这个水池走一圈,喜羊羊每天围着草坪走一周。美洋洋说:我每天走的路多。喜羊羊说:不对,是我每天走的多。(放大他们的路线图,让学生来判断,猜一猜公平还是不公平。)我们先来观察一下他们每天走的路线(课件演示)。你发现了什么? 长方形有何特征?正方形呢?要看谁每天走的路多,就是要比较什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二、合作交流,探究新知:
(一)长方形的周长:
1.师:假如这个长方形是美洋洋每天绕着走的水池,谁来指指这个图形的周长。怎样就能知道这个长方形的周长?(先量再算)
2、师:美洋洋采用了大家的建议,他们量出了(板书)长方形的长是6米,宽是4米。如何计算这个图形的周长呢?小组讨论一下,并记录下你们小组的算法。
3、汇报交流:
师:谁来说说你们小组的算法(想法)。教师随着学生的回答板书算式。演示课件。
生一:6+4+6+4=20(米)我是把长方形的四条边一条一条的加起来,就得到了它的周长。)那就是 长+宽+长+宽=长方形的周长
生二:6×2+4×2=20(米),先算了两个长,再算两个宽,也就是一组对边一组对边的求,然后加起来就是长方形的周长。师:这样算的根据是什么?(长方形的对边相等)也就是长×2+宽×2=长方形的周长
生三:我是用(6+4)×2=20(米),先算长+宽的和,也就是长方形的一组邻边。因为有两组相等的邻边,所以再乘2。师板书:长+宽×2 这样写行吗?那你觉得列综合算式解答时最应注意什么?
4、比较一下这三种方法,你比较喜欢哪那种方法?下面用你喜欢的方法完成这道题。学生算完汇报自己的算法。师:你为什么选择这种方法算?(潜移默化的算法优化)
(二)正方形的周长:
1、师:假如这个正方形是喜洋洋每天绕着走的草坪,谁来指指这个正方形的周长。要想知道这个正方形的周长,必须知道什么数据?(边长)喜羊羊已经量出了正方形的边长是5米,你会算它的周长吗?怎么算?
2、汇报算法。
生一:5+5+5+5=20米,我是把四条边一条一条的加起来,得到了它的周长。就是正方形的周长=边长+边长+边长+边长
师:有不同的方法吗
生二:(5+5 )×2=20(米)把正方形的四条边分成两组。
生三:5×4=20(米)因为正方形的4条边相等,可以用边长×4得到正方形的周长。两种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3、师:现在,我们来看看美羊羊和喜洋洋谁每天走的路长?
生:一样长美羊羊和喜洋洋非常高兴,他们又和好如初了。我们在帮助他们的同时也知道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算法。下面就用我们掌握的本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巩固应用
喜洋洋有一块正方形的手帕,边长是2分米,给四周缝上花边,花边的的周长是多少?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有什么收获呢,把你的收获与大家分享一下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及反思,希望能帮助到大家,更多精彩资讯请关注本站信息推送。
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精编 篇5
教学目标:
1、探索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方法。
2、会用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通过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与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长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长方形周长概念的建立和对算理的理解。
教、学具准备:2个长方形卡片、小黑板、数学教课书等。
一.设景引入。
1.找学困生绕讲台桌走一圈,告诉同学们:就是一周,(板书课题)
学生拿出准学具,长方形卡片,用手触摸感觉一周长。
找学困生来讲台上表演:用手触摸准备学具:长方形卡片,或小黑
板,,,感觉周长。
师: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度是图形的周长。
2.出示两个不同颜色但周长一样的长方形。
师:这两个好看长方形的周长你会指吗?也让学困生上来指。
(1)学生用手划长方形的周长。
(2)①师:猜一猜:给长方形围上绳子,哪个长方形用的绳子长?
②找两个学困生演示:比较两根绳子的长度,重叠两个长方形。
得出结论:两个长方形的周长相等。
(3)揭示课题:长方形的周长(求用的绳子有多长,其实是求周长!)
