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船瓜舟》教学设计通用5篇

网友 分享 时间:

【阅读指引】阿拉题库网友为您分享整理的“《泊船瓜舟》教学设计通用5篇”范文资料,以供您参考学习之用,希望这篇文档对您有所帮助,喜欢就下载分享给大家吧!

《泊船瓜洲》教案设计【第一篇】

古诗作为小学中的重要内容,古诗教学应从学生的现实出发,关注学生的心理体验,通过生活来认识古诗,而不是用古诗来认识生活。我们的课堂应不仅仅关注古诗本身,还应让学生真正感悟古诗。下面就结合《泊船瓜洲》的部分教学谈谈我的教学思考。语文教学

教学片断一:

导入,交流资料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来学习王安石的《泊船瓜洲》。课前老师请你们收集了诗人王安石的资料,谁能向大家介绍一下他的生平,以及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生:老师,王安石是宋代人,21岁中进士,当过十多年的地方官,先后两次担任宰相,推广变法,是一位有名的政治家。

生:通过查资料,我知道了王安石字介甫,晚年号半山,北宋临川人,唐宋八大家之一。由于他具有远大的政治抱负,倔强的性格,其诗常以梅花,苍松,劲竹相经善于将自己的情感融入诗句

生:我知道了这首诗是他第一次被免职后又被任命为宰相时在上任途中所作的一首诗。

师:同学们搜集的资料非常有价值,因为了解古诗作者及写作背景对我们理解古诗非常有帮助。

(设计意图:学习古诗首先要了解诗的写作背景和诗人在写诗时的心境,让学生跨越时空走进诗人的生活, )

教学片断二:

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师:老师想考验同学们的自学能力,除了了解诗人背景外,你还知道哪些学习古诗的好办法呢?

生:老师,我们可以结合注释、插图理解诗意。

生:老师,我们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

生:我们还可以抓重点词句理解诗的内容。

师:对,这些都是学习古诗的好办法,下面请同学们用喜欢的方法理解诗意体会感情,小组合作学习古诗,一会咱们来汇报好吗?

生:合作自学

(设计意图:在学习古诗时,教师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放手让学生小组合作自读自悟,让每个学生都能从自我的角度来解读古诗,这是学习古诗的一种好办法。)

师:同学们学好了吗?“三人行,必有我师”咱们一起交流学习收获好吗?

生:老师,我读懂了前两句,意思是京口和瓜洲只一水相隔,钟山与京口也只隔着几座山。从“一水间,只,数重山”这几个词中我感到作者很思念家乡。

师:为什么呢?

生:你看插图上京口与瓜洲,钟山与京口离的都很远,我觉得是因为作者思念家乡所以在心里觉得很近。

师:是呀,钟山是作者第一次被贬职时的居住地,假如你是作者,来到江边,望着对岸,而你的家乡就在对岸,你的心情怎样?

生:思念家乡,很留恋

师:谁能读出作者的心情?

生:指读,评读,齐读

师:你还谁懂了什么呢?谁愿继续汇报?

生:老师,结合注释我读懂了后两句,意思是:“春风又把江南的岸边吹绿了,明月啊,你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我的故乡呢?我从“绿,何时,还”感受到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师:你很会学习,并且体会到了作者的心情。但“江南岸”是江南的岸边吗?谁有不同意见?

生:我觉得不是,应该是长江的南岸。

师:你为什么这么肯定呢?

生:题目的意思是把船停在瓜洲,注释里说瓜洲在长江北岸,而且从插图上我看到作者在水边遥望对岸,所

师:那么把自己当成诗人,让我们留恋的读读后两句好吗?

生:自由读,指读,评读,齐读

师:同学们把“绿”字换成别的字好不好?为什么?

生:不好!因为一个“绿”字仿佛让我到了万紫千红的春天的美景。

生:一个“绿”字可以完全概括江南春天的美景。

生:让我想到了绿树、绿草、绿油油的田野……

师:是呀,一个“绿”字写出了万紫千红的春天,多美呀!假如你是作者,看到此情此景心情怎样?