3、组织验证。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师:求用的绳子有多长,应该用什么计量呢?以前我们学过那些长度心单位?
生:厘米,分米,,,
1、讨论:怎样才能求出长方形的周长呢?(动手量一量)
2、让学困生到讲台量出数学教课书封面的长和宽。
3、学生尝试用不同方法求出数学教课书封面周长。(师巡视,收集不同的方法及错例。)
4、让不同方法的学生板演。(也可让做错的学生板演。)
方法一:6+6+4+4=20(厘米)
方法二:6+4+6+4=20(厘米)
方法三:6×2+4×2=20(厘米)
方法四:(6+4)×2=20(厘米)
5、从差生到优等生逐一汇报。请写出方法的学生说一说他们自己的想法。
生1:长+长+宽+宽=长方形的周长
生2:长×2+宽×2=长方形的周长
生3:(长+宽)×2=长方形的周长
6、同学们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那么你们喜欢哪种方法呢?
7、小结: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要知道什么呢?(长和宽)
三.多种练习相结合,巩固新知
1、基础练习:(后进生板演)让学生量出黑板的长和宽并求出它的周长。
2、提高练习。
(1)用2个边长为2厘米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这个长方形的周长是多少?
(2)一块长方形菜地,长6米,宽3米,四周围上篱笆,篱笆长多少米?如果一面靠墙,篱笆至少要多少米?
(课后练习47页第3题)让学先读题,找出第一个问题的关键是篱笆的长度就是长方形的周长。第二个问题比较难理解的是一面靠墙,让学生清楚哪面靠墙和至少的意思。
3、拓展:围一个周长是14厘米的长方形,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4、实践活动:量一量教室地面的长和宽,并求出它的周长。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内容?提问学困生(补充完整这节课的内容)求长方形的周长必须要知道什么呢?
教学反思:
“长方形的周长”这节课以学困生亲身经历和体验过程为主线,从学困生已经认识的长方形的特征出发,通过合作、动手操作、讨论交流、独立思考的形式来获取知识,牢固树立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理念,使学生感觉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并获得对知识的体验和感悟
这节课的内容不多,如果将《正方形的周长》一带而过,学生也可以掌握,但是只讲《长方形的周长》内容更全面细致,让每个学生感觉到学习没有压力,真正实现“在学习中快乐,在快乐中学习”,做到堂堂清。
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精编 篇6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周长的含义,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长方形周长计算的探索,锻炼初步的空间观念,以及观察、动手操作、比较和迁移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进一步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并渗透“相互联系、相互转化”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
理解周长的含义,能正确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难点】
理解周长的含义及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计算的算理。
三、教学准备
教具:课件、长方形和正方形。
学具:长方形和正方形、直尺、绳子。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师:让学生在教室中间围了一个大大的心形,找其中一位同学按照老师的示范来沿着这个图形的边线走一圈,其他同学注意观察。
提问:刚才这位同学是沿着图形的什么走了一圈?(边、轮廓)
引出课题:周长。
(二)生成新知
1、出示若干平面图形,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计算周长。
预设1:用绳子围一圈,将绳子的长度量一量
预设2:用尺子测一测
(教师巡视,指导练习)
师:那我们来一起计算一下课前准备的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先和同桌指一指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分别是指哪里的长度,再同桌合作验证并做好记录)
2、探究长方形周长
①测量数据。课件出示新的长方形:
②计算周长。
③交流汇报。
④得出结论。长方形周长=长×2+宽×2,长方形周长=(长+宽)×2
3、探究正方形周长
(1)课件演示:将长方形的长逐渐缩短,变成正方形的过程。
(2)交流汇报。
(3)总结:正方形周长=边长×4。
(三)巩固提高
1、判断以下图形是否能测量其周长?
2、基本练习
(1)学校有一个花坛,长11米,宽8米,求花坛的周长。
(2)一块正方形土地,边长是6米,要在它的四周围上篱笆,篱笆至少长多少米?
3、提升练习
王伯伯有一块一面靠墙的长方形菜地,长10米,宽6米,如果要围上篱笆,篱笆至少要多少米?
(四)小结作业
小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你能用简短的话告诉大家吗?同桌互说,然后告诉大家。
作业:
1、回家后,寻找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周长的知识?
2、测量一下课桌、凳子、书本的面,并计算它们的周长。
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精编 篇7
长方形周长》是在学生认识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点,学会了一定的测量方法,并对周长的概念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通过本课时的教学,使学生学会测量长、正方形的周长,掌握长、正方形周长的计算公式,并会计算它们的周长。本节课教学时,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展开教学的:
一、创设有价值的生活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学生已经学习了平面图形,有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教师联系班级中的实际情况,通过创设生活情境导入新课,激发学习热情。
我是这样创设情境的:听说下周四是我们班一对双胞胎兄弟俩的生日,老师给他们俩分别准备了一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生日卡片,现在老师又想给这两张卡片装上漂亮的花边。但是我遇到困难了,你们能帮我算算两张卡片各需要多长的花边吗?请同学们先猜一猜哪张卡片需要的花边长?
生1:长方形卡片的花边长。
生2.正方形卡片的花边长。
生3.两张的花边一样长吧?
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猜个不停,这样调动了课堂的学习氛围,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其中。通过具体的情境引入新课,使学生既感受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又激发了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带着兴趣去学习,带着问题去探究,为学生创设了良好的学习氛围。
二、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
教师在引导学生理解长、正方形的周长概念时,通过让学生摸课本,课桌等面的边线,量长、正方形纸的各边,让学生理解周长的概念,经历一个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并在其间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让学生在“做数学”中学会知识,并为求周长作铺垫。这样让学生在具体的活动情境中积极探究,合作交流,在多种方法的探索交流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从而发现长、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明白长、正方形的周长公式算理。
三、紧扣教学目标,恰当把握教学要求。
《长方形周长》的教学,教材并没有概括出相应的计算公式,而是让学生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究的基础上,在课堂上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得出了多种计算方法,然后问学生,你认为哪种方法比较好,你喜欢哪一种方法,进一步体会周长的含义,掌握周长的计算方法。这节课我没有把公式强加给学生,而是尊重学生的意见,让他们运用自己想出的方法来计算长方形的周长。学生真正掌握了求周长的方法。
但是,这节课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 从课堂上学生的信息反馈来看,学生的语言表达不够清晰,不够流畅,可见教师在平时教学中对学生的口语表达指导不够,要求不严,以至于学生回答问题不完整。另外,测量、探讨长方形周长计算方法时,用时过多,以至于忘记测量、计算生日卡片的周长这一活动环节,没有做到首尾呼应。课堂教学时间没有把握好。这些不足之处还有待在今后工作中不断改进,才能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精编 篇8
教学内容:
北师大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上册55-56页的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理解周长。
2.经历观察、测量等数学活动过程,让学生在获得直观经验的同时发展空间观念,渗透“化曲为直”的数学思想;在学习活动中,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3.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结合具体实物,通过观察、亲身体验等活动,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周长的含义。
教学难点:建立周长的空间观念。
教具准备: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图形画,树叶等可以描述周长的物体。
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非常高兴来到这和我们班的同学一起来学习,我带来了一些礼物送给今天认真听课的同学,先送2个礼物给2个同学,谁要?想要得到的同学有个条件,用剪刀把它从纸片上剪下来,并说说剪的过程。
二、讲授新课:理解周长
(一)感知周长
1、学生动手剪卡通动物头像。
2个依次展示出剪出来的卡通动物,并边说边示范剪的过程,再摸一摸它的边。
师:请大家总结一下刚才这2位同学说的剪过程有什么相同之处?