生:一定很高兴,很舒畅。

师:是呀,作者就要上任当宰相了,思乡之余心情一定很-----

生:高兴、得意……

师:对,这一句也正是诗人奉旨进京时喜悦心情的写照。让我们一齐“春风得意”的读读这一句。

生:齐读

师:本来上任是一件高兴的事,王安石又可以做宰相了,为什么还想着什么时候能回来呢?

生:我知道了,一定是他想到了第一次被免职的经历,对前途有点担忧。不知道这次能怎么样。

师:你理解的真透,诗人正是想到了政治斗争的复杂,推行变法的困难,联想到第一次被免职的情景。于是,又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生:明月何时照我还

师:此时,诗人的心情是多么复杂的,你就是诗人,咱们再来读读这首诗好吗?

生:自由品读,感悟诗情。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背景,容入诗中理解诗人复杂的心情,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学生把自己当成诗人在反复诵读中深切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意境,与诗人同喜同忧,这样才能更好的理解古诗。)

案例反思:诗歌是诗人的情与景、心与物相互交融而形成的,它是一种感性形象。在教学中我放开手脚,让学生用喜欢的方式自学古诗,对诗中的情与景进行自我范围内的初步理解。汇报时,从品词、品句入手,结合诗人创作诗词的背景,重点抓住“情”反复引导。让孩子们在品读中既能够感受到诗人那份浓浓的思乡之情,又能够体会到诗人上任途中那种春风得意又顾虑重重的心情。在反复的诵读中,学生把自己当成诗人,随着诗人的脉搏一起去感受跳动。让学生真正感悟古诗,将古诗多元解读,丰厚学生的文化素养。

《泊船瓜洲》教案设计【第二篇】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默写古诗。

2、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真挚感情。

重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诗歌表达的思念家乡的真挚感情。

教  具: 课件、录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整体把握。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新诗——《泊船瓜洲》,通过预习大家知道了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北宋诗人王安石)

2、简介王安石

王安石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也是一个知识渊博的学者,还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宋神宗时,任宰相,推行新法,公务非常繁忙,经常东奔西走实行变革。

这首诗是他有一回坐着船沿着长江向西行驶的旅途中写的。

3、释题

从诗题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指点学生说说诗题的意思。)

二、初读古诗,把握主旨

1、王安石泊船瓜洲时写下了怎样一首诗呢?读古诗三遍,注意读音。

2、指名读诗,互相正音

注:“间”应读“jiàn”。

3、正音后齐读全诗,想想诗中哪一个字最能表达诗人想回家的这一念头。(“还”字;点明:“还”字就是回家的意思。)

三、小组学习,扣住“还”字,披文入情,理解诗意。

(在学生交流回答的基础上,教师适时点拨,并作必要的讲解。)

哪一小组读懂了哪句?

教师相机指点:

(一)学生交流一、二句。

1、找出地名,(点击出示:京口、瓜洲、钟山)搞清三者位置。

2、重点理解:“间”和“数”。

京口和瓜洲一个在长江的南岸,一个在长江的北岸,被一条长江间隔开了,所以这儿应该读“jiàn”。例如:“间断”,还有“间隔、隔开”,在这儿就是“间隔”的意思。

3、“钟山只隔数重山。”

“数:几”;“只:说明离家近。”

既然离家这样近,就应该回家去看看。(板书:离家近——应该还)

4、指导朗读

(二)交流三、四句

1、提示“绿”字的解释。(吹绿、染绿)

2、从“又”字你能知道什么,体会到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离家时间很久了,特别想回家去看看。)

(引导学生合作板书:离家久——更该还)

3、在第4句的解释时,引导学生尝试加上语气词“啊”,把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表达出来。

(明月啊,你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家呢?)

4、引导学生独立板书:思家切——不能还。

5、指导朗读

6、深化:既然诗人已经靠家这么近了,他又这么渴望回家乡去,那他为什么不回去看看呢?

(先让学生说,教师补充:因为诗人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他当时肩负宰相重任,正在全国上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为了改革大计,为了国家大事,他是虽到家门却不能入门,因此内心发出了“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感慨,表达了他强烈的思乡之情。)

四、创设情境,想象诗的意境。

1、你觉得诗人吟这首诗,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着哪儿吟诵的?

(一个春天的夜晚,诗人站在船头或岸上向南眺望……)

2、那么,在这月明之夜,诗人站在船头眺望着家乡的方向,都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让我们闭上眼睛边听听音乐,边想一想,当一回诗人体会一下。(音乐《春江花月夜》)

师引生入境:月明之夜,晚风徐徐,诗人走出船舱站在岸上眺望,只见对岸就是京口,离自己的家是这么的近,现在又是春天了,诗人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来:家乡的青山……绿水……田野……江岸……诗人望着圆圆的明月,眺望着家乡的方向,不禁想……

3、如果你是诗人,你在想些什么?(扮演诗人说想到的)

4、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五、品味“绿”字,咬文嚼字。

1、介绍王安石炼字的故事。

2、请你想象一下,王安石还用过哪些字,为什么最后用了这个“绿”字。

(老师适当点拨学生体会“绿”字的妙用:a.春风给江南带来了绿色;b.“绿”字还给人以鲜明的色彩感和剩机感;c.“绿”字和“还”字还有内在的联系,明媚的春色更引发了诗人想回家的念头。)

3、指导吟诵,教师小结。

一个“绿”字,表达了眼前一片景,胸中无限情;一个“绿”字,使《泊船瓜洲》成了千古绝句;一个“绿”字,使王安石改字成了千古佳话。所以,我们在写作时也要注意遣词用句。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强烈的思念之情。

六、指导背诵

最后让我们一起把这首思念家乡的古诗记在心里吧。

七、作业

1、吟诵古诗

2、摘录表达诗人思念家乡的古诗词2——3首。阅读课上一起交流学习。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第三篇】

学习目标:

1、有感情朗读、背诵课文。

2、.运用查阅资料的方法自学,培养学生独立运用资料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

3、自选方法学习古诗, 重点指导学生从理解字、词含义,再到体会整个句子的含义。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一、导入

1.认识课题。

师:王安石的《泊船瓜洲》也是一首与月有关的诗,大家首先一起来研究一下“泊”字。

(教师板书课题。出示字典中“泊”字的两个音节(bó  pó)及其不同的意义,选择正确的读音。齐读课题。)

师:谁能根据课文解释说说“瓜洲”在什么地方?

生:“瓜洲”位于长江北岸,现是扬州南面的一小镇,。

师:“泊船瓜洲”的意思是说把船停靠在瓜洲岸边。谁能给大家介绍一下这首诗的背景资料或作者?

生: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诗人。

生:……

(教师可根据同学们的介绍做出适当补充)

创作背景:

此诗是诗人应召自江宁赴京任翰林学士,途经京口而作。在当时,诗人已年过半百,对政治早已心灰意冷,他已经经历了两次推行新法而被罢相的坎坷遭遇,此次的再次被起用为相,他曾两次辞官而未获准,因此只能勉强违心上任。上任后,他又多次请求解除宰相职务,终于在复出后第二年又被再度罢相。在这种际遇心境下,写出《泊船瓜洲》,难免字里行间贮满忧郁、伤感、消沉之情。

2、正确、流利朗读诗歌

师:介绍得真好,看得出我们的同学都在课前作了一番的努力了。请大家自由轻声读诗,注意读准字音。

(学生自由试读)

师: 那谁愿意试着准确、流利的朗诵这首诗吗?

(具体指明学生朗读)请其他学生评价。

3、读准以下字。

京口瓜洲一水间(jiān  jiàn),

钟山只隔数(shù  shǔ)重(zhòng  chóng)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hái  huán)

4、自由读古诗,或同桌互读。

5、听录音,让学生注意录音中的重读与轻读

让学生再次有激情地高声朗读

二、背诵

师:古诗琅琅上口,大家可以试着背背它。看看谁能背得又快又好。 (学生纷纷高声背诵,课堂书声朗朗)

师:谁愿意试试背背这首诗?