生:在哪里开始就在哪里结束。
师:示范得真好。刚才我们看到这个同学剪图片时从这儿开始剪,我们给开始剪的地方叫起点,剪完后又回到这里,这里也是终点。
让这2个同学说说它的起点和终点。
师:象这样从起点绕一圈又回到起点,我们把这(手势表示)叫做一周。
让其他同学摸摸这2张卡片的一周,并告诉同学卡片的一周是什么?
师:老师手中的树叶表面的一周是什么?请同学上台指出。然后让同学找找自己周围的物件的一周。
2、师:刚才的任务大家完成得很出色,老师想让一个同学上台把这树叶描在黑板上,其他同学注意看,这个同学生是怎样描的?
师:根据刚才学到的知识,黑板的图形是这树叶的 ?(一周)
再让一个同学把这个长方形描在黑板上。
师:描在黑板上的一长方形的图形是长方形的 ?(一周)
师:请大家总结一下这些图形有什么特点?
生:封闭
生:线不重复。
(二)描一描,感悟周长
师:老师有一个园和一个正方形(一个较大、一个较小),请哪二位同学上台来描把它的一周描一黑板上,比赛哪一个同学快?
师:(让较慢的同学说说)你为什么比较慢?
生:我描的比他的长。
师:刚才那位同学说的,在数学上我们称它为周长。(板书课题:认识周长)刚才这2位同学在黑板上描出的长度就是周长。
(三)理解周长。
告诉学生前面2个图形的长度也是周长。(板书:长度)
师:请同学们给周长下个定义?
板书: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四)找一找,感受周长。
师:其实周长在生活中处处可见,请你在身边、周围找一找,找到以后用手指一指,然后跟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找的周长在哪儿?
师:谁来说说你找到了什么的周长?
学生可能指出尺子、课桌的表面、数学课本封面、黑板、黑板等周长。
师:老师也发现了周长,指尺子的周长的(指尺子的一周多)大学说对吗?为什么?
(五)量一量,体验周长。
师:看来,同学们都会观察、爱思考,找到了这么周长,其实我们的身上也有很多周长,比如给小孩买帽子就得知道小孩子的头围,这就是头的周长,做衣服要量一量腰一周的长度即腰围,这就是腰的周长,谁来估计一下老师的腰围有多少厘米?谁来量一量?(生将软尺拉直,读出数据)
课后有兴趣的同学可以互相量头围、腰围。
师:刚才这个同学说他画的周长较长,是不是呢?
老师想叫二个同学上来量一量这二个图形的周长。上台测量的同学先想好用什么工具?如何测量?
让这二个同学说说是如何量出来的?方法是:
生1:这个长方形先用直尺量4条边,再把它加起来。
生2:用软尺沿周长量。
说出测量的结果,并证实刚才那个同学画的周长的确较长。
师:刚才二位同学给我们展示了测量周长的方法,第一个同学是:第二个同学是:用“化曲为直”的方法。
师:老师请一个同学上台把这个长方形的周长也测量出来,并和大家说说测量方法。
师:如果要测量出刚上课时的动物卡片周长,用什么方法?
小结:看来测量周长要根据物体形状的不同,灵活选用合适的测量方法,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四、归纳总结: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对周长有了怎样的认识?还有疑问吗?
板书设计: 认识周长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精编 篇9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3页的内容、第84页练习。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比较等活动感知周长,能正确指出物体表面或简单图形的一周。
2.在指一指、描一描、算一算等活动中理解周长的概念,了解测量周长的方法,渗透化曲为直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概念。
3.能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练习。
教学重点:认识周长的含义,会计算出周长。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了解物体表面或平面图形一周边线的长就是它们的周长。
教具准备:树叶、尺子、软尺、细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圈”和“周”的联系。
1.出示学生篮球场的情境
经常运动可以锻炼身体,小美计划每天绕着篮球场跑一圈,我们看看她是怎么跑的。(出示动态演示跑步)
师:小美跑得对吗?为什么?你觉得她应该怎么跑?
生1:她跑得不对,没有绕着篮球场的边线跑。
师:这一次,小美又跑够一圈了吗?应该怎么跑?