(四位同学同时站起来背诵)

师:还有谁要背?(全班大部分同学站起来集体背诵)

师:(看到还有几位同学没背)现在给你们一个机会,大胆地站起来,老师和你们一起背。

(余下的几位同学与老师一道背诵:《泊船瓜洲》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三、想一想,议一议。

1.交流收获,粗通诗意。

师:通过诵读,大家一定读懂了不少的内容。不过要读出感情,还要理解诗中的含义。今天,你们打算用什么方法来理解这首诗呢?小组讨论一下。  (10分钟后全班交流汇报学习收获)

(1)、结合图片,根据图片中的情境理解

(2)、用字典查生字的解释

(3)、抓住重点词,再根据词的意思补充句子理解诗。

师: (肯定学生在理解词的基础上理解词)那么下面小组间按照自己的方法,试着理解诗句中的大概意思。

(小组汇报学习情况。)

2、深入推敲。

(1)学习第一第二句

师:下面请大家认真地再次默读这首诗,看看,在这首诗的第一第二句中你们能发现什么问题?。

生:“一水间”是什么意思?

生:为什么用“只隔”?

……

板书:

第一句:(京口瓜洲)一水间,

△△△

第二句:(钟山)只隔(数重山)。

△△

师:谁能给诗中“瓜洲”、“京口”、“钟山”的按方位画一个简图?

(学生上黑板试画图)

◎   钟山

△△△△

◎  京口

~~~~~~~~~~~~~~~~

~~~~~~~~~~~~~~~~

◎  瓜洲

师:首句“京口瓜洲一水间”写了望中之景,诗人站在瓜洲渡口,望着中间仅隔着一条江水南边岸上的“京口”。由此诗人想到离京口只隔着几层山的家乡。在交通不便的古代,一道江,数重山,可谓山高水远,为什么诗人却觉得只是“一水间”,“只隔”数重山呢?

引导学生理解:实际距离——心理距离  ——    巨大的反差

(正好说明诗人在途中,却心系家乡,恋乡之情跃然纸上。)

(2)小组自学第三第四句,将不明白的地方和全班同学一起讨论。

例如:

生:请问老师,“还”是什么意思?

师:老师提供资料让你们自己选择判断。

(师根据学生提问点击课件,展示以下内容。

a、 绿:吹绿了。

b、 还:①指归还。②指的是返回。

(学生对照诗句讨论后选择了第二种解释)

师:还有什么弄不懂的字词吗?谁能按书上注释加上自己的理解来说说第三第四句诗的大意呢?

(先同桌互说,再汇报说。)

师:这首诗写出来后还流传着一个小故事,据说“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诗人在作诗过程中曾九过多次,最后定稿时才用了“绿”字。试想象,作者可能用过哪些字呢?

生:可以用“到”字,吟作“春风又到江南岸。”

生:可以用 “入”字。

生:还可以用“来”。

师:诗的第三句继续写景,点出了时令已经春天,描绘了长江南岸的景色。诗人为什么选作“绿”字呢?

生:“绿”字写出了江南岸的一片绿色,写出了颜色的美,表达诗人对家乡的热爱,衬托出诗人思念家乡的感情。

师: “绿”是吹绿的意思,是使动用法,用得绝妙。传说王安石为用好这个字改动了十多次,从“到”“过”“入”“满”等十多个动词中最后选定了“绿”字。因为其他文字只表达春风的到来,却没表现春天到来后千里江岸一片新绿的景物变化。结句“明月何时照我还”,诗人眺望已久,不觉皓月初上,诗人用疑问的句式,想象出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进一步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

3、体会诗的情感,简笔勾画。

师:读到这儿,你知道诗人的写作目的了吗?

生:这是一首写景抒情小诗,抒发了诗人眺望江南、思念家园的深切感情。

师:诗中哪些词、句可以感受到诗人这种思乡的情绪呢?

生:“钟山只隔数重山”中的“只隔”,暗示诗人归心似箭的心情。

生:“明月何时照我还。”

生:“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又绿”可以看出诗人的思乡之情。

五、课外拓展:

师:王安石这首诗体现了他浓浓的思乡之情,其实在许许多多的古诗中也体现了思乡之情,课后,大家分小组收集有关这方面主题的古诗,比一比,看他们有什么异同点。下节课我们来讨论讨论。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第四篇】

设计理念:

基于人文教学思想,本课设计坚持了“以人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追求古诗学习的人文性、个性化。打破传统的串讲古诗的教学模式,力避逐字逐词逐句讲析的呆板做法。给学生以自主学习的权利,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自读感悟。

设计特色:

激发主体情趣,自读感悟,入境悟情。

设计目标:

1、通过正确流利朗读诗文,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思乡之情。

2、引导学生品词析句,通过想象进入诗歌描述的意境。

3、感情朗读背诵,体会诗歌表达的真挚情感。

设计流程及设计意图:

一、背诵比赛,激趣导入。

1、我们从课文中,从《诗文赏读》中已学会了很多古诗,现在我们每组推荐一名代表来次古诗背诵擂台赛。看谁一下子背得多,背得熟,他就是今天擂台赛冠军。

2、今天我们学习第15课《古诗两首》中的第一首《泊船瓜洲》,谁预习了,已知道了什么?

(设计意图: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出发,调动学生积累,通过创设情境让平时喜爱诗文的同学有一个展示亮相的机会,唤起他们的成就感,激发他们乐于自觉背诵古诗文的兴趣。)

二、自由朗读,初解诗意。

1、揭题讨论:

⑴你知道“泊船”的意思吗?“瓜洲”在这里指什么?

⑵你了解这首诗的作者吗?谁来介绍一下。

⑶师相机介绍王安石。

2、正确、流利朗读诗歌。

自由读→指名读→范读→齐读

3、结合插图、注释,自解诗意

看看插图,可以用简笔画表示诗意,也可根据注释说说诗意。同桌可相互交流。

(设计意图:自读诗句,观察画面,感悟诗意。既可以以画表示诗意,也可说说诗意,使古诗教学改变了传统的串讲教学模式,而为愉悦的自学自悟活动。以学生自己对诗歌内容的领悟代替教师讲解、分析,以学生自己的独立思考取代统一答案,以学生自己的感性体验取代整齐划一的理解指导。)

三、品词析句,体会感情。

1、你喜欢这首诗中的哪句话?为什么喜欢这句?

重点品析“春风又绿江南岸”引导学生理解这句诗歌讲了些什么?再引导学生描述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情境。作者的故乡这么美,你从中体会到什么?

2、你觉得这句话中哪个词用得好?� 这一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四、想意悟境,入境悟情。

1、你在傍晚来到了异乡江边,望到了对岸,而你的家乡就在离对岸不远的地方,此时此刻,此情此境,你想到了什么?又会讲些什么呢?把你所想的,所要讲的说给同桌听。

(设计意图:这一设计想意悟境,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描述的意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散学生的思维,使学生加深对诗情画意的理解,入境悟情,体会诗人的真挚情感。)

五、感情朗读,背诵诗歌。

采用以下步骤:

1、读:读出语气、节奏、重音。

说:说说自己为什么这样读的理由。

议:评议读法,注意把握节奏、语速、重音。

背诵:将自己的感情表达出来。

(设计意图:指导学生感情朗读,通过读、说、议、背诵,感受诗人用词的精妙,感受诗人浓郁的思乡之情,在这里,朗读不再是机械录放,而是学生个人情感的渲泄。)

泊船瓜洲教学设计【第五篇】

学习目标:

1.通过自学,大体理解诗意;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并能默写。

3.使学生受到热爱家乡的教育。

4.感受诗句的优美,品味诗人用词的精妙,进一步培养学生的语感。

学习重、难点:

重点应放在品位诗句,背诵、积累语言上。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诗人的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

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调查本班学生能背几首古诗,最喜欢那首古诗,有几位同学能背《泊船瓜洲》。)

一、设景激情:(幻灯片1)

1.师导:同学们,课前老师做了一项小调查,发现我们班的同学真了不起,xx同学,现在已经能背?首古诗,能背几首以上的同学有?个。古人曾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相信大家只要坚持下去,也

2.(过渡)今天老师要同大家共同来学习一首新诗------《泊船瓜洲》。(幻灯片2)(板书课题)齐读诗题。

3.解题:谁能来说说“泊船瓜洲”是什么意思?(注意:泊是什么意思)。

4.介绍作者:师问:这首诗的作者是谁?课前老师已经布置大家收集有关资料,现在谁来简单介绍一下王安石?(幻灯片3)

(师过渡)看来同学们都准备得很充分,(幻灯片4)王安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泊船瓜洲》一诗,据说是诗人被罢官后回到故乡钟山,应召再次赴京任翰林学士,途径瓜洲泊船时而作。(古诗课件:幻灯片5)

5.同桌互读: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诗,读给同桌听,注意读准多音字、诗句读通顺。

6.指名读:谁愿意来读一读这首诗?