生1:不够,没有跑回到起点。
小结:从一点出发,沿着边线,最后回到起点,这样跑才是围着篮球场跑了一圈,这一圈在数学上称它为“一周”。(板书:一周)
师:你知道篮球场的一周有多长吗?小美爸爸测量出篮球场一周的长度是66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跟“一周的长度”有关的知识。(板书课题:周长的认识)
二、探索体验,理解周长的本质。
1、认识平面图形的一周
出示平面图形长方形、三角形、圆
师:你知道这三个图形的一周指的是哪吗?说一说、指一指。
师:你能找到身边物体的表面,指一指它的一周吗?(学生找一找、摸一摸)
师:你真厉害!老师为你骄傲!现在有些物体表面的图形跑到练习纸上了,请你描一描它们的一周吧!
学生在练习纸上描一描活动一中古画表面、绿色小旗表面、五角星表面、树叶表面、钟面的一周。
学生展示描图形的一周。
2、图形一周的长度
师:我想把这幅古画的四周装裱上花边,需要多长的花边呢?实际上就是要算什么?怎么做?
生:用直尺量出每一边的长度,再加起来。
师:你真棒!经过测量,古画每一条边的长度都是5分米,我需要花边的长度是多少分米?
生:20分米。
师:你们真聪明!把古画四条边加起来得到的20分米,就是这幅古画表面一周的长度。那绿色小旗表面一周的长度又怎样才能知道呢?
生:三条边的长度加起来。
师:那五角星表面一周的长度呢?
3、找到测量不规则图形一周的长度的方法,化曲为直。
师:树叶和钟面的边线不是直的,你有方法能测出它一周的长度吗?
生:用细线绕一周,再把细线拉直了用尺子量。(化曲为直)
师:树叶表面的一周指的是哪里?用什么方法测出它一周的长度呢?
生:用刚才绕细线的方法。
师:刚才的长方形、正方形、圆、三角形、树叶表面等图形,我们都能通过测量,算出它们的一周的长度。(板书:图形一周的长度)
4、质疑辨析,概括概念。
出现角、不封闭图形,组织辨析。
师:弯弯曲曲的图形、三角形、长方形、圆形等这些图形,都能算出一周的长度吗?
生:能。
师:那这两个图形谁来找一找它们的一周,并算出它一周的长度?(出示角、不规则图形)
生:算不出一周的长度。因为角和另外那一个图形从起点开始沿边线回不到起点。(学生指一指)
师:这两个图形和上面的图形区别在哪里?
生:这两个图形从起点沿边线回不到起点,没有封闭起来。
师:像角没连起来,有缺口的图形,我们叫不封闭图形。
师:那像长方形、三角形、圆等这些图形能够从起点沿边线回到起点,没有缺口的,我们叫什么图形?
生:封闭图形。
小结: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板书)
三、练习巩固
1、下面各图形中,哪些是封闭图形?描出封闭图形的边线。
(课本84页第1题)
2.下面图形的周长一样吗?你是怎样想的?
3.一块长方形草地被分成A、B两部分,小鹿和小马分别绕A、B跑一圈,它们跑的路一样长吗?
四、课堂小结
小朋友们,在今天的学习中,你有什么收获吗?!