(你预习得真充分。诗中的多音字,你都读对了。第一句诗中“一水间”的“间”很容易读错,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幻灯片6:多音字注音)

7.真好,谁再来读一读《泊船瓜洲》。其他同学听,特别注意听词句的中间,她是怎么停顿的,读得是不是有节奏听清楚吗?好,开始。(教师适当讲评)

8.!同学们,读诗,我们不但要把它读正确、读得有节奏、而且还要尽可能读出它的味道来。当然要读得好,必须要先理解古诗的意思、蕴含的感情。

二、合作汇报:

下面请同学们根据课文的注释及你们查找的有关的资料,小组内互相交流,说说诗句的意思。(生交流,师巡视、观察学生的学习方法。)

三、深究悟情

(一)学习一、二句

1.师总结过渡:刚才同学们讨论得都很热烈,-----下面我们就一起来仔细研读这首诗。(幻灯片7:诗一、二句)

2.先请一个同学读一、二句诗;

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两句话的意思;

想想:京口、瓜洲、钟山在什么地方?教师板书:(师标画瓜洲和钟山的位置),生指出位置。(幻灯片8、9、10)

3.提问:王安石的故乡是?

4.看板书理解:瓜洲在长江的北岸,京口在长江的南岸,他们两地相距远吗?何以见得?(一水)

a.“一水间”一水指?间什么意思?(幻灯片11)谁能用“间”组词。(练习:用间组词。)

b.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钟山又与京口隔着什么?

“数重山”什么意思?(幻灯片12)表示路途近还是远?从哪里知道?(抠住“只”补充介绍。)(幻灯片13)

一道长江水,数重大山,在交通不便的古代,路途遥远。为什么诗人觉得只是“一水”“只隔”呢?(板书:只隔。)

5.感情朗读指导:读一读,读出路程近的味道。(“只隔”重读。)

(二)学习三、四句:

(过渡:诗的第一二句写诗人路经瓜洲,发现天色已晚,泊船在此。在这样静寂的夜晚,他辗转难眠,独自一人走出船舱,仰望夜空中的一轮圆月,那时作者有何感慨呢?)

1.请读第三、四句:(幻灯片14)

提问:这两句诗那句写景?那个字写出景物特点?“绿”什么意思?(幻灯片15)

u师导:是啊!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多美呀!闭上眼睛想象江南春色是一幅什么样的美景?你仿佛看到了什么?用上“我仿佛看到……”

(生说话训练,教师激情点评)。

2.体味“绿”字。说话训练。

师总结导:(出示课件:幻灯片16)是啊,春天的江南,草木绿了,田野绿了,绿满了山岗,绿遍了江河两岸,到处是绿的----?而诗人只用了一个字就表现出来了,那就是——?(“绿”),可见诗人用字之精妙。其实,诗人刚写这首诗时,不是用绿字,曾用过十几个字,经过反复推敲,最终定为“绿”。看课文插图,你能猜猜他用过那些字吗?(激情研论)

(幻灯片17)比一比,讨论用那个字好?(幻灯片18)指名谈看法。王安石改字的故事,对你有什么启发?

教师小结:是啊!一个“绿”字,使王安石炼字成了千古佳话。同时告诉我们写文章要字斟句酌,反复推敲的道理。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千古名句,读。

3.诗导:其实,这句诗精彩是“绿”字,重点却是“又”字,大家想想,这句诗中的“又”字是什么意思,告诉我们什么?(告诉我们在草长莺飞的春天,五十多岁的王安石又要再次离开家乡,春天去了有再来的时候,而诗人赴京城再次为官,什么时候能回来呢?)。

请大家读·:明月何时照我还。幻灯片19

这句诗什么意思,那个词表现出作者的心情?什么意思?表现出作者什么思想感情?(板书:何时。)

4.(师设景读):诗人王安石被列宁誉为是“中国十一世纪的改革家”,他主张变法,却屡遭保守派的反对,被免除宰相职务后回到家乡,第二年皇帝又启用他,在赴京路上,思乡情节更浓。想想我们应该怎么读这句诗?