五、布置作业
1、完成课本第83页“做一做”。
2、回家算一算家里饭桌表面、电视机显示屏表面等物体的周长。
板书: 周长的认识
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是它的周长。
长方形周长教学设计精编 篇10
[教材名称]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数学科第五册第七单元《第4课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教材分析]
1.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是本册教材图形与几何中的重点教学内容之一。本课教材是在学生直观的认识长方形的正方形的特征,以及了解周长一般意义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学生通过自主探究推导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本节课教学内容也为今后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以及其他平面图形的特征奠定基础。
2.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第一学段的学生在图形与几何知识中需掌握四个方面的内容,即图形的认识、测量、图形的运动、图形的位置。本课教材内容是在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学生能辨认长方形和正方形等简单图形的基础上结合实例认识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学情分析]
1.学生在学习本课内容时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并认识了周长,能够先进行度量,再计算图形的周长。学习本课知识帮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解决用小正方形拼图问题,有利于今后探索其他平面图形的特征。
2.本课学习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会运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观察、比较、推理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理解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使学生熟练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经历长方形、正方形周长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体验由特殊到一般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兴趣,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教学重点]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在探究新知环节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几种计算方法,并通过对比总结出长方形的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让学生体会由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教学难点]
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针对本课的教学难点,有层次地设计了算一算和选一选巩固新知,并通过题目的对比集中加强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公式的运用,深化教学内容。
[设计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等都是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课以这一基本理念为指导,强调以学生为中心,重视学习过程,鼓励算法的多样性,采取“一个中心、两条途径、四个环节”的设计框架,具体体现在:
一个主题:选用两只动物跑步的小故事为主线贯穿全课,通过一个故事激发学生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兴趣,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解决实际问题,使学生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体会和运用数学思想方法,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两条途径:一是本课借助故事启发学生自主解决问题,加强孩子的数学思考能力;二是借助自主探究,在过程中经历自己探索的过程,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个环节:“复习旧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和“课后小结”是本课的基本流程。有效地将教学重难点融合在“探究新知”以及“巩固练习”当中,在“探究新知”环节,通过学生自主探究使学生掌握本节课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思想,获得求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基本技能,从中提高基本活动经验;在“巩固练习”环节中,通过各种题型的对比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有效地促进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学准备]
教学资源(教具)准备:三角形、圆形、长方形、正方形、磁性可拆卸长方形。
助学资源(学具)准备:长方形和正方形学习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出示四个图形,让学生指出哪里是周长。
师:同学们,老师这里有几个图形,想考考大家还记得哪里是周长吗?请几位同学上来指一指。(从一点出发,绕这个封闭图形一周。)
师:那么,现在谁能说说什么是周长?
生:周长是绕封闭图形一周的长度。
{设计意图:复习旧知环节通过4个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形让学生直观的感受周长的概念,并复习了周长的概念。本环节将理论性和直观性相联系,为学习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打下夯实的基础。}
二、探究新知
(一)故事导入,揭示课题
师:回忆完周长,老师给大家讲一个小故事。(出示长方形和正方形)一天,蚂蚁和蜗牛在回家的路上相遇了,蚂蚁说:“我今天沿着公园跑了一圈,长度很长。”蜗牛说:“我沿着广场的水池跑一圈,长度也很长。”同学们,你们觉得到底谁跑的路程长一些呢?
生:蚂蚁(蜗牛)。
师:那么光靠猜测是无法说服他们的,接下来我们一起来帮帮他们。我们先来观察一下他们每天走的路线(课件演示),你发现了什么?
生:一个是长方形,一个是正方形。
师:长方形的边有什么特征?
生:长方形有两条长,两条宽,两组对边相等。
师:正方形的边有什么特征?
生:正方形有四条边,四条边都相等。
师:要看谁跑的路程长,就是要比较他们的什么?
生:周长。
师: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板书课题: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二)合作交流,探究长方形的周长
1.出示长方形。
师:(贴长方形教具)这个长方形是蚂蚁绕着跑的公园,谁来指一指这个图形的周长。还需要什么信息就能求这个长方形公园的周长?
生:长方形的长和宽。
师:这一个长方形公园的长是6厘米,宽是4厘米。如何计算这个图形的周长呢?请同学们完成学习单,完成之后同桌相互交流:你是怎样计算这个长方形的周长?
2.汇报交流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计算这一个长方形公园的周长?为什么这样计算?
生一:6+4+6+4=20(厘米),因为长方形有四条边,所以我是把长方形的四条边依次加起来,就得到了它的周长。
生二:6×2+4×2=12+8=20(厘米),因为长方形有四条边,并且对边相等,所以我先算两条长,再算两条宽,也就是一组对边一组对边的求,加起来就是长方形的周长。
生三:我是用(6+4)×2=10×2=20(厘米),我是先算长+宽的和,也就是一条长和一条宽的长度,这是长方形的一组邻边,因为有两组相等的邻边,所以还要再乘2。
师:你觉得哪种方法更简便?
生:第三种。
师:那你觉得求长方形的周长需要什么信息?
生:长和宽的长度。
师:怎么计算?
生:先算长+宽的和,再乘2。
师:长+宽×2这样写行吗?
生:要先算长+宽的和,加上小括号。
3.小结: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
(三)合作交流,探究长方形的周长
1.出示正方形。
师:接下来我们帮蜗牛算算正方形水池的周长。(贴正方形教具)这个正方形是蜗牛绕着跑的水池,谁来指一指这个正方形的周长?要想知道这个正方形的周长,还需要知道什么信息?
生:正方形的边长。
师:这一个正方形水池的边长是5厘米,你会算它的周长吗?请同学们完成学习单,完成之后同桌相互交流:你是怎样计算这个正方形的周长?
2.汇报交流长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么计算这一个长方形公园的周长?为什么这样计算?
生一:5+5+5+5=20(厘米),我是把正方形的四条边依次加起来,得到了它的周长。
生二:5×4=20(厘米),因为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可以用边长×4就是正方形的周长。
师:两种方法,你喜欢哪种方法?为什么?
生:第二种,因为第二种更简便。
3.小结: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4.解答疑惑,回顾新知。
师:现在,我们来看看蚂蚁和蜗牛谁跑的路长一些?
生:一样长。
师:我们在帮助蚂蚁和蜗牛的同时也知道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请学生齐读一遍)接下来,我们利用所学习的知识来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设计意图:探索新知环节通过故事导入具有趣味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故事感受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培养数学思维能力。学生的自主探究环节有利于学生得出不同的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的方法,培养发散思维,并且让学生感受到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维,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加强学生理解。最后从故事中渗透数学思想,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三、巩固应用
(一)看谁算得最快!
1.一个长方形花坛的长是5米,宽是3米。这个花坛的周长是多少米?
2.一块正方形桌布(如下图),要在它的四周缝上花边,花边的长是多少分米?
(二)看谁观察的最仔细!
1.一块黑板,长是3米,宽是2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 )
.2 + 3×2 ‚.(2 + 3)×4 ƒ.(2 + 3)×2
2.一块黑板,长与宽的和是5米,它的周长是多少米? ( )
.5×4 ‚.5×2 ƒ.(5 + 5)×2
3.用一根36厘米长的铁丝围一个正方形,这个正方形的边长是多少厘米?( )
.36×4 ‚.36÷2 ƒ.36÷4
{设计意图:通过两道基础题巩固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公式的应用,利于学生对于公式的掌握。针对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有层次地设计了选择题,通过对比加强学生对于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公式的运用。}
四、课堂小结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有哪些收获?
生:我学习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长方形的周长=(长+宽)×2、正方形的周长=边长×4。
师:要求长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什么信息?
生:长方形的长和宽。
师:要求正方形的周长需要知道什么信息?
生:正方形的边长。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己总结本课知识点,再一次提高学生对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公式的认识能力,对本课知识进行归纳。}
[板书设计]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
{设计意图:本课的板书设计能使学生通过图形直观的感受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并且突出了使用长方形和正方形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简便性,通过对比让学生逐步接受本节课重难点。本课板书设计分为两个板块,更好地让学生吸收知识,并且简洁明了的得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教学反思]
1. 本课基本落实教学目标,联系了学生的已有知识,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景,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且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通过实物直观的感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自主探究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通过对比总结出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
2. 在这次教学中,对学生的口述能力训练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学生发言的时间不够充足,使学生的思维没有得到充分的释放。部分学生对图形的掌握能力不够,以至于无法很好地利用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公式解决实际问题,需要在日后进行加强。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