此时诗人如此想家,但不得不又要远离家乡了,再读:

诗人想着:此去京城可能几年都不能回家了,这是一种思乡的期盼,再读:

诗人想着:此去京城可能几十年都不能回家了,这是一种心灵的遗憾,再读:

诗人想着:此去京城可能到年老死去都不能回家了,这是一种精神的痛苦,再读:

5.说说两句诗的意思。

6.说说整首诗的意思。

四、通读全诗

1.配乐朗读:(过渡)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诗人刚刚离开家乡、就想着回来的那种思家非常急切的心情,下面请大家一起随着音乐有感情朗读这首诗。(视频配乐)

此时你就是诗人,站立船头,仰望明月,思家心切,只能借诗来抒发自己的思乡之情,请同学们带着这种感情再来读一下这首诗。(生读)

2.背诵全诗。

师:通过课堂的多次朗读,同学们都会背诵了吗?(会)谁愿意背给大家听呢?

3.齐背古诗:配乐感情背诵。

五、音乐欣赏:

过渡:古诗是中华文明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它讲究平仄押韵,言语精练,意境深远。学习古诗,在理解诗歌意思的基础上,还可以将古诗与音乐结合起来,用唱的办法来学习。大家想试一试吗?(课件)

六、拓展延伸

(过渡)同学们,其实从古至今,像王安石这样身在异乡,思家心切的诗人还有很多,也写下了无数感人肺腑的思乡诗。课前,老师收集了十首有关思乡的古诗,送给同学们。回去大家可以按照今天我们学习《泊船瓜洲》的方法,读读、议议、背背、唱唱,以后有机会我们再一起来赏读。今天的课就上到这里,谢谢大家!

板书设计:

(思乡)

《泊船瓜洲》教学反思

南靖奎洋中心小学尤细雯

在五月份全县古诗文教学比武中,我执教了第九册教材《泊船瓜洲》一课。教学这首学生耳熟能详的诗歌,我从新课标所提出的三个维度——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上进行操作。我确立的教学目标是: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2、理解诗歌的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3、运用所学的方法感受补充作品的情感。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觉得收获是有的,而不足也是显而易见的。试梳理如下,作今后教学之鉴。

一、培养学生独立学习的能力

教学时让学生先通过自读自解,整体把握诗意;然后根据查找的资料,小组内交流,用现在的话说说意思;诗歌中凝练、古今差异较大的词语一直是困扰学生阅读诗歌的障碍,如果单单让学生死记硬背,只能是“授之以鱼”;通过古今词语的类比来解决,“授之以渔”,从课内的学习中培养学生课外阅读诗歌的能力,让学生收集、诵读有关思乡的诗歌。

二、引入情境,感悟诗情

情感总是伴随着认识过程而产生,情感体验同样对认识过程起着很大作用。在本课教学中,我通过图画示意、音乐与图片的渲染、教师的语言描绘,创设多种场景,让学生感受诗人创作的情境,从而更深刻地领悟作品所表达的情感。如:辨别京口、瓜洲、钟山方位时用简笔画的形式;讲解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是什么样的时,出示江南春景图片,展现花红柳绿,莺歌燕舞,一派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让学生形象感受;教学完古诗,在学生充分理解的基础上,让学生一边欣赏情境图,一边跟唱歌曲。

三、读中求解,读中求悟:

“读中求解,读中求悟”,顾名思义,读是解与悟的方法和前提。在教学设计上,我安排了很多的读:一开始让学生自由读、同桌互读,讲解诗句时,又指名读、小组读、男女比赛读、全班齐读。但仍然无法实现读中求解、求悟,只能从解悟入手促读。貌似指导学生“如何读”以促解悟,而细想,确实有些牵强。这也是我在古诗教学中存在的困惑:短短数十字,学生在不解的情况下如何读?这样的读又如何促解促悟?

能为大家展示一节课,于我来说,这是不可多得的良机。而从授课过程来看,反映出的问题,造成这样或那样的缺憾,确实值得反思了。在学生感情朗读的过程中,我就感慨:农村学生的朗读能力确实和实小学生的差距很大,连我本身都自愧不如;古诗文看是几句话,其实蕴含的内容丰富,以至于在初设计时想用画画的方法都无法施行,有些字词的挖掘也显得苍白;课外延伸-----思乡诗歌的收集也无法在课堂上交流。

22 3275774
");